未央宮外,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大,洶湧的人潮不斷越過警戒線,開始朝著未央宮的宮門湧去。


    殿前司衛尉金安上見狀大怒,再次下令弓弩手放箭,這一輪箭雨準確的落在人群的跟前,那些儒生和門閥士族子弟見狀嚇了一跳,向前的人潮再次停了下來。


    不過殿前司衛尉金安上望著宮外的人群,隻見數百、上千人越來越躁動,知道眼下的局勢已經維持不了多久。


    於是,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對左右說道:“立即將這裏的情況奏報天家,去請旨!”


    “諾!”


    宮外的人群之中,除了圍觀的百姓之外,就是長安城太學中的儒生以及各門閥士族的子弟,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心中再憤怒,也不敢貿然下令放箭殺人,隻好暫時維持局麵,盡快向天子劉洵請旨。


    此時,天子劉洵站在未央宮的明台上,望著人群聚集的方向,臉色非常難看。


    前來稟報情況的南宮衛士趕到,中常侍耿國見狀急忙將其攔住,而後低聲詢問了一番,便讓其在一旁等候。


    “啟奏天家,宮外聚集的亂民越來越多,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奏請天家,一旦人群衝擊宮門,是否準許將士們射殺那些亂民!”


    天子劉洵聞言沒有立即開口,不過臉上的怒意卻越發的濃重。


    “朝中大臣都到了嗎?”


    “啟稟天家,差不多都到齊了,現在正在麒麟殿等候。”


    天子劉洵沉吟了一番,而後說道:“告訴殿前司衛尉金安上:他隻要守好宮門就行,如果亂民衝擊宮門……,告訴他,可以傷人,但是不得殺人!”


    “諾!”


    中常侍耿國聞言不由得心頭一跳,急忙轉告等候消息的南宮衛士。


    而後,天子劉洵說道:“走!咱們也去麒麟殿!”


    “諾!”


    片刻之後,天子劉洵趕到麒麟殿,此時外朝諸臣悉數到場,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刑部尚書樊明、吏部尚書史高等人也全都在場。


    眾人眼見天子劉洵趕到,紛紛行禮叩拜、起身。


    天子劉洵臉色不善走到龍椅上,緩緩坐下,而後對眾人說道:“今日朕召集朝議,要討論兩件事情!”


    “首先一件事情,便是未央宮外聚集的亂民!今日,朕便要與諸位愛卿商議一下,這些亂民應該如何處置!”


    話音剛落,太常陳韻便拱手說道:“天家所言不妥!未央宮外的人群多是太學之中的儒生,以及各門閥士族子弟,都是我大漢的人才和柱石,豈是亂民兩個字能夠玷汙的?還望天家慎言!”


    光祿勳許銘也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未央宮外的儒生和門閥士族子弟為何聚集?就是因為天家受奸佞蒙蔽,要新設人才選拔之路,亂了我大漢的選拔之道!故此,臣奏請天家降旨廢除會試製,以安臣民之心!”


    天子劉洵看著光祿勳許銘和太常陳韻,冷笑一聲,說道:“二位愛卿還真是能言善辯啊!”


    “哼!太常怎麽知道宮外的人群都是太學儒生和門閥士族子弟?是何人告訴太常的!”


    “這……”


    太常陳韻頓時語塞,支吾了半天才說道:“臣是入宮的時候,聽說的!”


    天子劉洵沒有理會略顯慌亂的太常陳韻,接著對光祿勳許銘說道:“光祿勳說朕受到奸佞的蒙蔽?何人是奸佞?愛卿說出個張三李四來?是誰!”


    天子劉洵猛然大吼,光祿勳許銘也是心頭一震,急忙說道:“天家息怒,臣,不知!”


    “不知?”


    天子劉洵怒聲說道:“不知道就不要在朝堂之上妄言!愛卿不就是惱怒手中兵權被收走了嗎?不就是憤怒羽林鐵騎和期門鐵騎劃歸殿前司衛尉了嗎?”


    光祿勳許銘聞言臉上掛不住,也是有些怒色,大聲說道:“臣一心為國,天家所言是何意?如果天家認為臣有私心的話,臣今日便在這麒麟殿辭官,明日便離開長安城返迴鄉梓!”


    天子劉洵聞言忽然大笑一聲,說道:“既然光祿勳有意迴鄉,朕便準了!”


    此言一出,朝中文武百官頓時大吃一驚。


    隻見天子劉洵冷聲說道:“傳旨:光祿勳許銘辭官迴鄉,就此裁撤光祿勳一職,光祿勳之權柄盡歸殿前司衛尉!”


    一旁的侍郎當即擬旨,不多時便將寫就的詔令呈來,天子劉洵隻是粗粗看過,便直接蓋上傳國玉璽。


    滿朝文武看著眼前的一幕,都是滿臉不可思議的表情,就連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刑部尚書樊明、吏部尚書史高等人也是震驚不已:天家竟然順勢裁撤了光祿勳!


    此時,許銘顏麵盡失,當即怒聲說道:“既然天家如此,草民這便告辭!”


    說完,許銘便揚長而去。


    天子劉洵看著外朝眾臣,冷聲問道:“諸位愛卿,還有沒有準備辭官的?”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天子劉洵冷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便商議一下第一件事情:宮外的亂民如何處置!”


    這時,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以為:未央宮外聚集的太學儒生和門閥士族子弟目無法紀,公然圍堵未央宮、藐視皇家威儀,應予以重處,否則我漢家威儀何在!”


    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刑部尚書樊明、吏部尚書史高等人紛紛拱手附議。其中刑部尚書樊明甚至主張立即調兵,將宮門外的人群盡數逮捕,由鎮撫司嚴加審問。


    而後,大司農耿壽昌、廷尉路溫舒也站了出來,二人雖然沒有附議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的奏議,但是也沒有反對,而是主張盡快穩定長安城內的局勢,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而外朝諸臣此時已經無人發言,眾人還沒有從剛才廢除光祿勳的事情中迴過神來,同時也對天子劉洵的手段心生畏懼。


    天子劉洵的目光掃過眾人,而後冷聲說道:“大司馬所言、諸位愛卿所議,甚合朕心!”


    “不過,朕也決定給這些人一個機會,隻要未央宮外的諸人在一個時辰之內自行散去,朕便可以既往不咎!否則,就別怪朕翻臉無情了!”


    說完之後,天子劉洵看了看大殿內的外朝諸臣,隻見眾人依舊沉默不語,顯然已經被天子劉洵的強硬態度震住了。不過眾人的臉色卻依然難看。


    天子劉洵也不理會,隻是吩咐中常侍耿國準備好計時用的蠟燭(特製蠟燭,每根的燃燒時間都相同),而後對所有人說道:“朕隻給他們一個時辰,時間一到,所有圍堵未央宮之人,不管是何身份、不管有何背景,一概剝奪其入朝為官的資格永不錄用,並且關押下獄,由刑部鎮撫司按照大漢律論處!”


    此時,隨著中常侍耿國指揮幾名小黃門準備計時之物,所有人的臉色都異常豐富,特別是外朝的諸臣,臉色更是非常的難看,不少人都萌生了退意。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轉眼間便過去了半個時辰。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史曾一身戎裝走進了麒麟殿,在場的外朝諸臣見狀頓時臉色大變。


    隻見兵部尚書史曾走到大殿中央,而後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奉旨已經出動五百名南軍將士封鎖了未央宮外的長街,同時又調集了三百名南軍將士守住了未央宮宮門!”


    “什麽!”


    “這可如何是好?”


    “為何要調兵啊!”


    外朝諸臣眼見天子劉洵竟然真的調集兵馬準備動手了,當即慌作一團,所有人都陣腳大亂,不知道此事應該如何收尾。


    天子劉洵看了看前方的計時之物,而後冷聲說道:“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如果諸位愛卿家中有事的話,現在可以退安了!”


    外朝諸臣聞言紛紛拱手告退,但是天子劉洵清楚的看到,陸續離開的外朝諸臣的臉上依然掛著不忿和不滿!


    天子劉洵見狀不禁心中暗道:“看來此事依舊沒有完結!”


    此時,麒麟殿內隻剩下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尚書令丙吉、中書令魏相、門下令蕭望之、刑部尚書樊明、吏部尚書史高、兵部尚書史曾等人,天子劉洵看著眾人,苦笑道:“今日之事應該可以收場了,隻是外朝諸臣和門閥士族勢力依然沒有認輸,看來朕與諸位愛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眾人聞言也是臉色嚴峻,歎息不已。


    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殿前司衛尉金安上大步走進麒麟殿,拱手說道:“啟奏天家,未央宮外聚集的人群已經散去,臣向天家請示:宮外的兵馬是否撤走?”


    天子劉洵歎息一聲,說道:“全都撤走吧!”


    “諾!”


    殿前司衛尉金安上轉身前去處理後續事宜,而天子劉洵沉吟了一番之後,便對吏部尚書史高說道:“如今吏部負責朝中大臣的升遷、罷免、任用等事宜,史家又是門閥世家,愛卿身為史家家主、吏部尚書,在外朝諸臣之中的威望應該很高。”


    吏部尚書史高聞言急忙拱手說道:“天家有何旨意,臣定然全力以赴!”


    “愛卿還是與長安城及司隸各處的門閥士族暗中接觸一下,看看能否說動一些家族,以便各個擊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