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天子劉洵在未央宮麒麟殿舉行公議。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武衛中郎將霍禹、奉車都尉霍山、長樂宮衛尉鄧廣漢、散騎都尉趙平、光祿大夫張朔、中郎將霍雲等人全都到場。
與此同時,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大司農耿壽昌、丞相蔡義、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也全都趕到。
此外,還有朝中所有兩千石以上官員,也全都接到了天子劉洵的旨意,此時悉數到場,參與這場公議。
此時天子劉洵高坐龍椅上,環視大殿內文武大臣,心中不由有些激動,微微穩住自己的心神之後,便對眾人說道:“諸位愛卿應該已經都知道了,此前應度遼將軍、平陵侯奏請,朕下旨於長安城以南籌建新軍,征召隨軍出征西域的數萬鄉勇為悍卒,增強朝廷軍力!誰知此議遭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議論,為了正本清源,朕決議再度召開朝野公議,請諸位愛卿就此事展開辯論,一者為國家獻計,二來為朕解惑!今日公議,諸位愛卿皆可暢所欲言,希望諸位愛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日不管是何人,皆可言者無罪!”
話音剛落,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便站了出來,說道:“天家所言乃是正理!老夫以為,兵杖乃是國之重器,天子不得已而用之,豈有多多益善之道理?如今各地郡國、州縣皆駐守有郡國兵,邊關有駐有足夠的精銳邊軍,長安城內南軍、北軍兵員齊備,期門、羽林枕戈待旦,如此強盛軍力,何須再建新軍?故此,老夫以為籌建新軍之議大大的不妥!”
自從籌建新軍的爭議開始以來,這是霍光第一次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頓時讓朝中大臣為之側目。
原本籌建新軍便是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提出的,不少朝中大臣還以為這是霍光的意思,可是如今一看,霍光竟然站出來反對?
一時間,大殿上的眾多朝臣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該如何辯論此事。
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便要站出來辯論,可是迎麵便撞上了霍光那銳利的眼神,心中頓時慌了起來,已經到了嘴邊的話語竟然沒了聲響。
旁邊,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以為大司馬大將軍所言沒有錯,不過卻有失公允!”
劉洵眼見張安世站出來救場,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說道:“還請富平侯說清楚!”
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昂首說道:“按照大司馬大將軍所言,如今朝廷兵馬已經足用,並不需要另建新軍。可是此前朝廷連續兩次對西域用兵,與匈奴鐵騎鏖戰於茫茫大漠、草原,每一次都要從並州、河南、益州、三輔等各地抽調兵馬,光是依靠北軍、南軍、羽林、期門作戰,在兵力上完全不夠用!”
“這兩次大戰,朝廷征調兵馬耗時費力,各地兵馬趕往長安所消耗的錢糧數額巨大,同時各地兵馬千裏迢迢趕來,也是人困馬乏。如果朝廷可以在長安再建新軍,則朝廷便可以在長安一地調集足夠的兵力。”
“一旦邊關有事,朝廷可以南軍鎮守長安城,征調北軍五萬將士,征調新軍五萬將士,合兵十萬出征。如果兵力依然不足,朝廷還可征調羽林、期門上萬精銳鐵騎隨同出征,如此隻要不是傾國大戰,朝廷則不必再征調各地郡國兵馬,節省大量軍資!”
張安世說完之後,朝臣紛紛低聲議論著,劉洵也是頻頻點頭。
而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更是投來了感激的目光,朝著張安世微微點頭示意。
這時,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說道:“富平侯隻提到籌建大軍可以節省調兵的消耗、節省軍資,可是為何不說一說,新軍一旦建立,朝廷為了供給這五萬大軍,每年需要多支出多少錢糧?”
“邊關戰事並不是常年都有,完全是突發事件!”
霍光冷聲說道:“即便邊關有戰事,朝廷從各地郡國征調兵馬,也隻是一時之舉,並不會經年累月的消耗錢糧。一方是年年消耗巨額錢糧養兵,一方是集中數月、乃至一年消耗錢糧調兵,兩者孰輕孰重,到底是哪一方消耗更大!”
張安世微微皺眉,顯然也沒做好迴應的準備。
這時,光祿大夫丙吉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此言很對,不過此時決不能隻算錢糧賬!國家增加兵馬、增強軍力,此乃強國之舉!朝廷手中握住北軍、新軍兩支機動兵馬,一旦有事,朝廷也可以從容應對,總好過臨時從各地郡國征調兵馬!”
霍光看了看已經站出來的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三人,不禁眉頭緊鎖。
霍光萬萬沒想到,天子劉洵竟然能夠不動聲色的從霍家陣營拉攏人手,自己一直以為丙吉和張安世是自己的心腹之人,範明友更不用說,他可是自己的女婿!
霍光萬萬沒想到,自己最為相信的三個人竟然站到了天家的一方,開始幫著天家掌控軍權,與自己公然展開辯論,此時心中充滿了悲涼和憤怒。
“光祿大夫此話的意思是,如今大漢周邊各國之中,還有能夠迫使我大漢倉皇調兵之國?老夫怎麽不知道!”
丙吉微微皺眉,意識到霍光已經開始動怒,一時之間也不好再說些什麽,隻好拱了拱手,先退下了。
一旁的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以及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見狀也是暗暗發急,全都一言不發的退迴了隊列中。
天子劉洵見狀心中不由咯噔一聲,自己還是低估了霍光在朝中的威信,同時也高估了丙吉、張安世、範明友三人的能量。
天子劉洵自然是懂得進退的,明白此時萬萬不可與霍光徹底鬧翻,即便自己已經有了一些追隨者,有了一些支持,但是與霍光想必,還是如同嬰孩一般脆弱!
隻見劉洵忽然笑著說道:“大司馬大將軍一番辯論,真可謂是鞭辟入裏,朕聞之醍醐灌頂,頓時明白了許多。如此看來,此時籌建新軍的確不太適宜!”
霍光聞言猛然迴頭看向了天子劉洵,眼神不斷閃爍著,心中更是震驚不已。
霍光想不到天子劉洵竟然有如此的胸襟,不光有膽量試探自己伸手兵權,而且還有當眾悔過、收迴成命的勇氣!
“天家如此能屈能伸,還真是讓老夫刮目相看啊!”
霍光盯著天子劉洵看了好一會兒,才拱手說道:“天家能夠明白,老臣心中甚慰!還請天家立即下旨:新軍籌建之事暫緩,並且先行遣散城南的五萬新軍兵馬!”
霍光這是逼迫天子劉洵自斷後路,先造成既成事實,以防日後天子劉洵拖延不斷,將五萬鄉勇滯留在長安城以南。
天子劉洵聞言當即笑著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放心,朕這邊下旨。”
說完,劉洵便看了看身旁的中常侍耿國,隻見耿國雙手捧來一份空白的絹帛聖旨,劉洵接過來直接提筆書寫,轉眼之間便龍飛鳳舞一筆而就。
而後,劉洵取來天子之印加蓋在聖旨上,對霍光說道:“聖旨已經寫就,還有勞大司馬大將軍辛苦一下,督辦此事!”
霍光說道:“臣,自當親力而為!”
朝議結束後,天子劉洵臉色不善的迴到寢殿內,中常侍耿國小心翼翼的跟隨在後麵,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劉洵將怒火發到自己身上。
“大司馬大將軍出宮了?”
中常侍耿國急忙迴應道:“啟奏天家,大司馬大將軍已經出宮,文武群臣也各自散去了。”
劉洵微微歎息,說道:“是朕辜負了平陵侯、富平侯和光祿大夫!”
中常侍耿國猶豫了一下,說道:“天家切勿為此憂慮,平陵侯、富平侯、光祿大夫也是為天家分憂,談不上辜負二字!”
劉洵搖了搖頭,說道:“去將侍郎史曾叫來!”
“諾!”
很快,侍郎史曾大步走來,拱手說道:“臣,見過天家!”
劉洵低聲說道:“用不了幾日,城南的五萬新軍就會被遣散,你立即想辦法聯係到公孫群所部,告訴他們:暫且返迴杜縣史家塢堡駐紮,由史家和杜縣產業支應消耗!”
“諾!”
侍郎史曾問道:“天家,接下來公孫眾牟所部如何處置?”
劉洵想了一下,說道:“新軍之事恐怕暫時不能成行了,先讓眾牟兄他們在杜縣休養一段時間,朕會再想辦法的。”
“諾!”
這時,劉洵忽然想起了什麽,說道:“另外告訴公孫眾牟等人,迴到杜縣之後萬萬不可招搖,以免落人口實。同時,對於陣亡殉國的鄉勇,要從重撫恤!”
侍郎史曾問道:“天家,那些陣亡殉國的鄉勇朝廷已經給過撫恤了……”
劉洵神色惋惜的說道:“就按照朕的意思辦吧!這些都是悍卒,都是朕的心血啊!”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武衛中郎將霍禹、奉車都尉霍山、長樂宮衛尉鄧廣漢、散騎都尉趙平、光祿大夫張朔、中郎將霍雲等人全都到場。
與此同時,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大司農耿壽昌、丞相蔡義、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也全都趕到。
此外,還有朝中所有兩千石以上官員,也全都接到了天子劉洵的旨意,此時悉數到場,參與這場公議。
此時天子劉洵高坐龍椅上,環視大殿內文武大臣,心中不由有些激動,微微穩住自己的心神之後,便對眾人說道:“諸位愛卿應該已經都知道了,此前應度遼將軍、平陵侯奏請,朕下旨於長安城以南籌建新軍,征召隨軍出征西域的數萬鄉勇為悍卒,增強朝廷軍力!誰知此議遭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議論,為了正本清源,朕決議再度召開朝野公議,請諸位愛卿就此事展開辯論,一者為國家獻計,二來為朕解惑!今日公議,諸位愛卿皆可暢所欲言,希望諸位愛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日不管是何人,皆可言者無罪!”
話音剛落,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便站了出來,說道:“天家所言乃是正理!老夫以為,兵杖乃是國之重器,天子不得已而用之,豈有多多益善之道理?如今各地郡國、州縣皆駐守有郡國兵,邊關有駐有足夠的精銳邊軍,長安城內南軍、北軍兵員齊備,期門、羽林枕戈待旦,如此強盛軍力,何須再建新軍?故此,老夫以為籌建新軍之議大大的不妥!”
自從籌建新軍的爭議開始以來,這是霍光第一次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頓時讓朝中大臣為之側目。
原本籌建新軍便是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提出的,不少朝中大臣還以為這是霍光的意思,可是如今一看,霍光竟然站出來反對?
一時間,大殿上的眾多朝臣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該如何辯論此事。
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便要站出來辯論,可是迎麵便撞上了霍光那銳利的眼神,心中頓時慌了起來,已經到了嘴邊的話語竟然沒了聲響。
旁邊,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以為大司馬大將軍所言沒有錯,不過卻有失公允!”
劉洵眼見張安世站出來救場,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說道:“還請富平侯說清楚!”
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昂首說道:“按照大司馬大將軍所言,如今朝廷兵馬已經足用,並不需要另建新軍。可是此前朝廷連續兩次對西域用兵,與匈奴鐵騎鏖戰於茫茫大漠、草原,每一次都要從並州、河南、益州、三輔等各地抽調兵馬,光是依靠北軍、南軍、羽林、期門作戰,在兵力上完全不夠用!”
“這兩次大戰,朝廷征調兵馬耗時費力,各地兵馬趕往長安所消耗的錢糧數額巨大,同時各地兵馬千裏迢迢趕來,也是人困馬乏。如果朝廷可以在長安再建新軍,則朝廷便可以在長安一地調集足夠的兵力。”
“一旦邊關有事,朝廷可以南軍鎮守長安城,征調北軍五萬將士,征調新軍五萬將士,合兵十萬出征。如果兵力依然不足,朝廷還可征調羽林、期門上萬精銳鐵騎隨同出征,如此隻要不是傾國大戰,朝廷則不必再征調各地郡國兵馬,節省大量軍資!”
張安世說完之後,朝臣紛紛低聲議論著,劉洵也是頻頻點頭。
而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更是投來了感激的目光,朝著張安世微微點頭示意。
這時,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說道:“富平侯隻提到籌建大軍可以節省調兵的消耗、節省軍資,可是為何不說一說,新軍一旦建立,朝廷為了供給這五萬大軍,每年需要多支出多少錢糧?”
“邊關戰事並不是常年都有,完全是突發事件!”
霍光冷聲說道:“即便邊關有戰事,朝廷從各地郡國征調兵馬,也隻是一時之舉,並不會經年累月的消耗錢糧。一方是年年消耗巨額錢糧養兵,一方是集中數月、乃至一年消耗錢糧調兵,兩者孰輕孰重,到底是哪一方消耗更大!”
張安世微微皺眉,顯然也沒做好迴應的準備。
這時,光祿大夫丙吉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此言很對,不過此時決不能隻算錢糧賬!國家增加兵馬、增強軍力,此乃強國之舉!朝廷手中握住北軍、新軍兩支機動兵馬,一旦有事,朝廷也可以從容應對,總好過臨時從各地郡國征調兵馬!”
霍光看了看已經站出來的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三人,不禁眉頭緊鎖。
霍光萬萬沒想到,天子劉洵竟然能夠不動聲色的從霍家陣營拉攏人手,自己一直以為丙吉和張安世是自己的心腹之人,範明友更不用說,他可是自己的女婿!
霍光萬萬沒想到,自己最為相信的三個人竟然站到了天家的一方,開始幫著天家掌控軍權,與自己公然展開辯論,此時心中充滿了悲涼和憤怒。
“光祿大夫此話的意思是,如今大漢周邊各國之中,還有能夠迫使我大漢倉皇調兵之國?老夫怎麽不知道!”
丙吉微微皺眉,意識到霍光已經開始動怒,一時之間也不好再說些什麽,隻好拱了拱手,先退下了。
一旁的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以及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見狀也是暗暗發急,全都一言不發的退迴了隊列中。
天子劉洵見狀心中不由咯噔一聲,自己還是低估了霍光在朝中的威信,同時也高估了丙吉、張安世、範明友三人的能量。
天子劉洵自然是懂得進退的,明白此時萬萬不可與霍光徹底鬧翻,即便自己已經有了一些追隨者,有了一些支持,但是與霍光想必,還是如同嬰孩一般脆弱!
隻見劉洵忽然笑著說道:“大司馬大將軍一番辯論,真可謂是鞭辟入裏,朕聞之醍醐灌頂,頓時明白了許多。如此看來,此時籌建新軍的確不太適宜!”
霍光聞言猛然迴頭看向了天子劉洵,眼神不斷閃爍著,心中更是震驚不已。
霍光想不到天子劉洵竟然有如此的胸襟,不光有膽量試探自己伸手兵權,而且還有當眾悔過、收迴成命的勇氣!
“天家如此能屈能伸,還真是讓老夫刮目相看啊!”
霍光盯著天子劉洵看了好一會兒,才拱手說道:“天家能夠明白,老臣心中甚慰!還請天家立即下旨:新軍籌建之事暫緩,並且先行遣散城南的五萬新軍兵馬!”
霍光這是逼迫天子劉洵自斷後路,先造成既成事實,以防日後天子劉洵拖延不斷,將五萬鄉勇滯留在長安城以南。
天子劉洵聞言當即笑著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放心,朕這邊下旨。”
說完,劉洵便看了看身旁的中常侍耿國,隻見耿國雙手捧來一份空白的絹帛聖旨,劉洵接過來直接提筆書寫,轉眼之間便龍飛鳳舞一筆而就。
而後,劉洵取來天子之印加蓋在聖旨上,對霍光說道:“聖旨已經寫就,還有勞大司馬大將軍辛苦一下,督辦此事!”
霍光說道:“臣,自當親力而為!”
朝議結束後,天子劉洵臉色不善的迴到寢殿內,中常侍耿國小心翼翼的跟隨在後麵,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劉洵將怒火發到自己身上。
“大司馬大將軍出宮了?”
中常侍耿國急忙迴應道:“啟奏天家,大司馬大將軍已經出宮,文武群臣也各自散去了。”
劉洵微微歎息,說道:“是朕辜負了平陵侯、富平侯和光祿大夫!”
中常侍耿國猶豫了一下,說道:“天家切勿為此憂慮,平陵侯、富平侯、光祿大夫也是為天家分憂,談不上辜負二字!”
劉洵搖了搖頭,說道:“去將侍郎史曾叫來!”
“諾!”
很快,侍郎史曾大步走來,拱手說道:“臣,見過天家!”
劉洵低聲說道:“用不了幾日,城南的五萬新軍就會被遣散,你立即想辦法聯係到公孫群所部,告訴他們:暫且返迴杜縣史家塢堡駐紮,由史家和杜縣產業支應消耗!”
“諾!”
侍郎史曾問道:“天家,接下來公孫眾牟所部如何處置?”
劉洵想了一下,說道:“新軍之事恐怕暫時不能成行了,先讓眾牟兄他們在杜縣休養一段時間,朕會再想辦法的。”
“諾!”
這時,劉洵忽然想起了什麽,說道:“另外告訴公孫眾牟等人,迴到杜縣之後萬萬不可招搖,以免落人口實。同時,對於陣亡殉國的鄉勇,要從重撫恤!”
侍郎史曾問道:“天家,那些陣亡殉國的鄉勇朝廷已經給過撫恤了……”
劉洵神色惋惜的說道:“就按照朕的意思辦吧!這些都是悍卒,都是朕的心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