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幾日,在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授意下,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加強了未央宮的警戒,長樂宮衛尉鄧廣漢加強了長樂宮的戒備,一時間朝野上下都嗅出了一絲異樣,天子劉洵也不禁緊張了起來。


    於此同時,霍光命令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坐鎮北軍大營,命令武衛中郎將霍禹坐鎮南軍大營,加強對南軍、北軍的控製。


    附庸於霍家的群臣也開始自發的抵製新軍籌建事宜。


    這樣的局麵延續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整個長安城都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之中。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天子劉洵一直待在未央宮中,一步都沒有踏出宮門。


    期間,侍郎史高、侍郎史曾、侍郎史玄三人時常往來於未央宮與長樂宮金華殿之間,代替天子劉洵探望皇後許平君。


    此時,劉洵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籌建新軍的事情上,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與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負責此事,已經將此前隨軍出征的數萬鄉勇征調起來,就在長安城以南十五裏處設下大營,開始了整編事宜。


    不過由於朝中霍家勢力的掣肘與反對,新軍籌建事宜可謂是舉步維艱,不但大軍的兵備、器械短缺嚴重,就連眾將士的吃穿用度都時常不到位,以至於範明友和張安世二人不得不經常前往大司農耿壽昌府上求助。


    就這樣,天子劉洵與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之間一直在暗中較量,同時雙方也都在極力克製。整體上來看,還是霍光占據主動,天子劉洵始終不敢對新軍籌建之事直接發表意見,也算是最大程度維護了霍光的權威和顏麵。


    本始三年(前71年),正月末。


    新年剛過,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和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便聯袂進宮,二人覲見天子劉洵之後,便開始稟報此時新軍籌建之事。


    範明友拱手說道:“啟奏天家,如今新軍已經征調隨軍鄉勇、三輔各地精銳郡國兵,合計五萬人,大軍正在整編之中,並且借鑒杜縣鄉勇之法進行操練。目前,新軍操練事宜順暢,不過新軍的兵備、物資方麵,卻是短缺非常嚴重,還請天家降旨調撥!”


    劉洵聽到這裏,不由眉頭緊鎖,自己千算萬算,將霍光反對建軍的情況和手段都想到了,可是卻沒有想到,霍光竟然會使出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對策,極力拖延新軍的組建進程!


    “此事,朕會想辦法!”


    “諾!”


    而後,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說道:“啟奏天家,如今新軍各級將佐已經選拔完畢,臣也暗中查訪了一番,想來需要向天家奏報一番!”


    劉洵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好!愛卿請講!”


    “天家,如今新軍五萬兵馬已經有了三軍建製,其中軍司馬、軍候人數眾多,屯長、隊率更是數以百計,長安城內的豪門大族多有安插族中子弟之舉,霍家也不斷暗中安插人手。”


    “他們安插了多少人,可有人數或者名單?”


    張安世沉吟了一下,說道:“啟奏天家,根據臣的查訪,長安城內的豪門大族安插的族中子弟不下上百人,霍家安插的人手也在數十人上下,具體的名單還需要一些時日!”


    說完之後,張安世不經意的看了範明友一眼,隻見其神色如常,顯然並沒有因為這番話而有所動搖。


    劉洵也是留意了一下範明友的表情,此時眼見範明友的反應很是平和,心中也是稍稍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走的這步險棋還真是走對了!


    “如此,就勞煩富平侯留心此事了,朕要在最短是時間內,拿到最為準確、全麵的名單!”


    “諾!”


    這時,範明友忽然說道:“天家,臣有一個擔心,不知道當不當說。”


    劉洵說道:“朕與諸位愛卿之間沒有什麽話是不能說的,隻要於國有益!”


    “諾!”


    範明友說道:“臣是擔心,新軍即便籌建完成,也會成為天家與霍家之間爭奪的焦點,如此一來新軍非但不能製衡朝堂,反而會引起朝中的動蕩!”


    劉洵點了點頭,說道:“愛卿此言,足以看出愛卿之公心!不過愛卿可以放心,朕既不會與大司馬大將軍爭權,也不會與大司馬大將軍爭奪兵馬,隻是需要一份保證,需要一種平衡,僅此而已!”


    範明友微微皺眉,說道:“不知天家準備如何平衡?”


    劉洵拿起了身前桌案上的三根毛筆,而後擺放成一個三角形,笑著說道:“愛卿請看,這個形狀可算穩固?”


    雖然範明友沒有學過什麽幾何圖形之類的數學知識,但是一些基本的常識還是知曉的,三角形的器具也是見過的,便說道:“啟奏天家,此形狀非常穩固,不知……”


    “如果朕將朝中的勢力也變成這種形狀,不置可否?”


    範明友瞬間就明白其中意思,天子劉洵是想通過籌建新軍提升自己的勢力,同時在讓朝中豪門士族報團取暖,如此朝中勢力就會朝著皇權、相權、霍家三方鼎立的局麵發展!


    如此,範明友對天子劉洵佩服至極,雖然想要達成這種局麵非常困難,但是有了目標就有了信心,範明友也終於將心中僅剩的一絲疑慮放下了。


    數日之後,天子劉洵召見了大司農耿壽昌,責令其保障新軍的錢糧供給,並且給太尉下旨,命其調撥長安城內武庫的兵備,優先提供給新軍使用!


    迫於來自天子的壓力,大司農耿壽昌和太尉隻好奉旨而行,不過二人不約而同的將天子劉洵的旨意通報給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得知消息之後,霍光也是坐不住了,雖然範明友的主張有些道理,但是其中的風險非常之大,即便可以保證自己百年之後為霍家保駕護航,但是將來之事誰能完全掌控?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霍光糾結了幾日,最終還是進宮麵聖,想要與天子劉洵麵談一次。


    得知霍光進宮的消息,劉洵並沒有太多的吃驚,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管是通過何種方式,霍光都會與自己交換意見,至少是通氣的。


    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劉洵與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相對而坐,二人之間擺放了一個小桌,上麵是一麵棋盤,黑與白已經將棋盤當做戰場,雙方正在搏殺,戰況激烈!


    “天家近來棋藝漸進,棋風靈活多變,而又不失穩妥,真是難得!”


    劉洵笑著說道:“大司馬大將軍過譽了,朕看,大司馬大將軍的棋藝才是高明,特別是中間這條大龍,已經將朕這邊殺得連連後退,朕也隻能招架了。”


    “哈哈!”


    霍光大笑著說道:“天家太謙虛了,老臣也隻是勉強為之罷了!”


    “隻是……”


    這時,霍光忽然收起笑意,說道:“隻是近來天家對於朝中之事,可有見解?”


    “哦?大司馬大將軍所指何事?”


    “籌建新軍之事!”


    劉洵沉吟了一下,在棋盤上穩穩落下一子,而後說道:“此事朕以為可行!眼下北軍即便再強悍,也無法應對四方之事,多一支強軍,也可以應對多方事態!況且,有此軍在朝,朝廷也可以免去征調各方兵馬的耗費和時間,不知大司馬大將軍以為如何?”


    霍光說道:“天家所言,老臣也聽到過,不過還是認為此事應該暫緩。”


    劉洵說道:“請大司馬大將軍言之,朕傾心聽之!”


    霍光沉聲說道:“天家,如今長安城內有南軍、北軍二支強軍鎮守,除此之外還有羽林、期門兩支精銳鐵騎。如果戰事再起,朝廷也可以留下南軍鎮守長安城,以北軍、羽林、期門三支兵馬出征,如此則沒必要再次建軍。”


    “況且,眼下我大漢軍力強盛,周邊各國、各族隻有匈奴人與我大漢為帝,可是卻無法與我漢軍抗衡,如此形勢,朝廷也沒有繼續籌建精銳大軍的必要!”


    劉洵聞言雖然依然麵不改色,但是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霍光不愧是治世之能臣,所言皆有理有據,不但反駁了新軍籌建之舉,而且還給出了折中之策,以羽林、期門作為緩衝,來換取朕的退步!


    此時,天子劉洵忽然笑了笑,而後說道:“大司馬大將軍所言很有道理,不過朕以為,羽林、期門兩支鐵騎不同於北軍,這兩支鐵騎人數不多,到了戰場上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且,羽林、期門軍中基本上都是武勳子弟、漢軍將士的遺孤,朕怎麽忍心讓忠烈之後屢屢遭遇險境?還請大司馬大將軍體會朕的心情,在新軍籌建之事上助朕一臂之力!”


    說完,天子劉洵便拱手為禮,朝著霍光拜了下去。


    這下,霍光心中有些慌亂了,萬萬沒想到天子劉洵竟然如此善辯,更讓人吃驚的是,劉洵可以自降身段,以天子之身當麵乞求、拜謝大臣,此舉著實讓霍光有些吃不消!


    不過,霍光畢竟是縱橫朝堂數十年的狠角色,豈是劉洵一言兩語就能說服的?


    於是霍光說道:“天家,老臣還是認為籌建新軍之舉不太適宜。既然天家支持此議,老臣以為不如在朝議中再次討論一番,一者可以集思廣益,二者也可以正本清源,不知可否?”


    劉洵明白這已經是霍光的底線了,此時隻好說道:“好!就依大司馬大將軍所言,三日後召開朝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