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縣城外,史家塢堡。
公孫群站在演武場的高台之上,看著五屯人馬列成的五個方陣,心中暢快不已。
公孫群等人招募青壯進行操練已經數月時間了,期間經曆了不少的坎坷,揮灑了數不盡的汗水,如今各屯人馬按照天子劉洵擬定的操典訓練完畢,已經如同脫胎換骨一般,儼然一副強軍氣派!
高台下,屯長樊明、屯長郭著、屯長穆迪、屯長郭俠、屯長趙安五人站在各自人馬的最前方,眾人都是挺胸抬頭,心中也是豪情萬丈。
而隊率蹋山、隊率高擎、隊率劉宏、隊率百裏楊、隊率高匡、隊率張臣、隊率公孫尋、隊率狂風、隊率陳行等人同樣心中激蕩,心中都憋著一股豪氣。
此時,這一千四百餘人雖然並沒有上陣廝殺過,全都是沒見過血的“新嫩”,但是數月的嚴苛操練,已經讓這些青壯脫胎換骨,所有人的身上都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透著一種莫名的自信!
公孫群看著眼前的人馬,雖然這一千四百餘人手中握著的都是木頭雕刻成的兵器,身上穿的都是布衣,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大群農夫一番,遠遠沒有漢軍那樣整齊劃一的氣勢。
但是公孫群絲毫不懷疑,隻要給與眼前的這支人馬武器裝備,隻要給眾青壯裝備上與漢軍相當的兵備,這支人馬肯定可以爆發出驚人的戰力,雖然不敢說能夠超越久經沙場的北軍精銳,但絕對可以勝過一般的郡國兵!
而後,在公孫群的指揮下,各屯人馬開始逐個演練科目,不管是陣型還是行進,不管是進攻演練還是模擬紮營,各屯人馬都做得井然有序、威武不凡。
到了傍晚時分,演練才停了下來,公孫群下令在塢堡內大擺宴席,殺豬宰羊犒勞全體青壯,甚至還準備了不少的濁酒,眾人痛飲達旦。
次日,公孫群派人返迴杜縣,通過史家人向長安傳遞消息:新軍已成!
長安城,未央宮麒麟殿。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大司農耿壽昌、丞相蔡義忙於漢軍出征之事,已經有段時間沒有進宮覲見了,不過三人依舊將大軍出征的事項寫成奏本送了過來。
禦案上擺放著十餘卷奏本,劉洵正在逐一翻看。
“……並州鐵騎三萬餘已經出發,不經長安城、三輔,直往西涼駐紮,等候大軍主力匯合……”
“……河南郡、巴蜀各處步卒大軍正在集結,先鋒五萬大軍已經匯聚三輔各處,不日便可以抵達長安城……”
“……北軍各部已經整裝待發,目前正在長安城以西十裏安營紮寨。南軍正在接管長安城防務,羽林、期門鐵騎進行戒備之中……”
“……西涼各部鐵騎正在陸續集結,西涼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張掖郡各處已經陸續建立戰時府庫,正在調集錢糧、兵備,支應大軍沿途的消耗……”
“……除去長安武庫和三輔各地武庫外,朝廷已經陸續調集三千萬銖軍餉、八百萬石糧食,以及長槍、大戟八萬杆、斬馬~刀八千把、各式盾牌六萬七千麵、各式鎧甲五萬九千八百領、漢劍兩萬七千把、強弓三萬把、各式強弩四萬把,以及各式弓箭、弩箭二十八萬枚……”
“……朝廷已經征調民夫六十八萬人,其中二十萬民夫正在各地轉運錢糧、兵備,需用時一月將物資匯集西涼各處戰事府庫,剩餘四十八萬民夫已經全部趕到西涼張掖郡,準備隨大軍同行向西轉運糧草、兵備……”
“……自天家下詔出征以來,長安、三輔的良家子、豪傑紛紛參戰隨軍,各地門閥望族也調集門客、家人隨行參戰,目前朝廷登記造冊之人已有四萬八千之數……”
看到最後,劉洵不由讚歎此時漢人之尚武精神,隻需天子的一道詔書,長安城附近便可以匯集起數萬熱血兒郎為國征戰,這樣的場景恐怕隻能在強漢見到了!
忽然,一名小黃門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貼在中常侍耿國的耳邊低聲說著什麽,而後便急匆匆的轉身離開了。
劉洵微微側頭,看了過去,隻見中常侍耿國看了看大殿門口的幾名小黃門,而後便移步到劉洵的身邊,低聲說道:“天家,剛剛侍郎史高派人過來傳話:杜縣,新軍已成!”
劉洵聞言大喜,公孫群、樊明等人辦事還是得力的,短短數月的時間,便為自己練成了一支新軍!
當然,這支新軍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就操練成型,也得益於此時漢民族的尚武精神,以及漢民族敢戰血性的保留,同時劉洵擬定的操典更是功不可沒,這份操典可是結合了漢軍的製度以及後世的經驗,執行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劉洵此前還有些猶豫,樊明、劉宏、張臣三人都是儒生出身,是不是趁機將三人征調入宮為郎官,不要讓三人隨軍去西域了。
可是後來劉洵思索了一下,先不說此時的儒生基本上都是文武雙全,出門在外都是仗劍隨行,單說樊明、劉宏、張臣三人,劉洵可是知道三人的身手,無一不是以一擋五之人,再加上這數月的錘煉,劉洵也相信三人是有資本上戰場的。
“既然如此,那就讓諸位帶著這支新軍一同前往西域奮戰,以戰代練,用真實的戰場來錘煉這支新軍吧!”
劉洵打定主意之後,便小聲對中常侍耿國說道:“告訴史高:想辦法讓這支新軍隨軍出征。”
“諾!”
“記住,以史家的名義!”
中常侍耿國連忙拱手應道:“諾!仆定會提醒!”
數日之後,杜縣城外塢堡。
公孫群、樊明等人接到了天子劉洵的旨意,聽聞自己將要隨同大軍前往西域作戰,眾人頓時歡唿雀躍起來,這可是博取軍功、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公孫群大笑著說道:“天家做事想來思慮深遠,難道當初天家要建立新軍之時,就已經料想到西域會出事?”
郭著讚歎道:“如果天家真的預料到了,那就隻能說明,天家是料事如神了!”
旁邊,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更是歡欣鼓舞,四人心中的夙願便是能夠返迴幽州家鄉,可前提是四人能夠在大漢積累功勳,能夠擺脫眼下的境遇。
此番隨軍出戰西域,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依靠漢軍的強大戰力,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何愁不能拿下赫赫戰功?
想到此處,眾人都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即趕到西域,大殺四方!
不過,公孫群也對眾人說道:“此去西域路途遙遠,而且匈奴人也不是善茬,可謂是兵兇戰危,諸位都是兄弟,有話咱們要說在明處。此戰,也許會有人戰死沙場,也許會有人傷殘餘生,諸位心中可要有所準備!”
眾人聞言都是重重的點頭,不過卻並未退縮。
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自然不必說了,四人都是上過戰場的角色,而且建功心切,絕不會退縮的。
而郭著、郭俠、趙安、陳行四人都是遊俠出身,平日裏見慣了刀光劍影,雖然不必上戰場廝殺來的殘酷,但也會時常麵臨生死抉擇,心中對於生死早已經看淡了許多,此時自然不會懼怕出征。
而樊明、劉宏、張臣三人雖然是儒生出身,但是三人心中的血性並不比眾人少,三人可謂是充滿了尚武之心,一身劍術過人,再加上這數月的嚴酷操練,足以讓三人的心智和武藝更上一個台階,此時聞聽要隨軍出征,樊明、劉宏、張臣也是想要就此從戎,立下赫赫戰功!
此時,眾人都是紛紛大笑著談論著,所言都是西域的風土人情,說的都是血戰匈奴鐵騎的熱血豪情,說的都是從軍征戰的袍澤之誼,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言畏懼!
這一日,公孫群將即將隨軍出征西域的消息告知了全體青壯,頓時引來陣陣歡唿之聲。
此時朝廷準備大舉出兵西域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不但長安、三輔地區已經傳遍了,就連益州、揚州、幽州等地都已經傳遍,整個大漢帝國已經為之沸騰。
久在各處塢堡操練的青壯也已經心動不已,對於漢軍的強悍戰力,眾青壯都是自信不已,跟隨漢軍出征自然可以博取赫赫戰功,這樣的好事誰不想去?
更何況,眾青壯也是尚武的漢子,又久在塢堡內操練許久,心中的火氣、膽中的血性早已經安耐不住,此時聽聞史家將讓眾人隨軍出征、為國效力,眾青壯紛紛歡唿著,發泄著心中的欣喜。
這一夜,公孫群再次為眾人擺下酒肉,而後便讓眾人歸家休息三日,以便與家人辭別。
五日之後,一千四百餘青壯陸續返迴各處塢堡,此時侍郎史曾已經疏通好了相關的關係,這一千四百餘人被登記造冊,準許隨軍出征。
而公孫群也接到了侍郎史曾傳來的消息:命令公孫群率領人馬趕往長安城外駐紮,接受漢軍的收編、武裝!
接到命令,公孫群欣喜不已,當天便率領各屯兵馬在杜縣城外集結,而後一路北上趕往了長安城。
公孫群站在演武場的高台之上,看著五屯人馬列成的五個方陣,心中暢快不已。
公孫群等人招募青壯進行操練已經數月時間了,期間經曆了不少的坎坷,揮灑了數不盡的汗水,如今各屯人馬按照天子劉洵擬定的操典訓練完畢,已經如同脫胎換骨一般,儼然一副強軍氣派!
高台下,屯長樊明、屯長郭著、屯長穆迪、屯長郭俠、屯長趙安五人站在各自人馬的最前方,眾人都是挺胸抬頭,心中也是豪情萬丈。
而隊率蹋山、隊率高擎、隊率劉宏、隊率百裏楊、隊率高匡、隊率張臣、隊率公孫尋、隊率狂風、隊率陳行等人同樣心中激蕩,心中都憋著一股豪氣。
此時,這一千四百餘人雖然並沒有上陣廝殺過,全都是沒見過血的“新嫩”,但是數月的嚴苛操練,已經讓這些青壯脫胎換骨,所有人的身上都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透著一種莫名的自信!
公孫群看著眼前的人馬,雖然這一千四百餘人手中握著的都是木頭雕刻成的兵器,身上穿的都是布衣,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大群農夫一番,遠遠沒有漢軍那樣整齊劃一的氣勢。
但是公孫群絲毫不懷疑,隻要給與眼前的這支人馬武器裝備,隻要給眾青壯裝備上與漢軍相當的兵備,這支人馬肯定可以爆發出驚人的戰力,雖然不敢說能夠超越久經沙場的北軍精銳,但絕對可以勝過一般的郡國兵!
而後,在公孫群的指揮下,各屯人馬開始逐個演練科目,不管是陣型還是行進,不管是進攻演練還是模擬紮營,各屯人馬都做得井然有序、威武不凡。
到了傍晚時分,演練才停了下來,公孫群下令在塢堡內大擺宴席,殺豬宰羊犒勞全體青壯,甚至還準備了不少的濁酒,眾人痛飲達旦。
次日,公孫群派人返迴杜縣,通過史家人向長安傳遞消息:新軍已成!
長安城,未央宮麒麟殿。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大司農耿壽昌、丞相蔡義忙於漢軍出征之事,已經有段時間沒有進宮覲見了,不過三人依舊將大軍出征的事項寫成奏本送了過來。
禦案上擺放著十餘卷奏本,劉洵正在逐一翻看。
“……並州鐵騎三萬餘已經出發,不經長安城、三輔,直往西涼駐紮,等候大軍主力匯合……”
“……河南郡、巴蜀各處步卒大軍正在集結,先鋒五萬大軍已經匯聚三輔各處,不日便可以抵達長安城……”
“……北軍各部已經整裝待發,目前正在長安城以西十裏安營紮寨。南軍正在接管長安城防務,羽林、期門鐵騎進行戒備之中……”
“……西涼各部鐵騎正在陸續集結,西涼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張掖郡各處已經陸續建立戰時府庫,正在調集錢糧、兵備,支應大軍沿途的消耗……”
“……除去長安武庫和三輔各地武庫外,朝廷已經陸續調集三千萬銖軍餉、八百萬石糧食,以及長槍、大戟八萬杆、斬馬~刀八千把、各式盾牌六萬七千麵、各式鎧甲五萬九千八百領、漢劍兩萬七千把、強弓三萬把、各式強弩四萬把,以及各式弓箭、弩箭二十八萬枚……”
“……朝廷已經征調民夫六十八萬人,其中二十萬民夫正在各地轉運錢糧、兵備,需用時一月將物資匯集西涼各處戰事府庫,剩餘四十八萬民夫已經全部趕到西涼張掖郡,準備隨大軍同行向西轉運糧草、兵備……”
“……自天家下詔出征以來,長安、三輔的良家子、豪傑紛紛參戰隨軍,各地門閥望族也調集門客、家人隨行參戰,目前朝廷登記造冊之人已有四萬八千之數……”
看到最後,劉洵不由讚歎此時漢人之尚武精神,隻需天子的一道詔書,長安城附近便可以匯集起數萬熱血兒郎為國征戰,這樣的場景恐怕隻能在強漢見到了!
忽然,一名小黃門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貼在中常侍耿國的耳邊低聲說著什麽,而後便急匆匆的轉身離開了。
劉洵微微側頭,看了過去,隻見中常侍耿國看了看大殿門口的幾名小黃門,而後便移步到劉洵的身邊,低聲說道:“天家,剛剛侍郎史高派人過來傳話:杜縣,新軍已成!”
劉洵聞言大喜,公孫群、樊明等人辦事還是得力的,短短數月的時間,便為自己練成了一支新軍!
當然,這支新軍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就操練成型,也得益於此時漢民族的尚武精神,以及漢民族敢戰血性的保留,同時劉洵擬定的操典更是功不可沒,這份操典可是結合了漢軍的製度以及後世的經驗,執行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劉洵此前還有些猶豫,樊明、劉宏、張臣三人都是儒生出身,是不是趁機將三人征調入宮為郎官,不要讓三人隨軍去西域了。
可是後來劉洵思索了一下,先不說此時的儒生基本上都是文武雙全,出門在外都是仗劍隨行,單說樊明、劉宏、張臣三人,劉洵可是知道三人的身手,無一不是以一擋五之人,再加上這數月的錘煉,劉洵也相信三人是有資本上戰場的。
“既然如此,那就讓諸位帶著這支新軍一同前往西域奮戰,以戰代練,用真實的戰場來錘煉這支新軍吧!”
劉洵打定主意之後,便小聲對中常侍耿國說道:“告訴史高:想辦法讓這支新軍隨軍出征。”
“諾!”
“記住,以史家的名義!”
中常侍耿國連忙拱手應道:“諾!仆定會提醒!”
數日之後,杜縣城外塢堡。
公孫群、樊明等人接到了天子劉洵的旨意,聽聞自己將要隨同大軍前往西域作戰,眾人頓時歡唿雀躍起來,這可是博取軍功、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公孫群大笑著說道:“天家做事想來思慮深遠,難道當初天家要建立新軍之時,就已經料想到西域會出事?”
郭著讚歎道:“如果天家真的預料到了,那就隻能說明,天家是料事如神了!”
旁邊,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更是歡欣鼓舞,四人心中的夙願便是能夠返迴幽州家鄉,可前提是四人能夠在大漢積累功勳,能夠擺脫眼下的境遇。
此番隨軍出戰西域,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依靠漢軍的強大戰力,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何愁不能拿下赫赫戰功?
想到此處,眾人都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即趕到西域,大殺四方!
不過,公孫群也對眾人說道:“此去西域路途遙遠,而且匈奴人也不是善茬,可謂是兵兇戰危,諸位都是兄弟,有話咱們要說在明處。此戰,也許會有人戰死沙場,也許會有人傷殘餘生,諸位心中可要有所準備!”
眾人聞言都是重重的點頭,不過卻並未退縮。
穆迪、狂風、百裏楊、蹋山四人自然不必說了,四人都是上過戰場的角色,而且建功心切,絕不會退縮的。
而郭著、郭俠、趙安、陳行四人都是遊俠出身,平日裏見慣了刀光劍影,雖然不必上戰場廝殺來的殘酷,但也會時常麵臨生死抉擇,心中對於生死早已經看淡了許多,此時自然不會懼怕出征。
而樊明、劉宏、張臣三人雖然是儒生出身,但是三人心中的血性並不比眾人少,三人可謂是充滿了尚武之心,一身劍術過人,再加上這數月的嚴酷操練,足以讓三人的心智和武藝更上一個台階,此時聞聽要隨軍出征,樊明、劉宏、張臣也是想要就此從戎,立下赫赫戰功!
此時,眾人都是紛紛大笑著談論著,所言都是西域的風土人情,說的都是血戰匈奴鐵騎的熱血豪情,說的都是從軍征戰的袍澤之誼,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言畏懼!
這一日,公孫群將即將隨軍出征西域的消息告知了全體青壯,頓時引來陣陣歡唿之聲。
此時朝廷準備大舉出兵西域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不但長安、三輔地區已經傳遍了,就連益州、揚州、幽州等地都已經傳遍,整個大漢帝國已經為之沸騰。
久在各處塢堡操練的青壯也已經心動不已,對於漢軍的強悍戰力,眾青壯都是自信不已,跟隨漢軍出征自然可以博取赫赫戰功,這樣的好事誰不想去?
更何況,眾青壯也是尚武的漢子,又久在塢堡內操練許久,心中的火氣、膽中的血性早已經安耐不住,此時聽聞史家將讓眾人隨軍出征、為國效力,眾青壯紛紛歡唿著,發泄著心中的欣喜。
這一夜,公孫群再次為眾人擺下酒肉,而後便讓眾人歸家休息三日,以便與家人辭別。
五日之後,一千四百餘青壯陸續返迴各處塢堡,此時侍郎史曾已經疏通好了相關的關係,這一千四百餘人被登記造冊,準許隨軍出征。
而公孫群也接到了侍郎史曾傳來的消息:命令公孫群率領人馬趕往長安城外駐紮,接受漢軍的收編、武裝!
接到命令,公孫群欣喜不已,當天便率領各屯兵馬在杜縣城外集結,而後一路北上趕往了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