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朝文武的鼎力支持之下,在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以及霍家勢力的推波助瀾之下,天子劉洵的旨意得以順利推行,這一日朝野大議正式在麒麟殿召開。


    丞相蔡義率領禦史、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經文博士齊聚麒麟殿,浩浩蕩蕩數百人站在偌大的大殿之中,眾人皆盛裝出席,遠遠看去很是壯觀。


    天子劉洵同樣盛裝出席這場朝野大議,在接受數百文武的朝拜之後,高坐在大殿正中央。


    而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也率領文武百官進入大殿,在朝拜天子劉洵之後,眾人於大殿左側跪坐下來,準備旁聽這場大辯論。


    天子劉洵一身奢華的禮服,頭戴玉質的十二旒冕冠,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間以玉質純色。在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係上絲帶,在頜下係結。


    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隻是係掛在耳旁,以提醒天子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


    按大漢律規定,大漢天子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製始於周代,曆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後世的明代,綿延兩千多年。


    此時,天子劉洵正襟危坐,在奢華禮服的襯托下,顯得莊重而又肅穆,看著大殿內數百大臣、列侯,說道:“值此盛會,諸位皆可暢所欲言,朕,傾心聽之!”


    “諾!”


    數百人轟然允諾,氣勢十足。


    而後,一場可以與大漢鹽鐵之議相提並論的大辯論就此拉開了序幕!


    首先,丞相蔡義站了出來,先是對天子劉洵行禮,而後便大聲說道;“我大漢自高祖皇帝立國,始有我炎漢天下,故以高祖皇帝之功績,國家設有高祖廟!而後,孝文皇帝勵精圖治,國家府庫充盈、百姓安樂,這才開啟了文景盛世,為我大漢奠定了強盛之本,故以孝文皇帝之功績,國家設有太宗廟!”


    丞相蔡義的這一番話,基本上就為此次朝議奠定了基調,那便是立廟號之帝王,必須是有大功於國家者!


    那孝武皇帝是否有大功於國家?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丞相蔡義說道:“及後,孝武皇帝之文治武功,天下皆知、人所共睹,於國家有大功,臣,請旨為孝武皇帝立廟號、興禮樂!”


    緊接著,一眾儒生、經文博士陸續站了出來,自孝武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大漢自朝堂到鄉野,便形成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麵,儒學也開始在大漢朝野生根發芽,並且開始茁壯成長起來,開始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係、學說,也開始成為可以左右朝野走向的龐大勢力。


    故此,眾儒生、經文博士紛紛在大殿之上稱頌孝武皇帝,對孝武皇帝的文治武功推崇備至,畢竟是孝武皇帝將儒家學說推上神壇的。


    天子劉洵聽著眾人的頌揚,甚至都覺得孝武皇帝的功績要遠超漢高祖!


    雖然天子劉洵的表情依然保持著微笑,但心中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看來這些儒生還是不能太過重用!”


    天子劉洵心中暗暗想著:“雖然此時的儒生還遠不像後世滿清時代的犬儒那樣不堪,基本上都是能夠務實的,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是能文能武、或是有些可以傍身的才能,但是依舊不能太過重用,這些人太能辯解了,甚至能夠為了自己的目的,而黑白顛倒!”


    天子劉洵最擔心的的一點,便是一旦儒家學說成為了官學,並且主導了朝堂,就憑儒家的理念來看,大概率的可能會削弱大漢帝國的尚武精神,這一點是劉洵所不能接受、也絕不可能接受的!


    由此,天子劉洵此此刻開始對儒生產生了一絲警惕,對於儒家學說既要用、也要打壓,但是決不能允許儒家主導朝堂!


    當這些儒生、經文博士說完之後,一眾列侯便紛紛站了出來,開始訴說著當年孝武皇帝的赫赫戰功。


    終孝武皇帝一朝,大漢帝國的將士們四麵出擊、開疆拓土,於漠南、漠北之戰中擊潰匈奴帝國,解除了懸在大漢帝國頭上的利劍;而後漢軍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將漢民族的領地向四麵八方拓展。


    孝武皇帝的四麵出擊之策,雖然也造成了大漢帝國國力的衰敗,引起了百姓的困苦,但並不能就此否定其功績。可以說,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都是害在當代、功在千秋之策。


    天子劉洵聽著眾列侯的陳述和議論,心中也是激蕩不易,的確:經過孝武皇帝的奮戰,大漢帝國在此時基本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而且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無論哪一樣於華夏都是大功績!


    之後,大殿中的兩千石以上官員也是紛紛發言,不過基本上都是在重複之前列侯和儒生的觀點。


    最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站了出來,說道:“孝武皇帝於國有功、於華夏有功,理應受廟號、興禮樂,請天家降旨!”


    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度遼將軍範明友等數十名文武大臣紛紛附議,眾人一致讚成。


    天子劉洵見狀心中狂喜,自己這次出手終於切中要害,終於打破了霍光的封鎖,辦成了一件大事!


    “朕,上承天命、下撫黎民,承蒙昔日孝武皇帝文治武功,才得以如今浩瀚炎漢之基業,如此,朕日夜以來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日鬆懈,不敢有一絲焦躁……”


    “……朕,詔令:尊孝武皇帝廟號、立禮樂!命群臣議之……”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丞相蔡義率領文武百官拱手說道:“諾!臣領旨!”


    當日,在大司馬大將軍、丞相蔡義的主持下,禦史、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經文博士以及文武百官經過數論辯論,直到傍晚時分終於擬定了方案。


    朝堂決議:尊孝武皇帝的廟號為世宗廟,並在廟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


    而後,天子劉洵再次下達詔書:在孝武皇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約占大漢帝國天下郡國的一半)都建立世宗廟,接受天下臣民百官的四時祭拜。


    當日,天子劉洵下令此番朝議的結論在全國實行。


    很快,當年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再度成為大漢帝國上下的向往和驕傲,大漢帝國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光輝之下。


    在孝武皇帝昔日的餘威之下,天子劉洵的威望也隨之上漲。


    在長安城的街頭巷尾、酒肆之中,無數百姓都在議論孝武皇帝的豐功偉績,同時也開始將孝武皇帝的功績和光輝轉移到天子劉洵的身上。


    “當今天家乃是孝武皇帝的嫡係曾孫,這可是尊貴的血脈啊!”


    “說得是啊!”


    “而且當今天家自登基以來便廣施仁德,一看天家就是賢君,真乃我大漢之幸、百姓之福啊!”


    旁邊眾人皆深以為然,不斷雙手加額以示慶賀。


    緊接著,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之中,稱讚天子劉洵的聲音不絕於耳,天子劉洵的聲望開始飆升,甚至已經開始壓住孝昭皇帝的聲望了。


    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自然也聽到了不少的聲音,心中為此憂慮不已,自己的擔心終於還是變成了現實,天子劉洵的聲望開始飆升,緊接著下一步便會出現擁戴天子劉洵的聲音。


    特別是現在天子劉洵已經二十歲上下,馬上就麵臨著行冠禮,按照大漢律的規定,天子一旦行冠禮,那就要親政了!


    “到了那時,我又該如何處置?”


    霍光心中明白,天子劉洵與孝昭皇帝不同,孝昭皇帝行冠禮之後,霍光可以不交權,因為自己是孝武皇帝欽點的顧命大臣,有法理在手。


    可是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劉洵一旦到了要親政的年紀,自己又有什麽理由不交權?


    想到這裏,霍光意識到一場衝突可能已經在所難免了,心中的憂慮又增加了幾分。


    “除非天家能夠識大體,可以自行推遲親政!”


    可是這可能嗎?


    霍光搖了搖頭,對於這個問題,自己一時之間也是想不明白的。


    次日,霍光突然接到消息,天子劉洵為了慶祝孝武皇帝立廟號這一重大決定,特地下詔書給全國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級爵位,並為不少當年出征匈奴的將士子孫、遺孀賞賜酒肉。


    聽到這個消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驚歎不已,竟然沒先到天子劉洵有這等心胸和謀略,自言自語道:“天家如此,真乃我大漢之幸、乃我霍家之難!”


    經此一事,天子劉洵不但在大漢各郡國聲望大增,同時在朝中的威望也是大增,不少大臣開始向天子劉洵靠攏。


    眼見如此,天子劉洵也開始了進一步的謀劃,開始在朝中大臣之中尋找自己的外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