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在毫無征兆的前提下,劉洵忽然下了一道詔書,就是這道詔書,頓時引起了滿朝文武的轟動,滿朝文武都為之震動。


    劉洵在這道詔書中,立意要全麵頌揚曾祖父孝武皇帝,同時要求長安城內的丞相、禦史、列侯(世襲的侯襲,一般為功臣或外戚及嫡係後裔)、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的官員)以上的官員、經文博士在十日後齊聚麒麟殿,天子劉洵將親自主持大討論,議定孝武皇帝的“尊號”和“廟樂”!


    這道詔書如同一道平地驚雷一般,瞬間就在朝臣之中炸響,短短數日之內,整個長安城都在議論紛紛,都在迴憶、傳頌著孝武皇帝的豐功偉績!


    劉洵這道詔書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通過為孝武皇帝立“尊號”和“廟樂”,將孝武皇帝樹立為大漢帝國最偉大的帝王,讓孝武皇帝的文治武功流傳千古,成為天子劉洵獨家的政治遺產!


    同時,劉洵還要借此機會突出自己作為孝武皇帝直屬後裔的正統性,以此來加強自己皇權的威嚴性!


    劉洵心中無比清楚,在此時的大漢帝國,政治傳承的法理性是多麽的重要,這可是孝武皇帝留給自己的一記殺手鐧,必須利用起來。


    與此同時,當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得知劉洵頒布的這道詔書的時候,心中感到無比的錯愕,第一反應甚至是以為自己聽錯了。


    對於劉洵此舉的目的,霍光心中是很清楚的,對於霍光這種沉浮於權力中心的強者,天子劉洵此舉的目的並不難猜。


    隻是霍光萬萬沒有想到,劉洵竟然會有膽量、有智謀如此行事,天子竟然在沒有強大實力的時候,敢於向霍家出招。


    而聽聞詔書消息的武衛中郎將霍禹、中郎將霍雲、奉車都尉霍山、度遼將軍範明有、光祿大夫丙吉、右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已經坐不住了,眾人已經顧不上時局是否敏感了,紛紛在第一時間趕到了霍光府邸。


    大司馬大將軍府邸。


    此時霍光的臉色非常難看,甚至當年廢黜昌邑王的時候,霍光的心情都沒有如此敗壞過,這是一種對自己眼力自行否定的懊惱!


    過了好一陣,霍光才打破了趁機,沉聲說道:“天家的旨意你們應該都已經知曉了,現在都說一說該如何應對吧,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


    武衛中郎將霍禹和中郎將霍雲率先站了出來,二人都開始責怪奉車都尉霍山、度遼將軍範明有,此前二人就已經主張再次廢黜天子,但就是因為霍山和範明有的阻攔,廢黜天子的提議才沒有定策,現如今天家已經開始出手,霍家將如何應對?


    聽著霍禹和霍雲的指責,奉車都尉霍山、度遼將軍範明有心中不忿,二人也不甘示弱當即予以反駁。


    霍山說道:“天家此前並無過錯,如何能輕易廢黜?如今天家要為孝武皇帝立尊號和廟樂,為自己的先祖正名,這也在情理之中,我霍家又如何阻攔?”


    範明有更是說道:“天子乃是我大漢的國本,豈是隨意可以廢黜的?當年昌邑王肆意禍國、弄得朝野上下怨聲載道,所以大司馬大將軍才會以國事為重,以一己之力拯救國事,才會率領群臣廢黜昌邑王。可如今天家並無過錯,此番頒布的詔書也是合情合理,根本沒有可以指責的地方,我霍家又怎能反對?你們又要對天家如何!”


    霍光聽著雙方的爭辯,不由眉頭緊鎖,萬萬沒想到剛一開始討論,自家人便首先發生了分歧。


    這時,霍光不由自主的看了看丙吉和張安世二人,隻見二人麵色沉穩,似乎並沒有參與爭論的意思,於是問道:“不知道光祿大夫和富平侯對此事怎麽看?”


    丙吉首先站了起來,拱手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下官以為天家此舉並不算是過錯,隻是在行事上有些過失而已,算不上什麽大錯。”


    “哦?此話怎講?”


    “為孝武皇帝立尊號和廟樂乃是國之大事,如今天家尚未親政,理應先與大司馬大將軍商議,而後詔命天下。此番天家的這道詔書不符合大漢律的程序!”


    張安世隨後說道:“啟稟大司馬大將軍,下官以為,天家的這道詔書有些突然,但是大司馬大將軍必須全力支持。畢竟……,下官的意思是說,對於這道詔書,滿朝文武誰都可以反對,唯獨大司馬大將軍不可!”


    張安世和丙吉的意思,霍光都是心知肚明的。


    丙吉完全就是避重就輕,閉口不談詔書的背後深意,隻是在頒布流程上做文章。


    而張安世的話卻點醒了霍光,頓時讓霍光挺直了身體,雙眼也猛然發出一陣精光。


    就像張安世所說,對於劉洵的這道詔書霍光是無法阻攔的,作為孝武皇帝指定的托孤輔政大臣,霍光隻能全力支持劉洵的這道詔書,否則霍光自己的合法性地位就會受到質疑!


    想明白這一點,霍光猛然驚出了一身冷汗,說道:“天家此舉究竟是一時之意,還是深思熟慮?”


    眾人都是沉默了。


    眾人都不是傻子,都明白霍光此話的意思。


    對於霍家人來說,如果天家的這道詔書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天家蓄謀已久的一步棋,那天家的謀略和膽識就太過驚人了!


    霍光眉頭緊鎖沉吟了許久,眾人都是大氣不敢出,隻等著霍光開口。


    突然,霍光猛地站了起來,眾人都是嚇了一跳,紛紛起身。


    “告訴尚在長安城內的禦史、列侯、二千石、博士,十日之後切不可誤了時間!”


    眾人大驚。


    兩日之後,天子將舉行朝野大議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滿朝文武都在翹首以盼,群臣莫不讚成。


    就在此時,長信少府(皇太後的師傅)夏侯勝發表了驚人的反對意見:“昔孝武皇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不宜為其立廟樂!”


    夏侯勝的這番言論頓時引來了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孝武皇帝在群臣心中的地位原本就很崇高,再加上此時漢軍剛剛取得了西域大捷,對於武功強盛的孝武皇帝更是推崇備至,豈能容忍夏侯勝的言論?


    轉過一天,丞相蔡義和禦史大夫田廣明便帶頭聲討夏侯勝,並且以“非議招書,毀先帝”的罪行,將夏侯勝定性為“大逆不道”,向天子劉洵上奏彈劾。


    而後就在當日,禦史大夫田廣明揭發丞相長史(丞相府秘書長)黃霸事先知道夏侯勝大逆不道的觀點,卻沒有向朝廷舉報,黃霸犯有包庇慫恿之罪。


    丞相蔡義和禦使大夫田廣明的彈劾頓時在朝中引起了轟動,緊接著數十名文武大臣緊隨其後,紛紛上奏彈劾夏侯勝和黃霸,就連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也坐不住了,在朝議上當眾怒斥夏侯勝、黃霸二人。


    劉洵自然不會姑息養奸,眼見霍光都站了出來,當即順水推舟下旨將夏侯勝、黃霸逮捕入獄。


    隨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奏請將二人交由廷尉審問。


    如今劉洵已經熟讀大漢律,明白如果將夏侯勝、黃霸交給廷尉審問,按照大漢律的規定,二人基本上就宣告了死刑!


    此時劉洵需要將夏侯勝、黃霸當做範例,以便殺雞儆猴、震懾群臣,但是又不想壞了二人的性命,畢竟夏侯勝、黃霸也隻是各抒己見、發發牢騷而已,即便觀點不對,也罪不至死。


    “朕的大漢可不是韃虜的滿清,偌大的強漢還是能夠容下此二人的!”


    劉洵心中默默想著,沉吟了一下,便說道:“如此,便將夏侯勝、黃霸交由廷尉審問!”


    可是轉過頭來,朝議結束之後,劉洵剛剛迴到宣室殿,便派侍郎史玄趕往了廷尉府,下旨告訴廷尉給夏侯勝、黃霸定罪的時候,不要按照大漢律中大逆不道的罪名將二人處死、並“夷三族”,而是暫且長期關押,等候自己的旨意。


    廷尉接到劉洵的旨意之後不敢怠慢,一麵按照劉洵的旨意行事,將夏侯勝和黃霸審問一番之後,便關押在長安城昭獄內。


    同時,廷尉派人將劉洵下旨的事情通報給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聽聞消息之後,霍光也是微微一愣,心中暗道:“天家的胸懷如此坦蕩,此乃我大漢之幸,我霍家之難也!”


    長歎一聲之後,霍光搖了搖頭,對來人說道:“迴去告訴廷尉,就按照天家的旨意辦理便好!”


    “諾!”


    此後,夏侯勝、黃霸便在長安城的昭獄中關押了數年之久,直到數年之後,二人才被劉洵借故放了出來,並且依舊在幽州等地為官。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不過夏侯勝、黃霸二人的事情也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暫時將霍光的視線從劉洵的身上引開。


    當霍光重新將目光放在劉洵身上的時候,劉洵已經開始數日之後朝野大討論的事情了。


    到了此時,霍光對天子劉洵的看法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