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鮮卑的老大檀石槐,自個兒覺得挺牛,根本不把漢朝放在眼裏,帶著人連年在幽並這些地方燒殺搶掠。朝廷看田晏、夏育跟著段熲打羌人挺厲害,就派田晏當護羌校尉,夏育當烏桓校尉,讓他們去守邊疆。


    可田晏這倒黴蛋,不小心犯了事兒要被判刑,他就想著立個功來贖罪,於是托王甫讓自己當統將去打鮮卑。夏育呢,也想撈點功勞,上奏說鮮卑這一年到頭來搗亂,不下三十多次,請求征調幽州的兵馬去剿滅他們,還說差不多一冬兩春就能把鮮卑給滅了。


    靈帝就召集大臣們商量這事兒,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議郎蔡邕之前就說過不宜對鮮卑用兵,這時候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又跟靈帝念叨:“自從匈奴跑了以後,鮮卑就厲害了,有十萬兵力,人強馬壯,腦子也越來越好使。咱這關塞又不嚴實,好東西都被他們搶走了,還有些漢人跑去給他們當參謀,他們現在比匈奴還難對付。以前段熲那麽厲害,打個西羌都用了十幾年。現在田晏、夏育的本事,估計還比不上段熲,鮮卑的人也不比以前少,他們還說兩年就能打贏,這不是開玩笑嘛!真要打起來,肯定沒完沒了,還得不停地征兵、運糧,這不是把咱自己給折騰垮了,去便宜那些蠻夷嗎?邊境上的事兒,就像手上腳上的小毛病,咱國內要是亂了,那才是心口上的大病呢!現在咱自己家裏的盜賊都管不好,還能去打鮮卑?以前漢高祖在平城受了那麽大的恥辱,呂後被匈奴寫信羞辱,都能忍下來,現在這情況,可比那時候好多了。老天爺弄了山河、長城這些東西,就是為了區分內外,咱犯得著跟那些鮮卑人較勁兒嗎?就算打贏了,也不可能把他們全殺光。那些覺得自己肯定能贏的,不一定能成;心裏有疑慮的,也不一定就輸。大家都覺得危險的事兒,聰明人就不會去幹;朝廷上有爭議的事兒,明智的皇上就不會做。以前淮南王劉安勸皇上別打越國的時候就說過這話。皇上您就聽我的,按以前的規矩來,準沒錯!”


    可靈帝這糊塗蛋,根本不聽蔡邕的。王甫在旁邊煽風點火,蔡邕再有道理也沒用。靈帝就拜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讓他帶一萬騎兵從雲中出發,當主力部隊;夏育從高柳出發,中郎將臧旻從雁門出發,當偏師,一共三四萬人,跑了兩千多裏地,才碰到鮮卑兵。


    這檀石槐也不是吃素的,把鮮卑的東、西、中三部的頭目都召集起來,以逸待勞。漢軍跑了這麽遠,累得夠嗆,哪打得過?一下子就被打得屁滾尿流。田晏、夏育、臧旻這三個家夥,光顧著自己逃命,把輜重、車輛、士兵都扔了,連漢朝的節杖都丟了。這一仗下來,十個人裏死了七八個,就剩下幾千殘兵敗將,灰溜溜地跑迴營地。


    朝廷知道了,把田晏、夏育、臧旻都抓起來關進監獄。後來他們把家裏的錢都拿出來贖罪,這才免了死罪,變成平民老百姓。鮮卑打贏了,就更加囂張,搶得更厲害了。


    廣陵有個叫趙苞的,當官當得不錯,名聲挺好,被提拔為遼西太守。這地方經常有鮮卑人來搗亂,趙苞就把城堡修得結結實實的,訓練士兵,把城守得像鐵桶一樣。他上任一年多,就派人去老家甘陵接母親、妻子和孩子。等了好多天沒等到,心裏正著急呢。


    突然有個小兵跑進來報告:“不好了!鮮卑來了一萬多人,馬上就到城下了!”趙苞一聽,氣得火冒三丈,說:“這些鮮卑混蛋,敢來惹我?我這就去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說完,就把將士們都召集起來,大聲說:“兄弟們,國家現在有難,我們要為國爭光,把這些侵略者趕出去!”將士們聽了,都嗷嗷叫著要去打仗。


    趙苞帶著兩萬騎兵出城迎敵,走了一二十裏地,就看到前麵塵土飛揚,鮮卑兵像潮水一樣湧過來。他趕緊找個險要的地方擺好陣勢,擋住鮮卑人的去路。鮮卑人被擋住了,也停了下來。


    趙苞正準備帶著人衝上去,突然看到敵陣裏推出來幾輛囚車,旁邊的鮮卑兵拿著刀喊:“趙苞,你趕緊下馬投降,不然就殺了你全家!”趙苞一看,差點暈過去。囚車裏不是別人,正是他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和嬌小可愛的妻兒。


    原來,趙苞的母親和妻兒在來的路上,經過柳城的時候,被鮮卑的遊騎給抓走了。鮮卑人知道他們是遼西太守的家屬,就想用他們來威脅趙苞。


    趙苞看到這一幕,心裏像被刀絞一樣。他想:“我要是投降了,就對不起國家;可我要是不投降,母親就沒命了。這可怎麽辦呢?”他忍不住放聲大哭,對著母親喊:“兒子不孝,本來想好好孝順您,沒想到給您帶來這麽大的災難!以前我們是母子,現在我是國家的臣子,我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情而壞了國家的大事,我就是死了也沒辦法彌補我的罪過啊!”


    這時候,趙苞的母親也大聲說:“威豪(趙苞的小名),人各有命,你可不能因為我而做對不起國家的事。以前王陵的母親被項羽抓了,她還勉勵王陵要忠於漢朝。我也願意像王陵的母親一樣,你也要像王陵一樣忠於國家!”


    趙苞聽了母親的話,咬咬牙,下定了決心。他迴過頭,對著將士們大喊:“兄弟們,我們一起殺了這些侵略者,為國家報仇,為我的家人報仇!”說完,就帶頭衝了上去。


    將士們也都被趙苞的忠義感動了,拿著刀槍,像瘋了一樣衝向鮮卑陣中。鮮卑人雖然人多,可也被漢軍這股拚命的勁頭嚇住了。一時間,戰場上喊殺聲震天,血肉橫飛。


    趙苞帶著人衝在前麵,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殺了這些敵人!他揮舞著大刀,左劈右砍,也不知道砍死了多少鮮卑人。漢軍將士們也都奮勇殺敵,把鮮卑陣腳衝得大亂。


    鮮卑人見勢不妙,趕緊四散逃跑。趙苞一直追到幾十裏外,看到鮮卑人都跑沒影了,才收兵迴城。


    迴到城裏,趙苞看到母親和妻兒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讓人買了棺材,把他們好好地安葬了。然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朝廷,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還請求辭職迴家給母親守孝。


    靈帝收到信,派人來慰問趙苞,還封他為鄃侯,讓他迴家安葬母親,給了他不少賞賜。趙苞迴到家鄉,把母親安葬好以後,對鄉親們說:“我拿著國家的俸祿,卻不能保護母親,這是不忠;為了國家殺了母親,這是不孝。我還有什麽臉活在這個世上呢?”


    鄉親們都來勸他,可趙苞心裏的痛苦誰也無法安慰。突然,他覺得心口一陣劇痛,用手捂著胸口,吐出好幾升紫黑色的血,一下子倒在地上。鄉親們趕緊把他抬迴家,可趙苞已經不行了。他嘴裏不停地喊著“母親”,就這樣含恨而死。


    趙苞本來是中常侍趙忠的堂弟,可他和趙忠關係不好,也不願意靠趙忠的關係當官。他當官以後,從來沒給趙忠寫過一封信。所以他死了以後,趙忠也不管他,連個諡號都沒給他申請。靈帝這昏君,隻知道寵信身邊的宦官,根本不把大臣們放在眼裏。太傅這個職位一直空著沒人當,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大官,一年換好幾個人。段熲當太尉以後,又換成陳耽、許訓、劉寬、孟馘這些人輪流當。隻有劉寬還算不錯,廉潔謹慎。


    到了熹平七年,倒黴事兒一件接一件。一會兒日食,一會兒地震,可靈帝這小子不知道反省,還無緣無故地把年號改成光和,大赦天下。太尉孟馘被撤職,讓常山人張顥當太尉。這張顥是中常侍張奉的弟弟,因為哥哥的關係當了官,在梁國當相的時候,有隻喜鵲飛到府前,被小吏用竹竿一捅,掉在地上變成了一塊圓石頭。張顥覺得這是個好兆頭,就寫信告訴張奉,張奉又在靈帝麵前吹噓,靈帝就信以為真,把張顥召到京城,先讓他當太常,沒多久就升為太尉,還指望他能把國家治理好呢。其他的司徒、司空也換來換去,什麽袁隗、唐珍、楊賜、劉逸、陳球、袁滂、來豔這些人,都當了沒幾個月就換人。你說這些人能有多大本事?還不是都靠宦官的關係。


    光和元年四月,京城又地震了。侍中署裏,有隻母雞突然變成了公雞。五月的時候,有個穿白衣服的人跑到德陽殿裏,被中黃門桓賢碰到了。桓賢問他幹什麽,白衣人瞪著眼睛說:“梁德夏叫我來的,你為什麽攔我?”桓賢不知道梁德夏是誰,想去抓住白衣人問個清楚,可一伸手,白衣人就不見了。桓賢嚇得夠嗆,到處打聽也沒找到這個人,隻好把這事兒報告給靈帝,就這麽成了一個疑案。


    六月的時候,有一團黑氣掉到溫德東庭裏,有十幾丈長,樣子像龍,過了好一會兒才消失。又過了一個月,玉堂殿庭出現了青虹。這些怪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大家都人心惶惶。


    靈帝有點害怕了,就把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張華、太史令單揚等人叫到金商門,帶到崇德殿,讓中常侍曹節、王甫去問他們這些災異是怎麽迴事,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


    楊賜和蔡邕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曹節和王甫迴去把他們的話告訴靈帝,靈帝又專門下詔問蔡邕,讓他直說朝廷的問題,還允許他用皂囊封好奏章送上來。


    蔡邕見靈帝這麽認真,覺得不能再隱瞞了,就把心裏的話都寫了出來:“皇上,您是個好皇帝,看到這些災異很擔心,還來問我這個沒什麽學問的人,我一定把心裏的話都說出來。我覺得這些災異,都是國家要滅亡的征兆啊!老天爺對咱們漢朝挺好的,不停地用這些災異來提醒皇上,就是想讓皇上您明白過來,把國家治理好。現在這些災異不是出在別的地方,遠的就在門垣,近的就在寺署,這就是對我們的警告啊!虹霓出現、母雞變公雞,這都是因為女人幹政引起的。以前乳母趙嬈,在宮裏權勢很大,活著的時候家裏的錢財比國庫還多,死了以後墳墓比皇上的陵園還氣派。現在她雖然死了,可她的兩個兒子都被封了官,兄弟也都當了大官。還有永樂宮門吏霍玉,靠著宮裏的關係為非作歹。現在外麵都在傳有個程大人,可能會對國家不利,皇上您可得小心啊!現在太尉張顥,是霍玉推薦的;光祿勳偉璋,是個有名的貪官;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都是靠討好皇上得的富貴。皇上您應該想想這些小人當官的壞處,把他們撤職,不然會有大禍的。


    我看廷尉郭禧,為人忠厚老實;光祿大夫橋玄,聰明正直;前太尉劉寵,忠誠可靠。皇上您應該多找這些人商量國家大事。那些宰相大臣,就像皇上的四肢一樣重要,要選對人,不能聽那些小吏的話,隨便擺弄大臣。還有尚方製作的那些東西,鴻都門寫的那些賦,都應該停一停,讓大家知道現在國家有難。《詩經》上說:‘敬天之怒,不敢戲豫。’老天爺的警告可不能不當迴事。宰府選拔孝廉,這是選人才的好辦法,可最近因為選拔不嚴格,皇上還責備了三公。現在又因為寫文章的本事選官,這不是開了走後門的風氣嗎?大家都不滿意,可都不敢說。皇上您應該把這些不好的做法都改掉,多想想國家大事,這樣才能讓老天爺滿意。


    皇上您自己要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大臣們也應該跟著學好。大家都收斂一點,才能避免災禍。我這個人比較笨,可我是真心為國家好,不怕得罪人。我把這些話寫下來,如果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希望皇上您不要怪罪。要是因為我說了真話,讓那些忠臣受到傷害,我就是死了也不安心啊!”


    靈帝打開奏章看了,也忍不住歎了口氣。曹節當時就站在靈帝後麵,眼巴巴地看著,可距離有點遠,看不清楚。他正著急呢,正好靈帝起身去換衣服,他趕緊跑過去看了一眼,大概知道了內容。雖然蔡邕說的這些人裏麵沒有直接針對他的,可都是他的同黨,他心裏就不高興了。於是他就把蔡邕奏章的內容傳了出去。


    蔡邕和大鴻臚劉合一直不對付,他叔叔蔡質是衛尉,和將作大匠陽球也有矛盾。這陽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看到蔡邕奏章裏說有個程大人可能會對國家不利,就怕蔡邕說的是自己,心想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程璜偷偷讓人寫了一封匿名信,誣陷蔡邕和他叔叔蔡質,說他們經常把私事托付給劉合,劉合不答應,他們就懷恨在心,想謀害劉合。靈帝這糊塗蛋,又被程璜騙了,就讓尚書去審問蔡邕。


    蔡邕上書為自己辯解:“我被叫來審問,說我因為大鴻臚劉合以前在濟陰當太守的時候,我的下屬張宛休假一百天,按規定應該免職。劉合當司隸的時候,我又托河內郡吏李奇給他當州書佐,還想幫以前的河南尹羊陟、侍禦史胡母班的忙,劉合沒答應,我就怨恨他。我嚇得要死,不知道該怎麽辦。我仔細想了想,這些事都是張宛和李奇的事兒,跟羊陟、胡母班沒關係。我和羊陟是親家,可我怎麽會為了私人關係去做違法的事呢?要是我和叔叔真的想陷害劉合,我們肯定會光明正大地去說,不會偷偷摸摸地寫匿名信。我因為有點學問,得到皇上的賞識,在宮裏做事,皇上也知道我是什麽樣的人。今年七月,我去金商門問災異的事兒,皇上還讓我直說,我就說了真話,沒想到會惹來這麽多麻煩。我是真心為國家好,想讓皇上您消除災異,讓國家安寧。可現在我因為說了真話,就被人誣陷,以後誰還敢給皇上您說實話呢?我叔叔蔡質一直被提拔,都是因為他有本事。我也得到皇上的恩寵,經常被皇上問到。那些想陷害我們的人,不是為了國家好,就是想害我們。我今年四十六歲了,孤身一人,要是能為國家盡忠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我怕以後皇上您再也聽不到真話了。我叔叔還不知道這些事兒,他年紀大了,現在被牽連進來,我真的是又冤又痛。我要是進了監獄,肯定會被嚴刑拷打,說不定還會被偷偷害死。我現在把這些話都說出來,希望皇上能明察秋毫,讓我一個人受死,不要連累我叔叔,這樣我就是死了也像活著一樣。皇上您要多保重身體,為了老百姓也要好好愛護自己!”


    蔡邕這封信雖然寫得很清楚,可程璜在背後搗鬼,一定要把蔡邕害死,堅決要求靈帝把蔡邕關進監獄,好好審問。靈帝本來就糊塗,就聽了程璜的話,把蔡邕和蔡質都抓起來了。


    那些當官的不敢違抗靈帝的命令,又收了程璜的好處,就把罪名都安在蔡邕身上,說他為了私人恩怨不顧國家利益,謀害大臣,犯了大不敬的罪,應該殺頭。


    幸虧蔡邕命不該絕,有個大救星出現了。這個救星不是別人,正是中常侍呂強。這呂強和程璜都是宦官,可他跟程璜不一樣,是個正直的好人。他知道蔡邕是被冤枉的,不忍心看著蔡邕被害死,就跑到靈帝麵前給蔡邕磕頭,說蔡邕是冤枉的,求靈帝放了蔡邕。


    靈帝就讓呂強傳詔,免去蔡邕的死罪,改為髡鉗刑,把他流放到朔方去。蔡質也被流放,家屬也跟著一起受罰。


    將作大匠陽球知道這個消息後,派刺客在路上等著,想等蔡邕出城去朔方的時候把他殺了。可刺客被蔡邕的忠義感動了,假裝答應,拿了陽球的錢就跑了,根本沒迴去複命。


    陽球等了好久不見刺客迴來,知道事情沒辦成,又派人帶著錢去賄賂朔方的監守官,讓他殺了蔡邕。可監守官收了賄賂後,反而把這事兒告訴了蔡邕,讓他小心防範。就這麽著,蔡邕和蔡質他們才僥幸活了下來。


    這時候,宮裏頭又起了一場大風波,皇帝和皇後之間也被人進讒言挑撥,鬧得不可開交。這宋皇後,雖說長得不算傾國傾城,但也是個規規矩矩的女子,平時話不多,也不太會討好靈帝,所以當了皇後以後,並沒有多受寵。


    這後宮裏的妃嬪們,都眼巴巴地盯著皇後的位置,整天在背後嚼舌根,說宋皇後的壞話。靈帝本來就耳根子軟,聽了這些流言蜚語,心裏對宋皇後就有了些猜疑。


    再說那渤海王悝的妃子宋氏,是宋皇後的姑母。之前渤海王悝被王甫給陷害死了,夫婦倆都丟了性命。王甫心裏有鬼,擔心宋皇後會找他報仇,就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勾結了大中大夫程阿,兩人一唱一和,編造謠言說宋皇後迷信歪門邪道,整天在宮裏詛咒皇上。那些妃嬪們也跟著瞎起哄,在一旁添油加醋,作證說確實有這迴事兒。靈帝聽了這些誣陷的話,也不辨真假,立馬就下詔書把宋皇後給廢了,還讓人把皇後的璽綬收了迴去,把宋皇後關到了暴室裏。這宋皇後被關在那暗無天日的地方,整天以淚洗麵,最後竟被活活幽禁死了。


    宋皇後的父親宋酆以及兄弟們,也都受到牽連,被砍了腦袋。這一家子就這麽不明不白地被滅了族,真是可憐啊!


    後來,宮裏有幾個心地善良的侍臣,瞧著宋皇後實在是冤枉,心裏不落忍,就自個兒掏腰包,湊了些錢物,偷偷地把宋皇後和宋酆父子的屍體給收殮了,葬在了宋氏的舊塋皋門亭。


    你說這事兒鬧得,好好的一個皇後,就這麽被人陷害死了,這宮廷裏頭的黑暗和險惡,真是讓人不寒而栗。王甫這壞蛋,通過這事兒,權勢變得更大了,在宮裏宮外更加橫行霸道,誰都不敢惹他。


    不過,這世上還是有那麽幾個正直的人。當時有一位尚書,實在看不下去王甫的所作所為,就上書給靈帝,想勸勸皇上要明辨是非,別被這些奸臣給蒙蔽了。可這尚書到底是誰呢?咱們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