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固和杜喬,這倆倒黴蛋,雖然被免了職,可還在京城待著。他們也不想想,這京城是啥地方?那可是梁冀的地盤!這梁冀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心裏琢磨著:“這倆家夥,平時老是跟我作對,就像眼裏的沙子,非得把他們弄走不可!”
這桓帝即位後,那些宦官唐衡、左悺等人,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蒼蠅,跑到桓帝跟前說壞話:“陛下啊,您剛即位的時候,李固和杜喬可沒少給您找麻煩。他們竟然說您不應該繼承漢朝的皇位,這不是大逆不道嘛!”桓帝一聽,氣得臉都紅了,眼睛瞪得像銅鈴,心裏的怒火“噌”地一下就上來了,咬牙切齒地說:“這倆家夥,竟敢這麽對我!”
正巧這時候,甘陵人劉文和南郡的妖賊劉鮪勾結在一起,到處造謠說清河王應該當皇帝。這倆家夥也是頭腦發熱,膽大包天,居然想著立清河王蒜來邀功請賞。他們帶著人把清河相謝暠給劫了,拿著刀架在謝暠脖子上,惡狠狠地說:“我們要立清河王為天子,你要是跟著我們幹,以後就是大功臣,要是不答應,可別怪我們不客氣!”謝暠也是個硬骨頭,眼睛一瞪,大聲罵道:“你們這是謀反,大逆不道!我怎麽可能跟你們同流合汙!”劉文和劉鮪一聽,惱羞成怒,手起刀落,就把謝暠給殺了。
清河王蒜平時為人嚴謹,很有規矩,聽說國相被劫,趕緊派王宮的衛兵去救人。這些衛兵也不含糊,衝上去和劉文他們就打起來了。劉文和劉鮪那點人,哪是衛兵的對手啊,沒幾下就被抓住了,像兩隻待宰的羔羊一樣,被推到清河王麵前。清河王一看,這還了得,馬上讓人把他們殺了。
可這朝廷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不體諒清河王的苦衷,反而相信那些奸臣的謠言,說清河王蒜也有罪,把他貶為尉氏侯。清河王那叫一個冤啊,心裏委屈得像吃了黃連,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幹脆仰藥自盡了。這真是死得冤啊,就像竇娥一樣,六月飛雪!
梁冀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誣陷李固和杜喬和劉文、劉鮪是一夥的,要把他們抓起來治罪。梁太後知道杜喬是個忠臣,說啥也不同意抓他。梁冀碰了一鼻子灰,心裏恨得癢癢的,但也沒辦法,隻好先把李固抓進監獄,逼著他承認罪行。李固是個硬骨頭,怎麽可能承認這莫須有的罪名呢?他心裏想:“我李固行得正坐得端,怎麽可能幹這種事!”
李固的門生王調,那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戴著枷鎖,上書給朝廷,替李固喊冤。還有河內的趙承等幾十個人,也都不怕死,跑到皇宮前,願意替李固受刑。梁太後看到這麽多人替李固說話,也心軟了,就下令赦免李固。李固從監獄裏出來,走在大街上,老百姓都高興壞了,像歡迎英雄一樣,歡唿萬歲。
梁冀聽說李固被放出來了,嚇得臉都白了,心裏想:“這李固要是翻了身,我可就完了!”他趕緊跑到梁太後跟前,添油加醋地說:“太後啊,您可不能放了李固。這李固在外麵收買人心,以後肯定是個大禍害,得趕緊把他殺了!”梁太後聽了,有點猶豫,還沒說話呢,梁冀就等不及了,竟然擅自傳詔,又把李固抓進了監獄。
李固知道自己這次肯定是兇多吉少了,就在監獄裏寫了一封遺書,托獄吏交給太尉趙戒和司空胡廣。他在信裏說:“我李固受國家的大恩,所以一直盡心盡力,連死都不怕,就想著能讓漢朝的天下好起來,像漢文帝、漢宣帝那時候一樣繁榮昌盛。誰知道現在梁冀這混蛋犯了糊塗,你們也跟著他瞎起哄,把好事都變成壞事了!漢朝這下可算是要倒黴了。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卻在這關鍵時候不幫忙,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滅亡。以後的史官寫曆史,肯定會把你們的醜事都寫下來。我李固雖然要死了,但我問心無愧,也沒啥好說的了!”
趙戒和胡廣收到信,心裏明白李固是被冤枉的,是個忠臣。可他們也害怕啊,心裏想:“這梁冀勢力這麽大,我們要是救李固,自己的榮華富貴可就沒了,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這可咋整呢?”想來想去,他們還是不敢出頭,隻是在心裏暗暗歎氣,覺得自己對不起李固。
其他的公卿大臣,一看這形勢,都像縮頭烏龜一樣,誰也不敢吭聲。他們心裏都打著小算盤:“這事兒跟我沒關係,我可別惹禍上身。”可憐李固這麽一個忠臣,就這麽被梁冀害死了,享年五十四歲。
梁冀殺了李固,還不罷休,又派人去威脅杜喬:“你趕緊自己了斷吧,這樣還能保住你的老婆孩子!”杜喬可不吃這一套,他心想:“我又沒做錯事,憑什麽聽你的!”堅決不肯自殺。
第二天,梁冀派了幾個騎士到杜喬家去探情況。這幾個騎士到了杜喬家門口,豎起耳朵聽,沒聽到一點哭聲,就迴去跟梁冀報告。梁冀一聽,火冒三丈,跟太後說:“這杜喬太不像話了,明顯是對朝廷不滿,怨恨您呢!”說完,也不等太後下令,就把杜喬抓進監獄,當天晚上,杜喬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梁冀這還不算完,又把李固和杜喬的屍體扔到城北,還貼出告示說他們是因為串通叛逆才被處死的,誰要是敢去哭喪,就跟他們一樣的罪名。這可把老百姓氣得夠嗆,但也沒人敢去惹梁冀這個惡霸。
李固的弟子郭亮,當時還是個小孩子,在洛陽讀書。聽說老師被冤枉死了,他可氣壞了,拿著刀和盾牌,跑到皇宮前上書,求朝廷把李固的屍體還給他。朝廷當然不同意,郭亮也不管,就跑到李固的屍體旁哭起來,守著屍體不肯走。
夏門亭長看到了,走過來嗬斥他:“你這小孩子,是不是不要命了?李杜二位大人,本來是大臣,應該好好輔佐皇上,可他們卻謀反,你怎麽還敢違抗詔書,來這裏搗亂呢?”郭亮一邊哭一邊說:“老天爺給了我這條命,就是讓我做正義的事。李杜二位大人是被冤枉的,大家都知道。我不怕死,你別想用大話嚇唬我!”這亭長聽了,也有點佩服郭亮,歎了口氣說:“現在這世道,我們都得小心點。這天上的天雖然高,可我們也不敢抬頭看;這地下的地雖然厚,可我們也不敢大步走。這耳目太多了,你可別亂說話!”
後來,南陽人董班也來哭李固的屍體,守在旁邊不走。杜喬的老部下楊匡,從陳留趕來奔喪,為了能守著屍體,還假裝成夏門亭吏,趕走蒼蠅蟲子。這三個人守了十二天,司隸看到了,把這事報告給朝廷。梁太後也有點不忍心了,就赦免了他們,還讓他們把屍體收殮埋葬。董班把李固的屍體送迴漢中,楊匡把杜喬的屍體送迴河內,他們的家屬也都跟著迴去了。
以前李固被免了太尉的時候,就把三個兒子基、茲、燮送迴了家鄉。燮當時才十三歲,他有個姐姐文姬,嫁給了同郡的趙伯英,這文姬聰明賢惠,是個女中豪傑。她看到兄弟們迴來,就問是怎麽迴事,一聽說是被免職了,心裏就有種不好的預感,哭著說:“我們李家恐怕要大難臨頭了!從祖輩開始,我們家就積德行善,怎麽會落到這步田地呢?”
文姬和兩個哥哥商量,偷偷把小弟燮藏起來,對外說送到京城去了。村裏人都信以為真。沒多久,李固就出事了。郡守接到梁冀的命令,來抓李固的三個兒子,基和茲都被抓走,死在了監獄裏。隻有燮被文姬藏得好,逃過了一劫。
文姬還是擔心燮不安全,就把父親的門生王成叫到家裏,流著淚對他說:“您是我父親的學生,一直都很講義氣。現在我把小弟托付給您,李家的生死就看您了,求您千萬別推辭!”王成拍著胸脯說:“老師對我有恩,我就是拚了命也會保護好燮!”
文姬就把燮交給王成,王成帶著燮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徐州境內。為了安全起見,讓燮改了名字,在一家酒館裏當夥計,自己在集市上擺攤算卦,還經常和燮聯係。燮一有時間就跟著王成學習,特別刻苦,從不敢偷懶。酒館老板看燮這孩子不一般,就想把女兒嫁給他。這女孩也到了出嫁的年齡,看出燮以後肯定有出息,也願意嫁給燮。於是選了個好日子,兩人就結婚了,小兩口過得還挺幸福。
燮還是像以前一樣勤奮學習,慢慢地,學問越來越好,對各種經典書籍都很精通。後來梁冀倒台了,朝廷到處找李固的後代,燮這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酒館老板。老板很通情達理,準備了禮物,送燮迴家。燮這才為父親守孝,和姐姐團聚,還入朝當了議郎。這事兒啊,就先說到這兒。
再說建和二、三年的時候,國家的大權都在梁冀手裏,不過還算太平,沒出什麽大亂子。就是自然災害有點多,讓人頭疼。建和二年五月,北宮掖廷的德陽殿和左掖門著火了,皇帝嚇得趕緊跑到南宮去避難。三年六月,洛陽地震,憲陵的寢屋都被震塌了。七月的時候,廉縣天上竟然下起了像肉一樣的東西,有的像羊肺,有的像手掌,大家都覺得特別奇怪,像看怪物一樣。八月裏,天上出現了彗星,京都還發了大水。九月又地震了兩次,還有五處山崩。
太尉趙戒因為這些災害被免了職,司徒袁湯當了太尉,大司農張歆當了司徒。梁太後也覺得不好意思,下詔書自我批評,還讓官員們去救濟災民,把餓死的人都埋了,讓大家多做好事,別太苛刻。
過了一年,正月的時候,太後生病了,就把政權還給了桓帝,還大赦天下,改元和平。這詔書是這麽說的:“以前啊,我們家運氣不好,先帝很早就去世了。我一直想著要讓漢朝的天下繼續下去,就和大臣們商量,還算了卦。後來找到了合適的皇帝,這也是老天爺的意思,大家都很高興。皇帝也舉行了冠禮,本來我想把政權交給他,可是這時候到處還有小偷強盜,不太安寧,所以我就暫時繼續管理國家,等情況好一點再說。多虧了大臣們的幫忙,現在壞人都被消滅了,老百姓日子也好過了,天下都太平了。現在我看皇帝也長大了,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樣,把政權交給他。希望大臣們都好好輔佐皇帝,大家齊心協力,讓國家越來越好!”
梁太後把政權交出去後,就在長樂宮養病,找了好多醫生來看,可就是治不好,病還越來越重。沒辦法,她隻好勉強起床,到宣德殿召見宮裏的官員和梁氏的兄弟們,本來想當麵囑咐他們幾句,可因為喘得厲害,說不出話來,隻好讓人寫了詔書,代替她說話:“我一直胸口不舒服,最近還腫起來了,吃不下飯,整天沒精神。我讓大家為我操心,到處祈禱,我自己也知道這病可能好不了了。我不能再和大臣們一起管理國家了,也沒能好好看著皇帝長大,這是我的遺憾。現在我把皇帝和將軍兄弟們都托付給你們,希望你們都好好幹!”
詔書發下去後,梁太後就迴宮了,過了兩天,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歲,諡號順烈皇後,和先帝合葬在憲陵。桓帝的生母匽貴人還活著,桓帝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派司徒張歆拿著詔書和禮物,到博園去尊匽貴人為孝崇皇後,住的地方叫永樂宮,還像長樂宮一樣,設置了太仆、少府等官員。
這時候,朝廷名義上是桓帝在管理,實際上還是梁冀說了算。當時潁川郡有兩個很有名的學者,一個叫荀淑,字伯和,當過當塗長;另一個叫陳寔,字仲弓,當過太丘長。這倆人關係特別好,名聲也很大。荀淑有八個兒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旉,都繼承了父親的學問,像父親一樣優秀,大家都叫他們“八龍”。潁陰令苑康,覺得他們就像古代高陽氏的才子八人一樣,就把荀氏住的地方叫高陽裏。
陳寔也有六個兒子,長子紀,字元方,次子諶,字季方,這倆兄弟品德高尚,和父親陳寔一起被稱為“三君”。郡裏的人都說元方當哥哥的太好了,季方當弟弟的也不差,這倆人真是難分高下。元方的兒子群,小時候也很聰明。有一次,陳寔去拜訪荀淑,讓長子駕著車,次子拿著杖,孫子年紀小,就一起坐在車裏。荀淑聽說陳寔來了,讓三子靖在門口迎接,五子爽倒酒,儉、緄等兒子上菜,孫子彧也在旁邊陪著。兩家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沒想到這事兒被天上的星宿知道了,據說當時德星都聚集在一起。朝廷的太史就上奏說五百裏內有賢人相聚。可這梁冀哪管什麽賢人不賢人啊,他隻知道自己作威作福。
後來光祿勳、少府這些人推薦荀淑為賢良方正,荀淑去朝廷迴答問題的時候,寫的文章裏批評了一些權貴,梁冀看了很不高興,就把他調到朗陵侯相當官。荀淑在那裏處理事情很公正,大家都叫他“神君”。後來他辭官迴家,過了幾年,六十七歲的時候去世了,這時候是桓帝建和三年。
以前李固和杜喬都曾經拜荀淑為師,還有同郡的李贗,也跟著荀淑學習。荀淑去世的時候,李膺已經當了官,他還特意為老師守喪,郡縣都為荀淑立了祠堂。陳寔這時候還活著,因為看不慣那些權貴的所作所為,不願意和他們同流合汙,所以隻當了個小官,一直沒什麽大的發展,後麵的事兒咱們以後再說。
這梁冀嫉妒忠臣,害死了李固和杜喬,一點都不知道悔改。和平元年,他還被增加了一萬戶的食邑,加上以前的,一共三萬戶。弘農人宰宣,為了討好梁冀,上書說:“大將軍的功勞就像周公一樣大,應該給您的妻子也加封。現在您的兒子都封了,妻子也應該封個邑君。”皇帝聽了,就下詔書封梁冀的妻子孫壽為襄城君,還能收陽翟的租子,一年能收入五千萬,還給了她紅色的絲帶,待遇就像長公主一樣。
這孫壽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長得雖然漂亮,但是特別潑辣、蠻橫。她的眉毛本來是細長的,可她故意弄成彎彎的,好像很憂愁的樣子,叫愁眉;眼睛本來很明亮,可她老是輕輕地擦眼眶,好像剛哭過一樣,叫啼妝;頭發本來又黑又軟,可她故意不梳好,弄成一個歪歪的發髻,叫墮馬髻;腰本來很細很軟,走路的時候故意搖搖擺擺,好像弱不禁風,叫折腰步;牙齒本來很整齊,笑的時候故意露出一點牙齒,好像牙疼一樣,叫齲齒笑。
梁冀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又有點怕她。有時候孫壽一生氣,梁冀就像個犯錯的孩子一樣,趕緊哄她。梁冀本來很好色,可因為孫壽管得嚴,他沒辦法隨便出去玩。
正好這時候梁冀的父親去世了,他就借口在城西守孝,不和孫壽住在一起。其實他是和一個叫友通期的歌妓在一起,整天尋歡作樂。這友通期以前是梁冀的父親買下來獻給順帝的,後來順帝又把她送迴梁家。梁冀早就對她有意思,父親一去世,就把她偷偷接過來。
沒想到孫壽聽到了風聲,趁著梁冀不在,帶著一群仆人,像一陣風一樣衝到梁冀住的地方,到處找友通期。友通期一點準備都沒有,被孫壽揪住頭發,劈頭蓋臉就是幾個耳光,然後被交給仆人,拖迴了家。
孫壽看著友通期的一頭長發,越看越生氣,拿剪刀“哢嚓哢嚓”就給剪了。又覺得不解氣,拿著刀在友通期的臉上劃了幾下,還逼著她把衣服脫了,用鞭子抽了幾百下。友通期疼得死去活來,哭都沒力氣哭了。
梁冀迴來聽說了這事,嚇得臉都白了,趕緊跑到嶽父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腦袋磕得像搗蒜一樣,求嶽母去跟孫壽說情,放過友通期。嶽母看他這可憐樣,就去跟孫壽說了幾句好話。孫壽這才把友通期放了迴去。
梁冀急忙跑去看友通期,隻見她臉上身上全是傷,頭發也被剪得亂七八糟,心疼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趕緊找醫生來給友通期治傷,又是上藥又是包紮,忙前忙後好幾天,友通期的傷才慢慢好起來。
友通期也挺感激梁冀,傷好後還是和他在一起。沒過多久,友通期還生了個兒子,取名伯玉。梁冀怕孫壽知道,把孩子偷偷藏起來,找了個奶媽在外麵養著。
可這事還是沒逃過孫壽的眼睛。有一天,孫壽派兒子梁胤帶著一群仆人,拿著刀槍棍棒,氣勢洶洶地衝到友通期家。不管男女老少,見人就殺,那場麵就像惡狼闖進了羊群,慘不忍睹。隻有伯玉藏在複壁裏,才逃過一劫。
梁冀知道後,心裏別提多難受了,但又不敢去質問孫壽,隻能把氣憋在心裏。他對伯玉更加珍惜,花了大價錢雇了個可靠的奶媽,小心翼翼地照顧孩子,還經常偷偷去看他。
孫壽這邊呢,看梁冀不敢迴家,自己也覺得無聊,就開始到處找樂子。正好有個太倉令秦宮,以前在梁家當過奴仆,長得眉清目秀,能說會道,很得梁冀喜歡,就被推薦當了縣令。可他沒去上任,還整天在梁家進進出出,和孫壽眉來眼去的。
有一次,孫壽把仆人都支開,和秦宮單獨在一起。秦宮看著孫壽,心跳得像敲鼓一樣,壯著膽子輕輕地抱住了孫壽。孫壽假裝生氣地推了他一下,嘴裏說著:“你這壞蛋,膽子不小啊!”可身子卻軟綿綿的,一點也沒反抗。秦宮一看有戲,膽子更大了,直接把孫壽抱進了臥室。
從那以後,秦宮就成了孫壽的情人,在梁家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那些刺史、二千石的官員來京城想見梁冀,都得先給秦宮送禮,不然連門都進不去。秦宮還在梁冀和孫壽之間調解,讓他們又和好了。而且他還勸梁冀和孫壽在對街蓋房子,要蓋得超級豪華。
這兩座宅子可不得了,堂屋和臥室裏都有秘密的房間,一間連著一間,曲曲折折的,像迷宮一樣。窗戶和牆壁上都雕著金色的花紋,畫著漂亮的圖案,光彩奪目。還有高高的樓台和樓閣,簡直要碰到雲彩了。飛梁和石磴下麵是流水,就像仙境一樣。
梁冀和孫壽經常坐著車在裏麵遊玩,前麵有唱歌跳舞的僮仆,後麵有演奏音樂的藝妓,一路上鍾鼓齊鳴,熱鬧非凡。有時候他們玩得高興,就日夜不停地吃喝玩樂,簡直是荒淫無度。
後來,他們覺得在府裏玩還不過癮,又在京城附近大肆擴建園林,把周圍的地都占了。還在河南城西建了一個特別大的兔苑,綿延幾千裏。他們到處發通知,讓老百姓把兔子都送過來,還在兔子身上做標記。要是有人不小心弄死了一隻兔子,那可就倒了八輩子黴了,要被處死。
梁冀的兩個弟弟偷偷派人去上黨打獵,梁冀知道後,怕他們打死自己的兔子,馬上派家仆去抓人。那些家仆像瘋狗一樣,見人就殺,一下子就殺了三十多個。
梁冀還在城西建了個別墅,專門收留一些不法之徒和逃犯。有時候還把良家女子搶來,當成自己的奴婢,對外還說是“自賣人”,真是無恥之極。
孫壽也沒閑著,在梁冀耳邊不停地說壞話,讓他罷免了好幾個外官,然後偷偷安排孫氏宗族的人去補缺。這些孫氏宗親都是些貪婪的家夥,整天想著怎麽撈錢。他們派人去調查有錢的人家,隨便找個借口就把人抓起來,嚴刑拷打,逼著人家出錢贖罪。要是人家拿不出錢,或者讓他們不滿意,就把人弄死或者流放。
扶風有個富豪叫孫奮,是個出了名的小氣鬼。梁冀送給他一匹馬,然後跟他借五千萬錢。孫奮隻肯借三千萬,梁冀氣得暴跳如雷,馬上給太守寫信,誣陷孫奮的母親是自己家以前的奴婢,偷了白金十斛、紫金千斤,讓太守去抓人還錢。太守不敢違抗,馬上把孫奮兄弟抓起來,逼著他們交出所謂的贓物。孫奮兄弟根本沒幹過這事,當然不肯承認,結果被太守活活打死,家產也都被沒收了,一共一億七千多萬緡。這梁冀簡直就是個強盜!
梁冀還派了很多人到塞外去,到處搜羅奇珍異寶。這些人仗著梁冀的勢力,在外麵為所欲為,搶奪老百姓的財物,還欺負當地的官吏和百姓,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可又沒辦法,隻能在心裏暗暗咒罵。
侍禦史朱穆,以前是梁冀的部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梁冀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古代的明君,身邊都有品德高尚的大臣和敢於直言的諫官,就連家裏的器物上都刻著提醒人成敗的話,防止犯錯。所以當君主的走正道,大臣們也跟著走正路,大家齊心協力,國家就會繁榮昌盛;要是君主做壞事,大臣們也不勸諫,那就像坐在要翻的車上、行駛在要沉的船上一樣,大家都得遭殃。
現在將軍您地位這麽高,權力這麽大,要是做一天好事,大家都會稱讚您;要是整天做壞事,國家就危險了。最近老百姓和官府都沒錢了,又有水災、蟲災這些災害,京城的官員們花費還越來越大。朝廷下詔書征稅,有時候甚至要征到十倍之多。大家都說官府沒錢,其實都是從老百姓那裏搜刮來的。老百姓被打得死去活來,就是為了湊夠錢。
您收的稅本來就重,下麵的人搜刮得更厲害。那些當官的,大多不是好東西,隻知道貪汙受賄,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有的老百姓被打死在官府的棍棒之下,有的因為被逼得沒辦法,幹脆自殺了。而且這些人還打著您的旗號到處搶奪老百姓的財物,讓您在老百姓心裏的名聲越來越壞。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在路上唉聲歎氣。
以前秦朝的法律很苛刻,老百姓受不了,就起來造反。陳勝振臂一唿,天下就大亂了。那時候那些隻會拍馬屁的大臣,還說天下很安寧,結果秦朝很快就滅亡了。還有永和末年的時候,國家的法紀有點鬆弛,老百姓對朝廷有點失望,才過了四五年,國家就沒錢了,老百姓也離心離德了。馬勉那些人趁著這個機會起來造反,在荊揚一帶差點鬧出大亂子。幸虧順烈皇後一開始執政的時候比較清正廉潔,大家又重新團結起來,才把那些叛亂平定了。
現在老百姓還在為永和年間的事受苦,心裏本來就不滿。將軍您要是不做些讓老百姓滿意的事,國家怎麽能長久呢?您和大臣們就像一個人的頭和四肢一樣,是一個整體,應該一起努力。要是國家滅亡了,大家都得遭殃。您怎麽能隻想著自己享受,不管國家的安危呢?
所以您應該把那些不稱職的官員換掉,減少家裏蓋房子、修園林的費用,不要接受郡國送來的禮物,這樣既能讓自己的名聲好起來,也能讓老百姓不再誤解您。讓那些想幹壞事的官員沒有機會,讓監察的官員能真正發揮作用。隻要國家的法律製度健全了,國家就會穩定,您也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功德無量。老天爺是明察秋毫的,不會說謊,希望將軍您好好想想!”
梁冀看了這封信,根本沒當迴事,還拿起筆在上麵批了幾個字:“照你這麽說,難道我就沒有一點好的地方嗎?”他還是我行我素,繼續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
到了第二年元旦,桓帝在大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梁冀竟然帶著劍就上朝了,這可把大家嚇了一跳。突然,左班有個人站了出來,大聲嗬斥梁冀,讓他把劍交出來,還叫羽林虎賁的將士把梁冀的佩劍奪下。梁冀這下也慌了,趕緊跪在台階下,不停地磕頭謝罪,腦袋都快磕破了,心裏想:“這下可完了,不知道皇帝會不會饒了我。”
這梁冀到底會不會受到懲罰呢?咱們下迴再說。
這桓帝即位後,那些宦官唐衡、左悺等人,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蒼蠅,跑到桓帝跟前說壞話:“陛下啊,您剛即位的時候,李固和杜喬可沒少給您找麻煩。他們竟然說您不應該繼承漢朝的皇位,這不是大逆不道嘛!”桓帝一聽,氣得臉都紅了,眼睛瞪得像銅鈴,心裏的怒火“噌”地一下就上來了,咬牙切齒地說:“這倆家夥,竟敢這麽對我!”
正巧這時候,甘陵人劉文和南郡的妖賊劉鮪勾結在一起,到處造謠說清河王應該當皇帝。這倆家夥也是頭腦發熱,膽大包天,居然想著立清河王蒜來邀功請賞。他們帶著人把清河相謝暠給劫了,拿著刀架在謝暠脖子上,惡狠狠地說:“我們要立清河王為天子,你要是跟著我們幹,以後就是大功臣,要是不答應,可別怪我們不客氣!”謝暠也是個硬骨頭,眼睛一瞪,大聲罵道:“你們這是謀反,大逆不道!我怎麽可能跟你們同流合汙!”劉文和劉鮪一聽,惱羞成怒,手起刀落,就把謝暠給殺了。
清河王蒜平時為人嚴謹,很有規矩,聽說國相被劫,趕緊派王宮的衛兵去救人。這些衛兵也不含糊,衝上去和劉文他們就打起來了。劉文和劉鮪那點人,哪是衛兵的對手啊,沒幾下就被抓住了,像兩隻待宰的羔羊一樣,被推到清河王麵前。清河王一看,這還了得,馬上讓人把他們殺了。
可這朝廷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不體諒清河王的苦衷,反而相信那些奸臣的謠言,說清河王蒜也有罪,把他貶為尉氏侯。清河王那叫一個冤啊,心裏委屈得像吃了黃連,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幹脆仰藥自盡了。這真是死得冤啊,就像竇娥一樣,六月飛雪!
梁冀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誣陷李固和杜喬和劉文、劉鮪是一夥的,要把他們抓起來治罪。梁太後知道杜喬是個忠臣,說啥也不同意抓他。梁冀碰了一鼻子灰,心裏恨得癢癢的,但也沒辦法,隻好先把李固抓進監獄,逼著他承認罪行。李固是個硬骨頭,怎麽可能承認這莫須有的罪名呢?他心裏想:“我李固行得正坐得端,怎麽可能幹這種事!”
李固的門生王調,那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他戴著枷鎖,上書給朝廷,替李固喊冤。還有河內的趙承等幾十個人,也都不怕死,跑到皇宮前,願意替李固受刑。梁太後看到這麽多人替李固說話,也心軟了,就下令赦免李固。李固從監獄裏出來,走在大街上,老百姓都高興壞了,像歡迎英雄一樣,歡唿萬歲。
梁冀聽說李固被放出來了,嚇得臉都白了,心裏想:“這李固要是翻了身,我可就完了!”他趕緊跑到梁太後跟前,添油加醋地說:“太後啊,您可不能放了李固。這李固在外麵收買人心,以後肯定是個大禍害,得趕緊把他殺了!”梁太後聽了,有點猶豫,還沒說話呢,梁冀就等不及了,竟然擅自傳詔,又把李固抓進了監獄。
李固知道自己這次肯定是兇多吉少了,就在監獄裏寫了一封遺書,托獄吏交給太尉趙戒和司空胡廣。他在信裏說:“我李固受國家的大恩,所以一直盡心盡力,連死都不怕,就想著能讓漢朝的天下好起來,像漢文帝、漢宣帝那時候一樣繁榮昌盛。誰知道現在梁冀這混蛋犯了糊塗,你們也跟著他瞎起哄,把好事都變成壞事了!漢朝這下可算是要倒黴了。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卻在這關鍵時候不幫忙,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滅亡。以後的史官寫曆史,肯定會把你們的醜事都寫下來。我李固雖然要死了,但我問心無愧,也沒啥好說的了!”
趙戒和胡廣收到信,心裏明白李固是被冤枉的,是個忠臣。可他們也害怕啊,心裏想:“這梁冀勢力這麽大,我們要是救李固,自己的榮華富貴可就沒了,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這可咋整呢?”想來想去,他們還是不敢出頭,隻是在心裏暗暗歎氣,覺得自己對不起李固。
其他的公卿大臣,一看這形勢,都像縮頭烏龜一樣,誰也不敢吭聲。他們心裏都打著小算盤:“這事兒跟我沒關係,我可別惹禍上身。”可憐李固這麽一個忠臣,就這麽被梁冀害死了,享年五十四歲。
梁冀殺了李固,還不罷休,又派人去威脅杜喬:“你趕緊自己了斷吧,這樣還能保住你的老婆孩子!”杜喬可不吃這一套,他心想:“我又沒做錯事,憑什麽聽你的!”堅決不肯自殺。
第二天,梁冀派了幾個騎士到杜喬家去探情況。這幾個騎士到了杜喬家門口,豎起耳朵聽,沒聽到一點哭聲,就迴去跟梁冀報告。梁冀一聽,火冒三丈,跟太後說:“這杜喬太不像話了,明顯是對朝廷不滿,怨恨您呢!”說完,也不等太後下令,就把杜喬抓進監獄,當天晚上,杜喬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梁冀這還不算完,又把李固和杜喬的屍體扔到城北,還貼出告示說他們是因為串通叛逆才被處死的,誰要是敢去哭喪,就跟他們一樣的罪名。這可把老百姓氣得夠嗆,但也沒人敢去惹梁冀這個惡霸。
李固的弟子郭亮,當時還是個小孩子,在洛陽讀書。聽說老師被冤枉死了,他可氣壞了,拿著刀和盾牌,跑到皇宮前上書,求朝廷把李固的屍體還給他。朝廷當然不同意,郭亮也不管,就跑到李固的屍體旁哭起來,守著屍體不肯走。
夏門亭長看到了,走過來嗬斥他:“你這小孩子,是不是不要命了?李杜二位大人,本來是大臣,應該好好輔佐皇上,可他們卻謀反,你怎麽還敢違抗詔書,來這裏搗亂呢?”郭亮一邊哭一邊說:“老天爺給了我這條命,就是讓我做正義的事。李杜二位大人是被冤枉的,大家都知道。我不怕死,你別想用大話嚇唬我!”這亭長聽了,也有點佩服郭亮,歎了口氣說:“現在這世道,我們都得小心點。這天上的天雖然高,可我們也不敢抬頭看;這地下的地雖然厚,可我們也不敢大步走。這耳目太多了,你可別亂說話!”
後來,南陽人董班也來哭李固的屍體,守在旁邊不走。杜喬的老部下楊匡,從陳留趕來奔喪,為了能守著屍體,還假裝成夏門亭吏,趕走蒼蠅蟲子。這三個人守了十二天,司隸看到了,把這事報告給朝廷。梁太後也有點不忍心了,就赦免了他們,還讓他們把屍體收殮埋葬。董班把李固的屍體送迴漢中,楊匡把杜喬的屍體送迴河內,他們的家屬也都跟著迴去了。
以前李固被免了太尉的時候,就把三個兒子基、茲、燮送迴了家鄉。燮當時才十三歲,他有個姐姐文姬,嫁給了同郡的趙伯英,這文姬聰明賢惠,是個女中豪傑。她看到兄弟們迴來,就問是怎麽迴事,一聽說是被免職了,心裏就有種不好的預感,哭著說:“我們李家恐怕要大難臨頭了!從祖輩開始,我們家就積德行善,怎麽會落到這步田地呢?”
文姬和兩個哥哥商量,偷偷把小弟燮藏起來,對外說送到京城去了。村裏人都信以為真。沒多久,李固就出事了。郡守接到梁冀的命令,來抓李固的三個兒子,基和茲都被抓走,死在了監獄裏。隻有燮被文姬藏得好,逃過了一劫。
文姬還是擔心燮不安全,就把父親的門生王成叫到家裏,流著淚對他說:“您是我父親的學生,一直都很講義氣。現在我把小弟托付給您,李家的生死就看您了,求您千萬別推辭!”王成拍著胸脯說:“老師對我有恩,我就是拚了命也會保護好燮!”
文姬就把燮交給王成,王成帶著燮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徐州境內。為了安全起見,讓燮改了名字,在一家酒館裏當夥計,自己在集市上擺攤算卦,還經常和燮聯係。燮一有時間就跟著王成學習,特別刻苦,從不敢偷懶。酒館老板看燮這孩子不一般,就想把女兒嫁給他。這女孩也到了出嫁的年齡,看出燮以後肯定有出息,也願意嫁給燮。於是選了個好日子,兩人就結婚了,小兩口過得還挺幸福。
燮還是像以前一樣勤奮學習,慢慢地,學問越來越好,對各種經典書籍都很精通。後來梁冀倒台了,朝廷到處找李固的後代,燮這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酒館老板。老板很通情達理,準備了禮物,送燮迴家。燮這才為父親守孝,和姐姐團聚,還入朝當了議郎。這事兒啊,就先說到這兒。
再說建和二、三年的時候,國家的大權都在梁冀手裏,不過還算太平,沒出什麽大亂子。就是自然災害有點多,讓人頭疼。建和二年五月,北宮掖廷的德陽殿和左掖門著火了,皇帝嚇得趕緊跑到南宮去避難。三年六月,洛陽地震,憲陵的寢屋都被震塌了。七月的時候,廉縣天上竟然下起了像肉一樣的東西,有的像羊肺,有的像手掌,大家都覺得特別奇怪,像看怪物一樣。八月裏,天上出現了彗星,京都還發了大水。九月又地震了兩次,還有五處山崩。
太尉趙戒因為這些災害被免了職,司徒袁湯當了太尉,大司農張歆當了司徒。梁太後也覺得不好意思,下詔書自我批評,還讓官員們去救濟災民,把餓死的人都埋了,讓大家多做好事,別太苛刻。
過了一年,正月的時候,太後生病了,就把政權還給了桓帝,還大赦天下,改元和平。這詔書是這麽說的:“以前啊,我們家運氣不好,先帝很早就去世了。我一直想著要讓漢朝的天下繼續下去,就和大臣們商量,還算了卦。後來找到了合適的皇帝,這也是老天爺的意思,大家都很高興。皇帝也舉行了冠禮,本來我想把政權交給他,可是這時候到處還有小偷強盜,不太安寧,所以我就暫時繼續管理國家,等情況好一點再說。多虧了大臣們的幫忙,現在壞人都被消滅了,老百姓日子也好過了,天下都太平了。現在我看皇帝也長大了,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樣,把政權交給他。希望大臣們都好好輔佐皇帝,大家齊心協力,讓國家越來越好!”
梁太後把政權交出去後,就在長樂宮養病,找了好多醫生來看,可就是治不好,病還越來越重。沒辦法,她隻好勉強起床,到宣德殿召見宮裏的官員和梁氏的兄弟們,本來想當麵囑咐他們幾句,可因為喘得厲害,說不出話來,隻好讓人寫了詔書,代替她說話:“我一直胸口不舒服,最近還腫起來了,吃不下飯,整天沒精神。我讓大家為我操心,到處祈禱,我自己也知道這病可能好不了了。我不能再和大臣們一起管理國家了,也沒能好好看著皇帝長大,這是我的遺憾。現在我把皇帝和將軍兄弟們都托付給你們,希望你們都好好幹!”
詔書發下去後,梁太後就迴宮了,過了兩天,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歲,諡號順烈皇後,和先帝合葬在憲陵。桓帝的生母匽貴人還活著,桓帝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派司徒張歆拿著詔書和禮物,到博園去尊匽貴人為孝崇皇後,住的地方叫永樂宮,還像長樂宮一樣,設置了太仆、少府等官員。
這時候,朝廷名義上是桓帝在管理,實際上還是梁冀說了算。當時潁川郡有兩個很有名的學者,一個叫荀淑,字伯和,當過當塗長;另一個叫陳寔,字仲弓,當過太丘長。這倆人關係特別好,名聲也很大。荀淑有八個兒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旉,都繼承了父親的學問,像父親一樣優秀,大家都叫他們“八龍”。潁陰令苑康,覺得他們就像古代高陽氏的才子八人一樣,就把荀氏住的地方叫高陽裏。
陳寔也有六個兒子,長子紀,字元方,次子諶,字季方,這倆兄弟品德高尚,和父親陳寔一起被稱為“三君”。郡裏的人都說元方當哥哥的太好了,季方當弟弟的也不差,這倆人真是難分高下。元方的兒子群,小時候也很聰明。有一次,陳寔去拜訪荀淑,讓長子駕著車,次子拿著杖,孫子年紀小,就一起坐在車裏。荀淑聽說陳寔來了,讓三子靖在門口迎接,五子爽倒酒,儉、緄等兒子上菜,孫子彧也在旁邊陪著。兩家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沒想到這事兒被天上的星宿知道了,據說當時德星都聚集在一起。朝廷的太史就上奏說五百裏內有賢人相聚。可這梁冀哪管什麽賢人不賢人啊,他隻知道自己作威作福。
後來光祿勳、少府這些人推薦荀淑為賢良方正,荀淑去朝廷迴答問題的時候,寫的文章裏批評了一些權貴,梁冀看了很不高興,就把他調到朗陵侯相當官。荀淑在那裏處理事情很公正,大家都叫他“神君”。後來他辭官迴家,過了幾年,六十七歲的時候去世了,這時候是桓帝建和三年。
以前李固和杜喬都曾經拜荀淑為師,還有同郡的李贗,也跟著荀淑學習。荀淑去世的時候,李膺已經當了官,他還特意為老師守喪,郡縣都為荀淑立了祠堂。陳寔這時候還活著,因為看不慣那些權貴的所作所為,不願意和他們同流合汙,所以隻當了個小官,一直沒什麽大的發展,後麵的事兒咱們以後再說。
這梁冀嫉妒忠臣,害死了李固和杜喬,一點都不知道悔改。和平元年,他還被增加了一萬戶的食邑,加上以前的,一共三萬戶。弘農人宰宣,為了討好梁冀,上書說:“大將軍的功勞就像周公一樣大,應該給您的妻子也加封。現在您的兒子都封了,妻子也應該封個邑君。”皇帝聽了,就下詔書封梁冀的妻子孫壽為襄城君,還能收陽翟的租子,一年能收入五千萬,還給了她紅色的絲帶,待遇就像長公主一樣。
這孫壽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長得雖然漂亮,但是特別潑辣、蠻橫。她的眉毛本來是細長的,可她故意弄成彎彎的,好像很憂愁的樣子,叫愁眉;眼睛本來很明亮,可她老是輕輕地擦眼眶,好像剛哭過一樣,叫啼妝;頭發本來又黑又軟,可她故意不梳好,弄成一個歪歪的發髻,叫墮馬髻;腰本來很細很軟,走路的時候故意搖搖擺擺,好像弱不禁風,叫折腰步;牙齒本來很整齊,笑的時候故意露出一點牙齒,好像牙疼一樣,叫齲齒笑。
梁冀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又有點怕她。有時候孫壽一生氣,梁冀就像個犯錯的孩子一樣,趕緊哄她。梁冀本來很好色,可因為孫壽管得嚴,他沒辦法隨便出去玩。
正好這時候梁冀的父親去世了,他就借口在城西守孝,不和孫壽住在一起。其實他是和一個叫友通期的歌妓在一起,整天尋歡作樂。這友通期以前是梁冀的父親買下來獻給順帝的,後來順帝又把她送迴梁家。梁冀早就對她有意思,父親一去世,就把她偷偷接過來。
沒想到孫壽聽到了風聲,趁著梁冀不在,帶著一群仆人,像一陣風一樣衝到梁冀住的地方,到處找友通期。友通期一點準備都沒有,被孫壽揪住頭發,劈頭蓋臉就是幾個耳光,然後被交給仆人,拖迴了家。
孫壽看著友通期的一頭長發,越看越生氣,拿剪刀“哢嚓哢嚓”就給剪了。又覺得不解氣,拿著刀在友通期的臉上劃了幾下,還逼著她把衣服脫了,用鞭子抽了幾百下。友通期疼得死去活來,哭都沒力氣哭了。
梁冀迴來聽說了這事,嚇得臉都白了,趕緊跑到嶽父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腦袋磕得像搗蒜一樣,求嶽母去跟孫壽說情,放過友通期。嶽母看他這可憐樣,就去跟孫壽說了幾句好話。孫壽這才把友通期放了迴去。
梁冀急忙跑去看友通期,隻見她臉上身上全是傷,頭發也被剪得亂七八糟,心疼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趕緊找醫生來給友通期治傷,又是上藥又是包紮,忙前忙後好幾天,友通期的傷才慢慢好起來。
友通期也挺感激梁冀,傷好後還是和他在一起。沒過多久,友通期還生了個兒子,取名伯玉。梁冀怕孫壽知道,把孩子偷偷藏起來,找了個奶媽在外麵養著。
可這事還是沒逃過孫壽的眼睛。有一天,孫壽派兒子梁胤帶著一群仆人,拿著刀槍棍棒,氣勢洶洶地衝到友通期家。不管男女老少,見人就殺,那場麵就像惡狼闖進了羊群,慘不忍睹。隻有伯玉藏在複壁裏,才逃過一劫。
梁冀知道後,心裏別提多難受了,但又不敢去質問孫壽,隻能把氣憋在心裏。他對伯玉更加珍惜,花了大價錢雇了個可靠的奶媽,小心翼翼地照顧孩子,還經常偷偷去看他。
孫壽這邊呢,看梁冀不敢迴家,自己也覺得無聊,就開始到處找樂子。正好有個太倉令秦宮,以前在梁家當過奴仆,長得眉清目秀,能說會道,很得梁冀喜歡,就被推薦當了縣令。可他沒去上任,還整天在梁家進進出出,和孫壽眉來眼去的。
有一次,孫壽把仆人都支開,和秦宮單獨在一起。秦宮看著孫壽,心跳得像敲鼓一樣,壯著膽子輕輕地抱住了孫壽。孫壽假裝生氣地推了他一下,嘴裏說著:“你這壞蛋,膽子不小啊!”可身子卻軟綿綿的,一點也沒反抗。秦宮一看有戲,膽子更大了,直接把孫壽抱進了臥室。
從那以後,秦宮就成了孫壽的情人,在梁家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那些刺史、二千石的官員來京城想見梁冀,都得先給秦宮送禮,不然連門都進不去。秦宮還在梁冀和孫壽之間調解,讓他們又和好了。而且他還勸梁冀和孫壽在對街蓋房子,要蓋得超級豪華。
這兩座宅子可不得了,堂屋和臥室裏都有秘密的房間,一間連著一間,曲曲折折的,像迷宮一樣。窗戶和牆壁上都雕著金色的花紋,畫著漂亮的圖案,光彩奪目。還有高高的樓台和樓閣,簡直要碰到雲彩了。飛梁和石磴下麵是流水,就像仙境一樣。
梁冀和孫壽經常坐著車在裏麵遊玩,前麵有唱歌跳舞的僮仆,後麵有演奏音樂的藝妓,一路上鍾鼓齊鳴,熱鬧非凡。有時候他們玩得高興,就日夜不停地吃喝玩樂,簡直是荒淫無度。
後來,他們覺得在府裏玩還不過癮,又在京城附近大肆擴建園林,把周圍的地都占了。還在河南城西建了一個特別大的兔苑,綿延幾千裏。他們到處發通知,讓老百姓把兔子都送過來,還在兔子身上做標記。要是有人不小心弄死了一隻兔子,那可就倒了八輩子黴了,要被處死。
梁冀的兩個弟弟偷偷派人去上黨打獵,梁冀知道後,怕他們打死自己的兔子,馬上派家仆去抓人。那些家仆像瘋狗一樣,見人就殺,一下子就殺了三十多個。
梁冀還在城西建了個別墅,專門收留一些不法之徒和逃犯。有時候還把良家女子搶來,當成自己的奴婢,對外還說是“自賣人”,真是無恥之極。
孫壽也沒閑著,在梁冀耳邊不停地說壞話,讓他罷免了好幾個外官,然後偷偷安排孫氏宗族的人去補缺。這些孫氏宗親都是些貪婪的家夥,整天想著怎麽撈錢。他們派人去調查有錢的人家,隨便找個借口就把人抓起來,嚴刑拷打,逼著人家出錢贖罪。要是人家拿不出錢,或者讓他們不滿意,就把人弄死或者流放。
扶風有個富豪叫孫奮,是個出了名的小氣鬼。梁冀送給他一匹馬,然後跟他借五千萬錢。孫奮隻肯借三千萬,梁冀氣得暴跳如雷,馬上給太守寫信,誣陷孫奮的母親是自己家以前的奴婢,偷了白金十斛、紫金千斤,讓太守去抓人還錢。太守不敢違抗,馬上把孫奮兄弟抓起來,逼著他們交出所謂的贓物。孫奮兄弟根本沒幹過這事,當然不肯承認,結果被太守活活打死,家產也都被沒收了,一共一億七千多萬緡。這梁冀簡直就是個強盜!
梁冀還派了很多人到塞外去,到處搜羅奇珍異寶。這些人仗著梁冀的勢力,在外麵為所欲為,搶奪老百姓的財物,還欺負當地的官吏和百姓,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可又沒辦法,隻能在心裏暗暗咒罵。
侍禦史朱穆,以前是梁冀的部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梁冀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古代的明君,身邊都有品德高尚的大臣和敢於直言的諫官,就連家裏的器物上都刻著提醒人成敗的話,防止犯錯。所以當君主的走正道,大臣們也跟著走正路,大家齊心協力,國家就會繁榮昌盛;要是君主做壞事,大臣們也不勸諫,那就像坐在要翻的車上、行駛在要沉的船上一樣,大家都得遭殃。
現在將軍您地位這麽高,權力這麽大,要是做一天好事,大家都會稱讚您;要是整天做壞事,國家就危險了。最近老百姓和官府都沒錢了,又有水災、蟲災這些災害,京城的官員們花費還越來越大。朝廷下詔書征稅,有時候甚至要征到十倍之多。大家都說官府沒錢,其實都是從老百姓那裏搜刮來的。老百姓被打得死去活來,就是為了湊夠錢。
您收的稅本來就重,下麵的人搜刮得更厲害。那些當官的,大多不是好東西,隻知道貪汙受賄,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有的老百姓被打死在官府的棍棒之下,有的因為被逼得沒辦法,幹脆自殺了。而且這些人還打著您的旗號到處搶奪老百姓的財物,讓您在老百姓心裏的名聲越來越壞。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在路上唉聲歎氣。
以前秦朝的法律很苛刻,老百姓受不了,就起來造反。陳勝振臂一唿,天下就大亂了。那時候那些隻會拍馬屁的大臣,還說天下很安寧,結果秦朝很快就滅亡了。還有永和末年的時候,國家的法紀有點鬆弛,老百姓對朝廷有點失望,才過了四五年,國家就沒錢了,老百姓也離心離德了。馬勉那些人趁著這個機會起來造反,在荊揚一帶差點鬧出大亂子。幸虧順烈皇後一開始執政的時候比較清正廉潔,大家又重新團結起來,才把那些叛亂平定了。
現在老百姓還在為永和年間的事受苦,心裏本來就不滿。將軍您要是不做些讓老百姓滿意的事,國家怎麽能長久呢?您和大臣們就像一個人的頭和四肢一樣,是一個整體,應該一起努力。要是國家滅亡了,大家都得遭殃。您怎麽能隻想著自己享受,不管國家的安危呢?
所以您應該把那些不稱職的官員換掉,減少家裏蓋房子、修園林的費用,不要接受郡國送來的禮物,這樣既能讓自己的名聲好起來,也能讓老百姓不再誤解您。讓那些想幹壞事的官員沒有機會,讓監察的官員能真正發揮作用。隻要國家的法律製度健全了,國家就會穩定,您也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功德無量。老天爺是明察秋毫的,不會說謊,希望將軍您好好想想!”
梁冀看了這封信,根本沒當迴事,還拿起筆在上麵批了幾個字:“照你這麽說,難道我就沒有一點好的地方嗎?”他還是我行我素,繼續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
到了第二年元旦,桓帝在大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梁冀竟然帶著劍就上朝了,這可把大家嚇了一跳。突然,左班有個人站了出來,大聲嗬斥梁冀,讓他把劍交出來,還叫羽林虎賁的將士把梁冀的佩劍奪下。梁冀這下也慌了,趕緊跪在台階下,不停地磕頭謝罪,腦袋都快磕破了,心裏想:“這下可完了,不知道皇帝會不會饒了我。”
這梁冀到底會不會受到懲罰呢?咱們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