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樊豐一夥聽說楊震歸西,可沒打算放過楊家。他們偷偷派人去弘農郡,讓太守移良派手下到陝縣,攔住楊震的棺材,不準運迴原籍安葬,還逼著楊震的兒子們去當苦力,幹那驛站傳書的累活。這事兒路人都看在眼裏,大家都知道楊家冤,好多人都替他們抹眼淚,心裏直罵樊豐那幫缺德玩意兒。


    野王君王聖和大長秋江京這倆家夥,跟樊豐勾結在一起,整天琢磨著怎麽搞點事兒出來。他們和閻皇後串通一氣,想把太子保給廢掉,好討好閻皇後。這閻皇後以前毒死了太子的親媽李氏,心裏一直怕太子長大以後找她報仇,所以就想趁著太子還小,趕緊把他除掉。太子保這孩子也可憐,才十歲多,就因為王男和邴吉這倆人被冤死,心裏老是不開心,時不時歎口氣。閻皇後他們一看,這還得了,就天天在安帝跟前說太子的壞話。安帝呢,本來就寵著閻皇後,被她那嬌滴滴的樣子和哭哭啼啼的表演一糊弄,再加上王聖、江京、樊豐在旁邊附和,就真覺得太子好像有多大問題似的。你說這安帝是不是糊塗到家了?這就叫“老婆孩子枕邊風,皇帝腦袋直發懵”。


    後來安帝召集大臣們商量廢太子的事兒,大將軍耿寶第一個跳出來讚成。不過太仆來曆、太常桓焉、廷尉張皓這幾個大臣不同意,他們說:“孩子還小,能有啥大錯?王男邴吉就算有問題,也不可能跟小孩子說,太子肯定不知道這些事兒。應該找些好老師好好教教太子,怎麽能說廢就廢呢?這事兒可不能急!”可安帝根本聽不進去,硬是把太子保貶為濟陰王,讓他住到德陽殿西鍾下麵。這事兒太不公平了,太子保真是有苦說不出啊!


    太仆來曆是個正直的人,他不甘心就這麽算了。他拉著光祿勳祋諷、宗正劉褘、將作大匠薛皓、侍中閭邱弘陳光趙代施延、大中大夫朱倀等十幾個人,跑到鴻都門去給太子喊冤,求安帝收迴成命。安帝一聽,氣得臉都綠了,馬上讓中常侍寫了道詔書,到鴻都門去念。詔書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大臣不懂事,瞎起哄,要是再不聽話,就要治他們的罪。這詔書一念,除了來曆,其他人都嚇得臉色蒼白。薛皓更是嚇得汗珠子直往下掉,趕緊磕頭說:“皇上說得對!”來曆一聽,氣得大罵:“薛皓,你這人怎麽這樣?剛還一起說好給太子求情,怎麽一下子就變卦了?你這不是反複無常的小人嗎?”薛皓又羞愧又害怕,找個機會就溜走了。祋諷劉褘他們一看,知道這事兒沒希望了,也都一個個灰溜溜地走了。來曆這人挺有骨氣,他一個人留在宮門口,好幾天都不迴去。安帝這下更生氣了,讓中常侍去跟尚書說,讓他們一起彈劾來曆。尚書們不敢不聽,就推陳忠帶頭,說來曆這是故意為難皇上,不把皇上放在眼裏。結果來曆被免了職,還被削了爵位,連他媽媽武安長公主也被禁止進宮。來曆也挺無奈,隻能關起門來,誰也不見,那些親戚朋友也都不敢來招惹他。這世道,就是小人當道,好人遭殃啊!


    這一年,京城和各地老是鬧地震、發大水、下冰雹,一共鬧了幾十次。可安帝根本不當迴事,還在永光四年二月,帶著閻皇後、閻顯兄弟還有江京樊豐那些寵臣,出去南巡遊玩。這一路可真是威風八麵,馬車跑得飛快,隨從多得像雲一樣,旗幟飄揚,就像下大雨似的。沿途的官員為了討好他們,拚命準備好吃好喝好玩的,可把老百姓坑苦了。老百姓賣兒賣女換來的錢,都被拿去供這些人吃喝玩樂了,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好不容易到了宛城,安帝突然生病了,吃啥都不香,一會兒冷一會兒熱,難受得要命。這可真是樂極生悲啊!趕緊找禦醫來看,吃了藥也不管用。沒辦法,隻能往迴走。走到葉縣的時候,安帝已經不行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就是說不出話來,一會兒就斷了氣。這安帝在位十九年,死的時候才三十二歲。閻皇後哭得死去活來,閻顯兄弟和江京樊豐他們趕緊在旁邊擺手,讓她別哭。等閻皇後止住眼淚,他們就偷偷商量說:“現在皇上死在路上,濟陰王還在京城,如果大臣們擁立他當皇帝,我們可就慘了!”閻皇後一聽,也慌了神,趕緊問大家怎麽辦。這幾個太監還真有點壞主意,他們讓閻皇後先別發喪,就說安帝病得很重,把屍體放在臥車裏,迴到京城再說。閻皇後就照他們說的做了,把安帝的屍體藏在臥車裏,裝作沒事人一樣往迴趕。一路上還假裝問安帝的情況,給他送吃的。這一路提心吊膽地走了四天,終於迴到了京城。迴到京城後,還假裝讓司徒劉熹去郊外的廟裏禱告,求老天爺保佑安帝。到了晚上,才宣布安帝去世的消息,開始辦喪事。然後他們就擁立濟北王壽的兒子北鄉侯懿當皇帝,尊閻皇後為皇太後,讓閻顯當車騎將軍,權力大得很。


    濟陰王保聽說安帝死了,想去哭靈,可是被內侍攔住,不讓他進殿,隻能在梓宮外麵遠遠地哭。這孩子心裏委屈啊,哭得差點暈過去。迴到住處,他也不吃不喝,好多天都這樣。大臣們看他這麽可憐,又知道他是被冤枉的,都很同情他,可是也沒辦法。


    北鄉侯懿年紀還小,閻太後就想趁著他小,自己好掌權。閻顯他們也都很高興,覺得這下可以為所欲為了。可是閻顯心裏嫉妒大將軍耿寶、野王君王聖和中常侍樊豐他們,就想找機會把他們除掉。於是他就和三公勾結在一起,想辦法整他們。這時候衛尉馮石已經代替楊震當了太尉,閻顯就跟太後說,讓馮石當太傅,讓司徒劉熹當太尉,還讓前司空李合當司徒。這幾個人都很感激閻顯,自然都聽他的話。閻顯一看時機成熟,就和三公一起上奏章,說耿寶、樊豐、侍中謝惲周廣、乳母野王君王聖他們結黨營私,犯了大罪。閻太後馬上就下令,把樊豐、謝惲、周廣抓起來,嚴刑拷打。這三個人哪受得了這個罪,沒幾天就都死了。耿寶被貶為辛侯,他心裏害怕,就服毒自殺了。王聖母女被流放到雁門,以前的威風都沒了。然後閻顯又讓自己的兄弟閻景當衛尉,閻耀當城門校尉,閻耀的弟弟閻晏當執金吾,一家人都當了大官,權力大得不得了。他們也不想想,以前的那些人是怎麽倒台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過了幾個月,北鄉侯懿生病了,而且越來越嚴重。中常侍孫程以前給鄧太後當過差,他和樊豐、江京這些人合不來。他看到現在樊豐死了,江京還在,自己要是想出人頭地,就得想辦法把這些人都除掉。他想來想去,覺得如果能擁立濟陰王當皇帝,把閻顯、江京這些人都打倒,自己就能封侯了。他拿定主意後,就去跟濟陰王的謁者興渠道說:“濟陰王本來就應該當皇帝,先帝被奸臣騙了,才把他廢了。現在北鄉侯快不行了,我們正好把濟陰王迎迴來,把江京、閻顯這些人都除掉,這事兒肯定能成!”興渠道一聽,高興地說:“這主意太好了,趕緊安排吧!”孫程就迴去找了十八個誌同道合的人,商量好十一月二日在德陽殿西鍾下集合。


    到了那天,十八個人都來了,他們都是中黃門,有王國、王康、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這些人聚在一起,和孫程商量好計劃,還把衣服割破,發誓一定要成功。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們拿著武器,偷偷闖進章台門,直奔崇德殿。內侍江京、劉安、李閏、陳達四個人在殿裏守著,突然看到孫程他們衝進來,都嚇了一跳。江京仗著自己平時威風慣了,就出來大聲嗬斥,還沒等他說完,孫程就拔出短刀,一刀把江京的腦袋砍了下來。劉安、陳達、李閏嚇得轉身就跑,可是孫程和王康他們追得快,一刀一個,把劉安和陳達都殺了。李閏嚇得癱倒在地上,渾身發抖。孫程用刀指著李閏的肩膀,嚴厲地說:“今天我們要迎立濟陰王當皇帝,你要是讚成,就沒事,要是不讚成,馬上殺了你!”李閏嚇得連忙點頭答應。原來李閏在宮裏很有權術,大家都有點怕他,所以孫程才想讓他一起幹。李閏答應後,孫程就把他扶起來,一起到德陽殿西鍾下,把濟陰王保迎出來,讓他當了皇帝。濟陰王保這時候才十一歲,就是順帝。孫程他們宣布了皇帝的詔書,把尚書仆射以下的官員都叫過來,跟著皇帝的車駕,轉到南宮雲台。孫程他們留在省門,保護著裏麵和外麵的安全。


    閻顯這時候還在宮裏,聽到順帝即位的消息,嚇得不知所措。小黃門樊登看到閻顯著急的樣子,就給他出主意,說讓他用太後的詔書,把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叫來,守住朔平門,調兵抵抗。閻顯就照他說的做了,馮詩來了以後,閻太後給他符印,還說:“你要是能抓到濟陰王,就封你萬戶侯;抓到李閏,就封你五千戶侯。”馮詩拿著印出去了,閻顯還擔心他兵太少,就讓樊登跟他一起去,到左掖門外召集士兵。沒想到馮詩是個聰明人,他表麵上答應,一出宮門,就把樊登殺了,然後自己走了。衛尉閻景聽到消息,趕緊從宮裏迴到外府,召集了幾百個衛兵,想去盛德門。孫程傳順帝的詔書,讓尚書郭鎮帶著羽林軍去抓閻景。郭鎮當時正在生病,聽到命令馬上起來,點齊了羽林軍,從南止車門出去,正好碰到閻景。郭鎮大聲說:“閻衛尉下車聽詔!”說著就跳下馬,拿著詔書宣讀。閻景不肯下車,還生氣地說:“這詔書是從哪來的?”一邊說一邊拔出劍來,想砍郭鎮。郭鎮眼疾手快,一閃身躲過去,然後拔出佩劍,刺進車裏。閻景從車裏摔出來,被郭鎮的手下用長戟叉住,抓住了。閻景的兵都嚇跑了。郭鎮把閻景送到監獄裏,閻景受了重傷,當天晚上就死了。


    第二天早上,順帝派人到宮裏,向閻太後要皇帝的玉璽。閻太後沒辦法,隻好把玉璽交出來,給了順帝。順帝拿到玉璽後,就到嘉德殿,讓侍禦史拿著詔書去抓閻顯和他的弟弟閻耀、閻晏,把他們都下了獄,判了死刑。還把閻太後搬到離宮去住。這一下,閻家的勢力就被打倒了,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尚書令劉光他們趁機上奏章說:“以前孝安皇帝很有德行,可惜很早就去世了。陛下本來應該當皇帝,繼承宗廟,可是被奸臣陷害,才流落在外麵。現在陛下終於即位了,這是天命所歸。但是即位太倉促,很多典章製度都不齊全,請陛下讓我們參考以前的製度,製定新的製度。”順帝馬上就答應了,讓有關部門趕緊去辦。同時,順帝還下令打開南北宮門,撤銷屯兵,大封功臣。詔書裏說:“中常侍長樂太仆江京、黃門令劉安、鉤盾令陳達,還有車騎將軍閻顯兄弟,他們陰謀叛亂,想顛覆天下。中黃門孫程、王康、長樂太官丞王國等,懷著忠心,一起努力,終於把這些奸臣都除掉了,穩定了王室。《詩經》上說:‘無言不仇,無德不報。’孫程是首功,王康、王國協助他,所以封孫程為浮陽侯,食邑萬戶;王康為華容侯,王國為酈侯,各九千戶;中黃門黃龍為湘南侯,食邑五千戶;彭愷為西平昌侯,孟叔為中廬侯,李建為複陽侯,各四千二百戶;王成為廣宗侯,張賢為祝阿侯,史泛為臨沮侯,馬國為廣平侯,王道為範縣侯,李元為褒信侯,楊佗為山都侯,陳予為下雋侯,趙封為析縣侯,李剛為枝江侯,各四千戶;魏猛為夷陵侯,食邑二千戶;苗光為東阿侯,食邑千戶。朝廷根據功勞大小進行賞賜,沒有一點私心,你們這些侯爺要繼續努力,不要辜負我的期望!”


    這就是有名的十九侯。以前竇氏被打倒的時候,隻有鄭眾一個人封侯,食邑才一千五百戶,就有人覺得這不是個好兆頭。這次一下子封了十九個侯,孫程還是首功,封邑達到萬戶,這些太監可真是得意忘形了。從此以後,漢朝就成了宦官和皇帝一起掌權的局麵,這可就埋下了禍根,後來的麻煩事肯定少不了。李閏因為沒有參與預謀,所以沒有被封侯。孫程還升了官,當了騎都尉,得到了很多金銀財寶的賞賜。王康他們也都得到了不少好處。順帝又下詔給司隸校尉,除了閻氏兄弟和江京那些人的親戚以外,其他人都從寬處理。用王禮安葬北鄉侯,讓來曆當衛尉。赦免王男、邴吉那些人的家屬,讓他們迴到京城,還給了他們一些錢。光祿勳祋諷、宗正劉褘、侍中閭邱弘這些人已經去世了,他們的兒子都被選進宮裏當郎官。侍中施延、陳光、趙代,還有大中大夫朱倀這些人,也都被提拔任用了。


    後來安平人崔瑗,以前被閻顯招攬當掾吏。他看到閻顯迎立北鄉侯,不得人心,就想勸閻顯改立濟陰王,把江京、劉安、陳達這些人都抓起來殺了。可是閻顯整天喝酒玩樂,根本不給崔瑗機會。崔瑗沒辦法,就跟長史陳禪商量,想一起去見閻顯。陳禪怕惹麻煩,猶豫不決,崔瑗一個人也沒辦法。過了幾天,閻氏果然倒台了,崔瑗也因為這個被免了職。他的門生蘇祗想上書給皇帝,說明崔瑗的情況,幫他免罪,崔瑗不讓他這麽做。陳禪後來當了司隸校尉,他跟崔瑗說:“你怎麽不讓你的門生上書呢?難道你就甘心被免職嗎?”崔瑗迴答說:“以前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是沒有做,就像小孩子私下裏說的話,怎麽能當真呢?我不想再提這件事了,以後就隱居起來吧!”說完就走了,迴到安平後,他就關起門來,誰也不見。州郡的官員聽說他很有骨氣,多次請他出來當官,他都拒絕了,就這樣過了一輩子。


    楊震的門生虞放、陳翼,聽說樊豐、周廣這些人被處死了,就想起楊震的冤屈,到宮裏上書,為楊震申訴。大臣們也都稱讚楊震是忠臣。順帝就下詔,讓楊震的兒子楊牧、楊秉當郎官,還給了楊家一百萬錢,讓他們把楊震的棺材改葬到華陰潼亭。葬禮那天,來了很多親朋好友。葬禮前十幾天,有一隻一丈多高的大鳥飛到楊震的棺材前,不停地低頭悲鳴,眼淚都流到地上了。等到葬禮結束,大鳥才飛走。參加葬禮的人都覺得很奇怪,當地的官員就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正好這時候天災不斷,朝廷也覺得楊震死得冤枉,就下令讓太守到楊震的墓前祭祀,用中牢的禮節,還寫了詔書代替祭文。詔書裏說:“以前的太尉楊震,為人正直,為了國家盡心盡力。可是被小人陷害,就像《詩經》裏說的:‘營營青蠅,止於樊。’現在天災不斷,都是因為楊震的冤屈。我因為自己德行不好,才讓忠臣蒙冤。現在讓太守用中牢祭祀,希望楊震的靈魂能夠安息。”


    楊震的冤屈終於被洗清了,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人們還在他的墓旁立了一塊石碑,刻上大鳥的形狀,用來紀念他。忠臣義士,雖然生前受了委屈,但是死後還是會被人們記住,流芳百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