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昆陽大捷之前,宛城的守將岑彭就已經投降了。這岑彭字君然,是棘陽人,之前一直守著棘陽。後來棘陽被劉演拿下,岑彭就帶著家屬跑去投奔甄阜。甄阜這小子可沒安好心,責怪岑彭沒守住城,還把他的母親和老婆給扣下了,讓岑彭去立功贖罪。好在後來甄阜兵敗身死,岑彭這才帶著母親和老婆逃到了宛城,和副將嚴說一塊兒守城。


    劉演他們攻打宛城,這一打就是好幾個月。城裏的糧食都快吃光了,援兵也盼不來,實在是沒轍了,岑彭和嚴說隻好出城投降。將領們都想把岑彭給斬了,可劉演卻出來勸阻說:“岑彭本來就是宛城的官吏,人家盡心盡力守城,這也算是忠義之舉!現在咱們既然要幹大事,就應該表彰這樣的義士,不如給他封個官爵,這樣也好讓其他人看到投降咱們有好處。”劉玄聽了劉演的話,就封岑彭為歸德侯,讓他歸到劉演的麾下。這岑彭後來可是中興的名臣,所以咱得把他的履曆詳細說說。


    宛城這一拿下,再加上昆陽又解了圍,這可不得了,漢朝的威名一下子就傳開了,全國各地的豪傑們都紛紛響應,殺了當地的官員,自己稱起將軍來,還都用劉玄更始的年號,就等著上麵的詔命下來呢。


    劉秀這時候在昆陽打了勝仗後,就去攻打潁川,在巾車鄉駐紮下來。在這兒,他抓住了郡掾馮異,就當麵審問他。這馮異字公孫,是潁川郡父城人,從小就喜歡讀書,對兵法也挺在行,之前在潁川郡當掾吏,管著五個縣呢。當時他留在父城,和父城縣長苗萌一起為王莽抵抗漢軍。聽說劉秀要來攻打父城,他知道父城的守兵不多,就想去旁邊的縣招點兵,結果一個人出去就被劉秀的軍隊給抓住了。


    被押到劉秀麵前,馮異先是報了自己的姓名和履曆,然後就說:“我就一個人,對兩邊的強弱也沒啥影響,死了也就死了,沒啥大不了的。可我老母親還在城裏呢,要是您能放我迴去見她一麵,我就把那五個城都給您拿下,算是報答您的恩情!”劉秀聽他說得挺誠懇,就把他給放了。


    馮異迴到父城,就跟苗萌說劉秀這人很仁義、很英明,咱們不如投降他。苗萌聽了馮異的話,就和他一起出城投降了劉秀。馮異還幫著劉秀給周圍的四個城傳檄文,讓他們都歸降了漢朝。劉秀就留下馮異和苗萌,一起守父城。


    從這以後,劉演和劉秀兄弟倆的威名越來越大,可新市平林那些將領們,心裏卻暗暗地猜忌他們,還經常在劉玄跟前說壞話,說劉演要是不除掉,以後肯定是個大麻煩。這劉玄本來就沒啥主見,分不清好壞,被他們這麽一挑撥,心裏就有點動搖了,就和這些將領們商量著怎麽除掉劉演。


    正好這時候王鳳和李軼他們從昆陽城運糧和武器迴來,要接濟宛城。這些將領們覺得機會來了,就想出了個壞主意,借著犒勞軍隊的名義,把將領們都召集起來,劉演當然也在其中。劉玄看到劉演身上佩著劍,就故意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說他的劍很奇特,想拿過來看一看。劉演這人性格豪爽,沒多想,就把劍拔出來交給了劉玄。


    劉玄拿著劍,翻來覆去地看,就是不還。新市平林那些將領們可著急了,趕緊讓繡衣禦史申徒建獻上玉玦,意思是讓劉玄趕緊下決心動手。可劉玄這呆子,還是不說話。我看他就是太厚道了,要不就是嚇傻了。這些將領們沒辦法,隻能在心裏暗暗埋怨劉玄沒出息。


    過了一會兒,集會結束了,劉玄把劍還給劉演,然後就迴屋了。劉演拿著劍走出來,大家也都散了。劉演的舅舅樊宏偷偷地跟他說:“我聽說當年鴻門宴的時候,範增好幾次舉起玉玦,暗示項羽動手。今天申屠建又獻上玉玦,我看他們沒安好心,你可得小心啊!”劉演聽了,半信半疑,隻是笑了笑,沒說話。


    其實劉玄向劉演要劍,就是有人在背後教他的,等劉演把劍交給他,就可以誣陷劉演想謀殺他,然後名正言順地把劉演殺了。可劉玄這貨太膽小,猶豫不決,沒敢照做。申屠建獻玉玦,就是催他趕緊下決心,可劉玄還是沒明白,真是個糊塗蛋。不過也多虧了他這糊塗勁兒,劉演的命才暫時保住了,逃過了這一劫。


    但劉演覺得劉玄這人沒什麽本事,也沒把這事太放在心上,就這麽一笑了之了。可新市平林那些將領們哪肯罷休啊,又去拉攏李軼,一起想辦法對付劉演。這李軼本來是劉演的部下,可他不是新市平林那些派別的人,偏偏他這人喜歡巴結討好新貴,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竟然甘心做他們的爪牙,一起謀劃著除掉劉演。


    以前劉秀在宛城的時候,就看出李軼這人不地道,行為奸詐,還勸劉演不要信任他。可劉演這人太粗心大意了,覺得用人就得不疑,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待李軼。這下可好,沒想到李軼真的是反複無常,就像劉秀說的那樣。這就是劉演太粗豪,不小心眼兒的壞處啊。


    劉演手下有個將領叫劉稷,那可是個猛人,勇猛在全軍都數得著。當初劉玄稱帝的時候,劉稷就生氣地說:“這次起兵討伐王莽,全是劉演兄弟倆的功勞,這更始劉玄有啥本事,竟然敢稱尊號?”劉玄也聽到了這些話,就封劉稷為抗威將軍。可劉稷根本不接受這個任命,劉玄這下可生氣了,就和將領們帶著幾千人,把劉稷叫過來問話。還沒等劉稷開口呢,就把他給拿下了,下令推出去斬首。


    這可把劉演給惹惱了,他立刻站到劉玄麵前,極力為劉稷爭辯。劉玄本來就沒主意,這下被劉演這麽一鬧,更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低著頭在那兒猶豫。沒想到座位旁邊站著的朱鮪和李軼,這倆家夥在旁邊又是拉又是扯的,還暗地裏給劉玄使眼色,逼著劉玄說出一個“拿”字。劉玄這聲“拿”字剛出口,就有十幾個武士衝過來,把劉演給反綁起來了。


    劉演大喊自己無罪,拚命喊冤,可這時候他們人多勢眾,哪容得他分說啊,直接就把他推到外麵,和劉稷一起給斬了。你說這劉演多可惜啊,本來是第一個起義的豪傑,就這麽不明不白地丟了性命,真是讓人長歎不已。


    劉秀當時在父城,聽到哥哥劉演遇害的消息,哭得那叫一個傷心啊。哭完之後,他馬上起身去了宛城,見到劉玄,也不多說話,隻是說這都是自己的過錯。司徒官屬來迎接他,向他表示哀悼,劉秀也隻是按照禮節答拜,不跟他們私下裏說什麽。而且他也不敢為劉演服喪,一切吃穿住行,還都跟平常一樣。有人問他昆陽打仗的事,他都把功勞歸到其他將領身上,一點也不炫耀自己。你看這劉秀,多深沉啊,這可不是他哥哥劉演能比的。


    劉玄看劉秀這麽鎮定,一點也不鬧事,心裏反而有點愧疚。於是就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還封他為武信侯,然後又派王匡去進攻洛陽,派申屠建和李鬆去進攻武關。


    這兩路兵馬領了命令就出發了。再說王莽,聽到昆陽大敗的消息,差點沒被嚇死,心膽都快碎了。可他還不死心,還想靠符命這玩意兒來嚇唬人,鎮壓人心。明學男張邯就出來胡說八道,引了《易經》裏同人卦九三爻辭說:“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說這三句話就是現在的讖文,“莽”就是指王莽,“升”就是劉伯升,“高陵”就是高陵侯子翟義,說劉伯升和翟義在新室的統治下暗中埋伏軍隊,最多不過三年,就不能成事。你說這不是瞎扯嗎?可王莽手下那些大臣們,雖然覺得張邯說得荒唐,可當著王莽的麵,也隻能順著他的意思,一個勁兒地喊萬歲。


    王莽還讓東方的將士送了幾個罪犯到京城來,在路上還造謠說這是劉伯升等人,已經被抓住了,特意送迴來正法。老百姓哪那麽好騙啊,都知道他是在說謊,根本沒人相信,都把這事兒當笑話看。這假麵具遲早是要被戳破的。


    當時王莽手下有個將軍叫王涉,這人一直很相信道士西門君惠。這西門君惠喜歡談論天文和讖記,有一次跟王涉說:“讖文說劉氏要複興,國師公的姓名,就應該應了這個讖文。”王涉聽了這話,就記在心裏,跑去跟大司馬董忠說,然後他們倆還經常到國師殿裏,跟國師劉歆談論讖緯的事。剛開始劉歆不怎麽搭理他們,後來王涉把其他人都支開,單獨跟劉歆說:“我想和您一起保住咱們的宗族,您怎麽就不相信我呢?”


    這國師劉歆,其實早就知道讖文的事了,還因為這個把名字改成了秀。他看王涉說得挺真誠,就迴答說:“我看天文,也觀察人事,覺得東方肯定能成事。”王涉一聽,趕緊接著說:“我知道新都侯(就是王莽他爹)小時候身體不好,功顯君(就是王莽他媽)平常喜歡喝酒,我看他們不一定能生出孩子來,現在這個新室皇帝,恐怕不是王莽他們家的後代。咱們都是同宗,我才這麽說。現在董公(指董忠)掌管中軍,我領著宮衛,您的大兒子伊休侯在殿中管事,如果咱們能齊心協力,把皇帝劫了,投降漢朝,咱們的宗族都能保住,不然的話,肯定都得被滅族!”


    劉歆聽了這話,心裏也有點動搖了,就同意了王涉的建議,還跟王涉說:“等太白星出現的時候,咱們再動手。”王涉把劉歆的話告訴了董忠,董忠因為司中大贅(王莽時候的官名)起武侯孫汲也掌管著軍隊,就想拉他一起幹。孫汲剛開始也答應了,可迴到家就變了臉色,吃不下飯。他老婆看他這樣,就知道肯定有事兒,一問,孫汲就把事情全說了。他老婆一聽,嚇得夠嗆,趕緊勸他去告發。這兩口子也是一對糊塗蛋,孫汲剛開始還不忍心,後來他老婆的弟弟陳邯知道了這事,在旁邊一個勁兒地慫恿他,還說他要是不自己去告發,就自己去告。孫汲沒辦法,隻好和陳邯一起去告發了。


    王莽一聽,趕緊派衛士分別去召董忠等人。董忠這時候正在閱兵講武呢,突然聽到詔書來了,剛想應召,護軍王鹹就跟他說:“咱們謀劃了這麽久都沒動手,恐怕已經泄露了,不如把使者殺了,現在就起兵,不然就被別人控製了!”董忠這時候膽小了,沒敢聽王鹹的話,直接就入朝了。劉歆和王涉這時候也接到了召見的命令,一起來了。


    王莽先把董忠叫進去,讓黃門官汲惲審問他。董忠嚇得話都說不清楚,就在那兒含糊其辭地應付。王莽一看,馬上讓中黃門把董忠抓起來。董忠這時候想拔劍自刎,可還沒等他動手呢,就聽到侍中王望傳旨,隻說了“大司馬反”這四個字,中黃門就拿著刀衝上來,把董忠給砍死了。王莽為了消災,還讓虎賁那些武士拿著斬馬劍,把董忠的屍體砍成好幾塊,裝在竹器裏,又往裏麵放了醯醢毒藥、白刃叢棘,挖了個坑給埋了。你說這人是不是腦子有毛病,想出這麽個奇怪的辦法。


    然後王莽又下令抓捕董忠的族人,可奇怪的是,他沒讓人去召劉歆和王涉。這倆人知道董忠被砍了,也猜到自己肯定跑不了,就都自殺了。王莽也沒再追究他們的事,你說這是為啥呢?因為劉歆是勳戚,王涉是宗室,都是他的心腹重臣,如果把他們的罪行公布出來,鬧得大家都知道,反而會讓內亂的事傳得更廣,還不如讓他們自己死了,悄悄地把這事瞞過去。所以王莽就不願意明說這事。


    後來王莽一查,發現劉歆的兒子伊休侯平常挺老實的,根本沒參與這事,就隻是免了他中郎將的官職,讓他當了中散大夫。這劉歆本來是漢宗正劉向的兒子,挺有才華的,繼承了他父親的學問,平常還編了《七略》這本書,上交給漢廷,裏麵包括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京城的人都因為他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對他讚不絕口。可他就是太想當官,太貪圖富貴了,幫著王莽幹壞事,最後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還讓後人笑話,真是一步走錯,千古遺憾啊!


    咱先不說這些煩心事了。王莽這時候內有大臣背叛,外有軍隊吃敗仗,愁得他坐都坐不住,睡也睡不好,哪還有心思管軍事上的事啊。沒辦法,他隻好把王邑召迴來當大司馬,讓張邯當大司徒,崔發當大司空,苗當國師,他自己呢,就整天喝酒吃魚,想辦法排解憂愁。有空的時候,他就翻翻軍書,看累了就打個盹,也不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覺,連那一百二十個美人兒都沒心思搭理了。


    突然又接到外麵的警報,說是成紀人隗崔和隗義起兵響應漢朝了,還推舉隗崔哥哥的兒子隗囂為上將軍,發檄文給各個郡國,號召大家一起幹。這一下,雍州牧和安定大尹都被殺死了,隴西、武都、金城、武威、酒泉、敦煌這些郡縣,也都被他們奪去了。王莽這下更愁了,愁得直歎氣,長籲短歎的。


    後來他又想,這檄文上到底寫了些什麽呢?就偷偷派了個心腹衛士到西邊去,弄了一張檄文迴來看看。王莽一看,檄文上把他的罪行列了十幾條,第一條就是毒死平帝。這下王莽可著急了,趕緊出來坐在王路堂,召集公卿大臣們,把以前他當安漢公的時候,代帝請命的策書拿出來給大家看,還裝出一副可憐兮兮、哭哭啼啼的樣子,跟大臣們說:“平帝生病的時候,我就像周公那樣,把策書藏在金縢裏,為他祈禱。”其實他就是在那兒裝模作樣,誰不知道他是怎麽毒死平帝的。


    正在他裝腔作勢的時候,又有兩處緊急報告傳來。一個是導江郡卒正公孫述在成都起兵了,還有一個是故鍾武侯劉望在汝南起兵了。王莽覺得成都離得遠,公孫述又不是漢朝的後代,所以不太擔心。可這劉玄還沒平定,又冒出個劉望,這可讓他頭疼了。


    沒過多久,又聽說劉望自己稱帝了,連以前的將領嚴尤和陳茂都去投降他了。王莽這下嚇得大叫:“反了反了!”叫也沒用啊,事情已經這樣了。他趕緊派親信的將領和官吏出去,打聽打聽到底是怎麽迴事。


    過了好幾天,這些人迴來報告說,劉望已經死了,嚴尤和陳茂也都被砍了腦袋。王莽一聽,高興得手舞足蹈,連聲說:“好好!”可還沒等他說完第二個“好”字,就聽到迴來的人接著說:“不好哩!劉望和嚴尤、陳茂,都是被劉玄的部將劉信給打死的,現在劉信占著汝南呢!”王莽又嚇了一跳,說:“有這迴事?”


    這時候,又有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說:“不好了不好了!”王莽不耐煩地說:“又怎麽了?大驚小怪的!”那人說:“劉玄的部將王匡攻打洛陽,申屠建和李鬆攻打武關,已經鬧得很厲害了。現在又有析縣人鄧曄和於匡起兵響應,他們自稱輔漢左右將軍,已經打進武關了。武關都尉朱萌已經投降了他們,右隊大夫宋綱也戰死了,連湖縣都失守了!”這事兒可真是越來越亂了,我就把這些亂事都寫在一起,這樣看起來更清楚,也更有氣勢。


    王莽一聽武關被攻破了,知道自己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頓時覺得形勢危急,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這武關可是至關重要的門戶,如今被攻破,就如同家裏的大門被人一腳踹開,那些亂兵隨時都可能長驅直入,直搗黃龍。


    他心急如焚地趕緊召來王邑、張邯、崔發、苗欣四大臣,還有一群文武百官,商量著怎麽抵禦外敵。這些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一個個都嚇得麵如土色,驚慌失措,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這時候,崔發站了出來,他眼珠子一轉,想出了一個主意,說:“臣聽說《周禮》和《春秋左傳》裏麵都講過,國家要是遇到大災難,就應該哭天抹淚,這樣才能消災解難。《易經》裏也說‘先號啕而後笑’,現在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咱們正應該大聲哭泣,向上天禱告,祈求上天的解救。”王莽一聽,這都什麽時候了,還來這套迷信的玩意兒,但他現在也實在是沒轍了,病急亂投醫,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連忙說:“快去快去!”說著就下了殿,坐上轎子,在群臣的簇擁下出了城,一直來到南郊。


    到了南郊,王莽下了轎子,“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開始禱告起來。他一邊哭,一邊訴說著自己的符命是怎麽來的,說得那叫一個聲淚俱下,好像自己有多委屈似的。他還仰著頭,對著天空哭訴道:“皇天既然把大命交給了我王莽,為什麽不把這些亂賊都消滅掉呢?如果我王莽有罪,那就讓雷霆把我劈死吧!”他這純粹是在做戲,老天爺要是真有眼,早就看他不順眼了,還能等到現在?


    說完,他就捶胸頓足地大哭起來,哭了一會兒,覺得差不多了,就又接著禱告,還不停地磕頭,磕得額頭都紅了。好不容易站起來,又讓那些文人墨客趕緊寫一篇告天策文,把自己的功勞從頭到尾寫了一千多字,無非是想讓老天爺看在他這些“豐功偉績”的份上,放過他一馬。


    然後,他又召集那些學生和平民百姓,讓他們從早到晚都來哭,還特別命令有關部門給這些人提供粥飯。誰要是哭得特別傷心,而且還能把策文朗誦出來,就馬上封他做郎官。這王莽真是病得不輕,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想著用這些荒唐的辦法來挽救局麵。


    接著,王莽又坐上轎子迴到朝廷,封了九個將軍,號稱“九虎”,讓他們率領北軍的幾萬精兵,向東出發去抵禦外敵。這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隨隨便便就封了幾個將軍,也不管他們有沒有真本事。而且,在“九虎”臨行的時候,王莽還讓他們把妻子送過來當人質,每個人隻給了四千錢。你說這叫什麽事?這時候宮裏還藏著六十匱黃金,一匱差不多有萬斤,其他各個官署裏也都藏著不少金銀財寶,可王莽就是個守財奴,舍不得多給這些士兵一點賞賜,就這麽扣扣搜搜的,還指望他們能為自己賣命?


    “九虎”帶著兵來到了華陰迴溪,找了個險要的地方守著。於匡帶著幾千個弓弩手,爬到高處去挑戰。鄧曄則率領兩萬多人,從閿鄉南山繞到後麵,突然衝進了“九虎”的營壘。這“九虎”將們一下子就亂了陣腳,顧前不顧後,被打得措手不及。於匡從高處看到鄧曄的軍隊衝進來了,馬上帶著人衝下來夾擊,把“九虎”將打得大敗,那些士兵們嚇得四散而逃。


    有兩個虎將,史熊和王況,打了敗仗,覺得沒臉迴去,就跑到朝廷去請罪。王莽問他們其他人都到哪裏去了,他們嚇得話都說不出來,最後沒辦法,隻好抽刀自刎了。還有四個虎將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下落不明。隻剩下郭欽、陳翬、成重三個虎將,收拾了一些散兵遊勇,退到京倉去防守。


    鄧曄打開了武關,迎接漢將李鬆的兵馬進來,一起攻打京倉。可打了好幾天,也沒打下來。鄧曄沒辦法,就派弘農掾王憲當校尉,帶著幾百個人渡過渭水,去攻城略地。這王憲還挺厲害,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投降。


    李鬆也派了偏將韓臣等人,向西出新豐,把王莽的波水將軍打得大敗,一直追到長門宮。這時候,各個縣的大戶人家也都紛紛組織起隊伍來響應漢軍,都自稱是漢將。王憲趁著這個勢頭,到處招兵買馬,勢力越來越大,一直逼近了長安都城。


    王莽這下可慌了神,他趕緊把城裏的囚犯都放了出來,給他們發了武器,還殺了大豬,和他們一起發誓說:“如果有人和新室朝廷不是一條心,社鬼會記著你們的罪行,絕不饒恕!”這純粹是在嚇唬人,那些囚犯們誰會真的聽他的?


    發誓完了,囚犯們喝了血酒,王莽就讓他的後父寧始將軍史諶帶著這些人出去迎敵。史諶帶著這些囚犯們走到渭橋,那些囚犯們一看形勢不對,一下子就跑散了,隻剩下史諶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一匹馬,怎麽可能打得過人家呢?沒辦法,他隻好拍馬逃迴城裏。


    城外的那些亂兵們這下可高興了,他們像一群餓狼一樣,在城外肆意橫行,到處燒殺搶掠。他們還把王莽祖父、妻子的墳墓都給挖開了,把棺材都毀了,連王莽的九廟、明堂、辟雍這些地方,也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那大火燒得可旺了,火光衝天,照得城裏就像白天一樣,而且這火日夜都不熄滅,就好像是老天爺也看不慣王莽的所作所為,要把他的這些罪惡都燒光一樣。


    到了十月初一,那些亂兵們打進了宣平城門。正好王莽的司徒張邯這時候出來巡視,被亂兵們一眼就看到了,他們像發了瘋一樣,衝上去對著張邯就是一頓亂砍,張邯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麽迴事,就被砍倒在地,當場斃命。


    王莽的司馬王邑,帶著王林、王巡、邠惲等人,到處堵截抵禦亂兵,可他們哪裏是亂兵的對手呢?這些亂兵就像潮水一樣,一波接著一波地湧上來,他們拚命抵抗了一天,累得人困馬乏,實在是頂不住了。


    這時候,城裏的一些年輕人,像朱弟、張魚等人,害怕被亂兵搶劫,就也加入了亂兵的隊伍,給他們當起了向導。他們帶著亂兵們到處放火,火勢越來越大,一直燒到了掖廷,又蔓延到了承明宮。


    宮裏住著王莽的女兒黃皇室主,也就是漢平帝的皇後。這姑娘還算有點骨氣,看到大火燒過來了,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望著大火哭著說:“我還有什麽臉再見漢朝的人呢?”說完,就一咬牙,縱身跳進了火裏,被大火燒得烏焦巴弓,就這麽香消玉殞了。


    王莽沒辦法,隻好躲到宣室前殿。這時候,他看到那些宮女們披頭散發,驚慌失措地跑進來,嘴裏喊著:“怎麽辦怎麽辦?”王莽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他穿著紺服,手裏拿著璽紱和虞帝匕首,讓天文郎拿著栻在前麵帶路,自己就像個沒頭的蒼蠅一樣,在坐席上轉來轉去,還自言自語地說:“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都到這個時候了,他還在那兒自我安慰,真是可笑至極。


    過了一夜,亂兵們越來越近,王莽的那些大臣們都驚慌失措地跑進來,勸王莽趕緊躲到漸台去。王莽這時候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頭暈目眩,連站都站不穩,還是大臣們七手八腳地把他扶出殿,沿著閣道向南走,然後從白虎門出去。


    門外已經準備好了一輛輕車,王莽被大臣們扶上車,一路顛簸,終於到了漸台。這漸台是建在水池裏的,上麵有座橋連著,四麵都是水。大臣們覺得這裏有水擋著,亂兵一時半會兒過不來,就勸王莽在這裏先躲一躲。


    王莽下了車,還緊緊地抱著符命威鬥,過橋上了台。跟在他身邊的還有一千多個官員。司馬王邑這幾天一直在外麵打仗,累得要死,這時候也跑迴宮裏,到處找王莽,找了半天,終於在漸台找到了他。


    在半路上,王邑還碰到了他的兒子王睦。這王睦早就嚇得不行了,把衣服帽子都脫了,正想逃跑。王邑看到他這個樣子,氣得大罵:“我是大司馬,你是侍中,我們應該為主子盡忠守節,你怎麽能逃跑呢?”王睦被他爹這麽一罵,沒辦法,隻好退到台下。王邑也跟著上了台,父子倆就一起守在漸台,準備和亂兵們決一死戰。


    這時候,亂兵們已經殺進了殿裏,他們大聲喊著:“反賊王莽在哪裏?”正好有個宮女從裏麵出來,嚇得聲音都發抖了,指著裏麵說:“已經到漸台去了。”亂兵們一聽,馬上像潮水一樣湧到漸台周圍,裏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


    亂兵們看到橋已經斷了,一時過不去,就用強弩對著台上亂射。台上的官員們也不甘示弱,也用箭還擊。兩邊就這麽對射了一陣子,箭都射光了。


    亂兵們一看台上沒箭了,就趕緊找木板搭橋,然後蜂擁而上。王邑父子和邠惲、王巡等人,還想拚命堵住台門,和亂兵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們從白天一直打到天黑,可畢竟寡不敵眾,最後都戰死了。這王邑父子也算是為王莽盡忠了,可就是死得有點不明不白,沒什麽價值。


    亂兵們衝進了台門,順著台階往上衝。台上還有一些官員在抵抗,又打了好一會兒,這些官員也都陸續被殺死了。有名的像苗欣、唐尊、王盛、王揖、趙博這些人,就連那個賣餅的王盛也都死在了這裏,真是應了那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這時候,台上已經看不到王莽的蹤影了。校尉公賓就混在亂兵裏麵,到處找王莽,他心裏想著:“要是能找到王莽,把他殺了,那可就是大功一件。”突然,他看到有個人拿著璽綬從內室裏出來,就趕緊上去問:“璽綬是從哪裏來的?”那個人迴頭指了指內室說:“就在裏麵!”


    正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又有一些亂兵過來了。公賓就帶著這些人走進內室,在內室的西北角上,發現有個人躺在那裏。他們仔細一看,正是王莽。公賓這時候也顧不上許多了,衝上去對著王莽就是一頓亂刀,把王莽砍成了幾十段。隻有王莽的腦袋被公賓砍下來,拿去報功了。


    其實,最先下手殺王莽的那個人,是個商人,叫杜吳。這王莽從三十八歲當大司馬,五十一歲居攝,五十四歲稱尊,到六十八歲被殺死,在居攝到被誅殺的這段時間裏,竟然改了四次年號,前前後後一共十八年。


    這王莽也算是機關算盡,最後卻落得個身首異處、臭名遠揚的下場。他用盡了心思,耍盡了手段,到頭來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滅亡。這就叫“天理循環,報應不爽”,老天爺看著呢,誰也別想逃過。


    王憲拿到了王莽的腦袋,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就自稱是漢大將軍,帶著兵衝進了宮裏。這王憲進了宮之後,會做出什麽樣的事情呢?咱們下一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