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清晨紫禁城養心殿,東宮慈安太後、西宮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兩人並排坐定,猶如好姐妹一樣,座位靠攏一起,眼前是一道慈竹簾子,讓她們看人要從慈竹簾子縫隙裏看向大殿裏大臣,而那幾名上書房大臣隻能看見一道簾子,身影隱約兩宮太後神龍首不見尾。


    同治皇帝載淳端坐龍座上,頭戴常服冠,黑絨滿綴紅纓,紅絨結頂,身穿明黃顏色龍袍,腰間係明黃絲織朝帶,朝帶上有龍文金圓版四塊,中間嵌寶石、東珠,載淳翻看李國樓上書原始版本十一條陳條,靜默不語,誰都不知他腦海裏想些什麽。


    恭親王奕訢依然坐瓷凳之上,頭戴頭戴緞台冠,身穿土黃顏色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圖案為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朝服下擺也繡有“海水江涯”,朝珠是用金黃色絛絲,綴有18顆東珠掛脖頸上。


    奕訢眼眸含著精光掃視大殿左右幾名上書房大臣,長期把持攝政王寶座養成了他內斂穩重性格,而又不怒自威儀表。


    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體仁閣大學士文祥站左側,他們是皇族,身份貴重居於左側,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他們兩人得以進入上書房,是兩宮太後製約恭親王奕訢權力手段,分掉一部分總理府權柄。


    奕譞三十餘歲,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形偏瘦,留有八字須,水泡眼,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清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同父異母兄弟,母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奕譞為人低調,唯兩宮太後指令是從,但正因為奕譞性格懦弱,非常識時務,為人謙恭有禮,為人處事小心謹慎,得到慈禧太後恩寵。


    奕劻已經四十餘歲,長臉、隆鼻、瘦骨嶙峋,也留有八字須,此時他雖然得以步入上書房,進入大清國權力高層,同治皇帝載淳大婚時,才封為慶親王,屬於大器晚成,心裏忿忿不平,他非常嫉妒恭親王奕訢總理大臣權勢,是朝堂上保守派領袖,也是兩宮太後製約恭親王奕訢重要砝碼。


    體仁閣大學士文祥,五十餘歲,白發皓首,瓜爾佳氏,字博川,號文山,軍機大臣,是軍機處第二號人物及總理衙門大臣,1865年,署戶部尚書,率神機營赴東北鎮壓王達、馬傻子起義,滿人大臣之中屬能文能武能臣,是兩宮太後倚重股肱之臣,也是恭親王奕訢左膀右臂,奕訢製定政策得以朝堂通過,文祥居功至偉。


    北洋通商事物大臣李鴻章、內閣大學士李鴻藻、協辦大學士翁同龢,依次排列大殿右側。


    翁同龢字叔平、瓶生,號聲甫,晚號鬆禪、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已經要五十歲,三縷長須,頭發斑白,身形偉岸,他也是同治皇帝老師,品序上已經和李鴻藻一樣,大清共設有六位大學士頭銜,為位及文臣尊稱,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升上去,翁同龢比李鴻藻榮譽頭銜低一級。


    大清三日小朝會格局,如今就有他們幾人組成,有時還會加入其它朝廷重臣,但這幾位屬於雷打不動要員。


    見禮過後,這些人都由同治皇帝賜坐,幾名太監搬來瓷登恭請二位王爺和四位一品大員入座。


    如今同治皇帝載淳即將親政,他提拔兩位老師,輔佐他親政,也情理之中,朝堂格局也為之一變,清流派一下子朝堂占據主導地位,一股暗流朝堂上湧動,大清愛國誌士都盼望和八國聯軍一較高低那一天,早點到來,重收迴各地租界,想做事,就是和俄國人打仗,把海參崴等失地重收複。


    此時大清帝國對於洋人態度,卑躬屈膝,極獻媚,和大多數西方國家關係和睦,洋人不僅買槍買炮買軍艦給大清國,甚至組織洋槍隊,替大清帝國消滅太平天國以及東撚,兩路造反派已經被消滅殆。


    但大清帝國為擔心國家就是北方鄰居“北極熊”俄國,因為俄國有吞並大清帝國野心,趁著疆動亂,占據伊犁地區。


    其次是法國,兩國安南已經打過一仗,劉永福率領一支“中和團黑旗軍”河內近郊擊斃法軍統帥安鄴,逼迫法軍退出北圻地區,所以劉永福被安南國王封為三宣副提督,所部黑旗軍也北圻合法化,成了不歸安南調遣邊防軍,如今常駐安南北圻地區,劉永福黑旗軍已有三千人規模。


    而英國突然變成大清友誼之邦,國家大事,還會向著大清國,政治利益麵前,沒有永遠敵人,李鴻章和上任英國公使威妥瑪剛簽訂完成一筆軍艦交易,兩艘鐵皮軍艦合約剛完成。


    但是李鴻藻和翁同龢入主上書房,清流派愛國熱血衝動又有了市場,恭親王奕訢此時拋出李國樓陳條,正是拋磚引玉,狠狠打壓清流派氣焰,因為李國樓陳條裏,有一條就是說大清不能輕言開戰,誰敢陳述和“八國聯軍”開打,就讓他們上前線去,若是不敢去前線,就迴老家養老,別光說空話。


    幾名皇親國戚和一品大臣手裏都拿著李國樓陳條副本,正養心殿上打嘴仗,翁同龢慷慨激昂請求皇上,讓他去練兵,而文祥另一邊譏笑翁同龢五十歲人,隻會演武場揮揮令旗,練出來兵,也是假把式,不懂兵人,不要誤人子弟。


    李鴻藻沒有去聽翁同龢和文祥打嘴仗,而是看著手裏陳條,心裏感覺奇怪,一個科進士,還沒有正式邁入朝堂,為何要朝會上談論李國樓陳條呢,李國樓陳條已經總理府衙門討論過,十一條內容,朝堂上重臣早已知道,當時恭親王並沒有支持李國樓主張,而是狠狠痛批了其中好幾條主張,連陳條旁邊批注,沒有幾句好話,為何突然改弦張,把無關痛癢,當時隻有九品官頭銜李國樓主張,讓兩宮太後和皇上來傾聽,李國樓陳條裏,雖然不同意和洋人開戰,認為大清國依然需要臥薪嚐膽,遵循韜光養略策略,但好幾條和洋務派不和,而且有很大分歧,為何恭親王、李鴻章、文祥,三人聯合一起捧這麽一個年輕人呢。


    醇親王奕譞遵循千言不如一默,靜靜坐著研讀手裏陳條,誰也看不出他心裏想什麽,其實不用去猜,養心殿人都知道,奕譞等慈禧太後發話,太後娘娘怎麽說,他風向標就往哪裏飄,奕譞才情絕佳,善於書寫詩詞,愛覺羅家族人,專出神童,每一代都有文采冠絕人,皇族裏有才華三位“皇叔”就養心殿裏坐著,他絕不是沒有思想人,而是為了朝堂之上屹立不倒,聰明人選擇了明哲保身,奕譞一逐字逐句研究陳條旁邊恭親王批注,長時間憋著不說話,也是要有真功夫。


    慶親王奕劻早已憋不住了,他有什麽不知道,李國樓要獻給李鴻章一千萬兩白銀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心裏隻有二個字“恨”“嫉”,恨隻恨他沒有撈到好處,所以沒有得到好處以前,他是不會說李國樓好話,奕劻是個貪財之人,出自他門下人,都要賄賂他巨額錢財,奕劻屬於有錢好說話人,欲壑難填貪欲,讓他惱恨李國樓拜恭親王門下了。


    慶親王奕劻心裏知道,李國樓是天子門生,以後就是同治皇帝嫡係,又被兩宮娘娘取中探花郎,前途不可限量,今日朝會就是不停談論李國樓陳條,就是說慈禧太後要用此人。


    慶親王奕劻想通此中深意,反正來日還早,定要狠敲一筆李國樓錢財,李國樓竟爾送給李鴻藻一尊三尺高翡翠觀音,怪不得李鴻藻沒有和翁同龢,同聲壑氣,互為依托,他也要一尊玉觀音,不敲詐李國樓十萬兩白銀,誓不罷休。


    慶親王強忍著心裏恨意,穩重老練笑道:“恭喜太後娘娘,恭喜皇上,我們大清後繼有人,探花郎李國樓乃社稷之臣,身處刑部尚能為朝廷分憂,提出主張,切中時弊,雖然還不成熟,但已有高瞻遠矚雄才,李國樓有創辦學堂能力,長於規劃布局,善於籌措經費,已替恭親王創辦‘親民風尚學校’,為國家公派留洋做準備,正好把創辦‘清中大學’也一起交予李國樓,臣保舉李國樓做清中大學首席學政,開發十王府街神機營舊址,那裏閑置已久,正好用作創辦‘清中大學’,臣也正好一份綿薄之力,做清中大學第一任校長!”


    慶親王奕劻多聰明,想要從李國樓手裏得到好處,就要差事上捆綁一起,政事、軍事權柄,大都掌握恭親王手裏,他插不上手,隻能另辟蹊徑,把一件原本被他否決事,創辦西方式大學“清中大學”,突然提上日程,這樣恭親王歡喜還來不及,朝堂上沒有人會反對他主張。


    話音剛落,恭親王奕訢急忙站起,躬身道:“本王附議慶親王提議!”


    保守派首腦慶親王奕劻突然腦子搭錯,想要創辦西方式樣大學,鐵樹開花,百年等一迴,恭親王奕訢也沒有想到朝會上突然會有變故,有人會保舉李國樓做一件毫不相幹事,但千載難逢啊,今兒是慶親王提出來,恭親王奕訢想都沒想趕緊附和。


    李鴻藻也站起,躬身道:“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其他幾位重臣俱都站起,向同治皇帝施禮。


    同治皇帝載淳毫不猶豫說:“嗯,朕準奏,慶親王乃為國舉賢,不辭辛苦,朕心甚慰,創辦清中大學勢必行,這樁利國為民事情,也隻有慶親王當得起重任!”


    慈禧太後簾子後麵,揚聲問道:“慶親王,那裏離法國公使館太近了,會不會被洋人投訴啊!”


    十王府街就是後世王府井,因明代這條街上有1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製,亦這裏建立王府,以豫王多澤府規模大,十王府街繁華,得益於老東安市場,那裏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給吳三桂,改稱平西王府,三藩之亂之後,王府改成神機營操場,為八旗子弟駐紮,但後期東交民巷成為使館區,已成國中之國,神機營操場已經空置許多年,朝廷不知把這塊地方派什麽用,怕引起洋人不滿,此時慈禧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有這個擔憂。


    慶親王奕劻好似老謀深算,捋須兩撇大胡須,灑然而笑道:“稟太後娘娘,洋人注重教育,看我們效仿他們學校,得知我們神機營操場創辦西方式樣大學,屁都不敢放,歡迎還來不及呢,不會照會我們洋務大臣李中堂,李中堂,你說對嗎!”


    “嗯,慶親王老成持重,想到周到啊。”李鴻章也趕緊附和,大喜事一樁接一樁,老頑固今兒怎麽了,李鴻章鬧糊塗了。


    “嗯······準奏。”慈禧聲音悅耳,讓堂人都大喜過望,養心殿裏人,心往一處想,能跟得上曆史潮流,國家必將興旺發達,兩位太後娘娘高興把手牽著一起,難得朝堂上洋務派、清流派、保守派,三派代表一堂和氣,有這麽多老成持重臣子保駕護航,同治皇帝親政將會國泰民安,讓大清走向繁榮昌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神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尼小樣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尼小樣兒並收藏晚清神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