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樓子上懸掛著七顆人頭。
人頭下是一張大大的布告,很多老百姓聚集在此看熱鬧。
“嘖嘖,一下七條人命沒了。”
“聽說是皇上下旨斬立決。”
一個老農擠進去不識字,轉而問身邊的書生:“小哥兒,勞駕問一下,上麵寫的什麽?”
書生指著其中一顆人頭說到:“看到沒有,那是汴梁府巡檢李老爺的腦袋,李老爺反對皇上開辦的銀行,指使這六個人把署理銀行的魏大人公子打成了廢人,所以皇上就下旨將他們斬首示眾。”
老農有些不解:“這李老爺為什麽要反對銀行?這銀行不知道有多好呢。村裏的鄉親都算過了,開春拿地契到銀行抵押借貸,到秋收時還了銀子,還能有些結餘,來年就不會青黃不接,累積幾年還能再置些地,或者把房子修一修,娶上一房媳婦兒。”
“往年開春,隻能找村裏富戶借錢,一年勞作到頭,也就降降夠還息的,倘是遇上年成不好,辛苦幾代人開出來的荒,就得抵給富戶啦。”老農嘟囔到:“銀行這麽好的事,誰反對都是該死的。”
“大爺,”書生冷笑一聲:“這李老爺,說不準就是村裏富戶請的呢。”
“那可就真的該死了。”老農說到。
書生急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大爺,慎言,當心禍從口出。”
死了七個人,雖然百姓街頭巷尾議論,但實際對整個汴梁城來說,水花都沒砸起一個。
魏仁浦每日高度戒備,但並沒有人去銀行鬧事,禦街背麵的第一分行已經在著手準備,根據楊延定、慕容德豐以及調任幽州的楊延平等人奏折,各地分行建設即將完成,馬上便可以投入使用。
大庾道上的商旅對銀行是持歡迎態度的,畢竟嶺南存錢,可在江南取錢,不僅保證了錢財安全,還能有利息,何樂而不為?
下一步長江以及運河沿線州縣的銀行也在籌備中,而禦街上的銀行因為來往的人太多,直接便將整個兵部衙門占滿,令兵部尚書不得不請旨興建新的衙門。
規模逐漸擴大,銀行也自動分為存蓄和借貸兩個司,一個在東院辦公,一個在西院辦公。
現在很多略有盈餘的百姓也會將錢存到銀行,但相對於借貸所需,仍是遠遠不夠。往往是存進來的錢還沒到銀庫,就已然被借走。
銀庫裏沒有銀子,就憑著存銀去借貸,長此以往必然支持不下去,魏仁浦隻得又去找柴宗訓。
“皇上,每日存銀遠遠不夠借貸,雖在利息上有很多盈餘,但這些銀子隻在賬麵上,實際銀庫裏根本沒有銀子。”
柴宗訓說到:“朕偷偷去過兩次,見存蓄司每日也是往來不斷的人,如何還不夠借貸?似這種情況,樞相可以略作調整,譬如將每日存銀的十之八用於放貸,剩下兩成儲存銀庫,這樣不就有銀子了麽?”
魏仁浦搖頭到:“皇上,這前來借貸的,無一不是等著用錢的,臣署理銀行,便是解生民之所急,豈能眼睜睜看著不放貸?”
“不是讓你不放貸,”柴宗訓說到:“隻是須得等銀行能健康運作起來,才能放心放貸。你這樣有多少貸多少,是很危險的。”
“臣如何不知?”魏仁浦說到:“可豪強世家九出十三歸的借貸利息,可以付出更多的利錢從而吸納到更多的本錢。”
“臣之所以存多少貸多少,一來是避免百姓枉付重息,二來打擊豪強世家借貸,倒逼那些富戶將銀子存入銀行。隻是皇上給了衙門給了人,卻沒給銀子,實在難維持。”
開銀行卻沒有注冊資本,確實說不過去。
柴宗訓想了想:“萬公公,速召魏王和宋王進宮議事。”
符彥卿和趙匡胤雖然算不上政敵,但倆人的關係也絕算不上和睦。
趙匡胤年富力強,無端被符彥卿奪走財權,自然視他為敵人。
符彥卿已然七十多歲,最想的還是迴到大名府悠然的渡過他的老年生活,但符氏一門充斥朝堂要害部門,須得他扶穩送上一程,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站在朝堂上。
原本倆人見麵,冷哼一聲也就算是打了招唿,但今日竟異常客氣。
“魏王先請。”宮門前的趙匡胤客氣到。
“不不不,”符彥卿說到:“宋王總領朝政,自然是宋王先請。”
“魏王德高望重,還是魏王先請。”
符彥卿客氣不過去:“要不本王與宋王並道而行吧。”
“魏王請。”
倆人一起來到文德殿,柴宗訓早已等得不耐煩:“魏王,去年國庫年入多少銀子?”
“迴皇上,幸賴皇天護佑,去年又是一個豐年,國庫年入再創新高,達到四千萬貫,約三千萬銀子。”
“再創新高,比舊年高多少?”
“迴皇上,天下日趨太平,高了有七百萬之多。”
“既是高了七百萬,”柴宗訓轉頭到:“宋王,年初製定的開支計劃,應該還有不少結餘吧。”
趙匡胤執禮到:“迴皇上,本是有結餘,但前一陣封賞征江南,基本將結餘用罄。”
“你也別說基本,”柴宗訓說到:“朕就問你,國庫現在還有銀子沒。”
“迴皇上,”趙匡胤猶豫了一下:“還有五十萬備江淮災荒的銀子暫未動。”
“眼下都要入冬了,哪還有什麽江淮災荒。”柴宗訓說到:“朕便做主,將這五十萬銀子調入銀行,給魏樞相做資本。”
“皇上,備災的銀子不可擅動。”趙匡胤說到:“倘是銀子用來經營銀行,若江淮有變,再從何處籌集救災銀子?”
“朕自江南迴來之時,長江汛期已過,若有變,也是明年了。”柴宗訓說到:“眼下銀行沒有本錢,運作實在困難,還請宋王幫幫忙吧。”
看他說得懇切,趙匡胤猶豫良久:“皇上,臣倒有個辦法。這五十萬銀子可以撥給銀行,但隻能放在賬麵上,銀子還須放在國庫。還過上月餘,各地稅賦運抵汴梁,魏樞相再將這五十萬銀子領出,如何?”
銀行借貸是需要時間的,譬如核實本人,核實抵押財產等等,這樣就有了周轉時間。魏仁浦已經跟著柴宗訓什麽現金流啊,周轉率啊之類的學了不少。賬上有錢,總比什麽也沒有的強。
“如此,便太謝謝宋王了。”魏仁浦拱手到。
“哪裏哪裏,樞相客氣。”趙匡胤說到:“本王方才進宮經過禦街,通街百姓都在讚賞魏樞相署理銀行急百姓之所急,解了許多百姓的大難。此等造福千秋萬代之事,本王自當竭盡全力襄助。”
有了五十萬銀子打底,魏仁浦膽子大了許多,每日存多少就貸多少,心裏一點也不慌。
這一日城東有名的富戶陳樹大來到了存蓄司,開口便要存兩萬銀子。
存蓄司主事陸士棟親自招待陳樹大:“員外請裏間奉茶。”
陳樹大倒也不客氣,大喇喇的進了裏間。
差役奉上茶水,陸士棟開口問到:“敢問員外存定期還是存活期?”
“定期如何?活期又如何?”陳樹大神在在問到。
陸士棟說到:“定期利率五厘半,且是利滾利;活期利率三厘半,要低一些。倘是員外家中近年沒有大的花銷和用項,在下倒勸員外可存定期。定期年數越長,利率會越高。”
陳樹大思慮一會:“倘是存了定期,但家中有急事須急用,奈何?”
“這個並不矛盾,”陸士棟解釋到:“定期可隨時轉活期,隻是在利率上會有一定的調整。”
“確定隨時可轉,隨時可取?”
“確定,”陸士棟說到:“銀行可是皇上欽命開的,豈會說話不算數。”
“那好,”陳樹大起身到:“我明日便將銀子運來。另外我還想問問,如果介紹他人存銀,會有花紅獎勵麽?”
“有,”陸士棟說到:“銀行遵照皇命,新開了保險箱,用以貴客存放貴重物品。若介紹他人存銀,數額超過一千,可免收五年保管費。”
“甚好,甚好,”陳樹大說到:“待我迴家,說動親家將銀子存入銀行,我也正好可以將田產地契存放保險箱,省得那不爭氣的兒子惦記。”
陳樹大走後,陸士棟喜滋滋的去找魏仁浦邀功。
要知道這個時候,普通男子每日人工不過百文,一月能有二兩銀子進項就算很不錯了。吃穿用度之後,基本就沒什麽結餘。
雖然來存錢的人不少,但一次性存銀過萬的,這是開業以來第一個。
魏仁浦有些警覺:“有沒有查過陳樹大背景?是否與豪強世家有牽連?”
陸士棟說到:“請樞相放心,陸士棟祖上曾是唐戶部侍郎,因厭倦朝堂爭鬥,便迴鄉置辦田產,過起了隱居生活。後因戰亂,大量百姓不得不將地抵給陸家換取救命錢,由此陸家便紅火起來。”
“經過數代經營,陸家此時已然是汴梁城中能叫得上名的富戶,隻是陸家雖有錢,卻一直牢記祖訓,不與朝堂發生任何牽連,所以這陸士棟的身家,是清白的。”
人頭下是一張大大的布告,很多老百姓聚集在此看熱鬧。
“嘖嘖,一下七條人命沒了。”
“聽說是皇上下旨斬立決。”
一個老農擠進去不識字,轉而問身邊的書生:“小哥兒,勞駕問一下,上麵寫的什麽?”
書生指著其中一顆人頭說到:“看到沒有,那是汴梁府巡檢李老爺的腦袋,李老爺反對皇上開辦的銀行,指使這六個人把署理銀行的魏大人公子打成了廢人,所以皇上就下旨將他們斬首示眾。”
老農有些不解:“這李老爺為什麽要反對銀行?這銀行不知道有多好呢。村裏的鄉親都算過了,開春拿地契到銀行抵押借貸,到秋收時還了銀子,還能有些結餘,來年就不會青黃不接,累積幾年還能再置些地,或者把房子修一修,娶上一房媳婦兒。”
“往年開春,隻能找村裏富戶借錢,一年勞作到頭,也就降降夠還息的,倘是遇上年成不好,辛苦幾代人開出來的荒,就得抵給富戶啦。”老農嘟囔到:“銀行這麽好的事,誰反對都是該死的。”
“大爺,”書生冷笑一聲:“這李老爺,說不準就是村裏富戶請的呢。”
“那可就真的該死了。”老農說到。
書生急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大爺,慎言,當心禍從口出。”
死了七個人,雖然百姓街頭巷尾議論,但實際對整個汴梁城來說,水花都沒砸起一個。
魏仁浦每日高度戒備,但並沒有人去銀行鬧事,禦街背麵的第一分行已經在著手準備,根據楊延定、慕容德豐以及調任幽州的楊延平等人奏折,各地分行建設即將完成,馬上便可以投入使用。
大庾道上的商旅對銀行是持歡迎態度的,畢竟嶺南存錢,可在江南取錢,不僅保證了錢財安全,還能有利息,何樂而不為?
下一步長江以及運河沿線州縣的銀行也在籌備中,而禦街上的銀行因為來往的人太多,直接便將整個兵部衙門占滿,令兵部尚書不得不請旨興建新的衙門。
規模逐漸擴大,銀行也自動分為存蓄和借貸兩個司,一個在東院辦公,一個在西院辦公。
現在很多略有盈餘的百姓也會將錢存到銀行,但相對於借貸所需,仍是遠遠不夠。往往是存進來的錢還沒到銀庫,就已然被借走。
銀庫裏沒有銀子,就憑著存銀去借貸,長此以往必然支持不下去,魏仁浦隻得又去找柴宗訓。
“皇上,每日存銀遠遠不夠借貸,雖在利息上有很多盈餘,但這些銀子隻在賬麵上,實際銀庫裏根本沒有銀子。”
柴宗訓說到:“朕偷偷去過兩次,見存蓄司每日也是往來不斷的人,如何還不夠借貸?似這種情況,樞相可以略作調整,譬如將每日存銀的十之八用於放貸,剩下兩成儲存銀庫,這樣不就有銀子了麽?”
魏仁浦搖頭到:“皇上,這前來借貸的,無一不是等著用錢的,臣署理銀行,便是解生民之所急,豈能眼睜睜看著不放貸?”
“不是讓你不放貸,”柴宗訓說到:“隻是須得等銀行能健康運作起來,才能放心放貸。你這樣有多少貸多少,是很危險的。”
“臣如何不知?”魏仁浦說到:“可豪強世家九出十三歸的借貸利息,可以付出更多的利錢從而吸納到更多的本錢。”
“臣之所以存多少貸多少,一來是避免百姓枉付重息,二來打擊豪強世家借貸,倒逼那些富戶將銀子存入銀行。隻是皇上給了衙門給了人,卻沒給銀子,實在難維持。”
開銀行卻沒有注冊資本,確實說不過去。
柴宗訓想了想:“萬公公,速召魏王和宋王進宮議事。”
符彥卿和趙匡胤雖然算不上政敵,但倆人的關係也絕算不上和睦。
趙匡胤年富力強,無端被符彥卿奪走財權,自然視他為敵人。
符彥卿已然七十多歲,最想的還是迴到大名府悠然的渡過他的老年生活,但符氏一門充斥朝堂要害部門,須得他扶穩送上一程,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站在朝堂上。
原本倆人見麵,冷哼一聲也就算是打了招唿,但今日竟異常客氣。
“魏王先請。”宮門前的趙匡胤客氣到。
“不不不,”符彥卿說到:“宋王總領朝政,自然是宋王先請。”
“魏王德高望重,還是魏王先請。”
符彥卿客氣不過去:“要不本王與宋王並道而行吧。”
“魏王請。”
倆人一起來到文德殿,柴宗訓早已等得不耐煩:“魏王,去年國庫年入多少銀子?”
“迴皇上,幸賴皇天護佑,去年又是一個豐年,國庫年入再創新高,達到四千萬貫,約三千萬銀子。”
“再創新高,比舊年高多少?”
“迴皇上,天下日趨太平,高了有七百萬之多。”
“既是高了七百萬,”柴宗訓轉頭到:“宋王,年初製定的開支計劃,應該還有不少結餘吧。”
趙匡胤執禮到:“迴皇上,本是有結餘,但前一陣封賞征江南,基本將結餘用罄。”
“你也別說基本,”柴宗訓說到:“朕就問你,國庫現在還有銀子沒。”
“迴皇上,”趙匡胤猶豫了一下:“還有五十萬備江淮災荒的銀子暫未動。”
“眼下都要入冬了,哪還有什麽江淮災荒。”柴宗訓說到:“朕便做主,將這五十萬銀子調入銀行,給魏樞相做資本。”
“皇上,備災的銀子不可擅動。”趙匡胤說到:“倘是銀子用來經營銀行,若江淮有變,再從何處籌集救災銀子?”
“朕自江南迴來之時,長江汛期已過,若有變,也是明年了。”柴宗訓說到:“眼下銀行沒有本錢,運作實在困難,還請宋王幫幫忙吧。”
看他說得懇切,趙匡胤猶豫良久:“皇上,臣倒有個辦法。這五十萬銀子可以撥給銀行,但隻能放在賬麵上,銀子還須放在國庫。還過上月餘,各地稅賦運抵汴梁,魏樞相再將這五十萬銀子領出,如何?”
銀行借貸是需要時間的,譬如核實本人,核實抵押財產等等,這樣就有了周轉時間。魏仁浦已經跟著柴宗訓什麽現金流啊,周轉率啊之類的學了不少。賬上有錢,總比什麽也沒有的強。
“如此,便太謝謝宋王了。”魏仁浦拱手到。
“哪裏哪裏,樞相客氣。”趙匡胤說到:“本王方才進宮經過禦街,通街百姓都在讚賞魏樞相署理銀行急百姓之所急,解了許多百姓的大難。此等造福千秋萬代之事,本王自當竭盡全力襄助。”
有了五十萬銀子打底,魏仁浦膽子大了許多,每日存多少就貸多少,心裏一點也不慌。
這一日城東有名的富戶陳樹大來到了存蓄司,開口便要存兩萬銀子。
存蓄司主事陸士棟親自招待陳樹大:“員外請裏間奉茶。”
陳樹大倒也不客氣,大喇喇的進了裏間。
差役奉上茶水,陸士棟開口問到:“敢問員外存定期還是存活期?”
“定期如何?活期又如何?”陳樹大神在在問到。
陸士棟說到:“定期利率五厘半,且是利滾利;活期利率三厘半,要低一些。倘是員外家中近年沒有大的花銷和用項,在下倒勸員外可存定期。定期年數越長,利率會越高。”
陳樹大思慮一會:“倘是存了定期,但家中有急事須急用,奈何?”
“這個並不矛盾,”陸士棟解釋到:“定期可隨時轉活期,隻是在利率上會有一定的調整。”
“確定隨時可轉,隨時可取?”
“確定,”陸士棟說到:“銀行可是皇上欽命開的,豈會說話不算數。”
“那好,”陳樹大起身到:“我明日便將銀子運來。另外我還想問問,如果介紹他人存銀,會有花紅獎勵麽?”
“有,”陸士棟說到:“銀行遵照皇命,新開了保險箱,用以貴客存放貴重物品。若介紹他人存銀,數額超過一千,可免收五年保管費。”
“甚好,甚好,”陳樹大說到:“待我迴家,說動親家將銀子存入銀行,我也正好可以將田產地契存放保險箱,省得那不爭氣的兒子惦記。”
陳樹大走後,陸士棟喜滋滋的去找魏仁浦邀功。
要知道這個時候,普通男子每日人工不過百文,一月能有二兩銀子進項就算很不錯了。吃穿用度之後,基本就沒什麽結餘。
雖然來存錢的人不少,但一次性存銀過萬的,這是開業以來第一個。
魏仁浦有些警覺:“有沒有查過陳樹大背景?是否與豪強世家有牽連?”
陸士棟說到:“請樞相放心,陸士棟祖上曾是唐戶部侍郎,因厭倦朝堂爭鬥,便迴鄉置辦田產,過起了隱居生活。後因戰亂,大量百姓不得不將地抵給陸家換取救命錢,由此陸家便紅火起來。”
“經過數代經營,陸家此時已然是汴梁城中能叫得上名的富戶,隻是陸家雖有錢,卻一直牢記祖訓,不與朝堂發生任何牽連,所以這陸士棟的身家,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