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如何不知前往汴梁極有可能是送死?
“父王與柔兒皆受難,我又如何能獨活?一家人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一塊兒。”
嘉敏忽地轉變臉色:“這還是我認識的趙德昭嗎?男子漢大丈夫,豈能毫無價值的送死?”
趙德昭急切到:“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
嘉敏說到:“宋王執政十載,門生故吏遍天下,將這些人糾集起來一同上汴梁請願。”
趙德昭苦笑一聲:“姑娘過於理想化了,所謂‘人走茶涼’。父王當政之時自然是門生故吏遍天下,如今事涉謀逆,這些人撇清關係還來不及呢,怎會隨我一道入汴梁請願。”
嘉敏又說到:“實在不行,便帶兵殺入汴梁,救迴宋王。”
趙德昭兩手一攤:“哪裏有兵?”
“眼下江寧不是有鐵騎軍數萬嗎?”嘉敏說到:“且江南之兵,多半隻是投降潰散,並沒有多少殺傷,公子振臂一唿,必響應者眾。”
趙德昭搖搖頭:“鐵騎軍怎會隨我造反。”
嘉敏說到:“鐵騎軍曾屬宋王麾下,隻是後來皇上為防武將造反,才將其打散並入其餘各軍。然鐵騎軍框架仍在,目下鎮守江寧王彥進正是蒙宋王擢起於微時,才能做到如今的統領。若他得知宋王遭受冤獄,必會襄助於公子。”
“目下王師各軍剛收複漢家河山,正是懈怠之時,若公子此時率兵殺入汴梁,就是取郭氏而代之也並非毫無可能。若公子不棄,嘉敏願追隨公子,一同救出宋王。”
“公子,大丈夫生於世,豈能將生死由他人掌握?即便不求稱王稱霸,也該護家人周全,不能被人隨意製造冤獄枉殺。”
她的話極具煽動性,趙德昭本也是個有心機的人,隻是遇到嘉敏便會智商降低。如今被她一激,心中頓時豪情萬丈。
“我這便去找王彥進,”趙德昭起身到:“若他願與我殺入汴梁還則罷了,倘是不肯,我便殺了他,奪了兵權再殺入汴梁。”
嘉敏也說到:“公子,我隨你一同去。”
有佳人作伴,趙德昭行動力max。
江寧平定,且老百姓大多溫順,駐守的王彥進是城裏最閑的人,除了喝酒射獵就沒什麽事幹。
剛剛喝得醉醺醺的迴營,親兵上報趙德昭來訪。
王彥進搖搖晃晃的迎出門外:“公子到訪,怎不提前知會一聲,也讓末將有個準備。”
趙德昭的身份現在挺尷尬,照道理來說,他現在是江南最高的官,署理江南日常事務,但柴宗訓因為狸貓換太子的事,竟然將他的官職給忽略。
若稱侍郎,品級比王彥進要低,所以隻好以趙匡胤舊將的身份稱公子。
趙德昭試探到:“王統領幸勿多禮,我此次前來,是有重要消息轉告。”
“哦?”王彥進問到:“是汴梁發生什麽事了嗎?”
趙德昭沉重的點頭:“是的,目下皇上盡收漢家河山,正是鳥盡弓藏之時,汴梁已發生多起冤獄,許多戰場上九死一生的將領不僅未得到封賞,反被關進大獄,不日便要殺頭。”
“竟有此事?”王彥進怒到:“皇上怎能如此?”
趙德昭說到:“統領須早做防備才是。”
麵對嘉敏的時候趙德昭智商降低,但騙別人的時候,聰明的智商瞬間占滿高地。
王彥進歎到:“末將能作何防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趙德昭又說到:“王統領不可喪氣,據我所知,皇上隻是受了蒙蔽而已。”
“哦?怎麽說?”
“恰逢此家國四分五裂之時,出了雄才大略的皇上。將士們隨著皇上南征北討,屢立奇功,所以升遷較快,引致朝中文官嫉恨。特別是樞密使魏仁浦,枉掛了職銜,卻未撈到一絲功勞,便組織文官攻訐武將。”
“想不到這魏仁浦平日裏謙謙君子模樣,背地裏卻是個小人。”
“正是,想這些武將,若是戰場殺敵,個個奮勇爭先,然在權謀機變上卻不及讀書人良多,以至於一個個被害入獄,不日便要問斬。”
“既如此,”王彥進說到:“我等正該團結一致,對抗朝臣。”
“沒用啦,”趙德昭直搖頭:“皇上受了蒙蔽,下旨魏仁浦如京察一般對各軍進行查察,根本不聽辯解。”
“如今之勢,豈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王彥進想了想:“公子聖眷正隆,若公子進言,皇上定會聽取,還請公子設法救末將等一救。”
趙德昭說到:“光是進言恐怕已無用,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
“什麽路?”
“兵諫。”
王彥進一下子酒醒了一半,趙德昭說到:“隻有兵諫請誅魏仁浦,各統領身家性命方能保全。”
“宋王總領朝政,為何不說話?”清醒的王彥進恢複了理智。
趙德昭搖頭到:“宋王受前鐵騎軍統領牽連,目下已是自身難保,一切還得靠我們自己。”
王彥進說到:“公子盡管吩咐,末將無有不遵。”
“好,”趙德昭說到:“王統領這便召集各營,命其嚴陣以待,隨後與我一起去往廣陵。”
王彥進有些疑惑:“去廣陵做甚?”
“目下魯王韓通節鎮廣陵,有他與我等一同入汴梁,勝算更大一些。”
勝算大個屁。
王彥進在心中腹誹,你一介書生,怕是沒見過火炮的威力吧。
目下僅有靈州軍、控鶴新軍和背嵬軍有火炮。鐵騎軍先前便不算主力,自慕容延釗死後,更是淪為偏師,戰力哪能與他們相比?
莫說進汴梁兵諫,怕是還未走到宋州,就被剪滅了。對了,說到宋州……
其實王彥進有件事更疑惑,上次文官京察由趙德昭協理,皇上曾下旨嘉獎。目下如果武將京察,不需要他協理,更不會傷及他的利益,他這麽著急是為什麽?
更何況宋王多年不帶兵,應該是極為希望京察削弱武將權柄的吧,為何趙德昭要反對?
王彥進通令各營之後,便隨趙德昭一同進了宮衙。
沒想到趙德昭隻是美酒美姬招待著,絲毫不提去往廣陵與韓通合兵之事,每日不知與嘉敏在密謀些什麽。
王彥進也不多問,反正兵在他手上,向不向汴梁發兵得他說了算。
趙德昭並非心裏沒數,僅靠著數萬鐵騎軍就想攻入汴梁,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嘉敏卻隻是催促:“公子,宋王每日都在受難,郡主也生死不明。倘再遷延,皇上哪一日心情不好,真將宋王處以極刑便悔之晚矣。”
趙德昭說到:“姑娘不知我的心情,我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攻入汴梁,可虔城還駐著背嵬軍,倘是鐵騎軍稍有異動,我怕背嵬軍便會攻入江寧斷我後路。”
嘉敏說到:“公子盡管出兵,隻要我等封鎖消息,待攻入汴梁後,就算背嵬軍攻入江寧又如何?”
“還是不妥,”趙德昭繼承了趙氏基因裏的猶豫不決:“兵力不足,恐支撐不到我等走到汴梁。”
“公子放心,”嘉敏勸到:“我在汴梁也算有些眼線,目下靈州軍和新軍正在休整,而各將領也因為收歸南唐後沒有賞賜而頗有怨言,此時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
趙德昭沉吟良久,隻是不動。
嘉敏有些焦急:“公子,嘉敏絕不會害你的。而且之所以鼓動公子出兵,嘉敏還有些小小的私心。”
私心?趙德昭抬起頭來。
嘉敏解釋到:“當年在汴梁時各為其主,嘉敏曾為諜者,於豐樂樓刺探中原朝政和軍情,此節皇上定不會忘記。目下國主已被押往汴梁,皇上遲早會知道我沒被押赴汴梁,一旦追究起來,嘉敏便再也不能常伴公子左右了。”
要說爹被關在大獄受盡折磨趙德昭都可以緩一緩,但要是抓走嘉敏,他是不幹的。
於是他終於不再猶豫:“我這便下令讓王彥進出兵。”
此時的王彥進正在歌姬的陪侍下喝得不亦樂乎,見趙德昭進來慌忙行禮:“見過公子。”
趙德昭揮揮手:“都下去吧。”
歌姬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出去。
“公子可是要與我一道去往廣陵?”王彥進問到。
趙德昭說到:“王統領,即刻召集三軍,我等一同渡江,殺向汴梁。”
王彥進注意到趙德昭說話的時候,手一直按在劍柄上。這裏不是軍營,他是不吃眼前虧的,也不問廣陵的事,隻應到:“好,末將等公子軍令都快等不及了,這便去召集人馬。”
趙德昭與王彥進一道去往軍營,集結了所有人馬,這便要出發。
王彥進心中著急的不得了,不知道手下的這幾個將領有沒有領會他的意思,將消息傳遞出去。
其實他有機會當場拿下趙德昭,但他想知道趙德昭究竟在搞什麽鬼。
目下慕容延釗已死,最有機會統領所有鐵騎軍的是王彥進、高懷恩等幾個將領。偏偏幾人各有所長,並沒有非常突出的。如果能破壞趙德昭兵諫陰謀,皇上必會青眼有加,這是為統帥鐵騎軍加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父王與柔兒皆受難,我又如何能獨活?一家人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一塊兒。”
嘉敏忽地轉變臉色:“這還是我認識的趙德昭嗎?男子漢大丈夫,豈能毫無價值的送死?”
趙德昭急切到:“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
嘉敏說到:“宋王執政十載,門生故吏遍天下,將這些人糾集起來一同上汴梁請願。”
趙德昭苦笑一聲:“姑娘過於理想化了,所謂‘人走茶涼’。父王當政之時自然是門生故吏遍天下,如今事涉謀逆,這些人撇清關係還來不及呢,怎會隨我一道入汴梁請願。”
嘉敏又說到:“實在不行,便帶兵殺入汴梁,救迴宋王。”
趙德昭兩手一攤:“哪裏有兵?”
“眼下江寧不是有鐵騎軍數萬嗎?”嘉敏說到:“且江南之兵,多半隻是投降潰散,並沒有多少殺傷,公子振臂一唿,必響應者眾。”
趙德昭搖搖頭:“鐵騎軍怎會隨我造反。”
嘉敏說到:“鐵騎軍曾屬宋王麾下,隻是後來皇上為防武將造反,才將其打散並入其餘各軍。然鐵騎軍框架仍在,目下鎮守江寧王彥進正是蒙宋王擢起於微時,才能做到如今的統領。若他得知宋王遭受冤獄,必會襄助於公子。”
“目下王師各軍剛收複漢家河山,正是懈怠之時,若公子此時率兵殺入汴梁,就是取郭氏而代之也並非毫無可能。若公子不棄,嘉敏願追隨公子,一同救出宋王。”
“公子,大丈夫生於世,豈能將生死由他人掌握?即便不求稱王稱霸,也該護家人周全,不能被人隨意製造冤獄枉殺。”
她的話極具煽動性,趙德昭本也是個有心機的人,隻是遇到嘉敏便會智商降低。如今被她一激,心中頓時豪情萬丈。
“我這便去找王彥進,”趙德昭起身到:“若他願與我殺入汴梁還則罷了,倘是不肯,我便殺了他,奪了兵權再殺入汴梁。”
嘉敏也說到:“公子,我隨你一同去。”
有佳人作伴,趙德昭行動力max。
江寧平定,且老百姓大多溫順,駐守的王彥進是城裏最閑的人,除了喝酒射獵就沒什麽事幹。
剛剛喝得醉醺醺的迴營,親兵上報趙德昭來訪。
王彥進搖搖晃晃的迎出門外:“公子到訪,怎不提前知會一聲,也讓末將有個準備。”
趙德昭的身份現在挺尷尬,照道理來說,他現在是江南最高的官,署理江南日常事務,但柴宗訓因為狸貓換太子的事,竟然將他的官職給忽略。
若稱侍郎,品級比王彥進要低,所以隻好以趙匡胤舊將的身份稱公子。
趙德昭試探到:“王統領幸勿多禮,我此次前來,是有重要消息轉告。”
“哦?”王彥進問到:“是汴梁發生什麽事了嗎?”
趙德昭沉重的點頭:“是的,目下皇上盡收漢家河山,正是鳥盡弓藏之時,汴梁已發生多起冤獄,許多戰場上九死一生的將領不僅未得到封賞,反被關進大獄,不日便要殺頭。”
“竟有此事?”王彥進怒到:“皇上怎能如此?”
趙德昭說到:“統領須早做防備才是。”
麵對嘉敏的時候趙德昭智商降低,但騙別人的時候,聰明的智商瞬間占滿高地。
王彥進歎到:“末將能作何防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趙德昭又說到:“王統領不可喪氣,據我所知,皇上隻是受了蒙蔽而已。”
“哦?怎麽說?”
“恰逢此家國四分五裂之時,出了雄才大略的皇上。將士們隨著皇上南征北討,屢立奇功,所以升遷較快,引致朝中文官嫉恨。特別是樞密使魏仁浦,枉掛了職銜,卻未撈到一絲功勞,便組織文官攻訐武將。”
“想不到這魏仁浦平日裏謙謙君子模樣,背地裏卻是個小人。”
“正是,想這些武將,若是戰場殺敵,個個奮勇爭先,然在權謀機變上卻不及讀書人良多,以至於一個個被害入獄,不日便要問斬。”
“既如此,”王彥進說到:“我等正該團結一致,對抗朝臣。”
“沒用啦,”趙德昭直搖頭:“皇上受了蒙蔽,下旨魏仁浦如京察一般對各軍進行查察,根本不聽辯解。”
“如今之勢,豈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王彥進想了想:“公子聖眷正隆,若公子進言,皇上定會聽取,還請公子設法救末將等一救。”
趙德昭說到:“光是進言恐怕已無用,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
“什麽路?”
“兵諫。”
王彥進一下子酒醒了一半,趙德昭說到:“隻有兵諫請誅魏仁浦,各統領身家性命方能保全。”
“宋王總領朝政,為何不說話?”清醒的王彥進恢複了理智。
趙德昭搖頭到:“宋王受前鐵騎軍統領牽連,目下已是自身難保,一切還得靠我們自己。”
王彥進說到:“公子盡管吩咐,末將無有不遵。”
“好,”趙德昭說到:“王統領這便召集各營,命其嚴陣以待,隨後與我一起去往廣陵。”
王彥進有些疑惑:“去廣陵做甚?”
“目下魯王韓通節鎮廣陵,有他與我等一同入汴梁,勝算更大一些。”
勝算大個屁。
王彥進在心中腹誹,你一介書生,怕是沒見過火炮的威力吧。
目下僅有靈州軍、控鶴新軍和背嵬軍有火炮。鐵騎軍先前便不算主力,自慕容延釗死後,更是淪為偏師,戰力哪能與他們相比?
莫說進汴梁兵諫,怕是還未走到宋州,就被剪滅了。對了,說到宋州……
其實王彥進有件事更疑惑,上次文官京察由趙德昭協理,皇上曾下旨嘉獎。目下如果武將京察,不需要他協理,更不會傷及他的利益,他這麽著急是為什麽?
更何況宋王多年不帶兵,應該是極為希望京察削弱武將權柄的吧,為何趙德昭要反對?
王彥進通令各營之後,便隨趙德昭一同進了宮衙。
沒想到趙德昭隻是美酒美姬招待著,絲毫不提去往廣陵與韓通合兵之事,每日不知與嘉敏在密謀些什麽。
王彥進也不多問,反正兵在他手上,向不向汴梁發兵得他說了算。
趙德昭並非心裏沒數,僅靠著數萬鐵騎軍就想攻入汴梁,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嘉敏卻隻是催促:“公子,宋王每日都在受難,郡主也生死不明。倘再遷延,皇上哪一日心情不好,真將宋王處以極刑便悔之晚矣。”
趙德昭說到:“姑娘不知我的心情,我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攻入汴梁,可虔城還駐著背嵬軍,倘是鐵騎軍稍有異動,我怕背嵬軍便會攻入江寧斷我後路。”
嘉敏說到:“公子盡管出兵,隻要我等封鎖消息,待攻入汴梁後,就算背嵬軍攻入江寧又如何?”
“還是不妥,”趙德昭繼承了趙氏基因裏的猶豫不決:“兵力不足,恐支撐不到我等走到汴梁。”
“公子放心,”嘉敏勸到:“我在汴梁也算有些眼線,目下靈州軍和新軍正在休整,而各將領也因為收歸南唐後沒有賞賜而頗有怨言,此時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
趙德昭沉吟良久,隻是不動。
嘉敏有些焦急:“公子,嘉敏絕不會害你的。而且之所以鼓動公子出兵,嘉敏還有些小小的私心。”
私心?趙德昭抬起頭來。
嘉敏解釋到:“當年在汴梁時各為其主,嘉敏曾為諜者,於豐樂樓刺探中原朝政和軍情,此節皇上定不會忘記。目下國主已被押往汴梁,皇上遲早會知道我沒被押赴汴梁,一旦追究起來,嘉敏便再也不能常伴公子左右了。”
要說爹被關在大獄受盡折磨趙德昭都可以緩一緩,但要是抓走嘉敏,他是不幹的。
於是他終於不再猶豫:“我這便下令讓王彥進出兵。”
此時的王彥進正在歌姬的陪侍下喝得不亦樂乎,見趙德昭進來慌忙行禮:“見過公子。”
趙德昭揮揮手:“都下去吧。”
歌姬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出去。
“公子可是要與我一道去往廣陵?”王彥進問到。
趙德昭說到:“王統領,即刻召集三軍,我等一同渡江,殺向汴梁。”
王彥進注意到趙德昭說話的時候,手一直按在劍柄上。這裏不是軍營,他是不吃眼前虧的,也不問廣陵的事,隻應到:“好,末將等公子軍令都快等不及了,這便去召集人馬。”
趙德昭與王彥進一道去往軍營,集結了所有人馬,這便要出發。
王彥進心中著急的不得了,不知道手下的這幾個將領有沒有領會他的意思,將消息傳遞出去。
其實他有機會當場拿下趙德昭,但他想知道趙德昭究竟在搞什麽鬼。
目下慕容延釗已死,最有機會統領所有鐵騎軍的是王彥進、高懷恩等幾個將領。偏偏幾人各有所長,並沒有非常突出的。如果能破壞趙德昭兵諫陰謀,皇上必會青眼有加,這是為統帥鐵騎軍加了一個重重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