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禁絕了納妃的諫言,不過趙柔畢竟是欽封的郡主,可以自由出入宮腋。符昭也需要有人說說話,所以柴宗訓並未管她。
目下朝局正穩定,大庾道和穗都港的修建也如火如荼,柴宗訓卻有了新的想法。
港口和商道修通之後,雖然來往的船隻暢通無阻,但靠人力和風帆太慢了些。
炎夏落後西方,不過就是三百年左右的事情,但先前一直都是領先世界的。西方既然在幾百年前便造出輪船,以這個時候的冶煉技術,應該也能造出來。
再說不還有他這個一千年後迴來的人麽,起碼也能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做個理論指導。
柴宗訓是個有想法便要實踐的人,這一日早朝,他將話題引到收歸南唐上去。
眾臣討論一會兒,柴宗訓說到:“若論兵力,我大周兵士入南唐便如風卷殘雲一般,隻是南唐水軍勢大,又隔著長江天塹,首要還是得強大水軍。”
趙匡胤拱手到:“皇上,先皇曾於汴梁南郊開人工湖訓練水軍,雖後來因與南唐停戰而荒廢,但基本框架仍在,稍作整理,仍可作訓練水師之用。”
“既是如此,”柴宗訓說到:“明日眾卿與朕且去看看吧。”
翌日柴宗訓與眾臣來到人工湖邊,果然如趙匡胤所說,地方已經荒廢。
水上仍紮著營寨,木樁已然腐朽。湖麵漂著不少戰船,因曾訓練水上對戰,船隻身上大多有傷。
一旁魏仁浦開口到:“可惜了這些戰船,可令工部著人查驗,若能修複便修複吧,隻做訓練使用,還可省不少開支。”
趙匡胤接話到:“是啊,不過這些木頭在水裏泡了多年,便是修複恐也用不長久。”
柴宗訓一直等著他們開口,連忙裝作不經意的插了一句:“若是用鐵做船,必不至於腐爛。”
趙匡胤笑到:“皇上說笑了,鐵入水便沉,如何作船。”
柴宗訓也不與他爭論,隻說到:“可著工部試試,便是不以純鐵去做,在外殼包一層鐵,也必會堅硬不少。”
魏仁浦也跟著大笑:“皇上,以鐵做船,不啻於緣木求魚,如何做得?還是先將這些戰船修複,再造新船吧。”
柴宗訓很不喜歡這種守舊的中正:“魏樞相,任何事情在未論證前,都不要輕易下結論。”
魏仁浦說到:“皇上,炎夏冶鐵已有數千年,若能將鐵做船,前人必早已試過,何須等到今日。”
柴宗訓駁到:“魏樞相,時代在進步,技術也要不停革新,千年前可有人曾想過樹皮竟然可做紙張?”
魏仁浦不以為然:“皇上,樹皮做紙張是改變其特性,然鐵入水便沉,此事已無須論證,除非皇上設法改變其特性。”
以鐵做船的想法已然提出,繼續爭論下去已是無益,柴宗訓隻轉頭繼續巡視戰船。
迴朝之後,趙匡胤安排工部修複舊船,並令南方運送木頭至汴梁,打造新的戰船,至於以鐵做船之事,他根本沒放在心上。
柴宗訓想在皇宮內做個試驗,從而說服趙匡胤魏仁浦這類頑固不化的人。不過這做船可不像打一把鐮刀,有個爐子就行,皇宮內的確不太適合。
就在此時,柴宗訓接到工部造作局主事何輝的奏折。
原來柴宗訓與趙匡胤魏仁浦聊天的事,雖然他倆沒當迴事,但何輝卻聽者有意。雖然還未論證,但他提出一個觀點:瓷片落入水中必沉,但若做成瓷瓶,卻能浮在水麵上。以此類比,鐵片雖入水必沉,但做成船卻不一定會沉下去。
柴宗訓大喜,當日隻執著於鐵船不會沉,卻忘了找類比,他立即下旨:“速召何輝至文德殿。”
何輝來到文德殿,柴宗訓卻發現是個老熟人,先前在荊南時的沔州知州,侍衛司副指揮使何贇的兒子。
當日在沔州之時,何輝被燕雲十三騎痛打卻不還手,柴宗訓還曾親眼目睹他三天時間破數月積案。這個人有點東西,但因為無須拚搏便有高官厚祿,所以日常有些懶怠。
“何卿家什麽時候迴的汴梁?”柴宗訓笑到。
何輝恭敬的執禮到:“迴皇上,臣在荊南素有政聲,恰遇造作局先主事致仕,臣便調迴汴梁補其空缺。”
柴宗訓又笑到:“你在荊南素有政聲?你可識得朕?”
皇上皇後大鬧荊南之事,何輝自然是記得的,他執禮到:“迴皇上,據臣觀察,我炎夏子民向來勤勉,無須官家催促,每個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為官一任,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發展,不出數年,百姓自可富裕起來。”
柴宗訓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樣,相比起來,炎夏人中好吃懶做的比例比其他人要少得多。特別是王朝初建時,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自由發展,漢初至景帝之時的黃老治國就是這樣。
當然,以此為借口懶政是不對的,這時候柴宗訓也不和他計較:“朕不與你論牧民之術,隻問你需要多少時間,造作局可打造出一艘不沉的鐵船?”
何輝說到:“皇上,臣想過了,可先論證鐵在水中不沉,如此打造一個大些的鐵盆便可。隻要朝中眾同僚親眼目睹鐵不沉於水中,必不會再反對以鐵治船,屆時臣再命造作局日夜趕工,做出一艘不沉的鐵船來。”
這個方法倒可以,柴宗訓點點頭又問到:“你是如何想到以瓷瓶類比鐵船的?”
“迴皇上,”何輝說到:“臣素日對造作、術數之學頗有研究,皇上當日提出以鐵做船之後,臣如醍醐灌頂,迴家便已試過,隻是還未成功。”
所以說人最怕就是吃多了沒事幹,像何輝不動腦筋就有高官厚祿,一天閑著總得琢磨點事情吧。
柴宗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你且先迴去試驗,需要什麽盡管跟朕說,朕無有不準。”
“皇上,”何輝說到:“造作局什麽都不缺,隻是臣還有個疑問,鐵比木頭要重得多,雖鐵做戰船必木頭要耐用,但速度上卻大有不如,如果被圍攻,恐很難逃出。”
柴宗訓故作思慮的樣子:“這些天朕也在考慮動力問題,你且先將不沉的鐵船造出再說吧。且未成功之前暫不要聲張,以免朝中眾臣聒噪。”
有了皇上的首肯,何輝迴去便開幹,先是以鐵片拚接,但防漏做得不好,很快滲水沉了下去。
接著便又用沙模製作整體,卻還是因為太重而沉了下去。
接連幾次失敗,何輝有些氣餒,柴宗訓不斷鼓勵讓他設法做得再大些,再薄些,無須顧及成本,隻要能讓鐵船浮在水麵便可。
幾次的失敗讓何輝有了些經驗,在此以沙模將鐵皮造得更薄,因冶煉技術限製無法做得更大,柴宗訓建議他設法以沙模做成三段式拚接。
不過半月時間,何輝便被熔鐵爐烤得臉色蠟黃,人也整個瘦了一圈。
為了防漏,他借鑒了做木船的經驗,打麻、桐油、石灰粉用足。
有了皇上分段拚接主意,何輝這次打造了一個長達數丈,寬一丈的鐵船。因為沒有叉車吊車,所有的拚接全靠人力抬動。
鐵船製作完成,先放水浸泡幾日,船底滴水不漏,目下最緊要的,便是放在河中會不會沉。
造作局的工匠牽牛拖馬,將鐵船運送至河邊,在緊張的氣氛中,鐵船被推入河中。
所有人瞪大眼睛,隻見鐵船入水後晃晃悠悠轉圈,接著便穩穩的停在水麵上。
何輝興奮的將此事上奏給柴宗訓,本在召開朝會的他隨即起身大唿:“宋王,魏樞相,爾等不是說鐵入水便沉麽?今日朕便帶你們去開開眼界。”
一幹朝廷重臣隨著柴宗訓來到河邊,此時造作局的工匠已興奮的站在鐵船內。
“看吧,”柴宗訓揮舞著手掌:“朕早說過,以鐵可以做船。”接著他又吩咐到:“來啊,尋一艘與此同等大小的木船,讓兩船相撞試試。”
造作局當即拉來一艘木船,兩邊水手一起劃著讓船對撞,木船瞬間被撞出一個大窟窿,水手全都落入水中。
“如何?”柴宗訓興奮的問到。要讓這些天圓地方的人相信鐵能做船,可是費了一頓功夫。
趙匡胤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迴皇上,這鐵船雖比木船結實,但臣方才發覺,鐵船需要更多的槳,且劃動速度更慢,若是運用在戰場上,恐怕很容易被圍攻。”
柴宗訓說到:“隻要爾等相信鐵能做船,這鐵船的動力,朕自會想辦法。”
魏仁浦搖搖頭:“以木做船更輕便,更節省人力,況嶺南大山裏有數不清的木頭,但這鐵石,卻是很有限的。”
鐵礦石有限怕什麽,隻要能將輪船做出來,這滿世界的礦石還不都是我炎夏的。
當然,此時和魏仁浦說這些沒有意義,柴宗訓隻淡淡到:“魏樞相且放心,朕一定會設法讓鐵船的成本比木船低得多。”
目下朝局正穩定,大庾道和穗都港的修建也如火如荼,柴宗訓卻有了新的想法。
港口和商道修通之後,雖然來往的船隻暢通無阻,但靠人力和風帆太慢了些。
炎夏落後西方,不過就是三百年左右的事情,但先前一直都是領先世界的。西方既然在幾百年前便造出輪船,以這個時候的冶煉技術,應該也能造出來。
再說不還有他這個一千年後迴來的人麽,起碼也能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做個理論指導。
柴宗訓是個有想法便要實踐的人,這一日早朝,他將話題引到收歸南唐上去。
眾臣討論一會兒,柴宗訓說到:“若論兵力,我大周兵士入南唐便如風卷殘雲一般,隻是南唐水軍勢大,又隔著長江天塹,首要還是得強大水軍。”
趙匡胤拱手到:“皇上,先皇曾於汴梁南郊開人工湖訓練水軍,雖後來因與南唐停戰而荒廢,但基本框架仍在,稍作整理,仍可作訓練水師之用。”
“既是如此,”柴宗訓說到:“明日眾卿與朕且去看看吧。”
翌日柴宗訓與眾臣來到人工湖邊,果然如趙匡胤所說,地方已經荒廢。
水上仍紮著營寨,木樁已然腐朽。湖麵漂著不少戰船,因曾訓練水上對戰,船隻身上大多有傷。
一旁魏仁浦開口到:“可惜了這些戰船,可令工部著人查驗,若能修複便修複吧,隻做訓練使用,還可省不少開支。”
趙匡胤接話到:“是啊,不過這些木頭在水裏泡了多年,便是修複恐也用不長久。”
柴宗訓一直等著他們開口,連忙裝作不經意的插了一句:“若是用鐵做船,必不至於腐爛。”
趙匡胤笑到:“皇上說笑了,鐵入水便沉,如何作船。”
柴宗訓也不與他爭論,隻說到:“可著工部試試,便是不以純鐵去做,在外殼包一層鐵,也必會堅硬不少。”
魏仁浦也跟著大笑:“皇上,以鐵做船,不啻於緣木求魚,如何做得?還是先將這些戰船修複,再造新船吧。”
柴宗訓很不喜歡這種守舊的中正:“魏樞相,任何事情在未論證前,都不要輕易下結論。”
魏仁浦說到:“皇上,炎夏冶鐵已有數千年,若能將鐵做船,前人必早已試過,何須等到今日。”
柴宗訓駁到:“魏樞相,時代在進步,技術也要不停革新,千年前可有人曾想過樹皮竟然可做紙張?”
魏仁浦不以為然:“皇上,樹皮做紙張是改變其特性,然鐵入水便沉,此事已無須論證,除非皇上設法改變其特性。”
以鐵做船的想法已然提出,繼續爭論下去已是無益,柴宗訓隻轉頭繼續巡視戰船。
迴朝之後,趙匡胤安排工部修複舊船,並令南方運送木頭至汴梁,打造新的戰船,至於以鐵做船之事,他根本沒放在心上。
柴宗訓想在皇宮內做個試驗,從而說服趙匡胤魏仁浦這類頑固不化的人。不過這做船可不像打一把鐮刀,有個爐子就行,皇宮內的確不太適合。
就在此時,柴宗訓接到工部造作局主事何輝的奏折。
原來柴宗訓與趙匡胤魏仁浦聊天的事,雖然他倆沒當迴事,但何輝卻聽者有意。雖然還未論證,但他提出一個觀點:瓷片落入水中必沉,但若做成瓷瓶,卻能浮在水麵上。以此類比,鐵片雖入水必沉,但做成船卻不一定會沉下去。
柴宗訓大喜,當日隻執著於鐵船不會沉,卻忘了找類比,他立即下旨:“速召何輝至文德殿。”
何輝來到文德殿,柴宗訓卻發現是個老熟人,先前在荊南時的沔州知州,侍衛司副指揮使何贇的兒子。
當日在沔州之時,何輝被燕雲十三騎痛打卻不還手,柴宗訓還曾親眼目睹他三天時間破數月積案。這個人有點東西,但因為無須拚搏便有高官厚祿,所以日常有些懶怠。
“何卿家什麽時候迴的汴梁?”柴宗訓笑到。
何輝恭敬的執禮到:“迴皇上,臣在荊南素有政聲,恰遇造作局先主事致仕,臣便調迴汴梁補其空缺。”
柴宗訓又笑到:“你在荊南素有政聲?你可識得朕?”
皇上皇後大鬧荊南之事,何輝自然是記得的,他執禮到:“迴皇上,據臣觀察,我炎夏子民向來勤勉,無須官家催促,每個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為官一任,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發展,不出數年,百姓自可富裕起來。”
柴宗訓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樣,相比起來,炎夏人中好吃懶做的比例比其他人要少得多。特別是王朝初建時,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自由發展,漢初至景帝之時的黃老治國就是這樣。
當然,以此為借口懶政是不對的,這時候柴宗訓也不和他計較:“朕不與你論牧民之術,隻問你需要多少時間,造作局可打造出一艘不沉的鐵船?”
何輝說到:“皇上,臣想過了,可先論證鐵在水中不沉,如此打造一個大些的鐵盆便可。隻要朝中眾同僚親眼目睹鐵不沉於水中,必不會再反對以鐵治船,屆時臣再命造作局日夜趕工,做出一艘不沉的鐵船來。”
這個方法倒可以,柴宗訓點點頭又問到:“你是如何想到以瓷瓶類比鐵船的?”
“迴皇上,”何輝說到:“臣素日對造作、術數之學頗有研究,皇上當日提出以鐵做船之後,臣如醍醐灌頂,迴家便已試過,隻是還未成功。”
所以說人最怕就是吃多了沒事幹,像何輝不動腦筋就有高官厚祿,一天閑著總得琢磨點事情吧。
柴宗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你且先迴去試驗,需要什麽盡管跟朕說,朕無有不準。”
“皇上,”何輝說到:“造作局什麽都不缺,隻是臣還有個疑問,鐵比木頭要重得多,雖鐵做戰船必木頭要耐用,但速度上卻大有不如,如果被圍攻,恐很難逃出。”
柴宗訓故作思慮的樣子:“這些天朕也在考慮動力問題,你且先將不沉的鐵船造出再說吧。且未成功之前暫不要聲張,以免朝中眾臣聒噪。”
有了皇上的首肯,何輝迴去便開幹,先是以鐵片拚接,但防漏做得不好,很快滲水沉了下去。
接著便又用沙模製作整體,卻還是因為太重而沉了下去。
接連幾次失敗,何輝有些氣餒,柴宗訓不斷鼓勵讓他設法做得再大些,再薄些,無須顧及成本,隻要能讓鐵船浮在水麵便可。
幾次的失敗讓何輝有了些經驗,在此以沙模將鐵皮造得更薄,因冶煉技術限製無法做得更大,柴宗訓建議他設法以沙模做成三段式拚接。
不過半月時間,何輝便被熔鐵爐烤得臉色蠟黃,人也整個瘦了一圈。
為了防漏,他借鑒了做木船的經驗,打麻、桐油、石灰粉用足。
有了皇上分段拚接主意,何輝這次打造了一個長達數丈,寬一丈的鐵船。因為沒有叉車吊車,所有的拚接全靠人力抬動。
鐵船製作完成,先放水浸泡幾日,船底滴水不漏,目下最緊要的,便是放在河中會不會沉。
造作局的工匠牽牛拖馬,將鐵船運送至河邊,在緊張的氣氛中,鐵船被推入河中。
所有人瞪大眼睛,隻見鐵船入水後晃晃悠悠轉圈,接著便穩穩的停在水麵上。
何輝興奮的將此事上奏給柴宗訓,本在召開朝會的他隨即起身大唿:“宋王,魏樞相,爾等不是說鐵入水便沉麽?今日朕便帶你們去開開眼界。”
一幹朝廷重臣隨著柴宗訓來到河邊,此時造作局的工匠已興奮的站在鐵船內。
“看吧,”柴宗訓揮舞著手掌:“朕早說過,以鐵可以做船。”接著他又吩咐到:“來啊,尋一艘與此同等大小的木船,讓兩船相撞試試。”
造作局當即拉來一艘木船,兩邊水手一起劃著讓船對撞,木船瞬間被撞出一個大窟窿,水手全都落入水中。
“如何?”柴宗訓興奮的問到。要讓這些天圓地方的人相信鐵能做船,可是費了一頓功夫。
趙匡胤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迴皇上,這鐵船雖比木船結實,但臣方才發覺,鐵船需要更多的槳,且劃動速度更慢,若是運用在戰場上,恐怕很容易被圍攻。”
柴宗訓說到:“隻要爾等相信鐵能做船,這鐵船的動力,朕自會想辦法。”
魏仁浦搖搖頭:“以木做船更輕便,更節省人力,況嶺南大山裏有數不清的木頭,但這鐵石,卻是很有限的。”
鐵礦石有限怕什麽,隻要能將輪船做出來,這滿世界的礦石還不都是我炎夏的。
當然,此時和魏仁浦說這些沒有意義,柴宗訓隻淡淡到:“魏樞相且放心,朕一定會設法讓鐵船的成本比木船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