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長安縣前任縣尉武大起居所。


    蘇無名正站立池塘邊,靜靜地凝視著含苞待放的荷花。身邊卻突然伸出一隻手,遞過來一張胡餅。


    “蘇阿叔嚐嚐,這胡餅味道可好,我剛去集市買來的,離別長安許久,其他不惦記,這長安的美食,我總是念念不忘。”李伏蟬嘴裏正咬著一張胡餅,吃的滿嘴流油。


    唐朝長安,最是海納百川,西市胡漢雜居,這胡人的美食自然而然的傳入大唐。要說李伏蟬後世而來,什麽沒吃過,可惜,時代局限,很多食物尚未傳入,但這胡餅卻是不錯。


    起羊肉,層布於巨胡餅之中,隔中以椒、豉,潤以酥油,撒上芝麻,入爐烘熾,肉熟可食,一口下去,肉香四溢,滿嘴生香。


    蘇無名收迴目光接過胡餅,瞧著李伏蟬如今一副高大俊俏的郎君模樣,仍因美食吃的似乎孩童,倒是會心一笑,“你倒還是這般貪吃,恩師當年,垂釣數月,才上一魚,熬一鍋湯,還沒來得及品嚐,就進了你的肚子,氣的他老人家吹鼻子瞪眼,卻又舍不得奈你何。”


    憶起往事,蘇無名似乎也放下憂慮,開心地笑了出來。


    昨夜故人相見,自無限歡喜,暢談至深夜,方才睡去。今日早早便來到此處,蘇無名雖喜於再見李伏蟬,心中卻依然憂慮武大起一案,他追隨恩師,探破詭案,時至如今,追尋真相之心已經深入骨髓,幾乎本能。


    “狄阿翁疼我,自然不會怪罪我,可若是蘇阿叔你偷他酒喝,他必然懲罰於你。”李伏蟬嬉笑打諢。


    蘇無名一愣,“你啊,你啊!”隻是抬手點了點李伏蟬又無奈放下,李伏蟬出生,除元芳練武時嚴苛以待,其他人無不寵溺於他。


    這時,蘇無名注意到跟在李伏蟬身後的成乙,對其行了一禮,這才問道:“昨日心情激蕩,也未曾注意到這位郎君,還勿見怪!”


    成乙不見事物,並未迴禮,隻是答道:“蘇縣尉與伏蟬久別重逢,自是應當好好敘舊,成乙不請自來,多有叨擾!”


    李伏蟬趕緊介紹:“蘇阿叔,這是我至交好友,我已經認作阿兄,成阿兄多次救我性命,於我有再造之恩!”


    聽得此話,蘇無名雖已經知道成乙目盲,仍深深行了一禮,“感謝成兄救護伏蟬,蘇無名感激不盡!”


    “蘇縣尉無需如此,伏蟬亦多次救我於危難,我們之情誼早已無關恩情。”成乙同樣行了一個叉手禮。


    李伏蟬無奈,拍著腦門問道:“蘇阿叔,你管成阿兄稱兄道弟,那我算什麽?”


    蘇無名笑出聲:“無妨,各論各的!”


    成乙亦然在無聲地笑。


    “縣尉,小郎君,你們怎麽來這了!”蘇謙一邊問著一邊從院外走來。


    蘇無名納悶道:“此處不能來麽?”


    蘇謙指著池塘說到:“縣尉,這裏就是前任縣尉武大起的居所啊,也是他溺斃之處。我聽說,那武大起本是戍邊之將,力大過人,立有戰功,正值壯年居然溺亡在此處,詭異至極。這居所不吉利呀,難怪我剛來此處就覺得陰幽森寒!”蘇謙臉色焦急,帶著些許擔憂。


    蘇無名注視池塘,神色穆然,緩緩說道:“凡害怕不吉利者,皆因深陷迷霧,一旦水落石出,恐怕隻會驚訝,真相,其實離我們很近。”


    蘇謙默然,卻選擇相信自家縣尉。


    李伏蟬聽得這番話倒是勾起無限思緒,手中掰下一塊餅,遞給蘇謙,笑著說道:“謙阿翁,莫憂心,世間無鬼亦無神,皆是人心作祟,嚐嚐胡餅吧,可香了!”


    蘇謙開懷一笑,接過胡餅咬了一口,說:“小郎君說的是,哎呦,這餅確實是香。”


    蘇無名瞧得好笑,好你個謙叔,我說你就板著個臉,伏蟬說,你就香了,瞧瞧你那不值錢的樣子。


    正當眾人說話之際,池旁的迴廊中走來一人。


    “蘇縣尉,原來你在這啊,可叫我好找啊!”人未到,聲先至。


    李伏蟬在元來剛進院子時便已經發現他,但還不知是何人,因此並未開口提醒。


    這會看去,隻見其身著大唐五品官員的標準官服,緋衣黑帽,正跛著腳,一步一挪的向眾人走來。


    到底是長安,縣令一職便已官至五品上,若是下地之縣,七品已是極限。


    蘇無名聽得唿喚,一瞧,竟是長安縣縣令,趕緊迎了上去,“哎呀,元縣令,您怎麽來了?”


    元來一臉關切,說道:“昨日啊,你突然暈倒,可把我嚇壞了!”


    蘇無名解釋:“我一見那茶的顏色啊,這腦袋裏就一陣翻江倒海,實不相瞞,無名,自小便有那暈血之症。”


    元來一聽,驚訝道:“暈血?蘇兄可是狄公弟子啊,跟隨狄公身後破案無數,怎麽……”


    蘇無名尷尬一笑,“坊間傳說不一定真,但無名暈血卻是實,讓縣令見笑啦!”


    元來感歎,“如此說來,你在武功縣仍能屢破奇案,當真是奇才啊!”


    蘇無名擺擺手,謙虛道:“運氣而已啊!”


    這時,元來忽然聽到一陣咀嚼之聲,順著動靜望去,才看見,原來池邊竟還站著幾人。蘇謙他已經見過,隻是剩下的兩人倒是見所未見,心中一動,問道:“蘇兄啊,敢問這幾位是?”


    蘇無名趕緊介紹,“縣令,我為你介紹,白衣的小郎君,這是我子侄,李伏蟬,”蘇無名指著李伏蟬說到,“而另一位是他至交好友,成乙,我這個侄子啊,聽說我來長安任職,順道來瞧瞧我。”


    元來恍然,斜著眼上下打量了李伏蟬一陣,這才慢慢收迴視線,心裏暗道:蘇無名雖是狄公弟子,卻自命清高,未曾動用狄公人脈,不然也不會在小小的武功縣蹉跎十年。


    如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不也攀附上了公主。這人的子侄,想必是聽到蘇無名得公主器重,高升長安,特地來趨炎附勢。


    當下也不在意,收迴了目光。


    可李伏蟬是何人,習武之人對他人視線尤為敏感,而李伏蟬更是個中高手,元來那審視的目光剛投來便被察覺,最後那眼底的輕蔑更是被李伏蟬盡收眼中。


    “好個元來,裝神弄鬼久了,還真以為自己成仙了不成!”李伏蟬心底暗笑,蘇無名既然介紹了自己,那他自然也不能無動於衷,上前一步,也不行禮,高聲道:“涼州,李伏蟬,見過元縣令!”說話時,還用上了勁力,元來聞聽,仿佛驚雷炸響。


    “等等,涼州,李、李伏蟬……”元來被這洪亮的聲音驚了一刹,整個人仿佛呆住。


    蘇無名見狀,輕聲責怪:“伏蟬,何故如此大聲,嚇到元縣令了!”說話間還對李伏蟬眨了眨眼,偷偷笑了笑,你個老東西剛剛那眼神當我沒看見啊!該你被嚇!


    片刻,元來緩過神來,也不計較李伏蟬的大聲,反而行了一禮,恭敬問道:“可是三年前,拒官不做,慈恩寺留詩,文名震驚長安的狀元郎,李伏蟬李郎君?”


    蘇無名愕然,這才想起了,三年前轟動長安的一件大事,李伏蟬正是其中的主角。


    三年前,秋闈之試,李伏蟬多年習文,雖不慕功名,不求權利,但以此驗證多年所學,倒不失一個好辦法。


    層層篩選,縣試、州試,一直到長安秋闈,李伏蟬一路奪魁,問鼎狀元。唐朝科舉,並不完善,不糊名,不謄卷,說到底,還是靠著家世關係,以此為根本。


    李伏蟬雖一路過關斬將,本該止步秋闈,誰想到,到底是皇朝最頂峰的那群人,國家機器麵前,很難有人有所保留。


    時值中宗在位,韋皇後把持朝政。而李隆基、太平公主等人正暗中蓄力,籠絡人才,尤其是這科舉之下,更是這些人的必爭之地。


    參加科舉之人,無不是知根知底,甚至,本就是朝堂之爭,各方勢力之間的利益瓜分,而即便不知底細,也要給你查個幹淨,再收入囊中。


    李伏蟬,前千牛衛大將軍,正三品大員李元芳之子,文昌右相狄仁傑之孫,這樣的身世,何人不眼饞。李元芳曾戍守邊疆,後追隨狄公,二十年前幾乎打遍天下,無一敵手,而狄公門生,遍布天下,朝堂之內,有幾人不曾受其點撥提拔。


    故秋闈未開始,各方人馬,齊聚李伏蟬之居所,煩不勝煩。


    秋闈結束,李伏蟬雖未明確表示歸附哪方勢力,卻仍一舉奪魁。想來,皇宮中的那群人仍寄希望於日久天長,總能見到李伏蟬歸附的一天。


    誰曾想,科舉後,新科進士們齊聚慈恩寺題名時,李伏蟬留下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後飄然遠去,其中最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轟傳天下,叫人歎服。


    此事雖惹得朝堂震動,天子震怒,卻在事後不久,韋皇後毒害中宗,李隆基等人發動政變,睿宗繼位,李伏蟬一事反而再無人關注。


    “不敢,伏蟬年少輕狂,行事孟浪,倒是當不得什麽文名。”李伏蟬不卑不亢地迴複道,倒也迴了一禮,此人雖作惡,但如今畢竟是蘇無名得頂頭上司,倒是不好叫蘇無名難做。


    而李伏蟬心裏也確實不認為自己有什麽文名,不過恰逢其會,盜用了那位如今年僅十一二歲詩仙的詩罷了,倒是對不起他了,或許日後,有所補償。


    元來倒是個會說話的,即便李伏蟬語氣冷淡,倒也不見怒色,反而說道:“李郎君謙虛了,長安城自那以後,誰人不知李郎君大名,隻可惜無緣一見,”元來稍頓,想了想又說到,“而且我還聽說,李郎君乃李元芳將軍之子,狄公之孫,這更是叫人心生仰慕啊!”


    好你個元來,後麵這句才是重點吧!李伏蟬也不搭話,還順手搶去了成乙手中最後一塊胡餅,成乙無奈一笑,倒也不曾說甚。


    元來見李伏蟬不搭話,也不尷尬,反而對著蘇無名說到:“哎呀,蘇兄,李郎君前來,你也該知會我一聲啊,不然,我必給你們安排其他住處,怎麽也不讓你們住在這裏啊!”


    蘇無名眼角抽搐,合著我一個人就讓我住這唄,雖心裏緋議,麵上卻不顯,反而說到:“元縣令,伏蟬也是昨夜才到,又逢我暈倒,這才無人知曉,但也無需安排什麽住處,這裏清幽靜謐,已是極好。”


    “這……”元來顯得有些為難,瞥過眼神看了看李伏蟬。


    李伏蟬咽下最後一口胡餅,說道:“蘇阿叔所言正是伏蟬所想,此處甚好!”


    到此,元來自討了沒趣,便不再多言,又跟蘇無名談論了些許公事,告辭離開。其中,便涉及道武大起一案卷宗被金吾衛等機關抄走一事。


    蘇無名這才得空,拉住李伏蟬嚴肅說道:“伏蟬,你啊你,當年長安之事,多有不妥,就算你想棄官不做,也該上表天子,求得同意啊!你可知你一走了之,若真是龍顏大怒,怕是整個大唐都容不下你啊!”話語之間,焦急關切,似有後怕。


    “是啊,小郎君,你可不知道,當年那事剛傳到武功縣,縣尉是寢食難安,深怕你出事啊!”蘇謙在一旁說道。


    原來當年之事轟傳天下,蘇無名遠在武功縣也有耳聞,待聽得是李伏蟬時,便猜到十有八九或許正是那恩師之孫,焦急之際,寄出多封書信,長安、涼州等地均有,多日後,才各方傳來消息,宮中內亂,無暇顧及此事,而李伏蟬又隱匿江湖,不見蹤影,這才稍安。


    李伏蟬自是知道蘇無名對他的拳拳關心之意,倒也不反駁:“阿叔放心,伏蟬不會了!”


    蘇無名這才麵容緩和,想起剛剛李伏蟬對元來的橫眉冷對,問道:“你好像不太喜歡元縣令!”


    李伏蟬毫不隱藏,說道:“我觀此人,前倨後恭,自然不喜,而且,我久經江湖,形形色色的人見了不少,習武者本就靈覺敏銳,我一見他,便心生警惕,此人估計,大有問題。”


    蘇無名追隨恩師,與李元芳也是故交,當年種種,險象環生,冥冥之中,或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預感,曾多次救他們性命,而作為當世武功最高的元芳,這種預感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此刻,聽得李伏蟬如此說,蘇無名心中多了幾分警惕,卻也仍勸誡李伏蟬:“我知你們習武有成者,冥冥中總有種常人沒有的直覺,但元縣令久經官場,難免有些官場中人的習氣,趨上欺下,倒也常見,你不可因一時之喜惡而影響對人的判斷,這是查案大忌!”


    李伏蟬自然知曉,狄阿翁在時便時常教導他,不可因喜厭、好壞、善惡而亂其認知與判斷。


    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一旦形成,便鑿不透,搬不走,遲早壓垮自己,也會壓垮他人。


    李伏蟬認真行了一禮,“蘇阿叔放心,伏蟬謹記於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詭:從元芳之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穹頂大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穹頂大魚並收藏唐詭:從元芳之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