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恩情
素手提燈,渡世間萬鬼 作者:雪夜提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深人靜。
雁望湖旁的知意樓在過完元宵節後才會開門迎客,此刻隻零星幾個房間亮著燈。
三樓盡頭的房中,沈臨鶴和傅詔聽完曾叔的解釋,心頭沉重。
原來梁牧出使大慶國之前,縉國便在與茲丘國的戰爭中顯出了頹勢。
縉國皇帝和太子做最壞的打算,表麵上命五皇子梁牧出使大慶國,實則為保縉國皇室最後的血脈。
曾叔坐在桌旁,隻緊緊握住茶杯,一口都沒有喝。
他看著桌上燃著的蠟燭,蒼老的眸子裏隱含淚意。
“原本我們與茲丘國隻在邊境上偶有衝突,可後來茲丘國不知為何,兵力大增,我們的士兵連連敗退,一直退到鳳口關。”
“鳳口關是自古以來,縉國最牢不可摧的防線,原以為鎮守住鳳口關,再慢慢奪迴關外失地便可,可沒想到…連鳳口關都被敵軍破了個口子。”
沈臨鶴和傅詔聽著聽著便擰起眉,他們對鳳口關都有所了解。
鳳口,鳳口,此關因像鳳凰的嘴巴而得名。
長又尖的喙直插入關外,此處易守難攻,為縉國阻擋了無數次的外敵進攻。
那茲丘國人雖好勇善戰,但如今並不算最兵強馬壯的時候。
當年茲丘國兵力最盛之時都沒有打下鳳口關,為何此時卻偏偏破了呢?
曾叔對關口的戰況了解並不多,隻知縉國局勢危急,皇帝和太子命他一路跟隨梁牧入大慶國,為防萬一。
“曾叔是如何得知縉國情況?”沈臨鶴有些奇怪,他的人沒有送信過來,曾叔又是怎麽知曉的呢?
曾叔垂下眸子,麵容哀戚,他緩和了許久,才緩緩開口道:
“皇上和太子將縉國的最後一道暗信留給了我,傳信的都是死士…”
房中安靜了許久。
這消息能夠傳出來,不知是以多少條人命為代價…
而且沒想到,縉國此次派皇子前來,竟有此深意。
曾叔一臉哀求看向沈臨鶴,“皇上和太子說了,沈家人都是心懷天下之人,是可托付之人,老奴鬥膽,在此替皇上和太子求沈公子救五皇子一命!”
曾叔說著,便又要俯下身去跪。
沈臨鶴趕忙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老人的胳膊瘦弱,微微佝僂的身軀竟肩負著一國帝王的托付。
“想來老人家還有所隱瞞吧。”傅詔聽後,依舊神色冷然。
“茲丘國明明可直接占領縉國,五皇子勢弱,即便再重迴縉國也不成氣候,為何茲丘國還要大費周章地來大慶國尋人?”
沈臨鶴也有此疑問,茲丘國壓根不必管梁牧的死活,一個在他們看來毫無用處的皇子,找到與不找有什麽區別呢?
曾叔的神情有些緊張,渾身繃得很緊。
他抿著唇表情猶豫,似乎有什麽事情難以開口。
沈臨鶴和傅詔並不催促,隻耐心地等著。
坐在窗邊圈椅上的南榮嫿一直默不作聲。
她忽地想起在城門外時,第一次見到縉國車隊,車隊中的某樣東西引起了她的好奇。
那東西被刻意用千年的柃木製成的箱子收起,氣息掩藏了大半,然而畢竟太過特別,還是讓南榮嫿發現了。
當時她隻略略奇怪,但沒有深究,還以為是縉國送給大慶國的寶物。
如今想來,那東西應是…
“玉璽。”
寂靜的房中,南榮嫿的兩個字猶如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
“你們帶來了縉國的玉璽。”她語氣肯定。
曾叔不可置信地看向南榮嫿。
“你…你怎麽…”
他一直以為這女子隻是個有些姿色的女子罷了,除了梁牧這段時日經常會念叨這女子的名字,曾叔未曾注意過她。
可她怎會一語道破?!
“玉璽?”傅詔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他看向曾叔,眸有厲色,“你們真的將縉國的玉璽帶到了大慶國?”
曾叔重重歎了一口氣,低下了頭。
“此事也是萬不得已,當日皇上和太子囑托我將五皇子看顧好,若收到暗信,則說明家國已不在,讓我保管好玉璽,等時機到了,讓五皇子帶著玉璽,名正言順迴到縉國,奪迴皇位!”
曾叔自知理虧。
若被有心人知曉了,縉國玉璽就在出使大慶國的車隊中,那必會引起混亂。
甚至將大慶國也牽扯進來。
如今恰逢流民入京,若縉國玉璽在此的消息散播出去,京城必定大亂!
“玉璽的事我本想隱瞞不發,也不想讓大慶國因此受到牽扯,這本也是皇上和太子的意思。”老者聲音低沉。
然而傅詔眼神冰冷,厲聲問道:
“可你們將玉璽帶來,不就是為了讓大慶國幫你們嗎?”
曾叔急忙擺手,“並非如此,並非如此!玉璽一事除了皇上、太子和老奴,無人知曉,我方才得知五皇子遇襲,才知道這事不知如何被茲丘國發現了!”
他的視線轉到了沈臨鶴身上,頓了頓低聲說道:
“而且…而且,我們並非想讓大慶國幫忙,我們是來求沈家幫忙的…”
“荒唐!”傅詔低喝一聲。
他目光嚴肅地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沈臨鶴,衝曾叔說道:
“此乃家國大事,縉國怎可繞過大慶國皇室,向一介…向大慶國臣子尋求幫助?!”
傅詔的話很有道理,然而曾叔卻反問道:
“以傅將軍之見,我縉國的玉璽和皇子要找大慶國的李氏皇族來保護嗎?”
“他們,比沈家人可靠嗎?”
傅詔沉默了。
如今的大慶國皇室比之沈家人…
能比嗎?
若讓李仁平和李赫全知曉縉國的玉璽竟然就在京城,他們會費盡心力保護嗎?
不,不會的。
若說他們會監守自盜,反而更有可能…
曾叔目露希冀看向沈臨鶴,他知此事太過艱難,又太過讓沈家為難。
可是,事關家國,曾叔隻能俯下身子,撕掉臉麵,來求沈家幫忙。
一陣沉默後,沈臨鶴啞聲開了口:
“當年,祖父曾與縉國皇帝攜手對抗外敵,都道祖父幫了縉國,殊不知,祖父在戰場上時曾被縉國皇帝救過一命。”
此話一出,傅詔和南榮嫿都向他看來。
而曾叔聽了隻微微歎了口氣,顯然他是知情的。
“縉國皇帝替我祖父擋了一箭,那箭深入右肩骨頭,從此縉國皇帝的右手便沒了力氣。
原本慣使右手的人,被迫成了左撇子。”
“縉國安定下來之後,這麽多年,每年向大慶國贈送財物無數。”
“照祖父的話來說,縉國欠大慶國的早已經還完了,而他欠縉國皇帝的,還沒有還…”
說完,沈臨鶴看向曾叔,鄭重說道:
“如今,縉國皇室有難,到了該沈家還恩情的時候了。”
雁望湖旁的知意樓在過完元宵節後才會開門迎客,此刻隻零星幾個房間亮著燈。
三樓盡頭的房中,沈臨鶴和傅詔聽完曾叔的解釋,心頭沉重。
原來梁牧出使大慶國之前,縉國便在與茲丘國的戰爭中顯出了頹勢。
縉國皇帝和太子做最壞的打算,表麵上命五皇子梁牧出使大慶國,實則為保縉國皇室最後的血脈。
曾叔坐在桌旁,隻緊緊握住茶杯,一口都沒有喝。
他看著桌上燃著的蠟燭,蒼老的眸子裏隱含淚意。
“原本我們與茲丘國隻在邊境上偶有衝突,可後來茲丘國不知為何,兵力大增,我們的士兵連連敗退,一直退到鳳口關。”
“鳳口關是自古以來,縉國最牢不可摧的防線,原以為鎮守住鳳口關,再慢慢奪迴關外失地便可,可沒想到…連鳳口關都被敵軍破了個口子。”
沈臨鶴和傅詔聽著聽著便擰起眉,他們對鳳口關都有所了解。
鳳口,鳳口,此關因像鳳凰的嘴巴而得名。
長又尖的喙直插入關外,此處易守難攻,為縉國阻擋了無數次的外敵進攻。
那茲丘國人雖好勇善戰,但如今並不算最兵強馬壯的時候。
當年茲丘國兵力最盛之時都沒有打下鳳口關,為何此時卻偏偏破了呢?
曾叔對關口的戰況了解並不多,隻知縉國局勢危急,皇帝和太子命他一路跟隨梁牧入大慶國,為防萬一。
“曾叔是如何得知縉國情況?”沈臨鶴有些奇怪,他的人沒有送信過來,曾叔又是怎麽知曉的呢?
曾叔垂下眸子,麵容哀戚,他緩和了許久,才緩緩開口道:
“皇上和太子將縉國的最後一道暗信留給了我,傳信的都是死士…”
房中安靜了許久。
這消息能夠傳出來,不知是以多少條人命為代價…
而且沒想到,縉國此次派皇子前來,竟有此深意。
曾叔一臉哀求看向沈臨鶴,“皇上和太子說了,沈家人都是心懷天下之人,是可托付之人,老奴鬥膽,在此替皇上和太子求沈公子救五皇子一命!”
曾叔說著,便又要俯下身去跪。
沈臨鶴趕忙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老人的胳膊瘦弱,微微佝僂的身軀竟肩負著一國帝王的托付。
“想來老人家還有所隱瞞吧。”傅詔聽後,依舊神色冷然。
“茲丘國明明可直接占領縉國,五皇子勢弱,即便再重迴縉國也不成氣候,為何茲丘國還要大費周章地來大慶國尋人?”
沈臨鶴也有此疑問,茲丘國壓根不必管梁牧的死活,一個在他們看來毫無用處的皇子,找到與不找有什麽區別呢?
曾叔的神情有些緊張,渾身繃得很緊。
他抿著唇表情猶豫,似乎有什麽事情難以開口。
沈臨鶴和傅詔並不催促,隻耐心地等著。
坐在窗邊圈椅上的南榮嫿一直默不作聲。
她忽地想起在城門外時,第一次見到縉國車隊,車隊中的某樣東西引起了她的好奇。
那東西被刻意用千年的柃木製成的箱子收起,氣息掩藏了大半,然而畢竟太過特別,還是讓南榮嫿發現了。
當時她隻略略奇怪,但沒有深究,還以為是縉國送給大慶國的寶物。
如今想來,那東西應是…
“玉璽。”
寂靜的房中,南榮嫿的兩個字猶如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顆石子。
“你們帶來了縉國的玉璽。”她語氣肯定。
曾叔不可置信地看向南榮嫿。
“你…你怎麽…”
他一直以為這女子隻是個有些姿色的女子罷了,除了梁牧這段時日經常會念叨這女子的名字,曾叔未曾注意過她。
可她怎會一語道破?!
“玉璽?”傅詔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他看向曾叔,眸有厲色,“你們真的將縉國的玉璽帶到了大慶國?”
曾叔重重歎了一口氣,低下了頭。
“此事也是萬不得已,當日皇上和太子囑托我將五皇子看顧好,若收到暗信,則說明家國已不在,讓我保管好玉璽,等時機到了,讓五皇子帶著玉璽,名正言順迴到縉國,奪迴皇位!”
曾叔自知理虧。
若被有心人知曉了,縉國玉璽就在出使大慶國的車隊中,那必會引起混亂。
甚至將大慶國也牽扯進來。
如今恰逢流民入京,若縉國玉璽在此的消息散播出去,京城必定大亂!
“玉璽的事我本想隱瞞不發,也不想讓大慶國因此受到牽扯,這本也是皇上和太子的意思。”老者聲音低沉。
然而傅詔眼神冰冷,厲聲問道:
“可你們將玉璽帶來,不就是為了讓大慶國幫你們嗎?”
曾叔急忙擺手,“並非如此,並非如此!玉璽一事除了皇上、太子和老奴,無人知曉,我方才得知五皇子遇襲,才知道這事不知如何被茲丘國發現了!”
他的視線轉到了沈臨鶴身上,頓了頓低聲說道:
“而且…而且,我們並非想讓大慶國幫忙,我們是來求沈家幫忙的…”
“荒唐!”傅詔低喝一聲。
他目光嚴肅地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沈臨鶴,衝曾叔說道:
“此乃家國大事,縉國怎可繞過大慶國皇室,向一介…向大慶國臣子尋求幫助?!”
傅詔的話很有道理,然而曾叔卻反問道:
“以傅將軍之見,我縉國的玉璽和皇子要找大慶國的李氏皇族來保護嗎?”
“他們,比沈家人可靠嗎?”
傅詔沉默了。
如今的大慶國皇室比之沈家人…
能比嗎?
若讓李仁平和李赫全知曉縉國的玉璽竟然就在京城,他們會費盡心力保護嗎?
不,不會的。
若說他們會監守自盜,反而更有可能…
曾叔目露希冀看向沈臨鶴,他知此事太過艱難,又太過讓沈家為難。
可是,事關家國,曾叔隻能俯下身子,撕掉臉麵,來求沈家幫忙。
一陣沉默後,沈臨鶴啞聲開了口:
“當年,祖父曾與縉國皇帝攜手對抗外敵,都道祖父幫了縉國,殊不知,祖父在戰場上時曾被縉國皇帝救過一命。”
此話一出,傅詔和南榮嫿都向他看來。
而曾叔聽了隻微微歎了口氣,顯然他是知情的。
“縉國皇帝替我祖父擋了一箭,那箭深入右肩骨頭,從此縉國皇帝的右手便沒了力氣。
原本慣使右手的人,被迫成了左撇子。”
“縉國安定下來之後,這麽多年,每年向大慶國贈送財物無數。”
“照祖父的話來說,縉國欠大慶國的早已經還完了,而他欠縉國皇帝的,還沒有還…”
說完,沈臨鶴看向曾叔,鄭重說道:
“如今,縉國皇室有難,到了該沈家還恩情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