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興業米就得說到誌家樓,說到誌家樓就要從誌家興盛說起。乾隆爺第一次選滿漢全席的時候是三百多道菜,經過幾年的修修剪剪最後是一百零八道,可是最後菜品齊備的時候乾隆爺端起飯碗發現碗裏邊是空的,心中便有了不悅,於是傳了禦廚備一份米飯。禦廚大師傅準備米飯的時候犯了難,為啥啊?全國上下這麽多進貢的米都可以下鍋啊,可是這不行啊!乾隆爺有旨意的“選民間白米,品百姓生活”。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每一個貢米都不差都能配的上,交趾的長粒香,江西的紅米,天津的小站都不差。就在禦廚總管在尋摸的時候,一道濃鬱的米香味傳了進來。禦廚趕忙走了過去一看是一個小差役正用一個瓦罐子熬悶著一小鍋白米飯。這米是真香啊。


    禦廚就問道“小誌啊,你這米飯是怎麽個情況?”


    “總管大人啊,咱們禦膳房中午的飯錢我剩下都給老娘拿迴去買藥吃了,就用家裏捎來的米悶點飯然後就著剩下的湯湯水水將就一下!”年輕的小差役低著頭老實的迴答著。


    禦廚看了這米飯一下就樂了,這米這米香又是來自民間剛好和貢米不同,取代了貢米這差事也就圓滿了,於是就朝著小誌要了兩碗現成的米飯,還了他一定銀子。


    米飯上桌,乾隆爺吃了覺得米很好,但又不是貢米便問道:“這米從何處來啊?”


    傳膳的太監又不懂馬上就把禦廚叫來了,禦廚趕忙說了米的來處,最後了解到這米來自一個差役老家:“哈哈哈,好啊,朕之子民能中出如此好米當賞!”最後這米就是乾隆爺賜下的滿漢全席最後一道菜。


    有了這次的賞賜到了地方老誌家就不得了了,馬上就把當年的新米都買了去,這次辦事的官爺是皇城裏來的,所以地方官就都巴結上了,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老誌家開始法家了。老誌家的第一代便開始成了皇家的貢米官,雖然不大但是實打實的地方不敢惹。


    這老誌家怎麽就有了如此的機遇呢?這要說誌家老太太,這老太婆人很好,誌家那會業不浮雲,她在家做飯的時候來了一個老道士,那天下著大雨,老道士渾身濕透了,東北的大雨天就算是七八月那也是會很冷的,所以老太太就留下老道士烤火,還吃了米飯。


    “道爺啊,不好意思啊,家裏不富裕除了這白米飯就隻有鹹菜疙瘩了!”老太太給了道爺上好的幹飯一碗,濃香的米湯半盆,鹹菜疙瘩一個。老道士烤著火吃飽喝足了坐在柴堆前烤火:“老姐姐,你這事看啥呢?”


    老太婆站在牆頭邊上朝著遠方看:“哎呀,下這麽大的雨那邊那個羊倌還在那裏方羊,太可憐了!”老道士這會衣服已經烤幹了就想自己過來到時候根本就沒有羊倌啊,於是便走出門朝著著外邊看,確實遠處的一片山坡下一個羊倌正在放羊可是老道士再定睛一看哪裏有什麽羊倌放羊,那就是一處山霧卷曲在一起好似一群羊。老道士看著老太婆:“老姐姐,你是個富貴命啊!”


    “哦,是嗎?我嫁到這家快五十年了,雖然不挨餓但是從來沒富裕過,老太婆業借您吉言。”小老婆很滿足並沒有說必須要富貴。老道士低下頭盤算了老半天:“老姐姐,您家要香富貴啊我有辦法,不過啊,這事要是辦了有傷天和,到時候我小老道的晚年怕是不保!”


    小老太太迴到屋子裏添火說到:“道爺,倘若是損傷太大,就算了不窮不富的也挺好,倘若是傷害小幫幫忙!”此時小老太太的大兒子進屋了。


    誌家的大爺明白這老道士應該不簡單於是便發下了誓言“道爺,您說,若是您傷了殘了我給您養老,若是您病我給您看病,若是您走了我家子孫給您送終!”


    老道士一看這誌家老大紅光滿麵,臉上一股子正氣是個值得托付的人,不過就是不知道為何生命線有點短。不過老道還是答應了下來,於是便告訴誌家大爺:“這位壯士,我這辦法是遷祖墳,你家的祖墳埋錯了了地方。剛好咱們發現了一處很好的墳地你們若是信我就遷進去,我為你們找到正穴,找好後我這雙眼睛就保不住了。以後你家發達了莫要食言!”


    誌老大趕忙扶著道士說到:“好,我誌老大發誓,隻要道爺您幫助了誌家,誌家以後就是您的家若是您傷了殘了我給您養老,若是您病我給您看病,若是您走了我家子孫給您送終!”說完老道士牽著誌大爺往外走,你看前方那群羊了嗎?”


    誌大爺伸長脖子向前看,點了點頭說到“那大雨中確實,好像是有那麽一群羊!”


    老道士點點頭說到:“那不是一般的羊和羊倌”說著老道士用手指著前方的羊倌說到:“把祖墳遷到那個羊倌所在的位置,你家日後既要當官又要發財!那一處陰宅叫做 “官財地”老道士說完,誌大爺便拉著老道士朝著那塊地方在走去了。當兩人走到剛剛羊倌坐著放羊的地方,老道士就開始念念叨叨的開始計算著什麽。終於他在一處小水窪中挖開了土埋進去一枚銅錢:“這銅錢下便是正穴,日後選了良辰吉日遷了祖墳咱家就會興盛起來”


    有了老道士親自為誌家點的新墳地,隨後遷了祖墳,遷墳後一道雷霆打了下來,直接將老道士的雙眼打瞎了,那一天誌老大和自己的老娘一起把老道士抬迴了家,好事看護了半年多才從炕上下來。


    老道士被打瞎了雙眼的那一刻覺得很迷茫,誌家二代兩個孩子都是純和善良的人,自己看了半輩子的像不會有錯的。也確實從他受傷這一天起誌家就開始養著他,有好吃好喝的都緊著他先吃,老道士人也不錯,總是讓著誌老人和孩子吃。所以這是誌家和老道士最幸福的時候。一年後誌家二爺因為貢米有功勞,家裏被欽點了“皇家禦用米”的供應,誌老二業混到一個不錯的官位。


    轉眼過去二十年多年誌家老輩的都走了,年歲最大的就屬這老道士了,誌家大爺,還是按照慣例每年孝敬老道士,此時誌家老二已經是一個不小是京官了,誌家三代裏邊也考了官。


    這年,誌家要建宅子誌家大爺就問:“道爺啊,咱們誌家要蓋一座新宅子,您怎麽看?”


    老道士樂嗬嗬的說到:“誌家興旺,財來於土,土生木,有木則繁!就在村的東邊那處上頭上建一棟五層高的木樓吧,木樓起官運亨通,家裏種樹枝繁葉茂,切記不要張狂,特別是子孫後代,末要忘了四鄰恩情,切記不要無端傷人!”


    “道爺您放心,咱們家規矩嚴著呢,誌大爺懟這最後一句並未當迴事,他心裏想的的是這老道尋著機會就要提醒自己他當年遷祖墳的恩情,再說了誌家年年給村裏施舍補貼,田裏的抽成也是附近最低的,這些都是還四鄰的恩情。”說著誌家大爺便著手安排建樓房,用了近兩年木樓蓋起來了,那是相當的氣派。


    滾圓的大柱,撐起了五層高,十八丈,占了近半畝地的樓房,一處頗具江南風味的木製樓房,隻是當時有一位官員指點說,房不能占五,占九。所以這木樓最終隻蓋了四層半,在外看是四層,在內是四層半。


    俗話說活人不占四,居家不蓋四,也就是說不做四間房屋,不起四層樓,到今天很多高樓大廈在第四層都會改名字,不行您自己去觀察一下,講究的小區沒有四幢,第四層多數都寫的是3a,所以活人不占四這件事依舊流行。不過說來也巧誌家剛好興盛了四代半,第五代都還沒長成的時候就敗業了。


    直脊吊簷,除了房頂的瓦片和承重的牆胚全都是木製 ,近兩尺粗的大大梁柁就用了幾十根,迴廊天井一應俱全,雕梁畫棟精美貴氣。按理說家中雖然是京官放到地方上是大人物,若是放到京城其實也不算什麽。所以家中房梁雕刻的都是魚花草,畫麵是福祿壽,朱紅的漆麵,民用的懸山頂倒也沒有越製,不過自家的倉房卻是單簷歇山頂,畢竟那是為皇家服務的,用這樣的區分來彰顯對皇權的敬畏。


    此時誌家樓附近最富有的一家還不是誌家,而是十八裏地之外的糟牛村的吳家,他家最富。可當時誌家可不隻是有錢,叔侄當官那自然不是吳家能比的,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吳誌兩家就開始比較了起來。這誌家如日中天自然是誰也瞧不上,吳家不過是一個釀酒的家族。雖然幾代人都是釀酒的攢下了豐厚的家底,但是誌家還真沒瞧的上吳家。吳家是商戶業從來沒有想過和誌家比,隻是鄉民多有比較,業就順帶著讓吳誌兩家的小輩開始了較勁,吳家釀酒經商,那是遠景文明的,當時傳了七八代人了就是沒出過一個官,哪怕是捐官也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詭靈異異事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枕著黃粱笑南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枕著黃粱笑南柯並收藏詭靈異異事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