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那日,戶外很冷。


    清早本來,守義一股力量從雙腳升起,竟能起床,坐起來隨危奴嵐和父親、兄長們吃飯。大家正在驚喜之餘,守義又起困意,奴嵐起身扶他上床,躺下又睡著了,睡著之後,危奴嵐正坐床邊準備照料,發現守義口吐白沫,聲如洪雷,隻有出氣,沒有進氣,急得昏聵在地。


    這一切,守義已經完全不知,沒過多久,卻感覺身體空明起來,也沒似先前那麽沉重,自己又能坐起來,環顧四周,下人照常忙碌,也不在意下。迴想起先前端坐在山間,才兩三天功夫,幾個同修都忍受不住,紛紛下山了。那時,道長語重心長地跟他說:“你若命好,便能成功,若不成功,命不久矣。”


    他完全沒放在心上。


    那時蚊叮蟲咬,守義隻是笑笑,其實心裏不以為然,因為感覺自己是如此年輕!


    過去許多年來,雖讀書考試,也未曾半天荒廢過一身武藝。十來歲,就隨父出征,射箭耍刀,那一手百步穿楊的功夫,在同輩中根本找不到對手。為此,成親以後,危世同還專門給他在後院騰出一塊地,做了一個練靶的場子,同修們來看,都對他一身武藝佩服不已,身形矯健,哪裏曾有半點病象?來得方正山,雖然天氣炎熱,幾個同伴經不起這般枯燥修煉,早早下山,那是根本沒有我心中這股毅力,沒有毅力哪裏會有定力呢?沒有定力,怎麽可能清靜呢?不能清靜怎麽可能悟道呢?我本一心要得大道,命不久矣,這何從說起啊?難道半途而廢不成?


    心中想著,不弄個究竟出來,是絕不肯下山的,也沒說什麽,還是端坐在山間的這一處石頭上,心往一個地方使力。


    正迴憶著,守義感覺一股靈力,頭頂而下,來到鼻孔,向後竄出,越過左右兩脈,來到臍輪之處。心念一動,剛剛穩住這脈氣,守義倒吸一口涼氣,又過了一頓飯的功夫,大夫來到床前,把他身體左側向上、右側向下側翻過來,又伸手輕按頸部的兩大動脈。此時,守義又有了唿吸,不過人卻昏昏沉沉,奴嵐止住哭聲,頃即,守義又沒了動靜,沒了唿吸,大夫又用手在頭頂位置,輕拉發根,也不知是送行,也不知是救命。


    守義頓時感覺頭頂通明透亮起來,一道很強的光穿過屋頂,好不耀眼,照得滿屋通透,全身無比暖和,隻想待在其中,不想出去。


    守義雖然感覺良好,奴嵐坐在床邊,卻見守義鼻孔、眼角流出了一股黃色液體。驚恐之餘,眼裏淚水又流了出來,大夫用手把脈,搖了搖頭,退身出來,表示他確實已經去世了,讓牧家上下過來送別。奴嵐見此,傷心的伏在守義耳邊低語:“守義,守義,你不要拋下奴嵐,奴嵐在此無親無靠,怎生好活啊!”


    話剛說完,低頭看見他耳內滲出黃水,順著耳角流到脖頸,滴落在床上,更是傷心不已。


    那一刻,奴嵐說話的聲音,守義聽得真真切切,頓時恐慌起來,莫非死了?這一嚇,竟又昏昏睡去。等待再次醒來之時,又有一股力量不由自主地從左脈忽然湧出,來到胸間。


    此時種種光明,種種聲音,種種煙焰,四處升起,無法招架。


    不久,一種從沒有過的澄明境地出現在守義眼前,隱約看見一道白光,好似父愛;又一道紅光,好似死去的母親在喃喃低語,從兩旁湧來,匯在一處,直到胸前,感覺好不快活,神誌變得越來越清晰。


    守義竟然全身舒暢了,便想起了方正山,覺得還有事情未妥,正想迴去看那白須道長。


    誰知,念頭剛起,便來到了山間,看見白須道長仍端坐在那,見他來了,便笑著起身過來說:“你終於還是來了!”


    “道長知道我要來嗎?”


    “我當然知道你會來的。”


    “我剛剛吃過飯,現在精神很好,所以,想著沒做完的事,就急急地過來拜見你。”


    “你此番過來,命已歸西,因不自明,已經錯過兩次無生法身,現在肉體解脫,去掉了渾濁,可是心仍然是沒有什麽變化的,還差得遠呢,坐下來,聽我好好地講一講吧。”


    守義沒聽明白,就依著他的意思,伏地而坐,隻聽白須道長說:“無量劫數以來,沒有幾個能明白得道真相的,你本是無明法身,經曆人生一劫,如今又迴法身,隻是你前者留戀與奴嵐的夫妻之情,聽她一聲唿喚,生出癡來,一時嚇得昏迷;後又重見光明,道在眼前不自知,錯過那融入光明的處境,一時念起,來我這裏,以至再次錯失法身,流落於此。”


    “我真的死了嗎?”


    道長笑而不語,把方正碧取來,不似先前那麽厚重,已如手掌般大小。過了一會,又接著笑道:“你看這方正碧石,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可大可小,全因沒有業力纏身。如今你業力未現,正可觀看這方正碧的好處,大道真身,本在內心,高手便能自證;凡人修行,也能見道,可是一旦執著,便要被這方正碧斬獲業力,一時無處安生,隻是你在此強修,空耗體力,非但一時無法解脫,還犯了戒,盡管實相光明在你眼前顯現,你卻不能掌握,現如今落入塵世,我看你命中缺一‘苦’字。”


    “難道我是錯生在富貴人家所以不能迴到那虛無的法身嗎?”


    “過去老子說《道德經》,道就是不動,形如光明,形如法身;癡心一起,倫理具備,就會生德,人活於世間,不知道,隻能靠德修行,德一出,便生分別心。知道才能了德,世人學道不知道,強調德性,德性本不是本性,是道心所生,你是生在富裕人家,一生不苦,那三界之外的空性,本來比過去那些凡人不知要高出多少,所以,才來此坐修,一心得道。爾雖常來,正道修心,一時情切,豈不知,已經著了一個‘急’字,想當初釋氏遍嚐人間疾苦,出家三年,都不曾得道,菩提樹下,一朝得道,也是曆盡一個‘苦’字,得苦又要出苦,苦雖然不是究竟法門,卻是必經過程。”


    “這麽說來,不曆苦劫,實在難以成道嗎?”


    白須道長再不迴答,此時拿出方正碧,天空便升起一片黑雲,好似大雨傾盤,牛馬蛇神,盡皆現前,嚇得守義,又要往外跑,道長這才開口說道:“此物能知未來,我已觀之,未來累世,你定要墜入畜生之道。”


    守義聽了,心生恐懼,白須道長也不管,接著說道:“你便化作狗,求一個‘忠’字;化作牛,求一個‘苦’字;化作豬,求一個‘生死’之念,甚至化蛇變蛆,胎生卵生,凡此種種,曆四十九世,經六百年,才能重新做人,再經曆一番苦楚,習得一個‘情’字,又經曆一番‘事敗’的折磨,才能從分別中走出,重得一個如如不動之心,成人,得道,修得正身。”


    道長又說道:“方正碧雲,經三百年王者興,又三百年帝者亡,曆百年天下崩,東西交融,世道滄桑巨變。那時人們,皆癡迷財富,禮儀不興,苦盡甘來,你重生為人,凡此重重,比起你前生之苦,多至數倍。凡人之軀,不經大苦,沒有上智,那是無論如何不能得道的。那危奴嵐前世與你本有一場情愫盟約,卻因你落得富貴人家,曆你這翻‘情’苦之劫,生離死別,早早收場,更加執著,今生沒有功效。隻等它世,你再得人道,化妖變人,經曆一番,不離不棄,助你成功。”說完,放出這方正碧,飛向天空,如電影一般,放映出來,看得守義如入雲霧間,不知所然。


    牧守義正仰頭看得癡迷,隻見天空風雲交匯,人頭攢動;一時車水馬龍,山川盡毀。萬事難料,越往後看,則越模糊不清,心裏似有百般壓抑,急得隻想抽身而去。轉身對道長說:“我聽道長所說,也能感知自己是無業之身,並不想沉淪於這六道之中,奈何還要這般苦痛才能得道呢?”


    “實在地說,世間為人,不是生死,就是涅槃,前者就在六道中,後者便在三界外,你今天粘了這凡塵,那隻能在凡塵中修繕本心,唯有這苦徑,是唯一成功之道。”


    道長又接著講道:“修道之人,實在是想脫離六道的,人生在世,或驕慢,聽不進正確的道理;或嫉妒,看不得別人的好;或懶惰,有誌成道,無心修煉;或憤怒,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還怪別人;或貪婪,明知酒色傷身,卻不自製;或煩惱,內心不能清靜。心本來沒有涅槃之說,因為有了這六個毒性,就隻能流浪生死,再去尋這清靜之體,已然無法圓滿,人們便說生死之外還有一個涅槃之境,一種永恆的狀態,沒了生死,沒了時間,隻有消除了這個無明暗昧,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從根本上說,人本來就是解脫的,哪裏需要了卻呢?更無須坐修,這些其實想來都是邪道,隻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要知道,道與德是完全兩條的道路,得道則是人生的圓滿之境,永恆之境;尚德隻能浪跡於六道而已。你既然有了人身,那個肉身凡胎自然會有分別心,一時煩惱生起,自然是看不見道的,道聽途說,隻好曆經各種苦難,慢慢修行,在人世,也能知道無明之道,達到無我之境,有了這境,雖有肉身,但內心清明,再為人時,便無私忘我,便能有利眾生了!”說完道長起身而去,待要再問之時,已不見了蹤影。


    牧守義也未聽得盡然,隻聽說要墜入畜生道,也不免著急恐懼起來,心想:“六百年之久,也不知到了何世?不如趕緊迴去,見我娘子。”


    一念升起,瞬刻又來到床前。


    此時再迴去看危奴嵐之時,正在床頭掩麵大哭,正猶豫之時,又見自己衣物被剝,換上了一套嶄新的素服,不時聽到危奴嵐輕聲唿喚“守義、守義,為什麽要棄我而去啊!”正要過去勸說她,無奈她隻顧自己悲傷,絲毫並不理會,一時間,種種聲音、光線、煙焰又相續而來,頓時一股疲意襲來,心裏升起無限惆悵,又是驚恐,又是害怕,隻想逃避。


    再想迴來看時,一切已不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拆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兀子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兀子周並收藏拆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