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義躺下,身體雖然動彈不得,精神卻似乎有了些起色,勉強喝得下下人們送過來的湯水,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時間,感覺手腕有些溫暖,知道是大夫來了,又昏沉起來,迷迷糊糊中,也不知吃了多少藥,喝了多少湯,竟又做起了夢來。


    夢裏又來到山洞邊,卻不敢進去,迴頭一看,白須道長正在身邊,這時才問道:“道長,你說你正是為守這石頭而來,可是這石頭我見它外圓內方,好生曜目,實在是上好寶石,然而靠近它,就如同進了隧道般的下滑,好生恐懼啊。”


    “其實你不必恐懼,此石雖有形有色,也隻是心物所發,與你一樣,都是來自那混元幽靜之處,是那非想非非想處,它能吸人業力,保你法身;又能接納魂魄,助你化生;還可以觀照未來,看得出你的今生來世,為你修身入道指路,更重要的,它壓住了這山間的蛇怪。”


    “此物有如此神奇力量,已是世所罕見了。”


    “其實,說起來,你與它是同一物而已,在天地渾元一體之時,在數不盡的劫數之前,你們都是清靜法身,隻因路過色道,粘了業力,好奇便入了這色界凡夫天之中;再後來,經曆劫難,又入了欲界六道,你化作有情之身,它化作無情之物,都有了身形,隻是這石頭正好被我看到,附了法力,放在這山間,鎮壓蛇怪,你與它隨行,卻沒什麽用處,便投胎做人去了。如今你變做人型,已經有了一定的業障,它雖然也有了形,不過,終究沒有造業,是個無情之物,仍是個清靜之身,於是能感染業力,吸食靈魂,穿越時空,照見過去,窺探未來,我給它加持法力,才能鎮住蛇怪,保方正山一方百姓。”


    “我和它是同一物嗎?”


    “是的,都是從無情世界的非非之境而來。”


    “怪不得我總是要到山裏來,原來和它竟是同樣的東西。”


    “那日,隻因你一時入定,尚帶業力,靠近它時,便被吸了去。不過,你造業尚淺,沒有經曆輪迴,所以,可以逃脫得了,凡身肉胎在中陰之時,如果被它吞噬業力,沒有我的咒語加持,則很難脫身;如果靈魂被食,則會增加它的業障,石頭也會化作有情眾生,一個靈魂便能化作蟲卵,二十四個則可化作鬼魂,四十九個則可以化作牛馬,然而,作牛作馬,嗜睡嗜吃,貪生怕死,多一魂便為人,所以,五十個則能化作人身,滿百則進入仙魔之界。”


    “我也正是疑惑,打小以來,便迷戀於修道歸真之術,不想,因為自己就是那萬劫之初經曆這人生的如同石頭一般的東西。”


    “可惜你生在富貴人家,衣食無憂,自己著了魔道,染了情業,貪業,仍不自知,如今要脫離這六道,今日看來,不受大苦已然難成了。”


    “我這次悟道未成,如何再去經曆苦道修行?”


    “那釋氏說了,隻有多曆劫難,出離苦道,方可大成,功不在一時,悟不在一刻,慧者頓悟,愚者修行,癡者曆劫,都在一個心字上,造化不同而已。”


    說完道長又不見了蹤影,危奴嵐眼見牧守義一時清醒一時糊塗,大夫來了幾次,隻是沒見到有半點好的意思,危世同感覺牧守義可能撐不過今年了,趕緊又寫了書涵,快馬加鞭,告訴他遠在京城的父親牧惟仁,希望把他送到京城去救治。


    這時牧惟仁正在關中處理一場因雨災引起的叛亂。


    在來新京城之前,牧惟仁帶著全家,一直住在金陵整整七年,有五年在外出征。


    過去十四年來,北京大明朝皇宮,日趕夜催,終於建成。時至秋高氣爽,乾清宮開始接受文武百官上朝,這裏就是皇帝禦門聽政的地方,清晨,陽光一照,流光溢彩,此時午門擊鼓,文武大臣列隊左右,掖門而入,並按品級分列於太和門兩側。


    寶座升起之時,鳴響鞭,大臣們行一跪三叩之禮,六部大臣依次奏事。


    正是那一年,皇公貴族忙著遷都,途中一場秋雨,連綿四十天,大家的心情,宛如數億年前的一場火山噴發,下了一場百萬年的雨,升起了數不盡的怨氣,天空中除了揮不去的陰霾,道路上就是看不盡的泥濘,牧惟仁就是這時候從金陵帶著兩個大兒子,一眾家眷,經過漫長的雨季來到了京城。


    據說庚子年,都是鬼怪橫行的年代,天崩地裂,生離死別,比比皆是。


    如此惡劣的天氣,京城的菜市幾乎沒有了菜販子的影子,連西海這個富饒之地,麵對著整年的災害,也漸漸民不聊生,老百姓起先還能靠著冬瓜、南瓜勉強度日,到了深秋,難得的幾個晴朗日子,農夫們趁著這日頭忙著收割稻穀,卻還沒來得及讓穀子見見太陽,這雨又陰陰的連綿數日,比起往年,一連四十天的雨水,這收成更是少了八成。


    接下來又是幾十日陰雨連綿的天氣,一直到立冬,壞天氣已經到了令人瑟瑟發抖的地步,饑餓的農民沒了收成,躲在家裏,相擁而哭,實在沒有法子,隻能扶老攜幼,挖草根,剝樹皮,沒幾個月,赤地千裏,餓殍遍野,人如鬼蜮,災民變成流民,流民化作流匪。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


    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


    秦淮足流蕩,吳楚多劫奪。


    桑葉須後賤,蠶娘情不悅。


    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


    就是這樣一個人間地獄的景象,京城裏卻是另外一番樣子,皇帝住在後宮,悠閑自在。文武百官上朝起奏,卻遲遲沒有拍板救災良方,朝廷不力,導致了民間災變、叛亂,也使朝廷由一個良心者,變成了一個自私者,最後因為災民太多,居然由討論救災方案,變成了速速安排鎮壓叛亂的這種尷尬局麵。


    錦衣衛開始鎮壓各地饑餓災民,抓捕了大量的反抗流民,羅織入獄,牧惟仁就在朝中見證了這個奇葩過程,並且成了這個詭異過程中為數不多的最大獲益者。


    為什麽這樣呢?因為朝廷派牧惟仁火速出軍,鎮壓叛亂,這使得他不僅在朝中名聲大振,還加官進爵,高居一品,誰說大災之年對人就一定壞呢?那隻是對老百姓來說的,對牧惟仁來說,完全不是。


    不過,壞事,有時候就是好事的開始,而好事,有時候,也是壞事的起因。


    他還沒來得及迴到京城,感受聖旨從乾清門落下的那份榮耀,卻收到親家從西海發來的信箋,告知守義病危的消息。


    牧守義,今年才二十歲,兩年前,不到十八歲的他,就在西海鄉試中了舉人,自從成親以後,守在危家,繼續讀書,如今兩年多不見,原想讀書必有不少長進,隻等將來會試成功,大好的功名就在那裏等著他。


    怎麽突然就病了?


    來不及細想,安排好叛亂的事情,火速趕迴京城。


    此時,危世同早已安排女兒帶著隨從陪著牧守義,迎著連綿秋雨,從泥濘的西海,踏上了往京城的道路,路上跟著一名大夫,兩名車夫,四名隨從,還有那一直陪讀的先生。


    危奴嵐坐在馬車裏陪守義走在前麵,先生和大夫也乘馬車緊隨其後,隨從便跟在最後隨行。


    這是命嗎?危奴嵐在馬車裏看著丈夫,扶著他的頭,心裏默默地地問自己。


    危奴嵐一行十人,花了兩月,終於來到了離京城兩百裏的地方,牧惟仁已經派人在此等候多時了。換了馬車,隨從轉道迴府,奴嵐、先生帶著守義,則快馬加鞭來到府上,牧惟仁安排了京城最好的醫官,前來就診,守義不僅不見好,反而隻剩的半口氣了。


    此時,初來京城,除了哀傷,除了陪伴,危奴嵐天天以淚洗麵,不知如何是好,根本沒有由富及貴的半點喜悅。


    眼看年關將近,守義氣若遊絲,多日未曾起床,牧府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悲傷之中,牧惟仁詳細地了解了事情的經過,隻道是此兒命中有此大劫,已無辦法,竟私下開始準備起後事來了。


    不想,一日早晨,大雪紛飛,守義醒來,竟然好了起來,感覺精神非常好,不僅能說話,嘴裏還生出唾液,有了饑餓感,要吃東西。還自己下了床,這可把全家驚喜壞了,以為有了轉機,宅裏上上下下一頓準備,圍坐一團,陪著他好好地吃了一餐,守義桌上還說了不少話,危奴嵐更是喜從悲來,仿佛重得了人生一樣,隻差沒出門堆雪人了。


    其實守義自從病了以後,不僅起不了床,連咽下半點東西,都隻能靠著奴嵐攙扶,費一番力氣才行,神誌一時清醒,一時糊塗,哪有胃口?僅僅是迴光返照而已!身上帶著千斤重,落地仿佛人已亡,整個人瘦得隻剩皮包骨,雙眼深陷,麵無血色,完全沒有了以前英姿颯爽的樣子。


    剛剛吃完後,守義又睡了下去,這一睡不要緊,身子發涼,眼睛發直,一摸竟然沒了脈息,硬生生地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拆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兀子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兀子周並收藏拆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