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軍的討論告一段落。大家集中精力,對陸軍的編製加以改造和完善。


    按照徐州現有的地盤,一麵靠海,可以忽略不計。三麵臨敵。故宜把陸軍分為三個集團軍。把以前的各營打散,分入各集團軍中,維持各方軍力平衡。防止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麵。另外組建朝廷的近衛軍,征北將軍府的親衛軍也需重新整編。


    大家又按照個人資曆,威望,功績,武功,謀略,忠誠度,領導力等多個維度推薦三個集團軍主帥人選。


    最終有三位候選人脫穎而出。首先是步騭,毫無爭議地以最高票占據了一個位置。第二個是趙雲,憑借徐冀之戰及幽冀之戰的赫赫之功,及自身強橫的武力及穩重的性格,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第三人的入選頗有些爭議。那就是雁門人張遼,張文遠。力挺張遼的步騭坦言張遼乃天生的統帥。出色的大局觀及敏銳的戰場洞察力加上勇猛的作戰風格及在並州鐵騎中打遍天下強軍的豐富作戰經驗,讓張遼在評選中獲得了不少加分項,唯一可慮的就是在徐州軍中資曆稍有欠缺。最後還是陶響動用了兩個投票權力挺,才把張遼的名額確定下來。


    主將既定,副將和手下將領人選也不可或缺。


    最後,經大家反複權衡兵種搭配及個人能力等各種因素,擬定了各集團軍的將領配置。


    首先是張遼的南方集團軍配置:副將張合,將軍有高覽,李乾,管亥,廖化等。


    東北集團軍趙雲的副將嚴綱。將軍有魏延,牽招,公孫續,郝昭等。


    西北集團軍步騭的副將為太史慈。將軍有:張繡,藏霸,孫觀,和碩,張雄等。其中張雄由原草莽營轉調至野戰軍團的。累立奇功的張雄向陶響請求,願調入野戰軍團,在正麵戰場上殺敵立功。陶響欣然應允。


    各集團軍的總人數定為人。其中,步卒人,騎兵人。輜重營人。


    西北集團軍的駐地主要在兗,冀二州。東北集團軍的駐地主要在並幽二州。南方集團軍的駐地主要在徐,徐二州。


    另外,還有三個獨立營。


    高順的陷陣營5000人,張勝的力士營5000人,張燕的山地營人,手下的將領有徐晃,昌稀,於毒,白饒,楊鳳等。


    另外,原徐州軍因傷致殘的,年齡較大的退出各大集團軍後,由董昭統一安排,或進入民兵組織當教官,或進入新成立的各城治安軍,維護當地治安。


    所有耕種的農民青壯,必須參民兵組織。民兵須一月操練五日。成績突出者有優先招入各集團軍的資格。


    徐州眾文武和獻帝劉協多次協商,已基本確定了新漢政權的都城定在鄴城。不得不說,劉協確有一定的帝王之威,居然招降了西涼猛將龐德,龐令明及冀州智將朱然。


    眾人建議,以龐德為主將,朱然為副將,建立一支直屬於朝廷的軍隊,人員定為人,和陶響的親衛營人數大致相當。


    第三個議題,定都鄴城,已是徐州上下的共識了。隻是徐州書院的選址,大家爭論了好一會兒。讚同選址鄴城和徐州兩處的人員各半,最後還是陶響一錘定音,書院應該有包容和開放的格局,更應該以專注學問為出發點,所以該遠離政治。當然軍事學院除外。故書院的選址就定在徐州彭城。


    院長的人選倒是沒有太多的爭議。蔡邕,蔡大家成為了院長的不二人選。大儒鄭玄,管寧,程秉,孔融等俱為教習。陶響又以學以致用為由,當增強構造,術算,醫學等科目,教習可隨時增聘,包括陶響,陳登,華陀等人俱可臨時聘為教習。學生來源由徐州世家大戶,徐州軍政人員子弟,平民百姓子弟各占三分之一。食宿皆由政府負責。讀滿五年畢業後,成績優秀者優先錄取為徐州各級官員。


    同時,在彭城葫蘆穀內,建立一所軍事學院。陶響親自命名為“徐州軍校”。以培養軍事人才為目的。學生來源以徐州軍子弟為主。世家大族,平民百姓中的有誌少年,身家清白者也可入讀。陶響親自擔任校長。田豐為副校長。常務副校長為陳登。各級將領擇優為教習。當然,征北將軍府所有幕僚也俱為教習。教習兼職,全職皆有。學生食宿費用俱免,且每年夏,冬的服裝由政府統一訂購。學製暫定為三年。


    在徐州書院,徐州軍校成立到學生成才的三到五年之內,在郡一級城市設立招賢館。招攬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和飽學之士。招賢令由崔琰起草,陶響確認後下發各州各郡。


    征北將軍府的幕僚會議,曆時十五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光解決了徐州急待解決的三個議題,而且,作為一個民主會議,雖然是在極小範圍內試點成功,但它的意義,好比星火燎原,在特定的曆史時期,起到了重大的指引和示範作用。


    後世的史學家,把這次民主會議,提到了開創了民主新風的高度,讓陶響始料未及。


    會議完畢,陶響第一時間,便是趕去獻帝劉協處,將會議的內容,一一向劉協講解。陶響沒有刻意的表現出對劉協格外的尊重,甚至是一些繁文縟節般的禮節,也故意忽略,隻是以老朋友般,兄長般的語氣同劉協交談。反而讓劉協感到陶響內心的真誠。


    獻帝劉協,雖剛滿二十歲。但曆經何進,董卓,王允,李榷,郭泛等權臣挾迫,屢次三番,身臨絕境。對繁文縟節般的禮節等表麵功夫深入骨髓般的痛恨。相反,對陶響兄長般的親情和老朋友般的友情倍感溫暖。


    陶響不厭其煩,對本次會議的決定和一些深遠意義用大白話的方式一一闡釋,劉協心懷感激,從未有人站在和他一樣的高度和角度去分析問題,幫他釋疑解惑。有的盡是挾迫與利用。太聰明的人往往生活在痛苦中,劉協的前半生便是如此。


    其實,僅從帝王的資質上講,劉協絕對勝過曆史上大多數的帝王。這點從劉協六歲便敢喝罵董卓,護衛當帝王的哥哥劉辯便可看出來。也是在這一點上,董卓閱人的目光之準,不由得不讓人佩服。奈何生不逢時,父輩,祖輩在帝王的位置上,做出了許多荒唐的事情,欠賬太多。多到劉協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償還。遇到對權勢,名利極其淡泊的陶響後,劉協忽然間感到,陶響或許是那個能夠幫他還清父輩,祖輩欠帳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圍爐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默素醉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默素醉煙並收藏圍爐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