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漸接近的過程中,除了對星空的遮擋,z-079沒有表現出任何可被儀器觀測到的異常情況,可能周邊有點動靜,但真空不能傳聲嘛,也就是相當“安靜”了。
飛船借助最後一級推進器的反推力一點點減速,在進入五百米的範圍時,我的頻道裏隻剩1019的聲音,他通報著距離,提醒我要關注哪些數值。然後在距離目標八十米的地方,通訊開始變得模糊,他代表大家和地球,鄭重向我說了一聲再見。
飛船逐漸變得“靜止”,而z-079依舊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再向我靠近,ai測算的的接觸時間,隻剩十來秒。但在這十來秒裏,我想了很多東西,有的沒的暫且不說,我帶著積極的情緒認為,雖然我不是第一個上天空的人,但馬上,我應該就能創造“離家”最遠的記錄。
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影響物質的正常運行規律,巨大的黑色“幕布”最終讓顯示器的屏幕一片漆黑。周邊雖有儀器的運行聲,但我感覺,整個世界在此停滯了下來,有種令人絕望的寂靜。
而後,在我的前方,綺麗的光芒出現了,是五彩斑斕,極致的閃耀。
我起初愣了一下,但當搭在儀表上的手沒有痛覺地變作閃耀的光芒時,我似乎理解了這個“傳送門”的傳送邏輯。還好有之前應對“數據之神”的經驗,對於“變成光”這件事,我沒有那麽害怕。
在光芒從手臂向大腦延伸過來的短暫時間裏,我僅僅是在想,這個設置傳送門的存在,是科技足夠先進,還是單純是作為“數據之神”的眷族呢?
幾乎沒有延遲,短暫的停滯後,我又能感受到雙手的存在,緊接著,視力恢複正常。在顯示屏上,乍一眼沒有發現星空有多大變化,各種儀器中,也沒有產生什麽數值的劇烈變化,這至少說明,我現在和地球,還是處於有著相同物理規律的宇宙裏。
向後看去,斑斕的光芒一點點將艙段恢複,隨著最後一點指示燈亮起,意味著我和飛船全須全尾地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帶...額,或者說,“星帶”。
將顯示器的界麵切換到後方的監視器裏,令人驚訝的是,後麵是斑駁的星光,而“本應存在”的巨大黑幕,則消失不見了。
黑幕呀!有人整我,誰家好人這麽缺德,傳送門居然是一次性用品,我也不知道買的飛船票是單程的啊......
我的腦海裏瞬間閃過各種吐槽的話語,然後看了看放在一旁的“羽冠”,心想這玩意送的還真是及時,不然我還真迴不去了。“走的最遠”的成就就夠了,我可不想刷新“埋得最遠”的成就。
心神稍稍安寧下來,儀器上的幾個紅燈就亮了起來。
“警告,警告......”顯示器的屏幕立馬切換到另一邊的場景,飛船的下方,是個挺大星球,而現在,飛船被它的引力捕獲了,正在加速向其墜去。
這時候的簡單方案有兩種,一是用推進器,姿態控製器調整航向和速度,進入公轉軌道或徹底擺脫引力。二來就是順勢登陸,發現“新大球”。
作為“人類的一大步”,飛船名號上隻是“貨運飛船”,但載人登陸的能力顯然還是有的。隻不過,漢唐還沒有實際載人登陸的經驗,而且這又是個完全沒被勘探過的星球,即使飛船上有頂尖ai的輔佐,降落難度和風險都很大。
就風險的角度,不降落顯然安全很多,但話又說迴來,來到來了,不能總在太空裏漂著吧,而且,那個說“歡迎”的存在,大概率就在這個星球上。雖然人家沒來迎接很沒禮貌,但好不容易有個接觸外星文明的機會,這些風險是值得的。
就算沒有成功,“羽冠”就在旁邊呢,也不過是同樣的一無所獲罷了。
選擇登陸後,我開始給ai輸入指令,調出登陸模式,讓其自主觀測並調整降落位置。經曆了幾天的學習,我的操作算是相當嫻熟,接下來,就要看ai靠不靠譜了,因為需要人工介入的時候,情況應該很糟了,我對自己這個半吊子實在沒什麽信心。
姿態控製器逐漸將飛船正了過來,透過舷窗,我能通過目視觀測到那顆星球的樣貌。因為沒有參考,各個儀器又沒有太多觀測時間,所以我沒法確定它的大小,但估摸著,要比地球小一號。
外層好像有一點大氣存在,表麵還有一些白色的區域,不知是凍結的水還是其它什麽東西。其餘的地方,感覺和火星差不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紅褐色,不像有生命存在的跡象。
當然,這是以碳基生物的標準來看,拋開地麵下方有沒有隱藏城市不談,或許那個說“歡迎”的存在,就好這一口風沙遍野呢。
在我感覺到速度明顯增加了的時候,ai在顯示界麵給出了各種參數,最基礎的方麵,這個星球的地表大概是零下二三十度左右,很冷,但在宇宙裏,雖然比較“舒適”的溫度。大氣組分不確定,但十分稀薄,基本沒有太多空氣阻力,更像是一層若隱若現的輕紗,僅僅增添了一點神秘感。
其它數據無關緊要,額...主要是我的確學得不深,也就溫度,空氣阻力這種我還算比較熟,反正ai的判斷是可以登陸,同時也沒報錯什麽的,我也就聽之任之了。
技能和知識的確學了不少,但這些隻是用來應對意外的,而沒有意外,自然是最好的情況。
這次似乎運氣不錯,整個降落過程,我除了看看儀器,看看四周的情況,根本沒啥“操作空間”。調整姿態,控製速度,找準落點,平穩落地,一切都順風順水,要不是ai沒有情緒模塊,我感覺他會在公屏發個“easy”。
升空沒有意外,交匯沒有意外,降落也沒有意外,出艙...也同樣相當順利。雖然宇航服本身很笨重,但這個星球的重力大概隻有地球的七成,一下子就彌補我體能方麵的差距。
等飛船停穩,結構展開,我從“駕駛艙”來到“轉移艙”,在那些全是漢唐字的操作界麵按著教學內容走一遍,幾乎隻需要“傻瓜式”操作,就完成了出艙的準備,依舊是比我想象中簡單的多得多。除了我那微不足道的努力,更主要的還是設計人員的巧思,讓一切變得簡單了很多。
艙門緩緩打開,一片蒼涼的環境透過頭盔的玻璃映入我的眼中,“樓梯”落在,我邁著輕盈的步伐,逐漸接近陌生的土地,然後,相當草率地在紅色的沙土上留下了腳印。
“哈嘍,有人嗎?”我咧著嘴笑著問道,還在想有點可惜,沒有帶著什麽旗子來插在地上。
此時的頻道裏是真正的寂靜無聲,如果我自己不弄出點聲音,那種寂寥,的確時刻侵蝕著心神。在傳統的航天培訓中,心理素質就是一大重要部分,而這次真的會隻剩我一個人,所以那些老師們也告訴過我,保證一個良好的心跳十分重要。
“沒人的話,那我就認定自己是登...登‘0307星’第一人了。”
“額...那個...是誰發的‘歡迎’呀,我到了,你人呢,你根本不在......”
“警告,警告,東南方......”
言出法隨,ai通報某個方向上出現了劇烈的能量反應,幾秒後,我隔著宇航服,也能感受到地麵的震動了。
我看著直入蒼穹的紅色風暴,一下子就沒了搞怪的心情。小弟我初來乍到,此地不要太過“熱情”呀。
飛船借助最後一級推進器的反推力一點點減速,在進入五百米的範圍時,我的頻道裏隻剩1019的聲音,他通報著距離,提醒我要關注哪些數值。然後在距離目標八十米的地方,通訊開始變得模糊,他代表大家和地球,鄭重向我說了一聲再見。
飛船逐漸變得“靜止”,而z-079依舊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再向我靠近,ai測算的的接觸時間,隻剩十來秒。但在這十來秒裏,我想了很多東西,有的沒的暫且不說,我帶著積極的情緒認為,雖然我不是第一個上天空的人,但馬上,我應該就能創造“離家”最遠的記錄。
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影響物質的正常運行規律,巨大的黑色“幕布”最終讓顯示器的屏幕一片漆黑。周邊雖有儀器的運行聲,但我感覺,整個世界在此停滯了下來,有種令人絕望的寂靜。
而後,在我的前方,綺麗的光芒出現了,是五彩斑斕,極致的閃耀。
我起初愣了一下,但當搭在儀表上的手沒有痛覺地變作閃耀的光芒時,我似乎理解了這個“傳送門”的傳送邏輯。還好有之前應對“數據之神”的經驗,對於“變成光”這件事,我沒有那麽害怕。
在光芒從手臂向大腦延伸過來的短暫時間裏,我僅僅是在想,這個設置傳送門的存在,是科技足夠先進,還是單純是作為“數據之神”的眷族呢?
幾乎沒有延遲,短暫的停滯後,我又能感受到雙手的存在,緊接著,視力恢複正常。在顯示屏上,乍一眼沒有發現星空有多大變化,各種儀器中,也沒有產生什麽數值的劇烈變化,這至少說明,我現在和地球,還是處於有著相同物理規律的宇宙裏。
向後看去,斑斕的光芒一點點將艙段恢複,隨著最後一點指示燈亮起,意味著我和飛船全須全尾地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帶...額,或者說,“星帶”。
將顯示器的界麵切換到後方的監視器裏,令人驚訝的是,後麵是斑駁的星光,而“本應存在”的巨大黑幕,則消失不見了。
黑幕呀!有人整我,誰家好人這麽缺德,傳送門居然是一次性用品,我也不知道買的飛船票是單程的啊......
我的腦海裏瞬間閃過各種吐槽的話語,然後看了看放在一旁的“羽冠”,心想這玩意送的還真是及時,不然我還真迴不去了。“走的最遠”的成就就夠了,我可不想刷新“埋得最遠”的成就。
心神稍稍安寧下來,儀器上的幾個紅燈就亮了起來。
“警告,警告......”顯示器的屏幕立馬切換到另一邊的場景,飛船的下方,是個挺大星球,而現在,飛船被它的引力捕獲了,正在加速向其墜去。
這時候的簡單方案有兩種,一是用推進器,姿態控製器調整航向和速度,進入公轉軌道或徹底擺脫引力。二來就是順勢登陸,發現“新大球”。
作為“人類的一大步”,飛船名號上隻是“貨運飛船”,但載人登陸的能力顯然還是有的。隻不過,漢唐還沒有實際載人登陸的經驗,而且這又是個完全沒被勘探過的星球,即使飛船上有頂尖ai的輔佐,降落難度和風險都很大。
就風險的角度,不降落顯然安全很多,但話又說迴來,來到來了,不能總在太空裏漂著吧,而且,那個說“歡迎”的存在,大概率就在這個星球上。雖然人家沒來迎接很沒禮貌,但好不容易有個接觸外星文明的機會,這些風險是值得的。
就算沒有成功,“羽冠”就在旁邊呢,也不過是同樣的一無所獲罷了。
選擇登陸後,我開始給ai輸入指令,調出登陸模式,讓其自主觀測並調整降落位置。經曆了幾天的學習,我的操作算是相當嫻熟,接下來,就要看ai靠不靠譜了,因為需要人工介入的時候,情況應該很糟了,我對自己這個半吊子實在沒什麽信心。
姿態控製器逐漸將飛船正了過來,透過舷窗,我能通過目視觀測到那顆星球的樣貌。因為沒有參考,各個儀器又沒有太多觀測時間,所以我沒法確定它的大小,但估摸著,要比地球小一號。
外層好像有一點大氣存在,表麵還有一些白色的區域,不知是凍結的水還是其它什麽東西。其餘的地方,感覺和火星差不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紅褐色,不像有生命存在的跡象。
當然,這是以碳基生物的標準來看,拋開地麵下方有沒有隱藏城市不談,或許那個說“歡迎”的存在,就好這一口風沙遍野呢。
在我感覺到速度明顯增加了的時候,ai在顯示界麵給出了各種參數,最基礎的方麵,這個星球的地表大概是零下二三十度左右,很冷,但在宇宙裏,雖然比較“舒適”的溫度。大氣組分不確定,但十分稀薄,基本沒有太多空氣阻力,更像是一層若隱若現的輕紗,僅僅增添了一點神秘感。
其它數據無關緊要,額...主要是我的確學得不深,也就溫度,空氣阻力這種我還算比較熟,反正ai的判斷是可以登陸,同時也沒報錯什麽的,我也就聽之任之了。
技能和知識的確學了不少,但這些隻是用來應對意外的,而沒有意外,自然是最好的情況。
這次似乎運氣不錯,整個降落過程,我除了看看儀器,看看四周的情況,根本沒啥“操作空間”。調整姿態,控製速度,找準落點,平穩落地,一切都順風順水,要不是ai沒有情緒模塊,我感覺他會在公屏發個“easy”。
升空沒有意外,交匯沒有意外,降落也沒有意外,出艙...也同樣相當順利。雖然宇航服本身很笨重,但這個星球的重力大概隻有地球的七成,一下子就彌補我體能方麵的差距。
等飛船停穩,結構展開,我從“駕駛艙”來到“轉移艙”,在那些全是漢唐字的操作界麵按著教學內容走一遍,幾乎隻需要“傻瓜式”操作,就完成了出艙的準備,依舊是比我想象中簡單的多得多。除了我那微不足道的努力,更主要的還是設計人員的巧思,讓一切變得簡單了很多。
艙門緩緩打開,一片蒼涼的環境透過頭盔的玻璃映入我的眼中,“樓梯”落在,我邁著輕盈的步伐,逐漸接近陌生的土地,然後,相當草率地在紅色的沙土上留下了腳印。
“哈嘍,有人嗎?”我咧著嘴笑著問道,還在想有點可惜,沒有帶著什麽旗子來插在地上。
此時的頻道裏是真正的寂靜無聲,如果我自己不弄出點聲音,那種寂寥,的確時刻侵蝕著心神。在傳統的航天培訓中,心理素質就是一大重要部分,而這次真的會隻剩我一個人,所以那些老師們也告訴過我,保證一個良好的心跳十分重要。
“沒人的話,那我就認定自己是登...登‘0307星’第一人了。”
“額...那個...是誰發的‘歡迎’呀,我到了,你人呢,你根本不在......”
“警告,警告,東南方......”
言出法隨,ai通報某個方向上出現了劇烈的能量反應,幾秒後,我隔著宇航服,也能感受到地麵的震動了。
我看著直入蒼穹的紅色風暴,一下子就沒了搞怪的心情。小弟我初來乍到,此地不要太過“熱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