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果然好相貌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有田憶及往事,忍不住潸然淚下,尤其是說到秦馳與呂得福之死,數度哽咽。
呂彥彥和韓青雲也是心酸難忍。
“最開始迴到鳳溪鎮的兩年,還時不時有人去打探,後來就漸漸沒有再來了。咱們呂家,這才徹底安定下來。
富貴十四歲時,就開始往外跑,從最開始的小商小販做起,慢慢地把當年呂家的產業收攏起來。
我那時囿於對你祖父的承諾,多年來都沒出過梧平縣。可憐富貴一個人在外奔波,是我對不起他。
最開始你母親和我,都不同意富貴出去。可他說,因他而敗的呂家,他必須找迴來。秦剛也支持他,就這樣呂家的日子,才又漸漸好起來。
就連那些人都沒再出現過,就好像沒有發生過那件事一樣。
呂秦兩家打從大裕立國之前,就同氣連枝,情如一家。如今秦剛隻得玉茹一個孩子,兩家便真的成了一家。
長安出生時,我跟富貴同秦剛說,讓他姓秦。
可秦剛說,血脈的延續,遠勝於姓氏的傳承,玉如的後代無論姓什麽,都是他們秦家的子孫。
青雲,彥彥,呂家的孩子也都是秦家的孩子,你們日後待秦叔叔和秦嬸嬸,要像對待我和你娘一樣。”
“是,爹。”韓青雲二人鄭重迴道。
三人在眼淚中,結束了今天的談話。
第二天早飯後,韓青雲和呂彥彥正要迴白雲村,新來的呂宅管家呂乙,跑來說有人拜訪韓青雲,老爺正在招唿,讓韓青雲盡快過去。
韓青雲心頭疑惑,他在洛城,除了顏家並沒有其他相熟的人。
可顏家來人的話,呂有田不會這樣鄭重接待,會把人直接引到自己這邊。
呂乙是呂有田特意買的洛城通,對洛城叫的上名字的府邸,都有所了解。
他見韓青雲麵色有疑,趕緊說道:“是宣威將軍關大人,說是來感謝姑爺的,具體什麽事情,小的不清楚。”
韓青雲更奇怪了,他快步走向會客廳,就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高大男子,正與呂有田相坐而談。
見到韓青雲過來,呂有田起身向那人道:“這就是小婿韓青雲。”
然後又對韓青雲:“這是關將軍。”
韓青雲對那人行了一禮,那人爽聲大笑:“果然好相貌。”
然後他才對韓青雲拱手道:“家父關學謙,在貢院,多虧小兄弟照應。”
韓青雲立即就想到考場上,他右側那個老秀才。
“將軍言重了,舉手之勞罷了,不足掛齒。”
宣威將軍關山年卻大手一揮:“於小兄弟而言,是舉手之勞,於我關家,卻是大恩。”
接著,關山年對韓青雲和呂有田說起了他父親關學謙。
關家是武將世家,關山年祖父關雄已經七十九歲了,三年前先帝離世,才從左司馬的位置上退下。
關雄有三子,長子和次子都繼承了關家武將傳統。
隻有小兒子關學謙紮會馬步就喊腿疼、拿個劍差點把自己的臉劃破。
關雄隻以為小兒子偷懶。
可關學謙卻說,他不想習武要從文,這可把關雄氣笑了。
他關家什麽時候出過會讀書的人?
認字都是為了學兵法、寫戰報的,可不是為了吟詩作對。
誰見過蘿卜地裏長出小白菜了?
但關雄自己也有私心,關家從立國以來,為大裕國戰死的子弟不計其數。
他自己的父親和兄弟,也都死於戰場。
關雄想,反正有他的長子和次子成為武將就行了,小兒子就當個紈絝吧。
關學謙十四歲那年,關雄最寄予厚望的長子關學誠戰死,死時年僅十九,還未成家。
關雄想起自己同樣死於戰場的父親和兄弟,又想起次子關學譯還在西南戰場,火速給關學謙定了親。
女方是翰林院編修之女,定親當年就成了婚。
第二年就生下了關家那一代的長孫——關山年。
關學謙完成了關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就一心讀起了聖賢書。
關雄也不管他,為國盡忠的事,他關家做的夠多的了。
關雄本以為,關山年是個跟關學謙一樣厭武喜文的。
可蘿卜地就是蘿卜地,偶爾出個不一樣的蘿卜,那也是少數。
關學年四五歲的時候,就表現出習武的資質。
不僅是關山年,關山年的兩個堂弟,還有關山年的兒子和侄子們,後來也都是從武。
關學謙則在二十一歲那年中了秀才,成了關家這片蘿卜地裏唯一一棵小白菜。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哪怕是武將世家,也會向往讀書人的清貴。
關雄很高興,關學謙二十一歲就中了秀才,過個十年八年,說不定能中個舉人。
到時候無論是捐官,還是用他家的軍功換,都得把小兒子往文官的路子上推。
關學謙學識很好,關雄在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同僚們,都說以關學謙的學識,中舉絕不在話下。
可所有人都忘了,關學謙身體不好。
鄉試連續九天七夜的考試,又趕上季節交替,秋深露重,很容易生病。
鄉試不僅僅是對學識的考核,更是對身體素質的考驗。
關學謙之後參加了十一次鄉試,除了關學謙母親過世那一年,每屆的鄉試,關學謙都會參加。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每次,關學謙都以被考場巡檢抬出來告終。
堅持的最久的一次是七天,最短的一次隻有三天,每次被抬出來之後,他都會大病一場。
關學謙四十歲之後,關雄和關山年都不許他再去參加鄉試。
可關學謙身體素質不像關家人,意誌力卻不比關家任何一個人差。
中舉是關學謙的執念,也是心魔。
任他老子和兒子磨破嘴皮,關學謙都會準時出現在鄉試的考場上。
關學謙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身體比往年還要差一些。
今年恩科消息一出,在湖州府剿匪的關山年就坐不住了。
剿匪結束,他立馬就趕迴洛城。
迴程路上,他還在擔心,親爹這次能堅持幾天,考完又要病多久。
關山年到洛城的時候,距離鄉試結束還有三天。
關家的家仆們,輪流守在貢院門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可等了六天,還沒等到關學謙被抬出來。
關山年也到了貢院門口守著,最後終於在第九天下午,接到了被抬出的關學謙。
這一次的關學謙,雖然也是被抬出來的,但他格外興奮,他被抬上馬車的時候還在說他寫完了,他這次一定能考中,然後就睡過去了。
關學謙這一睡就睡了兩天,醒來後就讓兒子去找那個幫過他的好心考生。
可關學謙根本不知道姓名,隻說二十多歲。
這讓關山年如何去找?
關山年先是根據考號,去詢問監考官和巡考人員。
但考卷已封,誰也不知道對應考號的考生叫什麽名字,家住哪裏。
關學謙聽說沒找到,氣的大罵關山年笨蛋。
關山年也委屈,可他也不敢頂嘴。
最後他從關學謙的嘴裏,聽出一個關鍵信息——全考場長得最好看的考生。
呂彥彥和韓青雲也是心酸難忍。
“最開始迴到鳳溪鎮的兩年,還時不時有人去打探,後來就漸漸沒有再來了。咱們呂家,這才徹底安定下來。
富貴十四歲時,就開始往外跑,從最開始的小商小販做起,慢慢地把當年呂家的產業收攏起來。
我那時囿於對你祖父的承諾,多年來都沒出過梧平縣。可憐富貴一個人在外奔波,是我對不起他。
最開始你母親和我,都不同意富貴出去。可他說,因他而敗的呂家,他必須找迴來。秦剛也支持他,就這樣呂家的日子,才又漸漸好起來。
就連那些人都沒再出現過,就好像沒有發生過那件事一樣。
呂秦兩家打從大裕立國之前,就同氣連枝,情如一家。如今秦剛隻得玉茹一個孩子,兩家便真的成了一家。
長安出生時,我跟富貴同秦剛說,讓他姓秦。
可秦剛說,血脈的延續,遠勝於姓氏的傳承,玉如的後代無論姓什麽,都是他們秦家的子孫。
青雲,彥彥,呂家的孩子也都是秦家的孩子,你們日後待秦叔叔和秦嬸嬸,要像對待我和你娘一樣。”
“是,爹。”韓青雲二人鄭重迴道。
三人在眼淚中,結束了今天的談話。
第二天早飯後,韓青雲和呂彥彥正要迴白雲村,新來的呂宅管家呂乙,跑來說有人拜訪韓青雲,老爺正在招唿,讓韓青雲盡快過去。
韓青雲心頭疑惑,他在洛城,除了顏家並沒有其他相熟的人。
可顏家來人的話,呂有田不會這樣鄭重接待,會把人直接引到自己這邊。
呂乙是呂有田特意買的洛城通,對洛城叫的上名字的府邸,都有所了解。
他見韓青雲麵色有疑,趕緊說道:“是宣威將軍關大人,說是來感謝姑爺的,具體什麽事情,小的不清楚。”
韓青雲更奇怪了,他快步走向會客廳,就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高大男子,正與呂有田相坐而談。
見到韓青雲過來,呂有田起身向那人道:“這就是小婿韓青雲。”
然後又對韓青雲:“這是關將軍。”
韓青雲對那人行了一禮,那人爽聲大笑:“果然好相貌。”
然後他才對韓青雲拱手道:“家父關學謙,在貢院,多虧小兄弟照應。”
韓青雲立即就想到考場上,他右側那個老秀才。
“將軍言重了,舉手之勞罷了,不足掛齒。”
宣威將軍關山年卻大手一揮:“於小兄弟而言,是舉手之勞,於我關家,卻是大恩。”
接著,關山年對韓青雲和呂有田說起了他父親關學謙。
關家是武將世家,關山年祖父關雄已經七十九歲了,三年前先帝離世,才從左司馬的位置上退下。
關雄有三子,長子和次子都繼承了關家武將傳統。
隻有小兒子關學謙紮會馬步就喊腿疼、拿個劍差點把自己的臉劃破。
關雄隻以為小兒子偷懶。
可關學謙卻說,他不想習武要從文,這可把關雄氣笑了。
他關家什麽時候出過會讀書的人?
認字都是為了學兵法、寫戰報的,可不是為了吟詩作對。
誰見過蘿卜地裏長出小白菜了?
但關雄自己也有私心,關家從立國以來,為大裕國戰死的子弟不計其數。
他自己的父親和兄弟,也都死於戰場。
關雄想,反正有他的長子和次子成為武將就行了,小兒子就當個紈絝吧。
關學謙十四歲那年,關雄最寄予厚望的長子關學誠戰死,死時年僅十九,還未成家。
關雄想起自己同樣死於戰場的父親和兄弟,又想起次子關學譯還在西南戰場,火速給關學謙定了親。
女方是翰林院編修之女,定親當年就成了婚。
第二年就生下了關家那一代的長孫——關山年。
關學謙完成了關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就一心讀起了聖賢書。
關雄也不管他,為國盡忠的事,他關家做的夠多的了。
關雄本以為,關山年是個跟關學謙一樣厭武喜文的。
可蘿卜地就是蘿卜地,偶爾出個不一樣的蘿卜,那也是少數。
關學年四五歲的時候,就表現出習武的資質。
不僅是關山年,關山年的兩個堂弟,還有關山年的兒子和侄子們,後來也都是從武。
關學謙則在二十一歲那年中了秀才,成了關家這片蘿卜地裏唯一一棵小白菜。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哪怕是武將世家,也會向往讀書人的清貴。
關雄很高興,關學謙二十一歲就中了秀才,過個十年八年,說不定能中個舉人。
到時候無論是捐官,還是用他家的軍功換,都得把小兒子往文官的路子上推。
關學謙學識很好,關雄在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同僚們,都說以關學謙的學識,中舉絕不在話下。
可所有人都忘了,關學謙身體不好。
鄉試連續九天七夜的考試,又趕上季節交替,秋深露重,很容易生病。
鄉試不僅僅是對學識的考核,更是對身體素質的考驗。
關學謙之後參加了十一次鄉試,除了關學謙母親過世那一年,每屆的鄉試,關學謙都會參加。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每次,關學謙都以被考場巡檢抬出來告終。
堅持的最久的一次是七天,最短的一次隻有三天,每次被抬出來之後,他都會大病一場。
關學謙四十歲之後,關雄和關山年都不許他再去參加鄉試。
可關學謙身體素質不像關家人,意誌力卻不比關家任何一個人差。
中舉是關學謙的執念,也是心魔。
任他老子和兒子磨破嘴皮,關學謙都會準時出現在鄉試的考場上。
關學謙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身體比往年還要差一些。
今年恩科消息一出,在湖州府剿匪的關山年就坐不住了。
剿匪結束,他立馬就趕迴洛城。
迴程路上,他還在擔心,親爹這次能堅持幾天,考完又要病多久。
關山年到洛城的時候,距離鄉試結束還有三天。
關家的家仆們,輪流守在貢院門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可等了六天,還沒等到關學謙被抬出來。
關山年也到了貢院門口守著,最後終於在第九天下午,接到了被抬出的關學謙。
這一次的關學謙,雖然也是被抬出來的,但他格外興奮,他被抬上馬車的時候還在說他寫完了,他這次一定能考中,然後就睡過去了。
關學謙這一睡就睡了兩天,醒來後就讓兒子去找那個幫過他的好心考生。
可關學謙根本不知道姓名,隻說二十多歲。
這讓關山年如何去找?
關山年先是根據考號,去詢問監考官和巡考人員。
但考卷已封,誰也不知道對應考號的考生叫什麽名字,家住哪裏。
關學謙聽說沒找到,氣的大罵關山年笨蛋。
關山年也委屈,可他也不敢頂嘴。
最後他從關學謙的嘴裏,聽出一個關鍵信息——全考場長得最好看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