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茴跟妻子鄭氏解釋,把楊七的話挑挑撿撿,說清楚了朝廷的態度。又重點強調,跟著楊七能賺更多的錢,七妹答應給兩成不舍商行的分紅呢,總算讓鄭氏勉強同意。鄭氏知道楊七買賣大,多少達官顯貴,世家大族想插手還進不來呢。囑咐丈夫跟著七妹好好幹,要收斂一下自己那點壞脾氣。
楊茴來報道得快,還帶來不少人手,楊七很是滿意,跟楊茴商量了很多事。最後楊七慎重地交待:“哥,有些事,比如彩色珍珠,望遠鏡之類自家獨有的東西,不要讓別人知道,尤其是江南李家,張家牙行,晉商吳家,這些有合作的人,更需要防著點,主要怕他們多心,橫生枝節。”
楊茴想了想,李家,張家這兩家他熟悉,這個晉商吳家是什麽人呢?想了很久,才依稀記起,自己當年到滇國調查過這人,與崔家勾結,在滇國販茶葉的那位晉商。想當初,楊七提起此人,恨得咬牙。不知何時,兩人還合作上了,聽七妹那口氣,合作得還不錯。
楊七這人別扭,說她坦蕩吧,她疑心病也滿重的。說她奸詐吧,她也能跟很多人合作,還都是雙贏的局麵。總歸是,商場如戰場,行商如做人,永恆的利益為上,但也要互相製約,互相成全,才能找到平衡點。
蕭六郎接管了燕興邸,先整頓了一番。把倉庫、客棧等相關的建築檢查一遍,有問題的都重修加固。又精減了一些他不喜歡的人,招來蕭家的族人子弟做事。
貨源上有點難,還要找江南李家,誰也沒有他家的貨品齊全。李三爺父子早跟楊七、張家商量過了,價格肯定要比給楊七和張家的貴一些。蕭六郎剛開始不願意,可是李三爺說:“尚書大人,在商言商不假,也多少有些人情在內。老英王是我家妹婿,楊茴是我家外甥,自已家人的內部價格,不適用外人。”
蕭六郎聽這番話,憤憤而去。再問張家、吳家,價格報得就更高了。後來有懂行的人告訴蕭六郎,李家給他的價格不算高了。張家、吳家的貨也都是從江南李家批發而來,也是這個價格,再往外批自然還要加些利潤。蕭六郎無奈地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批的貴,自然可以賣貴一點。
綜合原因,燕興邸和維燕商行的生意,並不象趙王想象的那般容易。蕭六郎腦子靈活,想了個招子。他找了皇後娘娘,讓她說服皇帝,成立絲綢之路商業聯盟會,由趙王當大總管。管理絲路上往來的商家,根據貨物多少,路程長短,收一些管理費、過路費、保護費,用來供養駐軍。常見的大宗貨物,要製訂統一的銷售價格,防止惡性競爭。
帝後的意見很快統一,覺得蕭六郎提議很不錯。趙王當上大總管,馬上製訂了收費標準,直接在幾個關隘設卡,收費,發放過路憑證。一些常規的貨物,也製訂了統一的銷售價格。
江南李家沒什麽反應,皇帝向李家借款五十萬貫,禦口親許李家十年通行權,十年之後,還不知道什麽情形呢。
依依商行也不著急,楊七兄妹的貨物都是緊俏的,從廣州直運五都銷售既可,有多餘的,批發給別的商家。與吳四信的合作,主要是茶葉、食鹽、黃糖、糧食幾個大項,也是走吳四信趟出來的茶馬古道,基本不走絲綢之路。
看著絲綢之路被趙王那夥人霸占,楊七與吳四信商量,各出一半錢,找些滇貴兩地的當地百姓,修整一下茶馬古道。緊要處把路擴寬些,個別太繞的路線取直些,沿途多開設些商棧。吳四信想了想就答應,後來,連張家、唐國公家也插手進來,要共同經營茶馬古道。楊七是巴不得的,唐國公家的權勢,張家的牛馬,簡直太有用了。也不枉當年她暗中籌謀,促成的滅滇之舉。除了茶馬古道,還可以從滇西南角尋一條路,搞出口外貿。
反正吧,朝廷收來往客商的各種費用,養絲路駐軍差不多夠了。燕興邸和維燕商行,仗著自己深厚的背景,私自抬高物價,也賺了一些錢。李家商行的貨物自產自銷,成本比較低,又一次性捐到十年絲路通行權,無論如何也是賺了。張家不走絲路,另覓捷徑,改從張郡公父子的駐地通行,跟當地胡族商人接洽,把貨物批發過去,或者以貨易貨。雖不如之前賺錢猛,利潤也還可以。其他中小型商行,還有那些需要途經絲路的胡商,就沒有不恨絲路聯盟那些人的。
楊七在西南得了利,想著雙贏,跟南詔總督李成一商量,也開始在西南辦起了許多買賣。滇地實在是個好地方,植物資源極好,礦產也豐富。楊七在這邊辦了藥材交易所,樹苗、花種交易所,滇茶研究所。並幫著隴西李氏找到了錫礦、銀礦、銅礦,讓唐國公著實發了一筆橫財。
李成牽頭,出地皮,出人手,不舍商行投資,掛著改善南詔百姓生活的牌子,辦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比如,在滇池邊上建立了一座全科的大型醫館,名為南詔醫館,在昆明建一座大型書院,名為祥雲書院,旁邊建一座大型圖書館,名為彩雲圖書館。一番動作下來,南詔成為西南的旺地。
太原李家因此獲得了巨大收益,勢力越發大了。唐國公心裏感激楊依依這個遠房表侄女,尋思著,這麽能耐的孩子,都叫楊尚書夫婦那不慈的父母給耽誤了,快四十歲了,還沒成個家。這麽大產業,以後連個繼承人也沒有。要是有機會,定要給她找個好人嫁了。
楊七與唐國公父子關係交好,雙方互通消息。得知宇文太師父子看到南詔發達起來,想把手伸過來,好摘桃子了。楊七心裏煩悶,這宇文太師父子太討厭了,哪兒哪兒都有他們。滇地這麽遠的地方,還不放過。
趙王上書皇帝,要求不舍商行每年給絲路上駐軍捐贈一批依依食品,還有常規藥品。三十萬軍隊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武帝倒是想開口,根本見不著楊依依。堂上英王一族的人,都替楊七說話。說什麽,不舍商行又不走絲路行商,憑什麽要捐助絲路駐軍。雖然不舍商行賺錢,都按時向朝廷納稅了。還有人說,人不舍商行,每年都拿出不少錢,捐助各地的慈善堂,還資助貧困的讀書人。這才是仁義商人,不象有些人,隻知道自己賺錢,心裏沒有一絲慈悲。隻知道剝削小商戶們。趙王又不傻,如何聽不出這是指桑罵槐,說給他聽呢。
因為趙王的所作所為,損傷了很多中小型商戶的利益。這些中小商戶又與朝臣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朝臣們空前一致地反對趙王的奏請。武帝無可奈何,隻得說了此事再議。
楊七知道此事,暗罵皇帝父子不要臉,形成了空手套白狼的習慣。楊依依加緊時間發展,瘋狂斂財。她在益州、太原、廣州、桂州、杭州、南詔,幾個重要的城池郊外,都建了商業街。主要是很多城市都實行坊市製度,又實行宵禁,商業運行起來實在不方便。
楊七借鑒後世的商業中心運營模式,在商業街的中間搭建戲台子,隻要天氣好,就安排些演員唱戲。逢年過節,更是搞各種推銷活動,發這發那的,利用世人愛看熱鬧、愛占小便宜的特點,聚集人氣。
商業街裏有各種商鋪,大到衣食住行,小到針頭線腦,日常百貨,樣樣齊全,不比西市、東市的排場小多少。主要是營業時間長,自由度高,還熱鬧異常。那些戲劇,茶館,酒館,很受民眾喜歡。
不過,楊七也明白,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些商業街,她也沒打算一家營利,多是與當地豪族聯手。地方豪族出地皮,出一部分資金,楊七出圖紙,出建材,手下的建築團隊負責設計和施工。商業街建成後,由地方豪族選出些能幹的子弟當管理人員,隻是規章製度要按楊七製訂的來。那些商鋪或租,或自用,都是合同三年一簽,租金一年一收。發放管理人員的月錢,支付戲台的費用。剩餘的幾個人按股分紅。楊七這樣一搞,跟地方勢力的關係立馬好起來了。誰要是說楊七一句不好,就有很多勢力跳出來打抱不平。
不舍商行的生意好,清怡縣主的名氣就大。吳形、吳狀兩兄弟聽到後,心裏十分不舒服。兩人想報複楊七,可是他們實在沒什麽大本事,也沒什麽本錢,拿不出什麽手段來。隻在背後牢騷滿腹,喝點酒就指天罵地的,連父親也怨恨上了。
這兩年,武帝沒有打仗,打累了,因為幾征遼東都沒有取勝,損兵折將,消耗國庫。最後還被高句麗聯手東突厥圍困了王軍,武帝自己都差點折在那場戰爭裏。那一次,武帝跟高句麗軍隊統帥保證,有生之年再不征遼東,雙方征戰已久,軍士俱已厭戰,軍隊進攻產生了遲疑,就上了高句麗聯軍的當,被圍困絕地。還虧了他家二駙馬李鳳,小小年紀使用了疑兵之計,用小股人馬拖住遼東聯軍。又幸虧當年被封為義成公主的楊茭從中周旋,許以重利,說服東突厥王庭退軍,武帝才僥幸撤出。
這幾年重開絲綢之路,江南李家從廣州出海做外貿,楊七與李家、吳家聯手從南詔出境做外貿,國內的中小型商家也都跟著,國家商業繁榮。這幾家怕武帝收拾他們,都給武帝不錯的分紅。趙王獨占絲路之便,發的財也要入國庫三分,不打仗了,國庫又開始豐盈。
武帝又產生了南巡的念頭,要是合適的話,他有意把都城遷往江都。他讓李圭、李成、尉遲殿臣、楊依依幾個人到洛陽見他。見了麵,沒別的事,就是要錢。
李圭財大氣粗,又深知武帝的秉性,錢是肯定要出的,但是也可以趁機給家裏謀些好處。他恭敬地問:“陛下,這幾年,臣一直在為家母和吾妻請封,朝廷遲遲沒有批複。不知道是為何?”
武帝歎口氣:“連年征戰,又加上修運河,國庫空虛。每加封一個人,就要給待遇,實在是為難啊。不過,你江南李家,要是不在乎些許身外之物,光給個封號還是可以的。我明日就旨達尚書省,安排封你母親為越國夫人,你夫人暫時就隨你的官職,為正二品外命婦。”李圭聽了滿意,當時就滿口承諾,陛下南巡,也是為了繁榮江地經濟,江南李家當效犬馬之勞,出錢二十萬貫。
南詔節度使李成多懂事啊,馬上表示自己也慷慨解囊,出錢二十萬貫。武帝大喜,也順便封了李成夫人為正二品外命婦,已經十歲的庶長子可以入國子監就讀。對了,李成去年也成親了,娶得是魯地秦家的嫡長女。
尉遲殿臣也不好示弱,也同意出錢二十萬貫。這些年,他在瓊州經營得不錯。又得妻妹指點,從瓊州南邊出海外貿,賺得盆滿缽滿。臣子懂事,皇帝也上道,不偏不倚,也加封尉遲殿臣的媳婦楊芥為正二品外命婦。
楊依依心裏暗暗歎氣,這算不算賣官鬻爵呢?楊家本就是宗族,皇親國戚。楊七隻是個女兒家,沒成過親,又過繼了的,長輩不需要求封。看來,這錢是要白白捐出來啊。以楊七那不愛吃虧的性格,如何甘心。她想起來辜後在世時,曾經開玩笑地說過,等她成親時要加封她為義和郡主。就老實不客氣地說出來了:“陛下,太後在世時,多次說過,等楊七成親時,封她為義和郡主。可惜,侄女命薄,一直沒遇到合心意的人,如今成了大齡剩女。我好想先皇和太後娘娘啊,要是他們在,肯定會給侄女賜一門好婚事。”說著,還真掉下幾滴眼淚。
李圭對楊七比較了解,心裏暗樂。這就是話術,要是直接了當的說要當郡主,武帝心裏未必樂意。楊七本就是宗室成員,搬出先皇與太後,再騸動點感情,說不得皇帝心就軟了。
果然,武帝臉色現出懷念之情。母後生前最疼愛的人就是晉王,推他坐上了太子之位。父皇母後生前對楊七印象不錯,說過這些話也不稀奇。武帝點點頭,直直看著楊依依。楊依依打了個冷戰,嘴也有些飄了:“臣女,臣女就是隨口一說,看到陛下,想起先皇與太後了。我原是宗室成員,自己家有事,自然盡心竭力。我出二十萬貫錢,支持南巡。”
武帝歎口氣:“朕也想父皇母後了,既然母後生前說了,朕自然要照做。就封楊依依為義和郡主,封地為南詔下屬的西林縣。西林縣雖然偏僻了一些,七侄女最擅長經營,相信以後會好的。”
這一批人去了,武帝又召了其他地方的節度使與封疆大吏。差不多的手段,各處一拔毛,南巡的費用就富富有餘了。
維燕十三年,二月初,武帝宣布要再次乘龍舟順運河南下,再巡江南。這次,所有的公子王孫,重要臣屬,都要一同去。楊七聽到消息,挑挑眉毛,這是要幹什麽?南巡還要帶上全部家人,重要臣屬,難道是準備遷都,不迴洛陽了?
楊七先寫信給尉遲殿臣,說帝後再次南巡,動靜很大。現在國家動蕩,民心散亂,傾巢離京,恐有變故。讓他加緊練兵,守好瓊州府和安南都護府。
給益州的大哥寫信,內容跟給姐夫的信差不多。讓他安穩行事,最好不要離開任所,安排好守軍,注意安全。
給二哥、三哥、五哥寫信,讓他們或稱病,或找個借口,最好不要隨駕南巡。二哥楊芮根本不用裝,真得了一場急病,到中興那邊的通善醫館看病去了。三哥楊荊借口中興圖書館遭遇了雷擊,主要建築有損傷,要帶人去整修。隻有五哥楊蔚不聽楊七的話,執意要跟著南巡。楊七無奈的歎口氣,希望自己的感覺錯誤,此行會安然無恙吧。
楊依依的兩個弟弟雖有爵位,但年輕資曆淺,入職也沒幾年,官職較小,根本輪不上跟著帝後南巡。皇後不喜歡楊七,對她這兩個弟弟也不看重,巴不得看不見他們呢。
幾個姐夫也都是安全的,大姐夫宇文基這會子正給皇帝找陵址呢。按道理講,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該著手修陵了。武帝這人不知道怎麽想的,遲遲未動。估計一是打仗,二是修運河,國庫沒錢。二是自大,皇帝都覺得自己是天子,運氣好,壽命永昌。
二姐夫張長遜還在西北守邊呢,朝廷愛打仗,與西部幾個民族關係都不大好,張家父子已經守邊多年。不過,在楊七的建議策劃之下,西部綠化做的好,商業也不錯。重開絲綢之路後,用當地的彩色棉布、葡萄酒、水果、幹果、藥材、香料與胡商交換金銀珠寶,異域香料,物產越發豐富,賺得盆滿缽滿。二姐一家日子過得極好,一點不用楊七操心。
三姐夫在東突王庭當可汗,雖然不喜歡楊茭,但她遠在化外,又是為國和親了。見不著麵,也不需要天天怨恨她了。
四姐夫王詠在國子監當值,朝廷怕耽誤監生們的學業,自然不用隨行。
五姐夫尉遲殿臣遠在瓊州,夫妻和美,兒女爭氣,日子過得充實。
六姐夫陳幹這會兒倒是在餘杭,不過有個特別差事,正讓趙王支使著,在西湖邊上給太後修敬親祠。到時候讓他想個借口,說去晉地采辦青石條,用以修祠,遠遠地躲開一段時間。
又傳信給李圭,江南是李家的根基,皇帝南巡,拖家帶口,不知意圖。要李家的生意收斂一下,貴重的財貨,轉移到安全地帶。人員也要隱蔽行事,注意家人安全。
唐國公李深手眼通天,早從中嗅到不一樣的意思。他命世子李成,收斂著些,靜觀其變。又自己稱病不起,讓人請李鳳夫婦來太原侍疾。
帝後前腳剛走,山東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直逼洛陽。楊家留守的老弱婦孺與下人早有準備,聽到一點風聲就躲到城外白雲山的英王堡。
唐國公也被下屬逼的在晉陽起兵造反,攻入中興城,找到宗室的一個孩子,擁立著當了新皇。
李深起兵,其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這件事還有個重要的人物,就是並州巨商吳四信。吳四信把生意交給兩個小兒子,給兩人組織一個經營團隊。自己退出商路,投到唐國公身邊的私兵鷹軍中效力。
李深問他:“四信呢,你年過四十,生間就做得這般大。好端端的,為什麽不經商了,要來投軍呢?”
吳四信道:“士農工商,商人雖然巨富,地位著實低下。來前屬下做了一個夢,夢見唐公乘龍升天,肯定是有大造華的。屬下願意追隨唐公,以圖將來,故來投軍。”
李深皺眉:“不過是一個夢罷了,你還當真。你這般年齡投軍,還能有什麽前途?我就是有心提拔你,也恐其他屬下不服啊。”
吳四信微微一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屬下這些年經營,財帛存了不少,先給唐公獻上三十萬貫軍資。”
李深聽了大喜,這麽大一筆錢,能養軍一年多了。當即就稱唿吳四信為賢弟了,讚他為人豪爽,做事果決。又命他掛著軍職,繼續行商,持續為晉陽提供軍資。
吳四信問:“唐公對依依食品有什麽看法沒有?我與您家那位遠房表侄女有些合作,能說得上話,軍需上可以請她幫忙。到時,衣食住行都有著落了。”
李深大笑:“就你們那點交情,肯定不如本公與她深厚,從先帝和太後那邊論,我可是她的表叔父啊。她善會來事,讓人喜愛,曾有幾件事求到我這裏,我可是盡力辦了。我的長子現在也與她有合作呢,那的確是個能人。”
吳四信笑:“還有更好的,她是個女子,咱們不用擔心她有異心。女子再大,不過為後為妃,還能當皇帝不成。”
李深笑道:“女子也有能幹的,我那個嫡女,就是個會領兵的,能指揮數萬人協同作戰呢。她丈夫兒子皆不如她。”兩人說說笑笑,勾肩搭背的宛如兄弟。李深有了吳四信的錢財支持,野心大增。
過了一段時間,吳四信又私下對李深道:“唐公要小心啊,您身邊的副手可是朝廷派來監視您的。我以前行商時與他有些來往,算是舊相識。他找了我,要我投效於他。我沒拒絕,還給了他一大筆錢,跟他說唐公您絕無反心,先穩住了他。”
李深出了一頭汗,他知道身邊有武帝派來監視的人,隻是沒想到他一向信任的副手也是朝廷的眼線。
才過了一個月,李深又到晉陽行宮飲酒作樂,喝醉了,與兩個留守的宮妃睡到一起。他的副手領著個一小隊巡查到行宮,聽說唐公留宿,就率兵進入寢室,把三個人堵個正著。那人黑著臉,喝令手下把三人拿下。唐國公宿醉剛醒,嘴裏嚷著:“小人,我待你不薄,你莫要以下犯上。”
那人冷冷一笑:“唐國公,到底是誰以下犯上?這是晉陽行宮,不是你的國公府。先帝在時就責令封閉,裏麵的宮妃也是侍候過先帝的,臣下豈能擅動。你死到臨頭還不知道呢,我有皇帝旨意,監視晉地官員臣屬有無異心,如有逾距,即刻處置。”
一隊人押著三人往外走,李深暗自叫苦,這次不死也要脫層皮了。剛到二門,公子李鳳,鷹軍副統領吳四信,領著各自的心腹,手持利刃衝進來。一番近戰,全殲了副手一夥人,救下唐國公。李深完全酒醒,嚇得雙腿戰戰,坐在當地。事已到此,不得已,隻能起兵造反了。
燕武帝苟在江都,每日花天酒地,還常常與眾臣說:“眾位愛卿,咱們不如就遷都江都吧。我最初當晉王的時候,就是在江都任總管,與這個地方實在有緣呢。氣候濕潤,有好景,有美食,還有美女,我一來,就不想迴去了。”
有個衛軍的頭領叫馬德,他是關中人,不喜歡江南這邊的氣候和飲食。這人大咧咧的心直口快:“陛下也是關中人,我們幾個衛軍的統領都是關隴人,日夜思念家鄉與親人,還是早些迴去為好。”武帝大怒,讓人打了馬德二十軍棍。其他人雖不敢再言,心裏也是不服不憤的。
維燕十四年年初,武帝依然滯留江都。國內各地義軍都湧向江南,武帝有些心慌,傳旨給絲綢之路的三十萬駐軍,要他們平定北方義軍。又旨傳各地府兵,就地平亂,平亂後速到江都救駕。可惜呀,這些旨意皆被有異心的各地官員攔截,根本沒到達軍隊手裏。
武帝久等援軍不來,知道大勢已去,摸著自己的頭頸歎道:“這顆好頭顱,要保不住了,說不得明天就被什麽人砍了。”眾宮人惶恐不安,每天都有人偷跑。
三月中旬的一天,武帝與明珠午睡起來,武帝在案幾上抄寫自己的舊詩《江都宮樂歌》,揚州舊處可淹留,台榭高明複好遊。風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餘秋。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完畢端祥著自己的書法,自覺不錯。
當夜,武帝又與眾宮妃歡飲。忽見宇文太師、馬德引軍隊殺入行宮。武帝半醉,躲到永巷,被叛軍找到,太師命人以絲帶絞殺,給這位上司留個全屍。隨後,命人誅殺了所有宗室與外戚。楊蔚不聽楊七的話,這次也在劫難逃,應了當初慧姑的預言。
不過,有兩個人幸運得留下了,一個是蕭皇後,一個是寵妃明珠。宇文太師命二人侍寢,又安慰兩人會保全她們性命,許她們一世榮化富貴。
楊茴來報道得快,還帶來不少人手,楊七很是滿意,跟楊茴商量了很多事。最後楊七慎重地交待:“哥,有些事,比如彩色珍珠,望遠鏡之類自家獨有的東西,不要讓別人知道,尤其是江南李家,張家牙行,晉商吳家,這些有合作的人,更需要防著點,主要怕他們多心,橫生枝節。”
楊茴想了想,李家,張家這兩家他熟悉,這個晉商吳家是什麽人呢?想了很久,才依稀記起,自己當年到滇國調查過這人,與崔家勾結,在滇國販茶葉的那位晉商。想當初,楊七提起此人,恨得咬牙。不知何時,兩人還合作上了,聽七妹那口氣,合作得還不錯。
楊七這人別扭,說她坦蕩吧,她疑心病也滿重的。說她奸詐吧,她也能跟很多人合作,還都是雙贏的局麵。總歸是,商場如戰場,行商如做人,永恆的利益為上,但也要互相製約,互相成全,才能找到平衡點。
蕭六郎接管了燕興邸,先整頓了一番。把倉庫、客棧等相關的建築檢查一遍,有問題的都重修加固。又精減了一些他不喜歡的人,招來蕭家的族人子弟做事。
貨源上有點難,還要找江南李家,誰也沒有他家的貨品齊全。李三爺父子早跟楊七、張家商量過了,價格肯定要比給楊七和張家的貴一些。蕭六郎剛開始不願意,可是李三爺說:“尚書大人,在商言商不假,也多少有些人情在內。老英王是我家妹婿,楊茴是我家外甥,自已家人的內部價格,不適用外人。”
蕭六郎聽這番話,憤憤而去。再問張家、吳家,價格報得就更高了。後來有懂行的人告訴蕭六郎,李家給他的價格不算高了。張家、吳家的貨也都是從江南李家批發而來,也是這個價格,再往外批自然還要加些利潤。蕭六郎無奈地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批的貴,自然可以賣貴一點。
綜合原因,燕興邸和維燕商行的生意,並不象趙王想象的那般容易。蕭六郎腦子靈活,想了個招子。他找了皇後娘娘,讓她說服皇帝,成立絲綢之路商業聯盟會,由趙王當大總管。管理絲路上往來的商家,根據貨物多少,路程長短,收一些管理費、過路費、保護費,用來供養駐軍。常見的大宗貨物,要製訂統一的銷售價格,防止惡性競爭。
帝後的意見很快統一,覺得蕭六郎提議很不錯。趙王當上大總管,馬上製訂了收費標準,直接在幾個關隘設卡,收費,發放過路憑證。一些常規的貨物,也製訂了統一的銷售價格。
江南李家沒什麽反應,皇帝向李家借款五十萬貫,禦口親許李家十年通行權,十年之後,還不知道什麽情形呢。
依依商行也不著急,楊七兄妹的貨物都是緊俏的,從廣州直運五都銷售既可,有多餘的,批發給別的商家。與吳四信的合作,主要是茶葉、食鹽、黃糖、糧食幾個大項,也是走吳四信趟出來的茶馬古道,基本不走絲綢之路。
看著絲綢之路被趙王那夥人霸占,楊七與吳四信商量,各出一半錢,找些滇貴兩地的當地百姓,修整一下茶馬古道。緊要處把路擴寬些,個別太繞的路線取直些,沿途多開設些商棧。吳四信想了想就答應,後來,連張家、唐國公家也插手進來,要共同經營茶馬古道。楊七是巴不得的,唐國公家的權勢,張家的牛馬,簡直太有用了。也不枉當年她暗中籌謀,促成的滅滇之舉。除了茶馬古道,還可以從滇西南角尋一條路,搞出口外貿。
反正吧,朝廷收來往客商的各種費用,養絲路駐軍差不多夠了。燕興邸和維燕商行,仗著自己深厚的背景,私自抬高物價,也賺了一些錢。李家商行的貨物自產自銷,成本比較低,又一次性捐到十年絲路通行權,無論如何也是賺了。張家不走絲路,另覓捷徑,改從張郡公父子的駐地通行,跟當地胡族商人接洽,把貨物批發過去,或者以貨易貨。雖不如之前賺錢猛,利潤也還可以。其他中小型商行,還有那些需要途經絲路的胡商,就沒有不恨絲路聯盟那些人的。
楊七在西南得了利,想著雙贏,跟南詔總督李成一商量,也開始在西南辦起了許多買賣。滇地實在是個好地方,植物資源極好,礦產也豐富。楊七在這邊辦了藥材交易所,樹苗、花種交易所,滇茶研究所。並幫著隴西李氏找到了錫礦、銀礦、銅礦,讓唐國公著實發了一筆橫財。
李成牽頭,出地皮,出人手,不舍商行投資,掛著改善南詔百姓生活的牌子,辦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比如,在滇池邊上建立了一座全科的大型醫館,名為南詔醫館,在昆明建一座大型書院,名為祥雲書院,旁邊建一座大型圖書館,名為彩雲圖書館。一番動作下來,南詔成為西南的旺地。
太原李家因此獲得了巨大收益,勢力越發大了。唐國公心裏感激楊依依這個遠房表侄女,尋思著,這麽能耐的孩子,都叫楊尚書夫婦那不慈的父母給耽誤了,快四十歲了,還沒成個家。這麽大產業,以後連個繼承人也沒有。要是有機會,定要給她找個好人嫁了。
楊七與唐國公父子關係交好,雙方互通消息。得知宇文太師父子看到南詔發達起來,想把手伸過來,好摘桃子了。楊七心裏煩悶,這宇文太師父子太討厭了,哪兒哪兒都有他們。滇地這麽遠的地方,還不放過。
趙王上書皇帝,要求不舍商行每年給絲路上駐軍捐贈一批依依食品,還有常規藥品。三十萬軍隊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武帝倒是想開口,根本見不著楊依依。堂上英王一族的人,都替楊七說話。說什麽,不舍商行又不走絲路行商,憑什麽要捐助絲路駐軍。雖然不舍商行賺錢,都按時向朝廷納稅了。還有人說,人不舍商行,每年都拿出不少錢,捐助各地的慈善堂,還資助貧困的讀書人。這才是仁義商人,不象有些人,隻知道自己賺錢,心裏沒有一絲慈悲。隻知道剝削小商戶們。趙王又不傻,如何聽不出這是指桑罵槐,說給他聽呢。
因為趙王的所作所為,損傷了很多中小型商戶的利益。這些中小商戶又與朝臣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朝臣們空前一致地反對趙王的奏請。武帝無可奈何,隻得說了此事再議。
楊七知道此事,暗罵皇帝父子不要臉,形成了空手套白狼的習慣。楊依依加緊時間發展,瘋狂斂財。她在益州、太原、廣州、桂州、杭州、南詔,幾個重要的城池郊外,都建了商業街。主要是很多城市都實行坊市製度,又實行宵禁,商業運行起來實在不方便。
楊七借鑒後世的商業中心運營模式,在商業街的中間搭建戲台子,隻要天氣好,就安排些演員唱戲。逢年過節,更是搞各種推銷活動,發這發那的,利用世人愛看熱鬧、愛占小便宜的特點,聚集人氣。
商業街裏有各種商鋪,大到衣食住行,小到針頭線腦,日常百貨,樣樣齊全,不比西市、東市的排場小多少。主要是營業時間長,自由度高,還熱鬧異常。那些戲劇,茶館,酒館,很受民眾喜歡。
不過,楊七也明白,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些商業街,她也沒打算一家營利,多是與當地豪族聯手。地方豪族出地皮,出一部分資金,楊七出圖紙,出建材,手下的建築團隊負責設計和施工。商業街建成後,由地方豪族選出些能幹的子弟當管理人員,隻是規章製度要按楊七製訂的來。那些商鋪或租,或自用,都是合同三年一簽,租金一年一收。發放管理人員的月錢,支付戲台的費用。剩餘的幾個人按股分紅。楊七這樣一搞,跟地方勢力的關係立馬好起來了。誰要是說楊七一句不好,就有很多勢力跳出來打抱不平。
不舍商行的生意好,清怡縣主的名氣就大。吳形、吳狀兩兄弟聽到後,心裏十分不舒服。兩人想報複楊七,可是他們實在沒什麽大本事,也沒什麽本錢,拿不出什麽手段來。隻在背後牢騷滿腹,喝點酒就指天罵地的,連父親也怨恨上了。
這兩年,武帝沒有打仗,打累了,因為幾征遼東都沒有取勝,損兵折將,消耗國庫。最後還被高句麗聯手東突厥圍困了王軍,武帝自己都差點折在那場戰爭裏。那一次,武帝跟高句麗軍隊統帥保證,有生之年再不征遼東,雙方征戰已久,軍士俱已厭戰,軍隊進攻產生了遲疑,就上了高句麗聯軍的當,被圍困絕地。還虧了他家二駙馬李鳳,小小年紀使用了疑兵之計,用小股人馬拖住遼東聯軍。又幸虧當年被封為義成公主的楊茭從中周旋,許以重利,說服東突厥王庭退軍,武帝才僥幸撤出。
這幾年重開絲綢之路,江南李家從廣州出海做外貿,楊七與李家、吳家聯手從南詔出境做外貿,國內的中小型商家也都跟著,國家商業繁榮。這幾家怕武帝收拾他們,都給武帝不錯的分紅。趙王獨占絲路之便,發的財也要入國庫三分,不打仗了,國庫又開始豐盈。
武帝又產生了南巡的念頭,要是合適的話,他有意把都城遷往江都。他讓李圭、李成、尉遲殿臣、楊依依幾個人到洛陽見他。見了麵,沒別的事,就是要錢。
李圭財大氣粗,又深知武帝的秉性,錢是肯定要出的,但是也可以趁機給家裏謀些好處。他恭敬地問:“陛下,這幾年,臣一直在為家母和吾妻請封,朝廷遲遲沒有批複。不知道是為何?”
武帝歎口氣:“連年征戰,又加上修運河,國庫空虛。每加封一個人,就要給待遇,實在是為難啊。不過,你江南李家,要是不在乎些許身外之物,光給個封號還是可以的。我明日就旨達尚書省,安排封你母親為越國夫人,你夫人暫時就隨你的官職,為正二品外命婦。”李圭聽了滿意,當時就滿口承諾,陛下南巡,也是為了繁榮江地經濟,江南李家當效犬馬之勞,出錢二十萬貫。
南詔節度使李成多懂事啊,馬上表示自己也慷慨解囊,出錢二十萬貫。武帝大喜,也順便封了李成夫人為正二品外命婦,已經十歲的庶長子可以入國子監就讀。對了,李成去年也成親了,娶得是魯地秦家的嫡長女。
尉遲殿臣也不好示弱,也同意出錢二十萬貫。這些年,他在瓊州經營得不錯。又得妻妹指點,從瓊州南邊出海外貿,賺得盆滿缽滿。臣子懂事,皇帝也上道,不偏不倚,也加封尉遲殿臣的媳婦楊芥為正二品外命婦。
楊依依心裏暗暗歎氣,這算不算賣官鬻爵呢?楊家本就是宗族,皇親國戚。楊七隻是個女兒家,沒成過親,又過繼了的,長輩不需要求封。看來,這錢是要白白捐出來啊。以楊七那不愛吃虧的性格,如何甘心。她想起來辜後在世時,曾經開玩笑地說過,等她成親時要加封她為義和郡主。就老實不客氣地說出來了:“陛下,太後在世時,多次說過,等楊七成親時,封她為義和郡主。可惜,侄女命薄,一直沒遇到合心意的人,如今成了大齡剩女。我好想先皇和太後娘娘啊,要是他們在,肯定會給侄女賜一門好婚事。”說著,還真掉下幾滴眼淚。
李圭對楊七比較了解,心裏暗樂。這就是話術,要是直接了當的說要當郡主,武帝心裏未必樂意。楊七本就是宗室成員,搬出先皇與太後,再騸動點感情,說不得皇帝心就軟了。
果然,武帝臉色現出懷念之情。母後生前最疼愛的人就是晉王,推他坐上了太子之位。父皇母後生前對楊七印象不錯,說過這些話也不稀奇。武帝點點頭,直直看著楊依依。楊依依打了個冷戰,嘴也有些飄了:“臣女,臣女就是隨口一說,看到陛下,想起先皇與太後了。我原是宗室成員,自己家有事,自然盡心竭力。我出二十萬貫錢,支持南巡。”
武帝歎口氣:“朕也想父皇母後了,既然母後生前說了,朕自然要照做。就封楊依依為義和郡主,封地為南詔下屬的西林縣。西林縣雖然偏僻了一些,七侄女最擅長經營,相信以後會好的。”
這一批人去了,武帝又召了其他地方的節度使與封疆大吏。差不多的手段,各處一拔毛,南巡的費用就富富有餘了。
維燕十三年,二月初,武帝宣布要再次乘龍舟順運河南下,再巡江南。這次,所有的公子王孫,重要臣屬,都要一同去。楊七聽到消息,挑挑眉毛,這是要幹什麽?南巡還要帶上全部家人,重要臣屬,難道是準備遷都,不迴洛陽了?
楊七先寫信給尉遲殿臣,說帝後再次南巡,動靜很大。現在國家動蕩,民心散亂,傾巢離京,恐有變故。讓他加緊練兵,守好瓊州府和安南都護府。
給益州的大哥寫信,內容跟給姐夫的信差不多。讓他安穩行事,最好不要離開任所,安排好守軍,注意安全。
給二哥、三哥、五哥寫信,讓他們或稱病,或找個借口,最好不要隨駕南巡。二哥楊芮根本不用裝,真得了一場急病,到中興那邊的通善醫館看病去了。三哥楊荊借口中興圖書館遭遇了雷擊,主要建築有損傷,要帶人去整修。隻有五哥楊蔚不聽楊七的話,執意要跟著南巡。楊七無奈的歎口氣,希望自己的感覺錯誤,此行會安然無恙吧。
楊依依的兩個弟弟雖有爵位,但年輕資曆淺,入職也沒幾年,官職較小,根本輪不上跟著帝後南巡。皇後不喜歡楊七,對她這兩個弟弟也不看重,巴不得看不見他們呢。
幾個姐夫也都是安全的,大姐夫宇文基這會子正給皇帝找陵址呢。按道理講,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該著手修陵了。武帝這人不知道怎麽想的,遲遲未動。估計一是打仗,二是修運河,國庫沒錢。二是自大,皇帝都覺得自己是天子,運氣好,壽命永昌。
二姐夫張長遜還在西北守邊呢,朝廷愛打仗,與西部幾個民族關係都不大好,張家父子已經守邊多年。不過,在楊七的建議策劃之下,西部綠化做的好,商業也不錯。重開絲綢之路後,用當地的彩色棉布、葡萄酒、水果、幹果、藥材、香料與胡商交換金銀珠寶,異域香料,物產越發豐富,賺得盆滿缽滿。二姐一家日子過得極好,一點不用楊七操心。
三姐夫在東突王庭當可汗,雖然不喜歡楊茭,但她遠在化外,又是為國和親了。見不著麵,也不需要天天怨恨她了。
四姐夫王詠在國子監當值,朝廷怕耽誤監生們的學業,自然不用隨行。
五姐夫尉遲殿臣遠在瓊州,夫妻和美,兒女爭氣,日子過得充實。
六姐夫陳幹這會兒倒是在餘杭,不過有個特別差事,正讓趙王支使著,在西湖邊上給太後修敬親祠。到時候讓他想個借口,說去晉地采辦青石條,用以修祠,遠遠地躲開一段時間。
又傳信給李圭,江南是李家的根基,皇帝南巡,拖家帶口,不知意圖。要李家的生意收斂一下,貴重的財貨,轉移到安全地帶。人員也要隱蔽行事,注意家人安全。
唐國公李深手眼通天,早從中嗅到不一樣的意思。他命世子李成,收斂著些,靜觀其變。又自己稱病不起,讓人請李鳳夫婦來太原侍疾。
帝後前腳剛走,山東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直逼洛陽。楊家留守的老弱婦孺與下人早有準備,聽到一點風聲就躲到城外白雲山的英王堡。
唐國公也被下屬逼的在晉陽起兵造反,攻入中興城,找到宗室的一個孩子,擁立著當了新皇。
李深起兵,其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這件事還有個重要的人物,就是並州巨商吳四信。吳四信把生意交給兩個小兒子,給兩人組織一個經營團隊。自己退出商路,投到唐國公身邊的私兵鷹軍中效力。
李深問他:“四信呢,你年過四十,生間就做得這般大。好端端的,為什麽不經商了,要來投軍呢?”
吳四信道:“士農工商,商人雖然巨富,地位著實低下。來前屬下做了一個夢,夢見唐公乘龍升天,肯定是有大造華的。屬下願意追隨唐公,以圖將來,故來投軍。”
李深皺眉:“不過是一個夢罷了,你還當真。你這般年齡投軍,還能有什麽前途?我就是有心提拔你,也恐其他屬下不服啊。”
吳四信微微一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屬下這些年經營,財帛存了不少,先給唐公獻上三十萬貫軍資。”
李深聽了大喜,這麽大一筆錢,能養軍一年多了。當即就稱唿吳四信為賢弟了,讚他為人豪爽,做事果決。又命他掛著軍職,繼續行商,持續為晉陽提供軍資。
吳四信問:“唐公對依依食品有什麽看法沒有?我與您家那位遠房表侄女有些合作,能說得上話,軍需上可以請她幫忙。到時,衣食住行都有著落了。”
李深大笑:“就你們那點交情,肯定不如本公與她深厚,從先帝和太後那邊論,我可是她的表叔父啊。她善會來事,讓人喜愛,曾有幾件事求到我這裏,我可是盡力辦了。我的長子現在也與她有合作呢,那的確是個能人。”
吳四信笑:“還有更好的,她是個女子,咱們不用擔心她有異心。女子再大,不過為後為妃,還能當皇帝不成。”
李深笑道:“女子也有能幹的,我那個嫡女,就是個會領兵的,能指揮數萬人協同作戰呢。她丈夫兒子皆不如她。”兩人說說笑笑,勾肩搭背的宛如兄弟。李深有了吳四信的錢財支持,野心大增。
過了一段時間,吳四信又私下對李深道:“唐公要小心啊,您身邊的副手可是朝廷派來監視您的。我以前行商時與他有些來往,算是舊相識。他找了我,要我投效於他。我沒拒絕,還給了他一大筆錢,跟他說唐公您絕無反心,先穩住了他。”
李深出了一頭汗,他知道身邊有武帝派來監視的人,隻是沒想到他一向信任的副手也是朝廷的眼線。
才過了一個月,李深又到晉陽行宮飲酒作樂,喝醉了,與兩個留守的宮妃睡到一起。他的副手領著個一小隊巡查到行宮,聽說唐公留宿,就率兵進入寢室,把三個人堵個正著。那人黑著臉,喝令手下把三人拿下。唐國公宿醉剛醒,嘴裏嚷著:“小人,我待你不薄,你莫要以下犯上。”
那人冷冷一笑:“唐國公,到底是誰以下犯上?這是晉陽行宮,不是你的國公府。先帝在時就責令封閉,裏麵的宮妃也是侍候過先帝的,臣下豈能擅動。你死到臨頭還不知道呢,我有皇帝旨意,監視晉地官員臣屬有無異心,如有逾距,即刻處置。”
一隊人押著三人往外走,李深暗自叫苦,這次不死也要脫層皮了。剛到二門,公子李鳳,鷹軍副統領吳四信,領著各自的心腹,手持利刃衝進來。一番近戰,全殲了副手一夥人,救下唐國公。李深完全酒醒,嚇得雙腿戰戰,坐在當地。事已到此,不得已,隻能起兵造反了。
燕武帝苟在江都,每日花天酒地,還常常與眾臣說:“眾位愛卿,咱們不如就遷都江都吧。我最初當晉王的時候,就是在江都任總管,與這個地方實在有緣呢。氣候濕潤,有好景,有美食,還有美女,我一來,就不想迴去了。”
有個衛軍的頭領叫馬德,他是關中人,不喜歡江南這邊的氣候和飲食。這人大咧咧的心直口快:“陛下也是關中人,我們幾個衛軍的統領都是關隴人,日夜思念家鄉與親人,還是早些迴去為好。”武帝大怒,讓人打了馬德二十軍棍。其他人雖不敢再言,心裏也是不服不憤的。
維燕十四年年初,武帝依然滯留江都。國內各地義軍都湧向江南,武帝有些心慌,傳旨給絲綢之路的三十萬駐軍,要他們平定北方義軍。又旨傳各地府兵,就地平亂,平亂後速到江都救駕。可惜呀,這些旨意皆被有異心的各地官員攔截,根本沒到達軍隊手裏。
武帝久等援軍不來,知道大勢已去,摸著自己的頭頸歎道:“這顆好頭顱,要保不住了,說不得明天就被什麽人砍了。”眾宮人惶恐不安,每天都有人偷跑。
三月中旬的一天,武帝與明珠午睡起來,武帝在案幾上抄寫自己的舊詩《江都宮樂歌》,揚州舊處可淹留,台榭高明複好遊。風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餘秋。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完畢端祥著自己的書法,自覺不錯。
當夜,武帝又與眾宮妃歡飲。忽見宇文太師、馬德引軍隊殺入行宮。武帝半醉,躲到永巷,被叛軍找到,太師命人以絲帶絞殺,給這位上司留個全屍。隨後,命人誅殺了所有宗室與外戚。楊蔚不聽楊七的話,這次也在劫難逃,應了當初慧姑的預言。
不過,有兩個人幸運得留下了,一個是蕭皇後,一個是寵妃明珠。宇文太師命二人侍寢,又安慰兩人會保全她們性命,許她們一世榮化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