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七走到前麵,給吳四信拱拱手行了個朋友禮,口中客氣道:“多謝吳先生相幫,隻是我很怕節外生枝,希望先生不要把這件事泄露出去。日後有機會,在下一定報答。”
吳四信笑道:“好說,不用日後,在下現在就有事要求楊七小姐。這裏地形險要,不宜久留,咱們還是往前走,等到了平坦安全的地方,咱們再詳談。”楊七點點頭。
兩隊人馬合在一處可不少,把山路都擠滿了,一直走了十幾裏山地,才到平坦寬闊的地方。除了跟吳四信殺過去的人馬,吳四信車隊的剩餘人馬都在這裏待命,吳四信自去安撫自家的車隊。兩隊人馬同行,又走到兩個時辰,到了安全的地方。
楊七命人在偏僻處挖了幾個深深的大坑,掩埋了敵方的屍體,又把地麵偽裝一下,讓人不易發覺。
又行十數裏,看見一座小山,仰觀山上有一座破敗的小廟。命人上去察看,破爛廟門上寫著出世廟,隻有一位眼花耳聾的老僧在廟裏修行。
楊七歎口氣,命人在廟後挖了坑,掩埋了自家傷亡的衛士,立了一塊小小的石碑。又吩咐稍後出資重修出世廟,召幾位修行僧人,日日為這些衛士們誦經祈福,逢年過節為他們燒紙焚香。封長紅趕緊應了,承諾一定親自把這件事辦好。
兩家車隊沉默地往梓州方向走,到了梓州城外時,夜幕降臨,城門早關閉了。幸好城外有吳家的商棧,吳四信邀請楊七一行到他的商棧修整。楊七心情很亂,也沒什麽精神。楊家車隊規模又大,一時也不好安置,有現成的地方,就同意了。
臨時加搭了不少帳篷,安排好一眾人的餐飲和住宿,又燒大量熱水讓眾人自行洗漱。吳四信商棧的主管設了酒宴,招待幾個當家人。
席間,吳四信讓兩個十多歲的男孩上前,引見給楊七小姐。吳四信笑笑:“這是我的兩個兒子,大的十二歲了,叫吳形,次子十歲了,叫吳。還有兩個小兒子,吳畏,吳懼,都跟他們母親相裏氏在並州老家呢。”
楊七抬眼看兩個孩子,有些胡人相貌,想來相裏夫人有胡人血統也不一定。她笑笑:“吳先生好命,不過而立之年,就有四個健康聰明的兒子,真是後繼有人呢。”讓大侍女美麗取來兩塊白玉牌,送給兩位吳小公子做見麵禮。都是打磨光滑的平安無事牌,沒什麽花樣字跡,玉質是極好的。兩位小公子雙手接過,道了一聲謝。
吳四信道:“我剛到益州出了一批茶葉,又囤下一批木料。原想再囤些秋糧,可是那些商家與農戶都不肯賣給在下。我打聽到英王的長子,您的長兄楊刺史在益州話事,想走他的門路。楊刺史拒絕了,說是已有人訂下了益州秋糧收購,讓我到別處再問問。我正準備到劍州和漢州問問情況,剛到劍州山區,就碰上了楊七小姐。真是有緣呢,楊七小姐一向神通廣大,指點一下在下才好。”
楊七看他一眼道:“中興城本就有含佳倉,儲糧需求很大了。皇帝又在洛陽建了迴洛倉,準備儲存大量糧食。糧滿庫豐之後,要興兵往四野打,擴充國土。有心仕途的達官顯貴和世族大戶,各家收糧儲備,待明年青黃不接時平價賣給迴洛倉,準備在皇帝麵前落個好。跟迴洛倉交易沒什麽利潤,隻為前途。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各方勢力都觀注的,勢力不夠大就不要動,弄得不好容易出麻煩。你一個平民商戶,還要插手糧食生意嗎?滇國的茶葉生意你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你的木料生意也做遍了大燕,能維持住就夠用了。”
吳四信笑了:“楊七小姐不要誤會,在下現在還是一界平民商戶,自然不會插手糧食生意。隻是今年河東全境大旱,秋糧收成極差。唐國公李深在太原當刺史,算是個朋友吧,朝廷下旨征糧,比往年多要三成。要是按朝廷要求的數量全部送京,太原周圍的百姓不夠吃,冬日必鬧饑荒,早晚要亂。所以李大人自已出資,要采購一批糧食平衡糧價。人家是關隴貴族出身,不嫌棄我這一界商賈,朋友相稱。我在河東做生意,也借了他的勢,他有所求,自然是要幫上一把。如果楊七小姐肯幫忙,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楊七想了想:“原來如此,好,我這人既不喜歡欠別人,也不喜歡別人欠我的。今日遇見,吳先生也是出手幫了我的,還答應隱下此事,我自然要還了這人情。我聽大哥說,益州號稱天府之國,稻米一年三熟,但是在這裏收糧有三處不便,一是路況實在是不好,運輸十分費力。二是一路上山多林密,民風剽悍。多少村子喚作莽村,裏麵的人白天種地當農民,夜晚做賊,打劫來往客商車隊。三是,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天府之國,這邊的糧食走向,是多少家族都盯著的,目標太大容易出事。”
吳四信點點頭,他當然知道。這些年走南闖北,見識自然比楊七這樣的深閨大小姐多。這不是沒辦法嘛,收糧不去天府之國,難道去窮鄉僻壤之地。主要是,他一屆商戶,達官顯貴巴結不上,與地方豪族也沒什麽交情,到哪裏也收不到糧。
楊七道:“我在瓊州收購了一批稻米,可以讓人運送到桂州的不舍商棧。我特批你可以用常價收購,自行運送到太原。雖然路途長了一點,但我知道你的茶葉生意主要在滇國,桂州離滇國距離近,那邊也有你的商隊。關鍵是你我都不是走仕途的人,這批米糧,各方勢力都不知道,可說是神不知鬼不覺。”
吳四信想了一想,笑了,楊七小姐果然是個能人呢,能在各方勢力中另覓捷徑。又想到今日的刺殺,也不外乎是那幾個覬覦楊七產業的家族所為。
世上哪有那麽巧的事,楊七遇刺,吳四信恰好就助了她。原來吳四信到好幾處購糧都受阻,一打探才知道,各地糧草生意都是朝中的達官顯貴與地方豪族聯手控製多年了。吳四信實在沒法子,想到楊七小姐自成一派,並不與其他家族沆瀣一氣,就打起了楊七的主意。
楊七小姐這人挺有意思的,一個小女子,做的都是大事,手眼通天,儼然成了英王一族的話事人。她自己發財不說,還把楊家與外祖家都帶起來了。主要是楊七還算有善心,在各地建了一些福利院,平民書院,還年年舍糧舍藥,捐書捐錢,這點讓吳四信挺佩服的。
吳四信一直找人跟蹤打聽楊七的消息,聽得幾個家族要動楊七小姐,好控製她的產業,心裏有幾分同情這位楊七小姐。還算吳四信神勇廣大,大致探得這批起了歪心的氏族有蘭陵蕭氏、清河崔氏、還有宇文太師三家。
吳四信的情報人員監視這幾家人,才跟到楊七的行蹤。在劍州的山道上有意幫助楊七脫險,楊七也如他所願,幫他用平價酬到這麽一大筆糧食。吳四信心裏感激,就出言提醒了幾句。
楊七聽了吳四信的情報,心裏大致有數了。原來是這幾家人想動她。蕭家出手不奇怪,那本就是楊荀的外家。楊荀親自來了,她那親爹不會不知道。還有她那親娘陳夫人,也不知在這裏麵有沒有什麽打算。英王妃出自清河崔氏,不知道這位大伯母在裏麵起沒起什麽作用。這樣一想,心裏有些悲涼。決定不去益州了,隻派了封長紅與兩個得力的管事去益州察看生意。自己隱了行蹤,準備去一趟廣州和瓊州,親自看看自己相中的後路現在建設的怎麽樣了。
楊刺史聽了封長紅傳過來的消息,有些吃驚。七妹妹怎麽就失去了蹤跡,又要做什麽大事了嗎。封長紅自然沒有提及楊荀殞命,隻說楊七途中遇襲,得貴人相幫,除掉了那批人。為了怕事情敗露,節外生枝連累家族,希望知情者隱匿此事,自己先躲起來觀望一下情形。
英王聽了楊榮傳來的消息,也是大吃一驚,小七遭遇了什麽樣的襲擊?都是些什麽人要襲擊她,她隱藏起來要做什麽?
洛陽城,英王府的書房,楊侍郎著急忙慌地來找英王:“長兄,大事不好了。荀兒失蹤了,您快派人找找吧。”
英王聽了驚訝道:“怎麽迴事啊?荀兒好好的在軍營當差,為何會失蹤?你給我說明白。”
楊侍郎期期艾艾地道:“長兄,荀兒向軍營告了幾天假,說出去辦點事。假期到了沒有迴營,軍營那邊來人詢問,我也派人去找了,這都個半個多月了,沒有音訊。”
英王看著楊侍郎,冷笑道:“五弟,荀兒失蹤了,小七也失蹤了,怎麽會這麽巧。你跟我說句實話,到底怎麽迴事,不然我可不管了。”
楊侍郎愣了半天,最後忍不住了。才道:“皇上建了迴洛倉,荀兒想借這個機會,屯一大批糧食,平價賣給官倉,讓龍心大悅,或許能提拔一下他的位置,奔個好前程。可是我們父子手裏的財帛不湊手,就想找楊七幫忙。死丫頭不肯幫忙,荀兒想教訓教訓她。聽說她要到益州察看生意,準備在路上截住她,要了她的印信,到不舍銀號取一批錢把事情辦成。這一去,就沒有影蹤,我怕他出事了。”
英王聽了這話,上前就給了楊梧一巴掌,罵道:“你還是人嗎?楊七也是你親生的,雖然過繼到四弟名下,那也是我楊家的孩子啊。她是什麽脾氣,你我都清楚,那是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楞貨,她如今能耐得很,手下能人倍出,做事又謹慎。楊荀去打劫她,不是被她滅了,就是兩敗俱傷。”
楊侍郎著急道:“現在兩個孩子都失去了行蹤,會不會都出事了?我們該怎麽辦?”
英王冷靜一下才問:“楊荀連買糧的錢都拿不出來,又有什麽力量去劫楊七?”
楊侍郎沉吟一下才實話道:“荀兒向他外祖蕭家借了一百多人,又聽聞宇文太師家長公子想娶楊七遭拒,有心報複,荀兒找人聯係他家,也去了一百多人。另外還有百十人,是誰的人,我也不大清楚,或許問問大哥的嶽家,更明白些。”
英王氣壞了,他指著楊侍郎罵道:“你這個混蛋,小七是家裏最出息的孩子,是我們楊家骨幹成員,你動她就是動咱們楊家的根基。現在兩敗俱傷,你高興了?不管他們是生是死,現在咱們必須把消息瞞住了,家庭成員內訌是大忌。”
沒幾天,封長青悄悄拜會了英王,把楊七的親筆信送到。英王看了信,明白了幾分,心情十分複雜,知道楊七安然,又有幾分欣慰。
楊七在信中分析,這場劫殺中,三股人各自心思。楊荀與蕭家是想要了楊七的命,然後強行霸占她的所有產業。宇文家是想逼婚或軟禁楊七,等她生下孩子,以孩子的名義,慢慢控製她的產業。崔家是看不慣楊七,覺得都是姻親,別的姻親都借了光,他們卻借不著。楊七對崔家卻沒什麽好感,自然也不肯拉拔崔家。崔家探聽了信息,順便參與了一把,最終的目的,是想得漁翁之利。吳四信得到的消息,就是崔家泄露的,崔家與吳四信這些年在滇茶上有合作,關係不錯,又知道吳四信與楊七和陳家都有過矛盾,所以沒有防著他。
英王寫了信,讓人向軍營報了楊荀的死訓,說是請假期間出去打獵,跌落山崖,現隻找到一具殘缺的屍體。長輩尚在,喪事從簡。
陳夫人心情複雜,她不想楊七死,但她覬覦楊七的產業。楊七動身去益州,楊蒿怕她擔心女兒,私下裏告訴她了。陳氏知道丈夫也想占有楊七的產業,把楊七的行程,有意無意透露給楊侍郎知道。楊侍郎也不想楊七死,但是想控製她的一切。楊侍郎吩咐楊荀親自去,製住楊七,莫傷她性命,把她關起來,奪了她的印信,逐漸控製她的產業。現在兩個孩子都失蹤了,楊侍郎夫婦心裏忐忑。
蕭皇後大怒,蕭家一百多死士下落不明,吃了大虧,楊荀與楊依依雙雙失蹤。現在,英王報了楊荀的死訊,恐怕是楊七把那些人幹掉了。武帝看重英王和楊七,蕭後也不敢明著做什麽,又沒抓到楊七的證據,這啞巴虧吃得,憋屈極了。
宇文少師父子也在生悶氣,一百多人手都沒了。楊荀死了,楊七失蹤,找不到人算賬。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崔家人也有些忐忑,英王妃其實沒參與這事,但她那娘家人數眾多,各樣的心思都有。從崔家跟吳四信聯手到滇國做茶葉生意就能窺探一二。崔家有人參與了這事,什麽好處沒落著,還損失百十個好手,恨得咬牙,卻不敢聲張,反而要擔心,楊荀、楊七一死一失蹤,英王要追查這事,會不會找到他們頭上。
各地的秋糧都征上來了,大約能填迴洛倉的三分之一。武帝心裏直歎氣。這與他心想的量差太多了,什麽時候才能開疆擴土呢。一時想起楊七來,準備在她身上再挖一些好處。可是一問,才知道楊七去益州途中遇襲,失了行蹤。見不到人,又不能明裏就把楊七的產業全霸占了。而且,楊七的產業比較分散隱密,股份也比較複雜,沒有楊七的經營才能,拿到手也是沒什麽用的。你說圖書館和印刷廠吧,有太後的遺言,不敢動。你說茶業經營吧,是豆家和李家的茶場居多,英王占一部分,楊七隻占一小部分。食品廠大多數產品都是跟軍方交易的,中間有太多利益糾葛,動了食品廠,軍方不高興,於軍心安穩不利。楊七的其他生意中,本來就有武帝的股份,是他重要的個人收入,自毀長城還是不妥。
楊侍郎見皇帝問他楊七的下落,馬上賣起慘來。武帝有些同情這人,看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老年喪子是大不幸,恰好工部方尚書年邁告老,幹脆升了楊梧的職,讓他重新當了工部尚書。
年底,楊七的分紅準時到了,眾人才鬆了一口氣,都知道楊七健在,就是見不到人。
楊七在廣州秘密見了李圭一麵,兩人數年未見,見了麵百感交激。李圭當了數年的封疆大吏,把自己的勢力發展的很壯大。他現在過了三十歲,就蓄了胡須,看上去越發地沉穩幹練。李圭看楊依依,年近三十歲,個頭還是沒有長高,依然是一張雪白的小包子臉。看氣質卻真得成熟了,眼光堅定內斂,行為大氣豁達。
楊七這次來見李圭,主要想建一個軍械所,選址在瓊州城,但是朝廷向來不許私自製造軍械,想讓李圭幫忙遮掩,方便弄原材料。李圭有些遲疑,要是讓朝廷知道了,可是死罪。直到楊七說要研究製造火炮,造先進的弓弩,造望遠鏡,用來武裝李家遠洋商船,李圭思量再三才答應了。兩人都不缺錢,也不缺人,就缺能保護自家的武器。兩人商定,楊七出資主理,李家協助原料,生產出來的好東西,李家可以低價優先購置。
兩人談了一些時局,楊七針對李家目前的情況說了三條,一是李圭要取悅君心,保住南粵節度使的位置。具體舉措是改良遠洋商船,加強武器配置,穩定外貿交易,多給武帝分紅。近三年內,李圭要盡量多存糧草,以平價賣給洛陽的迴洛倉和中興的含佳倉,讓皇帝達成所願。二是,采用獎勵的辦法,增加轄區百姓的生育率。提高婦女地位,改善醫療條件,增加生存率,人就是本錢,人口基數大,南方就容易繁榮。三是,加緊練兵,改良常規武器。等朝廷準備開疆擴土,用兩廣兵與瓊州兵聯手,攻打滇國,拿下南詔。
稍後,兩人又談了一些家事。李圭現在有一妻兩妾,二個兒子,三個女兒,日子過得挺不錯了。李圭開玩笑地道:“七小姐,你要趕緊成家了,到時候我們兩家或許能親上加親,結成兒女親家。”
楊七歎口氣:“這種事,看緣分吧。你若有心與我家結親,我有許多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呢。”說著,兩人相視而笑。年少時的傾慕隱隱轉化成相互合作,相互成全的友誼。
楊七到了瓊州,住進早就準備好的宅子。囑咐尉遲殿臣夫婦,先不要把她的行蹤泄露出去,她要在這邊呆上幾年,準備建立軍工器械研究所。
楊芥天天領著孩子往她妹妹這院裏跑,兩人天天研究吃喝玩樂。吃海鮮,喝咖啡,釀果酒,裁新衣,編新戲。尉遲殿臣都有些嫉妒這兩個人了,沒事了也來楊七宅子裏討吃喝,看新戲。兩口子不管楊七這單身大齡女的心酸,老夫老妻了,還直管親親我我的製造狗糧。
楊七看楊芥夫婦過得甜蜜,心裏竟有些羨慕了。原來天下也是有好男人的,五姐夫看上去外貌不佳,人品卻是一等一的。尉遲殿臣為人沉穩內斂,站如鬆,坐如鍾,行動間如山如峙。這人天生神力,又練的武藝嫻熟,文采也不錯,寫得書法是一絕。外表粗糙,做事很細心,對媳婦一心一意,對孩子也極疼愛的。
在島上的日子過得極是快樂,吃不盡的各種海鮮,熱帶水果。閑了到海邊走一走,釣釣魚,趟趟水。抽空還去了幾次不舍島,看了以後想用來養老的聖地,住上幾日,體會體會。一晃眼,就過去四年。
這四年中,楊七讓人在瓊州城外尋到一處天然岩洞,經過精心設計施工,保證通風透氣,保證充足的光源,做了天涯軍械研究所。這瓊州哪裏都好,就是四季皆如夏,一雨才如秋。岩洞的溫度比較低,人在裏麵工作不會熱得難受。
從各地找了許多能工巧匠來,隻要願意來,條件隨便開。不舍島上培養了許多死士,隻要對軍工有興趣或對某些技術有些天分的,都可以來天涯軍械研究所工作,待遇是一等一的好。那些死士願意來,並不全是因為錢財,而是因為在軍械所工作可以自由成親,給分房子,給家屬安排工作,將來可以讓孩子進瓊州書院接受教育,自行選擇未來。
自然,楊七有見識,肯投資,收獲也是一等一的好。研究所生產出來一種鐵筒火炮,自然不如楊七前世那個時代的先進,在這個時代也是很厲害的了。還生產出來土地雷、土炸彈、炸藥包、燃燒彈。後來還煉製出了玻璃,製作出了望遠鏡、潛望鏡、水銀鏡。招了更多的人手,大量生產,裝備到遠洋商船上。
尉遲殿臣也在楊七的策劃下,堅船利炮地向更南的方向擴張去,打服許多小島上的原住民,擴張了許多版圖。從南洋闖出了一條新航道,島上幾家合夥,以楊芥的名義建起了海之角遠洋商隊。
楊七蟄伏這幾年,大燕發生了不少事。
楊七上島的的第二年夏季,聽聞英王獻糧有功,次子楊芮升任戶部員外郎。三子楊荊升任禮部侍郎。江南李家捐糧有功,禦賜積善人家牌匾,穩定皇商資格。同年秋季,外祖陳家獻糧有功,陳秀升任洛州刺史。陳英升任衛州刺史。
楊七來島上的第三年春天,楊蒿、楊蘊參加春試,兩人都中了兩榜進士。楊七很高興,托人給兩人送去了獎勵,每人一麵一人高的水銀穿衣鏡。這是瓊州匠作園的能工巧匠掌握了琉璃技術,用重金屬漂浮法生產的平麵玻璃所製。比起後世技術還不行,這時代卻是超前的了。楊七也沒打算多造,一來水銀有巨毒易傷人,二來深諳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同年秋天,二十有二的楊蒿定親了。李圭大人給說得媒,是他妻族範陽盧氏嫡枝四房的二十四娘,閨名盧芳華。楊七沒去定親宴,讓封長青給楊蒿送了一大筆錢。讓李圭在外貿貨物中選了些別致的東西,放在聘禮中撐撐門麵。
同年冬天,英王妃因病過世了。楊芥夫婦領著孩子去洛陽奔喪,楊七托姐夫送了一大筆錢和各色喪儀,以示重視。英王歎息,楊七這孩子是不是太記仇了,一躲就是好幾年。其實也不是,就是楊七這幾年,自由慣了,嫌麻煩,想繞著事走。
第四年,武帝準備北征遼東。武帝讓英王與楊尚書參加遼東之戰,英王一再推托,自己都是快八十的老翁了,上戰場怕會耽誤了軍情。還是讓年輕人上的好,偏已經官複原職的的宇文太師那老東西沒安好心,一個勁在皇帝麵前建議,英王是個福將,多年征戰,從無敗跡。武帝聽了讒言,就定了英王為主帥。楊尚書倒是高興,他一個工部官員,參戰也不會讓他去廝殺,無非研究一下攻城的器械,跟著受點罪,要是打勝了,肯定跟著受封賞。說不得,也能封個王。
英王被推上帥位,心情十分沉重。他總有不妙的感覺,此次出征沒有把握,就寫了信給女婿,讓尉遲殿臣想法勸楊七趕緊迴來。
吳四信笑道:“好說,不用日後,在下現在就有事要求楊七小姐。這裏地形險要,不宜久留,咱們還是往前走,等到了平坦安全的地方,咱們再詳談。”楊七點點頭。
兩隊人馬合在一處可不少,把山路都擠滿了,一直走了十幾裏山地,才到平坦寬闊的地方。除了跟吳四信殺過去的人馬,吳四信車隊的剩餘人馬都在這裏待命,吳四信自去安撫自家的車隊。兩隊人馬同行,又走到兩個時辰,到了安全的地方。
楊七命人在偏僻處挖了幾個深深的大坑,掩埋了敵方的屍體,又把地麵偽裝一下,讓人不易發覺。
又行十數裏,看見一座小山,仰觀山上有一座破敗的小廟。命人上去察看,破爛廟門上寫著出世廟,隻有一位眼花耳聾的老僧在廟裏修行。
楊七歎口氣,命人在廟後挖了坑,掩埋了自家傷亡的衛士,立了一塊小小的石碑。又吩咐稍後出資重修出世廟,召幾位修行僧人,日日為這些衛士們誦經祈福,逢年過節為他們燒紙焚香。封長紅趕緊應了,承諾一定親自把這件事辦好。
兩家車隊沉默地往梓州方向走,到了梓州城外時,夜幕降臨,城門早關閉了。幸好城外有吳家的商棧,吳四信邀請楊七一行到他的商棧修整。楊七心情很亂,也沒什麽精神。楊家車隊規模又大,一時也不好安置,有現成的地方,就同意了。
臨時加搭了不少帳篷,安排好一眾人的餐飲和住宿,又燒大量熱水讓眾人自行洗漱。吳四信商棧的主管設了酒宴,招待幾個當家人。
席間,吳四信讓兩個十多歲的男孩上前,引見給楊七小姐。吳四信笑笑:“這是我的兩個兒子,大的十二歲了,叫吳形,次子十歲了,叫吳。還有兩個小兒子,吳畏,吳懼,都跟他們母親相裏氏在並州老家呢。”
楊七抬眼看兩個孩子,有些胡人相貌,想來相裏夫人有胡人血統也不一定。她笑笑:“吳先生好命,不過而立之年,就有四個健康聰明的兒子,真是後繼有人呢。”讓大侍女美麗取來兩塊白玉牌,送給兩位吳小公子做見麵禮。都是打磨光滑的平安無事牌,沒什麽花樣字跡,玉質是極好的。兩位小公子雙手接過,道了一聲謝。
吳四信道:“我剛到益州出了一批茶葉,又囤下一批木料。原想再囤些秋糧,可是那些商家與農戶都不肯賣給在下。我打聽到英王的長子,您的長兄楊刺史在益州話事,想走他的門路。楊刺史拒絕了,說是已有人訂下了益州秋糧收購,讓我到別處再問問。我正準備到劍州和漢州問問情況,剛到劍州山區,就碰上了楊七小姐。真是有緣呢,楊七小姐一向神通廣大,指點一下在下才好。”
楊七看他一眼道:“中興城本就有含佳倉,儲糧需求很大了。皇帝又在洛陽建了迴洛倉,準備儲存大量糧食。糧滿庫豐之後,要興兵往四野打,擴充國土。有心仕途的達官顯貴和世族大戶,各家收糧儲備,待明年青黃不接時平價賣給迴洛倉,準備在皇帝麵前落個好。跟迴洛倉交易沒什麽利潤,隻為前途。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各方勢力都觀注的,勢力不夠大就不要動,弄得不好容易出麻煩。你一個平民商戶,還要插手糧食生意嗎?滇國的茶葉生意你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你的木料生意也做遍了大燕,能維持住就夠用了。”
吳四信笑了:“楊七小姐不要誤會,在下現在還是一界平民商戶,自然不會插手糧食生意。隻是今年河東全境大旱,秋糧收成極差。唐國公李深在太原當刺史,算是個朋友吧,朝廷下旨征糧,比往年多要三成。要是按朝廷要求的數量全部送京,太原周圍的百姓不夠吃,冬日必鬧饑荒,早晚要亂。所以李大人自已出資,要采購一批糧食平衡糧價。人家是關隴貴族出身,不嫌棄我這一界商賈,朋友相稱。我在河東做生意,也借了他的勢,他有所求,自然是要幫上一把。如果楊七小姐肯幫忙,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楊七想了想:“原來如此,好,我這人既不喜歡欠別人,也不喜歡別人欠我的。今日遇見,吳先生也是出手幫了我的,還答應隱下此事,我自然要還了這人情。我聽大哥說,益州號稱天府之國,稻米一年三熟,但是在這裏收糧有三處不便,一是路況實在是不好,運輸十分費力。二是一路上山多林密,民風剽悍。多少村子喚作莽村,裏麵的人白天種地當農民,夜晚做賊,打劫來往客商車隊。三是,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天府之國,這邊的糧食走向,是多少家族都盯著的,目標太大容易出事。”
吳四信點點頭,他當然知道。這些年走南闖北,見識自然比楊七這樣的深閨大小姐多。這不是沒辦法嘛,收糧不去天府之國,難道去窮鄉僻壤之地。主要是,他一屆商戶,達官顯貴巴結不上,與地方豪族也沒什麽交情,到哪裏也收不到糧。
楊七道:“我在瓊州收購了一批稻米,可以讓人運送到桂州的不舍商棧。我特批你可以用常價收購,自行運送到太原。雖然路途長了一點,但我知道你的茶葉生意主要在滇國,桂州離滇國距離近,那邊也有你的商隊。關鍵是你我都不是走仕途的人,這批米糧,各方勢力都不知道,可說是神不知鬼不覺。”
吳四信想了一想,笑了,楊七小姐果然是個能人呢,能在各方勢力中另覓捷徑。又想到今日的刺殺,也不外乎是那幾個覬覦楊七產業的家族所為。
世上哪有那麽巧的事,楊七遇刺,吳四信恰好就助了她。原來吳四信到好幾處購糧都受阻,一打探才知道,各地糧草生意都是朝中的達官顯貴與地方豪族聯手控製多年了。吳四信實在沒法子,想到楊七小姐自成一派,並不與其他家族沆瀣一氣,就打起了楊七的主意。
楊七小姐這人挺有意思的,一個小女子,做的都是大事,手眼通天,儼然成了英王一族的話事人。她自己發財不說,還把楊家與外祖家都帶起來了。主要是楊七還算有善心,在各地建了一些福利院,平民書院,還年年舍糧舍藥,捐書捐錢,這點讓吳四信挺佩服的。
吳四信一直找人跟蹤打聽楊七的消息,聽得幾個家族要動楊七小姐,好控製她的產業,心裏有幾分同情這位楊七小姐。還算吳四信神勇廣大,大致探得這批起了歪心的氏族有蘭陵蕭氏、清河崔氏、還有宇文太師三家。
吳四信的情報人員監視這幾家人,才跟到楊七的行蹤。在劍州的山道上有意幫助楊七脫險,楊七也如他所願,幫他用平價酬到這麽一大筆糧食。吳四信心裏感激,就出言提醒了幾句。
楊七聽了吳四信的情報,心裏大致有數了。原來是這幾家人想動她。蕭家出手不奇怪,那本就是楊荀的外家。楊荀親自來了,她那親爹不會不知道。還有她那親娘陳夫人,也不知在這裏麵有沒有什麽打算。英王妃出自清河崔氏,不知道這位大伯母在裏麵起沒起什麽作用。這樣一想,心裏有些悲涼。決定不去益州了,隻派了封長紅與兩個得力的管事去益州察看生意。自己隱了行蹤,準備去一趟廣州和瓊州,親自看看自己相中的後路現在建設的怎麽樣了。
楊刺史聽了封長紅傳過來的消息,有些吃驚。七妹妹怎麽就失去了蹤跡,又要做什麽大事了嗎。封長紅自然沒有提及楊荀殞命,隻說楊七途中遇襲,得貴人相幫,除掉了那批人。為了怕事情敗露,節外生枝連累家族,希望知情者隱匿此事,自己先躲起來觀望一下情形。
英王聽了楊榮傳來的消息,也是大吃一驚,小七遭遇了什麽樣的襲擊?都是些什麽人要襲擊她,她隱藏起來要做什麽?
洛陽城,英王府的書房,楊侍郎著急忙慌地來找英王:“長兄,大事不好了。荀兒失蹤了,您快派人找找吧。”
英王聽了驚訝道:“怎麽迴事啊?荀兒好好的在軍營當差,為何會失蹤?你給我說明白。”
楊侍郎期期艾艾地道:“長兄,荀兒向軍營告了幾天假,說出去辦點事。假期到了沒有迴營,軍營那邊來人詢問,我也派人去找了,這都個半個多月了,沒有音訊。”
英王看著楊侍郎,冷笑道:“五弟,荀兒失蹤了,小七也失蹤了,怎麽會這麽巧。你跟我說句實話,到底怎麽迴事,不然我可不管了。”
楊侍郎愣了半天,最後忍不住了。才道:“皇上建了迴洛倉,荀兒想借這個機會,屯一大批糧食,平價賣給官倉,讓龍心大悅,或許能提拔一下他的位置,奔個好前程。可是我們父子手裏的財帛不湊手,就想找楊七幫忙。死丫頭不肯幫忙,荀兒想教訓教訓她。聽說她要到益州察看生意,準備在路上截住她,要了她的印信,到不舍銀號取一批錢把事情辦成。這一去,就沒有影蹤,我怕他出事了。”
英王聽了這話,上前就給了楊梧一巴掌,罵道:“你還是人嗎?楊七也是你親生的,雖然過繼到四弟名下,那也是我楊家的孩子啊。她是什麽脾氣,你我都清楚,那是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楞貨,她如今能耐得很,手下能人倍出,做事又謹慎。楊荀去打劫她,不是被她滅了,就是兩敗俱傷。”
楊侍郎著急道:“現在兩個孩子都失去了行蹤,會不會都出事了?我們該怎麽辦?”
英王冷靜一下才問:“楊荀連買糧的錢都拿不出來,又有什麽力量去劫楊七?”
楊侍郎沉吟一下才實話道:“荀兒向他外祖蕭家借了一百多人,又聽聞宇文太師家長公子想娶楊七遭拒,有心報複,荀兒找人聯係他家,也去了一百多人。另外還有百十人,是誰的人,我也不大清楚,或許問問大哥的嶽家,更明白些。”
英王氣壞了,他指著楊侍郎罵道:“你這個混蛋,小七是家裏最出息的孩子,是我們楊家骨幹成員,你動她就是動咱們楊家的根基。現在兩敗俱傷,你高興了?不管他們是生是死,現在咱們必須把消息瞞住了,家庭成員內訌是大忌。”
沒幾天,封長青悄悄拜會了英王,把楊七的親筆信送到。英王看了信,明白了幾分,心情十分複雜,知道楊七安然,又有幾分欣慰。
楊七在信中分析,這場劫殺中,三股人各自心思。楊荀與蕭家是想要了楊七的命,然後強行霸占她的所有產業。宇文家是想逼婚或軟禁楊七,等她生下孩子,以孩子的名義,慢慢控製她的產業。崔家是看不慣楊七,覺得都是姻親,別的姻親都借了光,他們卻借不著。楊七對崔家卻沒什麽好感,自然也不肯拉拔崔家。崔家探聽了信息,順便參與了一把,最終的目的,是想得漁翁之利。吳四信得到的消息,就是崔家泄露的,崔家與吳四信這些年在滇茶上有合作,關係不錯,又知道吳四信與楊七和陳家都有過矛盾,所以沒有防著他。
英王寫了信,讓人向軍營報了楊荀的死訓,說是請假期間出去打獵,跌落山崖,現隻找到一具殘缺的屍體。長輩尚在,喪事從簡。
陳夫人心情複雜,她不想楊七死,但她覬覦楊七的產業。楊七動身去益州,楊蒿怕她擔心女兒,私下裏告訴她了。陳氏知道丈夫也想占有楊七的產業,把楊七的行程,有意無意透露給楊侍郎知道。楊侍郎也不想楊七死,但是想控製她的一切。楊侍郎吩咐楊荀親自去,製住楊七,莫傷她性命,把她關起來,奪了她的印信,逐漸控製她的產業。現在兩個孩子都失蹤了,楊侍郎夫婦心裏忐忑。
蕭皇後大怒,蕭家一百多死士下落不明,吃了大虧,楊荀與楊依依雙雙失蹤。現在,英王報了楊荀的死訊,恐怕是楊七把那些人幹掉了。武帝看重英王和楊七,蕭後也不敢明著做什麽,又沒抓到楊七的證據,這啞巴虧吃得,憋屈極了。
宇文少師父子也在生悶氣,一百多人手都沒了。楊荀死了,楊七失蹤,找不到人算賬。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崔家人也有些忐忑,英王妃其實沒參與這事,但她那娘家人數眾多,各樣的心思都有。從崔家跟吳四信聯手到滇國做茶葉生意就能窺探一二。崔家有人參與了這事,什麽好處沒落著,還損失百十個好手,恨得咬牙,卻不敢聲張,反而要擔心,楊荀、楊七一死一失蹤,英王要追查這事,會不會找到他們頭上。
各地的秋糧都征上來了,大約能填迴洛倉的三分之一。武帝心裏直歎氣。這與他心想的量差太多了,什麽時候才能開疆擴土呢。一時想起楊七來,準備在她身上再挖一些好處。可是一問,才知道楊七去益州途中遇襲,失了行蹤。見不到人,又不能明裏就把楊七的產業全霸占了。而且,楊七的產業比較分散隱密,股份也比較複雜,沒有楊七的經營才能,拿到手也是沒什麽用的。你說圖書館和印刷廠吧,有太後的遺言,不敢動。你說茶業經營吧,是豆家和李家的茶場居多,英王占一部分,楊七隻占一小部分。食品廠大多數產品都是跟軍方交易的,中間有太多利益糾葛,動了食品廠,軍方不高興,於軍心安穩不利。楊七的其他生意中,本來就有武帝的股份,是他重要的個人收入,自毀長城還是不妥。
楊侍郎見皇帝問他楊七的下落,馬上賣起慘來。武帝有些同情這人,看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老年喪子是大不幸,恰好工部方尚書年邁告老,幹脆升了楊梧的職,讓他重新當了工部尚書。
年底,楊七的分紅準時到了,眾人才鬆了一口氣,都知道楊七健在,就是見不到人。
楊七在廣州秘密見了李圭一麵,兩人數年未見,見了麵百感交激。李圭當了數年的封疆大吏,把自己的勢力發展的很壯大。他現在過了三十歲,就蓄了胡須,看上去越發地沉穩幹練。李圭看楊依依,年近三十歲,個頭還是沒有長高,依然是一張雪白的小包子臉。看氣質卻真得成熟了,眼光堅定內斂,行為大氣豁達。
楊七這次來見李圭,主要想建一個軍械所,選址在瓊州城,但是朝廷向來不許私自製造軍械,想讓李圭幫忙遮掩,方便弄原材料。李圭有些遲疑,要是讓朝廷知道了,可是死罪。直到楊七說要研究製造火炮,造先進的弓弩,造望遠鏡,用來武裝李家遠洋商船,李圭思量再三才答應了。兩人都不缺錢,也不缺人,就缺能保護自家的武器。兩人商定,楊七出資主理,李家協助原料,生產出來的好東西,李家可以低價優先購置。
兩人談了一些時局,楊七針對李家目前的情況說了三條,一是李圭要取悅君心,保住南粵節度使的位置。具體舉措是改良遠洋商船,加強武器配置,穩定外貿交易,多給武帝分紅。近三年內,李圭要盡量多存糧草,以平價賣給洛陽的迴洛倉和中興的含佳倉,讓皇帝達成所願。二是,采用獎勵的辦法,增加轄區百姓的生育率。提高婦女地位,改善醫療條件,增加生存率,人就是本錢,人口基數大,南方就容易繁榮。三是,加緊練兵,改良常規武器。等朝廷準備開疆擴土,用兩廣兵與瓊州兵聯手,攻打滇國,拿下南詔。
稍後,兩人又談了一些家事。李圭現在有一妻兩妾,二個兒子,三個女兒,日子過得挺不錯了。李圭開玩笑地道:“七小姐,你要趕緊成家了,到時候我們兩家或許能親上加親,結成兒女親家。”
楊七歎口氣:“這種事,看緣分吧。你若有心與我家結親,我有許多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呢。”說著,兩人相視而笑。年少時的傾慕隱隱轉化成相互合作,相互成全的友誼。
楊七到了瓊州,住進早就準備好的宅子。囑咐尉遲殿臣夫婦,先不要把她的行蹤泄露出去,她要在這邊呆上幾年,準備建立軍工器械研究所。
楊芥天天領著孩子往她妹妹這院裏跑,兩人天天研究吃喝玩樂。吃海鮮,喝咖啡,釀果酒,裁新衣,編新戲。尉遲殿臣都有些嫉妒這兩個人了,沒事了也來楊七宅子裏討吃喝,看新戲。兩口子不管楊七這單身大齡女的心酸,老夫老妻了,還直管親親我我的製造狗糧。
楊七看楊芥夫婦過得甜蜜,心裏竟有些羨慕了。原來天下也是有好男人的,五姐夫看上去外貌不佳,人品卻是一等一的。尉遲殿臣為人沉穩內斂,站如鬆,坐如鍾,行動間如山如峙。這人天生神力,又練的武藝嫻熟,文采也不錯,寫得書法是一絕。外表粗糙,做事很細心,對媳婦一心一意,對孩子也極疼愛的。
在島上的日子過得極是快樂,吃不盡的各種海鮮,熱帶水果。閑了到海邊走一走,釣釣魚,趟趟水。抽空還去了幾次不舍島,看了以後想用來養老的聖地,住上幾日,體會體會。一晃眼,就過去四年。
這四年中,楊七讓人在瓊州城外尋到一處天然岩洞,經過精心設計施工,保證通風透氣,保證充足的光源,做了天涯軍械研究所。這瓊州哪裏都好,就是四季皆如夏,一雨才如秋。岩洞的溫度比較低,人在裏麵工作不會熱得難受。
從各地找了許多能工巧匠來,隻要願意來,條件隨便開。不舍島上培養了許多死士,隻要對軍工有興趣或對某些技術有些天分的,都可以來天涯軍械研究所工作,待遇是一等一的好。那些死士願意來,並不全是因為錢財,而是因為在軍械所工作可以自由成親,給分房子,給家屬安排工作,將來可以讓孩子進瓊州書院接受教育,自行選擇未來。
自然,楊七有見識,肯投資,收獲也是一等一的好。研究所生產出來一種鐵筒火炮,自然不如楊七前世那個時代的先進,在這個時代也是很厲害的了。還生產出來土地雷、土炸彈、炸藥包、燃燒彈。後來還煉製出了玻璃,製作出了望遠鏡、潛望鏡、水銀鏡。招了更多的人手,大量生產,裝備到遠洋商船上。
尉遲殿臣也在楊七的策劃下,堅船利炮地向更南的方向擴張去,打服許多小島上的原住民,擴張了許多版圖。從南洋闖出了一條新航道,島上幾家合夥,以楊芥的名義建起了海之角遠洋商隊。
楊七蟄伏這幾年,大燕發生了不少事。
楊七上島的的第二年夏季,聽聞英王獻糧有功,次子楊芮升任戶部員外郎。三子楊荊升任禮部侍郎。江南李家捐糧有功,禦賜積善人家牌匾,穩定皇商資格。同年秋季,外祖陳家獻糧有功,陳秀升任洛州刺史。陳英升任衛州刺史。
楊七來島上的第三年春天,楊蒿、楊蘊參加春試,兩人都中了兩榜進士。楊七很高興,托人給兩人送去了獎勵,每人一麵一人高的水銀穿衣鏡。這是瓊州匠作園的能工巧匠掌握了琉璃技術,用重金屬漂浮法生產的平麵玻璃所製。比起後世技術還不行,這時代卻是超前的了。楊七也沒打算多造,一來水銀有巨毒易傷人,二來深諳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同年秋天,二十有二的楊蒿定親了。李圭大人給說得媒,是他妻族範陽盧氏嫡枝四房的二十四娘,閨名盧芳華。楊七沒去定親宴,讓封長青給楊蒿送了一大筆錢。讓李圭在外貿貨物中選了些別致的東西,放在聘禮中撐撐門麵。
同年冬天,英王妃因病過世了。楊芥夫婦領著孩子去洛陽奔喪,楊七托姐夫送了一大筆錢和各色喪儀,以示重視。英王歎息,楊七這孩子是不是太記仇了,一躲就是好幾年。其實也不是,就是楊七這幾年,自由慣了,嫌麻煩,想繞著事走。
第四年,武帝準備北征遼東。武帝讓英王與楊尚書參加遼東之戰,英王一再推托,自己都是快八十的老翁了,上戰場怕會耽誤了軍情。還是讓年輕人上的好,偏已經官複原職的的宇文太師那老東西沒安好心,一個勁在皇帝麵前建議,英王是個福將,多年征戰,從無敗跡。武帝聽了讒言,就定了英王為主帥。楊尚書倒是高興,他一個工部官員,參戰也不會讓他去廝殺,無非研究一下攻城的器械,跟著受點罪,要是打勝了,肯定跟著受封賞。說不得,也能封個王。
英王被推上帥位,心情十分沉重。他總有不妙的感覺,此次出征沒有把握,就寫了信給女婿,讓尉遲殿臣想法勸楊七趕緊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