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西岸十裏亭坐落在官道北麵,這裏原來隻是一個兩丈見方的草棚子,給纖夫和腳夫腳用的。
後來,這地方逐漸有了商業的氣息,茶攤、酒館、飯館林立,成了來往行人很好的歇腳地。由於建了功德碑,後來又修了個非常誇張的十裏亭,小商小販都在此處駐足,儼然成了一個市鎮。
功德碑作為一處地標,到了這以後,就預示著再走十裏便到長安城了。也因為這個原因,這裏也成了長安城送別親人、朋友的地方,往往用十裏相送來表達對朋友的重視之情。
按照長安城當地人的習俗,送完親人或朋友之後,每人都折一支柳枝而迴,寓意著對朋友或親人的祝福,和自己對他們的思念。
這也出現了個有趣的現象,灞橋西岸道路兩邊的柳樹下,低一點的枝條都是光禿禿的,到處都是折斷樹枝的痕跡。遠遠看去,是那麽的紮眼兒!
由於低處的柳枝條都被折光了,也因此產生了個奇怪的行業——壓條人!就是專門爬上柳樹壓彎枝條,給送別的人折柳而迴。
而今天的壓條人很奇怪,每個人都黑衣黑褲打扮,頭上也紮黑布巾,脖子處都掛著一塊黑布條。一聲唿哨之後,他們紛紛從樹上跳了下來,每人手上都拿著的一條條黑布包裹的兵器,慌慌張張的向著灞橋東岸而去,足有二三百人。
他們這異常的舉動,引起了周圍的人駐足觀看,這些人像是見不得光似的,越有人看他們越跑得快。因此,在灞橋上撞翻了不少的人,有的人甚至被撞進了灞河裏,灞橋上一陣雞飛狗跳,喝罵聲、救命聲亂成一團。
也在這時,楊義等人也來到了功德碑前,他們也有二百多人,其中就有一百多是黑衣人。他們的到來,立刻引起了百姓的恐慌,驚恐的四處避讓。
楊義滿臉黑線,特麽的,這什麽鬼?
但楊義等人不理會這些,他們往功德碑後麵的空地而去,那裏是一片空蕩蕩的小樹林,是為了保護功德而修建的。如果真有殺手對付他們,這裏是最好的下手地點,因為這裏周邊都沒有百姓,隻有一排排小樹。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預想的事情並沒有出現,楊義也失去了耐心。
他不想再等了,跟其他人打了聲招唿之後,就自顧自的走上了功德碑林。此時的功德碑已不止一麵,而是有好幾麵,占地及廣,排列整齊,他要好好看看這此自己諫言所得的傑作。
其他人怕楊義有事,也紛紛跟了上去,唯獨竹葉青沒有跟上,他神神秘秘的往霸河邊那些大柳樹而去。
楊義看著這一麵麵三丈高十丈長,碑頂還用磚瓦蓋了個屋頂,可以稱為石牆的石碑,心裏自豪感頓生。他不由感慨,不愧是皇帝下聖旨督造的,不僅表麵刻著精美的龍鳳浮雕,而且四處打磨得光滑如鏡,不仔細看根本就看不出縫隙來。
有五六麵碑的最上方已經全部刻滿了名字,字體很大,站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中間的刻得不多,字體比上麵的稍微小一點,最下邊的也基本刻滿了。
這有一個刻碑兼日常維護的老頭,看麵相約六十來歲,他頭發幾乎全白,雙眼炯炯有神,腿像似有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但那身體還算硬朗。
楊義過去站在他後麵,拱手作揖:“老丈請了。”
老頭轉過身,看了一眼楊義,笑嗬嗬道:“小郎君有何吩咐?”
“小子向老丈打聽個事。”
“何事?您說。”老頭笑容不變,但他目光銳利,楊義看得出來,他應該是武功高強之人。
“老丈在此處刻碑多長時間了?”
老頭被楊義問得愣了一下,才笑嗬嗬迴答:“此碑剛建時,老夫就在這裏幫忙了。”
“哦,老丈可有軍籍?”
“瞧小郎君說的,老夫沒軍籍又怎能在此處?小郎君問的這些問題,可與你打聽的事有關?”
楊義還未答話,李道宗看不下去了。直接開口:“老穀頭,你直接告訴這小子,剛才這邊有啥異常?”
楊義睜大了雙眼,看了看李道宗,又看了看這老頭,感情這倆老貨認識,害得自己想拐彎抹角的套話。
這老頭好像才看到李道宗似的,忙上前行禮:“屬下見過任城王,迴任城王的話,兩個時辰前,有三百餘黑衣人在灞河邊的大柳樹上設下埋伏,似乎在等某些人。兩刻鍾前,似乎得到了什麽人的命令,他們便突然作鳥獸散,並穿灞橋而過不知去向。”
“嗤!”
楊義、李道宗等人不由倒吸了口涼氣,他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感覺到此次事情的麻煩。
李道宗皺著眉頭問穀老頭:“可知道他們是什麽人?為何要埋伏在大柳樹上?”
“屬下並不知他們是何人,但從他們的裝扮上看,十有八九是江湖上的殺手無疑。”
這時,一路上都沒有說過話的那小娘子,站到近前對李道宗說道:“剛剛收到家裏的消息,有一夥兒江湖殺手在此地伏擊我們,事情讓我父親擺平了,可以放心上路。”
這小娘說話的聲音非常溫柔,聽得楊義的骨頭都酥了,他就這樣愣愣的看著她。當這小娘子不經意間看到楊義那熾熱的眼睛時,她內心竊喜不已。她心裏暗忖:他欣賞我的容貌,他是喜歡我的,我一定要嫁給他!
就在這小娘胡思亂想的時候,竹葉青扛著一大截柳枝從外麵匆匆而來:“侯爺,有新情況。”
眾人紛紛看向竹葉青,看著這個殺手頭子的大弟子。雖然李道宗有些懷疑他的忠誠,但楊義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非常放心的信任他。
他為何對楊義如此忠誠?
因為他是死囚犯,中秋節過後,也就是半個月後,他就要點名砍頭了。現在楊義將他救了出來,也相當於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在這個極重諾言的時代,竹葉青是非常可靠的。
竹葉青走到近前,將手中的一個小紙條遞到了楊義手裏。楊義沒有過多考慮,接過來便看了起來,這一看不要緊,他的心也揪了起來。
李道宗和那小娘也湊過頭來看,眉頭也皺了起來。隻見紙條上寫著一句話:我已脫離師父,決定自己報仇,望大師兄助我。
楊義看向竹葉青:“你這個師弟是何人?他為何要殺我?”
竹葉青搖搖頭:“我們師兄弟雖然經常見麵,但見麵時都是黑布蒙麵,並沒有真正見過雙方的真麵目。如果他在我對麵的話,聽聲音應該能聽出來。”
楊義沉吟了一會兒:“現在頭緒又開始亂了,雖然知道了是你師弟脫離了你師父的控製來殺我,但又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他在哪裏設伏?更不知他有無其他幫手?”
“小子,要不你修改路線算了。”
“嶽父的意思是,出潼關?”
“不錯,出潼關前往洛陽,乘船順大運河南下,這樣安全一些。”
“既然他們已經盯上了我,不管我往哪走,他們都會找到,還不如按既定計劃前往!”
“小子,你要想清楚了?”
“我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李道宗想了會兒:“要不這樣,他們既然想要竹葉青作他們的內應,他們肯定會聯係的,倒不如將計就計……”
“嶽父英明!小婿明白了。”
“你怎麽也學得那麽油腔滑調了?”
楊義苦笑一聲,他也很無奈呀,他在京城得罪的人太多,而且都是門閥權貴。在長安城這地界,他們不敢拿楊義怎麽樣,一旦出了長安城就不好說了。
此時,定襄公主、鐵山郡主、王豔等都知道了楊義此去的兇險,他們紛紛跑過來,站在楊義麵前,勸楊義不要去。她們一個個淚眼婆娑,哭得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楊義順勢將她們全部摟在懷裏,隻是女人太多,隻摟住了前麵的三人,搞得三個女人扭扭捏捏,臉紅如潮。
李道宗哈哈一笑:“好啦,不要耽誤楊小子出發,既然已經被人家盯上了,從哪條路走都會遇到他們。哪怕留在京城不走了,一樣會遇到,倒不如走一步算一步,找機會把他們滅了。”
“嶽父說得不錯,我楊義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隻要遇上了他們,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楊義說的這句話,令在場眾人的士氣提振了不少。
“我得趕緊進宮向陛下複命,然後向他求塊金牌,讓沿途的駐軍派兵保護,哪怕是暗中保護也好。”
“那就多謝嶽父了。”
李道宗折了一條柳枝,放在左手拿著拱手作揖:“賢婿保重,為父等著你剿滅匪徒的好消息!”
定襄公主、鐵山郡主、王豔、吳四娘、劉胖子等也紛紛折柳告別。其他要迴長安城的人,也折柳學著他們的樣子,向楊義等拱手作揖告別。
分別雙方都淚眼朦朧,甚至大哭出聲。他們都知道,此去萬分兇險,但又不得不去,因為這是皇帝的命令。
楊義告別了家人,帶著一行人穿灞橋再折向南而去……
後來,這地方逐漸有了商業的氣息,茶攤、酒館、飯館林立,成了來往行人很好的歇腳地。由於建了功德碑,後來又修了個非常誇張的十裏亭,小商小販都在此處駐足,儼然成了一個市鎮。
功德碑作為一處地標,到了這以後,就預示著再走十裏便到長安城了。也因為這個原因,這裏也成了長安城送別親人、朋友的地方,往往用十裏相送來表達對朋友的重視之情。
按照長安城當地人的習俗,送完親人或朋友之後,每人都折一支柳枝而迴,寓意著對朋友或親人的祝福,和自己對他們的思念。
這也出現了個有趣的現象,灞橋西岸道路兩邊的柳樹下,低一點的枝條都是光禿禿的,到處都是折斷樹枝的痕跡。遠遠看去,是那麽的紮眼兒!
由於低處的柳枝條都被折光了,也因此產生了個奇怪的行業——壓條人!就是專門爬上柳樹壓彎枝條,給送別的人折柳而迴。
而今天的壓條人很奇怪,每個人都黑衣黑褲打扮,頭上也紮黑布巾,脖子處都掛著一塊黑布條。一聲唿哨之後,他們紛紛從樹上跳了下來,每人手上都拿著的一條條黑布包裹的兵器,慌慌張張的向著灞橋東岸而去,足有二三百人。
他們這異常的舉動,引起了周圍的人駐足觀看,這些人像是見不得光似的,越有人看他們越跑得快。因此,在灞橋上撞翻了不少的人,有的人甚至被撞進了灞河裏,灞橋上一陣雞飛狗跳,喝罵聲、救命聲亂成一團。
也在這時,楊義等人也來到了功德碑前,他們也有二百多人,其中就有一百多是黑衣人。他們的到來,立刻引起了百姓的恐慌,驚恐的四處避讓。
楊義滿臉黑線,特麽的,這什麽鬼?
但楊義等人不理會這些,他們往功德碑後麵的空地而去,那裏是一片空蕩蕩的小樹林,是為了保護功德而修建的。如果真有殺手對付他們,這裏是最好的下手地點,因為這裏周邊都沒有百姓,隻有一排排小樹。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預想的事情並沒有出現,楊義也失去了耐心。
他不想再等了,跟其他人打了聲招唿之後,就自顧自的走上了功德碑林。此時的功德碑已不止一麵,而是有好幾麵,占地及廣,排列整齊,他要好好看看這此自己諫言所得的傑作。
其他人怕楊義有事,也紛紛跟了上去,唯獨竹葉青沒有跟上,他神神秘秘的往霸河邊那些大柳樹而去。
楊義看著這一麵麵三丈高十丈長,碑頂還用磚瓦蓋了個屋頂,可以稱為石牆的石碑,心裏自豪感頓生。他不由感慨,不愧是皇帝下聖旨督造的,不僅表麵刻著精美的龍鳳浮雕,而且四處打磨得光滑如鏡,不仔細看根本就看不出縫隙來。
有五六麵碑的最上方已經全部刻滿了名字,字體很大,站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中間的刻得不多,字體比上麵的稍微小一點,最下邊的也基本刻滿了。
這有一個刻碑兼日常維護的老頭,看麵相約六十來歲,他頭發幾乎全白,雙眼炯炯有神,腿像似有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但那身體還算硬朗。
楊義過去站在他後麵,拱手作揖:“老丈請了。”
老頭轉過身,看了一眼楊義,笑嗬嗬道:“小郎君有何吩咐?”
“小子向老丈打聽個事。”
“何事?您說。”老頭笑容不變,但他目光銳利,楊義看得出來,他應該是武功高強之人。
“老丈在此處刻碑多長時間了?”
老頭被楊義問得愣了一下,才笑嗬嗬迴答:“此碑剛建時,老夫就在這裏幫忙了。”
“哦,老丈可有軍籍?”
“瞧小郎君說的,老夫沒軍籍又怎能在此處?小郎君問的這些問題,可與你打聽的事有關?”
楊義還未答話,李道宗看不下去了。直接開口:“老穀頭,你直接告訴這小子,剛才這邊有啥異常?”
楊義睜大了雙眼,看了看李道宗,又看了看這老頭,感情這倆老貨認識,害得自己想拐彎抹角的套話。
這老頭好像才看到李道宗似的,忙上前行禮:“屬下見過任城王,迴任城王的話,兩個時辰前,有三百餘黑衣人在灞河邊的大柳樹上設下埋伏,似乎在等某些人。兩刻鍾前,似乎得到了什麽人的命令,他們便突然作鳥獸散,並穿灞橋而過不知去向。”
“嗤!”
楊義、李道宗等人不由倒吸了口涼氣,他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感覺到此次事情的麻煩。
李道宗皺著眉頭問穀老頭:“可知道他們是什麽人?為何要埋伏在大柳樹上?”
“屬下並不知他們是何人,但從他們的裝扮上看,十有八九是江湖上的殺手無疑。”
這時,一路上都沒有說過話的那小娘子,站到近前對李道宗說道:“剛剛收到家裏的消息,有一夥兒江湖殺手在此地伏擊我們,事情讓我父親擺平了,可以放心上路。”
這小娘說話的聲音非常溫柔,聽得楊義的骨頭都酥了,他就這樣愣愣的看著她。當這小娘子不經意間看到楊義那熾熱的眼睛時,她內心竊喜不已。她心裏暗忖:他欣賞我的容貌,他是喜歡我的,我一定要嫁給他!
就在這小娘胡思亂想的時候,竹葉青扛著一大截柳枝從外麵匆匆而來:“侯爺,有新情況。”
眾人紛紛看向竹葉青,看著這個殺手頭子的大弟子。雖然李道宗有些懷疑他的忠誠,但楊義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非常放心的信任他。
他為何對楊義如此忠誠?
因為他是死囚犯,中秋節過後,也就是半個月後,他就要點名砍頭了。現在楊義將他救了出來,也相當於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在這個極重諾言的時代,竹葉青是非常可靠的。
竹葉青走到近前,將手中的一個小紙條遞到了楊義手裏。楊義沒有過多考慮,接過來便看了起來,這一看不要緊,他的心也揪了起來。
李道宗和那小娘也湊過頭來看,眉頭也皺了起來。隻見紙條上寫著一句話:我已脫離師父,決定自己報仇,望大師兄助我。
楊義看向竹葉青:“你這個師弟是何人?他為何要殺我?”
竹葉青搖搖頭:“我們師兄弟雖然經常見麵,但見麵時都是黑布蒙麵,並沒有真正見過雙方的真麵目。如果他在我對麵的話,聽聲音應該能聽出來。”
楊義沉吟了一會兒:“現在頭緒又開始亂了,雖然知道了是你師弟脫離了你師父的控製來殺我,但又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他在哪裏設伏?更不知他有無其他幫手?”
“小子,要不你修改路線算了。”
“嶽父的意思是,出潼關?”
“不錯,出潼關前往洛陽,乘船順大運河南下,這樣安全一些。”
“既然他們已經盯上了我,不管我往哪走,他們都會找到,還不如按既定計劃前往!”
“小子,你要想清楚了?”
“我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李道宗想了會兒:“要不這樣,他們既然想要竹葉青作他們的內應,他們肯定會聯係的,倒不如將計就計……”
“嶽父英明!小婿明白了。”
“你怎麽也學得那麽油腔滑調了?”
楊義苦笑一聲,他也很無奈呀,他在京城得罪的人太多,而且都是門閥權貴。在長安城這地界,他們不敢拿楊義怎麽樣,一旦出了長安城就不好說了。
此時,定襄公主、鐵山郡主、王豔等都知道了楊義此去的兇險,他們紛紛跑過來,站在楊義麵前,勸楊義不要去。她們一個個淚眼婆娑,哭得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楊義順勢將她們全部摟在懷裏,隻是女人太多,隻摟住了前麵的三人,搞得三個女人扭扭捏捏,臉紅如潮。
李道宗哈哈一笑:“好啦,不要耽誤楊小子出發,既然已經被人家盯上了,從哪條路走都會遇到他們。哪怕留在京城不走了,一樣會遇到,倒不如走一步算一步,找機會把他們滅了。”
“嶽父說得不錯,我楊義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隻要遇上了他們,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楊義說的這句話,令在場眾人的士氣提振了不少。
“我得趕緊進宮向陛下複命,然後向他求塊金牌,讓沿途的駐軍派兵保護,哪怕是暗中保護也好。”
“那就多謝嶽父了。”
李道宗折了一條柳枝,放在左手拿著拱手作揖:“賢婿保重,為父等著你剿滅匪徒的好消息!”
定襄公主、鐵山郡主、王豔、吳四娘、劉胖子等也紛紛折柳告別。其他要迴長安城的人,也折柳學著他們的樣子,向楊義等拱手作揖告別。
分別雙方都淚眼朦朧,甚至大哭出聲。他們都知道,此去萬分兇險,但又不得不去,因為這是皇帝的命令。
楊義告別了家人,帶著一行人穿灞橋再折向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