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寄件人是李三妮,收件人寫的是張誌勇老師。”戴眼鏡的男人解釋道。
秋月對張誌勇說:“李三妮是我女朋友。”
張誌勇說:“那就是給他寫的,他叫鄭秋月,可能是不知道地址,郵到貴校了。”
戴眼鏡的男人隨即又從口袋掏出一遝信件:“鄭秋月是吧?那就對了,這裏還有幾封信,也是給你的,雖然寄件人不同,但是收件人寫的都是鄭秋月。”
秋月將信一一接過,跟送信的人道過謝,將信裝進背包,和張誌勇一同離開了。
“如果不是孩子們攔了咱們,估計你都不知道他們給你來過信吧?”
“有想過,因為我當時寄信的地址寫的是西吉中學高二6班。雖然想過我爸媽會來信,但是一直也沒去取,想著反正暑假也就迴去了。”
“西吉,還會再來嗎?”
秋月沉默了一會兒,迴道:“不知道。”
不出意外的話,西吉他應該是不會再迴來了,但是這裏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都將會刻在他的腦海裏,豐富他的生命。
西安中轉,由於列車晚點,二人沒能趕上迴家的那趟車,索性,兩人改簽完車票,將行李寄存了起來,開始逛起了這座不夜城。
彼時的西安,夜景格外漂亮,古老的城牆在燈光的映照下宛如一條沉睡的巨龍,散發著神秘而厚重的氣息。大街小巷彌漫著獨特的煙火氣,鍾樓、鼓樓像是兩位威嚴的老者,靜靜地矗立在城市的中心,周圍車水馬龍,燈光閃爍。
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都市夜曲。霓虹燈在街邊的店鋪上閃爍,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現代的色彩。
“張老師,走,前麵有麥當勞,我請你,一起去吃點東西!”
兩人走了進去,點了餐,張誌勇不無感慨:“雖然距離沒多遠,可我的孩子們估計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別說麥當勞了,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可樂是什麽。”
“總有一天,這種差距將不複存在,現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得超乎你的想象,2002年底,上海的磁浮列車示範運營線建成,去年,秦沈客運專線全線建成通車,速度達到了250千米每小時。高鐵和城市中的軌道交通日新月異,橋梁和公路建設更是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咱們國家正以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態勢向前跑,越是這種迅猛的發展,後發展的地區和城市反而更具有優勢,它能規避很多先發展城市走過的的彎路,發展速度就會更快更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
“你的分析是不是過於理想化了?我沒你這麽樂觀,不是因為我在寧夏待得時間久才會這麽覺得,而是現實就擺在這裏,它還遠達不到這種飛速發展的地步。
你也別跟我說什麽先富帶後富,先富起來的它會一直領先,這個差距,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帶起來的。西海固,自古就是苦疾之地,你讓它拿什麽跟北京上海比?靠我們這些支教團隊的老師嗎?杯水車薪而已啊!”張誌勇轉過頭,看著自己眼前的漢堡,咬了上去。
秋月清楚張老師說得不無道理,但是他的心裏還是很有希望的,他能感受到那片黃土之下即將湧現出的勃勃生機。他相信,底端保障才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真正硬實力。爭第一固然重要,但是最牛的往往是我們的底線,我們最貧困地區人民的生存狀態。
張誌勇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漢堡,用紙巾擦了擦嘴角,接著說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這個理科生,不清楚也正常。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繼然改革開放,貧富差距拉大就是很正常的現象。我的期望不高,顧好眼前、往前走就好。”
兩人吃過東西,又沿著繁華的東大街逛了很久,討論了很久,才迴到車站,秋月給三妮買了一個小小的仿製兵馬俑紀念品,還帶了一幅陝北剪紙。
火車過了邯鄲,秋月便有了那種近鄉情怯之感,他有些不敢麵對心愛的姑娘。她的信,自己在火車上並沒有打開,此刻他更不敢打開來看了。
終於到站,秋月和張誌勇下了車。一出站,他就看到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迎著他們走了過來,這是張誌勇的妻子和兒子。秋月和他們寒暄過後,張誌勇便帶著妻兒和他告了別。
秋月由於沒有提前告知家裏,所以此刻他孤零零一個人背著行囊坐上了迴自己家的公交車。
期末考試結束,李三妮迎來了自己的暑假,由於耿向坤接二連三地去扽自己好不容易能紮起來的頭發,並且每次都要嘲諷一下兔子尾巴難看,所以她暑假第一天就去理發館,重新將頭發剪短了。
這天,李三妮在家裏寫著作業的時候,電話鈴響了,她甚至都沒看號碼直接接了起來:“喂?誰啊?”
對方傳來久違的男聲:“是我,我迴來了。”
李三妮一時間像是失了聰,好容易聽覺恢複,心髒重新重重跳動起來,她覺得自己拿電話的手都有些不穩,連忙用左手握住右腕,喉頭發緊,發出幹啞的一聲“哦”。
門外春花聽見響動,在院子裏問了一聲:“誰的電話啊?”
這句問話打斷了李三妮湧出的複雜情緒,她整理好自己的狀態,對門外媽媽說了聲:“我同學的!”
然後才故作輕鬆地問了句:“你什麽時候迴來的?”
“我剛到家。”
“我還以為你被拐賣了呢!”李三妮笑著說。
“沒有。”秋月的聲音聽得出來疲憊和隱忍。
李三妮語氣依舊輕鬆:“是迴學校了還是迴家了?”
“迴家了。”
“哦,挺好,那這麽久沒見家人,快好好陪陪他們吧,我不和你說了,我還有事,就先掛了啊。”
……
李三妮說完,對方沉默還沒講話,她便著急掛了電話,眼淚在眼眶打著轉,李三妮覺得自己特別沒出息,出了房間,來到院子裏。
秋月對張誌勇說:“李三妮是我女朋友。”
張誌勇說:“那就是給他寫的,他叫鄭秋月,可能是不知道地址,郵到貴校了。”
戴眼鏡的男人隨即又從口袋掏出一遝信件:“鄭秋月是吧?那就對了,這裏還有幾封信,也是給你的,雖然寄件人不同,但是收件人寫的都是鄭秋月。”
秋月將信一一接過,跟送信的人道過謝,將信裝進背包,和張誌勇一同離開了。
“如果不是孩子們攔了咱們,估計你都不知道他們給你來過信吧?”
“有想過,因為我當時寄信的地址寫的是西吉中學高二6班。雖然想過我爸媽會來信,但是一直也沒去取,想著反正暑假也就迴去了。”
“西吉,還會再來嗎?”
秋月沉默了一會兒,迴道:“不知道。”
不出意外的話,西吉他應該是不會再迴來了,但是這裏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都將會刻在他的腦海裏,豐富他的生命。
西安中轉,由於列車晚點,二人沒能趕上迴家的那趟車,索性,兩人改簽完車票,將行李寄存了起來,開始逛起了這座不夜城。
彼時的西安,夜景格外漂亮,古老的城牆在燈光的映照下宛如一條沉睡的巨龍,散發著神秘而厚重的氣息。大街小巷彌漫著獨特的煙火氣,鍾樓、鼓樓像是兩位威嚴的老者,靜靜地矗立在城市的中心,周圍車水馬龍,燈光閃爍。
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都市夜曲。霓虹燈在街邊的店鋪上閃爍,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現代的色彩。
“張老師,走,前麵有麥當勞,我請你,一起去吃點東西!”
兩人走了進去,點了餐,張誌勇不無感慨:“雖然距離沒多遠,可我的孩子們估計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別說麥當勞了,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可樂是什麽。”
“總有一天,這種差距將不複存在,現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得超乎你的想象,2002年底,上海的磁浮列車示範運營線建成,去年,秦沈客運專線全線建成通車,速度達到了250千米每小時。高鐵和城市中的軌道交通日新月異,橋梁和公路建設更是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咱們國家正以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態勢向前跑,越是這種迅猛的發展,後發展的地區和城市反而更具有優勢,它能規避很多先發展城市走過的的彎路,發展速度就會更快更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
“你的分析是不是過於理想化了?我沒你這麽樂觀,不是因為我在寧夏待得時間久才會這麽覺得,而是現實就擺在這裏,它還遠達不到這種飛速發展的地步。
你也別跟我說什麽先富帶後富,先富起來的它會一直領先,這個差距,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帶起來的。西海固,自古就是苦疾之地,你讓它拿什麽跟北京上海比?靠我們這些支教團隊的老師嗎?杯水車薪而已啊!”張誌勇轉過頭,看著自己眼前的漢堡,咬了上去。
秋月清楚張老師說得不無道理,但是他的心裏還是很有希望的,他能感受到那片黃土之下即將湧現出的勃勃生機。他相信,底端保障才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真正硬實力。爭第一固然重要,但是最牛的往往是我們的底線,我們最貧困地區人民的生存狀態。
張誌勇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漢堡,用紙巾擦了擦嘴角,接著說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這個理科生,不清楚也正常。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繼然改革開放,貧富差距拉大就是很正常的現象。我的期望不高,顧好眼前、往前走就好。”
兩人吃過東西,又沿著繁華的東大街逛了很久,討論了很久,才迴到車站,秋月給三妮買了一個小小的仿製兵馬俑紀念品,還帶了一幅陝北剪紙。
火車過了邯鄲,秋月便有了那種近鄉情怯之感,他有些不敢麵對心愛的姑娘。她的信,自己在火車上並沒有打開,此刻他更不敢打開來看了。
終於到站,秋月和張誌勇下了車。一出站,他就看到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迎著他們走了過來,這是張誌勇的妻子和兒子。秋月和他們寒暄過後,張誌勇便帶著妻兒和他告了別。
秋月由於沒有提前告知家裏,所以此刻他孤零零一個人背著行囊坐上了迴自己家的公交車。
期末考試結束,李三妮迎來了自己的暑假,由於耿向坤接二連三地去扽自己好不容易能紮起來的頭發,並且每次都要嘲諷一下兔子尾巴難看,所以她暑假第一天就去理發館,重新將頭發剪短了。
這天,李三妮在家裏寫著作業的時候,電話鈴響了,她甚至都沒看號碼直接接了起來:“喂?誰啊?”
對方傳來久違的男聲:“是我,我迴來了。”
李三妮一時間像是失了聰,好容易聽覺恢複,心髒重新重重跳動起來,她覺得自己拿電話的手都有些不穩,連忙用左手握住右腕,喉頭發緊,發出幹啞的一聲“哦”。
門外春花聽見響動,在院子裏問了一聲:“誰的電話啊?”
這句問話打斷了李三妮湧出的複雜情緒,她整理好自己的狀態,對門外媽媽說了聲:“我同學的!”
然後才故作輕鬆地問了句:“你什麽時候迴來的?”
“我剛到家。”
“我還以為你被拐賣了呢!”李三妮笑著說。
“沒有。”秋月的聲音聽得出來疲憊和隱忍。
李三妮語氣依舊輕鬆:“是迴學校了還是迴家了?”
“迴家了。”
“哦,挺好,那這麽久沒見家人,快好好陪陪他們吧,我不和你說了,我還有事,就先掛了啊。”
……
李三妮說完,對方沉默還沒講話,她便著急掛了電話,眼淚在眼眶打著轉,李三妮覺得自己特別沒出息,出了房間,來到院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