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故事,不知從何而起,又從何而終。隻因曾發生過,便由過往流傳至今。多於人口口相傳,也見縣誌傳記。但因年深日久,皆不可考,隻可聽之八九,信五六分。故事中人有悲歡離合,不過一遍遍在曆史中上演。隻不過悲不與共,喜不自同。


    可偏偏流傳至此,卻成了引人深思的據頭,實在有些本末倒置。但若是沒有這些故事,日子會否會平淡幾分呢?那酒樓茶舍中的說書先生,會不會少了那一震驚堂木之威?


    人人皆將故事藏於心,世間隻傳頌聖賢事跡,人人歸於虛妄,人生再無百態,這人世間,不來也罷。可顧醒不知,老嫗將這獸骨秘藏贈予他,是禍水東引,還是另有玄機。但此時既已接下,便斷然沒有再退迴去的道理。


    洛陽城中的葛老和賈師,皆因此物而死。後周細作也對此物虎視眈眈,這其中必然又驚天秘密,不會隻是尋那九幽極淵寶藏這麽簡單。


    老嫗輕聲咳嗽著,讓那孩子將她攙扶著往前走去。前路空空蕩蕩,風聲乍起,如驚雷,如怒嘯。顧醒三人緊隨其後,並未走出多遠,不過一處土坡,可眺望,可迴首。


    老嫗似乎恢複了些元氣,並沒有著急道出心中的故事。也許這故事很長,也許這故事不過一瞬,但隻要講出,那便將掏空心中的塵封,讓忐忑的心再次歸於平靜。孩子疑惑的望著老嫗,又小心扭頭瞥見三人,不知婆婆要與他們講些什麽。經過剛才的風波,這孩子對幾人皆生警惕之心,就算是對“救命恩人”,也存有恐懼之意。


    她本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卻被迫落入世道波折的洪流之中,隨著命運起伏,最終不知將歸於何處。老嫗蔚然開口,“三位,可曾瞧見了遠處的山巒?”


    三人具是不解其意,卻皆是漠然點頭。老嫗輕聲笑問道:“若是能走到那處山巔,在俯瞰整片大地,該是怎樣的壯美遼闊啊!”


    “婆婆,小子冒昧,敢問您所說的那處山巒,可是揚名山?”顧醒心中不知何時萌生這麽個念頭,他想迴去看看,哪怕駐足山腳,為袁嵩上一炷香。可惜他終究迴不去,他或許理解了老嫗此時的心境,這才貿然問出了口。


    “顧公子也知揚名山?”老嫗此時心情似乎好了許多,少了一路行來的陰霾,也將剛才的生死拋諸腦後,她隻想在此時,在此刻與這天地融為一體,感受天地一聲聲不甘的怒吼。


    顧醒沒有絲毫隱瞞,“小子不才,曾有幸路過此地。據洛陽城中老者言,此處登高,可俯瞰後唐大地。不知是否為真?”


    這一次老嫗沒有開口,反倒是那孩子搶白,“大哥哥,我曾爬上去過,並不能看盡後唐,不過千裏之地,也隻能目之所及罷了。”


    了然和尚一聲長歎,“若每年能登高望遠,心中煩憂可盡數退去。但世間之事,往往求而不得,隻能這般隨緣而為,徒留遺憾……”老嫗聞言出聲打斷,“大師之言甚妙,但事在人為,不是嗎?想當年,盛唐天下,萬邦來朝,禮儀之邦,恩澤四海。如今江山淪落,社稷崩壞,隻不過是一轉又一轉輪迴罷了。”


    了然和尚聞言一滯,半晌後才雙手合十退後一步施了一禮,“沒想到,貧僧修禪三十餘載,到頭來竟是一場幻夢。謝施主一語點破,讓貧僧能夠參透其中機緣。”


    “佛語禪機,皆在點滴之間。大師於老婆子有救命之恩,言談頓悟不過是舉手之勞,也算是老婆子的造化。能在走前還大師恩情,於心可安。”老嫗說完,手捧心口,竟是一時站立不住。


    那孩子眼見老嫗如此,連忙望向了塵和尚,麵露焦急之色。


    老嫗卻不以為意,“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皆有命數。老婆子本該命絕於此,求人不得。隻是上天憐惜,讓老婆子能夠講出心中之事,也好過帶著遺憾離開……”


    老嫗越是如此說,那孩子越是不肯聽。隻是眼神不斷在三人身上遊走,祈求著他們能夠為婆婆續命。


    顧醒迎上了孩子的目光,上前抓住老嫗的手腕,就將內勁往其身體裏灌入。老嫗隻覺胸口一熱,之前的疲憊感頓時減弱了幾分。顧醒見老嫗麵上泛起了幾分紅暈,這才放開手,又站迴了陳浮生身邊。


    老嫗不再追憶過往,目中悵然之色慢慢消融,輕聲說道:“現在,三位可以還願意聽嗎?”


    陳浮生做了一個請的姿勢,老嫗也不顧那孩子有些焦急的目光,娓娓道來……


    事情還得從四十年前說起,記得那是一個初春的早晨。當年沒有戰火硝煙,雖是朝堂之上爾虞我詐,但終究並未波及到尋常百姓,大家依舊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平靜的感受著生活的樂趣。


    嫩芽在枝頭上扭動身姿,鳥鳴時而悠遠,時而靈動,就窗前勾勒出一副讓人沉醉的畫卷。但這不過是世間的表象,其實晚唐已是岌岌可危。隨著匹夫王仙芝揭竿而起,這一切都被瞬間打碎。


    長安之中,人心惶惶,老婆子便是其中一人。說道此處,老嫗還自嘲一笑,似乎再嫌自己囉嗦,又覺著不能將這些過往一筆帶過。似乎多年未能找到可以傾訴的人,終於能將心中所想全部說出,終於能夠將肩上扛起的擔子放下。


    沒有人開口詢問,皆在默默聆聽,就連那孩子也沒有呱躁。她從未從婆婆口中聽到過過往,有的隻是一遍遍讓她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彼時晚唐廟堂已衰敗不堪,表麵榮光皆已逝,隻是沒人願意承認,還撐著那風雨山河罷了。安史之亂讓盛唐幻夢一夕崩塌,王仙芝手中扁擔重重打在垂垂暮矣的晚唐身上,留下無法愈合的傷口。


    雖然最後王仙芝被藩鎮剿滅,但起義之勢已如洪水猛獸,一往無前,再難迴頭。王仙芝後便是黃巢,黃巢此人雖未入學堂,卻精於謀斷,其勢較王仙芝,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晚唐廟堂已是風雨飄搖,藩鎮割據多年未朝貢,已無力舉兵鎮壓。廟堂之君隻能仰仗外族,“以毒攻毒”。自此,晉王李克用就起崛起,而藩鎮割據之中,朱溫也日漸勢大。


    多年戰亂終於將晚唐千瘡百孔的江山以摧枯拉朽之勢踏碎,戰火烽煙,開始向著後唐每一寸土地蔓延。戰火蔓延的速度,讓每一個還沉浸的幻想中的人徹底絕望,當曾經熟悉的人提起屠刀,便再也沒有太平的奢望。


    當李克用終於擊敗黃巢,朝堂卻突然懼怕起他的權勢和威信來,便用朱溫進行牽製。可朱溫此人狼子野心,又怎會甘心臣服於人下,便借機入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


    休養生息,伺機再戰。李克用避其鋒芒,退守汴州,與朱溫展開了拉鋸戰。這一拉扯,便是四年之久。此時的晚唐,已是名存實亡。朱溫便借此篡位,自立為帝,國號梁。


    李克用自知不能讓江山旁落,但他也不過是外戚分支,便聯絡各路諸侯,共赴長安清君側。可此時的君王早已成了朱溫刀下亡魂,而盛世長安,也淪為人間煉獄。


    不知是上天眷顧,還是李唐命不該絕。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橫空出世,將朱溫大軍打的節節敗退,尤以李存勖最為勇猛,可謂是萬夫莫敵。


    怎知天妒帥才,李克用終究沒能逃過命運,壯年薨逝,留下一生之憾。李存勖子承父命,開創後唐,卻未能收複舊河山,還弄成如今的下場,不可謂不唏噓。


    陳浮生聽到此處,心中已是了然,眼前的老嫗乃是晚唐舊人,或許還是一名皇親國戚,才會對著世道知曉的如此通透。顧醒不解其意,隻能依循聽下去,老嫗說到動情處,竟是雙手顫抖,不能自已。


    這世道淪落,一朝天下萬世安,安能慰我心?若得功勳封王侯,定走西山馬踏還。可惜,他們不過隻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隻螻蟻,被世道裹挾,終不得出路。


    老嫗並未注意三人的目光,繼續說下去。後唐之於李存勖,隻不過是開始,他還要贏下更多更多的現在和未來,才能開創萬世之基。他在洛陽做的一切,皆已大白於天下,但無人敢指摘對錯,因為這不過是一場成王敗寇的豪賭,怨不得旁人。


    這“獸骨秘藏”在旁人看來,是關乎九幽極淵寶藏的秘密,但對意圖成為天下共主的人而言,隻是他們勢在必得之物。而這散落天下的“獸骨秘藏”,隻有九九歸一後,才能看出其中真正的秘密。


    老嫗望向顧醒,眼神之中有了期待。這種期待無關生死,卻有著一種超脫萬物,永不破滅的希望。顧醒隻覺重擔壓肩,心中燃起一股火焰,熊熊燃燒。


    老嫗至始至終沒有道出此物從何而來,又為何會困守在她手中數十載。但當她將“獸骨秘藏”交出的時候,她知道,她的使命和時代在這一刻落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唐詭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髣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髣唯並收藏亂唐詭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