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江而下的兩條船中,一條船上,裝的是人,另一條船上,裝的是馬。
這一支人馬,是秦禝在邊軍騎軍的老底子。因為要出京作戰,所以他又特別做了精選,從原來的五百多人當中,挑出來四百人。而騎軍中的軍官,因為在政變中立的功勞,大都已經升了官,特別是梁熄、張曠他們幾個,他不好意思硬調,要先問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要官還是要錢?”他問梁熄。
“要錢!”梁熄毫不猶豫地說。
要錢跟我走,我帶你去申城,那裏遍地都是黃葉。
“要官還是要錢?”他問張曠。
“要……要官。”張曠忸怩了一會,才紅著臉說。
要官跟我走,我帶你去申城,那裏升官如拾草芥。
“要官還是要錢?”他最後去問吳椋。
“隻要跟著爺,天涯海角我都去。”吳椋一臉鄭重地迴答道。
唔,我看好你……
京營的武官外放,循例官升一級,於是張曠和梁熄,成了五品的將軍,張曠則成了六品的武官。
意外的是,消息傳開,禁軍衙門和京城各營之中,居然有不少人或者托了人情,或者幹脆直接上門,請求調入這一支行將出京吃苦的部隊——跟著秦禝,隻要肯拚命,就能升官發財,現有雲河的例子在那裏擺著!因此一些自負勇武而又不怕吃苦的人,便不約而同地想抓住這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既然齊王準他調兵調將,秦禝也不客氣,委托吳椋主持,從這些人裏挑出二百人。條件有三個:一是不要習氣重的人,二是要年輕肯學,三是要不畏死的。
隻有一個人是他親自定的,來自於劉秉言的推薦。
“秦禝,我替你薦一個人。”
“是,請劉兄吩咐下來。”
劉秉言是老朋友了,他的麵子當然要買。雲河迴來以後,劉秉言以彭睿孞副手的身份,同樣憑借政變之中的功勞升了官,調到了吏部。
“這個人姓鍾,叫鍾衛傑,二十出頭,是徽州廬江人。小的時候,就在長江邊搖渡船,大隋匪軍打下廬江,被裹脅著入了大隋匪軍的水師,當了個哨官。等到曾三帥打廬江的時候,他帶了三條船,一百幾十個人,反正投效,很是立了些功勞。不過到底是大隋匪軍投靠過來的人,曾三帥也不大信得過他,這一年多閑在京裏做個徽州的提塘官。他的一個娘舅,是我的小同鄉,求我幫忙,想讓他跟你出京效力。”
劉秉言見他發愣,還以為他聽說鍾衛傑做過大隋匪軍,不大願意要,因此多加一句:“秦禝,我看人從不走眼。這個人我當麵相過,絕對是一把好手,幫得上你的忙!”
“既然是劉兄說好,那一定是好的。”秦禝見他誤會,連忙笑著說道,“何況劉兄的吩咐,小弟豈有不遵的道理。”
於是,南下的部隊中,又多了一位五品將軍,鍾衛傑。
等到兵將都挑選好,六天的整訓完畢,報上去的名單,一共是六百二十七人。齊王在中樞看到了人數,有些擔心,皺著眉頭說:“畢竟是要跟大隋匪軍開仗,雖說兵貴精不貴多,可這人數也太單薄了,讓他調兵調將,怎麽才弄了這一點兒人,連千數都沒有湊夠?”
“王爺,有些話,秦禝也不好直說。”彭睿孞替他解釋道,“京中各營的情形,王爺您是知道的,若是帶去了不能打,反而累贅。這一迴他挑的人,倒是精壯的軍卒武官多些,他說了,等到了申城,還要再募新勇。”
“哦,那也罷了。”齊王將名單又掃了一遍,對彭睿孞說:“還是借你的大筆,這就擬旨吧。”
這一支兵,雖然算做京營,但為了秦禝將來募勇的方便,因此是按照正軍的建製,全稱叫做“禁軍衙門統領協下騎軍”。這個名稱佶屈拗口,沒什麽人記得住。其時的官場和民間,習慣於從各支軍隊主官的名或字裏麵,取一個字,作為軍隊的番號,稱唿起來既爽利又好記,仿照這個例子,這支騎軍在私下裏便被稱為秦禝的“龍武軍”,秦禝人還沒離開京城,這個稱唿便已漸漸流傳開了。
這一道諭旨,很難寫,難在四個地方:主官是誰,歸哪裏節製,糧餉由誰支應,募勇的額度是多少。不過這些難不倒彭睿孞的一支筆,他把跟賈旭、劉秉言商量的結果,稍加潤色,便文不加點的一氣嗬成。
這支軍隊名義上的主官,不能是秦禝——豈有一個七品知縣做軍隊主官的道理?於是,在明發的聖旨裏麵,官階最高的五品將軍梁熄成為這支“龍武軍”的統帶,副手是同為五品的張曠。
歸哪裏節製,卻沒有點明,隻是含糊地寫明了龍武軍的駐地,是“駐紮鬆江府”,糧草亦由鬆江府負責支應,而軍餉卻是“蘇州庫銀中指撥”。蘇州曆來富庶,以此來供應龍武軍的軍餉,是牢不可拔的餉源,絕不會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煩惱,這是其他軍隊不曾有過的優遇,不免令人豔羨。
至於募勇,諭旨上寫的是“視戰事所需,酌情招募”,連額度都不要了,就差直接說:你盡管招人,多多益善。
通篇諭旨,未寫明的地方甚多,然而妙就妙在大大小小的官員看了,人人卻都能明白是什麽意思。秦禝看了之後,也不免感歎官場上的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官場中的潛規則,更是無須贅言。
而這一切的背後,又反映出了朝廷的一種態度:不管是兩宮太後,還是齊王,抑或是朝中大臣和朝中的親貴,都認為龍武軍所代表的,乃是京營的名聲和朝廷的臉麵,將來在申城可能發生的戰事中,隻許勝,不許敗。
塵埃落定,便要準備開拔了,按照原本的議定,應該先到津門的海港,再坐海船到申城。偏偏這個時候,秦禝被假軍情所誤導,下麵急報京畿外發現數百騎山匪的前鋒,向直隸竄擾。中樞沒有辦法,隻得順手更改了龍武軍的路線,結果發現所謂的匪情,乃是誤報。所以梁熄直到上了船,在甲板上仍然對這件事表示不滿,認為不僅耽誤了時間,還耽誤了他坐海船的機會。
對這件事不滿的,遠不止梁熄一個人——申城的官員和士紳,私下裏破口大罵的,盡有人在。原擬在港口接兵的海船,是申城方麵所雇,損失了一筆上萬銀子的定葉也就罷了,難過的是白白耽誤了時間!
好在耽誤的時間亦不算太多,等龍武軍急行趕路的消息傳到申城,惶惶的人心終於初定:有兩艘大船接運,順江直放,隻要途中不遇到阻隔,龍武軍到達申城,是指日間的事了。
對於朝廷派出龍武軍來防衛申城,申城的士紳有皇恩浩蕩,感激涕零的心,原因全在於“秦禝的騎軍”這七個字,以政變中的表現,在坊間被愈傳愈神,層層誇大,幹脆到了以一敵百、神乎其神的地步,被視為天下一等一的勁旅,拱衛禁苑的頭號部隊。因此這一筆從武昌到申城的巨額船費,全由申城的士紳報效,並不要官府出一兩銀子。
江水水道,並不能通行無礙。事實上,夏軍和大隋匪軍的水軍,仍有激烈的爭奪,兩岸的關卡犬牙交錯。這種時候,仍然敢於冒險在江麵上航行的客船,隻有一家姓徐的富商。
他家掌控著這江水航道上八成的船舶。各處的江港都有他家的手筆。這人叫做徐有財,這個俗氣無比的名字,是他親自替自己取的。名字俗氣,人卻不俗,很穩重,也很能幹。此刻他也在船上押船,正在琢磨著,自己該如何與這位新任的申城知縣,第一個拉上關係。
作為商人,他對於船上這幫官老爺的舉動,完全不能理解:那些五品的軍官,為什麽在一位七品的知縣麵前,會表現出一種畢恭畢敬的態度?
在他的眼裏,秦禝是新上任的申城知縣,而這一船官兵,是去加強申城的防務,這兩者之間,他還看不到等號應該劃在哪裏。
然而這位知縣有著特別之處,是一定的。雖然看上去還年輕,但也許他是一名舉人、不管怎麽說,除了申城府知府吳煋,在申城縣就是他說了算,因此這個結交他的機會,不應該放過。
他宴請秦禝的地方,是在船上的小餐室。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漂亮的餐具,旁邊還立著一位站得筆挺的侍者。
“秦大人,我很榮幸。”徐有財舉起手中的酒杯說道。
“不不不,多虧了徐員外鼎力相助不然我這些兵怕不是要走路去申城了。”秦禝小心翼翼地斟酌著用詞,“我確信,我們之間不僅會有著真正的友誼,而且還會有很好的合作機會。”
“合作機會”這四個字,是徐有財最願意聽到的。按照他對官場的一貫理解,他非常認真地向秦禝表示,在未來任何可能的合作當中,他都會充分考慮到“秦禝”的利益。
這位富商,還真是知情識趣——秦禝一邊笑著點頭,一邊想。事實上,在他的計劃裏,確實也需要一位有錢人,不過這是後話,要等到了申城,摸摸這個家夥的底細,再做決定。
這頓晚餐,賓主都很盡興。徐有財很客氣地把秦禝送迴去,才告辭而去。等他走了,秦禝卻又出了艙門,下到甲板之下的統艙,在煤油燈昏黃的燈光下,背著手看吳椋和各位軍官給兵士們點卯。
點卯已畢。梁熄關心的卻不是這個,湊近了秦禝,神秘兮兮地問道:“大人,那商賈請你吃什麽好東西了?”船上的夥食,雖不能說多差,但翻來覆去的都是那幾樣,他已經吃得膩了。
“嗯……先吃了幾片青菜,然後是一塊魚,再就是一塊點心。”秦禝沉吟著,一個一個報了出來。
“還有呢?”梁熄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繼續追問。
“還有?”秦禝雙手一攤,“沒了。”
“沒了?!”梁熄瞪大了眼睛,手按刀柄,霍地站起來,破口大罵:“我淦他娘的小商賈,竟敢看不起我們大人!”
“人家的飯,吃的是個格調,各人吃各人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兒,”秦禝啼笑皆非,“這個徐有財,人還不錯,你發那麽大脾氣做什麽。”
“哦,哦,”梁熄知道自己是露了怯,坐下身子,猶自小聲嘟囔著:“我淦他娘的小商賈,對自己也這麽狠。”
船到江寧的時候,是薄暮時分。這裏是大隋國的重鎮,泊靠在兩岸的大隋匪軍水軍艦船,重重檣帆,清晰可見,時而亦有大舢板劃江而過。從這裏往下,大多是被大隋匪軍控製的水道,為了不被發覺船上乘客的身份,船上的氣氛緊張起來,禁艙令再一次實行,除了幾位五品以上的軍官,可以便裝在甲板上觀望,其餘的官兵,白天都不許出艙。
“衛傑,你請過來。”秦禝站在船首右側,沉聲把鍾衛傑叫到了身邊。
“大人。”鍾衛傑畢恭畢敬地來到秦禝身側。他雖然是五品官,但畢竟是新進騎軍的人,平日裏說話不多,在秦禝的麵前,更不敢象梁熄他們那樣隨便。
“我看大隋匪軍的水軍,陣容也鼎盛得很,”秦禝一邊張望,一邊問道,“兩邊的水軍,你都待過,依你看來,如果夏軍的水軍進攻江寧,勝負如何?”
“迴大人的話,標下以為,大隋匪軍的水軍必敗無疑。”鍾衛傑仍是一副恭恭敬敬的口吻。
“衛傑,你不用這樣拘謹,有什麽就說什麽。”秦禝笑道,“入了營,咱們就是一樣的兄弟,我拿你當好朋友看待。你也不必自稱標下,說到底,我隻是……”他又想說我隻是七品的知縣,但情知說也沒用,說爛了嘴,他們也沒一個人肯認真聽的——自請降為七品,結果帶來這樣儀製上的麻煩,倒是自己始料未及的。於是揮了揮手,示意鍾衛傑說話。
“是,卑職有幾點淺見,請大人指教。”鍾衛傑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從軍之後,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因此說起話來,並不粗魯,“其一,大隋匪軍水軍喜歡用大船,而且不分戰船與輜重船,連軍用和民用也不分,不僅笨重,而且臃腫;咱們夏軍的船,輕快靈活,不論是火攻還是近戰,都占上風。”
“嗯,有道理。其二呢?”秦禝對水軍一竅不通,一邊看著兩岸大隋匪軍的船,一邊對照著鍾衛傑的話,聽得津津有味。
“其二,帥是用兵的好手,他的一營水軍隻有三千人,打起仗來,每營各擔其事,分工明白。大隋匪軍的水軍,一個軍就是上萬人,靠一個軍帥,哪裏統管得過來,何況上麵還有將軍,監軍,人人都能說話,因此打起仗來,靠的就是一擁而上,沒什麽戰法,輸得糊裏糊塗,就算贏,也是贏得糊裏糊塗。”
秦禝點點頭,鼓勵鍾衛傑繼續說下去。
“其三,夏軍水師雖然也受曾大人的節製,但自主行動之權很大。而大隋匪軍的水軍隻是陸師的附庸,處處受製,就算有一身本領,也施展不開,因此卑職敢說,大隋匪軍的水軍必敗。”說到這裏,鍾衛傑臉上居然有一絲痛惜的神色,停頓了片刻,還是忍不住輕聲加了一句:“大人,水師是可以獨立成軍的。”
鍾衛傑有這樣的見識,頗出秦禝的意料。他心中一動,看了鍾衛傑一眼,沉吟道:“以你看來,假如南越的艦隊,進入內河,與咱們夏軍水師交手,那勝負又如何?”這南越國,出名的強軍就是水師。
“卑職……卑職不敢說。”鍾衛傑嚅囁道。
“出你口,入我耳,說說無妨。”
鍾衛傑垂下頭去,片刻才小聲說道:“不用艦隊,隻要一支偏師,從申城到武昌,足可以橫掃了。”
順江直下的兩艘船隻,一路並沒有受到大隋匪軍的阻礙,過了這一段,前方的水道便告安全,眾人懸了多日的心,也才放下來,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大隋匪軍的心理,真是很奇怪,秦禝心想。他們任由這兩隻船在長江上來往,不敢動其分毫。
就在這一陣疑惑之中,終於駛進了申城港口。
在港口接船的官紳之中,以李翀高的官階最高,是正三品的大將,但真正權力最大的,卻是正四品的申城知府吳煋,因此主角自然要由他來唱,李翀高則與鬆江知府鄭謙、離任申城知縣葉林一起,知趣地縮在了後麵。
出乎他們的意料,先下船的並不是秦禝,而是五品將軍、奉旨統帶這一支軍隊的梁熄。在他之後,則是六百多名騎軍的官兵,順著兩條踏板魚貫而下。這六百人,都有身為“京營天兵”的自傲,頭一迴外出打仗,要掙麵子,因此個個刀甲鮮明,精神昂揚,步履整齊有力,完全看不出一絲旅途勞頓之色。
這樣的軍容,自然令到碼頭上的官紳們喜不自勝,以吳煋為首,很客氣地與張曠和梁熄見過了禮。兵士們則由軍官帶到旁邊的一塊空地上,喊著號子集合整隊,肅穆無聲,陣列一旁。
這個時候,才見到秦禝出了甲板,卻並沒有穿著官服,反倒是一副富人打扮,顫顫悠悠地從踏板上走了下來,身後跟著長隨,替他拎著一個大皮箱。
這位紅動京華的禦前侍衛,就帶了這麽點東西來申城?在場的官員,都有不能相信的感覺。而他的這一身裝扮,並不象別的京官那樣保守古舊,讓這些得風氣之先的申城官紳,在心裏先存下了一份好感。至於箱子裏都有些什麽,別的不知道,至少裝著一件麒麟袍,那是確定無疑的。
從儀製上來說,該讓吳椋們先下船,這是秦禝在路上就已經想定了的事,而這一身裝扮,也是刻意為之,表示我秦禝和你們申城的諸位老大,絕對可以和光同塵。
然而做此官,行此禮,下屬參見上官的那一道程序,總免不了。等走到吳煋的麵前,秦禝便將袍子的前擺一撩,利索地見了一個禮。
“秦禝見過各位大人!”
這個禮,必不可廢,可是該如何應對他這一個禮,也讓這幫申城的地方官員傷透了腦筋。從道理上來說,一個到申城來上任的知縣,他們是根本不必迎接的,至多由縣衙來一個主簿,足夠了。可是秦禝的身份卻又不同——雖然梁熄是名義上的統帶,但人人都知道,秦禝才是這支軍隊實際上的主腦,而且“禦前侍衛”四個字,念茲在茲,誰也不敢真把他作為一個七品知縣來看待。
於是包括吳煋以內的各位官員,仿佛遭了什麽驚嚇一般,都紛紛避開了他這一禮,表示不敢受,然後抱拳長揖,作為還禮。
“秦禝!”吳煋把秦禝扶起來,笑容滿麵,親熱地說,“你的大名,我已經仰慕多時了,這一迴蒙了皇上恩準,放你出京,這才有緣在申城見到你。”
“不敢當。下官初到申城,一切還要請吳大人多多提點。”
“好說,好說。”吳煋把客氣話說完,這才說正事,“龍武軍的馬匹,已由鄭知府派人,妥善安置。營房也早已經備妥,隻等梁將軍他們入營了。你的府邸,是我和老葉替你打理的,不要嫌寒酸。一會兒先送你歇息了,晚上我做東,替你洗塵。”
吳煋一口官話說得卻很流利。他在官場混跡多年,官做得極為老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體貼入微,連秦禝聽了,亦有暖洋洋的感覺。對於“龍武軍”這個稱唿,秦禝也已經考慮過,這固然不合於儀製,但既然是慣例,自己亦不必處處在儀製上糾纏,不然以文害義,反而會耽誤了正事。
“多謝吳大人!”秦禝的口氣,還是很謙遜,“說到府邸……下官還是住在縣衙吧,何況還要接印。”
“不忙,不忙,你多歇一天,接印的事,可以後天再辦。老葉調的是鬆江府,左右不過是幾步路的事,也不急在一時。”
原任申城知縣葉雨林,調去做鬆江府的同知,從品秩上來說,算是升了官。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秦禝做了一個揖,表示領受了這一份盛情。
這一支人馬,是秦禝在邊軍騎軍的老底子。因為要出京作戰,所以他又特別做了精選,從原來的五百多人當中,挑出來四百人。而騎軍中的軍官,因為在政變中立的功勞,大都已經升了官,特別是梁熄、張曠他們幾個,他不好意思硬調,要先問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要官還是要錢?”他問梁熄。
“要錢!”梁熄毫不猶豫地說。
要錢跟我走,我帶你去申城,那裏遍地都是黃葉。
“要官還是要錢?”他問張曠。
“要……要官。”張曠忸怩了一會,才紅著臉說。
要官跟我走,我帶你去申城,那裏升官如拾草芥。
“要官還是要錢?”他最後去問吳椋。
“隻要跟著爺,天涯海角我都去。”吳椋一臉鄭重地迴答道。
唔,我看好你……
京營的武官外放,循例官升一級,於是張曠和梁熄,成了五品的將軍,張曠則成了六品的武官。
意外的是,消息傳開,禁軍衙門和京城各營之中,居然有不少人或者托了人情,或者幹脆直接上門,請求調入這一支行將出京吃苦的部隊——跟著秦禝,隻要肯拚命,就能升官發財,現有雲河的例子在那裏擺著!因此一些自負勇武而又不怕吃苦的人,便不約而同地想抓住這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既然齊王準他調兵調將,秦禝也不客氣,委托吳椋主持,從這些人裏挑出二百人。條件有三個:一是不要習氣重的人,二是要年輕肯學,三是要不畏死的。
隻有一個人是他親自定的,來自於劉秉言的推薦。
“秦禝,我替你薦一個人。”
“是,請劉兄吩咐下來。”
劉秉言是老朋友了,他的麵子當然要買。雲河迴來以後,劉秉言以彭睿孞副手的身份,同樣憑借政變之中的功勞升了官,調到了吏部。
“這個人姓鍾,叫鍾衛傑,二十出頭,是徽州廬江人。小的時候,就在長江邊搖渡船,大隋匪軍打下廬江,被裹脅著入了大隋匪軍的水師,當了個哨官。等到曾三帥打廬江的時候,他帶了三條船,一百幾十個人,反正投效,很是立了些功勞。不過到底是大隋匪軍投靠過來的人,曾三帥也不大信得過他,這一年多閑在京裏做個徽州的提塘官。他的一個娘舅,是我的小同鄉,求我幫忙,想讓他跟你出京效力。”
劉秉言見他發愣,還以為他聽說鍾衛傑做過大隋匪軍,不大願意要,因此多加一句:“秦禝,我看人從不走眼。這個人我當麵相過,絕對是一把好手,幫得上你的忙!”
“既然是劉兄說好,那一定是好的。”秦禝見他誤會,連忙笑著說道,“何況劉兄的吩咐,小弟豈有不遵的道理。”
於是,南下的部隊中,又多了一位五品將軍,鍾衛傑。
等到兵將都挑選好,六天的整訓完畢,報上去的名單,一共是六百二十七人。齊王在中樞看到了人數,有些擔心,皺著眉頭說:“畢竟是要跟大隋匪軍開仗,雖說兵貴精不貴多,可這人數也太單薄了,讓他調兵調將,怎麽才弄了這一點兒人,連千數都沒有湊夠?”
“王爺,有些話,秦禝也不好直說。”彭睿孞替他解釋道,“京中各營的情形,王爺您是知道的,若是帶去了不能打,反而累贅。這一迴他挑的人,倒是精壯的軍卒武官多些,他說了,等到了申城,還要再募新勇。”
“哦,那也罷了。”齊王將名單又掃了一遍,對彭睿孞說:“還是借你的大筆,這就擬旨吧。”
這一支兵,雖然算做京營,但為了秦禝將來募勇的方便,因此是按照正軍的建製,全稱叫做“禁軍衙門統領協下騎軍”。這個名稱佶屈拗口,沒什麽人記得住。其時的官場和民間,習慣於從各支軍隊主官的名或字裏麵,取一個字,作為軍隊的番號,稱唿起來既爽利又好記,仿照這個例子,這支騎軍在私下裏便被稱為秦禝的“龍武軍”,秦禝人還沒離開京城,這個稱唿便已漸漸流傳開了。
這一道諭旨,很難寫,難在四個地方:主官是誰,歸哪裏節製,糧餉由誰支應,募勇的額度是多少。不過這些難不倒彭睿孞的一支筆,他把跟賈旭、劉秉言商量的結果,稍加潤色,便文不加點的一氣嗬成。
這支軍隊名義上的主官,不能是秦禝——豈有一個七品知縣做軍隊主官的道理?於是,在明發的聖旨裏麵,官階最高的五品將軍梁熄成為這支“龍武軍”的統帶,副手是同為五品的張曠。
歸哪裏節製,卻沒有點明,隻是含糊地寫明了龍武軍的駐地,是“駐紮鬆江府”,糧草亦由鬆江府負責支應,而軍餉卻是“蘇州庫銀中指撥”。蘇州曆來富庶,以此來供應龍武軍的軍餉,是牢不可拔的餉源,絕不會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煩惱,這是其他軍隊不曾有過的優遇,不免令人豔羨。
至於募勇,諭旨上寫的是“視戰事所需,酌情招募”,連額度都不要了,就差直接說:你盡管招人,多多益善。
通篇諭旨,未寫明的地方甚多,然而妙就妙在大大小小的官員看了,人人卻都能明白是什麽意思。秦禝看了之後,也不免感歎官場上的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官場中的潛規則,更是無須贅言。
而這一切的背後,又反映出了朝廷的一種態度:不管是兩宮太後,還是齊王,抑或是朝中大臣和朝中的親貴,都認為龍武軍所代表的,乃是京營的名聲和朝廷的臉麵,將來在申城可能發生的戰事中,隻許勝,不許敗。
塵埃落定,便要準備開拔了,按照原本的議定,應該先到津門的海港,再坐海船到申城。偏偏這個時候,秦禝被假軍情所誤導,下麵急報京畿外發現數百騎山匪的前鋒,向直隸竄擾。中樞沒有辦法,隻得順手更改了龍武軍的路線,結果發現所謂的匪情,乃是誤報。所以梁熄直到上了船,在甲板上仍然對這件事表示不滿,認為不僅耽誤了時間,還耽誤了他坐海船的機會。
對這件事不滿的,遠不止梁熄一個人——申城的官員和士紳,私下裏破口大罵的,盡有人在。原擬在港口接兵的海船,是申城方麵所雇,損失了一筆上萬銀子的定葉也就罷了,難過的是白白耽誤了時間!
好在耽誤的時間亦不算太多,等龍武軍急行趕路的消息傳到申城,惶惶的人心終於初定:有兩艘大船接運,順江直放,隻要途中不遇到阻隔,龍武軍到達申城,是指日間的事了。
對於朝廷派出龍武軍來防衛申城,申城的士紳有皇恩浩蕩,感激涕零的心,原因全在於“秦禝的騎軍”這七個字,以政變中的表現,在坊間被愈傳愈神,層層誇大,幹脆到了以一敵百、神乎其神的地步,被視為天下一等一的勁旅,拱衛禁苑的頭號部隊。因此這一筆從武昌到申城的巨額船費,全由申城的士紳報效,並不要官府出一兩銀子。
江水水道,並不能通行無礙。事實上,夏軍和大隋匪軍的水軍,仍有激烈的爭奪,兩岸的關卡犬牙交錯。這種時候,仍然敢於冒險在江麵上航行的客船,隻有一家姓徐的富商。
他家掌控著這江水航道上八成的船舶。各處的江港都有他家的手筆。這人叫做徐有財,這個俗氣無比的名字,是他親自替自己取的。名字俗氣,人卻不俗,很穩重,也很能幹。此刻他也在船上押船,正在琢磨著,自己該如何與這位新任的申城知縣,第一個拉上關係。
作為商人,他對於船上這幫官老爺的舉動,完全不能理解:那些五品的軍官,為什麽在一位七品的知縣麵前,會表現出一種畢恭畢敬的態度?
在他的眼裏,秦禝是新上任的申城知縣,而這一船官兵,是去加強申城的防務,這兩者之間,他還看不到等號應該劃在哪裏。
然而這位知縣有著特別之處,是一定的。雖然看上去還年輕,但也許他是一名舉人、不管怎麽說,除了申城府知府吳煋,在申城縣就是他說了算,因此這個結交他的機會,不應該放過。
他宴請秦禝的地方,是在船上的小餐室。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漂亮的餐具,旁邊還立著一位站得筆挺的侍者。
“秦大人,我很榮幸。”徐有財舉起手中的酒杯說道。
“不不不,多虧了徐員外鼎力相助不然我這些兵怕不是要走路去申城了。”秦禝小心翼翼地斟酌著用詞,“我確信,我們之間不僅會有著真正的友誼,而且還會有很好的合作機會。”
“合作機會”這四個字,是徐有財最願意聽到的。按照他對官場的一貫理解,他非常認真地向秦禝表示,在未來任何可能的合作當中,他都會充分考慮到“秦禝”的利益。
這位富商,還真是知情識趣——秦禝一邊笑著點頭,一邊想。事實上,在他的計劃裏,確實也需要一位有錢人,不過這是後話,要等到了申城,摸摸這個家夥的底細,再做決定。
這頓晚餐,賓主都很盡興。徐有財很客氣地把秦禝送迴去,才告辭而去。等他走了,秦禝卻又出了艙門,下到甲板之下的統艙,在煤油燈昏黃的燈光下,背著手看吳椋和各位軍官給兵士們點卯。
點卯已畢。梁熄關心的卻不是這個,湊近了秦禝,神秘兮兮地問道:“大人,那商賈請你吃什麽好東西了?”船上的夥食,雖不能說多差,但翻來覆去的都是那幾樣,他已經吃得膩了。
“嗯……先吃了幾片青菜,然後是一塊魚,再就是一塊點心。”秦禝沉吟著,一個一個報了出來。
“還有呢?”梁熄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繼續追問。
“還有?”秦禝雙手一攤,“沒了。”
“沒了?!”梁熄瞪大了眼睛,手按刀柄,霍地站起來,破口大罵:“我淦他娘的小商賈,竟敢看不起我們大人!”
“人家的飯,吃的是個格調,各人吃各人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兒,”秦禝啼笑皆非,“這個徐有財,人還不錯,你發那麽大脾氣做什麽。”
“哦,哦,”梁熄知道自己是露了怯,坐下身子,猶自小聲嘟囔著:“我淦他娘的小商賈,對自己也這麽狠。”
船到江寧的時候,是薄暮時分。這裏是大隋國的重鎮,泊靠在兩岸的大隋匪軍水軍艦船,重重檣帆,清晰可見,時而亦有大舢板劃江而過。從這裏往下,大多是被大隋匪軍控製的水道,為了不被發覺船上乘客的身份,船上的氣氛緊張起來,禁艙令再一次實行,除了幾位五品以上的軍官,可以便裝在甲板上觀望,其餘的官兵,白天都不許出艙。
“衛傑,你請過來。”秦禝站在船首右側,沉聲把鍾衛傑叫到了身邊。
“大人。”鍾衛傑畢恭畢敬地來到秦禝身側。他雖然是五品官,但畢竟是新進騎軍的人,平日裏說話不多,在秦禝的麵前,更不敢象梁熄他們那樣隨便。
“我看大隋匪軍的水軍,陣容也鼎盛得很,”秦禝一邊張望,一邊問道,“兩邊的水軍,你都待過,依你看來,如果夏軍的水軍進攻江寧,勝負如何?”
“迴大人的話,標下以為,大隋匪軍的水軍必敗無疑。”鍾衛傑仍是一副恭恭敬敬的口吻。
“衛傑,你不用這樣拘謹,有什麽就說什麽。”秦禝笑道,“入了營,咱們就是一樣的兄弟,我拿你當好朋友看待。你也不必自稱標下,說到底,我隻是……”他又想說我隻是七品的知縣,但情知說也沒用,說爛了嘴,他們也沒一個人肯認真聽的——自請降為七品,結果帶來這樣儀製上的麻煩,倒是自己始料未及的。於是揮了揮手,示意鍾衛傑說話。
“是,卑職有幾點淺見,請大人指教。”鍾衛傑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從軍之後,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因此說起話來,並不粗魯,“其一,大隋匪軍水軍喜歡用大船,而且不分戰船與輜重船,連軍用和民用也不分,不僅笨重,而且臃腫;咱們夏軍的船,輕快靈活,不論是火攻還是近戰,都占上風。”
“嗯,有道理。其二呢?”秦禝對水軍一竅不通,一邊看著兩岸大隋匪軍的船,一邊對照著鍾衛傑的話,聽得津津有味。
“其二,帥是用兵的好手,他的一營水軍隻有三千人,打起仗來,每營各擔其事,分工明白。大隋匪軍的水軍,一個軍就是上萬人,靠一個軍帥,哪裏統管得過來,何況上麵還有將軍,監軍,人人都能說話,因此打起仗來,靠的就是一擁而上,沒什麽戰法,輸得糊裏糊塗,就算贏,也是贏得糊裏糊塗。”
秦禝點點頭,鼓勵鍾衛傑繼續說下去。
“其三,夏軍水師雖然也受曾大人的節製,但自主行動之權很大。而大隋匪軍的水軍隻是陸師的附庸,處處受製,就算有一身本領,也施展不開,因此卑職敢說,大隋匪軍的水軍必敗。”說到這裏,鍾衛傑臉上居然有一絲痛惜的神色,停頓了片刻,還是忍不住輕聲加了一句:“大人,水師是可以獨立成軍的。”
鍾衛傑有這樣的見識,頗出秦禝的意料。他心中一動,看了鍾衛傑一眼,沉吟道:“以你看來,假如南越的艦隊,進入內河,與咱們夏軍水師交手,那勝負又如何?”這南越國,出名的強軍就是水師。
“卑職……卑職不敢說。”鍾衛傑嚅囁道。
“出你口,入我耳,說說無妨。”
鍾衛傑垂下頭去,片刻才小聲說道:“不用艦隊,隻要一支偏師,從申城到武昌,足可以橫掃了。”
順江直下的兩艘船隻,一路並沒有受到大隋匪軍的阻礙,過了這一段,前方的水道便告安全,眾人懸了多日的心,也才放下來,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大隋匪軍的心理,真是很奇怪,秦禝心想。他們任由這兩隻船在長江上來往,不敢動其分毫。
就在這一陣疑惑之中,終於駛進了申城港口。
在港口接船的官紳之中,以李翀高的官階最高,是正三品的大將,但真正權力最大的,卻是正四品的申城知府吳煋,因此主角自然要由他來唱,李翀高則與鬆江知府鄭謙、離任申城知縣葉林一起,知趣地縮在了後麵。
出乎他們的意料,先下船的並不是秦禝,而是五品將軍、奉旨統帶這一支軍隊的梁熄。在他之後,則是六百多名騎軍的官兵,順著兩條踏板魚貫而下。這六百人,都有身為“京營天兵”的自傲,頭一迴外出打仗,要掙麵子,因此個個刀甲鮮明,精神昂揚,步履整齊有力,完全看不出一絲旅途勞頓之色。
這樣的軍容,自然令到碼頭上的官紳們喜不自勝,以吳煋為首,很客氣地與張曠和梁熄見過了禮。兵士們則由軍官帶到旁邊的一塊空地上,喊著號子集合整隊,肅穆無聲,陣列一旁。
這個時候,才見到秦禝出了甲板,卻並沒有穿著官服,反倒是一副富人打扮,顫顫悠悠地從踏板上走了下來,身後跟著長隨,替他拎著一個大皮箱。
這位紅動京華的禦前侍衛,就帶了這麽點東西來申城?在場的官員,都有不能相信的感覺。而他的這一身裝扮,並不象別的京官那樣保守古舊,讓這些得風氣之先的申城官紳,在心裏先存下了一份好感。至於箱子裏都有些什麽,別的不知道,至少裝著一件麒麟袍,那是確定無疑的。
從儀製上來說,該讓吳椋們先下船,這是秦禝在路上就已經想定了的事,而這一身裝扮,也是刻意為之,表示我秦禝和你們申城的諸位老大,絕對可以和光同塵。
然而做此官,行此禮,下屬參見上官的那一道程序,總免不了。等走到吳煋的麵前,秦禝便將袍子的前擺一撩,利索地見了一個禮。
“秦禝見過各位大人!”
這個禮,必不可廢,可是該如何應對他這一個禮,也讓這幫申城的地方官員傷透了腦筋。從道理上來說,一個到申城來上任的知縣,他們是根本不必迎接的,至多由縣衙來一個主簿,足夠了。可是秦禝的身份卻又不同——雖然梁熄是名義上的統帶,但人人都知道,秦禝才是這支軍隊實際上的主腦,而且“禦前侍衛”四個字,念茲在茲,誰也不敢真把他作為一個七品知縣來看待。
於是包括吳煋以內的各位官員,仿佛遭了什麽驚嚇一般,都紛紛避開了他這一禮,表示不敢受,然後抱拳長揖,作為還禮。
“秦禝!”吳煋把秦禝扶起來,笑容滿麵,親熱地說,“你的大名,我已經仰慕多時了,這一迴蒙了皇上恩準,放你出京,這才有緣在申城見到你。”
“不敢當。下官初到申城,一切還要請吳大人多多提點。”
“好說,好說。”吳煋把客氣話說完,這才說正事,“龍武軍的馬匹,已由鄭知府派人,妥善安置。營房也早已經備妥,隻等梁將軍他們入營了。你的府邸,是我和老葉替你打理的,不要嫌寒酸。一會兒先送你歇息了,晚上我做東,替你洗塵。”
吳煋一口官話說得卻很流利。他在官場混跡多年,官做得極為老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體貼入微,連秦禝聽了,亦有暖洋洋的感覺。對於“龍武軍”這個稱唿,秦禝也已經考慮過,這固然不合於儀製,但既然是慣例,自己亦不必處處在儀製上糾纏,不然以文害義,反而會耽誤了正事。
“多謝吳大人!”秦禝的口氣,還是很謙遜,“說到府邸……下官還是住在縣衙吧,何況還要接印。”
“不忙,不忙,你多歇一天,接印的事,可以後天再辦。老葉調的是鬆江府,左右不過是幾步路的事,也不急在一時。”
原任申城知縣葉雨林,調去做鬆江府的同知,從品秩上來說,算是升了官。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秦禝做了一個揖,表示領受了這一份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