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覺遲,春眠恨短,不知哪裏傳來第一聲雞鳴,韓妙卿便醒了,略動一動,覺得百骸無力,躺在枕上想,這都是被他害的。
那一夜,秦禝以紅燭高照,要了她的身子,徹夜求歡,她才始知閨房之樂,竟可以一樂如斯。
昨天晚上是幾迴呢?韓妙卿紅著臉想了想,好像是折騰了三迴,才算放過自己。她轉過臉去,借著朦朦朧朧的天光,看著仍在熟睡的秦禝,恬靜的樣子,象個大男孩一般,心中不由愛憐橫溢,很想在他的臉上,輕輕一親。
然而還是忍住了,為的是怕驚醒了他,看到自己一絲不掛的羞人樣子。
韓氏用極輕的動作,慢慢移開了秦禝那隻靠在自己小腹上的手,悄悄支起身子,向外挪去。等挪到了床邊,才跪著身子,悄默聲的下了床。
而秦禝這一覺直睡到晌午才醒,自覺心滿意足,幾個月來未得一親香澤的遺憾,算是有了一份補償。
吃過了飯,他跟韓氏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手裏拿著厚厚一疊這幾天訪客留下的名刺,和長長的一張禮單,慢慢地翻看。翻了幾張,忽然看見“蘇世昶”兩個字,規規整整地寫在名刺中央,四周再無一個字的銜頭和落款。秦禝心中一沉,手指在禮單上劃過,果然找著了蘇世昶的名字,後麵寫的是“恭致中秋節禮三千兩”。
韓氏見他臉色有異,忙順著他的目光看去,見到他所指的那“三千兩”幾個字。
“這筆錢是不是收不得?”韓氏怯怯地問,“我當時就覺著數目大得嚇人,問吳伯,說他好像是個大官,推不掉,也不敢推。”
秦禝搖了搖頭,沉吟著沒有說話。
蘇世昶在這次大變定的是“革職,交部議處”的罪名,此刻想來是閑居家中,正在惶惶不可終日。他其實並不是王彧的死黨,然而許縣那一天,他在王彧的命令之下,被迫出具了那一道免去秦禝職位、由葉開潤代之的鈞命,終於替他惹來大禍。
他在雲河曾受過秦禝的孝敬。秦禝知道,現在這三千兩的節禮,有乞恕的意思在裏麵,希望自己不要把這件事說出來,否則收了錢不但不替-齊王辦事,還反過來幫著王彧,隻怕更要罪加一等。
秦禝對蘇世昶倒沒什麽惡感,那一道鈞令,多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至於怪罪他,因此落井下石是不會的,如果能幫,也願意幫他一個忙。隻是想來想去,交部議處這種事,以自己現時的身份地位,說不上什麽話。心中感慨,政海之中真是風波險惡,一個行差踏錯摔下去,再想爬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
“家裏這些燈,得撤掉,”他先交待這件要緊的事,昨天見到韓氏心中一高興,把這事給忘了,“現在是國喪期間,張燈結彩的,違律。”
“好,迴頭我就讓他們摘下來。”
“妙卿,我現在的身份,跟原來有點不一樣了,保不齊就有小人盯著。”秦禝想起在雲河的時候,王彧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那種不遺餘力的勁頭,覺得自己還是太漫不在乎了,於是不免要多叮囑韓氏兩句,“家裏麵的事情,能不張揚就不張揚,要是下人們在這上麵犯了大意,又或者是在街上瞎招搖,你盡管放下臉來訓他們!”
“好,我記住了。”
“嗯。小丫頭最近,怎麽樣了?”秦禝換了個輕鬆的話題。
“還不錯!她倒是挺適應這京城生活的。”說到小妹,韓氏一臉欣喜的樣子,
“好極了,”秦禝也是真心喜歡這個妹妹,隨口說道,“等她再大一點,我教她讀書。”
“最後切記,新皇登基,許多事情都要注意!”
想到皇上,韓氏卻有一個疑問:“聽說皇上不是還小麽,已經能辦事兒了?”
“辦什麽事兒?”秦禝的語氣,又轉為輕佻,“要說辦你,那大約還不成。你的事兒,今晚上還是交給我來辦。”
平平常常一句話,竟然也能被他扯到房事的上頭,韓氏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啐了一口,小聲說道:“今晚上我才不理你,你要辦什麽事兒,盡管去外頭辦去。”
秦禝笑笑。卻不說話。
“你還沒說呢,皇上這麽小,說了能算嗎?”韓氏又撿起了剛才的問題。
“皇上……自然還是要聽太後的話。”秦禝支支吾吾地說。在韓氏麵前提起那位西太後,他總有點心虛的感覺。
“對了,說是有東太後,西太後。”韓氏到底是個婦道人家,對同為女人的太後,極感興趣,追著他問道,“現在到底是哪個太後說了算啊?”
“現在是兩宮並尊,”秦禝抬起頭,若有所思地說,“共治天下。”
=========分割線========
新的年號,已經定了“共治”三字。
這兩個字,妙得很,妙就妙在象一個萬花筒,不同的人看進去,就有不同的樣子,但每個樣子,也都是花團錦簇。在兩位太後看來,這是兩宮共治;在臣下看來,這是君臣共治;在坊間看來,這是朝廷與百姓共治。不論取哪個解釋,都有一番改元向新,勵精圖治的意思在裏頭。
既然年號是共治,那麽兩宮垂簾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齊王連日在禮堂大集眾臣,所有王公親貴、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都在其列,均準暢所欲言。既然垂簾已成了勢所必然的事情,那麽所討論的名堂,是“恭議皇太後垂簾聽政事宜”,說白了,就是定個辦事的章程,也是對兩宮太後的一種約束,讓君臣之間都有所本,各自不要胡亂越權。
幾番折衝,終於定了案,寫成長長的奏折,呈報禦覽。兩宮太後看過,都很滿意,表示“準予所請”。齊王承了旨,由中樞上寫成“明發”,兩位太後喜滋滋地在諭旨上一前一後的矜上了那兩方小印,頒告天下。
至此,這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動,塵埃落定。朝廷的體製正式由“輔政”轉為了“垂簾,而兩位太後對齊王的酬庸,則是一個“世襲罔替”的殊榮
垂簾聽政的第三天開始,輪到新近受過封賞的大臣覲見謝恩。這一天,秦禝不到四點就起了身,由韓氏伺弄著,把三品朝服和頂戴穿得一絲不苟,掛上朝珠,打馬來到宮門之外候朝。待到宮門一開,便由一名執事的太監,帶著進去。
他踟躕在筆直的禦道之上,走過一座又一座大殿,跨過一重又一重宮門,人到此處,意興闌珊,什麽起居八座建牙開府,什麽飛機遊艇別墅跑車,與這裏一比,盡成雲煙。
“秦禝,你也到啦?”一聲招唿,將秦禝從恍惚的思緒之中驚醒過來,抬眼一看,已經到了候見的朝房,說話的是岐王。
“給王爺請安!”秦禝心想剛才自己失態的樣子,多半已被岐王看在眼裏,不由有些窘迫。
“起來,起來。”岐王笑著說道,“你不用不好意思,第一次進宮,誰都是這樣。”
秦禝是禦前侍衛,準予內廷行走,但候見的時候就不能亂走了,要由擔任禦前大臣的岐王來帶領。等了片刻,就見到一位五品的太監過來傳旨:“奉旨,傳秦禝覲見,由岐王帶領。”
秦禝自穿越以來,也算是曆經生死的人了,但此刻仍是象夢遊一般,跟在岐王的身後,深一腳淺一腳來到養心殿外,聽著太監在門口唱了名字,手心裏已經全是冷汗。明明知道自己不該這樣,但“縱心於物外”的功夫,卻又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
“進來吧。”還是那個熟悉的聲音,柔和地說道。
秦禝跨進門檻,按照練熟了的禮節,趨前數步,把官帽除下放在一邊,在青磚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臣秦禝,恭請皇上皇太後金安!”
“嗯,你抬頭說話罷。”
雲河的那一夜,故事也是從“你抬起頭來說話”開始的。
“謝太後!”秦禝收攝心神,抬起頭來。
正中一個小小的禦榻上,坐著六歲的共治皇帝,裝束得整整齊齊,一件小龍袍,精致合身。小皇帝雖也盡力擺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但兩隻烏溜溜的大眼睛,卻在靈活地四處亂看,煞是有趣。
皇帝的樣子,略略衝淡了秦禝緊張的心情,讓他可以在太後發問之前,再仔細打量一下身前的情形。麵前是一張寬大的紅木禦案,係著明黃色的軟緞桌圍,而在共治皇帝的兩側,一東一西又設了兩個禦座,禦座之前,垂著兩方明黃色的曼紗,簾後的人,雖不能看得十分真切,但表情神態,仍然可見。
這就是垂簾聽政了,秦禝心想。
“秦禝,你是靈州人?”照例是由東太後先問。她的聲音,秦禝還是第一次聽見。
“是。”
“這是你第一次進宮麽?”
“是。”
“家裏還有些什麽人?”
“迴太後話,隻有哥哥和嫂子了。”秦禝猶豫了一下,答得模棱兩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說自己娶了嫂子,趕跑了哥哥,那豈不變成“欺兄盜嫂”?這個說法可要不得。
“這一迴,你的功勞不小。”
“謝謝太後誇獎,臣不敢當。”
問到這裏,不大善於言辭的東太後沒有話了,看著李念凝,示意她把話接過去。
“皇帝這幾天感冒,禦書房那邊都撤了,”慈禧接過了話頭,閑閑地說,“今天,我們特為讓他在這裏,見你一麵。”
這算是一份很大的榮寵,秦禝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記起“多磕頭,少說話”的古訓,磕了一個頭,表示謝恩。
“禁軍衙門是個要緊的地方,你要多上心。”慈禧的話,都說在點子上,比之慈安的泛泛而問,要實在得多,“禦前侍衛的差事,你聽岐王的吩咐,該來就來。”
“是,臣不敢輕忽。”
“你的膽子大,這是好事,隻是要用對地方。”紗屏後麵的李念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李念凝的這句話裏,有激勵,有誡勉,是一句很得當的話。但在秦禝聽來,太後的這句話,似乎還另有深意。
“不過到底還是京裏好,大內的戒衛,又比雲河要周密得多,”李念凝忽然發起了感慨,“不用再象雲河那樣,整天提心吊膽。”
秦禝終於聽懂了!她現在已不是從前那個朝不保夕,整天要“提心吊膽”的淑貴妃了,而是垂簾聽政,手握生殺的太後,具有無上的尊嚴。宮城中,宮禁森嚴,她不會允許那一段私情,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和尊嚴——雲河的舊事,再也不會重演了。
“你立了大功,朝廷也不吝賞賜,以後的事,你還是要用心去做。君臣之義,要有始有終才好。”
秦禝,你對我的好,我已經報答了你,從今往後,咱們重新再來。
“臣,遵旨。”秦禝俯下身去。
======分割線========
暮暑已去,秋涼漸起。
這段日子,秦禝當差當得極其起勁,每天不到傍晚,家裏都見不到他的身影。韓氏曾經半真半假地調侃過他一迴,說京城裏頭大大小小的官都算上,他秦大人一定是最忙碌的一個。
話是不假。京裏各部各衙門的堂官,多半是早上到衙,把該簽閱的文書畫一個押,轉上一圈,沒什麽事也就迴府去了。就是屬官,也最多坐衙坐上半天,下午就想法子在家裏躲懶了。象秦禝這樣整天不著家的,實在罕見。
秦禝則不同,他上午要麽是在禁軍衙門坐衙辦事,要麽是以禦前侍衛的身份,隨岐王到內廷當差。而到了下午,他卻總是跑到中樞處去,在人家那裏一坐就是半天。
這中樞處事大變之後,為了新政而新設立的衙門,衙門新設,百事待興,是眼下京城裏最忙碌的地方。一天下來,往往手腳不停,少有歇息一會的時候。秦禝一個三品的武官,在裏麵的各司之中,串了東家串西家,日日如此,以至於衙門裏的人都開玩笑,說中樞處編內,有兩個人必是每天上午不到下午到的。一個是議政王,一個就是他秦禝。
這個衙門,以齊王,賈旭,彭睿孞領銜,而傾注了最大心血的,則是齊王。他上午在主持朝會之後,必到中樞處視事,秦禝這樣的舉動,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終於有一天,把秦禝叫到了自己那間值房內。
“秦禝,你是不是想到棄武轉文?我這兒正缺人呢。”齊王想他既然這麽喜歡這裏,何不問問他的意思,“我原來答應過你,可以保你在省部中謀個位子,你見識本就不錯,現在若是還想來,我去請兩宮的旨意,把你從武職轉成文官好了。”
齊王沒有想錯,秦禝是真的喜歡這裏,但原因,卻不是為了調到這裏做官。
對於齊王的好意,他隻有先敬謝不敏—他圖謀的已經是天下之事,便不肯再讓自己局促在這個一隅之地了。
至於轉文官,那是遲早的事,不過,不是現在。
“也罷,我不勉強你。”齊王歎了一口氣。現在的能文能武人才,已經是很稀缺了,而現在能文能武,又是自己心腹的人,大約隻有這個秦禝一個。“以後什麽時候想來,跟我迴一聲。”
“謝王爺栽培!”
經過這麽一段,齊王照例每天下午到衙視事,秦禝也照例東串西串,日子久了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分割線=======
家裏最重要的東西,韓氏一向是收在她床頭底下的那個小箱子裏。象那些字畫,房契,銀票,還有那些禮單,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裝進去,拿一把小鎖頭鎖好。然而隨著東西越來越多,小箱子不夠用了,而床底下又塞不進更大的箱子。說放在櫃子裏呢,睡覺的時候自己又不放心,幾天來一直為這件小事犯愁,直到吳椋帶著幾個親兵,喊著號子,麵紅耳赤地把一個大鐵櫃抬進了內院。
“這是什麽?”韓氏沒見過這東西,疑惑地問。明氏和小福,也都圍過來看稀罕。
“這叫保險櫃,是專門給你放東西用的。精鐵做的,配上一把鋼鎖。安全的很,你也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秦禝笑著說,
“是個南蠻子派人送給我的。”
“南蠻子?南越人?”韓氏睜大了眼睛,“南蠻子送你東西?”
“這個南蠻子,跟別的不大一樣,”秦禝,連忙說,“他是我們大夏的官。”
越說越不靠譜了,南蠻子怎麽能做大夏的官?韓氏搖搖頭,不相信。
“不止是官,還是個四品呢。”秦禝笑道,“是稅務司,叫做莫鉦渠。”
韓氏愈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楞了半晌,憋出一句話:“收稅的,最壞!”
“他隻管海關的稅,是收南越人的錢。”秦禝猜得到,從前的韓氏,大約都沒少吃稅吏的苦頭,因此不得不向她做一番解釋,心裏卻懊悔不已——我隻說保險櫃不就完了,說什麽南蠻子?這樣問下去,十萬個為什麽,哪有完的。
“海關是什麽?”果然又開始追問了。
“哦對了,說順口了,這海關啊,就是市舶司,等於咱們設個卡子,收他們的稅,他就是幹這事的。”
“這個好,惡人自有惡人磨!”兩個女人下了結論。
秦禝啼笑皆非,但想一想,她們說的也未嚐沒有道理,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不就是“以夷製夷”麽?
“不過這人很厲害,朝廷的禮製,夏國的風土人情,他都熟得很,什麽都知道。”
“比你還厲害?”韓氏不服氣地問。
“這……”秦禝一時語塞。論起知識自己完勝,但要是說起風土人情,那自己大約是比不上他了。他不願欺心,但要讓他在韓氏麵前,承認自己沒這個南蠻子厲害,更不願意。想來想去,到底給他想到了一個說法。
“他的夏國話,沒有我說的好。”
“他還會說官話?”韓氏吃驚極了。
“不但會說,而且還溜得很。”秦禝苦笑道。事實上,莫鉦渠的官話,基本不帶口音,說的比大多數朝廷官員還要好。
“他送的這個‘保險櫃’,一定貴得很吧?”韓氏摸著厚厚的鐵壁,提醒秦禝道:“小稷,你要當心他使什麽壞心眼。”
“壞心眼倒沒有。這算是我請他定做的,他要巴結我,這才讓人給我,精心打造了一個,讓我在王爺麵前替他說好話。”
“說什麽好話?難道他還想再升官?”
“誰不想升官?”秦禝笑道,“他現在是‘署理稅務司’,他想把署理兩個字去掉。”
莫鉦渠得以代理這個總稅務司的位置。他是個有心計的人,想趁這個機會,把署理變成正官,知道秦禝在齊王麵前能說得上話,所以也曾向他拜托。
“那你幫他麽?”
“自然要幫,不過他也得先替我做點事。”秦禝拍了拍保險櫃,“光是送一個保險櫃,那可不成。”
既然秦禝說要幫他,韓氏心想,這個莫鉦渠看來不是壞人,於是放了心,便沒有在說什麽了!
=======分割線=======
下了值,岐王和秦禝一前一後迴到的朝房。岐王先把太監送上的熱茶喝了幾口,看著秦禝,有話要說。
“秦禝,我的府裏,你還從沒來過,這可不大對頭啊。”
“王爺是什麽身份,我是什麽身份?不敢去打擾王爺。”秦禝笑嘻嘻地說。
“胡扯!”岐王笑著罵了一句,“你要是舍不得掏那個門包,跟我說一聲,我吩咐給你免了。”
王府的規矩大,岐王又是新得大用,要進他的門,須得給門上致敬一個封包才行。
“標下不敢。”
“明天晚上你來吃飯吧,我邀了京中各營的幾位主官,咱們喝兩杯酒,好好聊聊軍務上的事兒。”開過了玩笑,岐王神采飛揚地說。
“是。”
“對了,還有個事兒。”岐王似乎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口氣很得意,“王妃要給你說一門親事,我先跟你透個風,省得到時候怪我沒告訴你。”
親事?
秦禝的頭嗡的一聲就大了,真是怕什麽來什麽。現在的秦家大宅,已經被他經營成自己的大本營,韓氏和自己算是患難之交,不僅類似於妻妾,更有信心絕不會背叛自己,是可共機密的人。宅子裏的下人,他用胡蘿卜加大棒的辦法,也收拾得服服帖帖。現在王妃要說親,對方自然不會是尋常人家,決不能象韓氏一樣無牽無掛。如果貿然讓新媳婦嫁進來,先不說閨房中的事該怎麽擺,單論自己要圖謀的大事,就傷不起——秦家大宅,再也不會是一座密不透風的堡壘。
那一夜,秦禝以紅燭高照,要了她的身子,徹夜求歡,她才始知閨房之樂,竟可以一樂如斯。
昨天晚上是幾迴呢?韓妙卿紅著臉想了想,好像是折騰了三迴,才算放過自己。她轉過臉去,借著朦朦朧朧的天光,看著仍在熟睡的秦禝,恬靜的樣子,象個大男孩一般,心中不由愛憐橫溢,很想在他的臉上,輕輕一親。
然而還是忍住了,為的是怕驚醒了他,看到自己一絲不掛的羞人樣子。
韓氏用極輕的動作,慢慢移開了秦禝那隻靠在自己小腹上的手,悄悄支起身子,向外挪去。等挪到了床邊,才跪著身子,悄默聲的下了床。
而秦禝這一覺直睡到晌午才醒,自覺心滿意足,幾個月來未得一親香澤的遺憾,算是有了一份補償。
吃過了飯,他跟韓氏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手裏拿著厚厚一疊這幾天訪客留下的名刺,和長長的一張禮單,慢慢地翻看。翻了幾張,忽然看見“蘇世昶”兩個字,規規整整地寫在名刺中央,四周再無一個字的銜頭和落款。秦禝心中一沉,手指在禮單上劃過,果然找著了蘇世昶的名字,後麵寫的是“恭致中秋節禮三千兩”。
韓氏見他臉色有異,忙順著他的目光看去,見到他所指的那“三千兩”幾個字。
“這筆錢是不是收不得?”韓氏怯怯地問,“我當時就覺著數目大得嚇人,問吳伯,說他好像是個大官,推不掉,也不敢推。”
秦禝搖了搖頭,沉吟著沒有說話。
蘇世昶在這次大變定的是“革職,交部議處”的罪名,此刻想來是閑居家中,正在惶惶不可終日。他其實並不是王彧的死黨,然而許縣那一天,他在王彧的命令之下,被迫出具了那一道免去秦禝職位、由葉開潤代之的鈞命,終於替他惹來大禍。
他在雲河曾受過秦禝的孝敬。秦禝知道,現在這三千兩的節禮,有乞恕的意思在裏麵,希望自己不要把這件事說出來,否則收了錢不但不替-齊王辦事,還反過來幫著王彧,隻怕更要罪加一等。
秦禝對蘇世昶倒沒什麽惡感,那一道鈞令,多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至於怪罪他,因此落井下石是不會的,如果能幫,也願意幫他一個忙。隻是想來想去,交部議處這種事,以自己現時的身份地位,說不上什麽話。心中感慨,政海之中真是風波險惡,一個行差踏錯摔下去,再想爬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
“家裏這些燈,得撤掉,”他先交待這件要緊的事,昨天見到韓氏心中一高興,把這事給忘了,“現在是國喪期間,張燈結彩的,違律。”
“好,迴頭我就讓他們摘下來。”
“妙卿,我現在的身份,跟原來有點不一樣了,保不齊就有小人盯著。”秦禝想起在雲河的時候,王彧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那種不遺餘力的勁頭,覺得自己還是太漫不在乎了,於是不免要多叮囑韓氏兩句,“家裏麵的事情,能不張揚就不張揚,要是下人們在這上麵犯了大意,又或者是在街上瞎招搖,你盡管放下臉來訓他們!”
“好,我記住了。”
“嗯。小丫頭最近,怎麽樣了?”秦禝換了個輕鬆的話題。
“還不錯!她倒是挺適應這京城生活的。”說到小妹,韓氏一臉欣喜的樣子,
“好極了,”秦禝也是真心喜歡這個妹妹,隨口說道,“等她再大一點,我教她讀書。”
“最後切記,新皇登基,許多事情都要注意!”
想到皇上,韓氏卻有一個疑問:“聽說皇上不是還小麽,已經能辦事兒了?”
“辦什麽事兒?”秦禝的語氣,又轉為輕佻,“要說辦你,那大約還不成。你的事兒,今晚上還是交給我來辦。”
平平常常一句話,竟然也能被他扯到房事的上頭,韓氏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啐了一口,小聲說道:“今晚上我才不理你,你要辦什麽事兒,盡管去外頭辦去。”
秦禝笑笑。卻不說話。
“你還沒說呢,皇上這麽小,說了能算嗎?”韓氏又撿起了剛才的問題。
“皇上……自然還是要聽太後的話。”秦禝支支吾吾地說。在韓氏麵前提起那位西太後,他總有點心虛的感覺。
“對了,說是有東太後,西太後。”韓氏到底是個婦道人家,對同為女人的太後,極感興趣,追著他問道,“現在到底是哪個太後說了算啊?”
“現在是兩宮並尊,”秦禝抬起頭,若有所思地說,“共治天下。”
=========分割線========
新的年號,已經定了“共治”三字。
這兩個字,妙得很,妙就妙在象一個萬花筒,不同的人看進去,就有不同的樣子,但每個樣子,也都是花團錦簇。在兩位太後看來,這是兩宮共治;在臣下看來,這是君臣共治;在坊間看來,這是朝廷與百姓共治。不論取哪個解釋,都有一番改元向新,勵精圖治的意思在裏頭。
既然年號是共治,那麽兩宮垂簾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齊王連日在禮堂大集眾臣,所有王公親貴、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都在其列,均準暢所欲言。既然垂簾已成了勢所必然的事情,那麽所討論的名堂,是“恭議皇太後垂簾聽政事宜”,說白了,就是定個辦事的章程,也是對兩宮太後的一種約束,讓君臣之間都有所本,各自不要胡亂越權。
幾番折衝,終於定了案,寫成長長的奏折,呈報禦覽。兩宮太後看過,都很滿意,表示“準予所請”。齊王承了旨,由中樞上寫成“明發”,兩位太後喜滋滋地在諭旨上一前一後的矜上了那兩方小印,頒告天下。
至此,這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動,塵埃落定。朝廷的體製正式由“輔政”轉為了“垂簾,而兩位太後對齊王的酬庸,則是一個“世襲罔替”的殊榮
垂簾聽政的第三天開始,輪到新近受過封賞的大臣覲見謝恩。這一天,秦禝不到四點就起了身,由韓氏伺弄著,把三品朝服和頂戴穿得一絲不苟,掛上朝珠,打馬來到宮門之外候朝。待到宮門一開,便由一名執事的太監,帶著進去。
他踟躕在筆直的禦道之上,走過一座又一座大殿,跨過一重又一重宮門,人到此處,意興闌珊,什麽起居八座建牙開府,什麽飛機遊艇別墅跑車,與這裏一比,盡成雲煙。
“秦禝,你也到啦?”一聲招唿,將秦禝從恍惚的思緒之中驚醒過來,抬眼一看,已經到了候見的朝房,說話的是岐王。
“給王爺請安!”秦禝心想剛才自己失態的樣子,多半已被岐王看在眼裏,不由有些窘迫。
“起來,起來。”岐王笑著說道,“你不用不好意思,第一次進宮,誰都是這樣。”
秦禝是禦前侍衛,準予內廷行走,但候見的時候就不能亂走了,要由擔任禦前大臣的岐王來帶領。等了片刻,就見到一位五品的太監過來傳旨:“奉旨,傳秦禝覲見,由岐王帶領。”
秦禝自穿越以來,也算是曆經生死的人了,但此刻仍是象夢遊一般,跟在岐王的身後,深一腳淺一腳來到養心殿外,聽著太監在門口唱了名字,手心裏已經全是冷汗。明明知道自己不該這樣,但“縱心於物外”的功夫,卻又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
“進來吧。”還是那個熟悉的聲音,柔和地說道。
秦禝跨進門檻,按照練熟了的禮節,趨前數步,把官帽除下放在一邊,在青磚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臣秦禝,恭請皇上皇太後金安!”
“嗯,你抬頭說話罷。”
雲河的那一夜,故事也是從“你抬起頭來說話”開始的。
“謝太後!”秦禝收攝心神,抬起頭來。
正中一個小小的禦榻上,坐著六歲的共治皇帝,裝束得整整齊齊,一件小龍袍,精致合身。小皇帝雖也盡力擺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但兩隻烏溜溜的大眼睛,卻在靈活地四處亂看,煞是有趣。
皇帝的樣子,略略衝淡了秦禝緊張的心情,讓他可以在太後發問之前,再仔細打量一下身前的情形。麵前是一張寬大的紅木禦案,係著明黃色的軟緞桌圍,而在共治皇帝的兩側,一東一西又設了兩個禦座,禦座之前,垂著兩方明黃色的曼紗,簾後的人,雖不能看得十分真切,但表情神態,仍然可見。
這就是垂簾聽政了,秦禝心想。
“秦禝,你是靈州人?”照例是由東太後先問。她的聲音,秦禝還是第一次聽見。
“是。”
“這是你第一次進宮麽?”
“是。”
“家裏還有些什麽人?”
“迴太後話,隻有哥哥和嫂子了。”秦禝猶豫了一下,答得模棱兩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說自己娶了嫂子,趕跑了哥哥,那豈不變成“欺兄盜嫂”?這個說法可要不得。
“這一迴,你的功勞不小。”
“謝謝太後誇獎,臣不敢當。”
問到這裏,不大善於言辭的東太後沒有話了,看著李念凝,示意她把話接過去。
“皇帝這幾天感冒,禦書房那邊都撤了,”慈禧接過了話頭,閑閑地說,“今天,我們特為讓他在這裏,見你一麵。”
這算是一份很大的榮寵,秦禝一時不知該怎麽迴答,記起“多磕頭,少說話”的古訓,磕了一個頭,表示謝恩。
“禁軍衙門是個要緊的地方,你要多上心。”慈禧的話,都說在點子上,比之慈安的泛泛而問,要實在得多,“禦前侍衛的差事,你聽岐王的吩咐,該來就來。”
“是,臣不敢輕忽。”
“你的膽子大,這是好事,隻是要用對地方。”紗屏後麵的李念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李念凝的這句話裏,有激勵,有誡勉,是一句很得當的話。但在秦禝聽來,太後的這句話,似乎還另有深意。
“不過到底還是京裏好,大內的戒衛,又比雲河要周密得多,”李念凝忽然發起了感慨,“不用再象雲河那樣,整天提心吊膽。”
秦禝終於聽懂了!她現在已不是從前那個朝不保夕,整天要“提心吊膽”的淑貴妃了,而是垂簾聽政,手握生殺的太後,具有無上的尊嚴。宮城中,宮禁森嚴,她不會允許那一段私情,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和尊嚴——雲河的舊事,再也不會重演了。
“你立了大功,朝廷也不吝賞賜,以後的事,你還是要用心去做。君臣之義,要有始有終才好。”
秦禝,你對我的好,我已經報答了你,從今往後,咱們重新再來。
“臣,遵旨。”秦禝俯下身去。
======分割線========
暮暑已去,秋涼漸起。
這段日子,秦禝當差當得極其起勁,每天不到傍晚,家裏都見不到他的身影。韓氏曾經半真半假地調侃過他一迴,說京城裏頭大大小小的官都算上,他秦大人一定是最忙碌的一個。
話是不假。京裏各部各衙門的堂官,多半是早上到衙,把該簽閱的文書畫一個押,轉上一圈,沒什麽事也就迴府去了。就是屬官,也最多坐衙坐上半天,下午就想法子在家裏躲懶了。象秦禝這樣整天不著家的,實在罕見。
秦禝則不同,他上午要麽是在禁軍衙門坐衙辦事,要麽是以禦前侍衛的身份,隨岐王到內廷當差。而到了下午,他卻總是跑到中樞處去,在人家那裏一坐就是半天。
這中樞處事大變之後,為了新政而新設立的衙門,衙門新設,百事待興,是眼下京城裏最忙碌的地方。一天下來,往往手腳不停,少有歇息一會的時候。秦禝一個三品的武官,在裏麵的各司之中,串了東家串西家,日日如此,以至於衙門裏的人都開玩笑,說中樞處編內,有兩個人必是每天上午不到下午到的。一個是議政王,一個就是他秦禝。
這個衙門,以齊王,賈旭,彭睿孞領銜,而傾注了最大心血的,則是齊王。他上午在主持朝會之後,必到中樞處視事,秦禝這樣的舉動,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終於有一天,把秦禝叫到了自己那間值房內。
“秦禝,你是不是想到棄武轉文?我這兒正缺人呢。”齊王想他既然這麽喜歡這裏,何不問問他的意思,“我原來答應過你,可以保你在省部中謀個位子,你見識本就不錯,現在若是還想來,我去請兩宮的旨意,把你從武職轉成文官好了。”
齊王沒有想錯,秦禝是真的喜歡這裏,但原因,卻不是為了調到這裏做官。
對於齊王的好意,他隻有先敬謝不敏—他圖謀的已經是天下之事,便不肯再讓自己局促在這個一隅之地了。
至於轉文官,那是遲早的事,不過,不是現在。
“也罷,我不勉強你。”齊王歎了一口氣。現在的能文能武人才,已經是很稀缺了,而現在能文能武,又是自己心腹的人,大約隻有這個秦禝一個。“以後什麽時候想來,跟我迴一聲。”
“謝王爺栽培!”
經過這麽一段,齊王照例每天下午到衙視事,秦禝也照例東串西串,日子久了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分割線=======
家裏最重要的東西,韓氏一向是收在她床頭底下的那個小箱子裏。象那些字畫,房契,銀票,還有那些禮單,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裝進去,拿一把小鎖頭鎖好。然而隨著東西越來越多,小箱子不夠用了,而床底下又塞不進更大的箱子。說放在櫃子裏呢,睡覺的時候自己又不放心,幾天來一直為這件小事犯愁,直到吳椋帶著幾個親兵,喊著號子,麵紅耳赤地把一個大鐵櫃抬進了內院。
“這是什麽?”韓氏沒見過這東西,疑惑地問。明氏和小福,也都圍過來看稀罕。
“這叫保險櫃,是專門給你放東西用的。精鐵做的,配上一把鋼鎖。安全的很,你也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秦禝笑著說,
“是個南蠻子派人送給我的。”
“南蠻子?南越人?”韓氏睜大了眼睛,“南蠻子送你東西?”
“這個南蠻子,跟別的不大一樣,”秦禝,連忙說,“他是我們大夏的官。”
越說越不靠譜了,南蠻子怎麽能做大夏的官?韓氏搖搖頭,不相信。
“不止是官,還是個四品呢。”秦禝笑道,“是稅務司,叫做莫鉦渠。”
韓氏愈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楞了半晌,憋出一句話:“收稅的,最壞!”
“他隻管海關的稅,是收南越人的錢。”秦禝猜得到,從前的韓氏,大約都沒少吃稅吏的苦頭,因此不得不向她做一番解釋,心裏卻懊悔不已——我隻說保險櫃不就完了,說什麽南蠻子?這樣問下去,十萬個為什麽,哪有完的。
“海關是什麽?”果然又開始追問了。
“哦對了,說順口了,這海關啊,就是市舶司,等於咱們設個卡子,收他們的稅,他就是幹這事的。”
“這個好,惡人自有惡人磨!”兩個女人下了結論。
秦禝啼笑皆非,但想一想,她們說的也未嚐沒有道理,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不就是“以夷製夷”麽?
“不過這人很厲害,朝廷的禮製,夏國的風土人情,他都熟得很,什麽都知道。”
“比你還厲害?”韓氏不服氣地問。
“這……”秦禝一時語塞。論起知識自己完勝,但要是說起風土人情,那自己大約是比不上他了。他不願欺心,但要讓他在韓氏麵前,承認自己沒這個南蠻子厲害,更不願意。想來想去,到底給他想到了一個說法。
“他的夏國話,沒有我說的好。”
“他還會說官話?”韓氏吃驚極了。
“不但會說,而且還溜得很。”秦禝苦笑道。事實上,莫鉦渠的官話,基本不帶口音,說的比大多數朝廷官員還要好。
“他送的這個‘保險櫃’,一定貴得很吧?”韓氏摸著厚厚的鐵壁,提醒秦禝道:“小稷,你要當心他使什麽壞心眼。”
“壞心眼倒沒有。這算是我請他定做的,他要巴結我,這才讓人給我,精心打造了一個,讓我在王爺麵前替他說好話。”
“說什麽好話?難道他還想再升官?”
“誰不想升官?”秦禝笑道,“他現在是‘署理稅務司’,他想把署理兩個字去掉。”
莫鉦渠得以代理這個總稅務司的位置。他是個有心計的人,想趁這個機會,把署理變成正官,知道秦禝在齊王麵前能說得上話,所以也曾向他拜托。
“那你幫他麽?”
“自然要幫,不過他也得先替我做點事。”秦禝拍了拍保險櫃,“光是送一個保險櫃,那可不成。”
既然秦禝說要幫他,韓氏心想,這個莫鉦渠看來不是壞人,於是放了心,便沒有在說什麽了!
=======分割線=======
下了值,岐王和秦禝一前一後迴到的朝房。岐王先把太監送上的熱茶喝了幾口,看著秦禝,有話要說。
“秦禝,我的府裏,你還從沒來過,這可不大對頭啊。”
“王爺是什麽身份,我是什麽身份?不敢去打擾王爺。”秦禝笑嘻嘻地說。
“胡扯!”岐王笑著罵了一句,“你要是舍不得掏那個門包,跟我說一聲,我吩咐給你免了。”
王府的規矩大,岐王又是新得大用,要進他的門,須得給門上致敬一個封包才行。
“標下不敢。”
“明天晚上你來吃飯吧,我邀了京中各營的幾位主官,咱們喝兩杯酒,好好聊聊軍務上的事兒。”開過了玩笑,岐王神采飛揚地說。
“是。”
“對了,還有個事兒。”岐王似乎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口氣很得意,“王妃要給你說一門親事,我先跟你透個風,省得到時候怪我沒告訴你。”
親事?
秦禝的頭嗡的一聲就大了,真是怕什麽來什麽。現在的秦家大宅,已經被他經營成自己的大本營,韓氏和自己算是患難之交,不僅類似於妻妾,更有信心絕不會背叛自己,是可共機密的人。宅子裏的下人,他用胡蘿卜加大棒的辦法,也收拾得服服帖帖。現在王妃要說親,對方自然不會是尋常人家,決不能象韓氏一樣無牽無掛。如果貿然讓新媳婦嫁進來,先不說閨房中的事該怎麽擺,單論自己要圖謀的大事,就傷不起——秦家大宅,再也不會是一座密不透風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