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打頭陣?
奸臣當道,縣令好氣哦 作者:蕭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院的規模頗大,四周綠樹成蔭,入目可見的除了花草樹木,就是山水亭台。
梅蕭仁跟著引路的小廝在迴廊裏穿行。
迴廊和石梯連接著書院各處,眾多的院舍散布在山間,星星點點,掩映在青山綠水裏,還有一泓飛瀑從山頂瀉下,氣勢磅礴。
瀑前有長橋臥波,橫跨東西。
梅蕭仁隨小廝走過木橋,四周水霧彌散,宛如身處仙境。她才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已被這裏的景致所傾倒。
景色雖美,但庭間隻有稀稀拉拉幾個人影,多是各司其職的小廝,不見一個讀書人。
梅蕭仁心生疑惑,遂問:“敢問小哥,如今書院裏有多少學生”
“不多,一百來個。”小廝邊走邊迴答。
“怎麽”梅蕭仁又環顧四周,越發惑然,“怎麽一個都沒瞧見”
“現在正是先生授課的時候,他們無故不得離開尚學殿。公子以後也需記著書院的規矩,但凡荒廢任何一堂課,都將被逐出書院。”
小廝說得平靜,梅蕭仁聽著心中難免一緊。曠一堂課就要被逐出去,這天下第一書院果然名不虛傳,連規矩都非比尋常的嚴。
梅蕭仁故作輕鬆,笑道:“在下是特地來讀書的,珍惜還來不及,怎會荒廢學業。”
“這隻是其一,書院的規矩多,公子以後還需盡快熟悉。”小廝做了個請的姿勢,“公子這邊請。”
蕭仁跟隨小廝沿石梯往上爬,石梯的頂端是一處院落,名叫“敬道院”。
小廝在門前停下腳步,側身叮囑:“這是先生們住的地方,先生們喜歡清靜,公子以後若無事,盡量少來。”
梅蕭仁點點頭,表示知曉。
小廝又言:“先前我與公子說的都是後話,公子能否留下,還得由各位先生定奪。”
“不是有舉薦信就行了嗎,怎麽還要讓先生決定留不留”梅蕭仁不禁皺了下眉頭。
“知府舉薦的也不一定是可造之材,是否收下,還得看諸位先生樂不樂意教。”小廝見怪不怪地笑了笑。
梅蕭仁沉默不語。她以為一座州府一年隻能舉薦一個人的條件已稱得上是苛刻,沒想到就算知府舉薦了人來,人家也不一定收
她隨小廝進了院子,能看見的僅是一個主廳和左右兩個偏廳,但抬頭遠眺,依稀還能看見後麵有數層屋舍,可知這個院子修得不小。
“從前收還是不收都是由山長大人說了算,如今山長大人身體欠安,便由諸位先生商議後定奪。”
小廝走引著梅蕭仁進了主廳,將她的舉薦信放在正前的案桌上,對她道:“公子在此稍候,我去請先生們過來。”
梅蕭仁等在廳堂裏,隻見這兒寬敞幹淨,正前擺著一張坐榻,左右各有十來張椅子,而堂中花瓶瓷器之類的陳設都非凡品,同樣不是她從前那個小衙門能比的。
等了約莫半盞茶的時間,她身後總算傳來了腳步聲,迴頭一瞧,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她不過是來報個道而已,用得著這麽興師動眾
梅蕭仁愣神之際,那些先生已經昂首闊步魚貫而入,很快就將數十張椅子坐得滿滿當當,沒剩一個座位,還有一些青衣先生們不得不站著。
他們穿的可都是官服
梅蕭仁這才明了,怪不得書院的氛圍怪怪的,原來這兒
的先生都是一群朝廷命官,而且從衣著來看,品階比她低的都沒幾個,坐在正前坐榻上的中年男子甚至還穿著四品以上的墨綠官服。
她覺得,恐怕連宣州的府台衙門都沒這等排場。
等諸位先生坐好,梅蕭仁趕緊俯身見禮:“在下梅蕭仁,見過諸位先生。”
坐榻上的綠衣大官淡淡開口:“你還不是書院的弟子,依規矩不能稱我們先生,得叫大人。”
梅蕭仁略覺尷尬,不得不改口:“見過諸位大人。”
綠衣大官好似這才滿意,將目光從她身上挪開,看向桌上的舉薦信,拿起來過目。
他邊看邊問:“你是宣州人”
梅蕭仁拱手答話:“正是。”
“你與李知府是何關係”
梅蕭仁沒急著迴答,她知道朝廷雖然給了知府舉薦人才的權力,但最忌諱的就是知府借此以權謀私,推舉自己人,所以她不能承認自己和老李熟識,更不能承認自己有舉人的頭銜和在秋水縣當過縣令。
若日後查到,她也隻能一口咬定是同名同姓之人,不是她。
“迴大人,在下與李大人並無關係,隻是久仰縉山書院的大名,一心想來求學,因而前去拜會過李大人,承蒙李大人不棄,給了在下這封舉薦信。”
“那你說說,你想來書院求學,是為何”
“為了入仕為官。”梅蕭仁直言道。
什麽豐富自己的學識和造福蒼生都是虛的,這些老頭當官當了幾十年,還能看不出他們這些年輕人的心思
至於為什麽想當官他們當官的心中各有各的領會,應當不會再問她。
“你倒是誠實。”綠衣大官又沉眼看了一遍舉薦信,道,“可書院從沒收過宣州的學生。”
梅蕭仁一愣,著實驚訝:“為為什麽”
堂邊站著的青衣小官譏誚:“一個靠末流商賈撐起來的小地方,能有什麽可造之材。”
這話誠然讓人聽著很不舒坦,但梅蕭仁現在還得求這群人收了她,好比人在屋簷下,什麽難聽的話她都得聽著。
梅蕭仁不解:“那李大人之前推舉的人,他們都”
“李道遠先前從沒推舉過什麽人來,你是第一個。”綠衣大官說道。
梅蕭仁大吃一驚,她是第一個這麽說老李先前把宣州的名額都給白白浪費了
若真是這樣,那她猜測老李不推舉學生不是因為宣州沒人才,而是老李心裏清楚,即便宣州因富庶而被譽為江南名府,但靠的是商賈經商,一向都被錦州這樣靠官學靠朝廷撐起來的州府看不起。
老李為官謹慎,他應是料到了書院的先生們難以看好宣州的學生,所以寧肯放棄推舉之權,也沒來碰這個壁。
可是老李如今給她寫了舉薦信
是急於讓她補好學識好去給他打下手還是終於忍不住了,想讓她打個頭陣,破了縉山書院無宣州籍學生的先例
不管什麽原因,留在這兒讀書是她唯一的選擇。
梅蕭仁肅然拱手:“大人,從前沒有,可是如今有了。”
綠衣大官抬眼看向她,道:“且不說你究竟有無真憑實學和過人之處,就說你遲來了三月,沒有哪位先生有功夫幫你補足先前的課。”他放下舉薦信,招袖一揮,“你迴去吧。”
梅蕭仁跟著引路的小廝在迴廊裏穿行。
迴廊和石梯連接著書院各處,眾多的院舍散布在山間,星星點點,掩映在青山綠水裏,還有一泓飛瀑從山頂瀉下,氣勢磅礴。
瀑前有長橋臥波,橫跨東西。
梅蕭仁隨小廝走過木橋,四周水霧彌散,宛如身處仙境。她才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已被這裏的景致所傾倒。
景色雖美,但庭間隻有稀稀拉拉幾個人影,多是各司其職的小廝,不見一個讀書人。
梅蕭仁心生疑惑,遂問:“敢問小哥,如今書院裏有多少學生”
“不多,一百來個。”小廝邊走邊迴答。
“怎麽”梅蕭仁又環顧四周,越發惑然,“怎麽一個都沒瞧見”
“現在正是先生授課的時候,他們無故不得離開尚學殿。公子以後也需記著書院的規矩,但凡荒廢任何一堂課,都將被逐出書院。”
小廝說得平靜,梅蕭仁聽著心中難免一緊。曠一堂課就要被逐出去,這天下第一書院果然名不虛傳,連規矩都非比尋常的嚴。
梅蕭仁故作輕鬆,笑道:“在下是特地來讀書的,珍惜還來不及,怎會荒廢學業。”
“這隻是其一,書院的規矩多,公子以後還需盡快熟悉。”小廝做了個請的姿勢,“公子這邊請。”
蕭仁跟隨小廝沿石梯往上爬,石梯的頂端是一處院落,名叫“敬道院”。
小廝在門前停下腳步,側身叮囑:“這是先生們住的地方,先生們喜歡清靜,公子以後若無事,盡量少來。”
梅蕭仁點點頭,表示知曉。
小廝又言:“先前我與公子說的都是後話,公子能否留下,還得由各位先生定奪。”
“不是有舉薦信就行了嗎,怎麽還要讓先生決定留不留”梅蕭仁不禁皺了下眉頭。
“知府舉薦的也不一定是可造之材,是否收下,還得看諸位先生樂不樂意教。”小廝見怪不怪地笑了笑。
梅蕭仁沉默不語。她以為一座州府一年隻能舉薦一個人的條件已稱得上是苛刻,沒想到就算知府舉薦了人來,人家也不一定收
她隨小廝進了院子,能看見的僅是一個主廳和左右兩個偏廳,但抬頭遠眺,依稀還能看見後麵有數層屋舍,可知這個院子修得不小。
“從前收還是不收都是由山長大人說了算,如今山長大人身體欠安,便由諸位先生商議後定奪。”
小廝走引著梅蕭仁進了主廳,將她的舉薦信放在正前的案桌上,對她道:“公子在此稍候,我去請先生們過來。”
梅蕭仁等在廳堂裏,隻見這兒寬敞幹淨,正前擺著一張坐榻,左右各有十來張椅子,而堂中花瓶瓷器之類的陳設都非凡品,同樣不是她從前那個小衙門能比的。
等了約莫半盞茶的時間,她身後總算傳來了腳步聲,迴頭一瞧,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她不過是來報個道而已,用得著這麽興師動眾
梅蕭仁愣神之際,那些先生已經昂首闊步魚貫而入,很快就將數十張椅子坐得滿滿當當,沒剩一個座位,還有一些青衣先生們不得不站著。
他們穿的可都是官服
梅蕭仁這才明了,怪不得書院的氛圍怪怪的,原來這兒
的先生都是一群朝廷命官,而且從衣著來看,品階比她低的都沒幾個,坐在正前坐榻上的中年男子甚至還穿著四品以上的墨綠官服。
她覺得,恐怕連宣州的府台衙門都沒這等排場。
等諸位先生坐好,梅蕭仁趕緊俯身見禮:“在下梅蕭仁,見過諸位先生。”
坐榻上的綠衣大官淡淡開口:“你還不是書院的弟子,依規矩不能稱我們先生,得叫大人。”
梅蕭仁略覺尷尬,不得不改口:“見過諸位大人。”
綠衣大官好似這才滿意,將目光從她身上挪開,看向桌上的舉薦信,拿起來過目。
他邊看邊問:“你是宣州人”
梅蕭仁拱手答話:“正是。”
“你與李知府是何關係”
梅蕭仁沒急著迴答,她知道朝廷雖然給了知府舉薦人才的權力,但最忌諱的就是知府借此以權謀私,推舉自己人,所以她不能承認自己和老李熟識,更不能承認自己有舉人的頭銜和在秋水縣當過縣令。
若日後查到,她也隻能一口咬定是同名同姓之人,不是她。
“迴大人,在下與李大人並無關係,隻是久仰縉山書院的大名,一心想來求學,因而前去拜會過李大人,承蒙李大人不棄,給了在下這封舉薦信。”
“那你說說,你想來書院求學,是為何”
“為了入仕為官。”梅蕭仁直言道。
什麽豐富自己的學識和造福蒼生都是虛的,這些老頭當官當了幾十年,還能看不出他們這些年輕人的心思
至於為什麽想當官他們當官的心中各有各的領會,應當不會再問她。
“你倒是誠實。”綠衣大官又沉眼看了一遍舉薦信,道,“可書院從沒收過宣州的學生。”
梅蕭仁一愣,著實驚訝:“為為什麽”
堂邊站著的青衣小官譏誚:“一個靠末流商賈撐起來的小地方,能有什麽可造之材。”
這話誠然讓人聽著很不舒坦,但梅蕭仁現在還得求這群人收了她,好比人在屋簷下,什麽難聽的話她都得聽著。
梅蕭仁不解:“那李大人之前推舉的人,他們都”
“李道遠先前從沒推舉過什麽人來,你是第一個。”綠衣大官說道。
梅蕭仁大吃一驚,她是第一個這麽說老李先前把宣州的名額都給白白浪費了
若真是這樣,那她猜測老李不推舉學生不是因為宣州沒人才,而是老李心裏清楚,即便宣州因富庶而被譽為江南名府,但靠的是商賈經商,一向都被錦州這樣靠官學靠朝廷撐起來的州府看不起。
老李為官謹慎,他應是料到了書院的先生們難以看好宣州的學生,所以寧肯放棄推舉之權,也沒來碰這個壁。
可是老李如今給她寫了舉薦信
是急於讓她補好學識好去給他打下手還是終於忍不住了,想讓她打個頭陣,破了縉山書院無宣州籍學生的先例
不管什麽原因,留在這兒讀書是她唯一的選擇。
梅蕭仁肅然拱手:“大人,從前沒有,可是如今有了。”
綠衣大官抬眼看向她,道:“且不說你究竟有無真憑實學和過人之處,就說你遲來了三月,沒有哪位先生有功夫幫你補足先前的課。”他放下舉薦信,招袖一揮,“你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