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民風淳樸開放,對男女之事倒也沒多大忌諱,但由於是宮宴,世家小姐麵前大多都有紗幔掩麵。
盞燈簾落,紗幔垂曳,為殿內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倒是引得旁人連連張望。
“小姐,要不要先帶上麵紗?”見對麵席上平白傳來了多了幾十雙大喇喇的目光,阿詞在沈南雁旁邊低語道。
麵前雖然紗幔遮掩,但是紗布較透,旁人也能看出沈南雁絕美的容貌。
“好吧。”從前在邊關也不是沒遇到過今日這種情況,她一向都是淡漠待之,但今日在皇宮中,也不願招惹是非。
“慘了,麵紗好像在少爺身上。”阿詞在身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聲音都帶著一絲哭腔。
見對麵望來的目光越來越多,沈南雁不由用衣袖擋住臉,毫不在意:“無事,我不帶也罷。”
話音剛落,一道聲音便傳來。
“沈小姐,沈兄讓在下將小姐的麵紗給小姐送來。”
幔紗外,一個身材清瘦頎長的男子站在外麵,骨架分明的手上,握著她的麵紗。
聲音溫潤如玉,沁人心脾。
沈謹向來是個五大三粗的人,是不會發覺她此刻的窘境,更不會專程還讓人送來麵紗。
顯而易見,是他發現了她此刻的窘境,專程為她送麵紗來。
擔心她的名譽受損,巧妙的借用了沈謹的名義。
真真是個溫柔到極致的人!沈南雁暗暗想道。
“有勞慕公子專程跑一趟了。”沈南雁莞爾,誠懇道謝。
“沈小姐客氣了。”
男子輕輕一笑,舉手投足間溫文爾雅之氣。
沈南雁對著阿詞示意,阿詞了然,掀開了幔紗親自接過麵紗。
男子倒是不在多言,笑著遞過麵紗之後,告知了一聲就繼續迴到對麵的位子上。
對麵的人自是瞧見方才那一幕,死死盯著慕昭的背影,敢怒不敢言,眼睜睜看著任慕昭過來。
誰讓慕昭是沈謹讓他去的呢?誰讓皇上護著慕昭呢?自己哥哥給妹妹送東西合情合理吧。從小玩到到的好友護著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歸時兄,迴來了?”沈謹正與旁人喝著酒,見慕昭迴來了,騰出自己來,專門為他倒了一杯酒。
“怎麽了?“慕昭神疑惑地接過酒杯,神色自若地喝下。
“還能是什麽?當然是謝謝你專程為我妹妹送麵紗過去,怪我今日太高興,忍不住多喝了幾口,沒料到我妹妹的容貌太盛,平白給她招惹了這麽多目光。”沈謹在慕昭麵前低語。
不止是今日,沈謹向來都粗心,慕昭也沒有揭穿他,一笑而過:“阿瑾客氣了,你的妹妹自是我的妹妹。”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美好的相遇,始於邂逅。
對於沈南雁來說,她與慕昭的相遇,仿佛是上天安排的一樣。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南雁,歸時。
他們注定相遇。
當她聽到她哥哥喊他歸時時,她心一顫,腦海裏閃現的便是“南雁歸時更寂寥”。
慕昭重新為自己倒滿酒後,不經意間察覺對麵有一道視線望來,有些好奇,抬起頭來,入眼的便是垂幔內,一女子望向這裏。
若是他沒猜錯,垂幔之處正是他方才所到之處。
若是他沒料錯,她應該望得是自己,而不是沈謹。
他愣住了,不知此刻該以什麽表情來對待此事了,連平日掛在嘴邊的笑意都來不及擠出來。
“皇上駕到。”鄭福海特有的聲音傳來,打斷了慕昭的思緒。
他整理好自己的衣袖,隨著眾人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坐在最高處的男子,就這麽淡淡地坐著,也能給人壓迫感與睥睨天下的感覺,眉宇之間充斥著的英氣和眼底那冷似寒冰的精芒。
一身黑色玄衣,精密大氣的滾邊刺繡,衣袂仿佛能夠無風自動,給他偏偏增了幾分淡漠的生疏。
宋珩,大梁三十九任皇帝,先帝第三子。
容貌英俊瀟灑,性格喜怒無常,讓人琢磨不透。
在他的治理下,大梁卻日漸富庶,百姓安居樂業。
然,宋珩並不是集大權在握,沈將軍手握兵權,丞相李逅更是手握政權。
如今,大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皇權仍大於相權,軍權。
沈將軍夫婦常年鎮守邊關,少有機會迴京,在京中的軍權自是被削弱。
丞相李逅之女玉妃為宋珩寵妃,而禦史大夫之女又為皇後,二人相互製衡。相權自是被削減不少。
如今,皇帝召迴了沈將軍,三足鼎立的局麵被打破,相權嚴重收到威脅,朝廷局麵難以收拾。
“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皇上指點。”說話的是一名年過六十的大臣,大梁唯一健在的三朝元老,在朝中極有威望。
“愛卿請講。”宋珩淡淡地盯著他,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沈將軍奉先皇旨意,鎮守邊關已有十幾年,皇上為何不尊先皇旨意,強行召迴沈將軍夫婦?”那個大臣倒是不含糊,有一說一地道出。
眾人端坐在位子上,麵上不動聲色,心裏早已幸災樂禍,想看宋珩該如何收場。
宋珩表麵上依舊雲淡風輕,看不出任何端倪。
那個大臣曆來是個直性子,見宋珩不迴答,更是步步緊逼:“請皇上給老臣解惑。”說完,狠狠磕了一個響頭,震得年輕的官員心裏有些羞愧。
為臣子,不忠於君,還期待看君主笑話,實屬大逆不道。
“老?既然愛卿都再三強調自己三朝元老的身份?是不是朕也該退位讓賢了?“宋珩淡淡瞥了一眼那個大臣,淡淡開口。
良久,久到仿佛時間靜止般,終於,蒼老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帶著淡淡的無力感。
“臣不敢。”
那個大臣終究還是讓步了,盡管在迂腐,死板,但作為三朝元老,人中第一件事便是忠君愛國。
而方才宋珩的話便是在質疑他的忠心,若是以往,他早就要發怒,定要血濺三尺,表明忠心。
然而,如今的宋珩不比先帝,若是以死相逼,不但不能打動他的惻隱之心,更是會讓他厭煩。
果然,一代不如一代,原來那些拚死立戰功,衛疆土的功勞,不會被遺忘,隻會被淡化。
倒不是他貪心功名利祿,隻是他這般為民著想,為君集權,倒如今,反倒成為覬覦皇權之人。
“皇上,臣十歲隨父出征,過黃河,踏冰川,收三關,到如今,臣老矣,怕是不能為君效勞,臣請求辭官迴鄉。請皇上恩準。”
此話一出,那些前朝老臣到有些悲傷春秋,見大梁朝唯一一個曆經三朝的元老辭官,不免有種兔死狗烹的感覺。
“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強,朕會賜你黃金千兩,迴鄉養老。”
宋珩的行為倒是有些出乎意料,連丞相都忍不住望向他。
“皇上,李大人曆經三朝,又是唯一健在的人,資曆自是不必說,功勞更是無人能及,不如就蒙澤子孫,封個一官半職,嘉獎李大人。”說話的是戶部尚書,慕昭的父親,看著儒雅隨和。
“那就……”
還未說完,李大人果斷拒絕,苦口婆心勸誡:“請皇上收迴旨意,子襲父爵,靠血緣謀職,本就是不可取,長此以往,大梁定會官僚當道,寒門子弟如何崛起?”
戶部尚書為人八麵玲瓏,一時被反駁也不惱,和氣地衝李大人笑笑,並不反駁。
“既然愛卿這樣說,朕也不勉強。”
這件事就如一段小插曲般,受影響的隻有幾個人,大多數人飲酒的還是飲酒,閑聊的人還是照樣閑聊。
一切如舊,不知是李大人忠君愛國的言論並沒有帶給他們多少震撼,還是他們早已貪圖安逸奢靡的生活。
“方才為李大人子孫謀官的是哪位大人?”
宋珩坐在上麵,眾人不在赤裸裸地盯著沈南雁,她頓時感覺輕鬆不少,小聲詢問身邊的阿詞。
“小姐,我去幫你打聽打聽。”阿詞興衝衝地去外麵拉了個小太監問了之後,又偷偷迴到了席位上。
“打聽出來了嗎?”
“我聽那小太監說,那是戶部尚書,慕公子的父親。慕公子就是方才宴會前專門來送麵紗的那位公子。”
阿詞怕她不知道慕昭的身份,還專程提了下。
沈南雁倒是沒有在意這細節,這是有些微微可惜:“可惜了。”
“什麽可惜了?”阿詞疑道。
“李大人一生忠君愛國,慕大人卻為了私欲而用職位侮辱李大人。”沈南雁解釋道。
一解釋,讓阿詞阿詞更懵。
沈南雁又繼續道:“李大人雖為三朝元老,勞苦功高,但一生節儉,清廉,家中雖有不愁吃喝,一旦他辭官,家中恐怕難以度日,他雖迂腐,卻也高傲,他是不會向皇上求旨意庇澤子孫。”
“慕大人此時向皇上請旨不是幫了李大人嗎?”
“非也,就如李大人方才所言,一旦皇上下令,必開此先河,朝廷本就有許多看不清的例子,倒不如從他這裏阻絕,也可打擊朝政腐敗的風氣。”
“那李大人此舉真可謂是清廉正直。”阿詞稱讚道。
盞燈簾落,紗幔垂曳,為殿內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倒是引得旁人連連張望。
“小姐,要不要先帶上麵紗?”見對麵席上平白傳來了多了幾十雙大喇喇的目光,阿詞在沈南雁旁邊低語道。
麵前雖然紗幔遮掩,但是紗布較透,旁人也能看出沈南雁絕美的容貌。
“好吧。”從前在邊關也不是沒遇到過今日這種情況,她一向都是淡漠待之,但今日在皇宮中,也不願招惹是非。
“慘了,麵紗好像在少爺身上。”阿詞在身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聲音都帶著一絲哭腔。
見對麵望來的目光越來越多,沈南雁不由用衣袖擋住臉,毫不在意:“無事,我不帶也罷。”
話音剛落,一道聲音便傳來。
“沈小姐,沈兄讓在下將小姐的麵紗給小姐送來。”
幔紗外,一個身材清瘦頎長的男子站在外麵,骨架分明的手上,握著她的麵紗。
聲音溫潤如玉,沁人心脾。
沈謹向來是個五大三粗的人,是不會發覺她此刻的窘境,更不會專程還讓人送來麵紗。
顯而易見,是他發現了她此刻的窘境,專程為她送麵紗來。
擔心她的名譽受損,巧妙的借用了沈謹的名義。
真真是個溫柔到極致的人!沈南雁暗暗想道。
“有勞慕公子專程跑一趟了。”沈南雁莞爾,誠懇道謝。
“沈小姐客氣了。”
男子輕輕一笑,舉手投足間溫文爾雅之氣。
沈南雁對著阿詞示意,阿詞了然,掀開了幔紗親自接過麵紗。
男子倒是不在多言,笑著遞過麵紗之後,告知了一聲就繼續迴到對麵的位子上。
對麵的人自是瞧見方才那一幕,死死盯著慕昭的背影,敢怒不敢言,眼睜睜看著任慕昭過來。
誰讓慕昭是沈謹讓他去的呢?誰讓皇上護著慕昭呢?自己哥哥給妹妹送東西合情合理吧。從小玩到到的好友護著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歸時兄,迴來了?”沈謹正與旁人喝著酒,見慕昭迴來了,騰出自己來,專門為他倒了一杯酒。
“怎麽了?“慕昭神疑惑地接過酒杯,神色自若地喝下。
“還能是什麽?當然是謝謝你專程為我妹妹送麵紗過去,怪我今日太高興,忍不住多喝了幾口,沒料到我妹妹的容貌太盛,平白給她招惹了這麽多目光。”沈謹在慕昭麵前低語。
不止是今日,沈謹向來都粗心,慕昭也沒有揭穿他,一笑而過:“阿瑾客氣了,你的妹妹自是我的妹妹。”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美好的相遇,始於邂逅。
對於沈南雁來說,她與慕昭的相遇,仿佛是上天安排的一樣。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南雁,歸時。
他們注定相遇。
當她聽到她哥哥喊他歸時時,她心一顫,腦海裏閃現的便是“南雁歸時更寂寥”。
慕昭重新為自己倒滿酒後,不經意間察覺對麵有一道視線望來,有些好奇,抬起頭來,入眼的便是垂幔內,一女子望向這裏。
若是他沒猜錯,垂幔之處正是他方才所到之處。
若是他沒料錯,她應該望得是自己,而不是沈謹。
他愣住了,不知此刻該以什麽表情來對待此事了,連平日掛在嘴邊的笑意都來不及擠出來。
“皇上駕到。”鄭福海特有的聲音傳來,打斷了慕昭的思緒。
他整理好自己的衣袖,隨著眾人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坐在最高處的男子,就這麽淡淡地坐著,也能給人壓迫感與睥睨天下的感覺,眉宇之間充斥著的英氣和眼底那冷似寒冰的精芒。
一身黑色玄衣,精密大氣的滾邊刺繡,衣袂仿佛能夠無風自動,給他偏偏增了幾分淡漠的生疏。
宋珩,大梁三十九任皇帝,先帝第三子。
容貌英俊瀟灑,性格喜怒無常,讓人琢磨不透。
在他的治理下,大梁卻日漸富庶,百姓安居樂業。
然,宋珩並不是集大權在握,沈將軍手握兵權,丞相李逅更是手握政權。
如今,大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皇權仍大於相權,軍權。
沈將軍夫婦常年鎮守邊關,少有機會迴京,在京中的軍權自是被削弱。
丞相李逅之女玉妃為宋珩寵妃,而禦史大夫之女又為皇後,二人相互製衡。相權自是被削減不少。
如今,皇帝召迴了沈將軍,三足鼎立的局麵被打破,相權嚴重收到威脅,朝廷局麵難以收拾。
“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皇上指點。”說話的是一名年過六十的大臣,大梁唯一健在的三朝元老,在朝中極有威望。
“愛卿請講。”宋珩淡淡地盯著他,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沈將軍奉先皇旨意,鎮守邊關已有十幾年,皇上為何不尊先皇旨意,強行召迴沈將軍夫婦?”那個大臣倒是不含糊,有一說一地道出。
眾人端坐在位子上,麵上不動聲色,心裏早已幸災樂禍,想看宋珩該如何收場。
宋珩表麵上依舊雲淡風輕,看不出任何端倪。
那個大臣曆來是個直性子,見宋珩不迴答,更是步步緊逼:“請皇上給老臣解惑。”說完,狠狠磕了一個響頭,震得年輕的官員心裏有些羞愧。
為臣子,不忠於君,還期待看君主笑話,實屬大逆不道。
“老?既然愛卿都再三強調自己三朝元老的身份?是不是朕也該退位讓賢了?“宋珩淡淡瞥了一眼那個大臣,淡淡開口。
良久,久到仿佛時間靜止般,終於,蒼老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帶著淡淡的無力感。
“臣不敢。”
那個大臣終究還是讓步了,盡管在迂腐,死板,但作為三朝元老,人中第一件事便是忠君愛國。
而方才宋珩的話便是在質疑他的忠心,若是以往,他早就要發怒,定要血濺三尺,表明忠心。
然而,如今的宋珩不比先帝,若是以死相逼,不但不能打動他的惻隱之心,更是會讓他厭煩。
果然,一代不如一代,原來那些拚死立戰功,衛疆土的功勞,不會被遺忘,隻會被淡化。
倒不是他貪心功名利祿,隻是他這般為民著想,為君集權,倒如今,反倒成為覬覦皇權之人。
“皇上,臣十歲隨父出征,過黃河,踏冰川,收三關,到如今,臣老矣,怕是不能為君效勞,臣請求辭官迴鄉。請皇上恩準。”
此話一出,那些前朝老臣到有些悲傷春秋,見大梁朝唯一一個曆經三朝的元老辭官,不免有種兔死狗烹的感覺。
“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強,朕會賜你黃金千兩,迴鄉養老。”
宋珩的行為倒是有些出乎意料,連丞相都忍不住望向他。
“皇上,李大人曆經三朝,又是唯一健在的人,資曆自是不必說,功勞更是無人能及,不如就蒙澤子孫,封個一官半職,嘉獎李大人。”說話的是戶部尚書,慕昭的父親,看著儒雅隨和。
“那就……”
還未說完,李大人果斷拒絕,苦口婆心勸誡:“請皇上收迴旨意,子襲父爵,靠血緣謀職,本就是不可取,長此以往,大梁定會官僚當道,寒門子弟如何崛起?”
戶部尚書為人八麵玲瓏,一時被反駁也不惱,和氣地衝李大人笑笑,並不反駁。
“既然愛卿這樣說,朕也不勉強。”
這件事就如一段小插曲般,受影響的隻有幾個人,大多數人飲酒的還是飲酒,閑聊的人還是照樣閑聊。
一切如舊,不知是李大人忠君愛國的言論並沒有帶給他們多少震撼,還是他們早已貪圖安逸奢靡的生活。
“方才為李大人子孫謀官的是哪位大人?”
宋珩坐在上麵,眾人不在赤裸裸地盯著沈南雁,她頓時感覺輕鬆不少,小聲詢問身邊的阿詞。
“小姐,我去幫你打聽打聽。”阿詞興衝衝地去外麵拉了個小太監問了之後,又偷偷迴到了席位上。
“打聽出來了嗎?”
“我聽那小太監說,那是戶部尚書,慕公子的父親。慕公子就是方才宴會前專門來送麵紗的那位公子。”
阿詞怕她不知道慕昭的身份,還專程提了下。
沈南雁倒是沒有在意這細節,這是有些微微可惜:“可惜了。”
“什麽可惜了?”阿詞疑道。
“李大人一生忠君愛國,慕大人卻為了私欲而用職位侮辱李大人。”沈南雁解釋道。
一解釋,讓阿詞阿詞更懵。
沈南雁又繼續道:“李大人雖為三朝元老,勞苦功高,但一生節儉,清廉,家中雖有不愁吃喝,一旦他辭官,家中恐怕難以度日,他雖迂腐,卻也高傲,他是不會向皇上求旨意庇澤子孫。”
“慕大人此時向皇上請旨不是幫了李大人嗎?”
“非也,就如李大人方才所言,一旦皇上下令,必開此先河,朝廷本就有許多看不清的例子,倒不如從他這裏阻絕,也可打擊朝政腐敗的風氣。”
“那李大人此舉真可謂是清廉正直。”阿詞稱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