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
李景軒連忙應道。
於是,蓬萊學館的建設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百姓們也自發前來幫忙。他們搬運石料、清理場地
與此同時,秦夜也在積極籌備學館的師資力量。
他親自撰寫招聘啟事,派人四處張貼,並托人到附近的州縣尋找名師。
消息傳開後,不少飽學之士慕名而來。
秦夜親自麵試,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的教師。
“說說你對教育的理解。”
秦夜問一位留著山羊胡的老者。
老者捋了捋胡須,搖頭晃腦地吟誦道:
“子曰:‘有教無類’……”
秦夜擺了擺手,打斷了他,
“老先生,我想聽聽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孔夫子的。”
老者愣了愣,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還有一位年輕的秀才,出口成章,引經據典。
滔滔不絕,聽得秦夜頭昏腦脹。
“好了好了,不用再說了。”
秦夜揉了揉太陽穴。
“你會教孩子嗎?”
秀才一臉茫然。
“教孩子?自然是讓他們熟讀四書五經……”
秦夜歎了口氣,這些飽讀詩書的“人才”。
似乎並不適合教導蓬萊縣的孩子們。
經過幾輪篩選,秦夜最終選定了三位先生。
曾經在私塾教書的老先生,姓李,為人慈祥,教學經驗豐富。
還有遊曆四方的中年人,姓張,雖然沒有正式的教學經驗,但知識麵廣,見識多。
最後是位年輕的女子,姓趙,精通算術,曾經在商鋪做過賬房。
師資力量有了,接下來便是製定教學計劃。
秦夜結合後世的教育理念,製定了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案。
除了傳統的識字、算術外,他還加入了曆史、地理等基礎課程。
為了鼓勵百姓送子女入學。
秦夜宣布:所有入學的學生免除學費,家庭貧困的學生還能獲得助學金。
消息一出,蓬萊縣沸騰了!
“啥?上學不要錢?還有錢拿?”
“真的假的?秦大人啥時候變得這麽大方了?”
“別管那麽多,先把孩子送去再說!”
為縣裏的孩子們提供免費的教育。
學堂建成後,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湧入學堂。
朗朗的讀書聲在蓬萊縣的上空迴蕩。
隨著精鹽和味精的熱銷,海帶種植和曬鹽成為了蓬萊縣沿海村莊的主要產業。
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海帶、曬製海鹽。
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原本破舊不堪的小漁村,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
購置了新的漁船。
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秦大人,您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一位老漁民握著秦夜的手,激動地說道。
“以前我們這些漁民,日子過得苦啊!現在好了,多虧了您,我們才能過上這麽好的日子!”
蓬萊碼頭的選址最終落定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小漁村。
這並非秦夜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仔細考量的結果。
這個小漁村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本身就與蓬萊縣城相距不遠。
水路交通便利。
之前唯一的不足便是陸路崎嶇難行,但隨著連接縣城和漁村的水泥路修建完成。
兩地之間的交通變得更加便捷,貨物運輸和人員往來都將更加高效。
碼頭的建設也得到了當地漁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紛紛主動參與到碼頭的建設中。
有的搬運石料,有的清理場地,幹勁十足。
“秦大人,這碼頭啥時候能建好啊?”
一位曬得黝黑的老漁民搓著手,滿臉期待地問秦夜。
“快了,老丈,最多再有兩個月,就能投入使用了。”
秦夜笑著迴答,指著遠處忙碌的景象。
“到時候,咱們蓬萊縣的貨物就能通過碼頭運往各地,咱們漁民也能賣個好價錢了!”
老漁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那敢情好!俺們這些漁民,祖祖輩輩都靠打魚為生,要是能多賺些錢,也能讓娃子們過上好日子!”
秦夜在心中默默補充了一句:這僅僅是開始。
他規劃的蓬萊碼頭,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貨物集散地。
他要將其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港口。
未來將容納客運、貨運、漁業等多種功能。
成為蓬萊縣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甚至輻射到整個大乾!
蓬萊縣的繁榮景象讓秦夜欣慰,但也讓他開始思考更長遠的發展。
海帶、精鹽這些終究是小產業,要想真正讓蓬萊縣富裕強大。
必須發展一些更具競爭力的產業。
他將目光投向了蓬萊縣連綿起伏的群山。
“老秦,您在看什麽?”
李景軒湊上前來,順著秦夜的目光望去,隻見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
秦夜指著其中一座略顯光禿的山頭說道:
“你看那座山,像不像一個巨大的寶藏?”
李景軒一頭霧水:
“寶藏?老秦,那山上除了樹木和石頭,還能有什麽?”
秦夜神秘一笑:
“石頭?那可是好東西啊!老李,咱們之前探礦的時候不就知道那裏是座鐵礦山了嗎。”
發展冶鐵業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醞釀已久。
鐵器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軍事實力。
都離不開鐵器的支持。
而蓬萊縣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這簡直是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關注,秦夜決定將煉鐵爐建在鐵礦山上。
這個地點偏僻,可以有效地掩蓋煉鐵活動。
“此事必須嚴格保密,明白嗎?”
秦夜叮囑李景軒。
李景軒忙不迭地點頭:
“放心吧,老秦!這事兒就咱們幾個知道,絕不會泄露出去半句!”
保密工作做好後,秦夜開始招募鐵匠和礦工。
他開出了優厚的待遇,吸引了眾多經驗豐富的工匠前來應聘。
麵試現場,秦夜親自上陣,考察工匠們的技藝。
“這位師傅,你打造一把菜刀我看看。”
秦夜指著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說道。
漢子二話不說,掄起鐵錘,火星四濺,一塊鐵坯在他手中漸漸成型。
秦夜接過菜刀,仔細端詳,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錯,手藝精湛!你被錄用了!”
經過幾輪篩選,秦夜招募了一批技藝精湛的鐵匠和礦工。
李景軒連忙應道。
於是,蓬萊學館的建設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百姓們也自發前來幫忙。他們搬運石料、清理場地
與此同時,秦夜也在積極籌備學館的師資力量。
他親自撰寫招聘啟事,派人四處張貼,並托人到附近的州縣尋找名師。
消息傳開後,不少飽學之士慕名而來。
秦夜親自麵試,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的教師。
“說說你對教育的理解。”
秦夜問一位留著山羊胡的老者。
老者捋了捋胡須,搖頭晃腦地吟誦道:
“子曰:‘有教無類’……”
秦夜擺了擺手,打斷了他,
“老先生,我想聽聽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孔夫子的。”
老者愣了愣,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還有一位年輕的秀才,出口成章,引經據典。
滔滔不絕,聽得秦夜頭昏腦脹。
“好了好了,不用再說了。”
秦夜揉了揉太陽穴。
“你會教孩子嗎?”
秀才一臉茫然。
“教孩子?自然是讓他們熟讀四書五經……”
秦夜歎了口氣,這些飽讀詩書的“人才”。
似乎並不適合教導蓬萊縣的孩子們。
經過幾輪篩選,秦夜最終選定了三位先生。
曾經在私塾教書的老先生,姓李,為人慈祥,教學經驗豐富。
還有遊曆四方的中年人,姓張,雖然沒有正式的教學經驗,但知識麵廣,見識多。
最後是位年輕的女子,姓趙,精通算術,曾經在商鋪做過賬房。
師資力量有了,接下來便是製定教學計劃。
秦夜結合後世的教育理念,製定了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案。
除了傳統的識字、算術外,他還加入了曆史、地理等基礎課程。
為了鼓勵百姓送子女入學。
秦夜宣布:所有入學的學生免除學費,家庭貧困的學生還能獲得助學金。
消息一出,蓬萊縣沸騰了!
“啥?上學不要錢?還有錢拿?”
“真的假的?秦大人啥時候變得這麽大方了?”
“別管那麽多,先把孩子送去再說!”
為縣裏的孩子們提供免費的教育。
學堂建成後,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湧入學堂。
朗朗的讀書聲在蓬萊縣的上空迴蕩。
隨著精鹽和味精的熱銷,海帶種植和曬鹽成為了蓬萊縣沿海村莊的主要產業。
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海帶、曬製海鹽。
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原本破舊不堪的小漁村,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
購置了新的漁船。
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秦大人,您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一位老漁民握著秦夜的手,激動地說道。
“以前我們這些漁民,日子過得苦啊!現在好了,多虧了您,我們才能過上這麽好的日子!”
蓬萊碼頭的選址最終落定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小漁村。
這並非秦夜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仔細考量的結果。
這個小漁村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本身就與蓬萊縣城相距不遠。
水路交通便利。
之前唯一的不足便是陸路崎嶇難行,但隨著連接縣城和漁村的水泥路修建完成。
兩地之間的交通變得更加便捷,貨物運輸和人員往來都將更加高效。
碼頭的建設也得到了當地漁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紛紛主動參與到碼頭的建設中。
有的搬運石料,有的清理場地,幹勁十足。
“秦大人,這碼頭啥時候能建好啊?”
一位曬得黝黑的老漁民搓著手,滿臉期待地問秦夜。
“快了,老丈,最多再有兩個月,就能投入使用了。”
秦夜笑著迴答,指著遠處忙碌的景象。
“到時候,咱們蓬萊縣的貨物就能通過碼頭運往各地,咱們漁民也能賣個好價錢了!”
老漁民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那敢情好!俺們這些漁民,祖祖輩輩都靠打魚為生,要是能多賺些錢,也能讓娃子們過上好日子!”
秦夜在心中默默補充了一句:這僅僅是開始。
他規劃的蓬萊碼頭,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貨物集散地。
他要將其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港口。
未來將容納客運、貨運、漁業等多種功能。
成為蓬萊縣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甚至輻射到整個大乾!
蓬萊縣的繁榮景象讓秦夜欣慰,但也讓他開始思考更長遠的發展。
海帶、精鹽這些終究是小產業,要想真正讓蓬萊縣富裕強大。
必須發展一些更具競爭力的產業。
他將目光投向了蓬萊縣連綿起伏的群山。
“老秦,您在看什麽?”
李景軒湊上前來,順著秦夜的目光望去,隻見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
秦夜指著其中一座略顯光禿的山頭說道:
“你看那座山,像不像一個巨大的寶藏?”
李景軒一頭霧水:
“寶藏?老秦,那山上除了樹木和石頭,還能有什麽?”
秦夜神秘一笑:
“石頭?那可是好東西啊!老李,咱們之前探礦的時候不就知道那裏是座鐵礦山了嗎。”
發展冶鐵業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醞釀已久。
鐵器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軍事實力。
都離不開鐵器的支持。
而蓬萊縣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這簡直是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關注,秦夜決定將煉鐵爐建在鐵礦山上。
這個地點偏僻,可以有效地掩蓋煉鐵活動。
“此事必須嚴格保密,明白嗎?”
秦夜叮囑李景軒。
李景軒忙不迭地點頭:
“放心吧,老秦!這事兒就咱們幾個知道,絕不會泄露出去半句!”
保密工作做好後,秦夜開始招募鐵匠和礦工。
他開出了優厚的待遇,吸引了眾多經驗豐富的工匠前來應聘。
麵試現場,秦夜親自上陣,考察工匠們的技藝。
“這位師傅,你打造一把菜刀我看看。”
秦夜指著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說道。
漢子二話不說,掄起鐵錘,火星四濺,一塊鐵坯在他手中漸漸成型。
秦夜接過菜刀,仔細端詳,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錯,手藝精湛!你被錄用了!”
經過幾輪篩選,秦夜招募了一批技藝精湛的鐵匠和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