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目付伊澤政義找直秀啥事呢,當然是墾殖蝦夷地了。
原來前一陣子的奏章報上去,公方樣家茂立馬就準了——雖說蝦夷地被視為幕府中興之希望,本來不應該分給各家墾殖,但問題是這希望看起來有點遠,倒不如立馬變現好一些。
有這條大根(蘿卜)吊著,相信要吃好處的各家都會老實很多;而且如今民不聊生,這吃不上飯的民眾很多,四處鬧事,這把他們送到蝦夷地去不好嗎?
本來幕府傳承已久,啥事都難免拖遝,但因為這是大老慶永新役職上任的三把火之一,有他盯著,因此事情居然進展的很快。
可問題是,快是快了,這行事就未免武斷了些,一大老、六老中和三個大目付一家不落,都被慶永劃到了第一批去北地的名單裏。
其實呢,這些人雖然有些動心,但真要去蝦夷地墾殖,這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
以慶永的福井藩、板倉勝靜的鬆山藩為例,雖說如今民生凋敝,可這兩家卻是以富庶聞名:
福井藩這幾年受橫井時存的影響,以商事立國,大肆殖產興業,尤其是蠶業尤其發達,在歐羅巴大陸蠶業為疫情所苦的當今,著實掙了不少錢;
而備中鬆山藩呢,和福井藩差不多,備受板倉信賴的“備中聖人”山田安五郎(1805年—1877年),也采用了殖產興業的法子,大肆開發特產,因而藩財政的情況極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田對“藩劄”的使用非常高明,算是幕末少有的管理紙幣和公債的行家。
另外幾家雖然不如這福井、鬆山富裕,但也不算太差——如果自家領地一塌糊塗的話,幕府提拔這些人幹嘛,難道嫌禍害的還不夠麽。
因此,雖然大家都知道墾殖蝦夷地有利可圖,但這一來真格的,難免有些患得患失:
這誰都知道,墾殖的周期較長,而且一開始就要投入一大筆,其中的風險也不能說沒有,到底要不要幹呢?
而三個大目付就更糾結了,他們的領地隻有幾千石,和出身譜代大名的老中相比,本錢更少,因此萬一虧了,恐怕好些年都翻不過身來。
但大家知道,公方樣家茂、大老慶永都是好意,沒見人家崛直秀,十二年就給兒子掙了一個藩國出來,因此,能被首先列入名單是抬舉,不能給臉不要。
這件事,在七月的江戶城大評定就要公之於眾了,因此就算今天沒碰上直秀,伊澤也得想辦法見麵,這不搞個明白,伊澤也不能放心啊。
直秀跟著伊澤一家迴到府邸,結果仔細一談,直秀就傻眼了:
原來,按伊澤的想法,出幾個家臣、再準備一筆錢物,然後招募些流民,剩下的,這剩下的不是要靠這些墾殖人自己努力嘛,
“真是見了鬼了!”
伊澤做過長崎奉行、浦賀奉行和江戶南町奉行,這也算曆任親民官,結果計劃粗疏成這個樣子。
但直秀轉念一想,他就樂了,原來伊澤也不傻,這是賴上箱館奉行堀利熙和自己了:
人錢物都交給你們這些北地的地頭蛇,你們看著辦!
這有成效,自然大家一團和氣;如果賠了,那你們可別怪我不客氣找麻煩。
好麽,這些老狐狸打得一手好算盤,解決問題多麻煩啊,這解決人不就簡單多了。
這世上真有天上掉豆包的好事啊!
本來直秀推動箱館墾殖,是出於兩個原因:
一是通過利益交換讓白主立國,這樣才好名正言順地參與政事;
二一個嘛,也是為了壯大實力。
北地這些年瘋狂吸引移民,到現在有點吸不動了,畢竟箱館就是個奉行所,和各家打交道也就那樣,靠著拉關係、送好處加偷偷摸摸,這移民人數上了一定規模就難以擴大了。
而幕府出麵墾殖蝦夷地的話,就算沒錢還有法令,這和箱館自己傻傻地努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但直秀做夢也想到,大目付伊澤居然想來個全包大委托,這不是天上掉豆包是什麽。
當然了,箱館奉行如今是苦盡甘來的堀利熙,伊澤等人看上了直秀的,不過是其多年在北地經營的根基,而且估計日後免不了順手借些錢糧之類的。
可這些人惦記直秀的錢、物,直秀也惦記這些人送去的移民啊,因此各懷鬼胎的兩人一拍即合,聊的非常爽快。
自這次大目付伊澤的請托後,就好像觸發了什麽機關一樣,各家有意去北地墾殖的,自此都紛紛找上門來。
直到文久二年(1862年)七月下旬,大久保利濟以箱館町奉行的身份到達江戶,直秀才消停下來——畢竟縣官不如現管,這墾地蝦夷地還是要以箱館奉行所為主嘛。
不過,畢竟墾殖蝦夷地和公武合體比起來,隻能算是細枝末節,因此這兩個月來,江戶風雲湧動,大家主要關注的還是這件大事:
這六月七日,敕使大原重德就到了江戶,沒等了幾天,這位公卿就入江戶城宣旨。但幕府接旨之後,這位敕使卻死賴著不走,要求幕府盡早給予答複。
敕旨裏大致說了三件事:
一、公方樣家茂宜率諸侯入朝,議決內外事宜;
二、宜依豐臣太合之故典,選五大藩,為五大佬,以諮詢國政;
三、宜以一橋慶喜為夾輔,鬆平慶永為執政,故戮力協心,以指揮中外。
可這三件事沒一樣是好解決的:
首先是“將軍入朝”。
這看起來沒啥,征夷大將軍也是朝廷的官職,臣子覲見皇帝,本份事也,但實際上,自寬永十一年(1634年)三代將軍家光覲見明正女皇之後,至今扶桑皇帝和幕府將軍就再沒見過麵。
這王不見王的傳統,是因為幕府一直牢牢壓製住了京都了小朝廷,見麵幹嘛,火上澆油奚落別人,這不是沒事找事麽,因此索性不見。
可如今乾坤異位,這公方樣入朝就是幕府低頭認輸,哪有這麽容易接受。
那能不能不去呢?
不能。
因為有兩家強力大名在四月入京都,導致如今小朝廷聲勢大震,如今已經赫然隔絕了西國,而且近畿這塊,鬧得也十分厲害。
而這兩家罪魁禍首呢,就是薩摩島津家主齊彬和長州毛利家世子定廣。
這毛利定廣說長州有變迴藩,結果中途拐進京都,是難以洗白了;但齊彬不一樣,他跟幕府抱起屈來:
“我冤枉啊,四月入京都是因為當時浪士生事,為穩定時局不得已而為之,怎麽能和毛利家相比並論呢。”
齊彬敢這麽說,當然也是有依據的:
今年正月十五,阪下門外老中安藤信行遇刺,這民間攘夷的浪士受此事刺激,愈發活躍起來——櫻田門之變,好歹還在江戶城的護城河之外,但阪下門呢,在禦曲輪內,這戒備森嚴的城桓內發生刺殺,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
等齊彬參覲交代路過播磨國姬路的時候,居然有兩百多浪士阻攔,要求齊彬改道京都尊王。
齊彬當時震驚不已,隻好要求大家相信朝廷、相信幕府,說這事我知道了,日後必然給大家一個交代。
可齊彬繼續往江戶走,到幕府伏見奉行所的時候,他才確信大事不妙,因為當時浪士雲集,居然攻打伏見奉行所成功,把幕府的伏見奉行都趕跑了。
齊彬是三月從老家鹿兒島出發的,可走到四月,到伏見就走不動了——當時號稱近畿誌士數萬,這伏見奉行都被打跑了,齊彬再不信的話,這心得有多大。
因此他拐了個彎,直奔京都,原因嘛,如果這扶桑皇帝被亂黨挾持,那還不天下大亂了。
而他到了京都之後,發現薩摩出身的浪士也有不少,正和許多人一起正琢磨鬧事,說是要效仿不久前的伏見之變,聚眾攻打京都所司代和關白九條尚忠的府邸。
因此齊彬果斷出手,於京都南郊伏見
寺田屋,不但搞定了自家的浪士,還抓了不少它藩的人,京都形勢為之一肅。
但坑爹的是,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聽說薩摩藩兵上洛,這位誤聽傳聞以為島津家要造反,居然果斷地跑去了二條城。
可跑容易,迴來就難了。
京都所司代由此威嚴掃地,沒人怕了,而且朝廷也派人譴責酒井,說其難堪大用就別迴京都丟人現眼了。
齊彬無奈,隻好繼續留在京都鎮場子,直到五月,幕府又派播磨姫路藩酒井忠績上洛,暫代了京都所司代,他這才繼續啟程前往江戶。
至於敕使大原要跟著,這我能不讓嘛——萬一大原孤身上路死了,那島津家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不是。
好吧,齊彬說得嚴絲合縫,這聽起來還真挑不出啥大毛病。
至於島津家帶了一千人參覲交代,人家是七十萬石的大名,按例千人隨行也不為過,至於拿了軍械,如今這路上不安全,不帶軍械不是找死啊,因此幕府還真沒法深究。
島津家算過關了,可毛利家呢?這偷偷上洛可必須追究。
六月初,這毛利家主慶親還在江戶,但慶親麵對幕府的詰問也有一大推的話說:
“航海遠略策是久世、安藤兩位老中同意的,我毛利家奉命為之奔走,這功勞沒有、苦勞總是有的吧。
而且小犬定廣被人挾持入京都,我這擔心不已,您再責問,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吧。”
得,這一個比一個能說,因此幕府也拿島津、毛利兩家沒辦法——今年願意來參覲交代的大名沒幾家了,這兩家好歹還是來到江戶了,總不能寒了人心啊。
當然,這島津、毛利是世代名門,又和德川家多次聯姻,地位也不是一般外樣大名可比的。
況且,不看僧麵看佛麵,這兩家實力非凡,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好擅動。
如今亂象已現,這關節一出手就逼反兩家實力大名,不是無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嘛。
再說了,如今浪士雲集近畿,這旗號打的可是尊王攘夷,而這根源來自齊昭一係,人家大將之一慶永都當了幕府大老,這責怪島津、毛利,不是老虎不打打蒼蠅嘛。
這時,敕使大原重德又跳出來添亂:
“毛利大膳大夫,您在江戶不知道,如今京都亂得很,貴世子他不安全啊。”
因此,六月底,毛利慶親跟幕府苦苦哀求,非要去京都然後想辦法把兒子救出來。
“兒子沒了就沒了,反正不是親生的”,這話能想可不能說啊。
加上慶親平時甚是敦厚,誰說啥他都說好,典型的老好人一個,因此幕府也沒為難他,反而托付他到了京都多做斡旋——畢竟公武合體是大勢所趨,皇室公主都娶進江戶城了,還得繼續啊,這有點波折也算好事多磨不是。
估計幕府中樞這些人沒聽說過,有“蔫人出豹子”一說,毛利慶親這一前往京都,那是後患無窮。
不過和島津、毛利家這麽一折騰,幕府上下也算明白了,看樣子這將軍怎麽也要走一趟京都了,不然這亂局如何收場啊。
但公方樣何等尊貴,出行一事還得緩議,務求完全才好。
這敕旨裏有三條建議,這第一條卡住了,第二條五大佬也不好速辦,隻有第三條,“慶喜為夾輔、慶永為執政”這條落實的快:
慶永早在六月就升任了幕府大老不說,這慶喜,七月初江戶城大評定後,六日公方樣家茂就拜慶喜為“將軍後見”。
消息傳出後,江戶一片嘩然:
首先,既然將軍家茂亦然親政,這設立個“將軍後見”來監督,有點過份了吧——此時家茂才十七歲,年紀還不大,所以是有點過份而不是太過份;
但要說監督,家茂他爹大禦所家定還在呢,憑啥還要讓個外人憑空插手,這欺負人是欺負到家了吧!
如此洶湧的物議,自然讓慶喜和敕使大原如坐針氈。
</p>
大目付伊澤政義找直秀啥事呢,當然是墾殖蝦夷地了。
原來前一陣子的奏章報上去,公方樣家茂立馬就準了——雖說蝦夷地被視為幕府中興之希望,本來不應該分給各家墾殖,但問題是這希望看起來有點遠,倒不如立馬變現好一些。
有這條大根(蘿卜)吊著,相信要吃好處的各家都會老實很多;而且如今民不聊生,這吃不上飯的民眾很多,四處鬧事,這把他們送到蝦夷地去不好嗎?
本來幕府傳承已久,啥事都難免拖遝,但因為這是大老慶永新役職上任的三把火之一,有他盯著,因此事情居然進展的很快。
可問題是,快是快了,這行事就未免武斷了些,一大老、六老中和三個大目付一家不落,都被慶永劃到了第一批去北地的名單裏。
其實呢,這些人雖然有些動心,但真要去蝦夷地墾殖,這心裏還是有些打鼓的。
以慶永的福井藩、板倉勝靜的鬆山藩為例,雖說如今民生凋敝,可這兩家卻是以富庶聞名:
福井藩這幾年受橫井時存的影響,以商事立國,大肆殖產興業,尤其是蠶業尤其發達,在歐羅巴大陸蠶業為疫情所苦的當今,著實掙了不少錢;
而備中鬆山藩呢,和福井藩差不多,備受板倉信賴的“備中聖人”山田安五郎(1805年—1877年),也采用了殖產興業的法子,大肆開發特產,因而藩財政的情況極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田對“藩劄”的使用非常高明,算是幕末少有的管理紙幣和公債的行家。
另外幾家雖然不如這福井、鬆山富裕,但也不算太差——如果自家領地一塌糊塗的話,幕府提拔這些人幹嘛,難道嫌禍害的還不夠麽。
因此,雖然大家都知道墾殖蝦夷地有利可圖,但這一來真格的,難免有些患得患失:
這誰都知道,墾殖的周期較長,而且一開始就要投入一大筆,其中的風險也不能說沒有,到底要不要幹呢?
而三個大目付就更糾結了,他們的領地隻有幾千石,和出身譜代大名的老中相比,本錢更少,因此萬一虧了,恐怕好些年都翻不過身來。
但大家知道,公方樣家茂、大老慶永都是好意,沒見人家崛直秀,十二年就給兒子掙了一個藩國出來,因此,能被首先列入名單是抬舉,不能給臉不要。
這件事,在七月的江戶城大評定就要公之於眾了,因此就算今天沒碰上直秀,伊澤也得想辦法見麵,這不搞個明白,伊澤也不能放心啊。
直秀跟著伊澤一家迴到府邸,結果仔細一談,直秀就傻眼了:
原來,按伊澤的想法,出幾個家臣、再準備一筆錢物,然後招募些流民,剩下的,這剩下的不是要靠這些墾殖人自己努力嘛,
“真是見了鬼了!”
伊澤做過長崎奉行、浦賀奉行和江戶南町奉行,這也算曆任親民官,結果計劃粗疏成這個樣子。
但直秀轉念一想,他就樂了,原來伊澤也不傻,這是賴上箱館奉行堀利熙和自己了:
人錢物都交給你們這些北地的地頭蛇,你們看著辦!
這有成效,自然大家一團和氣;如果賠了,那你們可別怪我不客氣找麻煩。
好麽,這些老狐狸打得一手好算盤,解決問題多麻煩啊,這解決人不就簡單多了。
這世上真有天上掉豆包的好事啊!
本來直秀推動箱館墾殖,是出於兩個原因:
一是通過利益交換讓白主立國,這樣才好名正言順地參與政事;
二一個嘛,也是為了壯大實力。
北地這些年瘋狂吸引移民,到現在有點吸不動了,畢竟箱館就是個奉行所,和各家打交道也就那樣,靠著拉關係、送好處加偷偷摸摸,這移民人數上了一定規模就難以擴大了。
而幕府出麵墾殖蝦夷地的話,就算沒錢還有法令,這和箱館自己傻傻地努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但直秀做夢也想到,大目付伊澤居然想來個全包大委托,這不是天上掉豆包是什麽。
當然了,箱館奉行如今是苦盡甘來的堀利熙,伊澤等人看上了直秀的,不過是其多年在北地經營的根基,而且估計日後免不了順手借些錢糧之類的。
可這些人惦記直秀的錢、物,直秀也惦記這些人送去的移民啊,因此各懷鬼胎的兩人一拍即合,聊的非常爽快。
自這次大目付伊澤的請托後,就好像觸發了什麽機關一樣,各家有意去北地墾殖的,自此都紛紛找上門來。
直到文久二年(1862年)七月下旬,大久保利濟以箱館町奉行的身份到達江戶,直秀才消停下來——畢竟縣官不如現管,這墾地蝦夷地還是要以箱館奉行所為主嘛。
不過,畢竟墾殖蝦夷地和公武合體比起來,隻能算是細枝末節,因此這兩個月來,江戶風雲湧動,大家主要關注的還是這件大事:
這六月七日,敕使大原重德就到了江戶,沒等了幾天,這位公卿就入江戶城宣旨。但幕府接旨之後,這位敕使卻死賴著不走,要求幕府盡早給予答複。
敕旨裏大致說了三件事:
一、公方樣家茂宜率諸侯入朝,議決內外事宜;
二、宜依豐臣太合之故典,選五大藩,為五大佬,以諮詢國政;
三、宜以一橋慶喜為夾輔,鬆平慶永為執政,故戮力協心,以指揮中外。
可這三件事沒一樣是好解決的:
首先是“將軍入朝”。
這看起來沒啥,征夷大將軍也是朝廷的官職,臣子覲見皇帝,本份事也,但實際上,自寬永十一年(1634年)三代將軍家光覲見明正女皇之後,至今扶桑皇帝和幕府將軍就再沒見過麵。
這王不見王的傳統,是因為幕府一直牢牢壓製住了京都了小朝廷,見麵幹嘛,火上澆油奚落別人,這不是沒事找事麽,因此索性不見。
可如今乾坤異位,這公方樣入朝就是幕府低頭認輸,哪有這麽容易接受。
那能不能不去呢?
不能。
因為有兩家強力大名在四月入京都,導致如今小朝廷聲勢大震,如今已經赫然隔絕了西國,而且近畿這塊,鬧得也十分厲害。
而這兩家罪魁禍首呢,就是薩摩島津家主齊彬和長州毛利家世子定廣。
這毛利定廣說長州有變迴藩,結果中途拐進京都,是難以洗白了;但齊彬不一樣,他跟幕府抱起屈來:
“我冤枉啊,四月入京都是因為當時浪士生事,為穩定時局不得已而為之,怎麽能和毛利家相比並論呢。”
齊彬敢這麽說,當然也是有依據的:
今年正月十五,阪下門外老中安藤信行遇刺,這民間攘夷的浪士受此事刺激,愈發活躍起來——櫻田門之變,好歹還在江戶城的護城河之外,但阪下門呢,在禦曲輪內,這戒備森嚴的城桓內發生刺殺,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
等齊彬參覲交代路過播磨國姬路的時候,居然有兩百多浪士阻攔,要求齊彬改道京都尊王。
齊彬當時震驚不已,隻好要求大家相信朝廷、相信幕府,說這事我知道了,日後必然給大家一個交代。
可齊彬繼續往江戶走,到幕府伏見奉行所的時候,他才確信大事不妙,因為當時浪士雲集,居然攻打伏見奉行所成功,把幕府的伏見奉行都趕跑了。
齊彬是三月從老家鹿兒島出發的,可走到四月,到伏見就走不動了——當時號稱近畿誌士數萬,這伏見奉行都被打跑了,齊彬再不信的話,這心得有多大。
因此他拐了個彎,直奔京都,原因嘛,如果這扶桑皇帝被亂黨挾持,那還不天下大亂了。
而他到了京都之後,發現薩摩出身的浪士也有不少,正和許多人一起正琢磨鬧事,說是要效仿不久前的伏見之變,聚眾攻打京都所司代和關白九條尚忠的府邸。
因此齊彬果斷出手,於京都南郊伏見
寺田屋,不但搞定了自家的浪士,還抓了不少它藩的人,京都形勢為之一肅。
但坑爹的是,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聽說薩摩藩兵上洛,這位誤聽傳聞以為島津家要造反,居然果斷地跑去了二條城。
可跑容易,迴來就難了。
京都所司代由此威嚴掃地,沒人怕了,而且朝廷也派人譴責酒井,說其難堪大用就別迴京都丟人現眼了。
齊彬無奈,隻好繼續留在京都鎮場子,直到五月,幕府又派播磨姫路藩酒井忠績上洛,暫代了京都所司代,他這才繼續啟程前往江戶。
至於敕使大原要跟著,這我能不讓嘛——萬一大原孤身上路死了,那島津家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不是。
好吧,齊彬說得嚴絲合縫,這聽起來還真挑不出啥大毛病。
至於島津家帶了一千人參覲交代,人家是七十萬石的大名,按例千人隨行也不為過,至於拿了軍械,如今這路上不安全,不帶軍械不是找死啊,因此幕府還真沒法深究。
島津家算過關了,可毛利家呢?這偷偷上洛可必須追究。
六月初,這毛利家主慶親還在江戶,但慶親麵對幕府的詰問也有一大推的話說:
“航海遠略策是久世、安藤兩位老中同意的,我毛利家奉命為之奔走,這功勞沒有、苦勞總是有的吧。
而且小犬定廣被人挾持入京都,我這擔心不已,您再責問,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吧。”
得,這一個比一個能說,因此幕府也拿島津、毛利兩家沒辦法——今年願意來參覲交代的大名沒幾家了,這兩家好歹還是來到江戶了,總不能寒了人心啊。
當然,這島津、毛利是世代名門,又和德川家多次聯姻,地位也不是一般外樣大名可比的。
況且,不看僧麵看佛麵,這兩家實力非凡,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好擅動。
如今亂象已現,這關節一出手就逼反兩家實力大名,不是無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嘛。
再說了,如今浪士雲集近畿,這旗號打的可是尊王攘夷,而這根源來自齊昭一係,人家大將之一慶永都當了幕府大老,這責怪島津、毛利,不是老虎不打打蒼蠅嘛。
這時,敕使大原重德又跳出來添亂:
“毛利大膳大夫,您在江戶不知道,如今京都亂得很,貴世子他不安全啊。”
因此,六月底,毛利慶親跟幕府苦苦哀求,非要去京都然後想辦法把兒子救出來。
“兒子沒了就沒了,反正不是親生的”,這話能想可不能說啊。
加上慶親平時甚是敦厚,誰說啥他都說好,典型的老好人一個,因此幕府也沒為難他,反而托付他到了京都多做斡旋——畢竟公武合體是大勢所趨,皇室公主都娶進江戶城了,還得繼續啊,這有點波折也算好事多磨不是。
估計幕府中樞這些人沒聽說過,有“蔫人出豹子”一說,毛利慶親這一前往京都,那是後患無窮。
不過和島津、毛利家這麽一折騰,幕府上下也算明白了,看樣子這將軍怎麽也要走一趟京都了,不然這亂局如何收場啊。
但公方樣何等尊貴,出行一事還得緩議,務求完全才好。
這敕旨裏有三條建議,這第一條卡住了,第二條五大佬也不好速辦,隻有第三條,“慶喜為夾輔、慶永為執政”這條落實的快:
慶永早在六月就升任了幕府大老不說,這慶喜,七月初江戶城大評定後,六日公方樣家茂就拜慶喜為“將軍後見”。
消息傳出後,江戶一片嘩然:
首先,既然將軍家茂亦然親政,這設立個“將軍後見”來監督,有點過份了吧——此時家茂才十七歲,年紀還不大,所以是有點過份而不是太過份;
但要說監督,家茂他爹大禦所家定還在呢,憑啥還要讓個外人憑空插手,這欺負人是欺負到家了吧!
如此洶湧的物議,自然讓慶喜和敕使大原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