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1860年鹹臨丸訪米,新約克為扶桑使團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張燈結彩不說,還進行了盛大的遊街活動。
但西鄉隆永等留學生都清楚地明白,“這不是為了歡迎客人,而是彰顯米國自身的強盛。”
1851年5月,英吉利在霧都舉辦了大型博覽會,之後這次博覽會被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隨後在1855年,佛蘭西也在花都舉辦了第二屆世界博覽會。
但在這兩屆博覽會之間其實還有一屆博覽會,但卻以聲名狼藉收場,那就是1853年的新約克博覽會。
在這屆博覽會上,有後世電梯的雛形“升降機”這樣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甚至展示的新式農業機械和種子及種畜也不乏珍品,但整體上,這屆博覽會卻顯示出米國的真實實力——尚且不具備挑戰舊大陸諸強的實力。
當年英吉利人用玻璃搭建了舉世矚目的水晶宮,米人不甘寂寞,也照樣搭建了一座,可沒想到質量不成它漏水啊,展品受損不說,觀眾也難逃落湯雞的命運。
而且,雖然號稱總計有23個國度參展,但除了米人,其它22家每家隻有一個展品——注意不是展台是展品(笑),因此外界並不承認此屆博覽會的“世界性”,而由於效果不佳米人也羞於爭執。
但盡管如此,作為新大陸的豪強,米人依然迫切希望外界能承認自己的強大。
而扶桑使團的到來,無疑極度滿足了主人的虛榮心,一時間報紙和民間討論的都是此事,“是我們,不是別人,第一個打開了世界上最‘古老’國度的大門!”——也不能說水戶的《扶桑史》沒用,這不,忽悠瘸一個。當然了,這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不好多說。
隨著自誇自讚而來的是對扶桑的“真實描寫”——“野蠻”、“封閉”、“落後”,為了反襯米國的富裕和文明,大量不實的傳聞被刊登,甚至有的小報亦然開始編造荒誕不經的故事。
這些自然深深傷害了西鄉等留學生的感情——其實也沒啥深厚感情,但人麵對強盛文明難免會產生仰慕之情,而文明和國度,兩者的關係本來就很不容易區分。
說起來還有個軼事,到達新約克的留學生基本都去拜訪過一個人的墓地——是的,帶黑船打開扶桑大門的佩裏提督,1858年3月因風濕病去世,而作為本地人,他的墓地就在新約克。
作為壓迫扶桑開國通商的罪魁禍首,大家對此人的感情非常複雜,恨吧,這滔滔大勢和私人恩怨不好扯到一起;喜歡吧,確實佩裏當時沒動手是大幸,可被欺負還感恩戴德這不好吧。
真是這樣,麵對東西文化的衝擊,大多數留學生都有迷茫、困惑。
但1860年鹹臨丸訪米引發的米人言論,徹底戳破了友好的假相,大家開始正視範德比爾特大學這個象牙塔外的真實世界。
而這件事對西鄉個人的影響就更加深遠,終其一生,西鄉都對西洋人抱有深切的警惕,因此他雖然致力於推廣科學和產業,但始終堅持“文化交往、武力自守”,最終成了一個另類的“鎖國黨人”。
在1861年夏季西鄉離開北米之前,世界發生了很多大事:
遠東方麵,1859年英吉利人終於徹底壓服了1857年起在天竺大陸蔓延的反抗,而佛蘭西自1858年起對安南的入侵卻不見停息的勢頭。
同時,影響巨大的亞羅號戰爭終於結束了,自1856年開始的這場唐人和英佛之間的戰鬥,最終還是以英佛大勝收尾——和直秀原本世界不同的是,英佛聯軍的獲勝相當不易。
當然了,這件事西鄉在米國隻了解大略卻不知道細節,還是迴到扶桑後大久保給他介紹了其中的內情。
雖然阿姆斯特朗後膛艦炮依然顯示了足夠的威力,但在
1860年8月初攻克北塘後,聯軍卻被早已買下的黑藥炸了個人仰馬翻;至於8月24日攻克津門後,更是被神出鬼沒的冷槍手騷擾得不行。
在大索全城後,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發生了分歧,葛羅堅持繼續進攻,“給對手更大的教訓”,而額爾金卻認為,“唐人一改正麵迎戰的策略,反而加重了遊擊的次數,此事需要慎重考慮。”
本來額爾金也和葛羅一樣,北上津門前立誓要狠狠報複一番——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慘敗讓兩國輿論沸騰,這才大舉增兵。
可戰術要服從戰略需要,如果當者披靡自然好說,可明顯唐人有了變化,前期戰事的些許不順利讓老練的額爾金有些警醒,他開始考慮確保此行的根本目的——擴大市場。
轉投自有黨的外事大臣約翰勳爵,是“小英吉利主義”的擁躉,讚成“不盲目擴充殖民地,注重發展自由貿易”的政策。因此,打垮清廷皇室根本不是額爾金的目標,而討迴顏麵後擴大通商才是其主要的任務。
考慮到對手同意在1858年津門約定的基礎上做了再次讓步,那是否還需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呢?——當然了,因為有凱爾特人小約翰.布萊恩這個英奸,加上格瓦拉洋行的提點,因此清廷扣押帕庫斯使團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
情況變化的原因是,之前格瓦拉洋行通報清廷,“英佛並無打垮皇室的意圖,一切都是為了擴大貿易賺錢”,而清廷使臣在隨後的交涉中也從側麵證實了這一點。既然如此,那鹹豐皇帝奕詝自然就開出了更好的條件。
但盡管如此,最終聯軍還是繼續北上進犯——因為聯軍指揮官克靈頓和蒙托邦都站在葛羅一邊。畢竟,攻入遠東大國都城的榮耀非常誘人,更別說金銀財寶的巨大誘惑了。
農曆八月初四(1860年9月18日),八裏橋係列戰事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當天,聯軍約3500人突然向張家灣發起攻擊。21日上午,聯軍五六千人分東、西、南三路進攻八裏橋,其中以南路佛軍為主力。
因為有直秀的亂入,後膛槍提前出現了,但在這場戰鬥中,後膛槍卻不是主力武器,反倒是米尼前裝線膛槍繼續發揮餘熱。
英吉利人不用後膛槍,是因為參戰的多數都是殖民地軍隊,裝備這個難倒不怕反叛啊;而佛蘭西來的倒都是本土的正規軍,可不用的理由更可笑——米尼槍是佛蘭西自己人發明的,在幾年前的克裏米亞戰爭中大放異彩,打得魯西亞人傷亡慘重,因此被作為榮耀之槍倍加尊重,而此時後膛槍有容易漏氣傷人和多發卡殼的弊病,因此佛蘭西人還沒有大批換裝。
至於後膛炮的成熟技術,直秀可沒傻到家,所以根本沒泄露出去——後膛槍提前出現是逼不得已,當時一是為了掙錢一是為了打魯西亞啊。
因此,聯軍在八裏橋遇到了大麻煩——因為唐人用的也是米尼槍;而線膛前裝炮聯軍有優勢,可奈何有地雷、戰壕啊;再加上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受了高人指點,寧死也不讓騎兵集群衝鋒,這康格裏夫火箭和密集火力線也就沒發揮出原本的作用。
而且僧格林沁也是打老了仗的,關鍵時刻還用了一招拖刀計。
原來,聯軍花了好大力氣才攻克了八裏橋,可英佛之間配合也終於出現漏洞。可能是打發性了吧,佛軍蒙托邦率大約兩千人前出,蜂擁衝過了八裏橋。
這時,僧格林沁的馬隊終於出現。
陣地附近藏兵洞裏的伏兵首先發難,亂做一團的佛蘭西軍隊這次沒擋住唐人馬隊的決死衝鋒,於是過橋的兩千多佛人幾乎全軍覆沒。
之後,英吉利的殖民軍在後撤過程中不斷被騷擾和被佯攻,於是在巨大的壓力下終於崩潰了,進犯八裏橋區域的前鋒一共有五六千人,可最終能順利逃迴後麵接應軍勢的隻有四百多,絕對是一場慘
敗——著名的軍勢冒險家蒙托邦將軍,提前幾十年葬送了一場關鍵戰鬥。當然,他騎馬跑得快,依然保住了性命。
而且據逃兵報告,八裏橋之後是無數的溝溝坎坎。
“這唐人學聰明了,不好辦啊!”
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克靈頓和蒙托邦兩個指揮官都頭疼了,如果到唐人京城都這樣打下去的話,這剩下的萬把人肯定不夠用啊——本來是17000餘人,可前前後後已經被唐人打掉了6000多,繼續攻擊的話還要分兵守津門及後路。
那還要不要繼續拚死攻擊?
額爾金和葛羅都是老成持重之輩,選擇當然要慎重了,但不打,這麵子怎麽辦?任務怎麽完成?
中華有“騎虎難下”一詞,西洋也有“haveabearbythetail”,這抓到熊的尾巴了,你說咋整?
就在此時,對手的恭親王奕訢前來議和,最關鍵的是沒有因為大勝而變更條件,對陣亡的聯軍也提出了撫恤賠償,因此額爾金和葛羅都有意就此收手。
這跨海萬裏遠征,這略有小挫也是難免的嘛。
畢竟津門還在聯軍手上,誰敢說軍勢上被打敗了?何況,這獅子大開口是沒撈到,可小口咬的也是肉啊。
等迴去再想辦法忽悠一下本土民眾,也不耽誤加官進爵授勳,這不也不錯麽。
就在兩人猶豫的時候,魯西亞特使彼羅夫斯基給此事釘上了最後一個關鍵釘子:
這時,當年5月發生的璦琿之戰早已經傳開了,魯西亞不負眾望又成了一份大笑料!
這打不過唐人正規軍還有情可原——當然,這個評價是八裏橋之戰後,之前可是“又大意了,這都懶得數發生幾次了”。
可這“索倫各部”不過是部落聯盟,又沒有黑火山和鹹水湖,怎麽能被打垮了呢?
因為彼羅夫斯基為人粗魯,作為特使他極其不受待見,盡管有米人公使列威廉從中轉圜,但依然沒啥鳥用。
而且彼羅夫斯基從接到消息後,就極力鼓動英佛大打出手,這借刀殺人的意思太明顯了,額爾金和葛羅都懶得理他。
如今八裏橋之戰英佛慘敗,這彼羅夫斯基愈發上串下跳,表示“魯西亞也會隨即發兵,然後三家合力勢必要滅亡清廷”。
這話就不好聽了,怎麽滴,我大英吉利、大佛蘭西不給力啊,再說了,你人啥時候到啊?
況且就算打贏了,隻有你魯西亞和唐人邊界接壤,那我們出力,可好處的大頭不就落你手裏了?
而且,恭親王奕訢也向英使額爾金表示,“遠交近攻乃外事之道,隻所以退讓,就是因為兩家其實並無根本衝突之處,全是魯西亞挑唆的”——彼羅夫斯基之前拿幾十車軍械誘惑清廷,期望兩頭賣好然後多撈一筆,如今對景,這就是罪過了。
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確認唐人有“聯英抗魯”之意後,頗為意動——英吉利封鎖魯西亞成為近海國度是此時的國策,而佛蘭西則是希望在助英攘魯中擴大勢力,因此如果真能把唐人拉上“抗魯”這條船,對他倆都算一份不小的功績。
結果,魯人特使彼羅夫斯基這番“赤膽忠心”終於發揮了作用——當然是反作用,隨後英佛和唐人迅速議和,簽了新的津門約定後,持續了將近四年的亞羅號戰爭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因為八裏橋之戰抗住了,因此實際上唐人受損沒有如直秀原本世界那樣慘重。而因為保留了相當元氣,隨後的洋務維新也順利了很多。
可遠東風起雲湧的同時,世界其它地方也不太平啊。
西鄉對這些消息是份外關注,希望“西洋諸強自亂陣腳”,而事實也沒讓他過於失望。
</p>
1860年鹹臨丸訪米,新約克為扶桑使團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張燈結彩不說,還進行了盛大的遊街活動。
但西鄉隆永等留學生都清楚地明白,“這不是為了歡迎客人,而是彰顯米國自身的強盛。”
1851年5月,英吉利在霧都舉辦了大型博覽會,之後這次博覽會被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隨後在1855年,佛蘭西也在花都舉辦了第二屆世界博覽會。
但在這兩屆博覽會之間其實還有一屆博覽會,但卻以聲名狼藉收場,那就是1853年的新約克博覽會。
在這屆博覽會上,有後世電梯的雛形“升降機”這樣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甚至展示的新式農業機械和種子及種畜也不乏珍品,但整體上,這屆博覽會卻顯示出米國的真實實力——尚且不具備挑戰舊大陸諸強的實力。
當年英吉利人用玻璃搭建了舉世矚目的水晶宮,米人不甘寂寞,也照樣搭建了一座,可沒想到質量不成它漏水啊,展品受損不說,觀眾也難逃落湯雞的命運。
而且,雖然號稱總計有23個國度參展,但除了米人,其它22家每家隻有一個展品——注意不是展台是展品(笑),因此外界並不承認此屆博覽會的“世界性”,而由於效果不佳米人也羞於爭執。
但盡管如此,作為新大陸的豪強,米人依然迫切希望外界能承認自己的強大。
而扶桑使團的到來,無疑極度滿足了主人的虛榮心,一時間報紙和民間討論的都是此事,“是我們,不是別人,第一個打開了世界上最‘古老’國度的大門!”——也不能說水戶的《扶桑史》沒用,這不,忽悠瘸一個。當然了,這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不好多說。
隨著自誇自讚而來的是對扶桑的“真實描寫”——“野蠻”、“封閉”、“落後”,為了反襯米國的富裕和文明,大量不實的傳聞被刊登,甚至有的小報亦然開始編造荒誕不經的故事。
這些自然深深傷害了西鄉等留學生的感情——其實也沒啥深厚感情,但人麵對強盛文明難免會產生仰慕之情,而文明和國度,兩者的關係本來就很不容易區分。
說起來還有個軼事,到達新約克的留學生基本都去拜訪過一個人的墓地——是的,帶黑船打開扶桑大門的佩裏提督,1858年3月因風濕病去世,而作為本地人,他的墓地就在新約克。
作為壓迫扶桑開國通商的罪魁禍首,大家對此人的感情非常複雜,恨吧,這滔滔大勢和私人恩怨不好扯到一起;喜歡吧,確實佩裏當時沒動手是大幸,可被欺負還感恩戴德這不好吧。
真是這樣,麵對東西文化的衝擊,大多數留學生都有迷茫、困惑。
但1860年鹹臨丸訪米引發的米人言論,徹底戳破了友好的假相,大家開始正視範德比爾特大學這個象牙塔外的真實世界。
而這件事對西鄉個人的影響就更加深遠,終其一生,西鄉都對西洋人抱有深切的警惕,因此他雖然致力於推廣科學和產業,但始終堅持“文化交往、武力自守”,最終成了一個另類的“鎖國黨人”。
在1861年夏季西鄉離開北米之前,世界發生了很多大事:
遠東方麵,1859年英吉利人終於徹底壓服了1857年起在天竺大陸蔓延的反抗,而佛蘭西自1858年起對安南的入侵卻不見停息的勢頭。
同時,影響巨大的亞羅號戰爭終於結束了,自1856年開始的這場唐人和英佛之間的戰鬥,最終還是以英佛大勝收尾——和直秀原本世界不同的是,英佛聯軍的獲勝相當不易。
當然了,這件事西鄉在米國隻了解大略卻不知道細節,還是迴到扶桑後大久保給他介紹了其中的內情。
雖然阿姆斯特朗後膛艦炮依然顯示了足夠的威力,但在
1860年8月初攻克北塘後,聯軍卻被早已買下的黑藥炸了個人仰馬翻;至於8月24日攻克津門後,更是被神出鬼沒的冷槍手騷擾得不行。
在大索全城後,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發生了分歧,葛羅堅持繼續進攻,“給對手更大的教訓”,而額爾金卻認為,“唐人一改正麵迎戰的策略,反而加重了遊擊的次數,此事需要慎重考慮。”
本來額爾金也和葛羅一樣,北上津門前立誓要狠狠報複一番——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慘敗讓兩國輿論沸騰,這才大舉增兵。
可戰術要服從戰略需要,如果當者披靡自然好說,可明顯唐人有了變化,前期戰事的些許不順利讓老練的額爾金有些警醒,他開始考慮確保此行的根本目的——擴大市場。
轉投自有黨的外事大臣約翰勳爵,是“小英吉利主義”的擁躉,讚成“不盲目擴充殖民地,注重發展自由貿易”的政策。因此,打垮清廷皇室根本不是額爾金的目標,而討迴顏麵後擴大通商才是其主要的任務。
考慮到對手同意在1858年津門約定的基礎上做了再次讓步,那是否還需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呢?——當然了,因為有凱爾特人小約翰.布萊恩這個英奸,加上格瓦拉洋行的提點,因此清廷扣押帕庫斯使團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
情況變化的原因是,之前格瓦拉洋行通報清廷,“英佛並無打垮皇室的意圖,一切都是為了擴大貿易賺錢”,而清廷使臣在隨後的交涉中也從側麵證實了這一點。既然如此,那鹹豐皇帝奕詝自然就開出了更好的條件。
但盡管如此,最終聯軍還是繼續北上進犯——因為聯軍指揮官克靈頓和蒙托邦都站在葛羅一邊。畢竟,攻入遠東大國都城的榮耀非常誘人,更別說金銀財寶的巨大誘惑了。
農曆八月初四(1860年9月18日),八裏橋係列戰事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當天,聯軍約3500人突然向張家灣發起攻擊。21日上午,聯軍五六千人分東、西、南三路進攻八裏橋,其中以南路佛軍為主力。
因為有直秀的亂入,後膛槍提前出現了,但在這場戰鬥中,後膛槍卻不是主力武器,反倒是米尼前裝線膛槍繼續發揮餘熱。
英吉利人不用後膛槍,是因為參戰的多數都是殖民地軍隊,裝備這個難倒不怕反叛啊;而佛蘭西來的倒都是本土的正規軍,可不用的理由更可笑——米尼槍是佛蘭西自己人發明的,在幾年前的克裏米亞戰爭中大放異彩,打得魯西亞人傷亡慘重,因此被作為榮耀之槍倍加尊重,而此時後膛槍有容易漏氣傷人和多發卡殼的弊病,因此佛蘭西人還沒有大批換裝。
至於後膛炮的成熟技術,直秀可沒傻到家,所以根本沒泄露出去——後膛槍提前出現是逼不得已,當時一是為了掙錢一是為了打魯西亞啊。
因此,聯軍在八裏橋遇到了大麻煩——因為唐人用的也是米尼槍;而線膛前裝炮聯軍有優勢,可奈何有地雷、戰壕啊;再加上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受了高人指點,寧死也不讓騎兵集群衝鋒,這康格裏夫火箭和密集火力線也就沒發揮出原本的作用。
而且僧格林沁也是打老了仗的,關鍵時刻還用了一招拖刀計。
原來,聯軍花了好大力氣才攻克了八裏橋,可英佛之間配合也終於出現漏洞。可能是打發性了吧,佛軍蒙托邦率大約兩千人前出,蜂擁衝過了八裏橋。
這時,僧格林沁的馬隊終於出現。
陣地附近藏兵洞裏的伏兵首先發難,亂做一團的佛蘭西軍隊這次沒擋住唐人馬隊的決死衝鋒,於是過橋的兩千多佛人幾乎全軍覆沒。
之後,英吉利的殖民軍在後撤過程中不斷被騷擾和被佯攻,於是在巨大的壓力下終於崩潰了,進犯八裏橋區域的前鋒一共有五六千人,可最終能順利逃迴後麵接應軍勢的隻有四百多,絕對是一場慘
敗——著名的軍勢冒險家蒙托邦將軍,提前幾十年葬送了一場關鍵戰鬥。當然,他騎馬跑得快,依然保住了性命。
而且據逃兵報告,八裏橋之後是無數的溝溝坎坎。
“這唐人學聰明了,不好辦啊!”
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克靈頓和蒙托邦兩個指揮官都頭疼了,如果到唐人京城都這樣打下去的話,這剩下的萬把人肯定不夠用啊——本來是17000餘人,可前前後後已經被唐人打掉了6000多,繼續攻擊的話還要分兵守津門及後路。
那還要不要繼續拚死攻擊?
額爾金和葛羅都是老成持重之輩,選擇當然要慎重了,但不打,這麵子怎麽辦?任務怎麽完成?
中華有“騎虎難下”一詞,西洋也有“haveabearbythetail”,這抓到熊的尾巴了,你說咋整?
就在此時,對手的恭親王奕訢前來議和,最關鍵的是沒有因為大勝而變更條件,對陣亡的聯軍也提出了撫恤賠償,因此額爾金和葛羅都有意就此收手。
這跨海萬裏遠征,這略有小挫也是難免的嘛。
畢竟津門還在聯軍手上,誰敢說軍勢上被打敗了?何況,這獅子大開口是沒撈到,可小口咬的也是肉啊。
等迴去再想辦法忽悠一下本土民眾,也不耽誤加官進爵授勳,這不也不錯麽。
就在兩人猶豫的時候,魯西亞特使彼羅夫斯基給此事釘上了最後一個關鍵釘子:
這時,當年5月發生的璦琿之戰早已經傳開了,魯西亞不負眾望又成了一份大笑料!
這打不過唐人正規軍還有情可原——當然,這個評價是八裏橋之戰後,之前可是“又大意了,這都懶得數發生幾次了”。
可這“索倫各部”不過是部落聯盟,又沒有黑火山和鹹水湖,怎麽能被打垮了呢?
因為彼羅夫斯基為人粗魯,作為特使他極其不受待見,盡管有米人公使列威廉從中轉圜,但依然沒啥鳥用。
而且彼羅夫斯基從接到消息後,就極力鼓動英佛大打出手,這借刀殺人的意思太明顯了,額爾金和葛羅都懶得理他。
如今八裏橋之戰英佛慘敗,這彼羅夫斯基愈發上串下跳,表示“魯西亞也會隨即發兵,然後三家合力勢必要滅亡清廷”。
這話就不好聽了,怎麽滴,我大英吉利、大佛蘭西不給力啊,再說了,你人啥時候到啊?
況且就算打贏了,隻有你魯西亞和唐人邊界接壤,那我們出力,可好處的大頭不就落你手裏了?
而且,恭親王奕訢也向英使額爾金表示,“遠交近攻乃外事之道,隻所以退讓,就是因為兩家其實並無根本衝突之處,全是魯西亞挑唆的”——彼羅夫斯基之前拿幾十車軍械誘惑清廷,期望兩頭賣好然後多撈一筆,如今對景,這就是罪過了。
額爾金和葛羅兩位英佛特使確認唐人有“聯英抗魯”之意後,頗為意動——英吉利封鎖魯西亞成為近海國度是此時的國策,而佛蘭西則是希望在助英攘魯中擴大勢力,因此如果真能把唐人拉上“抗魯”這條船,對他倆都算一份不小的功績。
結果,魯人特使彼羅夫斯基這番“赤膽忠心”終於發揮了作用——當然是反作用,隨後英佛和唐人迅速議和,簽了新的津門約定後,持續了將近四年的亞羅號戰爭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因為八裏橋之戰抗住了,因此實際上唐人受損沒有如直秀原本世界那樣慘重。而因為保留了相當元氣,隨後的洋務維新也順利了很多。
可遠東風起雲湧的同時,世界其它地方也不太平啊。
西鄉對這些消息是份外關注,希望“西洋諸強自亂陣腳”,而事實也沒讓他過於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