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航海時代,西洋殖民者給米洲帶來了可怕的外來疫病,於短短幾年內就導致了幾百萬人的死亡,而1788年英吉利開始正式移民澳洲後,土著居民也同樣因外來疾病遭受了滅頂之災。
扶桑也有這樣的例子——文政五年(1822年),扶桑爆發傷寒大疫,起因就在於長崎的外來患病水手。
因此,對此未雨綢繆是絕對必要的。
在直秀、小栗、坦庵先生等人的支持下,在蘭醫伊東玄樸、緒方洪庵和高野長英等人的努力下,嘉永五年(1853年)第一版防疫條例就已經完成,隨後不斷增補。
在沒有直秀亂入的世界,扶桑要到1874年長與專齋領導醫務局的時候,才官方承認了以西洋醫術為主流,第二年才廣泛向民眾宣稱近代“衛生”的概念,1874年開始發展近代醫學,至1877年才開始推動近代飲用水道的建設,從而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水道係統已經基本完備,這才基本上杜絕了霍亂的流行。
不過,雖然防疫條例出來了,但漢醫和蘭醫的道統之爭,使其不能被廣泛接受,幾年下來,僅僅隻能在幾個地方得到施行。
安政五年(1858年)六月,因米人水手到訪,霍亂又開始出現在江戶。
江戶的飲水依賴於兩條人工水道,那就是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建成的神田上水和後來增建的玉川上水。
限於當時的條件,水道並不是十分安全,十分容易被汙染。而此時的窮困町民,不但大多居住在長屋這種擁擠的地方,而且本身也沒有多少預防疾病的觀念。
雪上加霜的是,占了大量份額的漢醫,並不十分認可蘭醫對霍亂的治療方案,而此時的醫生數量本就不足,因此玄樸先生等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傷寒大規模蔓延。
所幸,七月初玄樸先生治好了公方樣家定的急症,借著家定想賞賜與他的機會,玄樸先生提出想請幕府出麵整治疫病。
其實,幕府在疫病爆發後就采取了相應行動,但兩個原因導致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漢醫提交的方法不靠譜,雖然也要求隔離病人,但整體療效不佳;
其次,當時不但是與西洋諸國簽署通商約定的緊要時刻,也是政爭的緊要關頭,自然使得幕府高層的心思並未全放在這上麵。
不過,這次連公方樣都染了傷寒,甚至還差點因此斃命,幕臣自然個個警惕起來——再不大力管的話,恐怕自身和家人也難以幸免。
因此,在公方樣授意、大老井伊掃部頭親自過問後,玄樸先生得償所願——他參與製訂的的防疫條例被幕府采用,而且江戶的多間寺廟被征用,作為隔離病人的專用場所。
霍亂的主要傳播渠道在於飲水和食物,光是喝熱水和注意衛生兩項,就能有效防止傳播。
而且,止瀉散,也就是黃連素,也是此時的對症良藥。
在幕府允許日後專營和幾個苗字帶刀名額後,原本製造此藥的豪商和醫館也識趣的很,立即將詳細製法公之於眾。
在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中旬,直秀離開江戶赴任的時候,霍亂在江戶已經得到了控製。
但是,也不知道是哪位幕臣泄露的消息,“霍亂之疫來自米人水手”居然在七月底就盡人皆知了,朝野形成了對罪魁禍首的聲討浪潮,以致於和曆八月米人水手在下田港遇襲,雖然沒有人致死,但多人負傷。
因為關於密西西比號患病水手的證據確鑿,對這次受襲,米人特使哈裏斯也隻能口頭抗議而已。
要知道,這可不光是扶桑人的事,當時米、英人在浦賀港的,也多有被波及的。
哈裏斯倒是想抵賴來著,可英人特使額爾金不幹啊——霍亂是舶來疫病,不是米人幹的,那就是英吉利、魯西亞的鍋,這種爛事誰
願意沾染啊。
雖然在疫病這事上保持了公正,但扶桑民間攘夷唿聲的高漲,還是引起了額爾金的不安。
要知道,這兩年英吉利在遠東第一等重要的大事,除了亞羅號戰爭外,就數天竺民眾武力反英的活動令人頭疼——至於和扶桑的交涉,與前兩者相比,根本在泰晤士中樞排不上號。
此時如火如荼的天竺武力抗爭,最開始也隻是當地反對英吉利輿論的高漲而已。
因此,有過前車之鑒的額爾金對輿論十分重視,他聯合米人特使哈裏斯向幕府施壓,“霍亂的是非曲直,西洋諸國必定會保持公正,但由此引發的不利於西洋人士和通商的浪潮,幕府你們必須解決!”
可還還沒等雙方商量出解決方案,安政五年(1858年)七月二十二日,第二次白主之戰的戰報就轉迴了江戶。
魯人的再次慘敗,激發了扶桑很多人的信心,於是攘夷的唿聲更加高漲。
恰好,此時佛蘭西特使格洛斯也趕到了浦賀港——算起來,他來扶桑的時間比英人額爾金晚了近兩個月。
雖然在亞羅號戰爭裏英佛聯手,但津門約定確定後,兩家艦隊就分道揚鑣了。
原來,和英吉利要到天竺滅火類似,佛蘭西也有自己的痛楚——安南為其在遠東唯一的根基所在,此時也是不穩。
英吉利在天竺已經殖民多年,稱得上是根深蒂固,但相比之下,佛蘭西在安南的力量有限,之前僅限於通商和擁有部分特權而已。
1856年,佛蘭西遠東艦隊以“安南官府非法處死傳教士”為由,炮轟了土倫港。但當時,佛蘭西在遠東隻有一大三小四艘戰船,所以隻能泄憤而已。而這次借著亞羅號戰爭的緣故,13艘軍艦增援遠東,自然要變本加厲地向安南討迴“公道”。
但其後來聽說米、魯、英、蘭四國在與扶桑交涉通商,格洛斯當然不肯吃虧,於是他也跑到江戶占便宜來了。
在之前的亞羅號戰爭中,格洛斯和英使額爾金夫唱婦隨,不,是配合十分默契,因此他的意見很受額爾金重視。
在了解到額爾金的擔心後,格洛斯提出了一個解決思路,這就是禍水東引!
“你不是擔心扶桑輿論不利於通商麽,這好辦呀,找一個倒黴鬼受過不就得了。壓製不如疏導,你我兩個國度又沒在扶桑大動幹戈,犯不上替人受過。”
其實,格洛斯的本意就是要坑死魯西亞。
在對外的陰謀這方麵,佛蘭西是專業的。相比佛蘭西,如今已有歐羅巴攪屎棍之稱的英吉利,其實隻是後起之秀而已。
15世紀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中,哈布斯家族治下的斯巴尼亞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國度。
而佛蘭西通過和奧斯曼勾結,拚命攻擊當時哈布斯家族在歐羅巴大陸的另兩個領地——尼德蘭和奧斯馬加,最終成功地將斯巴尼亞拉下了至強的寶座並取得代之。
直到如今,佛蘭西這方麵的手段依然十分高超,1853年到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就是這方麵的明證。
這場幾乎將所有歐羅巴強大國度都卷進來的戰爭,其始作俑者正是佛蘭西!
魯西亞固然有其西進的理由,但矛盾激化的卻是佛蘭西的手筆。
1815年9月,魯西亞、奧斯馬加、普魯士三方在打敗拿破侖後締結了神聖同盟,矛頭所指就是法蘭西。因此佛蘭西在1850年挑起的聖地之爭,冀圖引魯西亞西進,重而激發和列強之間的矛盾,而佛蘭西也借此能夠拜托在外交上的困境。
事實正如佛蘭西所期待的那樣,此戰爭結束後,神聖同盟破裂,而英佛的關係則達到了史上最親密的階段。
但在亞羅號戰爭中,格洛斯發現了一絲不祥之兆——以調停人麵目出現的米、魯兩國,獲得了英吉利方麵的
讚賞。米人暫且不說,但魯人和英吉利在遠東的合作,無疑是對佛蘭西如今的地位造成了危險。
普魯士王國和為奧斯馬加一直謀求神聖羅馬帝國的再次統一,這點是佛蘭西無法容忍的——歐羅巴的棋手位置太多了,身邊出現一個過於強大國度這不是一件好事!
而自戰後1856年戈爾恰科夫出任外事大臣之後,魯西亞致力於與原神聖同盟中盟友的關係緩和。
如果神聖同盟複興,那佛蘭西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英吉利了,否則將不得不退迴到克裏米亞戰爭之前的孤立狀態。
每當想到這一點,佛蘭西皇帝拿破侖三世就不寒而栗。
格洛斯對皇帝的睿見十分讚同,因此他準備不遺餘力地在英魯之間搞破壞。
其實,英吉利特使額爾金對小夥伴的心思有所醒悟,但目前的形勢,使他傾向於格洛斯的意見。
自1857年到達遠東後,英使額爾金逐漸形成了幾個重要觀點:
第一,由於地利原因,遠東是帝國觸角的末梢,因此扶持當地勢力是必須的;
第二,由於文化方麵的原因,土著對歐羅巴教化十分抗拒,帝國親自下場很可能得不償失。因此,繼續扶持原有官府是非常有利的——當然,要先通過皮鞭和鐐銬讓這些腐朽的官僚們“明白事理”;
第三,魯西亞依舊抱著航海帝國的夢想,不肯老老實實地成為一個近海國度。在這一點上,帝國一定要打消其妄想。
第三點,也就是最後一點,額爾金深受英吉利遠東官僚們的影響。
這些人向他詳細匯報了魯人在阿穆爾河的陸續冒險行為,並提醒他注意米魯之間在遠東的勾結。
對此,額爾金深以為然:
“1856年阿拉斯加落入掌握後,帝國從地理上分割了米魯的領地。因此,限製好大洋這個最後通路,那就能真正實現對魯西亞的封鎖,然後自然可使其成為為帝國理想的夥伴——平時能搖旗呐喊,必要時可以為帝國流血作戰。”
說實話,魯人特使伊格那提耶夫在扶桑的“魯莽行動”,深深地引發了額爾金的厭惡。
與在中華俯首帖耳相比,伊格那提耶夫如今的行為顯得特別討厭:
和米人過從甚密就不說了,對扶桑提出割讓大島的要求,這點凸顯魯人對北太平洋航海權的炙熱野心!
不過,額爾金也有顧忌,因此之前不便阻止其在北地的軍勢行動。
要知道,魯西亞在陸地上和中華接壤,在亞羅號戰爭未結束前,作為英吉利特使,額爾金一直擔心魯人通過陸路直接支援對手。
克裏米亞戰爭戰爭中,雙方可是各自出動了幾十萬人。萬一魯人直接插手亞羅號戰爭,額爾金再怎麽為英吉利驕傲,他也不敢想象帝國有能力派遣這麽多人來遠東!
不過,如今佛使格洛斯的建議堅定了他的信心:
“無論如何,也不能因為眼前的擔心導致日後的困局。
如果魯西亞打敗扶桑,那肯定會提出對北方領土的要求。
而這樣必然會導致其複燃對阿穆爾河口的野心。”
想到此處,額爾金不禁有些後怕,幸好魯人在北方戰敗了,否則自己的壓製計劃很可能在其戰勝後無法實現。
就這樣,在佛蘭西特使格洛斯的影響下,英使額爾金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於是在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底,幕府通過購船的名義獻金於英佛,之後兩國特使答應調停扶桑和魯西亞之間的戰事。
其實,這就是英佛有意讓扶桑攘夷的浪潮指向魯西亞,因此這件事在英佛米魯之間撬開了裂縫。
而在日後有心人的操作下,這條裂縫越來越大,未來終於為扶桑爭取到了一線生機。
</p>
大航海時代,西洋殖民者給米洲帶來了可怕的外來疫病,於短短幾年內就導致了幾百萬人的死亡,而1788年英吉利開始正式移民澳洲後,土著居民也同樣因外來疾病遭受了滅頂之災。
扶桑也有這樣的例子——文政五年(1822年),扶桑爆發傷寒大疫,起因就在於長崎的外來患病水手。
因此,對此未雨綢繆是絕對必要的。
在直秀、小栗、坦庵先生等人的支持下,在蘭醫伊東玄樸、緒方洪庵和高野長英等人的努力下,嘉永五年(1853年)第一版防疫條例就已經完成,隨後不斷增補。
在沒有直秀亂入的世界,扶桑要到1874年長與專齋領導醫務局的時候,才官方承認了以西洋醫術為主流,第二年才廣泛向民眾宣稱近代“衛生”的概念,1874年開始發展近代醫學,至1877年才開始推動近代飲用水道的建設,從而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水道係統已經基本完備,這才基本上杜絕了霍亂的流行。
不過,雖然防疫條例出來了,但漢醫和蘭醫的道統之爭,使其不能被廣泛接受,幾年下來,僅僅隻能在幾個地方得到施行。
安政五年(1858年)六月,因米人水手到訪,霍亂又開始出現在江戶。
江戶的飲水依賴於兩條人工水道,那就是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建成的神田上水和後來增建的玉川上水。
限於當時的條件,水道並不是十分安全,十分容易被汙染。而此時的窮困町民,不但大多居住在長屋這種擁擠的地方,而且本身也沒有多少預防疾病的觀念。
雪上加霜的是,占了大量份額的漢醫,並不十分認可蘭醫對霍亂的治療方案,而此時的醫生數量本就不足,因此玄樸先生等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傷寒大規模蔓延。
所幸,七月初玄樸先生治好了公方樣家定的急症,借著家定想賞賜與他的機會,玄樸先生提出想請幕府出麵整治疫病。
其實,幕府在疫病爆發後就采取了相應行動,但兩個原因導致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漢醫提交的方法不靠譜,雖然也要求隔離病人,但整體療效不佳;
其次,當時不但是與西洋諸國簽署通商約定的緊要時刻,也是政爭的緊要關頭,自然使得幕府高層的心思並未全放在這上麵。
不過,這次連公方樣都染了傷寒,甚至還差點因此斃命,幕臣自然個個警惕起來——再不大力管的話,恐怕自身和家人也難以幸免。
因此,在公方樣授意、大老井伊掃部頭親自過問後,玄樸先生得償所願——他參與製訂的的防疫條例被幕府采用,而且江戶的多間寺廟被征用,作為隔離病人的專用場所。
霍亂的主要傳播渠道在於飲水和食物,光是喝熱水和注意衛生兩項,就能有效防止傳播。
而且,止瀉散,也就是黃連素,也是此時的對症良藥。
在幕府允許日後專營和幾個苗字帶刀名額後,原本製造此藥的豪商和醫館也識趣的很,立即將詳細製法公之於眾。
在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中旬,直秀離開江戶赴任的時候,霍亂在江戶已經得到了控製。
但是,也不知道是哪位幕臣泄露的消息,“霍亂之疫來自米人水手”居然在七月底就盡人皆知了,朝野形成了對罪魁禍首的聲討浪潮,以致於和曆八月米人水手在下田港遇襲,雖然沒有人致死,但多人負傷。
因為關於密西西比號患病水手的證據確鑿,對這次受襲,米人特使哈裏斯也隻能口頭抗議而已。
要知道,這可不光是扶桑人的事,當時米、英人在浦賀港的,也多有被波及的。
哈裏斯倒是想抵賴來著,可英人特使額爾金不幹啊——霍亂是舶來疫病,不是米人幹的,那就是英吉利、魯西亞的鍋,這種爛事誰
願意沾染啊。
雖然在疫病這事上保持了公正,但扶桑民間攘夷唿聲的高漲,還是引起了額爾金的不安。
要知道,這兩年英吉利在遠東第一等重要的大事,除了亞羅號戰爭外,就數天竺民眾武力反英的活動令人頭疼——至於和扶桑的交涉,與前兩者相比,根本在泰晤士中樞排不上號。
此時如火如荼的天竺武力抗爭,最開始也隻是當地反對英吉利輿論的高漲而已。
因此,有過前車之鑒的額爾金對輿論十分重視,他聯合米人特使哈裏斯向幕府施壓,“霍亂的是非曲直,西洋諸國必定會保持公正,但由此引發的不利於西洋人士和通商的浪潮,幕府你們必須解決!”
可還還沒等雙方商量出解決方案,安政五年(1858年)七月二十二日,第二次白主之戰的戰報就轉迴了江戶。
魯人的再次慘敗,激發了扶桑很多人的信心,於是攘夷的唿聲更加高漲。
恰好,此時佛蘭西特使格洛斯也趕到了浦賀港——算起來,他來扶桑的時間比英人額爾金晚了近兩個月。
雖然在亞羅號戰爭裏英佛聯手,但津門約定確定後,兩家艦隊就分道揚鑣了。
原來,和英吉利要到天竺滅火類似,佛蘭西也有自己的痛楚——安南為其在遠東唯一的根基所在,此時也是不穩。
英吉利在天竺已經殖民多年,稱得上是根深蒂固,但相比之下,佛蘭西在安南的力量有限,之前僅限於通商和擁有部分特權而已。
1856年,佛蘭西遠東艦隊以“安南官府非法處死傳教士”為由,炮轟了土倫港。但當時,佛蘭西在遠東隻有一大三小四艘戰船,所以隻能泄憤而已。而這次借著亞羅號戰爭的緣故,13艘軍艦增援遠東,自然要變本加厲地向安南討迴“公道”。
但其後來聽說米、魯、英、蘭四國在與扶桑交涉通商,格洛斯當然不肯吃虧,於是他也跑到江戶占便宜來了。
在之前的亞羅號戰爭中,格洛斯和英使額爾金夫唱婦隨,不,是配合十分默契,因此他的意見很受額爾金重視。
在了解到額爾金的擔心後,格洛斯提出了一個解決思路,這就是禍水東引!
“你不是擔心扶桑輿論不利於通商麽,這好辦呀,找一個倒黴鬼受過不就得了。壓製不如疏導,你我兩個國度又沒在扶桑大動幹戈,犯不上替人受過。”
其實,格洛斯的本意就是要坑死魯西亞。
在對外的陰謀這方麵,佛蘭西是專業的。相比佛蘭西,如今已有歐羅巴攪屎棍之稱的英吉利,其實隻是後起之秀而已。
15世紀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中,哈布斯家族治下的斯巴尼亞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國度。
而佛蘭西通過和奧斯曼勾結,拚命攻擊當時哈布斯家族在歐羅巴大陸的另兩個領地——尼德蘭和奧斯馬加,最終成功地將斯巴尼亞拉下了至強的寶座並取得代之。
直到如今,佛蘭西這方麵的手段依然十分高超,1853年到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就是這方麵的明證。
這場幾乎將所有歐羅巴強大國度都卷進來的戰爭,其始作俑者正是佛蘭西!
魯西亞固然有其西進的理由,但矛盾激化的卻是佛蘭西的手筆。
1815年9月,魯西亞、奧斯馬加、普魯士三方在打敗拿破侖後締結了神聖同盟,矛頭所指就是法蘭西。因此佛蘭西在1850年挑起的聖地之爭,冀圖引魯西亞西進,重而激發和列強之間的矛盾,而佛蘭西也借此能夠拜托在外交上的困境。
事實正如佛蘭西所期待的那樣,此戰爭結束後,神聖同盟破裂,而英佛的關係則達到了史上最親密的階段。
但在亞羅號戰爭中,格洛斯發現了一絲不祥之兆——以調停人麵目出現的米、魯兩國,獲得了英吉利方麵的
讚賞。米人暫且不說,但魯人和英吉利在遠東的合作,無疑是對佛蘭西如今的地位造成了危險。
普魯士王國和為奧斯馬加一直謀求神聖羅馬帝國的再次統一,這點是佛蘭西無法容忍的——歐羅巴的棋手位置太多了,身邊出現一個過於強大國度這不是一件好事!
而自戰後1856年戈爾恰科夫出任外事大臣之後,魯西亞致力於與原神聖同盟中盟友的關係緩和。
如果神聖同盟複興,那佛蘭西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英吉利了,否則將不得不退迴到克裏米亞戰爭之前的孤立狀態。
每當想到這一點,佛蘭西皇帝拿破侖三世就不寒而栗。
格洛斯對皇帝的睿見十分讚同,因此他準備不遺餘力地在英魯之間搞破壞。
其實,英吉利特使額爾金對小夥伴的心思有所醒悟,但目前的形勢,使他傾向於格洛斯的意見。
自1857年到達遠東後,英使額爾金逐漸形成了幾個重要觀點:
第一,由於地利原因,遠東是帝國觸角的末梢,因此扶持當地勢力是必須的;
第二,由於文化方麵的原因,土著對歐羅巴教化十分抗拒,帝國親自下場很可能得不償失。因此,繼續扶持原有官府是非常有利的——當然,要先通過皮鞭和鐐銬讓這些腐朽的官僚們“明白事理”;
第三,魯西亞依舊抱著航海帝國的夢想,不肯老老實實地成為一個近海國度。在這一點上,帝國一定要打消其妄想。
第三點,也就是最後一點,額爾金深受英吉利遠東官僚們的影響。
這些人向他詳細匯報了魯人在阿穆爾河的陸續冒險行為,並提醒他注意米魯之間在遠東的勾結。
對此,額爾金深以為然:
“1856年阿拉斯加落入掌握後,帝國從地理上分割了米魯的領地。因此,限製好大洋這個最後通路,那就能真正實現對魯西亞的封鎖,然後自然可使其成為為帝國理想的夥伴——平時能搖旗呐喊,必要時可以為帝國流血作戰。”
說實話,魯人特使伊格那提耶夫在扶桑的“魯莽行動”,深深地引發了額爾金的厭惡。
與在中華俯首帖耳相比,伊格那提耶夫如今的行為顯得特別討厭:
和米人過從甚密就不說了,對扶桑提出割讓大島的要求,這點凸顯魯人對北太平洋航海權的炙熱野心!
不過,額爾金也有顧忌,因此之前不便阻止其在北地的軍勢行動。
要知道,魯西亞在陸地上和中華接壤,在亞羅號戰爭未結束前,作為英吉利特使,額爾金一直擔心魯人通過陸路直接支援對手。
克裏米亞戰爭戰爭中,雙方可是各自出動了幾十萬人。萬一魯人直接插手亞羅號戰爭,額爾金再怎麽為英吉利驕傲,他也不敢想象帝國有能力派遣這麽多人來遠東!
不過,如今佛使格洛斯的建議堅定了他的信心:
“無論如何,也不能因為眼前的擔心導致日後的困局。
如果魯西亞打敗扶桑,那肯定會提出對北方領土的要求。
而這樣必然會導致其複燃對阿穆爾河口的野心。”
想到此處,額爾金不禁有些後怕,幸好魯人在北方戰敗了,否則自己的壓製計劃很可能在其戰勝後無法實現。
就這樣,在佛蘭西特使格洛斯的影響下,英使額爾金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於是在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底,幕府通過購船的名義獻金於英佛,之後兩國特使答應調停扶桑和魯西亞之間的戰事。
其實,這就是英佛有意讓扶桑攘夷的浪潮指向魯西亞,因此這件事在英佛米魯之間撬開了裂縫。
而在日後有心人的操作下,這條裂縫越來越大,未來終於為扶桑爭取到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