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了解情況的人看來,那伊格那提耶夫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少年得誌——作為魯西亞特使,1832年出生的他今年才26歲。出身大貴族不說,其父還深受過世的魯西亞皇帝尼古拉一世信任,連他自己出生時,也是如今的皇帝亞曆山大二世親自施洗的。


    不過,作為魯人特使他也不是沒有煩惱:


    克裏米亞戰爭中魯西亞慘敗,這導致皇帝和帝國威信受損,國內輿論沸騰,不但宮廷之中新老幾派內鬥不休,連民間的革新浪潮也此起彼伏。


    這不是光靠鐵腕就能壓製住的——克裏米亞半島和歐羅巴領區內,物價飛漲、供給匱乏,連官僚都生存困難,就更不要說領民了;同時戰敗導致帝國財政困難,唯一的解決辦法隻能是大量增發紙幣,但這又進一步推高了通貨膨脹。生活艱難,過分的壓製隻能導致更大的反彈。


    而那伊格那提耶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皇帝亞曆山大二世要求他,“靈活、果斷地處理東方問題,重新豎立起帝國在世界的威信,以給帝國領民以鼓舞和信心。”


    但豪言壯語無法補充實力——雖然克裏米亞戰爭已經結束了兩年多,但帝國的經濟和軍勢依然在重建中,因此他得到的唯一支持就是八艘戰船,其中的三艘還在1857年被扶桑擊毀了。


    想到此處,那伊格那提耶夫的瞳孔不由自主地收縮了一下,誰能想到,自從黑海艦隊全軍盡墨後,帝國已經從歐羅巴水軍強國的位置上跌到如此危險的地步:


    克裏米亞戰爭前,帝國有兩大一小三隻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鄂霍茨克區艦隊。


    拋開弱小的鄂霍茨克區艦隊不淡,另外兩隻艦隊實力十分強大,堪稱是帝國的明珠。


    黑海艦隊曾經擁有4艘120門炮戰列艦、12艘84門炮戰列艦和4艘60門炮巡洋艦以及大量輔助戰船;而在波羅的海,帝國光戰列艦就有27艘之多!


    不過,如今黑海艦隊已經成了昨日黃花,主力艦在戰鬥中損失殆盡,目前還在重建中;而波羅的海艦隊雖然損失不大,但蒸汽艦的比例太少,根據戰爭中的經驗,戰力堪憂。


    帝國水軍的變革正在進行,但因為時日尚淺,加上身居高位的頑固老家夥們的抵製,目前還沒有根本的改變。


    但變革緩慢的根本原因還是沒錢!


    想到這裏,指甲刺疼了了伊格那提耶夫,他又想起出使前宮廷中激烈的辯論:


    雖然已經卸任了外事大臣,但兩任該職的涅謝爾羅捷掌握大權長達36年,扶植的黨羽不可勝數。因此,即使作為外事樞密官的涅謝爾羅捷不說話,其手下眾多的日耳曼裔外事官依然可以左右局勢。


    “荒蕪的阿穆爾河流域是難以防禦的包袱。


    阿拉斯加已經賣給了英吉利人,那麽,在遠東的擴張和繼續投入,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而帝國有限的金庫,應該優先照顧忠誠的子民,不應輕擲於冒險之中。”


    “不知水深淺,切莫過河。”


    “千頂之城曾毀於一支小蠟燭,英吉利人剛剛得到阿拉斯加,帝國在遠東的冒險無疑會刺激到英人,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風險。”


    克裏米亞戰爭的大失敗,不但導致了非常嚴峻的財政問題,也使很多大臣和貴族喪失了信心,他們都反對在遠東的繼續擴張——最起碼不能是近期。


    而且前麵的教訓太慘重了:


    穆拉維約夫是帝國最近幾十年裏第一位戰死的總督,而其麾下的東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和伊爾庫茨克兩個地區,按當地官僚的話是,已


    經退迴到百年之前的狀態,“叛亂不斷,漁業、狩獵和糧食種植都已經無法維持。”


    事情是這樣的,早在1854年鄂霍茨克區艦隊全軍覆沒後,加上大量商船、漁場的損失,沿海各領地就事實上基本處於孤立狀態。


    但更要命的是,以前平叛的主力,哥薩克騎兵,如今卻成了反叛的骨幹,三年來裹挾大量流放犯,不斷襲擊各定居點,導致魯西亞移民紛紛逃離該地區。


    之前的高壓和殘酷,如今顯示出嚴酷的結果,反叛者作戰勇敢、寧死不降。


    克服交通不便調集的兩千正規軍根本無濟於事,新到的哥薩克騎兵私下裏和同胞勾結,完全是出工不出力;而因為機動性的落後,步兵則無法聚殲叛匪。


    三年下來,除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外,隻有鄂霍茨克、阿揚勉強修複了秩序,其它地區則淪為法外之地。


    所幸,東西伯利亞的環境惡劣是一視同仁的,如今叛匪也堅持不下去了,從1858年春季開始,要麽北上逃亡,要麽隻能接受招安。


    在1857年新上任的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總督普嘉廷的懷柔政策下,東西伯利亞終於開始恢複秩序。


    但經過戰爭和叛亂,原本十萬冒頭的人口,如今隻剩下幾萬人而已;糧食輸入則嚴重依賴於外部輸入;財政也早就崩潰了,全仗聖彼得堡支援。


    伊格那提耶夫是1856年10月離開的歐羅巴,當時誰也沒料到,之後的東西伯利亞情況會如此嚴重。


    想到這裏,他苦笑了一下,“如果早預料到這樣,那宮廷會議的結果估計會更加不利。”


    當時大部分貴族都不願在戰爭剛剛平息後就發動冒險,但幸虧新任的外事大臣戈爾恰科夫站了出來:


    “沒有不帶刺的玫瑰。況且,不彎下腰就撿不到蘑菇。”


    戈爾恰科夫認為,“既然帝國遲早要迴到世界舞台,那於歐羅巴以外在遠東另辟蹊徑也無不可。畢竟,對手可比英佛等國虛弱的多。”


    不過,戈爾恰科夫也同意“不要過分刺激英吉利人”,因此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手段靈活地尋求帝國在東方的空間”。


    1857年4月,當伊格那提耶夫到達香江後,他欣喜地發現,英吉利已經與唐人開始交戰了。


    果然,在表明魯西亞並無聯手唐人之意後,英人的敵意大減。


    隨後自己到處打著調停的旗幟,和米人特使列衛廉一起左右逢源,最終在“亞羅號戰爭”中撈到了不少好處——除了沒有戰敗賠款外,魯米兩國在1858年《津門條約》中得到的利益與英佛一般無二。


    但美中不足的是,英吉利人依然對魯西亞存有一定的警惕,居然將阿穆爾河口的廟屯列為六大通商口岸之一。要知道,唐人的廟屯就是帝國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這可是以已故皇帝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自己苦勸之下,英吉利特使額爾金依然不肯鬆口,甚至當著列衛廉和佛蘭西特使格洛斯的麵,諷刺自己貪得無厭,“在虛弱的時候,北方的熊仍舊不忘盯著別人的獵物。甚至在被給予一定食物後,依然保持著依舊的貪婪!”


    可恨,因為之前“北太平洋和中華海探險考察船隊”參與堪察加軍勢運輸的事,受到英吉利警告的米人不肯公開支持自己,而佛蘭西人又全麵倒向英吉利,自己落入孤掌難鳴的境地。


    見勢不妙,當時自己隻好退讓,連阿穆爾河中下遊的通行權都共享出來——反正是慷唐人之慨,又沒損害到魯西亞的利益。而遠東荒僻,想必其它國度沒有多少精力關注此地,等時間一長,此地


    必然徹底落入魯西亞的掌握。


    想到此處,伊格那提耶夫對帝國的東西伯利亞總督普嘉廷很是不滿——他早就發信要求普嘉廷果斷采取行動,趁著亞羅號戰爭正酣的大好機會,籌集重兵在阿穆爾河中下遊對唐人施加壓力,這樣才能配合好自己的外事行動,從而狠撈一筆。


    但普嘉廷這個造成鄂霍茨克區艦隊覆沒的家夥,一定是在孤身逃跑中喪失了寶貴的勇氣,居然說什麽,“這樣做必然引起英佛聯軍的幹涉!”


    真是帝國之恥!和戰死的上任總督穆拉維約夫比起來,此人完全配不上帝國總督的位置。


    如果普嘉廷知道伊格那提耶夫的想法,肯定會嗤之以鼻——穆拉維約夫弄丟了大批黃金,要知道這可是大貴族們在阿拉斯加千辛萬苦才搞到的。結果自己戰死了不說,其後家人都不得安寧,要不是皇帝亞曆山大二世體恤心腹,穆拉維約夫家族連死後的哀榮都落不到手裏。


    反正普嘉廷是不準備冒險,在沒有聖彼得堡的明確命令下,誰也不能讓他出兵!——在直秀這隻蝴蝶的影響下,遠東的事態發展越來越詭異。


    盡管如此,伊格那提耶夫自認自己出使的任務完成得依然不錯,沒費一兵一卒就拿到了唐人的約定,充分證明了自己手段高超。


    可是,萬萬沒想到,他居然會在扶桑失手。


    沒有不帶刺的玫瑰,可這次花沒摘到卻險些被刺傷了手——這個被認為的蕞爾小國,居然敢抗拒帝國的要求!


    可誰能知道,扶桑這個封閉落後的國度居然有人知道《萬國公法》呢!


    在哪個叫什麽崛直秀的辯護下,本來偏袒自己的英米兩國公使居然就此轉變了態度。


    其實,伊格那提耶夫也知道,根子不在此處,就算扶桑人說得再好,如果額爾金、哈裏斯堅定地支持自己,事情也不會有什麽不利變化。


    但問題是,自己要求扶桑割讓北方大島的事引發了額爾金的警惕,英人覺得魯西亞依然謀求在北太平洋方麵的拓展,而這無疑不符合其一直堅持的海洋戰略——將魯西亞封閉成為一個近海國度。


    至於米人哈裏斯,也暗示自己不要獅子大開口。


    其實哈裏斯的意思伊格那提耶夫懂,說白了就是不要搶他的風頭:


    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壓迫扶桑通商,就此而論,哈裏斯無疑是外事官僚的頂峰。但如果自己割占了一個大島,那無疑哈裏斯的功績就會遜色很多。


    但這真是冤枉啊!


    其實割讓大島的提議,隻是自己的手段而已。


    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外事官不都這麽幹!


    可盡管自己一再解釋割地隻是談判的一種策略而已,但英米兩方的態度還是起了變化。


    而協調會上的失利則提供了借口,英米兩國的特使居然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共識,那就是“壓製魯西亞,不要破壞當今的大好局麵”!


    伊格那提耶夫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所以立即申請休庭,準備用帝國的傳統方法——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箱館之戰證明了他目光精準,扶桑軍勢不堪一擊,之前1857年的水軍戰敗隻不過是大意而已。


    伊格那提耶夫堅信:


    “隻要帝國水軍按照條例作戰,那勝利唾手可得。


    等占領白主後,自己就迴師江戶,扶桑方麵必然卑躬屈膝。


    大島的割讓雖然難以實現,但讓扶桑方麵賠一大筆是肯定沒問題的,而這將給自己的遠東之行一個完美的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桑鏡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MerlinCahri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MerlinCahrin並收藏扶桑鏡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