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嘉永六年秋風月中旬(1853年9月下旬),風塵仆仆的小栗忠順剛趕迴江戶就聽到了一個噩耗,德川家第十二代征夷大將軍家慶居然薨了!


    身為世代效忠德川家的旗本和被家慶信任的幕臣,小栗聽到消息後大驚失色,這,這是怎麽迴事?我離開江戶之前還覲見過公方樣,雖然主上身體不適,但看起來精神還是好的,怎麽突然就離世了?


    原來在米國黑船離開的第十天,和曆六月二十二日,將軍家慶因病情加劇突然去世——盡管在這之前的家慶就有病在身,但一直到臨死前的幾天依然可以接見臣子,所以廣大幕臣根本沒有意料到這一點,這其中就包括老中首席阿部侍從。


    公方樣家慶本來已經六十一歲了,在這個年代就算高壽,去世也不奇怪,但這次據說又是禦醫出了問題,好像又誤診了,聽說阿部大人把好幾個禦醫都抓起來了,但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誰也說不清。


    過世的公方樣算是解脫了,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麵對眼前的難題。


    本來,在黑船離開之後,受到極大震動的幕府立刻開始了內部的討論,米人提督佩裏聲明翌年他會到長崎接受幕府對國書的答複,那我們應該怎麽答複呢?


    除了蘭國,之前西洋諸國的曆次來訪都被幕府婉拒了,甚至對使者帶來的國書也看都不看,但這次迫於無奈接受了國書,如果一口拒絕的話,米國蠻子會不會動武呢?——十一年前的中華英吉利南海之戰殷鑒不遠,一旦動武結果可未必能如人所願啊。


    其實,幕府現在的處境可是比直秀原本的世界好多:


    首先,因為鹹亨洋行和蘭國商館互相佐證,幕府並沒有將米船來訪的警告當成是誇大其詞,因此提前做了一些布置,既避免了措手不及,幕府中樞也沒有因疏忽受到朝野各方的指責。


    其次,品川台場在第一次黑船來訪前就建好了——盡管浦賀水道兩側的台場沒建好,而且配備了西洋大筒,因此麵對黑船闖入江戶灣,雖然幕府很驚慌,但畢竟還是有防禦的手段——頂不頂用另說,因此,既沒有造成幕府上下的極度恐慌,也沒有因為驚慌失措而導致諸侯和民間的輕視。


    還有,因為對米人及西洋諸國更加了解,所以將軍和老中等重臣沒有自亂陣腳更沒有病急亂投醫,因此也沒有給水戶老藩主德川齊昭和其他有心人太多的機會,所以幕府尤其是老中們依然對外保持著高貴冷豔的姿態,而不是內部就自我懷疑、自我分裂了——其實已經出現了苗頭但並不嚴重。


    另外還有一個出彩的地方:


    雖然九個海防掛的多頭治政讓人詬病,但畢竟統合了內部不同的派係,而且也給老中們留下了緩衝的餘地——黑鍋畢竟可以先讓海防掛們背一背麽。


    而海防掛們也算不負眾望,在本次黑船來訪中雖然有反應遲鈍的嫌疑,但畢竟事情還是平平安安地落地了,雖然接了國書但那也是為了江戶城的安危麽,無可厚非。


    況且米人發炮示威後,海防掛們不是還以顏色了麽,也開了幾十炮,場麵上有來有往,誰也不能說幕府軟弱——在與海外交往時,出於自尊心、榮譽感也好,出於安全感也罷,表現強硬往往能獲得讚譽,而退讓則往往召來懷疑和批評,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所以黑船走後,以老中為首的幕臣感覺還是不錯滴——雖然隻是馬馬虎虎過的去,但這些年不就是這麽過


    來的麽,你能你上啊。


    但公方樣家慶這麽一薨,事態就往另一個方向轉化了。


    說一千道一萬,老中們和其他重臣一樣都是臣子,在臣子之上還有一門眾呢,人家才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平時臣子可以扯將軍的虎皮號令幕府,現在將軍掛了,那在這個德川家存續的重要時刻,還得看一門眾的。


    此時老中裏也不是沒有一門眾,鬆平乘全、鬆平忠優兩位就是,但一門眾也有遠近之分,這兩位雖然是頂級幕臣但在德川家內部卻是不起眼的角色——家天下就是這樣,等級製度異常嚴格,是個人就得分個高下才行,而且還得從多個角度不同姿態來分。


    德川家的一門眾由高到低是禦三家、禦三卿、親藩——雖說禦三家和禦三卿到底孰高孰低有爭執,但爭執也是人家德川家內部的事,外臣總沒有插嘴的餘地。


    可憐的是,鬆平乘全、鬆平忠優兩位雖然是親藩大名,但你一聽“鬆平”兩字,就知道是德川分家,要真親近的話,苗字肯定還得是“德川”啊。


    將軍家慶這一死,德川家的親藩就都跳出來了——不跳出來不行,幕府傳承兩百餘年,親藩、譜代大名、旗本之間爭權不休——外樣大名表示我就看看啥也不說,但這親藩占上風的時候少,近年來更是隻能在將軍繼位前後抓緊蹦噠幾下,既然趕上了好時候,自然要顯示存在感。


    但為啥親藩近年來隻能在將軍繼位前後抓緊蹦噠幾下?


    因為將軍也不傻,地位低的、血統遠的親藩還好,做老中都可以,但這地位高的親藩本來就具備了“大義”和實力,再讓人家掌握幕府權利,那自己這一支不就受到威脅了麽?這和中華的藩王一樣,越是地位高的就越是被防備,輕易不會讓你出頭。


    但隻有一個時機不這樣,那就是幕府將軍去世的時候,這時候當然需要家中長輩和兄弟們出來撐場子——看,我家還有人呢,誰也別想趁亂占便宜。


    當然,也不是完全仗義執言,裏麵好處很多——下一任德川將軍需不需要親藩出來支持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自己作為親友出來替自己掙了臉麵,無論如何事後新任將軍也得給點好處吧。


    這裏麵的好處其實可真不少。


    冷豬肉沒法分——江戶時代茹素,那給別的好處也行啊——看在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讓將軍下令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其他大名家,或者直接從幕府借點錢花,再次點,讓外樣大名集資給自己修個水利、修個城或者鋪個路啥的也成啊。


    如果新任將軍傻一點,趁他剛上任腦子不清醒,萬一提拔自己推薦的人做老中或其它重要役職,這迴報更多——有了大權還怕沒機會揩油,不存在的。


    於是,作為頂級一門眾的禦三家、禦三卿紛紛下場。


    這一眼看去,居然隱隱以水戶老藩主的德川齊昭為首,這位素來與過世的將軍家慶不睦,平日裏沒少受打壓,但世事難料,齊昭這次居然來個鹹魚大翻身。


    後頭看看水戶德川之外的禦三家、禦三卿,就能發現這事不奇怪。


    禦三家是尾張、紀伊、水戶三家。


    尾張德川的家主是慶勝,他在四年前從支藩高須出來繼承了尾張德川的家主之位,慶勝祖上血脈來自水戶德川家,在繼位之前他還得到了齊昭不遺餘力的吹捧,因此慶勝和齊昭的關係非常親近。


    紀伊德


    川家的現任家主慶福,今年八歲,所以可以忽略——靠家臣撐場子可以,鬥心眼現在還不行。


    水戶家就更不用說,齊昭作為隱居大殿卻牢牢把控著藩政,家主慶篤對積威已久的老爹俯首帖耳。


    另外尾張、紀伊兩家的上代家主都掛了,所以三家裏一家自動離場,兩家以水戶齊昭為首同進退。


    禦三卿是一橋家、清水家和田安家。


    一橋家的家主是慶喜,今年十七歲,同樣前任家主也死了,按理說,雖然慶喜年齡不大,但作為一橋家的家主能站出來和齊昭分庭抗禮——經驗少但扛個大旗還是可以的,但慶喜是過繼到一橋家的,他親爹就是齊昭!人家要站也是站水戶啊。


    田安家的家主現在是慶賴,今年二十六歲,1839年上任家主齊莊跑去做尾張藩主後,他繼的位,按理說在此緊要關頭他應該站出來作為一麵旗幟,但這位的性格好,比較隨和,不太喜歡和人正麵衝突,如果是柔中帶剛那當然好了,可這“剛”一直沒露出來過,所以威望不太夠。


    剩下的清水家處於“明屋敷”狀態,也就是暫時沒有家主——禦三卿和其它所有大名家不同,領地都是十萬石,而且分布的零零散散的,平時都是幕府在直接管理,同時禦三卿的家臣一般也被視為幕府的直臣,所以有沒有家主都沒啥大問題,“明屋敷”現象經常出現。


    這從頭到尾捋一遍,禦三家、禦三卿裏,尾張、水戶、一橋抱團在一起,首領是德川齊昭,剩下的紀伊家主年幼、清水家主空缺、田安家主暗弱,居然成了混一色,水戶老藩主齊昭一統江湖。


    而且水戶的齊昭和尾張的慶勝都有不少盟友,關係好的都不用算,有血親關係的諸侯就是一大片:


    時年五十四歲的齊昭多子多女,數量達到三十多,孩子多當然正妻和側室加起來也不少,眾多兒子被過繼給其他諸侯做了世子,女兒也大半嫁給各地諸侯做正室,加上老婆們的娘家,齊昭的潛勢力極為龐大,水戶和盟友的總石高居然高達近兩百萬石!


    而尾張家主德川慶勝也不含糊,有兩個血親弟弟,鬆平容保是表高二十三萬石的會津藩主,鬆平定敬是十萬石桑名藩的世子,加上尾張藩六十一萬石,支藩高須三萬石,自己和盟友掌握的石高也近百萬石。


    此時,扶桑各地的表高總計約兩千六百萬石,三百萬石占了一成多一點,咋看好像不算太多,但親藩和譜代大名的領地加起來才九百多萬石,那三百萬石可就占了兩成多,這樣算就恐怖了——任何組織裏隻要有兩成左右的鐵杆,甚至再少一些,17%就可以,如果沒幹啥天怒人怨的事情,再拉攏些其它盟友,搞的好就可以主導局勢了。


    當然,扶桑此時還沒總結出這個道理,但道理不知道事實會說話,齊昭一係的聲勢在失去將軍家慶的壓製後愈發高漲,迴到江戶的小栗忠順就有深刻體會——原本在親身看到了米人的堅船利炮之後,九個海防掛裏還堅持完全攘夷的隻有水戶齊昭一位,齊昭的“見西洋船就打”說法真沒啥支持者,可現在小栗發現兩個月過後風向大變,原本支持繼續拖延或者有限開國的幕臣數量大大減少,支持齊昭意見的人越來越多。


    小栗當然覺得這是無謀之勇,但他隻是個出使北地迴來的“使番”,就算加上他禦目付的身份,也隻能在決策幕府大政時敲敲邊鼓,大主意還是要老中們拿,那老中們現在到底是什麽傾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桑鏡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MerlinCahri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MerlinCahrin並收藏扶桑鏡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