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接下來拜訪的中島三郎助和直秀一樣也是禦家人,不過比中島高一級是禦家人譜代,中島家世代擔任浦賀奉行所的與力,是直秀鄰居中島黑夫的遠方親屬。
浦賀奉行所於享保五年設立,是遠國奉行之一,所在地港口就是日後的橫須賀港,扼守江戶灣的出口,負責檢查所有出入江戶灣的船舶及所載貨物,兼管附近幕領民政,屬老中領導。1720年(享保五年)始設,司職檢查出入江戶的船舶及所載貨物,兼管附近幕領民政,定員奉行一人或二人,下屬與力十二騎,同心五十人。
中島三郎助的風評是“清廉潔白”,簡單說就是遵紀守法和不合群。在曆史上,中島是一名有進取心的技術官僚:十年後的黑船來訪事件之後,幕府改革船政,在沒有外國人指導的情況下以中島為首、以中濱萬次郎為指導,成功建造了五百五十噸的洋式帆船鳳凰丸,是扶桑曆史上第一艘近代近代船舶。
中島患有哮喘病,哮喘是慢性病,根治不易但緩解的辦法就多了。鄰居中島黑夫帶直秀拜見了中島,直秀送上了以多層棉布製作的口罩,並提供了針灸療法,大大緩解了中島的哮喘。
直秀又打著看望中島的名義多次拜訪了浦賀奉行所,帶去了大量禮物和食品,結交了奉行所很多中下級武士。
直秀還投資中島黑夫的弟弟中島喜次郎在浦賀開了一家料。料亭是位於角落的隱蔽私人餐館,兼做“賄屋”快餐外賣的生意。
此時中下級武士的午飯非常簡樸,很多就是漬物(醃菜)、米飯和味增湯而已,有時加上一點泡水的幹鯡魚子或身欠鯡魚,或者一點貝類。浦賀奉行所檢查江戶灣的所有船隻,工作很繁重,沒油水的飯菜根本滿足不了身體需要。
此時的料理已經比較豐富了,但飲食風氣上很奇怪:
一是奉行素食。江戶幕府時期,佛教盛行。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為了求子特別喜愛小貓小狗,他有感世風日下,索性頒發“憐生類令”,嚴禁殺生。結果多年下來,很多肉類都不可以吃了,家畜豬、牛、馬、狗、雞都不能吃,綿羊此時扶桑沒有,山羊也隻有九州島南部有一些,肉食非常悲劇,常見能吃的肉食隻有鴨、兔。另外因為佛教因素,刺激性的蔬菜也不能吃,忌食蔥、薑、蒜以及海藻、納豆等。水果也隻能吃西瓜、梨、柿、桔子、梅等幾種,其他水果可以作為食品裝飾但不能吃。(西洋國家早期,貴族社會裏也是很多水果不吃但在桌子上做裝飾,可見人類文化的共同性。)
當然,這是公卿、中上層武士、高級僧侶和一些附庸風雅的豪商需要遵守的,下層武士、商人、町民、農民等就不太理會,但因為經濟水平低的原因,有些東西想吃也吃不起。
二是講究很多。上層人士為了風雅和顯示身份與眾不同,拚命地將食物劃分成三六九等,上等食物有著名的五大珍味的“三鳥二魚”-鶴、雲雀、鷭(黑水雞)、鯛魚、鮟鱇魚,還有被視為吉祥物的鮑魚、豆腐、被幕府曾頒布了“禁食令”的河豚、“嗜好品”豆芽、“鳥中鶴,川中鯉,海中鯛”的鯉魚、烏賊等,其中很多都是些稀少不常見的食物,總之上等食物是味道好而且要麽好看要麽稀少。
當然,扶桑菜號稱與油包的中華菜不同,是水包的菜,基本沒有炒鍋而盛行生魚片、燉菜和火烤,加上香料不足,很多常見食物沒法做得味道豐富好吃。又因為佛教因素厭惡鮮血,忌諱吃紅肉。
對於江戶平民流行的壽司、鰻魚飯、天婦羅、關東煮和蕎麥麵,其中除了蕎麥麵之外,其它食物都包含了被認為是“非常劣等、吃了很丟臉的食物”-鮪魚(金槍魚)、甘薯、土豆等。
下層武士因為等級製度的原因,無法像平民一樣放下身份去吃這些“下等人食物”,但很多武士要保持鍛煉身體而且工作又比較繁重,而幕府隔三差五發布的“節儉令”又削減了武士收入,所以中下級武士的飲食非常悲劇-貴的吃不起、便宜的不好意思吃。
中島喜次郎的料亭便當對奉行所武士基本上半賣半送,裏麵“下等食物”做的精致而且味道又好、貴的食物價格便宜,自然受到奉行所與力、同心的歡迎。同時,因為料亭就在浦賀當地因此就餐方便,又因為與武士熟悉、地點隱秘、出入不為人知,所以很多商人也喜歡在此舉行對奉行所武士的宴請。
通過中島三郎助和喜次郎,直秀搭上了浦賀奉行所的關係,這對直秀未來的規劃非常重要。
至於新島襄,直秀就知道他今年出生在江戶一個安中藩下級武士家,但找了半天沒找到,隻能放棄。
至此,直秀完成了幫助街坊鄰居、抱大腿和建立人脈三件大事,同時直秀也通過和紀伊國屋利八的合作獲得了事業的啟動金。
開始直秀以四十枚小判金將搓衣板的製作技術轉讓給利八,而利八也將搓衣板賣的風生水起。利八思慮周密,他定製規格、打上自家店鋪標識,大量生產囤積後才全麵發售,背靠大身旗本小栗家,依靠江戶十組問屋和大阪二十四組問屋,一舉在四個月內拿下江戶大部分和大阪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其實利八在搓衣板的生意上並沒有賺到什麽大錢,直秀估計刨除製作成本、人力成本和市場費用,利八最多掙了一千天保小判金。但利八通過這次銷售打響了紀伊國屋的名號,也建立了自己的商業人脈和信用。
因為利八的紀伊國屋以油、糖為主業,兼做雜貨,所以為了賺更多的錢,直秀又拿出來的商品是小磨香油和麻將。
扶桑飲食以清淡口味為主,但其實是講究品嚐食材的原味,並不排斥一些調味品,例如刺激性的調味品扶桑芥末-山葵也非常流行。
芝麻油的香味濃鬱,是用於涼拌菜、燉菜、湯類的提味聖品。後世扶桑最受歡迎的食用油就是芝麻油。
芝麻油在扶桑被稱為“胡麻油”,胡麻的名稱說明芝麻不是扶桑原產。
傳說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在1616年春季吃芝麻油炸鯛魚的天婦羅而吃壞了肚子去世。1749年勘定奉行神尾春央在幕府增稅時,也把農民比喻為芝麻:“越榨越出油”,可見芝麻油在扶桑早有流傳。
一般說來,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黑芝麻食用,含油量高的白芝麻用來榨油。
芝麻油和香油嚴格說不是一迴事:
芝麻不經過高溫炒製直接壓榨出油,口味比較清淡,在中華被稱為普通芝麻油。
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經高溫炒料工藝處理後,生成具有特別香味的物質,致使芝麻油具有一同的香味,有別於其他各種食用植物油,在中華被稱為香油。
在扶桑,使用未經烘焙、直接榨取的白芝麻油被稱為太白芝麻油,經過低溫烘焙而榨取的稱為金麻油或者太香芝麻油。兩者類比中華的普通芝麻油和香油。兩者都留有芝麻油特有的香氣,但又不會特別濃鬱,蓋過食材的原味。其中,太白芝麻油顏色更淡,味道更加柔和,質感更輕盈;而太香芝麻油顏色微深,味道更香醇,質感更粘稠,二者各有所長。
這個時間點芝麻油的價格很貴,但江戶美食“天婦羅”的出名經營者很多都用太白芝麻油、太香芝麻油或兩者混合,所以需求量不低。
而直秀經過了解,此時扶桑的芝麻油的製作主要是直接壓榨法,“水代法”並沒有出現。傳統的直接壓榨法製取的芝麻油中營養成份和活性物質損失大,且產油率低,油質也不是很好,而“水代法”克服了這些缺點,製取的芝麻油經外觀晶瑩剔透,色、香、味曆久彌新。
“水代法”先將芝麻精選、水洗,然後瀝幹,再將芝麻炒熟,通過石磨的研磨,形成醬坯,在醬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優質飲用水,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將油從醬坯中代換出來。
“水代法”優點主要有三個:
一、在水洗、瀝幹時將芝麻培育成芝麻胚胎,促進生成對人體有益的芝麻酚、芝麻素、芝麻酚林素等營養物質。
二、石磨磨製:石磨磨製過程低溫、低壓,過程溫度僅60—65c,不會破壞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質及功能性營養成份。
三、水代法取油:采用優質飲用水水輕鬆實現油胚分離,取油過程無需添加任何化學溶劑,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學溶劑殘留。同時,水代法生產工藝使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因為比重大而從香油中沉澱了出來,因此,用這種方法製取的香油是非常健康的。
以上優點以此時的科學水平和利八是無法說清楚的,隻能推說這是中華古方、素來是秘傳,自己好不容易才在寬永寺的某個古書裏看到。
現場觀看直秀組織街坊鄰居在棗屋製作的小磨香油過程,利八大為驚喜,因為隻有與眾不同的商品才能賣出大價錢,至於味道好不好另說,但如今味道好那更好賣錢!
另外一個驚喜是直秀提供的竹製麻將。
據扶桑學者考證,扶桑的麻將是後世1909年由一個叫作名川彥作的扶桑人英語教師從中華帶入扶桑的。後來成為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性娛樂活動。據統計現代扶桑全國喜歡打麻將的人口約為2000多萬,全國約有15000個麻將館。
有一種說法,唐朝時麻將傳入了扶桑。其實現代麻將成型於清末,所以唐朝傳入扶桑的不是現代麻將,是葉子戲。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一行和尚),供玄宗與宮娥玩耍。因為紙牌隻有樹葉那麽大,故稱葉子戲。以後傳人民間,文人學士趨之若鶩,很快流傳開來,最早是一種紙牌遊戲,稱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後來演變為字牌和麻將。
直秀推薦給利八的麻將是後世的扶桑麻將,萬、餅、索從一到九各四張、東南西北中白發各四張,共136張,和中華的北方麻將相同。規則和後世扶桑麻將規則相同,也類似中華麻將原則。
中華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另再加上聚寶盆、財神、老鼠、貓各1張牌,與百搭4張牌,總計為152張牌。
扶桑的階層壓製從古到今都很嚴重,所以嗜賭人很多,都期望一夜暴富改變生活。隻要看後來扶桑全國風靡、街頭巷尾到處都有彈珠房就很清楚很多人扶桑人嗜賭的性格。
此時的扶桑流行賭具以骰子和花紙牌為代表,分為文藝、弓箭、抽簽、動物、競技、骰子、紙牌等十一類。
扶桑賭博究竟起源於何時,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它產生於占卜、神判、競技,按照這一觀點,扶桑的賭博可謂源遠流長、曆久不衰。更重要的是,參與者廣泛。按照日後明治奇人宮武外骨在《賭博史》中的記載,賭博自古以來,“不僅是卑賤野人的嗜好,且流行於上流中流社會,古今東西,分布均勻,公卿百官,學者文人、富者豪強耽溺於惡戲者亦為數眾多。”而且“僧侶也不例外,亦愛好紙牌等各種賭博。”曆代幕府屢禁不止。
但麻將除了可以作為賭具之外還是一種優秀的娛樂工具,時長適中、可長可短,玩法易上手但牌式多種多樣,參與人數不多不少、適合感情交流,遊戲過程中有對抗有配合,而且含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比較公平。
利八參與打了幾局麻將後眉飛色舞,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種雅俗共賞、男女老少鹹宜的寶物。
最後,直秀以麻將和小磨香油各五百天保小判金、總計一千兩小判金的價格獨家技術授權給利八的紀伊國屋,同時街坊鄰居組成的棗屋生產組也作為利八供貨商的一員。支付分為三次,首付四百小判金,一年後支付三百,第二年支付最後三百,貨款另外結算。
其實一千兩小判金對此時的紀伊國屋來說數額不大不小。以幕府低級武士同心來說,一年的收入大概為二十到三十天保小判金,但與力中島三郎助的年收入大概為二百天保小判金。而以麻將和小磨香油的前景來看,麻將容易被仿造,但銷售量大,小磨香油不容易被仿造、長期利潤多,無論那一種,隻要耐心經營做大做強,長期利潤都是以萬枚小判金為單位。此時的直秀是給幕府將軍世子作過醫生的,所以此時利八還不敢過河拆橋、另起心思。
而有了這首付的四百小判金,加上之前治病、賣藥等棗屋組的分成、寬永寺石田村之間的倒賣,扣除這段時期的開銷,直秀手裏大概有六百天保小判,遊學的初期費用已經足夠,所以直秀就做好交代並安排了告別宴,準備出發西行遊學。
想到終於正式投入到幕末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直秀心潮澎湃、意氣難平。
</p>
接下來拜訪的中島三郎助和直秀一樣也是禦家人,不過比中島高一級是禦家人譜代,中島家世代擔任浦賀奉行所的與力,是直秀鄰居中島黑夫的遠方親屬。
浦賀奉行所於享保五年設立,是遠國奉行之一,所在地港口就是日後的橫須賀港,扼守江戶灣的出口,負責檢查所有出入江戶灣的船舶及所載貨物,兼管附近幕領民政,屬老中領導。1720年(享保五年)始設,司職檢查出入江戶的船舶及所載貨物,兼管附近幕領民政,定員奉行一人或二人,下屬與力十二騎,同心五十人。
中島三郎助的風評是“清廉潔白”,簡單說就是遵紀守法和不合群。在曆史上,中島是一名有進取心的技術官僚:十年後的黑船來訪事件之後,幕府改革船政,在沒有外國人指導的情況下以中島為首、以中濱萬次郎為指導,成功建造了五百五十噸的洋式帆船鳳凰丸,是扶桑曆史上第一艘近代近代船舶。
中島患有哮喘病,哮喘是慢性病,根治不易但緩解的辦法就多了。鄰居中島黑夫帶直秀拜見了中島,直秀送上了以多層棉布製作的口罩,並提供了針灸療法,大大緩解了中島的哮喘。
直秀又打著看望中島的名義多次拜訪了浦賀奉行所,帶去了大量禮物和食品,結交了奉行所很多中下級武士。
直秀還投資中島黑夫的弟弟中島喜次郎在浦賀開了一家料。料亭是位於角落的隱蔽私人餐館,兼做“賄屋”快餐外賣的生意。
此時中下級武士的午飯非常簡樸,很多就是漬物(醃菜)、米飯和味增湯而已,有時加上一點泡水的幹鯡魚子或身欠鯡魚,或者一點貝類。浦賀奉行所檢查江戶灣的所有船隻,工作很繁重,沒油水的飯菜根本滿足不了身體需要。
此時的料理已經比較豐富了,但飲食風氣上很奇怪:
一是奉行素食。江戶幕府時期,佛教盛行。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為了求子特別喜愛小貓小狗,他有感世風日下,索性頒發“憐生類令”,嚴禁殺生。結果多年下來,很多肉類都不可以吃了,家畜豬、牛、馬、狗、雞都不能吃,綿羊此時扶桑沒有,山羊也隻有九州島南部有一些,肉食非常悲劇,常見能吃的肉食隻有鴨、兔。另外因為佛教因素,刺激性的蔬菜也不能吃,忌食蔥、薑、蒜以及海藻、納豆等。水果也隻能吃西瓜、梨、柿、桔子、梅等幾種,其他水果可以作為食品裝飾但不能吃。(西洋國家早期,貴族社會裏也是很多水果不吃但在桌子上做裝飾,可見人類文化的共同性。)
當然,這是公卿、中上層武士、高級僧侶和一些附庸風雅的豪商需要遵守的,下層武士、商人、町民、農民等就不太理會,但因為經濟水平低的原因,有些東西想吃也吃不起。
二是講究很多。上層人士為了風雅和顯示身份與眾不同,拚命地將食物劃分成三六九等,上等食物有著名的五大珍味的“三鳥二魚”-鶴、雲雀、鷭(黑水雞)、鯛魚、鮟鱇魚,還有被視為吉祥物的鮑魚、豆腐、被幕府曾頒布了“禁食令”的河豚、“嗜好品”豆芽、“鳥中鶴,川中鯉,海中鯛”的鯉魚、烏賊等,其中很多都是些稀少不常見的食物,總之上等食物是味道好而且要麽好看要麽稀少。
當然,扶桑菜號稱與油包的中華菜不同,是水包的菜,基本沒有炒鍋而盛行生魚片、燉菜和火烤,加上香料不足,很多常見食物沒法做得味道豐富好吃。又因為佛教因素厭惡鮮血,忌諱吃紅肉。
對於江戶平民流行的壽司、鰻魚飯、天婦羅、關東煮和蕎麥麵,其中除了蕎麥麵之外,其它食物都包含了被認為是“非常劣等、吃了很丟臉的食物”-鮪魚(金槍魚)、甘薯、土豆等。
下層武士因為等級製度的原因,無法像平民一樣放下身份去吃這些“下等人食物”,但很多武士要保持鍛煉身體而且工作又比較繁重,而幕府隔三差五發布的“節儉令”又削減了武士收入,所以中下級武士的飲食非常悲劇-貴的吃不起、便宜的不好意思吃。
中島喜次郎的料亭便當對奉行所武士基本上半賣半送,裏麵“下等食物”做的精致而且味道又好、貴的食物價格便宜,自然受到奉行所與力、同心的歡迎。同時,因為料亭就在浦賀當地因此就餐方便,又因為與武士熟悉、地點隱秘、出入不為人知,所以很多商人也喜歡在此舉行對奉行所武士的宴請。
通過中島三郎助和喜次郎,直秀搭上了浦賀奉行所的關係,這對直秀未來的規劃非常重要。
至於新島襄,直秀就知道他今年出生在江戶一個安中藩下級武士家,但找了半天沒找到,隻能放棄。
至此,直秀完成了幫助街坊鄰居、抱大腿和建立人脈三件大事,同時直秀也通過和紀伊國屋利八的合作獲得了事業的啟動金。
開始直秀以四十枚小判金將搓衣板的製作技術轉讓給利八,而利八也將搓衣板賣的風生水起。利八思慮周密,他定製規格、打上自家店鋪標識,大量生產囤積後才全麵發售,背靠大身旗本小栗家,依靠江戶十組問屋和大阪二十四組問屋,一舉在四個月內拿下江戶大部分和大阪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其實利八在搓衣板的生意上並沒有賺到什麽大錢,直秀估計刨除製作成本、人力成本和市場費用,利八最多掙了一千天保小判金。但利八通過這次銷售打響了紀伊國屋的名號,也建立了自己的商業人脈和信用。
因為利八的紀伊國屋以油、糖為主業,兼做雜貨,所以為了賺更多的錢,直秀又拿出來的商品是小磨香油和麻將。
扶桑飲食以清淡口味為主,但其實是講究品嚐食材的原味,並不排斥一些調味品,例如刺激性的調味品扶桑芥末-山葵也非常流行。
芝麻油的香味濃鬱,是用於涼拌菜、燉菜、湯類的提味聖品。後世扶桑最受歡迎的食用油就是芝麻油。
芝麻油在扶桑被稱為“胡麻油”,胡麻的名稱說明芝麻不是扶桑原產。
傳說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在1616年春季吃芝麻油炸鯛魚的天婦羅而吃壞了肚子去世。1749年勘定奉行神尾春央在幕府增稅時,也把農民比喻為芝麻:“越榨越出油”,可見芝麻油在扶桑早有流傳。
一般說來,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黑芝麻食用,含油量高的白芝麻用來榨油。
芝麻油和香油嚴格說不是一迴事:
芝麻不經過高溫炒製直接壓榨出油,口味比較清淡,在中華被稱為普通芝麻油。
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經高溫炒料工藝處理後,生成具有特別香味的物質,致使芝麻油具有一同的香味,有別於其他各種食用植物油,在中華被稱為香油。
在扶桑,使用未經烘焙、直接榨取的白芝麻油被稱為太白芝麻油,經過低溫烘焙而榨取的稱為金麻油或者太香芝麻油。兩者類比中華的普通芝麻油和香油。兩者都留有芝麻油特有的香氣,但又不會特別濃鬱,蓋過食材的原味。其中,太白芝麻油顏色更淡,味道更加柔和,質感更輕盈;而太香芝麻油顏色微深,味道更香醇,質感更粘稠,二者各有所長。
這個時間點芝麻油的價格很貴,但江戶美食“天婦羅”的出名經營者很多都用太白芝麻油、太香芝麻油或兩者混合,所以需求量不低。
而直秀經過了解,此時扶桑的芝麻油的製作主要是直接壓榨法,“水代法”並沒有出現。傳統的直接壓榨法製取的芝麻油中營養成份和活性物質損失大,且產油率低,油質也不是很好,而“水代法”克服了這些缺點,製取的芝麻油經外觀晶瑩剔透,色、香、味曆久彌新。
“水代法”先將芝麻精選、水洗,然後瀝幹,再將芝麻炒熟,通過石磨的研磨,形成醬坯,在醬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優質飲用水,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將油從醬坯中代換出來。
“水代法”優點主要有三個:
一、在水洗、瀝幹時將芝麻培育成芝麻胚胎,促進生成對人體有益的芝麻酚、芝麻素、芝麻酚林素等營養物質。
二、石磨磨製:石磨磨製過程低溫、低壓,過程溫度僅60—65c,不會破壞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質及功能性營養成份。
三、水代法取油:采用優質飲用水水輕鬆實現油胚分離,取油過程無需添加任何化學溶劑,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學溶劑殘留。同時,水代法生產工藝使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因為比重大而從香油中沉澱了出來,因此,用這種方法製取的香油是非常健康的。
以上優點以此時的科學水平和利八是無法說清楚的,隻能推說這是中華古方、素來是秘傳,自己好不容易才在寬永寺的某個古書裏看到。
現場觀看直秀組織街坊鄰居在棗屋製作的小磨香油過程,利八大為驚喜,因為隻有與眾不同的商品才能賣出大價錢,至於味道好不好另說,但如今味道好那更好賣錢!
另外一個驚喜是直秀提供的竹製麻將。
據扶桑學者考證,扶桑的麻將是後世1909年由一個叫作名川彥作的扶桑人英語教師從中華帶入扶桑的。後來成為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性娛樂活動。據統計現代扶桑全國喜歡打麻將的人口約為2000多萬,全國約有15000個麻將館。
有一種說法,唐朝時麻將傳入了扶桑。其實現代麻將成型於清末,所以唐朝傳入扶桑的不是現代麻將,是葉子戲。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一行和尚),供玄宗與宮娥玩耍。因為紙牌隻有樹葉那麽大,故稱葉子戲。以後傳人民間,文人學士趨之若鶩,很快流傳開來,最早是一種紙牌遊戲,稱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後來演變為字牌和麻將。
直秀推薦給利八的麻將是後世的扶桑麻將,萬、餅、索從一到九各四張、東南西北中白發各四張,共136張,和中華的北方麻將相同。規則和後世扶桑麻將規則相同,也類似中華麻將原則。
中華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另再加上聚寶盆、財神、老鼠、貓各1張牌,與百搭4張牌,總計為152張牌。
扶桑的階層壓製從古到今都很嚴重,所以嗜賭人很多,都期望一夜暴富改變生活。隻要看後來扶桑全國風靡、街頭巷尾到處都有彈珠房就很清楚很多人扶桑人嗜賭的性格。
此時的扶桑流行賭具以骰子和花紙牌為代表,分為文藝、弓箭、抽簽、動物、競技、骰子、紙牌等十一類。
扶桑賭博究竟起源於何時,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它產生於占卜、神判、競技,按照這一觀點,扶桑的賭博可謂源遠流長、曆久不衰。更重要的是,參與者廣泛。按照日後明治奇人宮武外骨在《賭博史》中的記載,賭博自古以來,“不僅是卑賤野人的嗜好,且流行於上流中流社會,古今東西,分布均勻,公卿百官,學者文人、富者豪強耽溺於惡戲者亦為數眾多。”而且“僧侶也不例外,亦愛好紙牌等各種賭博。”曆代幕府屢禁不止。
但麻將除了可以作為賭具之外還是一種優秀的娛樂工具,時長適中、可長可短,玩法易上手但牌式多種多樣,參與人數不多不少、適合感情交流,遊戲過程中有對抗有配合,而且含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比較公平。
利八參與打了幾局麻將後眉飛色舞,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種雅俗共賞、男女老少鹹宜的寶物。
最後,直秀以麻將和小磨香油各五百天保小判金、總計一千兩小判金的價格獨家技術授權給利八的紀伊國屋,同時街坊鄰居組成的棗屋生產組也作為利八供貨商的一員。支付分為三次,首付四百小判金,一年後支付三百,第二年支付最後三百,貨款另外結算。
其實一千兩小判金對此時的紀伊國屋來說數額不大不小。以幕府低級武士同心來說,一年的收入大概為二十到三十天保小判金,但與力中島三郎助的年收入大概為二百天保小判金。而以麻將和小磨香油的前景來看,麻將容易被仿造,但銷售量大,小磨香油不容易被仿造、長期利潤多,無論那一種,隻要耐心經營做大做強,長期利潤都是以萬枚小判金為單位。此時的直秀是給幕府將軍世子作過醫生的,所以此時利八還不敢過河拆橋、另起心思。
而有了這首付的四百小判金,加上之前治病、賣藥等棗屋組的分成、寬永寺石田村之間的倒賣,扣除這段時期的開銷,直秀手裏大概有六百天保小判,遊學的初期費用已經足夠,所以直秀就做好交代並安排了告別宴,準備出發西行遊學。
想到終於正式投入到幕末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直秀心潮澎湃、意氣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