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鐵礦石
墜機後,我救了女老板 作者:久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鐵礦石的發現無疑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奉國教授手捧著一塊黑褐色,偏黃的石頭。
石頭有砸開的痕跡,上麵能清晰地看出金屬的紋路和光澤。
奉國教授激動地說,“林碩,我們的這座山頂上有大量的露天鐵礦,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林碩對野生礦產資源這方麵不太懂,看著奉國教授激動的模樣,配合著問,“意味著什麽?”
奉國教授大聲說,“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隻需要挖掘,開采,開窯,煉鐵,我們就可以將鐵提煉出來。”
林碩注意的是提煉兩個字,拉住奉國教授的手,也跟著激動起來,“您的意思是,我們現在什麽都沒有的情況下,也能冶煉出鐵?”
他是知道野外的鐵都是氧化鐵,沒有純鐵。
想要提煉出來,需要的步驟繁瑣,而且還要大量的相關知識。
除此之外,溫度也是大問題。
木柴火焰的溫度最高也就六百到八百度,煤炭的溫度能達到一千二百度,但問題是,鐵的溶點在一千四百度。
這隻是初步融化成鐵水,想要分離出鐵中的雜質更加麻煩。
所以林碩聽到奉國教授說發現鐵礦,才會表現得意興闌珊。
他們如今真正需要的是煤礦。
隨著人口的增多,附近的樹林被嚴重砍伐,這樣下去,木材早晚會消耗一空。
即將入冬,他們需要取暖,對木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
如果有煤炭資源就好了。
可是他也知道,每天資源大部分都在幾百米深的地下,不像鐵礦一樣露天的比較多,全國的露天煤礦也才五處而已。
在沒有工業深挖探測的情況下,屬於可遇而不可求的資源。
麵對林碩的提問,奉國教授給出肯定的迴答,不厭其煩地給林碩科普,“當然可以,曆史上的第一塊生鐵,就是利用爐窯和風箱,將溫度提高到一千六百度,冶煉出鐵水。再使用自然環境中的還原劑,去掉雜質,最後用木頭模具定型。”
有鐵器,他們的生產力會進一步地提升。
林碩興奮地問,“現在就能開采冶煉嗎?”
奉國教授說道,“可以,不過我需要幫手,開采礦石從山上背下來,至少需要六到八個人。堆砌爐窯,說實話,我也隻是在書本上看過,沒有親自嚐試過,所以需要四個人協助我慢慢嚐試。還需要將礦石砸成小塊,方便融化,鐵礦石的質地比較堅硬,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兒。”
又是人口。
林碩現在快要被人口給憋死了。
亂石村的人口已經達到極限,如果再增加,今年的糧食供給就不足了。
隻有等到明年,新開墾的田地有所產出,擴大糧食產量,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可若是人口不夠,生產力就不夠,如今他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見到林碩的表情,奉國教授詢問,“是有難度嗎?”
林碩苦笑道,“不是有沒有難度,是我們沒有這麽多的人。”
奉國教授問道,“隨我一起來的那些人……”
林碩耐心解釋,“他們要開墾田地,種植糧食,糧食才是重中之重。”
奉國教授雖說不是從事農業的專家,但是行行相通,很快就想明白人口與生產力的關係。
他主動縮減人員數量,“如果我們能製造出鐵質農具,我們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也是一種生產力的增加。這樣吧,除了目前我兩個人之外,你再給我四個人,我盡量在十天內,冶煉出第一塊生鐵。”
林碩咬咬牙,“行,我給你人,我看看從哪抽調。”
夜晚,林碩迴到家中,腦袋裏還在想著人員的問題。
吃飯的時候,他都心不在焉的。
葉梅和他說話,他過了好久才反應過來,“你說什麽?”
葉梅見他失魂落魄的模樣,問道,“出什麽事了?”
林碩躺在床上,雙目失神地看著天花板,“人不夠用啊!”
他掰著手指頭,慢慢地算,“雷和羅琳不僅要負責營地的安全,還要管理新來的人,他們裏麵有幾個刺頭,不看著點就要搞事兒。
王響和王鑫,倒是可以用,但這樣一來,狩獵隊伍的人數就很少了。即將入冬,我們要提前儲存食物,避免冬天餓肚子,所以隊伍中的人數不能抽調。
羅琳手下的女人們,基本上負責了清潔打掃,田間勞作,養殖煮飯等雜事,也沒辦法讓她們做更多的事情。
陳教授,人家做得已經夠多了,我實在沒辦法讓一個學者去搬石頭。
馬國富一直在丈量土地,尋找適合開墾田地的地方,白天幾乎不見人。我打算明年將土地分給大家一起種,自己種自己吃,收成的時候收繳百分之三十的糧食作為儲備糧,他的任務重中之重。
現在又要冶煉鐵,我去哪找這麽多人?”
林碩越算,頭越大,最後有些崩潰的歎了口氣,“哎,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領袖,實在太難了。”
常小竹接話說,“這還不簡單,我和梅姐白天事情不多的時候可以去幫忙,兩個人加一起等於半個人。田雨帶著人去打獵就好了,還有安娜,平時營地裏沒人受傷的時候,她也可以幫忙呀。”
林碩對自己人還是有點私心的,沒有讓她們做又苦又累的工作,“算啦,你們細皮嫩肉的,要進山裏背石頭,我心疼。”
葉梅分析後,認真地說,“林碩,我覺得鐵這件事情要加上日程,我們苦一苦沒關係,總不能拖慢了營地發展的進度。明天,我和小竹陪你一起去幹活兒,加上王響和王鑫兩人,雖然進度會慢點,但總歸能先做起來不是?”
林碩還是有所擔心,“其實我擔心的是,我們浪費大半個月的時間,做了無用功。”
“怎麽會呢?”葉梅迴憶自己才開始創業的時候,給林碩講述經驗,“我當初才辦旅行社的時候,一個人當三個人用,不僅缺人,還要麵臨同行的擠兌,各種手續上的麻煩。
我們發出第一團的時候,足足用了三個月,當時什麽都不具備,車都是租的。
我也擔心會出事,假如發生什麽怎麽辦?
但是總歸,團跑起來了。
有了第一單生意後,我們有了收入,並且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去改變這些不足。
然後才有了如今規模的旅行社。
你看,不管才開始多難,最後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做的就是頂住壓力,先邁出去第一步,剩下的,你會發現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推著你前進。”
葉梅說完後,林碩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一改頹廢,“領導,你這碗雞湯我幹了,我倒是沒問題,明天你們別喊累就行。”
奉國教授手捧著一塊黑褐色,偏黃的石頭。
石頭有砸開的痕跡,上麵能清晰地看出金屬的紋路和光澤。
奉國教授激動地說,“林碩,我們的這座山頂上有大量的露天鐵礦,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林碩對野生礦產資源這方麵不太懂,看著奉國教授激動的模樣,配合著問,“意味著什麽?”
奉國教授大聲說,“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隻需要挖掘,開采,開窯,煉鐵,我們就可以將鐵提煉出來。”
林碩注意的是提煉兩個字,拉住奉國教授的手,也跟著激動起來,“您的意思是,我們現在什麽都沒有的情況下,也能冶煉出鐵?”
他是知道野外的鐵都是氧化鐵,沒有純鐵。
想要提煉出來,需要的步驟繁瑣,而且還要大量的相關知識。
除此之外,溫度也是大問題。
木柴火焰的溫度最高也就六百到八百度,煤炭的溫度能達到一千二百度,但問題是,鐵的溶點在一千四百度。
這隻是初步融化成鐵水,想要分離出鐵中的雜質更加麻煩。
所以林碩聽到奉國教授說發現鐵礦,才會表現得意興闌珊。
他們如今真正需要的是煤礦。
隨著人口的增多,附近的樹林被嚴重砍伐,這樣下去,木材早晚會消耗一空。
即將入冬,他們需要取暖,對木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
如果有煤炭資源就好了。
可是他也知道,每天資源大部分都在幾百米深的地下,不像鐵礦一樣露天的比較多,全國的露天煤礦也才五處而已。
在沒有工業深挖探測的情況下,屬於可遇而不可求的資源。
麵對林碩的提問,奉國教授給出肯定的迴答,不厭其煩地給林碩科普,“當然可以,曆史上的第一塊生鐵,就是利用爐窯和風箱,將溫度提高到一千六百度,冶煉出鐵水。再使用自然環境中的還原劑,去掉雜質,最後用木頭模具定型。”
有鐵器,他們的生產力會進一步地提升。
林碩興奮地問,“現在就能開采冶煉嗎?”
奉國教授說道,“可以,不過我需要幫手,開采礦石從山上背下來,至少需要六到八個人。堆砌爐窯,說實話,我也隻是在書本上看過,沒有親自嚐試過,所以需要四個人協助我慢慢嚐試。還需要將礦石砸成小塊,方便融化,鐵礦石的質地比較堅硬,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兒。”
又是人口。
林碩現在快要被人口給憋死了。
亂石村的人口已經達到極限,如果再增加,今年的糧食供給就不足了。
隻有等到明年,新開墾的田地有所產出,擴大糧食產量,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可若是人口不夠,生產力就不夠,如今他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見到林碩的表情,奉國教授詢問,“是有難度嗎?”
林碩苦笑道,“不是有沒有難度,是我們沒有這麽多的人。”
奉國教授問道,“隨我一起來的那些人……”
林碩耐心解釋,“他們要開墾田地,種植糧食,糧食才是重中之重。”
奉國教授雖說不是從事農業的專家,但是行行相通,很快就想明白人口與生產力的關係。
他主動縮減人員數量,“如果我們能製造出鐵質農具,我們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也是一種生產力的增加。這樣吧,除了目前我兩個人之外,你再給我四個人,我盡量在十天內,冶煉出第一塊生鐵。”
林碩咬咬牙,“行,我給你人,我看看從哪抽調。”
夜晚,林碩迴到家中,腦袋裏還在想著人員的問題。
吃飯的時候,他都心不在焉的。
葉梅和他說話,他過了好久才反應過來,“你說什麽?”
葉梅見他失魂落魄的模樣,問道,“出什麽事了?”
林碩躺在床上,雙目失神地看著天花板,“人不夠用啊!”
他掰著手指頭,慢慢地算,“雷和羅琳不僅要負責營地的安全,還要管理新來的人,他們裏麵有幾個刺頭,不看著點就要搞事兒。
王響和王鑫,倒是可以用,但這樣一來,狩獵隊伍的人數就很少了。即將入冬,我們要提前儲存食物,避免冬天餓肚子,所以隊伍中的人數不能抽調。
羅琳手下的女人們,基本上負責了清潔打掃,田間勞作,養殖煮飯等雜事,也沒辦法讓她們做更多的事情。
陳教授,人家做得已經夠多了,我實在沒辦法讓一個學者去搬石頭。
馬國富一直在丈量土地,尋找適合開墾田地的地方,白天幾乎不見人。我打算明年將土地分給大家一起種,自己種自己吃,收成的時候收繳百分之三十的糧食作為儲備糧,他的任務重中之重。
現在又要冶煉鐵,我去哪找這麽多人?”
林碩越算,頭越大,最後有些崩潰的歎了口氣,“哎,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領袖,實在太難了。”
常小竹接話說,“這還不簡單,我和梅姐白天事情不多的時候可以去幫忙,兩個人加一起等於半個人。田雨帶著人去打獵就好了,還有安娜,平時營地裏沒人受傷的時候,她也可以幫忙呀。”
林碩對自己人還是有點私心的,沒有讓她們做又苦又累的工作,“算啦,你們細皮嫩肉的,要進山裏背石頭,我心疼。”
葉梅分析後,認真地說,“林碩,我覺得鐵這件事情要加上日程,我們苦一苦沒關係,總不能拖慢了營地發展的進度。明天,我和小竹陪你一起去幹活兒,加上王響和王鑫兩人,雖然進度會慢點,但總歸能先做起來不是?”
林碩還是有所擔心,“其實我擔心的是,我們浪費大半個月的時間,做了無用功。”
“怎麽會呢?”葉梅迴憶自己才開始創業的時候,給林碩講述經驗,“我當初才辦旅行社的時候,一個人當三個人用,不僅缺人,還要麵臨同行的擠兌,各種手續上的麻煩。
我們發出第一團的時候,足足用了三個月,當時什麽都不具備,車都是租的。
我也擔心會出事,假如發生什麽怎麽辦?
但是總歸,團跑起來了。
有了第一單生意後,我們有了收入,並且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去改變這些不足。
然後才有了如今規模的旅行社。
你看,不管才開始多難,最後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做的就是頂住壓力,先邁出去第一步,剩下的,你會發現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推著你前進。”
葉梅說完後,林碩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一改頹廢,“領導,你這碗雞湯我幹了,我倒是沒問題,明天你們別喊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