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進行了半年,各項政策基本步入正軌,雖然總體來說改革是成功的,不過仍然有些不和諧的聲音傳出來,如果是有人故意搗亂還好辦,編個理由抓起來就是,可一些無心之失卻不得不引起重視。
在土改過程中,有些地方負責人急功近利,妄圖短時間內將土地問題徹底解決,導致一些情況本就複雜的地區出現一些不穩定因素,甚至還出現了農會和工會爭執到最後群體械鬥事件。雖然很快因為大帥府的人介入而平息,但其中隱藏的危害卻令朱浩有些不安。
土地改革是一項關係重大的事業,不是幾個月就能幹好的,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年,兩年甚至十年或更長的時間。讓新的土地製度深入人心則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朱浩召集骨幹成員開會,坦誠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指出土改工作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於求成。
王夫之也做了自我檢討,認為政務部對這項事業的認知度不夠,工作不夠細致。會上在王夫之的牽頭下,又重新商討了關於土改的一些細節,完善了改革步驟。
朱浩還模仿後世的議會製度,宣布將很快成立民眾聯合會議,簡稱民聯。
民聯由各方進步人士組成,工、農、商、開明紳士各自比例大致相等,大帥府和新軍係統的人不能參加。其中民聯總會駐徐州,對大帥府負責,各地相應成立分會,每三年選舉一次。民聯不是一個官府組織而是由大帥府領導的群眾監督組織。大帥府出台的各項政令,民聯雖然沒有決定權,但享有建議權和監督權,各地政策的實施,官員的廉潔情況都在民聯的監督之下,如果民聯中一定數目的成員聯合提出異議,且得到大部分成員的支持和大會通過,那麽本地的某項政令便要暫緩實行,直到完善後才可繼續施行。
不過為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背後搗亂,朱浩規定,大帥府對一切地方政令有最終決定權,但最終決定權不能輕易使用。
會後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和醞釀,崇禎十三年六月,徐淮地區民眾聯合會議總會宣布正式成立,這被以後的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稱作中國現代民主議會的雛形。
第一屆民聯總會共預計有成員五十餘人,都是徐淮地區的各行精英,第一任會長由剛退休的原徐州知府王寅祖擔任。王寅祖長期的和朱浩合作,受其熏陶,思想已經頗為開明。況且他在徐州的名聲還算不錯,朱浩授意下,王寅祖以高票當選。
民聯成立後迅速展開了工作,一個月內就查到了十餘項不合理的地方行政事實,投訴了五名縣級官員和十幾名鎮級官員,這些人經政務部查明後一律解職,提高了民聯的聲望。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許多本來並不關心政事的人在當選民聯成員後也積極參與,關心民生。徐州的一位在家頤養天年的大商人還發起成立公辦醫院,並得到很多支持,不到半個月便籌到了足夠的善款,徐州慈善醫院也被列入下半年的發展計劃中。
陳夕瑤等大帥夫人也在丈夫的勸說下成立婦女聯合會和慈善總會,號召婦女們也加入到新政的建設大軍中來,並唿籲改革陋習,廢除纏足。這一項收效不大,畢竟中國婦女幾千年都是這樣的狀態,沒個幾代人的努力是行不通的。不過倒是有不少豆蔻少女開始拒絕纏足,許多思想開放的婦女也紛紛廢棄了纏足,倒是讓朱浩欣慰不已。
夫人們聯係各地士紳的夫人和官員的妻室,共同捐資出力,建起一座收容所以收留沒有勞動能力的孤寡人員,還有幾所希望小學,給貧苦兒童一個入學的機會。
各地興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尤其以兗州居多,共投入了五十多萬兩銀子,截止到本年九月,共建成五座大型水利設施,二十多座小型水庫,在建五十餘座,基本覆蓋了兗南地區。工人學校第一批各類學員已經走出校園,大量新式人才走上各地的工作崗位,直接刺激了各行各業的繁榮。
朱浩還和王夫之商量,為更好的控製人口和土地,實施人口普查和新的戶籍製度,經確認為本地轄區的正式居民的發給戶籍證,暫住居民的根據情況發給暫住證,暫住居民暫時不享有正式居民的各項政策。
海軍方麵,正式服役的共有千料戰船二十艘,配備船員四十人,水兵一百人,艦炮三十門。大型的二千料戰船五艘,船員七十人,水兵二百多人,艦炮五十門,足夠打一場小規模海戰。
朱浩授意參謀部選拔精銳士兵組成海軍陸戰隊,嚴格訓練,以便日後進行登錄作戰。
陸軍方麵,第四師已經組建完畢,這樣一來,新軍共有正軌軍四個師四萬餘人,不過對外仍舊宣稱一個師的規模。其中第一師駐徐州,第二師駐淮安,第三師駐沛縣,第四師駐濟寧。
新式線膛槍預計明年上半年即可完成全部換裝,老式滑膛槍等換裝後留給預備役以及守城部隊使用。
騎兵已發展到四千人的規模,青衛軍也有了千人的編製,看著這些小夥子大把的精力沒地方發泄,朱浩幹脆把他們派到各地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維持當地治安,順便監視各地的情況。
這個安排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於各地的治安力量已經腐敗不堪,這幫新鮮血液一加入便燒起三把火,青衛軍的人沒有那些老油子的惡習,本身又是大帥親軍,誰也不怕,短時間內便把各地的大小流氓勢力清掃了個七七八八,各地的治安麵貌也煥然一新,後來各地的大小惡勢力一聽到青衛軍的名字便成了乖孩子。
傷殘軍人和退伍軍人也出台了詳細的安置政策,重度殘疾軍人進入軍人療養院由大帥府終身養老,輕度殘疾軍人根據本人意願,有願意繼續留在部隊的,安排到各個部門或預備役,不願留下的發到原籍,分配土地,並擔任各地民兵指導員,幫助訓練民兵。
征兵處每天都有大批的各地青壯年前來報名參軍,除少數人通過考核成為正式新軍士兵外,大部分青壯編為預備役,截止年底,在冊預備役人員已超過十萬,各地民兵五十萬。許多開放的女青年也來報名參軍,一開始隻有幾個人偷偷摸摸的前來報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看著被錄取的人穿著新式女軍裝羨慕不已,紛紛跟著報名,可惜女兵名額有限,大部分又是醫務兵和文藝兵,要求很高,因此新軍裏的女兵並不多,隻有幾百分之一。
隨軍醫療隊伍也基本完成編製,每個連隊都有一個包括三名醫務兵的小型醫療隊,每個團有一個小型野戰醫院,每個師則有一個正規的野戰醫院,大量新式女兵充斥到各個野戰醫院,也刺激了官兵們的戰鬥情緒,一些條件優秀的女兵則被編入師部文工隊,專門負責宣傳和文藝工作,美女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在朱浩看來,他費盡口水講一個小時的話還不如這些文藝兵一個嫵媚的眼神好使!無數單身兵漢子為了博取女兵的青睞,拚著命的訓練,求戰意識也大大加強。
連雲港區已經被打造成一個大型的軍民兩用港口,朱浩的大型私人貨船已經增加到一百多條,年運輸貨物一百多萬噸,貿易順差數百萬白銀。大型貿易路線兩條,一條是朝鮮、日本,另一條則是新開辟的台灣、東南亞航線,由於南方航線被福建鄭芝龍把持,朱浩不得不每年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護費”,好在鄭芝龍已被朝廷招安,朱浩位高權重,他也不怎麽為難朱氏商船,收取的保護費也比其他人低。
朱浩想起來海戰奇才施琅,立即派專人到福建走了一遭,拜訪了鄭芝龍,此時的施琅已經參加了鄭芝龍的隊伍,隻不過還沒有出頭的機會,朱浩的使者謊稱是施琅的一個遠房親戚,鄭芝龍不明所以,一個小小的士兵他當然不會放在心上,便讓使者把人帶走。這樣朱浩輕而易舉的把這位未來的海戰名將挖到了手,幾年後施琅大放異彩,鄭芝龍才追悔莫及。
在土改過程中,有些地方負責人急功近利,妄圖短時間內將土地問題徹底解決,導致一些情況本就複雜的地區出現一些不穩定因素,甚至還出現了農會和工會爭執到最後群體械鬥事件。雖然很快因為大帥府的人介入而平息,但其中隱藏的危害卻令朱浩有些不安。
土地改革是一項關係重大的事業,不是幾個月就能幹好的,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年,兩年甚至十年或更長的時間。讓新的土地製度深入人心則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朱浩召集骨幹成員開會,坦誠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指出土改工作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於求成。
王夫之也做了自我檢討,認為政務部對這項事業的認知度不夠,工作不夠細致。會上在王夫之的牽頭下,又重新商討了關於土改的一些細節,完善了改革步驟。
朱浩還模仿後世的議會製度,宣布將很快成立民眾聯合會議,簡稱民聯。
民聯由各方進步人士組成,工、農、商、開明紳士各自比例大致相等,大帥府和新軍係統的人不能參加。其中民聯總會駐徐州,對大帥府負責,各地相應成立分會,每三年選舉一次。民聯不是一個官府組織而是由大帥府領導的群眾監督組織。大帥府出台的各項政令,民聯雖然沒有決定權,但享有建議權和監督權,各地政策的實施,官員的廉潔情況都在民聯的監督之下,如果民聯中一定數目的成員聯合提出異議,且得到大部分成員的支持和大會通過,那麽本地的某項政令便要暫緩實行,直到完善後才可繼續施行。
不過為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背後搗亂,朱浩規定,大帥府對一切地方政令有最終決定權,但最終決定權不能輕易使用。
會後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和醞釀,崇禎十三年六月,徐淮地區民眾聯合會議總會宣布正式成立,這被以後的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稱作中國現代民主議會的雛形。
第一屆民聯總會共預計有成員五十餘人,都是徐淮地區的各行精英,第一任會長由剛退休的原徐州知府王寅祖擔任。王寅祖長期的和朱浩合作,受其熏陶,思想已經頗為開明。況且他在徐州的名聲還算不錯,朱浩授意下,王寅祖以高票當選。
民聯成立後迅速展開了工作,一個月內就查到了十餘項不合理的地方行政事實,投訴了五名縣級官員和十幾名鎮級官員,這些人經政務部查明後一律解職,提高了民聯的聲望。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許多本來並不關心政事的人在當選民聯成員後也積極參與,關心民生。徐州的一位在家頤養天年的大商人還發起成立公辦醫院,並得到很多支持,不到半個月便籌到了足夠的善款,徐州慈善醫院也被列入下半年的發展計劃中。
陳夕瑤等大帥夫人也在丈夫的勸說下成立婦女聯合會和慈善總會,號召婦女們也加入到新政的建設大軍中來,並唿籲改革陋習,廢除纏足。這一項收效不大,畢竟中國婦女幾千年都是這樣的狀態,沒個幾代人的努力是行不通的。不過倒是有不少豆蔻少女開始拒絕纏足,許多思想開放的婦女也紛紛廢棄了纏足,倒是讓朱浩欣慰不已。
夫人們聯係各地士紳的夫人和官員的妻室,共同捐資出力,建起一座收容所以收留沒有勞動能力的孤寡人員,還有幾所希望小學,給貧苦兒童一個入學的機會。
各地興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尤其以兗州居多,共投入了五十多萬兩銀子,截止到本年九月,共建成五座大型水利設施,二十多座小型水庫,在建五十餘座,基本覆蓋了兗南地區。工人學校第一批各類學員已經走出校園,大量新式人才走上各地的工作崗位,直接刺激了各行各業的繁榮。
朱浩還和王夫之商量,為更好的控製人口和土地,實施人口普查和新的戶籍製度,經確認為本地轄區的正式居民的發給戶籍證,暫住居民的根據情況發給暫住證,暫住居民暫時不享有正式居民的各項政策。
海軍方麵,正式服役的共有千料戰船二十艘,配備船員四十人,水兵一百人,艦炮三十門。大型的二千料戰船五艘,船員七十人,水兵二百多人,艦炮五十門,足夠打一場小規模海戰。
朱浩授意參謀部選拔精銳士兵組成海軍陸戰隊,嚴格訓練,以便日後進行登錄作戰。
陸軍方麵,第四師已經組建完畢,這樣一來,新軍共有正軌軍四個師四萬餘人,不過對外仍舊宣稱一個師的規模。其中第一師駐徐州,第二師駐淮安,第三師駐沛縣,第四師駐濟寧。
新式線膛槍預計明年上半年即可完成全部換裝,老式滑膛槍等換裝後留給預備役以及守城部隊使用。
騎兵已發展到四千人的規模,青衛軍也有了千人的編製,看著這些小夥子大把的精力沒地方發泄,朱浩幹脆把他們派到各地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維持當地治安,順便監視各地的情況。
這個安排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於各地的治安力量已經腐敗不堪,這幫新鮮血液一加入便燒起三把火,青衛軍的人沒有那些老油子的惡習,本身又是大帥親軍,誰也不怕,短時間內便把各地的大小流氓勢力清掃了個七七八八,各地的治安麵貌也煥然一新,後來各地的大小惡勢力一聽到青衛軍的名字便成了乖孩子。
傷殘軍人和退伍軍人也出台了詳細的安置政策,重度殘疾軍人進入軍人療養院由大帥府終身養老,輕度殘疾軍人根據本人意願,有願意繼續留在部隊的,安排到各個部門或預備役,不願留下的發到原籍,分配土地,並擔任各地民兵指導員,幫助訓練民兵。
征兵處每天都有大批的各地青壯年前來報名參軍,除少數人通過考核成為正式新軍士兵外,大部分青壯編為預備役,截止年底,在冊預備役人員已超過十萬,各地民兵五十萬。許多開放的女青年也來報名參軍,一開始隻有幾個人偷偷摸摸的前來報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看著被錄取的人穿著新式女軍裝羨慕不已,紛紛跟著報名,可惜女兵名額有限,大部分又是醫務兵和文藝兵,要求很高,因此新軍裏的女兵並不多,隻有幾百分之一。
隨軍醫療隊伍也基本完成編製,每個連隊都有一個包括三名醫務兵的小型醫療隊,每個團有一個小型野戰醫院,每個師則有一個正規的野戰醫院,大量新式女兵充斥到各個野戰醫院,也刺激了官兵們的戰鬥情緒,一些條件優秀的女兵則被編入師部文工隊,專門負責宣傳和文藝工作,美女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在朱浩看來,他費盡口水講一個小時的話還不如這些文藝兵一個嫵媚的眼神好使!無數單身兵漢子為了博取女兵的青睞,拚著命的訓練,求戰意識也大大加強。
連雲港區已經被打造成一個大型的軍民兩用港口,朱浩的大型私人貨船已經增加到一百多條,年運輸貨物一百多萬噸,貿易順差數百萬白銀。大型貿易路線兩條,一條是朝鮮、日本,另一條則是新開辟的台灣、東南亞航線,由於南方航線被福建鄭芝龍把持,朱浩不得不每年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護費”,好在鄭芝龍已被朝廷招安,朱浩位高權重,他也不怎麽為難朱氏商船,收取的保護費也比其他人低。
朱浩想起來海戰奇才施琅,立即派專人到福建走了一遭,拜訪了鄭芝龍,此時的施琅已經參加了鄭芝龍的隊伍,隻不過還沒有出頭的機會,朱浩的使者謊稱是施琅的一個遠房親戚,鄭芝龍不明所以,一個小小的士兵他當然不會放在心上,便讓使者把人帶走。這樣朱浩輕而易舉的把這位未來的海戰名將挖到了手,幾年後施琅大放異彩,鄭芝龍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