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館蹭了頓傻柱做的午餐,何曉待了一會兒,陪傻柱聊了聊天,然後又迴到蜀香樓。


    小當早就望眼欲穿了,一個上午都跑出辦公室十幾迴了!


    她很擔心,何曉沒有借到錢,沒法繼續收購古玩。


    她更擔心,何曉買古玩的時候不帶上她。


    她要是沒去,誰知道何曉又買了多少東西呢?


    她怎麽找何強收錢呢?


    好在,每次結賬,都是毛會計去的,她整個上午都待在蜀香樓,沒有出去。


    看到何曉的車,她覺得這一刻是她有生以來最激動的時候。


    上百萬的迴扣啊,任誰都得激動吧?


    “小當,你去叫上毛會計,咱們這就出發吧!”何曉站在蜀香樓門口,看著樓梯口的小當。


    “好好好!”小當連連點頭,噔噔噔跑到二樓財務室。


    幾人趕到珍寶樓的時候,何強不在,小王也不在。


    有個夥計說,他們去銀行轉賬去了。


    剛坐下幾分鍾,何強跟小王慢悠悠地迴來了。


    “何叔,您又來了?”何強剛剛進門,就看到茶台邊上的何曉,連忙快步走過來,“讓您久等了!”


    “我們也剛到!”何曉笑道。


    “何叔,我剛剛又收了一件東西,給別人轉賬去了!”


    何強說著,從口袋裏麵掏出一個長不到十公分,寬不過5公分的小盒子。


    打開盒子,何強取出裏麵的一個小物件兒。


    那是一個蟲子一樣的玉器,很小巧,灰撲撲的。


    “這是什麽?”何曉問道。


    “這是玉蟬!”何強戴上手套,又遞給何曉一雙,“何叔,玉蟬有兩種。一種是佩戴類,一種是口含類!


    “佩戴類我知道,這口含類是怎麽迴事兒?”何曉拿起玉蟬。


    這玉蟬長約5公分的樣子,寬不過兩公分,陰刻的線條雖然流暢,這蟬卻並非栩栩如生,線條稍顯粗糙。


    再加上玉石上蒙著的一層灰光,看起來毫不起眼。


    這東西,怕是丟在地上,也會被人一腳踢開吧?


    “何叔,您別急,且聽我細細講來!玉蟬最早出現在舊石器時代,當然,我是沒有見過的!


    商周時期貴族已有佩戴玉飾的習慣,如玉佩、玉環、玉玨等。


    他們認為蟬鳴聲高且亮,寓意品行高潔,於是貴族會將蟬形玉佩懸於腰間,來彰顯自己的品德!


    宋代以後開始重視商人,富商巨賈認為,蟬寓意纏,有腰纏萬貫之意,於是這時候的玉蟬又被纏在腰間。


    這都是佩戴類!


    自漢代開始,貴族認為蟬能羽化重生,於是又出現了口含類玉蟬。”


    “啊?你的意思是,口含類是死者使用的?”


    “不錯!”何強笑道:“活著的人含著這玩意兒,可不是好兆頭啊!


    隻有最高等級的貴族,才有資格使用玉蟬!”


    “哪種級別的貴族才能使用?”小當問道。


    “皇族!出皇族之外,使用玉蟬即為僭越,屬謀反,當誅九族!”


    “哈哈,人家有錢,還不能用玉蟬陪葬!”


    “這才叫皇權至上嘛!”


    “那這枚玉蟬是佩戴類,還是口含類?”小當也戴上手套,從何曉手中接過玉蟬,觀賞起來。


    “佩戴類玉蟬有孔,方便佩戴。口含類無孔,直接塞進死者口中。此玉蟬無孔,當屬口含類!”


    “啊!”小當的手一哆嗦,玉蟬從手中滑落。


    早就提心吊膽的何強眼疾手快,伸出雙手接著,還摔了一跤。


    “賈當阿姨,您小心點啊,這可是寶貝啊!”


    “對不起,對不起!”小當連連道歉。


    此時的她,已經忘記了,這玉蟬不過是一件贗品。


    “哎,玉不過手的道理,你都不懂啊!”何曉連連搖頭。


    “何謂玉不過手?”小當為了緩解氣氛,連忙問道。


    “阿姨!”何強的語氣有些重,“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玉器易碎,所以交接的時候,都是放置在靜處自取,以免發生糾紛!”


    “對不起,是我的錯!”小當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可以再生複活。


    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何強解釋道。


    “那這枚玉蟬是什麽時期的物品啊?”何曉又問道。


    “從形製看,商周時期之前,更加質樸抽象,且多為薄片狀。


    而南北朝後,玉器細部寫實味道加重,更加形象。


    明代陰線刻得很密,在蟬的反麵采用單撤刀法,使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增加立體感。


    腹部的皮紋從頸部開始,而前幾個時代玉蟬的皮紋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而清代玉蟬是寫真手法與仿古紋飾同用,用料講究,紋飾分布稀疏明朗,線條多用陽紋線來雕刻。


    而這枚玉蟬是橢圓形,形象質樸,從這點看,當為漢代至南北朝之間。


    從材料看,舊石器時代,多為綠鬆石之屬。


    商周之後,有羊脂玉、獨山玉等材質。


    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


    嗯,新疆白玉、青玉,現在都叫和田玉!


    南北朝時由於戰亂,玉料來源困難,多數是滑石刻成。


    唐代極少用玉器陪葬,宋代的玉蟬多作為佩飾,很顯然,這不是這兩個時期的。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


    這枚玉蟬是羊脂玉,從這一點看,也應當是漢代的。”


    “為什麽不是三國、魏晉時期的?”


    “三國、魏晉時期戰亂不斷,特別是東晉以後,幾乎見不到玉蟬了,這個時期可以忽略掉!”


    “哦,原來如此!”何曉點了點頭。


    “漢代玉蟬造型規整,線條簡單,變化較少。


    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


    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這些都對得上!”


    “那,這枚玉蟬得多少錢啊?”小當又問道。


    這事關她的提成,那自然想噪點知道啊!


    “漢羊脂玉蟬,屬於陪葬品,數量本就不多。而這類玉器能流傳出來,必須得有專人挖掘才行,對吧?”


    “不錯,隻有皇族才能隨葬,還得盜墓。。。不是,這不會是贓物吧?”小當突然又緊張起來。


    “這個可以放心!”何強笑道:“這枚玉蟬灰撲撲的,正是出土時間比較長才包的漿。


    依我拙見,這枚玉蟬的出土時間,最晚也是明代了,何叔盡可放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界四合院:死亡的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湖邊三岔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湖邊三岔口並收藏三界四合院:死亡的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