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各方攀扯
穿越沈眉莊,擺脫甄嬛後成為贏家 作者:遠朝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貞嬪與身旁的康常在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得意與算計:
“安嬪真是好記性,多虧你當年和熹妃曾經交好,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
說不定這段孽情,從熹妃剛入宮之時就已經悄然生根發芽了呢。”
沈眉兒神色淡然,宛如秋日湖麵上的輕煙,輕輕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疏離:
“溫實初已被皇上革職流放嶺南,莫要再提及那罪人了,免得汙了大家的耳朵。
惜常在也早已經是皇上的妃嬪了,此事事關熹妃,往日之事何必要牽扯到惜常在身上。”
她倒是也沒曾想到,在溫實初被趕出京都以後,祺貴人竟然能把這奸夫扯到衛臨的頭上。也算是他衛臨倒黴了。
欣嬪麵容凝重,目光如炬地望向祺貴人,有心為甄嬛開解:
“祺貴人,你與熹妃之間的糾葛已是陳年舊賬,但言語之爭往往是非之源,還望你三思而後言,切莫口出妄言。”
安陵容輕聲細語,卻字字珠璣:
“臣妾常聽聞,那些虔心茹素、禮佛誦經之人,心懷慈悲,連螻蟻之命亦不忍傷害。
姐姐曾在甘露寺為國祈福,潛心修行,又怎會做出那般不堪之事呢?”
祺貴人早已蓄勢待發,就等著安陵容這句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語氣冰冷:
“佛門本是清淨聖地,可甄嬛卻心性不羈,竟在甘露寺修行期間,行此有違清規之舉!”
甄嬛似乎被說中了心事,手指緊握,指甲幾乎嵌入掌心。
流朱見狀,挺身而出,怒目而視:
“甘露寺乃我大清聖地,小主如此無端詆毀,難道就不怕佛祖怪罪嗎?”
雍正更是怒不可遏:
“你口口聲聲指控,卻拿不出半點實證,分明是在構陷熹妃!”
宜修看著事態有往不好的地方發展,輕輕蹙眉,趕忙將計謀拖入正軌之中:
“此事錯綜複雜,一時難以理清。既然熹妃在此,又牽涉到衛太醫,不如即刻傳衛太醫至昭陽殿,一問便知。”
雍正略作思忖,隨即吩咐小夏子速去傳喚。
等待期間,祺貴人膝行幾步至雍正座下,緊緊拽住他長袍的下擺,誅心之言脫口而出:
“熹妃被廢出宮後,衛臨曾多次前往甘露寺探望,他們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良久。
皇上若是不信,大可傳甘露寺的尼姑前來詳問。
還有永壽宮裏的宮女斐雯也曾多次看見衛臨對熹妃殷勤有加,在皇宮內苑也不知收斂,至今每每借著請平安脈的由頭在未央宮裏私會。”
她稍一頓,又望向皇後,眼中閃爍著決絕:“此刻那尼姑和斐雯已在嬪妾的錦瑟堂中候命。”
甄嬛急忙辯解:
“起初是太後體恤,這才派衛太醫前來照看臣妾,後來又是因為有孕,得皇上指派,何來私通一說?”
宜修卻仿若未聞,隻是靜靜地望著雍正,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傳與不傳,還請皇上聖裁。”
雍正凝視著甄嬛,目光中交織著複雜難解的情緒。
甄嬛深知帝王多疑之心,於是欠身行禮,溫婉而堅定地說:
“皇上,不妨傳那姑子和斐雯進來一問,此舉不僅為了證明臣妾的清白,更是為了消解皇上心中的疑慮。
否則,日後君臣夫妻之間若生嫌隙,那將是臣妾和皇上心中難以彌補的遺憾。”
話音未落,沈眉兒忽然輕笑一聲,隨即語氣轉厲:
“熹妃,你好大的膽子!你不過是妃位,如何能與皇上夫妻相稱,莫非熹妃是覬覦那後位不成?”
她眼角餘光瞥見宜修臉色已陰沉至極,宜修一向把正宮地位看的無比重要,此番言語,她更不會輕饒甄嬛了。
甄嬛自知失言,淚光閃爍,卻倔強地與雍正對視:
“臣妾並無此念。”
雍正卻並未理會她的辯解,隻冷冷吐出一個字:“傳!”
不過片刻,衛臨神色慌張,步履匆匆地趕至,臉上寫滿了驚懼與不安。
雍正卻隻是淡漠地瞥了他一眼,示意他退至一旁,則繼續保持著沉默,並不著急審問。
又過一些時間,一名身著樸素緇衣的尼姑與另一位麵容清麗的小宮女已靜靜立於甄嬛的眼前。
甄嬛輕輕抬眼望去,都是故人。
一位是曾在甘露寺中誣她、欺她、百般折磨於她的靜白,另一位則是昔日宮中心思不純、被貶至外做灑掃之役的斐雯。
也難得叫祺貴人費盡心機,挨個把她們都搜羅起來,就等著今日來揭發她。
不過隻要不是果郡王,她就沒什麽好怕的。
靜白雙手合十,微微欠身行禮,眼簾輕垂,聲音中帶著幾分淡然與超脫:
“許久未見,熹妃娘娘可還記得貧尼?”
甄嬛冷笑迴應道:
“靜白師傅,倒是難得見你屈尊降貴,入宮一趟。想必當日那番板子,已無大礙了。眼瞧著你腿腳愈發靈活,言辭亦是愈發犀利了。”
靜白口中輕誦佛號:
“阿彌陀佛。熹妃娘娘所賜之刑,倒讓貧尼學會了直言不諱,道出心中所想。”
她聲音平和,神態從容,仿佛已超然物外,不複當初在甘露寺初見時的那份諂媚與尖酸。
甄嬛冷哼一聲,隻道:“但願你能真心悔過。”
祺貴人見狀,心中愈發不耐,催促道:
“熹妃娘娘還要與這些故人敘舊嗎?師傅有何話快說,莫要耽誤了師傅的清修。”
靜白隨即向帝後行了禮,緩緩開口,道出了早已在心中演練多遍的言辭:
“昔日,宮中常有位姓衛的太醫前來探望娘娘,對熹妃娘娘關懷備至,照顧有加。
然而,有幾迴貧尼路過,卻見娘娘房門白日裏也時常緊閉,貧尼心中暗自覺得不妥,想要上前規勸,卻反遭娘娘與身邊的槿汐姑姑責備數落,隻得忍氣吞聲,不便再多言。
後來,為避人言耳目,熹妃娘娘稱病,搬離甘露寺,獨自攜侍女前往淩雲峰居住。”
緊接著,宮女斐雯也上前,將自己在永壽宮中所見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場景娓娓道來,言語間充滿了暗示與遐想,亦是引得在場眾人浮想聯翩。
隨著兩人言罷,雍正的臉龐已悄然籠上了一層怒雲。
貞嬪在一旁,故作體貼地低語了幾句安慰的話語,聲音雖輕,卻字字清晰,仿佛刻意為之。
“安嬪真是好記性,多虧你當年和熹妃曾經交好,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
說不定這段孽情,從熹妃剛入宮之時就已經悄然生根發芽了呢。”
沈眉兒神色淡然,宛如秋日湖麵上的輕煙,輕輕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疏離:
“溫實初已被皇上革職流放嶺南,莫要再提及那罪人了,免得汙了大家的耳朵。
惜常在也早已經是皇上的妃嬪了,此事事關熹妃,往日之事何必要牽扯到惜常在身上。”
她倒是也沒曾想到,在溫實初被趕出京都以後,祺貴人竟然能把這奸夫扯到衛臨的頭上。也算是他衛臨倒黴了。
欣嬪麵容凝重,目光如炬地望向祺貴人,有心為甄嬛開解:
“祺貴人,你與熹妃之間的糾葛已是陳年舊賬,但言語之爭往往是非之源,還望你三思而後言,切莫口出妄言。”
安陵容輕聲細語,卻字字珠璣:
“臣妾常聽聞,那些虔心茹素、禮佛誦經之人,心懷慈悲,連螻蟻之命亦不忍傷害。
姐姐曾在甘露寺為國祈福,潛心修行,又怎會做出那般不堪之事呢?”
祺貴人早已蓄勢待發,就等著安陵容這句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語氣冰冷:
“佛門本是清淨聖地,可甄嬛卻心性不羈,竟在甘露寺修行期間,行此有違清規之舉!”
甄嬛似乎被說中了心事,手指緊握,指甲幾乎嵌入掌心。
流朱見狀,挺身而出,怒目而視:
“甘露寺乃我大清聖地,小主如此無端詆毀,難道就不怕佛祖怪罪嗎?”
雍正更是怒不可遏:
“你口口聲聲指控,卻拿不出半點實證,分明是在構陷熹妃!”
宜修看著事態有往不好的地方發展,輕輕蹙眉,趕忙將計謀拖入正軌之中:
“此事錯綜複雜,一時難以理清。既然熹妃在此,又牽涉到衛太醫,不如即刻傳衛太醫至昭陽殿,一問便知。”
雍正略作思忖,隨即吩咐小夏子速去傳喚。
等待期間,祺貴人膝行幾步至雍正座下,緊緊拽住他長袍的下擺,誅心之言脫口而出:
“熹妃被廢出宮後,衛臨曾多次前往甘露寺探望,他們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良久。
皇上若是不信,大可傳甘露寺的尼姑前來詳問。
還有永壽宮裏的宮女斐雯也曾多次看見衛臨對熹妃殷勤有加,在皇宮內苑也不知收斂,至今每每借著請平安脈的由頭在未央宮裏私會。”
她稍一頓,又望向皇後,眼中閃爍著決絕:“此刻那尼姑和斐雯已在嬪妾的錦瑟堂中候命。”
甄嬛急忙辯解:
“起初是太後體恤,這才派衛太醫前來照看臣妾,後來又是因為有孕,得皇上指派,何來私通一說?”
宜修卻仿若未聞,隻是靜靜地望著雍正,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傳與不傳,還請皇上聖裁。”
雍正凝視著甄嬛,目光中交織著複雜難解的情緒。
甄嬛深知帝王多疑之心,於是欠身行禮,溫婉而堅定地說:
“皇上,不妨傳那姑子和斐雯進來一問,此舉不僅為了證明臣妾的清白,更是為了消解皇上心中的疑慮。
否則,日後君臣夫妻之間若生嫌隙,那將是臣妾和皇上心中難以彌補的遺憾。”
話音未落,沈眉兒忽然輕笑一聲,隨即語氣轉厲:
“熹妃,你好大的膽子!你不過是妃位,如何能與皇上夫妻相稱,莫非熹妃是覬覦那後位不成?”
她眼角餘光瞥見宜修臉色已陰沉至極,宜修一向把正宮地位看的無比重要,此番言語,她更不會輕饒甄嬛了。
甄嬛自知失言,淚光閃爍,卻倔強地與雍正對視:
“臣妾並無此念。”
雍正卻並未理會她的辯解,隻冷冷吐出一個字:“傳!”
不過片刻,衛臨神色慌張,步履匆匆地趕至,臉上寫滿了驚懼與不安。
雍正卻隻是淡漠地瞥了他一眼,示意他退至一旁,則繼續保持著沉默,並不著急審問。
又過一些時間,一名身著樸素緇衣的尼姑與另一位麵容清麗的小宮女已靜靜立於甄嬛的眼前。
甄嬛輕輕抬眼望去,都是故人。
一位是曾在甘露寺中誣她、欺她、百般折磨於她的靜白,另一位則是昔日宮中心思不純、被貶至外做灑掃之役的斐雯。
也難得叫祺貴人費盡心機,挨個把她們都搜羅起來,就等著今日來揭發她。
不過隻要不是果郡王,她就沒什麽好怕的。
靜白雙手合十,微微欠身行禮,眼簾輕垂,聲音中帶著幾分淡然與超脫:
“許久未見,熹妃娘娘可還記得貧尼?”
甄嬛冷笑迴應道:
“靜白師傅,倒是難得見你屈尊降貴,入宮一趟。想必當日那番板子,已無大礙了。眼瞧著你腿腳愈發靈活,言辭亦是愈發犀利了。”
靜白口中輕誦佛號:
“阿彌陀佛。熹妃娘娘所賜之刑,倒讓貧尼學會了直言不諱,道出心中所想。”
她聲音平和,神態從容,仿佛已超然物外,不複當初在甘露寺初見時的那份諂媚與尖酸。
甄嬛冷哼一聲,隻道:“但願你能真心悔過。”
祺貴人見狀,心中愈發不耐,催促道:
“熹妃娘娘還要與這些故人敘舊嗎?師傅有何話快說,莫要耽誤了師傅的清修。”
靜白隨即向帝後行了禮,緩緩開口,道出了早已在心中演練多遍的言辭:
“昔日,宮中常有位姓衛的太醫前來探望娘娘,對熹妃娘娘關懷備至,照顧有加。
然而,有幾迴貧尼路過,卻見娘娘房門白日裏也時常緊閉,貧尼心中暗自覺得不妥,想要上前規勸,卻反遭娘娘與身邊的槿汐姑姑責備數落,隻得忍氣吞聲,不便再多言。
後來,為避人言耳目,熹妃娘娘稱病,搬離甘露寺,獨自攜侍女前往淩雲峰居住。”
緊接著,宮女斐雯也上前,將自己在永壽宮中所見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場景娓娓道來,言語間充滿了暗示與遐想,亦是引得在場眾人浮想聯翩。
隨著兩人言罷,雍正的臉龐已悄然籠上了一層怒雲。
貞嬪在一旁,故作體貼地低語了幾句安慰的話語,聲音雖輕,卻字字清晰,仿佛刻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