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所有人盡皆聳動!
方學士失聲道:「我不曾見過寧王世子,老天官,你快再仔細瞧瞧,果真是他嗎?!」
「老夫隻見過一次,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聞尚書一邊迴答,一邊煩惱又驚疑地揪著自己的胡須。
他顧不得忌諱,湊近了,瞪大眼又去細看,但這麽多年過去,寧王世子若是囫圇個兒站到他麵前,他還能扒拉著記憶角落,湊合認一認,就提來這麽個頭,一切輔助特征都沒了,聞尚書記性再好,又如何能就此肯定?
隻能說,這要真是寧王世子,就——就簡直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朱成鈞拎著那個人頭晃了晃,向聞尚書確認:「是他嗎?」
聞尚書不敢輕易點頭:「老臣——老臣實在記不清了。」
「薊州衛的指揮使呢?」方學士迴過神來,有了主意,「寧王世子若真偷潛至京畿附近,混在薊州衛裏主導叛亂,他必然認得,提他來認!」
「對,對。」
當下便有性急的大臣要出去找人傳話,有些亂糟糟的情形裏,隻見東邊簾子一動,一個宮人走了出來。
「皇上有命,令太子殿下,郡王爺與諸位老大人入內。」
「皇上醒了?」
「這可太好了!」
眾人都是一片歡喜,暫時顧不上人頭不人頭的了,忙忙都要進去,朱英榕衝在最前麵:「父皇!」
朱成鈞悠悠地提著那個人頭跟在後麵,方學士一時都未反應過來,待越過暖閣走進裏間,他一低頭,忙哭笑不得道:「郡王爺,您這個——」
怎麽好提到重病的皇帝榻前呢!
朱成鈞才轉了身,見到傳話的內侍跟在側邊,就往他手裏一塞:「你先拿著。」
內侍魂飛魄散:「……!」
不敢扔,駭得眉毛眼睛都移了地方。
朱成鈞不管他,轉身徑自繼續走了。
「老臣參見皇上。」
「皇上——嗚!」
皇帝果然已經醒了,睡在枕上,眼睛半睜半閉著,大臣們挨擠著,到龍榻前跪下。
「諸位卿家,受苦了。」
皇帝虛弱的聲音從床頭處響了起來。
「皇上——」方學士帶頭叩首,才說了兩個字,就幾乎哽咽,「臣愧不敢當,都是臣等之過,未能及時查知寧藩陰謀,令太子殿下身涉險境,若非崇仁郡王及時趕到,臣百死不能恕過!」
「臣等有罪——」
他身後的幾個大臣一齊頓首請罪,乃至有當場激動至痛哭的。
其中相當一部分情緒是出於劫後餘生的慶幸與發泄,整個朝堂的精力都集中在塞外與瓦剌的戰事上,誰能想得到奇禍起於腹心,竟連一國太子都幾乎失陷,這罪責之大情形之嚴重,尤勝於丟疆失土了。
「唉,怪不得諸位愛卿,朕也有些疏忽了。都起來吧。」
有了皇帝這一聲,大臣們才陸續站了起來,但情緒不能一時收盡,有人還在抹著淚。
一屋子不能自抑的充沛情感中,隻有朱成鈞不為所動,他站起來以後,就往原地一戳,他側後方有六十來歲的聞尚書,見慣無數官場風雲的老人家眼角都滾出兩滴熱淚,他連個表情都欠奉。
這對比,忒鮮明了。
偏他還站在前方,比他還前麵的,隻有朱英榕了,朱英榕那小小的身子又哪裏擋得住他。
皇帝將眼皮掀起,看了他一會。他不是先帝,沒有那份仁心與閑情去真正關注宗藩,不過是覺得朱成鈞可用,順手的時候才用一用,沒想到無心插柳,最終用出了這個擎天架海的效果。
皇帝手指動了一動:「九郎,你往朕跟前來——坐下罷,朕這麽看你費勁。」
宮人搬了椅子來,朱成鈞便在床前坐下。
皇帝喘了口氣,道:「朕一醒來,便聽人說,外麵已平定了?」
朱成鈞點了個頭:「亂兵約在六七千人,能抓的抓了,抓不了的殺了。我分了幾路人馬,叫他們繼續在京城裏巡視,找一找漏網之魚。」
「好……很好,朕這一覺倒是睡得值。」皇帝無聲地笑了笑。
「你如何知道京裏會出事?」
這個問題其實早該問了,隻是先前平叛要緊,皇帝在得知朱成鈞隻帶了八百人進京以後,雖然嫌少,但也可斷定他不是如寧藩一般起了反心,便立即放權,此時這一聲問出來,也隻是單純地問一問。
朱成鈞迴道:「我在江西留了點人。豆.豆.網。」
他說得簡短,不過皇帝思路遲緩而自然地替他補全了——寧藩不安分在瓦剌之先,朱成鈞忽然被調迴大同,他出於對寧藩的戒備,私下留個把人監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至於更細節的問題,比如怎麽探聽到寧藩如此機密的消息,皇帝就不至於去追究了。
方學士失聲道:「我不曾見過寧王世子,老天官,你快再仔細瞧瞧,果真是他嗎?!」
「老夫隻見過一次,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聞尚書一邊迴答,一邊煩惱又驚疑地揪著自己的胡須。
他顧不得忌諱,湊近了,瞪大眼又去細看,但這麽多年過去,寧王世子若是囫圇個兒站到他麵前,他還能扒拉著記憶角落,湊合認一認,就提來這麽個頭,一切輔助特征都沒了,聞尚書記性再好,又如何能就此肯定?
隻能說,這要真是寧王世子,就——就簡直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朱成鈞拎著那個人頭晃了晃,向聞尚書確認:「是他嗎?」
聞尚書不敢輕易點頭:「老臣——老臣實在記不清了。」
「薊州衛的指揮使呢?」方學士迴過神來,有了主意,「寧王世子若真偷潛至京畿附近,混在薊州衛裏主導叛亂,他必然認得,提他來認!」
「對,對。」
當下便有性急的大臣要出去找人傳話,有些亂糟糟的情形裏,隻見東邊簾子一動,一個宮人走了出來。
「皇上有命,令太子殿下,郡王爺與諸位老大人入內。」
「皇上醒了?」
「這可太好了!」
眾人都是一片歡喜,暫時顧不上人頭不人頭的了,忙忙都要進去,朱英榕衝在最前麵:「父皇!」
朱成鈞悠悠地提著那個人頭跟在後麵,方學士一時都未反應過來,待越過暖閣走進裏間,他一低頭,忙哭笑不得道:「郡王爺,您這個——」
怎麽好提到重病的皇帝榻前呢!
朱成鈞才轉了身,見到傳話的內侍跟在側邊,就往他手裏一塞:「你先拿著。」
內侍魂飛魄散:「……!」
不敢扔,駭得眉毛眼睛都移了地方。
朱成鈞不管他,轉身徑自繼續走了。
「老臣參見皇上。」
「皇上——嗚!」
皇帝果然已經醒了,睡在枕上,眼睛半睜半閉著,大臣們挨擠著,到龍榻前跪下。
「諸位卿家,受苦了。」
皇帝虛弱的聲音從床頭處響了起來。
「皇上——」方學士帶頭叩首,才說了兩個字,就幾乎哽咽,「臣愧不敢當,都是臣等之過,未能及時查知寧藩陰謀,令太子殿下身涉險境,若非崇仁郡王及時趕到,臣百死不能恕過!」
「臣等有罪——」
他身後的幾個大臣一齊頓首請罪,乃至有當場激動至痛哭的。
其中相當一部分情緒是出於劫後餘生的慶幸與發泄,整個朝堂的精力都集中在塞外與瓦剌的戰事上,誰能想得到奇禍起於腹心,竟連一國太子都幾乎失陷,這罪責之大情形之嚴重,尤勝於丟疆失土了。
「唉,怪不得諸位愛卿,朕也有些疏忽了。都起來吧。」
有了皇帝這一聲,大臣們才陸續站了起來,但情緒不能一時收盡,有人還在抹著淚。
一屋子不能自抑的充沛情感中,隻有朱成鈞不為所動,他站起來以後,就往原地一戳,他側後方有六十來歲的聞尚書,見慣無數官場風雲的老人家眼角都滾出兩滴熱淚,他連個表情都欠奉。
這對比,忒鮮明了。
偏他還站在前方,比他還前麵的,隻有朱英榕了,朱英榕那小小的身子又哪裏擋得住他。
皇帝將眼皮掀起,看了他一會。他不是先帝,沒有那份仁心與閑情去真正關注宗藩,不過是覺得朱成鈞可用,順手的時候才用一用,沒想到無心插柳,最終用出了這個擎天架海的效果。
皇帝手指動了一動:「九郎,你往朕跟前來——坐下罷,朕這麽看你費勁。」
宮人搬了椅子來,朱成鈞便在床前坐下。
皇帝喘了口氣,道:「朕一醒來,便聽人說,外麵已平定了?」
朱成鈞點了個頭:「亂兵約在六七千人,能抓的抓了,抓不了的殺了。我分了幾路人馬,叫他們繼續在京城裏巡視,找一找漏網之魚。」
「好……很好,朕這一覺倒是睡得值。」皇帝無聲地笑了笑。
「你如何知道京裏會出事?」
這個問題其實早該問了,隻是先前平叛要緊,皇帝在得知朱成鈞隻帶了八百人進京以後,雖然嫌少,但也可斷定他不是如寧藩一般起了反心,便立即放權,此時這一聲問出來,也隻是單純地問一問。
朱成鈞迴道:「我在江西留了點人。豆.豆.網。」
他說得簡短,不過皇帝思路遲緩而自然地替他補全了——寧藩不安分在瓦剌之先,朱成鈞忽然被調迴大同,他出於對寧藩的戒備,私下留個把人監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至於更細節的問題,比如怎麽探聽到寧藩如此機密的消息,皇帝就不至於去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