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發生前,魯僖公已經在位二十七年。這位笑到最後的魯莊公之子,比其父的權謀、智謀,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楚國的強大,魯僖公就想到了依靠楚國,來製衡齊國。當齊國進犯魯國時,魯僖公先派展禽之弟展喜與齊國講和。另一方麵,魯僖公派他的弟弟姬遂和臧文仲,馬不停蹄去楚國借兵。


    展禽,就是坐懷不亂的那位。展禽即柳下惠,這個時候已近九十歲。展喜從哥哥展禽那裏學到了一番說辭,竟然說動齊孝公退兵了。魯國因為投靠了楚國,一些魯國將士在幫助衛國守城。


    晉國就要來救援宋國,必定會與衛國、曹國開戰,怎麽辦?晉軍攻打衛國,就有可能與在衛國的魯軍開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魯僖公的做法,讓人大開眼界,而且受到一些人的讚美。


    給衛國守城的魯國大將,叫姬買,是魯國公室子弟。為了既不得罪晉國,也能向楚國有個交代。魯僖公借故殺死了姬買,然後派人對晉文公說,姬買違抗君命,私自助楚幫著衛國守城。


    然後,又派人對楚成王說,姬買違反軍令,擅離職守,沒有完成好防守衛國的任務,所以就把他殺了。用殺死一個本國大將,兩頭為魯國辯護,既討好晉國,又討好楚國,魯國就能左右逢源。


    是這樣嗎?難道魯國就沒有其它辦法,既不與晉國交戰,也避免得罪楚國?辦法肯定是有的,但不一定非要殺死姬買。對晉國來說,目的是為了救援宋國,怎麽可能同時與魯國為敵?


    伴君如伴虎,一點不錯。莫須有的罪名,隨時能讓一個無辜的大臣、將領死於非命。認為魯僖公騎牆轉舵,其實有些牽強附會。不過魯僖公的確機靈,見風使舵運用得無比自如。當城濮之戰楚國失敗的消息傳到魯國,魯僖公馬上準備參加踐土之盟。


    這種討好晉文公的行動,很快讓魯國得了實惠。為了感謝魯僖公前來會盟,晉文公把衛國位於濟水以西的土地,給了魯國。


    所以,不隻是近現代有所謂的分贓。古代社會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奴役、盤剝甚至瓜分其國土,一樣存在,絲毫不亞於近現代。


    春秋中期,已經出現兩位霸主,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兩位霸主各有千秋,不過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品嚐過人肉的滋味。齊桓公吃過小孩子的肉,那是他的寵臣易牙三歲的兒子。晉文公吃過介子推大腿上的肉,那是在晉文公顛沛流離過程中發生的。


    公元前631年初冬,晉文公、秦穆公、齊昭公、魯僖公、宋成公、蔡莊公、鄭文公、陳共公,還有邾國、莒國的國君,在溫地會盟。這是晉文公稱霸後,國君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的一次。會盟以後,這些國君在晉文公帶領下,前往河陽覲見了周襄王。


    公元前628年,在位四十五年的鄭文公去世。兒子姬蘭繼位,就是鄭穆公。鄭穆公受晉文公恩惠多年,肯定會與晉國和睦相處。


    但是,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在位九年的晉文公去世。兒子姬歡繼位,就是晉襄公。晉文公重耳的父親晉獻公,與齊桓公是翁婿關係。秦穆公與晉文公,也是翁婿關係。


    晉文公重耳,43歲離開晉國,開啟了19年的逃亡之路。公元前636年,62歲的重耳,繼位為晉國第二十二任國君。公元前632年,晉國與楚國在衛國爆發城濮之戰,並取得大勝。


    城濮之戰的勝利,短時間內阻斷了楚國北進的勢頭。踐土之盟,確立了晉文公中原霸主的地位,晉國的國力達到鼎盛。


    齊桓公薑小白能成為春秋首霸,是建立在父兄基業基礎上的。晉文公重耳能成為春秋第二個霸主,是建立在父祖兩代人的基礎上。齊桓公和晉文公,被後世稱為“齊桓晉文”或“桓文”。


    齊桓公的後裔中,有的以桓為氏,這就是桓氏一脈。東晉有個名臣桓彝,是東漢大儒桓榮的後裔。桓彝有個叱吒風雲的兒子桓溫,差一點取代東晉政權。桓溫的弟弟桓衝,其名望僅次於桓溫。幾十年後,桓溫的少子桓玄,曾經短暫稱帝,建立桓楚政權。


    齊桓公稱霸長達幾十年,晉文公稱霸時間比較短。但他給後世子孫後代留下的,是一個強大的晉國。晉國霸業,並沒有中斷。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死了就沒了,一了百了。至於人是不是能夠輪迴、重生,另當別論。楚國名將成得臣,率領楚軍攻滅了夔國,功勳卓著。此前多次領兵出征,也是勝利居多。但就因為城濮之戰的慘敗,就被楚成王逼迫自殺。沒有取勝,就要去死?


    當年重耳逃難到楚國,成得臣希望楚成王能殺死重耳,但楚成王沒有聽從。若幹年後,成得臣間接死在晉文公重耳手裏。


    因為重耳一脈的陵墓在曲沃,晉國的宗廟也在曲沃。傳說晉文公的靈柩剛離開國都絳城,靈柩裏麵竟然發出了像牛叫一樣的巨響。福兮禍兮?晉國有個大夫叫卜偃,他提醒晉國君臣,這是先君的靈魂在告訴大家,不久會有來自西方的軍隊攻打晉國。


    果不其然,公元前627年二月,得知鄭文公、晉文公先後離世的消息,急於建立霸業的秦穆公,不顧大臣蹇叔等人的勸諫,執意派遣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率領秦軍過晉國攻打鄭國。


    距離燭之武退秦師,秦國、鄭國私下結盟,不過才三年多。當年秦穆公留下了三個將領,杞子、逢孫和楊孫為鄭國守衛新鄭北門。這三個人的心,當然是向著秦國的。得知鄭文公去世,他們以為可以趁鄭國國喪的機會,派遣秦軍,就能夠滅掉鄭國。


    鄭國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拿下鄭國,不但可以稱霸中原,還可以橫亙在楚國和中原之間。對鄭國的西鄰周國,即周王室的封國,還有晉國,都能夠形成強大的威懾。


    為了這樣的目的,秦穆公敢於鋌而走險,也是有道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亂與衝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原真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原真君並收藏戰亂與衝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