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鄭也叫邳鄭父,不但被夷吾殺死,大臣祁舉和七輿大夫等人,也都被夷吾殺死。七輿大夫是晉國下軍管理兵車的七個將領,也被稱為輿帥。夷吾殺死這些人,是要對裏克一黨斬盡殺絕的節奏。夷吾以為對裏克的勢力斬草除根,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事情並沒有按照夷吾的思路去進行,因為失信於秦國,又對裏克等人大開殺戒。夷吾在晉國的威信,一天不如一天。而在整個周王室治下的中原地區,夷吾更是被各諸侯國詬病。
邳鄭被殺還有一個誘因,就是他與秦穆公合謀,打算驅逐晉惠公,然後迎迴在翟國的重耳為國君。可當邳鄭打算送重禮,拉攏呂省、郤稱、郤芮等人時被識破,結果被殺。邳鄭被殺後,他的兒子邳豹逃往秦國。邳豹要求秦穆公攻打晉國,沒能成功。
上一次晉國的內亂,也就是“曲沃代翼”,進行了長達78年的內戰。不但數位國君被殺,相關的大臣也不能幸免。由此可見,春秋時不隻是國君之位,就是文武大臣,也是一個高危職業。
在晉國內亂期間,還發生了狄人攻滅溫地的戰役。溫國也是個古國,後來封給了周王室的蘇氏家族。但這個蘇氏家族,在“子頹之亂”中,幫助過王子頹。後來因為受到周惠王的打壓,幹脆投靠了狄人。但蘇氏處理不好與狄人的關係,於是狄人攻打蘇氏。
作為周惠王兒子的周襄王,仍然惦記著那點事。所以對狄人攻打蘇氏,充耳不聞。結果溫地被狄人攻占。為了活命,蘇子逃往洛邑,勉強被周襄王收留。很多蘇氏族人,都逃到了衛國。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古溫國,即蘇國,從諸侯國名單裏消失了。
周襄王繼位第二年,也是夷吾繼位這一年,周襄王派周公忌父,還有齊國、秦國幾個大夫,一起去絳城拜訪晉惠公。第二年,周襄王又派召公姬過拜訪晉惠公。為什麽周襄王接連派大臣前往晉國?可能的原因,是周襄王想探知這位晉國國君的為人。
結果讓周襄王很失望,因為夷吾對待這些訪客,不是居高臨下就是傲慢無禮。周公忌父、召公姬過,不可能給夷吾說好話。
雖然周襄王已經做了兩年多周王,但他那位弟弟王子帶,時刻覬覦著周王之位,這就是“王子帶之亂”。王子帶幾次帶領戎兵攻打洛邑,都被周王室的軍隊,還有鄰近諸侯國的軍隊擊退。
洮地會盟不久,宋桓公就重病纏身。太子茲甫多次要把國君之位讓給庶兄目夷,都被目夷拒絕。為了讓庶弟茲甫順利繼位,目夷跑到了衛國。公元前651年春天,在位三十年的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就是宋襄公。得知茲甫繼位,目夷才迴到宋國。
迴到宋國的目夷,被宋襄公任命為國相,輔佐朝政。
但熱衷於會盟的齊桓公,在宋桓公還沒有入土為安的時候,就發布通知,召集國君們在葵丘會盟。無奈之下,宋襄公隻好放下父親的喪事,前往葵丘與齊桓公等人見麵。
在這次會盟中,齊桓公把太子薑昭,托付給了宋襄公。對剛繼位的宋襄公來說,中原霸主把太子交付給他,這是多麽大的榮耀。這時的齊桓公已經到了晚年,所以宋襄公很爽快就答應了。
西方的秦國,在秦穆公的帶領下,正在為富國強兵,進行著各方麵的努力。就在秦穆公娶穆姬不久,他利用百裏奚的奴隸身份,用五張黑羊皮,把百裏奚接到秦國,並被任命為秦國國相。
秦穆公又從宋國接來了蹇叔,任命蹇叔為上大夫。對父親被殺逃到秦國的丕豹,也予以重用。秦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秦穆公的雄心壯誌,也隨著秦國的強盛,一天天在增長。
黃國與江國,已經投靠了齊桓公,當然江國、黃國就不會再給楚國進貢。楚成王大怒,於公元前649年冬,出兵攻打黃國。
第二年,楚成王又出兵攻打江國。在這一年,黃國終於被楚國攻滅。不過,江國並沒有滅亡,而是在楚國的占領之下。
楚成王攻打黃國和江國,齊桓公並沒有救援黃國。這能夠理解,因為第一,齊國等中原諸侯國,距離江國、黃國有些遠;第二,黃國、江國,本來就是楚國的勢力範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齊桓公老了。人不服老不行,不管這個人是國君,還是什麽人。
與齊桓公老當益壯相比,秦穆公卻是風華正茂的年齡。
晉惠公夷吾,之所以殺死那麽多大臣,內在原因是這些大臣都是擁護重耳的。在夷吾看來,隻要盡量多殺死這些人,自己就可以坐穩晉國國君之位。但隨之而來的,是晉國的各種災害。
夷吾繼位後,晉國連續幾年風不調雨不順。先是風暴災害,隨後是蝗蟲遍地。公元前647年,晉國又發生一場大範圍的旱災。夷吾繼位之前是內亂,繼位之後是天災。是天災,也是人禍。
眼看著晉國田地裏禾苗枯死,大片農田顆粒無收。很多百姓在死亡線上掙紮。雖然調撥了各地的糧食庫存,但需要糧食的人口太多了。以至於到後來,就連晉國士兵們也開始餓肚子。
連續幾年的災禍,使晉國難以為繼。百姓四處逃荒,很多人西渡黃河,來到秦國境內求生。晉國君臣無奈,隻好從秦國買糧。
買賣,有賣才有買。秦穆公與大臣們商量,是不是賣糧食給晉國。有的大臣堅決反對,這個時候,就應該懲罰夷吾。秦穆公力排眾議,答應了晉國大夫慶鄭,秦國開始向晉國出售糧食。
為了盡快解除晉國的饑荒,秦國出動了很多馬車、船隻和將士、百姓。大批糧食通過黃河、汾水等黃河支流,運到了晉國國都絳城,還有晉國其他地方。晉國百姓歡唿雀躍、笑逐顏開。
因為夷吾的失信,秦穆公完全可以拒絕出售糧食,並且趁機攻打晉國。如果是這樣,晉國很快就會被秦國攻占。但秦穆公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發起了被稱為“泛舟之役”的運糧義舉。
但事情並沒有按照夷吾的思路去進行,因為失信於秦國,又對裏克等人大開殺戒。夷吾在晉國的威信,一天不如一天。而在整個周王室治下的中原地區,夷吾更是被各諸侯國詬病。
邳鄭被殺還有一個誘因,就是他與秦穆公合謀,打算驅逐晉惠公,然後迎迴在翟國的重耳為國君。可當邳鄭打算送重禮,拉攏呂省、郤稱、郤芮等人時被識破,結果被殺。邳鄭被殺後,他的兒子邳豹逃往秦國。邳豹要求秦穆公攻打晉國,沒能成功。
上一次晉國的內亂,也就是“曲沃代翼”,進行了長達78年的內戰。不但數位國君被殺,相關的大臣也不能幸免。由此可見,春秋時不隻是國君之位,就是文武大臣,也是一個高危職業。
在晉國內亂期間,還發生了狄人攻滅溫地的戰役。溫國也是個古國,後來封給了周王室的蘇氏家族。但這個蘇氏家族,在“子頹之亂”中,幫助過王子頹。後來因為受到周惠王的打壓,幹脆投靠了狄人。但蘇氏處理不好與狄人的關係,於是狄人攻打蘇氏。
作為周惠王兒子的周襄王,仍然惦記著那點事。所以對狄人攻打蘇氏,充耳不聞。結果溫地被狄人攻占。為了活命,蘇子逃往洛邑,勉強被周襄王收留。很多蘇氏族人,都逃到了衛國。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古溫國,即蘇國,從諸侯國名單裏消失了。
周襄王繼位第二年,也是夷吾繼位這一年,周襄王派周公忌父,還有齊國、秦國幾個大夫,一起去絳城拜訪晉惠公。第二年,周襄王又派召公姬過拜訪晉惠公。為什麽周襄王接連派大臣前往晉國?可能的原因,是周襄王想探知這位晉國國君的為人。
結果讓周襄王很失望,因為夷吾對待這些訪客,不是居高臨下就是傲慢無禮。周公忌父、召公姬過,不可能給夷吾說好話。
雖然周襄王已經做了兩年多周王,但他那位弟弟王子帶,時刻覬覦著周王之位,這就是“王子帶之亂”。王子帶幾次帶領戎兵攻打洛邑,都被周王室的軍隊,還有鄰近諸侯國的軍隊擊退。
洮地會盟不久,宋桓公就重病纏身。太子茲甫多次要把國君之位讓給庶兄目夷,都被目夷拒絕。為了讓庶弟茲甫順利繼位,目夷跑到了衛國。公元前651年春天,在位三十年的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就是宋襄公。得知茲甫繼位,目夷才迴到宋國。
迴到宋國的目夷,被宋襄公任命為國相,輔佐朝政。
但熱衷於會盟的齊桓公,在宋桓公還沒有入土為安的時候,就發布通知,召集國君們在葵丘會盟。無奈之下,宋襄公隻好放下父親的喪事,前往葵丘與齊桓公等人見麵。
在這次會盟中,齊桓公把太子薑昭,托付給了宋襄公。對剛繼位的宋襄公來說,中原霸主把太子交付給他,這是多麽大的榮耀。這時的齊桓公已經到了晚年,所以宋襄公很爽快就答應了。
西方的秦國,在秦穆公的帶領下,正在為富國強兵,進行著各方麵的努力。就在秦穆公娶穆姬不久,他利用百裏奚的奴隸身份,用五張黑羊皮,把百裏奚接到秦國,並被任命為秦國國相。
秦穆公又從宋國接來了蹇叔,任命蹇叔為上大夫。對父親被殺逃到秦國的丕豹,也予以重用。秦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秦穆公的雄心壯誌,也隨著秦國的強盛,一天天在增長。
黃國與江國,已經投靠了齊桓公,當然江國、黃國就不會再給楚國進貢。楚成王大怒,於公元前649年冬,出兵攻打黃國。
第二年,楚成王又出兵攻打江國。在這一年,黃國終於被楚國攻滅。不過,江國並沒有滅亡,而是在楚國的占領之下。
楚成王攻打黃國和江國,齊桓公並沒有救援黃國。這能夠理解,因為第一,齊國等中原諸侯國,距離江國、黃國有些遠;第二,黃國、江國,本來就是楚國的勢力範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齊桓公老了。人不服老不行,不管這個人是國君,還是什麽人。
與齊桓公老當益壯相比,秦穆公卻是風華正茂的年齡。
晉惠公夷吾,之所以殺死那麽多大臣,內在原因是這些大臣都是擁護重耳的。在夷吾看來,隻要盡量多殺死這些人,自己就可以坐穩晉國國君之位。但隨之而來的,是晉國的各種災害。
夷吾繼位後,晉國連續幾年風不調雨不順。先是風暴災害,隨後是蝗蟲遍地。公元前647年,晉國又發生一場大範圍的旱災。夷吾繼位之前是內亂,繼位之後是天災。是天災,也是人禍。
眼看著晉國田地裏禾苗枯死,大片農田顆粒無收。很多百姓在死亡線上掙紮。雖然調撥了各地的糧食庫存,但需要糧食的人口太多了。以至於到後來,就連晉國士兵們也開始餓肚子。
連續幾年的災禍,使晉國難以為繼。百姓四處逃荒,很多人西渡黃河,來到秦國境內求生。晉國君臣無奈,隻好從秦國買糧。
買賣,有賣才有買。秦穆公與大臣們商量,是不是賣糧食給晉國。有的大臣堅決反對,這個時候,就應該懲罰夷吾。秦穆公力排眾議,答應了晉國大夫慶鄭,秦國開始向晉國出售糧食。
為了盡快解除晉國的饑荒,秦國出動了很多馬車、船隻和將士、百姓。大批糧食通過黃河、汾水等黃河支流,運到了晉國國都絳城,還有晉國其他地方。晉國百姓歡唿雀躍、笑逐顏開。
因為夷吾的失信,秦穆公完全可以拒絕出售糧食,並且趁機攻打晉國。如果是這樣,晉國很快就會被秦國攻占。但秦穆公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發起了被稱為“泛舟之役”的運糧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