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各諸侯國,非常擔心強大起來的楚國。那麽楚國就有恃無恐嗎?也不是。楚國對中原各諸侯國,心裏也是有擔心的。楚國擔心的,是中原諸侯國的團結一心,尤其是晉國、齊國的強大。
隻有強大起來,才有發言權,才有搶奪天下、爭奪霸權的資格。楚國更擔心某一天,齊國或晉國兼並了中原各諸侯國。到那時,楚國爭奪中原霸權的腳步,必將戛然而止。
為防範中原諸侯國南下,也為了防範鄭國、秦國等強鄰可能對楚國的攻擊,楚國在與漢水相鄰的崇山峻嶺之間,構築了一條具有防禦功能的軍事堡壘,這就是楚方城。
中國的萬裏長城名聞天下,那麽最早修建長城的是哪個諸侯國?答案是楚國,而不是秦國。具體楚方城修建於什麽時間,可能不容易確定。大概時間,應該在楚武王當政期間。
楚方城是楚國西北邊境的軍事要塞,與後來秦國、趙國等修建的長城,還是有區別的。北方的長城,一段距離設一個烽火台;楚方城則是由很多正方形的城池或營寨連接起來的。
楚方城占地幾十平方公裏,規模宏大。至於為什麽叫楚方城,可能與所在地有個方城縣有關。也有可能,楚武王先修建了楚方城,然後才有了方城縣。因為所建堡壘或營寨都是正方形,堡壘之間互相聯通。這樣的防禦設施,在當時發揮了一定作用。
與後來秦國、趙國等國的長城相比,楚方城明顯要寬大得多。但從長度來說,北方長城要比楚方城長得多。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率領楚國大軍,通過楚方城北上。來到汝水流域,楚文王給一些文武分封了田地。之後揮師東北,大軍進入陳國境內。從楚國西北到陳國之間,一係列的諸侯國,不是被楚國兼並,就是被楚國占領。所以,楚軍很容易進入陳國。
楚軍來到陳國,想幹什麽?是想吞並陳國?並不是。因為中原絕大多數諸侯國,已經團結在齊桓公周圍。如果明目張膽占領陳國,齊桓公一定會召集眾多中原諸侯國,對楚軍群起而攻之。
楚軍是來陳國旅遊的?當然不是。楚軍來到陳國,就是為了給中原諸侯國施加壓力、耀武揚威的。通過展示楚軍的威武雄壯,來增加楚國在中原的存在感。楚文王這一舉動,讓中原各諸侯國惶恐不安。但楚軍的示威,也堅定了齊桓公與楚國較量的決心。
很顯然,楚軍是從蔡國的土地上進入陳國的。楚軍出現在自己的國土上,讓陳宣公和陳國文武大臣如臨大敵,但又無可奈何,隻能聽之任之。既不敢驅趕走楚軍,更不敢與楚軍正麵較量。
但楚軍能夠來到陳國,說明楚國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中原腹地。慌了手腳的陳宣公,緊急和群臣商議。商議什麽?當然商議是留在齊國陣營,還是加入楚國陣營?還是繼續觀望?
與陳國密切相關的,還有一個小小的頓國。頓國是個姬姓封國,子爵。頓國被陳國、許國、蔡國和胡國包圍著。因為國土狹小,人口很少,所以曆史上就依附於陳國,是陳國的保護國。
但楚國人的到來,陳國人都嚇得不輕,更別提保護頓國了。楚文王到這裏,到底意欲何為?他命令大軍攻占了頓國,但並沒有滅亡頓國。就像在陳國一樣,打服頓國以後,楚國就撤軍了。
滅掉翼城大宗以後,連同在曲沃的時間,晉武公共執政三十九年。就在楚文王入侵陳國、攻打頓國這一年,晉武公去世了。晉武公活了78歲,去世後兒子姬詭諸繼位,就是晉獻公。
晉國公子們的名字,很多都與戰爭有關。晉國第九任國君晉穆侯,給長子起名字叫仇,即太子姬仇;後來,又給次子起名字叫成師,即姬成師。結果,姬成師的後裔即小宗,與姬仇的後裔即大宗,進行了長達67年的曲沃代翼之戰。結果是,曲沃代翼。
姬詭諸的名字,與晉武公攻打戎狄有關。晉武公不但擊敗戎狄,還俘虜了戎狄首領詭諸。後來,晉武公就給兒子起這個名字。
晉武公在位時期,還曾派兵消滅了荀國。把荀國的土地,賜給大夫原黯。因為在曲沃代翼之戰時,虢國、芮國、梁國、荀國、賈國等諸侯國,都曾經幫助晉國大宗攻打曲沃小宗。
晉武公用戎狄首領的名字,當做兒子的名字。並且這個兒子,已成為晉國的國君。接下來晉國會不會發生什麽?拭目以待吧。
當年楚武王攻下權國,把權國改為權縣,任命宗室大臣鬥緡為縣尹。後來鬥緡拋開主子楚武王,想恢複權國,自己當權國國君,結果被楚武王殺死。為了防患於未然,楚武王把原來權國的遺民,遷移到邊境一個叫那處的地方,並且改派閻敖為縣尹。
閻敖率領一些巴國人攻打申國,並且占領了那處。公元前676年,與楚國反目成仇的巴人,攻占了楚國與巴國交界的那處。坐鎮那處的閻敖,畏首畏尾不敢應戰,獨自棄城遊水逃走了。
巴人乘勝追擊,開始攻打楚國都城郢都。眼看著郢都危在旦夕,楚文王一怒之下斬殺了閻敖。這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因為閻敖的家族很龐大,殺了閻敖,在其家人、族人的帶領下,楚國竟然發生了內亂。巴人一見大喜,出動大軍再次攻打楚國。
在楚國生死存亡的時刻,楚文王隻好親自領兵,迎戰巴人。由於準備不足,結果楚軍在一個長江渡口,被巴人打敗。
敢於到中原腹地耀武揚威的楚軍,竟然敗在了巴人手下。由此可見,當時巴人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誰能想到,兼並、占領了幾十個諸侯國的楚國,敗給了巴人。沒辦法,楚文王隻好撤兵。
當楚文王率領戰敗的楚軍,來到郢都南門的時候,把守郢都的大閽鬻拳,以楚國法律規定,打了敗仗的將士不允許入城。閽鬻堅持原則,就是不讓楚文王和楚國將士進入郢都。
這可把楚文王愁壞了,勞師遠征,雖然戰敗了,但連都城都進不去。難道軍隊隻能百戰百勝,不允許打一場敗仗?打了敗仗就不能迴到國都?這樣的法律,是不是太苛刻,尤其是對待國君。
隻有強大起來,才有發言權,才有搶奪天下、爭奪霸權的資格。楚國更擔心某一天,齊國或晉國兼並了中原各諸侯國。到那時,楚國爭奪中原霸權的腳步,必將戛然而止。
為防範中原諸侯國南下,也為了防範鄭國、秦國等強鄰可能對楚國的攻擊,楚國在與漢水相鄰的崇山峻嶺之間,構築了一條具有防禦功能的軍事堡壘,這就是楚方城。
中國的萬裏長城名聞天下,那麽最早修建長城的是哪個諸侯國?答案是楚國,而不是秦國。具體楚方城修建於什麽時間,可能不容易確定。大概時間,應該在楚武王當政期間。
楚方城是楚國西北邊境的軍事要塞,與後來秦國、趙國等修建的長城,還是有區別的。北方的長城,一段距離設一個烽火台;楚方城則是由很多正方形的城池或營寨連接起來的。
楚方城占地幾十平方公裏,規模宏大。至於為什麽叫楚方城,可能與所在地有個方城縣有關。也有可能,楚武王先修建了楚方城,然後才有了方城縣。因為所建堡壘或營寨都是正方形,堡壘之間互相聯通。這樣的防禦設施,在當時發揮了一定作用。
與後來秦國、趙國等國的長城相比,楚方城明顯要寬大得多。但從長度來說,北方長城要比楚方城長得多。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率領楚國大軍,通過楚方城北上。來到汝水流域,楚文王給一些文武分封了田地。之後揮師東北,大軍進入陳國境內。從楚國西北到陳國之間,一係列的諸侯國,不是被楚國兼並,就是被楚國占領。所以,楚軍很容易進入陳國。
楚軍來到陳國,想幹什麽?是想吞並陳國?並不是。因為中原絕大多數諸侯國,已經團結在齊桓公周圍。如果明目張膽占領陳國,齊桓公一定會召集眾多中原諸侯國,對楚軍群起而攻之。
楚軍是來陳國旅遊的?當然不是。楚軍來到陳國,就是為了給中原諸侯國施加壓力、耀武揚威的。通過展示楚軍的威武雄壯,來增加楚國在中原的存在感。楚文王這一舉動,讓中原各諸侯國惶恐不安。但楚軍的示威,也堅定了齊桓公與楚國較量的決心。
很顯然,楚軍是從蔡國的土地上進入陳國的。楚軍出現在自己的國土上,讓陳宣公和陳國文武大臣如臨大敵,但又無可奈何,隻能聽之任之。既不敢驅趕走楚軍,更不敢與楚軍正麵較量。
但楚軍能夠來到陳國,說明楚國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中原腹地。慌了手腳的陳宣公,緊急和群臣商議。商議什麽?當然商議是留在齊國陣營,還是加入楚國陣營?還是繼續觀望?
與陳國密切相關的,還有一個小小的頓國。頓國是個姬姓封國,子爵。頓國被陳國、許國、蔡國和胡國包圍著。因為國土狹小,人口很少,所以曆史上就依附於陳國,是陳國的保護國。
但楚國人的到來,陳國人都嚇得不輕,更別提保護頓國了。楚文王到這裏,到底意欲何為?他命令大軍攻占了頓國,但並沒有滅亡頓國。就像在陳國一樣,打服頓國以後,楚國就撤軍了。
滅掉翼城大宗以後,連同在曲沃的時間,晉武公共執政三十九年。就在楚文王入侵陳國、攻打頓國這一年,晉武公去世了。晉武公活了78歲,去世後兒子姬詭諸繼位,就是晉獻公。
晉國公子們的名字,很多都與戰爭有關。晉國第九任國君晉穆侯,給長子起名字叫仇,即太子姬仇;後來,又給次子起名字叫成師,即姬成師。結果,姬成師的後裔即小宗,與姬仇的後裔即大宗,進行了長達67年的曲沃代翼之戰。結果是,曲沃代翼。
姬詭諸的名字,與晉武公攻打戎狄有關。晉武公不但擊敗戎狄,還俘虜了戎狄首領詭諸。後來,晉武公就給兒子起這個名字。
晉武公在位時期,還曾派兵消滅了荀國。把荀國的土地,賜給大夫原黯。因為在曲沃代翼之戰時,虢國、芮國、梁國、荀國、賈國等諸侯國,都曾經幫助晉國大宗攻打曲沃小宗。
晉武公用戎狄首領的名字,當做兒子的名字。並且這個兒子,已成為晉國的國君。接下來晉國會不會發生什麽?拭目以待吧。
當年楚武王攻下權國,把權國改為權縣,任命宗室大臣鬥緡為縣尹。後來鬥緡拋開主子楚武王,想恢複權國,自己當權國國君,結果被楚武王殺死。為了防患於未然,楚武王把原來權國的遺民,遷移到邊境一個叫那處的地方,並且改派閻敖為縣尹。
閻敖率領一些巴國人攻打申國,並且占領了那處。公元前676年,與楚國反目成仇的巴人,攻占了楚國與巴國交界的那處。坐鎮那處的閻敖,畏首畏尾不敢應戰,獨自棄城遊水逃走了。
巴人乘勝追擊,開始攻打楚國都城郢都。眼看著郢都危在旦夕,楚文王一怒之下斬殺了閻敖。這一下子,捅了馬蜂窩。因為閻敖的家族很龐大,殺了閻敖,在其家人、族人的帶領下,楚國竟然發生了內亂。巴人一見大喜,出動大軍再次攻打楚國。
在楚國生死存亡的時刻,楚文王隻好親自領兵,迎戰巴人。由於準備不足,結果楚軍在一個長江渡口,被巴人打敗。
敢於到中原腹地耀武揚威的楚軍,竟然敗在了巴人手下。由此可見,當時巴人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誰能想到,兼並、占領了幾十個諸侯國的楚國,敗給了巴人。沒辦法,楚文王隻好撤兵。
當楚文王率領戰敗的楚軍,來到郢都南門的時候,把守郢都的大閽鬻拳,以楚國法律規定,打了敗仗的將士不允許入城。閽鬻堅持原則,就是不讓楚文王和楚國將士進入郢都。
這可把楚文王愁壞了,勞師遠征,雖然戰敗了,但連都城都進不去。難道軍隊隻能百戰百勝,不允許打一場敗仗?打了敗仗就不能迴到國都?這樣的法律,是不是太苛刻,尤其是對待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