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般的慘狀持續三百年。
黃河長江,中原江南。這擁有四季,富饒肥美的山河。讓草原的群狼們饞紅了眼,再也不肯迴老家喝西北風。
從此,華夏的概念被重新修訂,同時被君王們承認。從此,中原和草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此,你方唱罷我登場。風水輪流轉到現在,再也拉扯不開。
而天朝的人民,尤其此時的南都群眾,對此抱吃瓜心態。
成王敗寇,他們是勝利者。過去越慘,側麵說明現在越好。
今年是天曆十二年,天朝第兩百一十六年。
這個時間,東西兩漢,南北二宋,皆已滅亡。
這個時間,晚唐藩鎮林立,天子被宦官廢立。江山萎縮,苟延殘喘的衰敗。
而日月天朝,十年改革碩果累累,正是盛世!哪有絲毫衰敗?
故貶故讚今,天朝群眾表示理所當然。
聚仙樓舞台幕後。
“大小眼,林淵這話……”
羊儉皺眉思索。他年紀雖小,卻屢經磨難,飽見人情,直覺話中有意。
“的確不對頭!”
馬小虎也說:“北胡對南苗。曹太一素喜自稱楚蠻狂人,娶的夫人也是苗女。
碧眼兒故意說楚淮的人物,似在嘲諷……不怕死嗎?
奇怪,我沒跟他講過曹太一身世啊。”
“你是沒講,但他可以打聽呀。收集情報這方麵,你是無意,他是有意。”
羊儉想想說:“我倒覺得,林淵隻是故意這麽說。而聽的人怎麽想,就不知道了。”
“啥意思?”馬小虎問。
羊儉想著林淵閑聊時的話語:“曆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故有心之人,總能以史為鑒……”
“彼其娘之聽不懂!”
馬小虎苦惱:“讀書人總喜歡耍墨水。說話說一半,陰陽怪氣,忒不痛快!”
“……大小眼,你好像沒資格說這話!”
說話間,羊儉看見寧靜,在不遠處吃力抱著餐具,忙過去幫他。
“在這停停。”
寧靜說:“我要聽林哥說書。”
台上林淵進入正文:“且說東晉成帝年間,那時北方已被五胡占領。
隻因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見奇雄!
其時,有我漢家英雄祖逖,發奮圖強,素有誓清中原,驅虜複土之誌。
他北伐數年,收複了黃河以南大片領土。嚇得那胡主石勒,不敢南侵。
可惜!祖逖之際遇,跟千年後的嶽武穆一模一樣!
外有強敵,內有庸君。以致北伐未成,隻得憂恨而逝!”
“可憐!”
眾人皆歎。東晉名將祖逖,壯誌未酬,英名永垂不朽!
他的聞雞起舞、南塘一出、先吾著鞭、中流擊楫等典故,更是孩童必學。
林淵說:“祖逖死後,他那戰無不勝的軍隊,一時群龍無首。
而東晉君臣,對這支由北方流民組成的強軍,十分猜忌。采取種種惡劣手段,分化壓迫。
雙方隔閡越來越深。最終流民軍忍無可忍,在叛將蘇峻和祖逖之弟祖約的率領下,發動叛亂……
嘖嘖,諸位!這流民大禍,曆朝曆代皆乃重大毒瘤。處理不好,就是國之大患啊!”
“額……”
正沉浸在盛世中的南都群眾,都感不妥。
眾所周知,天朝百年來,流民隱患嚴重。九大反行之一的丐幫,說白了就是流民勢力。
而這些人有半成以上,最終義無反顧,走上了造反道路。
這小哥……已經是在抨擊時政了!區區一個說書的……未免膽子太大。
林淵毫不在意這些。年輕氣盛的花朵,對文字獄這種東西表示無知。
“一旦叛亂,昔日的英雄變成反賊。既是叛亂,便會濫殺無辜。
其中,叛軍將領江播,殺了一個出生兩淮,名叫桓彝的江左名士。
這一殺,便喚醒一個魔王!乃是桓彝之子——桓溫。
那時他年雖十五,頗有豪傑氣。聞父被殺,枕戈泣血,誓要複仇。
他苦修三年,單身混入江宅,將仇人一家全部手刃!血仇終報,由此,為時人所稱許!”
“殺得好——”
一樓有眾多江湖俠客。他們讀書不多,不清楚這是何人。但對於這種快意恩仇之舉,皆是大加讚賞。
林淵微笑,待掌聲漸息,接著說:“長大後的桓溫,出落得長大魁梧,一表人才。尤其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姿貌甚偉。
各位,所謂相由心生。桓溫如此異相,可見其心中的萬丈豪情。
因才貌雙全,晉帝將南康長公主司馬興男下嫁與他。他與同齡的名士謝奕,互為知己益友,並將其稱為方外司馬。
謝奕嗜酒,每每找桓溫拚酒。桓溫鬥不過,便躲入公主老婆的閨房。他老婆司馬興男大樂,幽怨說‘若非狂司馬,安得見郎君?’”
眾客皆笑,都感這夫婦是妙人。
“值得一提!”
林淵話鋒一轉:“這位方外司馬,陳郡謝奕。他有一個弟弟叫謝安,有一個兒子叫謝玄。
前者是後來的東晉名相,後者是赫赫有名的北府軍創建者。
四十年後,這對叔侄聯手幹了一票,震驚天下。那便是以八萬大破八十萬的千古大戰——淝水之戰!”
那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就算讀書甚少之人也有所耳聞。
眾客驚歎,那桓溫摯友的胞弟幼子都如此了得。那他本身,又作出了何等大業?
“彼時天下大亂。北方群胡激鬥正烈,南方的東晉朝廷也不太平。
為爭權奪利,各大勢力爭先內耗。反把北伐討賊,收地血恥這種事忘在一邊。
如此格局,似桓溫這種野心與奇才兼備的血性男兒,如何肯在家安分守己?
他開始主動參入政局。先借素有賢名的會稽王司馬昱,得到荊楚重地的大權。
後持節,盡掌長江上遊的兵權。如此,奠定了霸業的起步!
諸位——”
林淵音量高昂,臂如鷹展:
“大爭之世,一己之力所能創下的事業。根本不是看兵多,看地廣。而是取決於,是否有一顆王霸之心!
桓溫既掌邊疆重權,當即下了重塑天下的決心。
首先,要保證長江防禦。
趁巴蜀成漢的政權衰弱。桓溫抓住戰機,未等朝廷迴複,便率萬人孤軍討伐成漢。
如此兵少又孤軍深入,怎麽看都是必敗。但他膽大包天,智深勇武。
僅僅半年,破成都,捉偽帝。蕩平成漢,收複巴蜀。桓溫之名,一炮打響!
此次小試牛刀,向天下展示了雄才,桓溫的壯誌當然不會滿足!
北方胡擄猖獗,亂我江山,奴我子民。真英雄豈能袖手?
為了更大的功勳和榮耀,他上疏朝廷希望北伐。
但平蜀之戰,已引起了東晉君臣的猜忌。認為桓溫是不弱於曹操的梟雄。
眼下他已擁有八州的軍政大權。若北伐成功,功名聲望便無人能擋。
於是,他們拒絕了桓溫北伐。而是選擇自己,派人北伐。
結果……幾度慘敗,國人怨恨!證明的,隻是東晉群臣,搞內鬥是好手,收複失地,純屬外行的外行!”
“呃……”
聽客中的讀書人沉默。
朝廷腐敗,偶爾罵一下解氣不算什麽,但你一個說書的,這般冷嘲熱諷……
“東晉的喪師慘敗。敗得,不僅是國力,更是人心!
無數人對腐爛的朝局失望,轉而投向蒸蒸日上的桓溫。
而桓溫也宛如曹操轉世,對待人才不拘一格的任用。勢力日益強大,此乃——”
林淵大指一揮,如金戈鐵馬,頗具氣勢:“陽謀取勢之術。”
“白富爺,這位親好有學問!”杜艾雙眼呈星星狀。
白富帥啃著蘋果:“他爺爺的,不像說書倒像講課……
不過,講得比那些酸儒有氣勢得多!”
“……東晉的落敗,意味著國內再無抑製桓溫之力。他漸成半獨立狀態,漸露不臣之心。
五年後,做好充足準備的桓溫,誓師北伐。
他已入中年,各方麵都處巔峰。
霸者野心,足以遮天吞地!
他以一己之力,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從此,拉開桓溫三伐群胡的壯舉。
台下眾賓被他氣勢所帶,皆入了戲。
“第一次,討伐最強胡國前秦。
四萬桓家軍水路並進,從荊楚北上。路線,與千年後的嶽武穆一樣。
北方最強的胡人之國,拿桓溫毫無辦法。
他屢戰無敵,連破敵將。僅僅兩月,已打到了舊都長安東邊的灞上。攻滅前秦,隻在眨眼之間!
附近郡縣更是紛紛來降。桓溫撫喻百姓,使其安居複業。
關中百姓牽牛擔酒沿路迎接,許多老人疼哭失聲:不想今生還能再見官軍!
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千年後,同樣偏安一隅的南宋,若有此奇才。何至於大文豪陸遊,發出這死不瞑目的感慨?”
“……”台下議論紛紛。
出生草莽的江湖豪客,紛紛大讚舉酒,而所有讀書人則臉色難看。
他們熟讀經史,自是知道桓溫是何人,這小哥如此讚揚一個野心人物,實在……
“長安東邊的灞上,諧音霸傷,有霸王傷心之意。有時……也暗示著悲涼的天意!”
林淵語氣忽變滄桑:“曆史是何等的巧合!
五百年前,霸王項羽在灞上,與劉邦鴻門宴終止刀鋒。
五百年後,因種種原因,桓溫一樣止步於此。
因戰線拉得太長,晉軍糧草不濟。狡猾的胡虜發現這點,采取堅壁清野的戰法。
桓溫無奈,隻得攜關中人口退迴荊楚。
撤退途中,又遭前秦追擊,損失慘重。於是第一次北伐,宣告結束。”
黃河長江,中原江南。這擁有四季,富饒肥美的山河。讓草原的群狼們饞紅了眼,再也不肯迴老家喝西北風。
從此,華夏的概念被重新修訂,同時被君王們承認。從此,中原和草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此,你方唱罷我登場。風水輪流轉到現在,再也拉扯不開。
而天朝的人民,尤其此時的南都群眾,對此抱吃瓜心態。
成王敗寇,他們是勝利者。過去越慘,側麵說明現在越好。
今年是天曆十二年,天朝第兩百一十六年。
這個時間,東西兩漢,南北二宋,皆已滅亡。
這個時間,晚唐藩鎮林立,天子被宦官廢立。江山萎縮,苟延殘喘的衰敗。
而日月天朝,十年改革碩果累累,正是盛世!哪有絲毫衰敗?
故貶故讚今,天朝群眾表示理所當然。
聚仙樓舞台幕後。
“大小眼,林淵這話……”
羊儉皺眉思索。他年紀雖小,卻屢經磨難,飽見人情,直覺話中有意。
“的確不對頭!”
馬小虎也說:“北胡對南苗。曹太一素喜自稱楚蠻狂人,娶的夫人也是苗女。
碧眼兒故意說楚淮的人物,似在嘲諷……不怕死嗎?
奇怪,我沒跟他講過曹太一身世啊。”
“你是沒講,但他可以打聽呀。收集情報這方麵,你是無意,他是有意。”
羊儉想想說:“我倒覺得,林淵隻是故意這麽說。而聽的人怎麽想,就不知道了。”
“啥意思?”馬小虎問。
羊儉想著林淵閑聊時的話語:“曆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故有心之人,總能以史為鑒……”
“彼其娘之聽不懂!”
馬小虎苦惱:“讀書人總喜歡耍墨水。說話說一半,陰陽怪氣,忒不痛快!”
“……大小眼,你好像沒資格說這話!”
說話間,羊儉看見寧靜,在不遠處吃力抱著餐具,忙過去幫他。
“在這停停。”
寧靜說:“我要聽林哥說書。”
台上林淵進入正文:“且說東晉成帝年間,那時北方已被五胡占領。
隻因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見奇雄!
其時,有我漢家英雄祖逖,發奮圖強,素有誓清中原,驅虜複土之誌。
他北伐數年,收複了黃河以南大片領土。嚇得那胡主石勒,不敢南侵。
可惜!祖逖之際遇,跟千年後的嶽武穆一模一樣!
外有強敵,內有庸君。以致北伐未成,隻得憂恨而逝!”
“可憐!”
眾人皆歎。東晉名將祖逖,壯誌未酬,英名永垂不朽!
他的聞雞起舞、南塘一出、先吾著鞭、中流擊楫等典故,更是孩童必學。
林淵說:“祖逖死後,他那戰無不勝的軍隊,一時群龍無首。
而東晉君臣,對這支由北方流民組成的強軍,十分猜忌。采取種種惡劣手段,分化壓迫。
雙方隔閡越來越深。最終流民軍忍無可忍,在叛將蘇峻和祖逖之弟祖約的率領下,發動叛亂……
嘖嘖,諸位!這流民大禍,曆朝曆代皆乃重大毒瘤。處理不好,就是國之大患啊!”
“額……”
正沉浸在盛世中的南都群眾,都感不妥。
眾所周知,天朝百年來,流民隱患嚴重。九大反行之一的丐幫,說白了就是流民勢力。
而這些人有半成以上,最終義無反顧,走上了造反道路。
這小哥……已經是在抨擊時政了!區區一個說書的……未免膽子太大。
林淵毫不在意這些。年輕氣盛的花朵,對文字獄這種東西表示無知。
“一旦叛亂,昔日的英雄變成反賊。既是叛亂,便會濫殺無辜。
其中,叛軍將領江播,殺了一個出生兩淮,名叫桓彝的江左名士。
這一殺,便喚醒一個魔王!乃是桓彝之子——桓溫。
那時他年雖十五,頗有豪傑氣。聞父被殺,枕戈泣血,誓要複仇。
他苦修三年,單身混入江宅,將仇人一家全部手刃!血仇終報,由此,為時人所稱許!”
“殺得好——”
一樓有眾多江湖俠客。他們讀書不多,不清楚這是何人。但對於這種快意恩仇之舉,皆是大加讚賞。
林淵微笑,待掌聲漸息,接著說:“長大後的桓溫,出落得長大魁梧,一表人才。尤其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姿貌甚偉。
各位,所謂相由心生。桓溫如此異相,可見其心中的萬丈豪情。
因才貌雙全,晉帝將南康長公主司馬興男下嫁與他。他與同齡的名士謝奕,互為知己益友,並將其稱為方外司馬。
謝奕嗜酒,每每找桓溫拚酒。桓溫鬥不過,便躲入公主老婆的閨房。他老婆司馬興男大樂,幽怨說‘若非狂司馬,安得見郎君?’”
眾客皆笑,都感這夫婦是妙人。
“值得一提!”
林淵話鋒一轉:“這位方外司馬,陳郡謝奕。他有一個弟弟叫謝安,有一個兒子叫謝玄。
前者是後來的東晉名相,後者是赫赫有名的北府軍創建者。
四十年後,這對叔侄聯手幹了一票,震驚天下。那便是以八萬大破八十萬的千古大戰——淝水之戰!”
那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就算讀書甚少之人也有所耳聞。
眾客驚歎,那桓溫摯友的胞弟幼子都如此了得。那他本身,又作出了何等大業?
“彼時天下大亂。北方群胡激鬥正烈,南方的東晉朝廷也不太平。
為爭權奪利,各大勢力爭先內耗。反把北伐討賊,收地血恥這種事忘在一邊。
如此格局,似桓溫這種野心與奇才兼備的血性男兒,如何肯在家安分守己?
他開始主動參入政局。先借素有賢名的會稽王司馬昱,得到荊楚重地的大權。
後持節,盡掌長江上遊的兵權。如此,奠定了霸業的起步!
諸位——”
林淵音量高昂,臂如鷹展:
“大爭之世,一己之力所能創下的事業。根本不是看兵多,看地廣。而是取決於,是否有一顆王霸之心!
桓溫既掌邊疆重權,當即下了重塑天下的決心。
首先,要保證長江防禦。
趁巴蜀成漢的政權衰弱。桓溫抓住戰機,未等朝廷迴複,便率萬人孤軍討伐成漢。
如此兵少又孤軍深入,怎麽看都是必敗。但他膽大包天,智深勇武。
僅僅半年,破成都,捉偽帝。蕩平成漢,收複巴蜀。桓溫之名,一炮打響!
此次小試牛刀,向天下展示了雄才,桓溫的壯誌當然不會滿足!
北方胡擄猖獗,亂我江山,奴我子民。真英雄豈能袖手?
為了更大的功勳和榮耀,他上疏朝廷希望北伐。
但平蜀之戰,已引起了東晉君臣的猜忌。認為桓溫是不弱於曹操的梟雄。
眼下他已擁有八州的軍政大權。若北伐成功,功名聲望便無人能擋。
於是,他們拒絕了桓溫北伐。而是選擇自己,派人北伐。
結果……幾度慘敗,國人怨恨!證明的,隻是東晉群臣,搞內鬥是好手,收複失地,純屬外行的外行!”
“呃……”
聽客中的讀書人沉默。
朝廷腐敗,偶爾罵一下解氣不算什麽,但你一個說書的,這般冷嘲熱諷……
“東晉的喪師慘敗。敗得,不僅是國力,更是人心!
無數人對腐爛的朝局失望,轉而投向蒸蒸日上的桓溫。
而桓溫也宛如曹操轉世,對待人才不拘一格的任用。勢力日益強大,此乃——”
林淵大指一揮,如金戈鐵馬,頗具氣勢:“陽謀取勢之術。”
“白富爺,這位親好有學問!”杜艾雙眼呈星星狀。
白富帥啃著蘋果:“他爺爺的,不像說書倒像講課……
不過,講得比那些酸儒有氣勢得多!”
“……東晉的落敗,意味著國內再無抑製桓溫之力。他漸成半獨立狀態,漸露不臣之心。
五年後,做好充足準備的桓溫,誓師北伐。
他已入中年,各方麵都處巔峰。
霸者野心,足以遮天吞地!
他以一己之力,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從此,拉開桓溫三伐群胡的壯舉。
台下眾賓被他氣勢所帶,皆入了戲。
“第一次,討伐最強胡國前秦。
四萬桓家軍水路並進,從荊楚北上。路線,與千年後的嶽武穆一樣。
北方最強的胡人之國,拿桓溫毫無辦法。
他屢戰無敵,連破敵將。僅僅兩月,已打到了舊都長安東邊的灞上。攻滅前秦,隻在眨眼之間!
附近郡縣更是紛紛來降。桓溫撫喻百姓,使其安居複業。
關中百姓牽牛擔酒沿路迎接,許多老人疼哭失聲:不想今生還能再見官軍!
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千年後,同樣偏安一隅的南宋,若有此奇才。何至於大文豪陸遊,發出這死不瞑目的感慨?”
“……”台下議論紛紛。
出生草莽的江湖豪客,紛紛大讚舉酒,而所有讀書人則臉色難看。
他們熟讀經史,自是知道桓溫是何人,這小哥如此讚揚一個野心人物,實在……
“長安東邊的灞上,諧音霸傷,有霸王傷心之意。有時……也暗示著悲涼的天意!”
林淵語氣忽變滄桑:“曆史是何等的巧合!
五百年前,霸王項羽在灞上,與劉邦鴻門宴終止刀鋒。
五百年後,因種種原因,桓溫一樣止步於此。
因戰線拉得太長,晉軍糧草不濟。狡猾的胡虜發現這點,采取堅壁清野的戰法。
桓溫無奈,隻得攜關中人口退迴荊楚。
撤退途中,又遭前秦追擊,損失慘重。於是第一次北伐,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