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微微頷首,那矜貴與威嚴的神色仿若與生俱來,絲毫未減,緩緩啟唇道:
“既然有朝廷的任命,那便請入座吧,來人,給這位張州牧送把椅子來。”
他的嗓音低沉醇厚,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壓迫感,話音剛落,侍從便如敏捷的狸貓,趕忙搬來一把雕花梨木椅,穩穩放置在諸侯們的坐席之間。椅子擺放妥當,發出輕微的悶響,卻似在營帳內激起了無形的漣漪。
張安見狀,神色泰然自若,未有絲毫忸怩作態,從容不迫地邁步上前。
他的每一步都沉穩篤定,落地有聲,仿佛腳下的土地都隨之微微震顫,自帶一種無形卻攝人的氣場,引得周圍不少人忍不住再度細細打量,目光中滿是探尋與揣測。
待張安安然落座,袁紹清了清嗓子,打破短暫的寂靜,繼續說道:
“如今我等十九路諸侯會盟於此,皆為討伐董卓那逆賊,匡扶漢室正統。”
“張州牧此番前來助力,倒也是一番美意。隻是這聯軍之中,各路人馬皆有其責,不知張州牧可有何打算,欲在這討伐之戰中擔任何等職責?”
他目光直直地投向張安,眼中隱有審視之意,似要將對方的心思看穿。
張安微微欠身,抱拳行禮,動作行雲流水,盡顯禮數周全,隨後朗聲道:“袁盟主所言極是。”
“我黃巾軍此番前來,一則是表明願為漢室效力之心,二則也是想在這討伐董卓之戰中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願率本部兵馬,聽憑盟主調遣,或為先鋒,衝鋒陷陣,以我軍之勇猛,挫敵銳氣;或負責糧草押運,憑借嚴謹調度,確保大軍後勤無憂。但憑盟主安排,我等定當全力以赴,絕無二話。”
他言辭懇切,擲地有聲,營帳內迴音陣陣。
袁紹聽了張安的話,眸底深處悄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仿若平靜湖麵泛起的細微漣漪。
他原本心存顧慮,暗自揣測這張安帶著黃巾軍前來,多半會借機提出些刁鑽苛刻的要求,或是妄圖大肆擴充自家勢力,沒成想對方竟這般爽快利落,毫無拖泥帶水地表示願意聽從調遣。
不過,多年來對黃巾軍的固有印象,讓他心底那幾分疑慮仍如陰雲般揮之不去,畢竟黃巾軍往昔可是朝廷眼中欲除之而後快的叛逆勢力。
袁術在一旁冷哼一聲,聲音不大,卻滿是鄙夷與不屑,小聲嘟囔道:“哼,這黃巾賊能安什麽好心,怕是別有所圖,故意在這說些漂亮話罷了。” 說罷,還翻了個白眼,滿臉的不耐煩。
孫堅卻再次對張安高看了一眼,他霍然起身,聲若洪鍾般大聲說道:
“張州牧如此爽快,倒不失為一條好漢!我孫堅向來敬佩有擔當之人,若真能如張州牧所言,全力投入此戰,那董卓老賊覆滅之日便不遠矣!”
言語間,滿是對張安的激賞與期許,一雙虎目熠熠生輝。
曹操依舊麵帶微笑,仿若置身事外的旁觀者,默默觀察著眾人的反應。可那看似平和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湧動,他心中暗自盤算著這張安的真實意圖,以及這黃巾軍加入會對局勢產生何種深遠影響,猶如一位精於布局的棋手,在心底默默推演棋局。
公孫瓚也點頭讚許道:“張州牧此舉,確是深明大義。想當初我與玄德等人也曾與黃巾軍有過交手,彼時情景,曆曆在目。如今看來,時過境遷,這黃巾軍在張安帶領下倒也有了新氣象,脫胎換骨,令人刮目相看。”
劉備也附和道:“是啊,但願此次討伐董卓之戰,能在諸位齊心協力之下大獲全勝,還漢室一個朗朗乾坤,讓百姓重歸安寧。” 說罷,還微微抱拳,以示敬意。
關羽和張飛則依舊是一臉冷峻,仿若兩尊冰冷的雕塑。隻是偶爾,目光會在張安身上短暫停留,似是在不動聲色地評估著這個突然加入的對手或是盟友,眸底寒光隱現。
張安坐在椅子上,神色平靜如水,仿若外界的議論紛紛與己無關,他心裏明鏡似的,深知雖說已表明了態度,但要真正融入這聯軍,贏得這些諸侯發自內心的信任,前路漫漫,絕非易事。
不過,他本就誌不在此,在這亂世之中,他心心念念的是為黃巾軍謀求更好的發展,為那 “天下太平” 的理想披荊斬棘、添磚加瓦。
袁紹話音剛落,眾人正各自陷入沉思,思忖著這黃巾軍加入後的種種事宜,營帳內一時靜謐得有些壓抑。
忽聞一聲爆喝仿若晴天霹靂,在營帳內轟然炸響:“你這等小賊都可入座,我家哥哥為何不能入席與汝等共飲?”
正是張飛那豹頭環眼的猛漢,他怒目圓睜,眼眶似要瞪裂,死死盯著張安,滿臉的煞氣仿佛實質化,洶湧撲麵而來。
原來,張飛竟是認出了張安就是當年假冒關靖,在酒裏下藥將自己藥翻之人,舊賬一經翻起,頓時怒火攻心,哪還顧得上此刻身處何場合,滿心的憤懣驅使他當下便吼出了聲。
他這一吼,仿若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讓營帳內的氣氛緊繃到了極點,劍拔弩張。袁紹眉頭緊鎖,仿若擰成一個 “川” 字,麵露不悅,厲聲嗬斥道:“放肆!此乃會盟之地,豈容你這般喧嘩!劉使君雖有賢名,但如今尚未有何大功於聯軍,這坐席安排自當有其規矩,豈是你能隨意叫嚷的!”
袁術也在一旁陰陽怪氣地幫腔道:“就是就是,一個小小馬弓手,也想與我等同席共飲,莫要在此丟人現眼了。”
說罷,嘴角還勾起一抹輕蔑的笑意。
劉備在一旁聽了這些話,臉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落寞與無奈,仿若有烏雲悄然遮蔽了眼眸。
他雖心懷壯誌,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前來會盟,可畢竟此時還未嶄露頭角,在這些諸侯眼中,地位著實不高,仿若隱匿在陰影中的無名小卒。
關羽則麵色陰沉如墨,雙手緊緊攥住青龍偃月刀的刀柄,指節泛白,似是拚盡全力強忍著心中的怒火。
隻要張飛再有個閃失,他恐怕便要不顧一切地發作,提刀斬人,周身散發著肅殺之氣。
就在這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際,張安卻神色平靜地站起身來,仿若清風拂麵,不起波瀾。他朝著眾人抱拳行了一禮,動作優雅,禮數周全,隨後朗聲道:
“盟主,諸位,你們卻不知,劉使君,確是有資格和我等聯席共飲。”
“他乃天橫貴胄,中山靖王之後,景帝之玄孫。”
“這漢室天下,本就是劉家的江山,如今劉使君雖暫未建功,可這等尊貴身份在此,又豈會辱沒了我等的會盟之地?”
“況且,我觀劉使君心懷天下,有壯誌雄心,日後必成大器,此時若能給予其應有的尊重,日後說不定能得他相助,於聯軍討伐董卓之事,亦是一大助力。”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條理清晰,仿若潺潺溪流,滋潤著眾人緊繃的心弦。
張安這一番話,恰似一陣春風,吹進眾人心裏,讓不少諸侯微微一愣,仿若如夢初醒,繼而暗自思索起來。
袁紹聽了,麵色稍緩,仿若烏雲散去,露出些許晴空。他雖對劉備的出身有所耳聞,但此前並未太過放在心上,如今聽張安這般一說,倒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暗暗點頭。
孫堅也點頭讚同道:“張州牧所言甚是。劉使君的身份擺在那兒,我等確實不該如此輕慢。況且,這聯軍之中,多一人助力總是好的。” 說罷,還朝劉備投去友善的目光。
曹操則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心中暗忖這張安倒是會做人,這番話既給了劉備麵子,又讓自己在這聯軍中博得了個好名聲,果真是個有心機的人物,不由得對其多了幾分欣賞。
公孫瓚更是趕忙附和道:“沒錯沒錯,玄德與我乃是舊識,我深知他的為人與誌向,確實當得起與我等同席共飲。”
說罷,還拍了拍劉備的肩膀,以示安慰。
經此一事,眾人對張安的看法又有了些許變化,仿若重新認識了此人。
而劉備看向張安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感激與敬佩,仿若覓得知音。
張飛雖仍是氣唿唿的,但見眾人態度有所轉變,也不好再發作,隻是狠狠地瞪了張安一眼,心中暗忖這小賊今日倒是說了幾句人話,哼了一聲,便不再言語。
關羽見此情形,鬆開了緊握刀柄的手,微微朝張安點了點頭,算是領了這份人情,冷峻的麵容上也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緩和。
袁紹見狀,沉吟片刻後說道:“既然張州牧如此說,那便給劉使君添上一把椅子,讓他與我等同席共飲吧。” 侍從得令,手腳麻利地又搬來一把椅子,放置在合適的位置,發出輕微的聲響。
劉備朝著眾人抱拳行禮,感激涕零道:“多謝盟主,多謝諸位,備定當竭盡所能,為討伐董卓之事效犬馬之勞!” 說罷,眼眶微紅,盡顯動容。
於是,這場小小的風波,在張安的一番調解下,暫時平息了下來。
可經此一遭,這聯軍之中的人際關係與局勢發展,愈發錯綜複雜起來,仿若一張無形的大網,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後的變數更是難以估量……
“既然有朝廷的任命,那便請入座吧,來人,給這位張州牧送把椅子來。”
他的嗓音低沉醇厚,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壓迫感,話音剛落,侍從便如敏捷的狸貓,趕忙搬來一把雕花梨木椅,穩穩放置在諸侯們的坐席之間。椅子擺放妥當,發出輕微的悶響,卻似在營帳內激起了無形的漣漪。
張安見狀,神色泰然自若,未有絲毫忸怩作態,從容不迫地邁步上前。
他的每一步都沉穩篤定,落地有聲,仿佛腳下的土地都隨之微微震顫,自帶一種無形卻攝人的氣場,引得周圍不少人忍不住再度細細打量,目光中滿是探尋與揣測。
待張安安然落座,袁紹清了清嗓子,打破短暫的寂靜,繼續說道:
“如今我等十九路諸侯會盟於此,皆為討伐董卓那逆賊,匡扶漢室正統。”
“張州牧此番前來助力,倒也是一番美意。隻是這聯軍之中,各路人馬皆有其責,不知張州牧可有何打算,欲在這討伐之戰中擔任何等職責?”
他目光直直地投向張安,眼中隱有審視之意,似要將對方的心思看穿。
張安微微欠身,抱拳行禮,動作行雲流水,盡顯禮數周全,隨後朗聲道:“袁盟主所言極是。”
“我黃巾軍此番前來,一則是表明願為漢室效力之心,二則也是想在這討伐董卓之戰中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願率本部兵馬,聽憑盟主調遣,或為先鋒,衝鋒陷陣,以我軍之勇猛,挫敵銳氣;或負責糧草押運,憑借嚴謹調度,確保大軍後勤無憂。但憑盟主安排,我等定當全力以赴,絕無二話。”
他言辭懇切,擲地有聲,營帳內迴音陣陣。
袁紹聽了張安的話,眸底深處悄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仿若平靜湖麵泛起的細微漣漪。
他原本心存顧慮,暗自揣測這張安帶著黃巾軍前來,多半會借機提出些刁鑽苛刻的要求,或是妄圖大肆擴充自家勢力,沒成想對方竟這般爽快利落,毫無拖泥帶水地表示願意聽從調遣。
不過,多年來對黃巾軍的固有印象,讓他心底那幾分疑慮仍如陰雲般揮之不去,畢竟黃巾軍往昔可是朝廷眼中欲除之而後快的叛逆勢力。
袁術在一旁冷哼一聲,聲音不大,卻滿是鄙夷與不屑,小聲嘟囔道:“哼,這黃巾賊能安什麽好心,怕是別有所圖,故意在這說些漂亮話罷了。” 說罷,還翻了個白眼,滿臉的不耐煩。
孫堅卻再次對張安高看了一眼,他霍然起身,聲若洪鍾般大聲說道:
“張州牧如此爽快,倒不失為一條好漢!我孫堅向來敬佩有擔當之人,若真能如張州牧所言,全力投入此戰,那董卓老賊覆滅之日便不遠矣!”
言語間,滿是對張安的激賞與期許,一雙虎目熠熠生輝。
曹操依舊麵帶微笑,仿若置身事外的旁觀者,默默觀察著眾人的反應。可那看似平和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湧動,他心中暗自盤算著這張安的真實意圖,以及這黃巾軍加入會對局勢產生何種深遠影響,猶如一位精於布局的棋手,在心底默默推演棋局。
公孫瓚也點頭讚許道:“張州牧此舉,確是深明大義。想當初我與玄德等人也曾與黃巾軍有過交手,彼時情景,曆曆在目。如今看來,時過境遷,這黃巾軍在張安帶領下倒也有了新氣象,脫胎換骨,令人刮目相看。”
劉備也附和道:“是啊,但願此次討伐董卓之戰,能在諸位齊心協力之下大獲全勝,還漢室一個朗朗乾坤,讓百姓重歸安寧。” 說罷,還微微抱拳,以示敬意。
關羽和張飛則依舊是一臉冷峻,仿若兩尊冰冷的雕塑。隻是偶爾,目光會在張安身上短暫停留,似是在不動聲色地評估著這個突然加入的對手或是盟友,眸底寒光隱現。
張安坐在椅子上,神色平靜如水,仿若外界的議論紛紛與己無關,他心裏明鏡似的,深知雖說已表明了態度,但要真正融入這聯軍,贏得這些諸侯發自內心的信任,前路漫漫,絕非易事。
不過,他本就誌不在此,在這亂世之中,他心心念念的是為黃巾軍謀求更好的發展,為那 “天下太平” 的理想披荊斬棘、添磚加瓦。
袁紹話音剛落,眾人正各自陷入沉思,思忖著這黃巾軍加入後的種種事宜,營帳內一時靜謐得有些壓抑。
忽聞一聲爆喝仿若晴天霹靂,在營帳內轟然炸響:“你這等小賊都可入座,我家哥哥為何不能入席與汝等共飲?”
正是張飛那豹頭環眼的猛漢,他怒目圓睜,眼眶似要瞪裂,死死盯著張安,滿臉的煞氣仿佛實質化,洶湧撲麵而來。
原來,張飛竟是認出了張安就是當年假冒關靖,在酒裏下藥將自己藥翻之人,舊賬一經翻起,頓時怒火攻心,哪還顧得上此刻身處何場合,滿心的憤懣驅使他當下便吼出了聲。
他這一吼,仿若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讓營帳內的氣氛緊繃到了極點,劍拔弩張。袁紹眉頭緊鎖,仿若擰成一個 “川” 字,麵露不悅,厲聲嗬斥道:“放肆!此乃會盟之地,豈容你這般喧嘩!劉使君雖有賢名,但如今尚未有何大功於聯軍,這坐席安排自當有其規矩,豈是你能隨意叫嚷的!”
袁術也在一旁陰陽怪氣地幫腔道:“就是就是,一個小小馬弓手,也想與我等同席共飲,莫要在此丟人現眼了。”
說罷,嘴角還勾起一抹輕蔑的笑意。
劉備在一旁聽了這些話,臉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落寞與無奈,仿若有烏雲悄然遮蔽了眼眸。
他雖心懷壯誌,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前來會盟,可畢竟此時還未嶄露頭角,在這些諸侯眼中,地位著實不高,仿若隱匿在陰影中的無名小卒。
關羽則麵色陰沉如墨,雙手緊緊攥住青龍偃月刀的刀柄,指節泛白,似是拚盡全力強忍著心中的怒火。
隻要張飛再有個閃失,他恐怕便要不顧一切地發作,提刀斬人,周身散發著肅殺之氣。
就在這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際,張安卻神色平靜地站起身來,仿若清風拂麵,不起波瀾。他朝著眾人抱拳行了一禮,動作優雅,禮數周全,隨後朗聲道:
“盟主,諸位,你們卻不知,劉使君,確是有資格和我等聯席共飲。”
“他乃天橫貴胄,中山靖王之後,景帝之玄孫。”
“這漢室天下,本就是劉家的江山,如今劉使君雖暫未建功,可這等尊貴身份在此,又豈會辱沒了我等的會盟之地?”
“況且,我觀劉使君心懷天下,有壯誌雄心,日後必成大器,此時若能給予其應有的尊重,日後說不定能得他相助,於聯軍討伐董卓之事,亦是一大助力。”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條理清晰,仿若潺潺溪流,滋潤著眾人緊繃的心弦。
張安這一番話,恰似一陣春風,吹進眾人心裏,讓不少諸侯微微一愣,仿若如夢初醒,繼而暗自思索起來。
袁紹聽了,麵色稍緩,仿若烏雲散去,露出些許晴空。他雖對劉備的出身有所耳聞,但此前並未太過放在心上,如今聽張安這般一說,倒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暗暗點頭。
孫堅也點頭讚同道:“張州牧所言甚是。劉使君的身份擺在那兒,我等確實不該如此輕慢。況且,這聯軍之中,多一人助力總是好的。” 說罷,還朝劉備投去友善的目光。
曹操則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心中暗忖這張安倒是會做人,這番話既給了劉備麵子,又讓自己在這聯軍中博得了個好名聲,果真是個有心機的人物,不由得對其多了幾分欣賞。
公孫瓚更是趕忙附和道:“沒錯沒錯,玄德與我乃是舊識,我深知他的為人與誌向,確實當得起與我等同席共飲。”
說罷,還拍了拍劉備的肩膀,以示安慰。
經此一事,眾人對張安的看法又有了些許變化,仿若重新認識了此人。
而劉備看向張安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感激與敬佩,仿若覓得知音。
張飛雖仍是氣唿唿的,但見眾人態度有所轉變,也不好再發作,隻是狠狠地瞪了張安一眼,心中暗忖這小賊今日倒是說了幾句人話,哼了一聲,便不再言語。
關羽見此情形,鬆開了緊握刀柄的手,微微朝張安點了點頭,算是領了這份人情,冷峻的麵容上也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緩和。
袁紹見狀,沉吟片刻後說道:“既然張州牧如此說,那便給劉使君添上一把椅子,讓他與我等同席共飲吧。” 侍從得令,手腳麻利地又搬來一把椅子,放置在合適的位置,發出輕微的聲響。
劉備朝著眾人抱拳行禮,感激涕零道:“多謝盟主,多謝諸位,備定當竭盡所能,為討伐董卓之事效犬馬之勞!” 說罷,眼眶微紅,盡顯動容。
於是,這場小小的風波,在張安的一番調解下,暫時平息了下來。
可經此一遭,這聯軍之中的人際關係與局勢發展,愈發錯綜複雜起來,仿若一張無形的大網,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後的變數更是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