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黃巾軍踏入會盟之地,整齊劃一的軍容仿若一道淩厲的勁風,刹那間吹散了諸人心中的輕視。


    周邊原本投來不屑目光的將士們,此刻不禁瞪大了雙眼,眼中的不屑如同春日殘雪,迅速消融,轉而被滿滿的驚訝所替代。


    隻見黃巾軍的隊列之中,將士們個個身姿挺拔,精神抖擻,仿若一杆杆標槍筆直佇立。


    他們邁出的步伐整齊劃一,落腳鏗鏘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眾人的心尖上,激起微微的震顫。


    身上的鎧甲雖說比不上那些世家強軍的精良華美,卻被擦拭得鋥亮,在日光的映照下,泛出冷峻的光澤;手中武器亦是寒光閃閃,利刃好似擇人而噬的毒蛇,隱隱散發著一股不容小覷的肅殺之氣,彰顯著這支隊伍嚴苛的紀律與不凡的戰鬥力。


    張安一襲黑袍勁裝,騎在高頭大馬之上,麵色沉靜如水,仿若波瀾不驚的幽潭,深邃難測。


    他目光從容地自四周緩緩掃過,所到之處,眾人下意識地挺直腰背,仿若被一股無形的威壓所震懾。


    典韋則瞪大了那雙銅鈴般的眼睛,眸中兇光畢露,虎視眈眈地迴瞪著周遭不懷好意的目光。


    他雙手緊攥雙戟,手臂上青筋暴起,好似隨時準備揮舞起這奪命兇器,甕聲甕氣地嘟囔道:“哼!這些個家夥,瞧啥瞧,再瞧把他們眼珠子挖出來!” 那兇悍模樣,令不少心懷惡意之人悄悄往後縮了縮。


    管亥同樣滿臉警惕,握緊了手中的大刀,刀刃因用力而微微顫動,低聲對張安道:“主公,這些諸侯看樣子沒安啥好心眼兒,咱可得小心著點兒,別中了他們的算計。”


    張安微微點頭,神色依舊沉穩,輕聲道:“無妨,我等既來此,便是要看看這熱鬧背後的門道。且先安營紮寨,待諸事妥當,我去會會這些諸侯,探探他們的虛實。”


    說罷,張安便帶著典韋、管亥以及幾名親衛,步伐堅定地朝著諸侯聯軍的主營帳走去。


    他們的身影漸行漸遠,卻仿若攜帶著無盡變數,這場即將拉開帷幕的會麵,究竟會引出怎樣的風雲變幻,是一拍即合的攜手,還是針鋒相對的衝突,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宛如被迷霧重重籠罩。


    這十八路諸侯,恰似一張囊括天下各方勢力的巨網,錯綜複雜,各懷心思。


    盟主袁紹,出身名門望族袁家,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仿若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門生故吏如繁星般遍布天下,在諸侯當中威望頗高,一唿百應。


    他身材高大挺拔,儀容威重,身披一襲華麗戰甲,甲片在日光下閃爍奪目;頭戴高冠,更襯出他幾分領袖風範與尊貴氣質。


    隻是,那深埋心底的驕傲,如同隱匿的暗刺,時不時刺痛旁人;優柔寡斷的性格,又如沉重的枷鎖,為日後聯軍的紛爭悄然埋下隱患,仿若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袁術作為袁紹的同父異母兄弟,同樣浸染著世家子弟的傲慢氣息。


    他為人狹隘多疑,心胸仿若狹窄的小巷,容不得他人;野心勃勃卻又缺乏雄才大略,恰似手持鈍刀妄圖屠龍的莽夫。


    他滿心嫉妒袁紹能坐上盟主之位,因而暗中對袁紹的決策諸多掣肘,事事作對,一心隻想著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至覬覦那至高無上、遙不可及的皇位,眼中時常流露出不加掩飾的貪婪與欲望。


    孫堅宛如一頭來自江東的猛虎,氣勢洶洶,銳不可當。


    他容貌不凡,麵龐仿若刀削般堅毅,目光銳利如鷹隼,隻需淡淡一掃,便能讓人感受到其中滿溢的英武之氣。


    其所率領的江東子弟兵,更是個個勇猛善戰,對孫堅忠心耿耿,仿若一群誓死追隨狼王的悍狼。


    孫堅手持威名赫赫的古錠刀,跨下騎著一匹神駿無比的駿馬,身姿矯健,在聯軍中顯得格外突出,仿若鶴立雞群。


    他一心報國,對董卓的惡行深惡痛絕,恨不能生啖其肉,因此在討伐董卓的行動中最為積極,麾下軍隊亦是戰鬥力極強的一股中堅力量,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


    曹操此時兵力雖不算雄厚,卻仿若隱匿在暗處的智囊,智謀超群,有遠見卓識。


    他眼神深邃,仿若無盡黑洞,能洞察人心的幽微之處;身著一襲黑色戰甲,仿若融入夜色的幽靈,默默在人群中觀察著各方動靜,不動聲色地謀劃著自己的棋局。


    自獻刀不成之後,他對董卓的仇恨愈發強烈,猶如熊熊烈火在胸腔燃燒,滿心期望通過這次聯軍,真正將董卓勢力連根拔起。


    可他也清醒地認識到,眼前這些諸侯各懷心思,貌合神離,要達成目標絕非易事,前路仿若布滿荊棘。


    公孫瓚來自幽州,麾下有一支精銳的騎兵,仿若一陣唿嘯而過的黑色旋風,戰鬥力驚人。


    他為人正直豪爽,與劉備、關羽、張飛關係匪淺,仿若手足兄弟。


    在聯軍中,他的存在為北方勢力增添了不少分量,仿若堅實的基石,撐起一片勢力範圍。


    劉備此時還未發跡,卻心懷壯誌,仿若懷揣珍寶的隱者,滿心憧憬著大放異彩的那一天。


    他帶著關羽和張飛,跟在公孫瓚身後參與會盟。


    關羽身長九尺,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往那一站,仿若戰神下凡,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壓;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手持丈八蛇矛,滿臉的煞氣,好似剛從戰場上廝殺歸來,讓人不敢輕易招惹,光是那氣勢,便能嚇退不少怯懦之輩。


    除此之外,還有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等諸侯。


    他們或是地方郡守,肩負一地治理之責;或是一方豪強,手握雄厚資源。


    各自帶著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加入聯軍,有的是真心為了匡扶漢室,仿若赤誠的義士;有的則是借機擴張地盤,心懷不軌;還有的是被大勢裹挾而來,身不由己。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利益衝突,恰似隱藏在暗處的暗礁,密密麻麻,隨時可能讓聯軍這隻大船觸礁沉沒,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當張安出現在這些諸侯麵前時,營帳內瞬間仿若被投入石子的湖麵,泛起層層漣漪,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


    有的驚訝於黃巾軍的膽量,竟敢堂而皇之地參與諸侯會盟,仿若驚掉了下巴;有的則滿臉不屑,認為黃巾軍是來攪局的,眼中滿是鄙夷;而少數有遠見的人,卻在暗暗思索黃巾軍此行的目的,以及是否能利用黃巾軍來達到自己的某些意圖,目光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


    張安神色自若,仿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不卑不亢地向前踏出一步,朗聲道:“在下青州牧張安,見過諸位。”


    聲音沉穩有力,仿若洪鍾鳴響,刹那間讓營帳內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那些原本正低聲交談或神色各異打量著他的諸侯們,此刻紛紛將目光聚焦在了張安身上,仿若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


    袁紹坐在盟主之位上,眉頭微微皺起,仿若擰成一個 “川” 字,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在他看來,這黃巾軍向來是朝廷欲除之而後快的頭號叛逆,如今這張安居然也敢大搖大擺地出現在這諸侯會盟之地,還自稱青州牧,著實有些放肆,仿若公然挑釁他的權威。


    可念在當下正值聯軍共同討伐董卓的關鍵當口,若是貿然發作,恐遭旁人詬病,影響聯軍士氣,於是隻是冷冷地說道:“哼,青州牧?這朝廷何時封了你這等叛逆之徒為青州牧?莫不是自封的吧?” 話語中滿是質疑與輕蔑。


    袁術在一旁更是陰陽怪氣地附和道:“就是就是,一個小小黃巾賊,也敢在此妄稱官職,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莫要髒了我等這會盟之地。” 說罷,還掩鼻作勢,仿若張安身上帶著什麽汙穢之物。


    孫堅卻是微微一愣,他此前倒是聽聞過青州黃巾軍在張安的帶領下頗有幾分氣象,紀律嚴明,百姓安居樂業。如今見這張安儀表不凡,麵對諸多諸侯的刁難,神色依舊沉穩,仿若波瀾不驚的湖麵,心中不禁升起一絲好奇,便沒有跟著出言嘲諷,反倒靜下心來細細觀察。


    曹操則目光深邃地看著張安,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他深知這亂世之中,能在青州站穩腳跟,將黃巾軍發展到如今規模的張安,絕非泛泛之輩。


    此刻他倒想看看這張安如何應對這些諸侯的刁難,仿若等待一場好戲開場,於是隻是靜靜地觀察著,並未言語。


    公孫瓚倒是想起了自己與劉備等人在早些時候曾與黃巾軍有過些交集,心中暗忖這張安或許就是那時候聽說過的黃巾軍首領,當下便也沒有立刻表態,隻是神色略顯複雜地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既有往昔迴憶的感慨,又有對當下局勢的擔憂。


    張安聽著袁紹和袁術的嘲諷話語,心中冷哼一聲,仿若冬日寒風過境,可麵上依舊平靜如水,仿若什麽都沒聽到。他環視了一圈在場的諸侯,緩緩說道:


    “諸位莫要誤會,這青州牧之位,雖起初朝廷未曾正式冊封,但如今青州之地,在我張安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充足,軍隊井然有序。朝廷見我能保一方平安,這才下旨正式封我為青州牧,也好讓我能更好地為漢室效力。”


    他這番話說得不緊不慢,條理清晰,仿若緩緩流淌的溪流,滋潤著眾人的心田,倒是讓一些諸侯心中微微一動。畢竟在這亂世之中,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治理有方的,可不多見,仿若珍稀瑰寶,令人心生向往。


    劉備在一旁微微點頭,他一直心係百姓,聽張安此言,對其倒也生出了幾分好感,仿若覓得知音。


    關羽和張飛則依舊神色冷峻,隻是默默地站在劉備身後,注視著眼前的一切,仿若兩尊門神,守護著劉備。


    張安見眾人神色各異,繼續說道:“此次我率兵馬前來,並非是來攪局,而是聽聞諸位欲討伐董卓,此乃匡扶漢室之舉,我黃巾軍也同樣心係漢室,願為這天下太平出一份力,所以特來與諸位共襄此舉。”


    他這一番話,又在諸侯中引起了一番不同的反響,仿若投入不同池塘的石子,激起不同的水花。


    有的諸侯開始重新審視起眼前這個年輕的青州牧張安,仿若重新認識一個陌生人;而有的諸侯依舊心存疑慮,這張安的到來,究竟會給這場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之事帶來怎樣的變數,一切都還在未知之數,仿若迷霧重重,讓人看不真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有良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妖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妖九死並收藏我在三國有良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