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秦子非和白玥兩人見天色已晚,找了一家客棧酒飯用後是一夜無話,第二天起來用過早飯以後,兩個人又一起上街去遊玩一番。


    兩人正在街上走著,忽然發現前麵有人群聚集,白玥很少見到人間的風景,心性特別的貪玩,和秦子非也湊到人群中去看看熱鬧,隻見人群中圍著一個妙齡女子,約有20幾歲,身穿粉色衣裙,此刻正坐在地上在那裏低聲哭泣。


    人群中隻聽有人低聲說,唉!這小女子也夠可憐的,自幼父母雙亡來揚州投親,哪知投親不成,身上又沒有盤纏,已經在這裏流落街頭好幾日了,是啊!是啊!要不是大家可憐她,給她點吃的東西,估計早就餓死在街頭了。


    秦子非和白玥兩人聽著人群中的議論,不僅心中也生同情之心,秦子非和白玥走到這女子麵前,輕聲說著姑娘……姑娘別哭了,有什麽可以幫到你的嗎?


    那姑娘聽著秦子非和白玥兩個人的勸導,抬起頭來一看,眼前是一個儒雅書生,在看書生旁邊是一個仙子一樣的女子,不僅心生讚歎好一對金童玉女,神仙般的伴侶。


    於是開口說道:“公子姑娘小女子這廂有禮了,我本是青州人士,姓宮名仙綺自幼父母雙亡,本來想到揚州城投奔舅舅,怎奈他在幾日前不幸染病身亡,我一介女子身無分文,又無家可歸,一時想到身世如浮沉雨打萍,竟無歸處,讓兩位笑話了。


    秦子非聽後暗生憐憫之心,在看這女子,膚若凝脂,明目皓齒,天生麗質,想必也是一個大家閨秀,於是問到:“仙綺姑娘可還有近親在世”?宮仙綺聽後歎道:“京城還有一個遠房姑媽,隻是路途遙遠,小女子隻身一人,“身無分文”,孤身難投啊!


    哦……秦子非聽後對宮仙綺說道:“小生正欲進京趕考”如若不棄可一路相伴,盤纏之物雖不豐盛但一日三餐自是無憂,不知仙綺姑娘可願否?


    宮仙綺聽後心裏自是歡喜不已,急忙對秦子非和白玥兩人深施一躬,道:“如此有勞公子和姑娘了,大恩大德無以為報”,仙綺姑娘快快請起,秦子非急忙欲上前攙扶,又看看身邊的白玥覺得有點冒失……迴到客棧安排好了宮仙綺姑娘,幾人就準備休息。


    是夜,秦子非正在房中看書,突聽一聲聲琴聲從院中傳來,這琴聲憂傷中透漏出悲涼無奈淒苦,秦子非越聽越入迷,放下手中書卷,走了出來隨著琴聲來到院中,隻見白色月光下,月影朦朧中宮仙綺正撥鉉彈奏。


    好琴,好琴……此情此景隻應天上有,秦子非鼓掌喝彩道,宮仙綺急忙對秦子非深施一禮,道“啊……秦公子讓你笑話了”,仙綺一時感歎身世,胡亂彈奏,實是不堪登的大雅之堂。


    仙綺姑娘客氣了這琴聲優雅,淒離實在是好曲,哦,秦公子竟如此懂得樂曲!不如為我撫琴,我為你獻上一舞如何?


    難得姑娘有此雅興,秦子非坐在琴案之前說道:“今日月色正美,又有仙綺姑娘作舞,也罷,待我撫琴一曲,說罷他輕柔的彈奏著琴鉉,嘴裏唱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琴聲和著歌聲,高昂起伏,宮仙綺看著秦子非的一舉一動,竟呆立了半天,隨後嬌柔一笑,手中長袖一甩舞了起來,翩翩舞姿,如蝴蝶飛舞,百花齊放,好歌好舞!


    半響……琴聲忽換,卻是《霓裳羽衣歌》原名為《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微之是唐朝大詩人元稹的字;也就是說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這首詩是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詩寫的,但元稹的這首詩已失傳。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宮廷舞之一,它融詩歌、音樂、舞蹈於一體。唐詩中常能看到有關霓裳羽衣舞的記述;白居易在他的多首詩中都提到了霓裳羽衣舞及曲子,並且說:“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而《霓裳羽衣歌》這首詩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看到的對此舞及曲子最詳盡的描述,也是研究唐朝宮廷舞及音樂相當珍貴的資料。下麵我先介紹一下《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的來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唐)鄭嵎《津陽門詩注》中說:“葉法善引明皇入月宮,聞樂歸,笛寫其半,會西涼府楊敬忠進《婆羅門曲》,聲調脗合,按之便韻,乃合二者製《霓裳羽衣曲》”。


    葉法善是唐朝很著名的修道士,據說道術通玄。另外在《明皇雜錄》、柳宗元的《龍城錄》、《集異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述。鄭嵎的記述與白居易詩中寫的:“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比較吻合;開元年間,河西節度使楊敬忠,將經西域輾轉傳入涼州的天竺佛曲《婆羅門曲》依律創聲,獻給唐明皇。李隆基獲曲後,結合自己所聽到的仙樂,加以潤色並製詞,親自創製成了這首梨園名曲。天寶十三年,他又易曲名為《霓裳羽衣曲》。綜上所述,《霓裳羽衣曲》應是一首神傳舞曲。


    另外,《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朝法曲中的精品。法曲又稱法樂,始見於東晉《法顯傳》(東晉僧人法顯的遊記)一書,因用於佛教的法會而得名,法曲在隋朝時由印度傳入中國。


    又據《新唐書·禮樂十二》記載:“初,隋有法曲,其間清而近雅,器有撓、鈸、磬、鍾、幢簫、琵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使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其後,河西節度使楊敬忠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終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將畢,引聲益緩。……開元二十四年,升胡部於堂上。


    而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後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這些記載也都與白居易詩中的描述比較吻合。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段),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構成,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


    《散序》的六遍為前奏曲,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即所謂的“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又稱《歌頭》或《拍序》,它是一個慢板的抒情樂段,中間也有由慢轉快的幾次變化。


    它有歌有舞,也有器樂伴奏,就是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即所謂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以舞蹈為主,隻有樂器伴奏而沒有歌唱,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開始時,有散板的引起,稱為“入破”。


    白居易的《臥聽法曲(霓裳)》詩稱:“朦朧閑夢初成後,婉轉柔聲入破時”,可見其曲調是相當抒情的,不過很快就轉入“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的快板部分。


    這一部分在轉入快板前有一個由散板入快板的過渡段“虛催”,中間也還有由快轉更快的幾次變化。此曲結尾時節奏再次放慢,然後拖長一音作結,白居易自注雲:“凡曲將畢,皆聲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長引一聲也”,可見《霓裳羽衣曲》由於舞曲的要求,結尾處沒有像別的大曲那樣采用極快的“煞袞”作結,尾音拖得很長。


    《霓裳羽衣曲》在唐宮廷中倍受青睞,在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宮廷中表演時,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采用群舞形式。此舞後來傳到民間,也有采用單人或雙人舞形式。有關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詩中均有精彩描寫。


    此曲的伴奏樂器,除了前麵提到的磬、簫、箏、笛以外,白居易還提到“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清絃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就是說還用到箜篌、篳篥、笙等樂器


    而在唐玄宗時代的宮廷表演時,卻用了玉磬四簴(架)與琴、瑟、築、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看來其樂隊編製比較接近清樂的係統。此曲傳到民間,也有采用單一樂器演奏,如用琵琶、箏、笛等樂器;也可采用幾件樂器合奏,如:箜篌、篳篥、笙、箏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飾,“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絲帔如飛雲流霞,佩著黃金裝嵌瓔珞珠串,響聲泠泠,清脆悅耳;秀發梳成雙鬟,頭上飾金嵌的珠花,舞姿輕盈柔美,進退飄忽,長袖翩翩似弱柳扶風,裙裾輕曳像繚繞流雲,飾羽毛的舞裝隨雙臂揮動,如鸞鳳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龐大而多變的曲體,它的藝術表現、意境創造以及對外來音樂的吸收與融化都顯示了唐代宮廷音樂及舞蹈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下麵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的全文: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對寒食春風天,玉鉤闌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複止。


    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迤邐1。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2。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3。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4。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5。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6。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7。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8。


    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9。


    清絃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祇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鍾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仿佛覩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唿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


    君不見,我歌雲:驚破霓裳羽衣曲10。又不見,我詩雲:曲愛霓裳未拍時11。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12。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隻在人抬舉。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13。


    注釋:1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yè)彈吹聲迤邐(yili):是凡唐朝的法曲開始演奏時,磬(唐代指銅缽)、箏、簫、笛等金石絲竹逐一發聲,霓裳羽衣曲也是這樣。“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壓按的彈奏方法。


    2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沒有節拍,所以尚未開始跳舞。


    3中序擘(bo)騞(huo)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樂曲從中序(也稱拍序)開始打節拍,這時舞蹈也開始了。“擘”表示撥彈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騞”表示暴裂聲。“擘騞”其實就是用拇指抬弦後迅速切音,這樣樂器會發出類似暴裂的聲音。


    4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這四句都是形容剛開始起舞時的姿態。


    5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上元”是指上元夫人,傳說中的神女;在天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王母娘娘。“萼綠”、“飛瓊”分別是萼綠華和許飛瓊,都是天宮中的仙女。


    6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為十二遍,然後樂曲結束。


    7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結尾時節奏再次放慢,然後拖長一音後才結束,如長空鶴唳。


    8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峽”指忠州(今重慶忠縣)。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詩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馬升任忠州刺史。


    9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bi)篥(li)沈平笙:商玲瓏、謝好、陳寵、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觱篥”為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似喇叭,以蘆葦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聲音較淒涼。又名“篳篥”、“悲栗”、“笳管”。


    10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詩句:“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11曲愛霓裳未拍時:白居易在《重題別東樓》中的詩句:“宴宜雲髻新梳後,曲愛霓裳未拍時”。


    12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夭折後,化為人形來見吳王,小玉的母親想去抱她,她化成輕煙飛走了。


    13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李娟、張態均為蘇州的歌妓。


    全詩串講:我侍奉憲宗皇帝於元和年間,並曾在宮中參加廷宴。見過的宮廷歌舞不可勝數,其中最喜愛的是霓裳羽衣舞。當時正是寒食節的春天,她們舞蹈於玉鉤闌下的香案前。


    香案前的舞女容顏如玉,穿的不是人間的普通衣服。舞女們身著彩虹般的衣裳,頭戴珠步搖的飾冠;身上有許多瓔珞和玉佩,舞動時佩聲珊珊。舞女們的身形娉婷嫋娜好似不勝羅衣,傾聽舞曲行止有矩。磬、蕭、箏、笛等樂器相繼奏起,擊、擫、彈、吹、等聲音悠長旖旎。


    音樂演奏散序六遍,舞女們的舞衣如陽台峰上駐留的宿雲片片。中序的樂曲和入節拍,其聲如秋竹暴裂,如春冰化開。


    輕盈旋轉的舞姿如迴風飄雪,嫣然前行的步伐如遊龍矯捷。垂手時像柳絲嬌柔無力,舞裙斜飄時仿佛白雲升起。


    黛眉流盼說不盡的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就象是上元夫人招來了仙女萼綠華,又象是西王母揮袖送別仙女許飛瓊。


    十二遍的曲破繁音急促而華麗,就象跳動的珍珠敲擊玉片鏗鏘有力。舞罷如飛翔的鸞鳳收斂彩翅,終曲的長鳴聲如空中鶴唳。


    剛看此舞時驚心眩目,觀賞完了意猶未足。豈知自從降官到民間至今八九年,再也沒機會觀賞此曲此舞。在江州隻能聽到山魈夜語,在忠州隻聽到杜鵑啼哭。


    後來出任杭州刺史,才有機會和心情重溫此技。商玲瓏的箜篌、謝好的箏;陳寵的觱篥、沈平的笙,這四位擅長吹彈管弦樂的歌妓,經我**後霓裳曲終於練成。在虛白亭前的湖水畔,她們前後三次表演了霓裳曲的彈唱。我後來離開杭州是因為任期已滿,聽說她們如今已各自分散。


    今年五月出任刺史來蘇州,光陰似箭催我白發滿頭。批閱公事常常工作到深夜,無暇聽歌一直忙到深秋季節。


    秋日公事較少反而心情閑悶,想起霓裳曲卻不知去何處詢問。聽說你們越州有很多吹彈好手,請問問是否有人懂得霓裳羽衣舞。


    你迴答越州七縣十萬戶,懂霓裳舞曲的一個也無;而你卻寄了一首長詩給我,詩的題目是霓裳羽衣譜。


    四張信箋的顏色為綠色間紅,霓裳詩句錄於其中。好似霓裳舞的實況都在其中展現,與當年在宮中所見相同。


    我的眼前仿佛看見當年舞女的體態和高雅氣質,今朝昔日,宛然如一。象是在夢中遇見,又象是在畫中顯現。你也知道我對霓裳曲非常熱衷,並常把霓裳曲寫入詩中。


    你應該還記得,《長恨歌》裏有“驚破霓裳羽衣曲”,《重題別東樓》詩中有“曲愛霓裳未拍時”。從來一切技能之事均有創造之主,楊敬忠依律創聲,明皇親自造譜。


    你說這種舞很難物色表演人才,必須要美麗傾城的可愛少女。可惜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已化青煙,而西施也早就化為塵土。很久沒看到絕世佳人的音容笑貌,館娃宮及苧蘿村已成空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職業陰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山村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山村夫並收藏我不是職業陰陽師最新章節